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育融合是哪五育
五育融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五种教育,五育融合可以让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学生发展“真善美”品质、实现“五育”融合的有效载体。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五育”会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方式,例如,各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未来必备的创造性思考和创造性劳动;各类课程中的体育目标,不仅包含运动和竞技类内容,还可以是灵敏的反应、准确的表达、身体的协调等等。
五育融合的意义。
五育融合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其实分别代表着真、善、美、健、富五大教育价值追求,其中真、善、美为教育的终极价值,健和富则为手段价值,五育融合的本质是统合上述五大价值,成全人之美。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给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一场深度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命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或“自我革命”。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政协网——在实践中深入推进“五育”融合
2. 五育融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
五育融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
首先,五育不可能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体现。也不需要搞得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主要应该是突出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譬如体育课,有没有道德教育的内容,当然有,但不是贴标签。体育课有没有美育教育的问题,当然有,不需细述。体育课有没有智育的内容,当然有,它是一门课程,怎么能没有知识的内容呢?
至于怎么结合,我觉得是润物细无声,不能贴标签。
3. 如何做到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在学校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常常落虚。落实落细“五育并举”的关键,是找到切入点和抓手,在“协调”上下功夫。
一是价值归一、同向而行。“五育并举”的内在要求或初心,即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德行的内化、智识的习得、体魄的锻炼、审美的化成、劳动的铸就虽方法不同、要求不一,但方向相同、目标一致、价值归一,统一服务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培养。
二是引领贯通、综合育人。“五育”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当前学校教育最为欠缺的劳动教育为例,学校要树立“以劳立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教育新思路。学校设计“五育并举”落实机制,要在“一育”中发现“五育”、融合“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一育”、把握“一育”、实现“一育”。
三是统筹兼顾、自然化成。既然“五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向,其内在发展安排也应具有统筹协调性,须在设计上统筹考虑,在内容体系和发展逻辑上下功夫。“五育并举”不是简单地做加法,其意义和作用是再造培养体系,学校需要在学时上综合安排、在内容设计上有机渗透、在育人方式上统筹兼顾。学校在内部管理上,要建构适应“五育融合”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班级建设体系以及整体性的学校文化体系,生成基于融合、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新型学校管理方式。
4. 五育融合有哪三个绕不过去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并举的阶段,第二阶段是贯通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共生的阶段。
五育融合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并举的阶段,第二阶段是贯通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共生的阶段。目前来看,我们先把第一阶段并举的问题解决好,再走向贯通,最后走向共生。
“五育融合”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多系统的综合素养培育体系,呼唤具有综合育人视野、思维、能力的教师,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并高质量推进“五育融合”教育。
5. 幼儿园五育与五大领域如何融合
可通过以下几点完成。
1.利用我园自身优势,展开特色教育活动。
2.采用“生态体验式学习”方式,展开特色教育活动。
3.开展丰富多样的区角活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希望对你有帮助。
6. 五育融合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五育融合,基础和关键在“融”。
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思维“。
五育融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五种教育。
7. 幼儿园农耕劳动怎样与五育融合
方法如下:
为了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培养学生“五育”并举发展,学校全体师生在“农耕文化合作进步,幼儿园开辟农耕教育小菜园,农场是劳动教育的最佳场所。
8. 幼儿园的五育是什么
五育并举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居于为首的主导地位,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 (二)、智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以其系统的知识为其他各育提供科学依据。 (三)、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锻炼身体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体育是有效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 (四)、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美育能起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增舰以美添巧的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升华。 (五)、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实践,培养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脑体结合,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手段。
9. 怎样落实新时代五育并举
法律分析:“五育并举”在学校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常常落虚。落实落细“五育并举”的关键,是找到切入点和抓手,在“协调”上下功夫。
一是价值归一、同向而行。“五育并举”的内在要求或初心,即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德行的内化、智识的习得、体魄的锻炼、审美的化成、劳动的铸就虽方法不同、要求不一,但方向相同、目标一致、价值归一,统一服务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培养。
二是引领贯通、综合育人。“五育”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当前学校教育最为欠缺的劳动教育为例,学校要树立“以劳立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教育新思路。学校设计“五育并举”落实机制,要在“一育”中发现“五育”、融合“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一育”、把握“一育”、实现“一育”。
三是统筹兼顾、自然化成。既然“五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向,其内在发展安排也应具有统筹协调性,须在设计上统筹考虑,在内容体系和发展逻辑上下功夫。“五育并举”不是简单地做加法,其意义和作用是再造培养体系,学校需要在学时上综合安排、在内容设计上有机渗透、在育人方式上统筹兼顾。学校在内部管理上,要建构适应“五育融合”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班级建设体系以及整体性的学校文化体系,生成基于融合、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新型学校管理方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10. 幼儿园如何落实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是指德育为先,智育提质,美育熏陶,体教融合,劳动促进。
1、首先幼儿园不断总结经验,立足幼儿实际,以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有序助推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2、其次幼儿园重视特殊儿童创新素养教育。
3、最后幼儿园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共美进行落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