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管理 » 哪里可以收到拆迁文件
扩展阅读
酸奶可以天天吃么 2025-05-15 13:08:54

哪里可以收到拆迁文件

发布时间: 2023-03-22 06:18:37

1. 拆迁档案去哪里查

拆迁档案可以去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查询。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橡游雹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应该保存相关拆迁记录和档案的。房屋拆迁档案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依据性文件材料、动迁资料和其他材料。依据性文件材料具体如下:
1、立项单位报告,省、市计委批准投资立项的批文;
2、用地单位的征地报告和市规划局发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红线图;
3、市土磨败地局核发的用地界线图(征地红线图);
4、市政府批准用地的批文;
5、市建委核准的拆迁房屋产权证明;
6、动迁批准证书,《房屋拆迁许可证》;
7、《房屋拆迁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二十二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档案的所有者有权公布,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第十二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梁帆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征收补偿费用应当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2. 关于拆迁有哪些文件

法律分析:(1)房屋拆迁首先相关拆迁文件要齐全。(建设项目批准文件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迁计划和拆迁方案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存款证明等

(2)房屋拆迁需要有《拆迁许可证》,拆迁公告(现公布)。(30日内进行审查,颁发拆迁许可证。)

(3)房屋拆迁的拆迁人委托评估【发送评估报告及通知(5日)】。(评估委员会由三名以上国家注册的房地产估价师组成。)

(4)改办发【2000】39号文件有关规定结合市场确定附属物价格。

(5)房屋拆迁需要制定拆迁补偿细则。(货币补偿和回迁安置两种)

(6)房屋拆迁要做好宣传/讲解政策。(国务院305号令凳启旅和辽宁省145号)

(7)房屋拆迁要与被拆迁人反复协商,做工作。

(8)房屋拆迁需签定拆迁补偿协议。

(9)房屋拆迁对未达成协议的,由当枣凳事人一方申请行政裁决。(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裁决申请书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拆迁房屋权属证明材料及土地使用证{复印件}拆迁房屋估价报告被申请人的补偿安置方案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协商记录达成协议的被拆迁人比例及原因。】

(10)受理裁决先期工作【行政裁决书副本及答辩通知书,是否同意听证会通知,听证会通知书(7日内)】调解/听证(专家委员会鉴定评估价格)。

(11)下达房屋拆迁裁决书(15天)。(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旁皮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裁决到期之日下达听证会通知书(7日内)。

(12)申请强制拆迁。(行政强制拆迁申请书决调解记录和裁决书迁人的安置意见拆迁人不同意拆迁的理由拆迁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书被拆迁人提供的临时安置周转用房权属证明和补偿资金提存证明于对被拆迁人实施强制拆迁的请示)

(13)县政府下达限期迁出决定书(15天)。

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3. 政府发布的拆迁公告在什么网站可以查询

政府发布的拆迁公告会在当地市、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查询。

拆迁公告,又名拆迁察亩腔公示,指的是市政府因建设规划需要或土地征收需要对区县市的某个待拆迁区域公告的文书,告知该区域因规划需要被拆迁。其中包括:拆迁原因、拆迁目的、拆迁期限、拆迁单位。拆迁公告是由国家城建主管部门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公文。

(3)哪里可以收到拆迁文件扩展阅读:

一、公告内容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拆迁人简介。

2、拆迁项目简介。

3、拆迁实施单位简介。

4、拆迁区域介绍。

5、拆迁时间及期限介绍。

6、拆迁基本问题的介绍及解决方案耐禅。

二、作用

房屋拆迁公告作用是让被拆迁人了解房屋拆迁的原因,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于城市规划和城区改建的目的,从而使被拆迁人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由于房屋拆迁所涉及的被拆迁人人数众多,因此需要在拆迁范围内广为张贴,尽可能使每个被拆迁人知悉拆迁的有关事项,从而使被拆迁人在拆迁之前做好拆迁的准备工作。

拆迁公告的内容应当包括拆迁范围、拆迁期限、拆迁人等需要被拆迁人了解的事项,使被拆迁人知道其在拆迁当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此外,为了圆满完成拆迁工作,拆迁公告公布后,主管部门还应当败衫深入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及时了解被拆迁人的实际困难,为被拆迁人排忧解难。

4. 当地拆迁政策从哪里看

可以直接向拆迁工作人员询问或到拆迁办的办公室进行查询,征收拆迁补偿标准可以直接咨询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如果受阻的话也可以从网上进行查询。
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时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补偿方案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宣传、解释工作。
如果上述途径存在障碍,也可以直接在网页上搜索当地房屋征收部门的官方网站,进入官网的公告中查询相应标准。
拆迁过程中涉及的信息与补偿标准及征地情况息息相关,政府部门应当主动公开,那么这些信息具体有哪些呢?
(1)征地批后实施中征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市县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建设用地批准书。
(2)征地告知书以及履渣核行征地报批前程序的相关证明材料,具体包括拟征地补偿安置听证告知、土地权属证明材料等;
(3)地方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批准用地的文件(用地面积、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批准情况与申报情况相比发生如稿掘变化的,转发文件中应明确表述变化后情况);
(4)市、县政府用地报批时拟定的“一书四方案”(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地方案;城市建设用敬谈地为“一书三方案”,即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
(5)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用地的批复文件,其中,国务院批准的城市用地还应公开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的文件;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三条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时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补偿方案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
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宣传、解释工作。
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

5. 关于拆迁的 法律法规文件在那里找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后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有关问题的答复
2005年10月12日;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条例》国务蔽敏院令第305号
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2005年8月1日
该批复不能与法释〔2012〕4号
对抗;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
自2011年1月21日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
2011年5月6日

关于印发《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的通知
建房〔2011〕77号2011年6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念扰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宏高枝
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2〕4号
自2012年4月10日起施行。

6. 哪里有公告拆迁信息啊

政府发布的拆迁公告会在当地市、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查询。 拆迁公告,又名拆迁公示,指的是市政府因建设规划需要或土举纯地征收需要对区县市的某个待拆迁区域公告的文书,告知该区域因规划需要被拆迁。其中包括:拆迁原因、拆迁目的、拆迁期限、拆迁单位。拆迁公告是由国家城建主管部门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公文。咐答搭

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四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以下称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衡拿定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7. 拆迁文件在哪里查询

法律分析:拆迁文件会在当地市、县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可在政府信息公开栏目查询。

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八条高亩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基凯,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戚锋森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