‘壹’ 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哪些
概括 文章 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进行段意的概括?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 方法 ,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1)根据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提示了中心,这样的题目,人们通常称作“题眼”,即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在拟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就可以从题目入手进行概括。
(2)抓中心句,归纳中心思想
中心句,就是文章中点明中心思想的 句子 。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抒情议论的句子,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感情,与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 总结 全文,起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有些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还有些中心句在文章会反复出现几次,阅读文章时,只要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中心句,就不难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3)分析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多数文章,它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点出来,而是通过具体记叙的人和事去理解,去体会概括出来的。因此,归纳这样一类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在认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先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才能从中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通过重点段的分析,概括中心思想
文章的重点段是最详细的地方,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在重点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阅读时仔细地进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快地领悟出来。
2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1.段意综合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分析比较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
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文题扩展法
有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通过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施妙计,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 故事 。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4.问题串连法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5.概括要素法
凡是写人、记事的 记叙文 ,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这里,时间是战国时候;地点是邺这个地方;人物是西门豹;事件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3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
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
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 语文教材 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 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___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___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4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一· 摘句法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
中承上的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句是下一段的段意。有的中心句则在
段落的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1)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 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四·综合法(抓住文章的线索归纳段意)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思路
来写的。概括段落大意时,只要围着“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
是怎样的?”等问题来分析,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五·缩句法
‘贰’ 概括段落的方法和技巧
1、找段首、段位的中心句:善读善思,可在段首、段中或段尾找到中心句。
2、找关键词:有时找不到中心句,即可把这一个或几个主要的词汇提取出来作为概括。
3、概括加工:可以对这“一句话”进行提炼加工使之概括全文,
4、改变人称:概括段意的时候需用第三人称的语言转述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话。
1
勾画摘抄法
在上个篇章里,我还留了一个扣子,提到但没有讲解“中心句”这个概念。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就是文章中的现成的“概括”,因此如果要概括包含中心句的段落。就采用直接勾画摘抄的方法。
这个句子一般出现在文章或段落中的首、尾两处,有的时候也在文段的过渡处。
为什么中心句很大概率会出现在这几个位置呢?
这其实缘于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我们与人交流时要么开门见山,先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要么“好戏在后头”最后再来总结。
过渡句因为其承上启下的特殊功能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中心句。
如果你能找出来,抄下来就是段落大意了。
拿不准的时候,检查一下,可以对照一下段落中是否有中心句没有包含的意思。
小试牛刀
1、概括下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数字之妙远远不局限于数字王国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记忆,便于交谈。“二十四史”“三十六计”“三好学生”“九大行星”“四项基本原则” ……诸如此类的例子,委实不胜枚举。更何况它在文化生活中还给人以无穷的乐趣。例如,在灯谜中“99”(打一字),谜底:白,确实引人思考。在对联中,古往今来令人拍案叫绝的“数字对”亦不乏其例:上下联中均嵌入诸多数字,一一相对,浑然天成。
答案 探究:此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解析
在这个小段落里中心句为:首句:数字之妙远远不局限于数字王国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记忆,便于交谈。和过渡句:更何况它在文化生活中还给人以无穷的乐趣。
检查:段落中其他的部分就在通过列举例子来具体的说明数字的这两个妙处。
因此我们组织一下答案就因该是:
数字的妙处不仅局限于数字国王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记忆而且在文化生活中能给人无穷的趣味。
2、概括下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吸烟对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健康危害很大,对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青少年时期各系统和器官的发育尚不完善,功能尚不健全,抵抗力弱,与成人相比吸烟的危害就更大。此外,由于青少年呼吸道比成人狭窄,呼吸道黏膜纤毛发育也不健全,因此吸烟会使呼吸道受损害并产生炎症,增加呼吸的阻力,使肺活量下降,影响青少年胸廓的发育,进而影响其整体发育。
答案 解答方法:
2
要素串联法
在议论文和说明文当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用到上述的方法。因为这类文章逻辑脉络更加清晰,为了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都会选择“开门见山”和反复总结的方式。
但在抒情散文、叙事文中,串联文章的线索就不太明晰。这时我们就需要要素串联法来帮助了。
还记得记叙文的六要素吗?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那我们在归纳概括一篇记叙文时就可以借助这个知识点,去文章里将这六个要素找出并串联起来,不就是文章的主干了吗。
当然上述方法对应的是,一篇文章就围绕着一人、一事的记叙文来讲的。
那多人、多事的散文怎么办呢?
我们依然也用要素串联法,但这样的文章事件写得比较简单,我们找不出来也不需要六个要素了,两个就够了:什么人+什么事。再明确一点,找出该段落中的主语和动词组合起来就能概括一件简单的事了。
小试牛刀
1、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
答案: 解题方法:
解析
这一题的答案是:老头闯课堂
我们按照刚刚的方法,找主语,这个小段落里不止一个主语,如果咱们的语感不够,就放慢脚步,先找出来全部的主语再判断这些人里谁是主角谁是配角。以这个小段落为例子,老头的动作是主线,其他人都只是在做出对他的行为的反应。可见老头儿才是那个有主角光环的人。动作是撞开教室门,这一段还没有交代他撞开教室门之后做了什么,因此只有这样一个动作。就概括为:老头闯课堂。
‘叁’ 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内容概括”主要考察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其实质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是概括文章内容的一些方法。
二、内容概括方法
1、找中心句法(适合文章/段落内容概括)
2、抓关键词法(适合段落内容概括)
3、按六要素法(适合文章/段落内容概括)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格式: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有何结果。
4、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并段意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6、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7、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8、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肆’ 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理解 文章 的写作目的的前提,也是培养自己分析概括能力的重要训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一)摘句归纳法
摘句归纳法,就是从课文中摘录现成的 句子 作为段意的方法。文章各段中常常有一个能概括本段中心的句子,也就是段的中心句。有的中心句在段落的开头,总述本段的主要内容,叫段的总起句;有的中心局在段落的结尾,叫段的 总结 句;有的中心句隐藏在承上启下的句中,承上的是概括上文的内容,启下的是点出下文的内容;有的中心句也是在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例如:在新教材的第七册《亚鲁藏布大峡谷》第四自然段: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波面上,从高到底形成了九个垂直的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 植物类 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要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可以使用摘句归纳法。
这段的开头“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已经概括了这段话的意思,在下面的句子,围绕这句话,阐述大峡谷里的动植物种类多,是“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所以,第一句话,就作为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落大意时要注意:
(1)摘录的句子不能全盘照抄,大部分需要经过修改加工。如前面所举的例子,用作段意时,把“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改为“大峡谷的生物是多样性的。”否则,就不够简略,也不通了。
(2)所摘录的句子必须能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因此,必须先弄清这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分析一下缩摘录的句子是否能包括这些意思。
(3)中心句在段首或段末的,一般可做段意;中心局在段的中间的,一般其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不一定能做段意。
(二)连词归纳法
连词归纳法,就是找到能表达本段内容的词语,然后将这些词语摘出连接在一起作为段意。用连词归纳法必须认真思考所摘出的词语能不能表达这段话的意思,要做到准确,完整。把这些词语连在一起时,要注意语句通顺。
别扭、累赘都是不可取的。请看下面这段话。那时去年的五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左小腿骨折,被送进了医院。消息传到了学校,同学们非常关心地来医院看望我。
(三)分层归并概括法
用分层归并的办法概括段意,首先要看看这段中有几句话,再分清一段文章中的层次,然后看看分几层意思来叙述,弄清每层的主要意思。然后经过分析、比较,抓住于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各层意思,归并这段文章的段落大意。
要注意,不能把层意简单地相加,要进行有机的整合,提炼出来,再组织语言进行归纳。当然,也有的段落基层意思都很重要,一层也不能舍去,归纳的时候,可以把各层的意思连起来,但是,语句上要经过一定的调整、修改。
2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1、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2、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3、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
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5、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 语文教材 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__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__,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3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一 . 摘句法
1.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 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段有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可以作这段的段意。 2. 摘过渡句 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 段意。
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 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一过渡句,第一分句是上段段意,第二分句 可做下段段意。
二 . 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 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如《太阳》( 说明文 )第一段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 连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三 . 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 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四 . 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 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如《给颜黎 明的信》第一段分三层来写:(1)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2)不要只看文学书;(3)可以 看世界旅行记和有益的电影。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怎样 读书。
五 . 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4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一)用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
△中心句指明段的写作范围
△中心句突出段的主要内容
△中心句归纳出段的思想要点
例1
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
例2
童第周二十八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 留学 ,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童第周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二)用文章重点句概括段意
有的文章段落中,作者在叙述事实以后,用抒情议论的方法,写出了自己的感想、体会。这些感想,往往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点明了段的中心。阅读时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段的段意。
例3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
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
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述中心的语句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步骤:
1. 段落中共有几句话。
2. 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3. 可以分为几层意思
4. 每层讲的是什么内容。
5. 归纳每层的意思,进而概括出段的主要意思。
例4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地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总结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第一,段意应该是一段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而不应该是思想内容的概括。
第二,段意一般我们用陈述句表达。每段段意连起来应当反映出全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认真读懂段的主要内容,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段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概括出段落大意。
‘伍’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5)怎样概括文段内容举例扩展阅读: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阅读全文,确定本文是写人,记事,写景还是状物。
1、写人:本文通过什么事,体现了某人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记事:本文主要写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某个人的影响,或某人从这件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3、写景:本文通过写某个地方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地方的喜爱或赞美之情。
4、状物:本文通过写某个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的什么感情?
此外,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各段段落大意,再把各段的段落大意按一定的顺序合并在一起,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使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陆’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及全文主要内容
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高效、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要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
段落大意是指段落的主要意思,是对一个段落的基本内容的简缩和概括。此处的段落包括自然段、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及段落的分层。概括、总结、归纳段落大意,就是用准确的、简练的语言把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明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
概括段意,先要读懂段落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意义段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
一个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是一个大段,可以由几个自然段组成,概括大段段意的时候,要通过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对于比较长、结构又比较复杂的自然段,可以先给自然段划分层次,再由概括的层意综合归纳出段意。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包括摘句法、连词法、归纳法等。
(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语句作段意,所摘取的语句主要是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连词法。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但出现一些能表现段的主要内容的词语,称为关键词。连词法就是连接段落内容的关键词、重点词语,归纳成段意的方法。用连词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词语要准确,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连缀而成的语句要通顺、明白,不能出现别扭、累赘的语病。
(3)归纳法。有的没有能够概括段意的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也没有明显的可以连缀成句概括段落内容的关键词,此时要概括段意就要读懂段落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对段意进行概括。
(4)舍次留主法。舍次留主法也是归并法、综合法。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许多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在归并概括意义段的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此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连贯;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有很多,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互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运用的时候可以一种方法单独运用,也可以几种方法交织在一起使用,从而使概括段落大意更容易更准确。
虽然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很多,各个方法也各有不同,却都有一个差不多的进程步骤:①阅读内容,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弄清全文的内容;②读懂自然段的内容,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区别主次;③选择合适的归纳方法;④用明确、完整、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
通过摘句法、连词法、归纳法及综合法等,从段落的层意、自然段的段意到意义段的段意,概括段落大意大体就没有问题了。
此处的全文,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本专着书籍。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就是要对文章、书本基本内容进行简缩和概括,并用准确的、简洁的语言把文章、书本的主要意思明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跟概括段落大意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包括抓关键词句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连法、问题概括法、重点突出法、重点罗列法等。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适应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存在差异,但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能力和方法。
(1)抓关键词句法。阅读的时候,抓取关键句、提取关键词都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重要方法。
对于关键句,要知道,作者为表达中心意思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因此,关键句往往揭示文章的中心,抒发作者的情感,概括文章的内容,暗示文章的思路。通过抓取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种重要方法。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及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都是非常典型的关键句。
对于关键词,有时候,文章没有典型的关键局,却很容易提取关键词,此时,将关键词句进行整合加以完善就能快速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抓关键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跟概括段落大意的摘句法、连词法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2)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多个段落组成,一本书由多篇文章组成,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再通过合并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书本的主要内容。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要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用合并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书本的主要内容也是同样的。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可以思考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往往能捕捉到很多文章信息。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标题追溯法。
(5)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此时,只要抓住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不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分析理解,先提取关键词语,再概括段落大意,最后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三步骤。同时,同一篇文章所用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有时一种,有时几种交织在一起,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要互相结合,灵活运用,才能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更容易更准确。
虽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各个方法也各有不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还是有一个一般的进程步骤的,那就是:①阅读文章,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弄清全文的内容;②读懂文章的内容,给文章分段,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归纳段意,区别主次;③选择合适的归纳方法;④用明确、完整、简洁、连贯的语句表达。
对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都只是一种参考,在运用此方法时一定要灵活,切记不可照抄照搬!记住,方法是死的,阅读是活的。
‘柒’ 概括段意的5种方法 怎么概括段意
1、摘句归纳法。就是从文章的段落中摘抄能反映全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为本段的段意。我们从文中所摘抄的句子往往必须起到引起下文,统领全段的作用。有的在文章中的段首,起到了概括全段内容的作用;有的在文中段尾,起到了全文的画龙点睛和总结全段的作用;有的在全段的中间,起纽带、核心作用。
2、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4、层意归并法。有时候文章中的一个段落中的几层意思是相互并列的,无主次之分,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时候,就要把文中的几个并列的意思整合起来。
5、取主舍次法。有的段落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其中没有概括全段内容的中心句,这样的段落要通过分析,分辨出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主要的,是中心内容,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次要的,是附属或补充内容,然后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