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板塊相離運動可以形成海嶺嗎
擴展閱讀
可以建幫會的格鬥游戲 2025-05-17 13:57:43
微信中留言可以發圖片嗎 2025-05-17 13:46:57

板塊相離運動可以形成海嶺嗎

發布時間: 2023-02-20 00:25:47

『壹』 板塊之間的擠壓和張裂運動會形成哪些地形

板塊擠壓:兩大陸板塊擠壓,形成高大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相撞擠壓海底形成海溝,大陸邊緣形成海岸山脈。板塊張裂:出現裂谷和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都是板塊張裂形成的。

『貳』 世界上由板塊運動或地殼變形造成的地貌有哪些

世界上有板塊運動或者地殼變形造成的地貌有很多比如山脈、海嶺、海溝、裂谷等等。板塊擠壓會形成山脈和海溝,比如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就是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而成。而板塊分離會形成裂谷和海嶺。比如東非大裂谷就是由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分離而形成。

『叄』 海嶺怎樣形成的

海嶺是新的大洋地殼誕生處,地幔物質從海嶺頂部的巨大開裂處湧出,到達頂部冷卻凝結,形成新的大洋地殼。

海嶺又稱海脊,有時也稱「海底山脈」。狹長延綿的大洋底部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兩側海底可達3-4km。位於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嶺,稱中央海嶺,或稱大洋中脊。

60年代初,一些科學家提出了「海底擴張學說」,它是「大陸漂移學說」的發展。學說認為海嶺是新的大洋地殼誕生處,地幔物質從海嶺頂部的巨大開裂處湧出,到達頂部冷卻凝結,形成新的大洋地殼。

繼續上升的岩漿,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殼,以每年幾厘米的速度推向兩邊,使海底不斷更新擴張。當擴張著的大洋地殼遇到大陸地殼時,便俯沖到大陸地殼之下的地幔中,逐漸熔化而消亡。

人們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岩岩石石年齡,發現海底岩石年齡很輕,一般不超過2億年。而且岩石離海嶺(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年齡越輕,離海嶺越遠,年齡越老,並在海嶺兩側呈對稱分布。

海嶺和海溝的區別:

海嶺由地幔物質(岩漿)噴出海底堆積而形成,下一次噴發的岩漿會把上一次的物質向兩側推移。故海嶺是大洋地殼的誕生處,其岩石年齡最年輕。屬於板塊的生長邊界。

而海溝是大陸地殼與大洋地殼相遇,由於大洋地殼的密度比大陸地殼要大,故大洋地殼向下附沖入大陸地殼,成形成海溝。故海溝是大洋地殼的消亡處,一般其岩石年齡最老,屬於板塊的消亡邊界。

『肆』 板塊張裂處為什麼會形成海嶺

你語言有點小錯誤。海底的板塊張裂才會形成海嶺
板塊張裂的地方可以出現在兩種情況

1,在大洋中,形成海嶺。
由於海底洋殼要比陸地陸殼要薄,所以岩漿湧出地殼,遇到海水後冷卻,保留了湧出時凸起的形狀,形成海嶺。海嶺處經常有海底火山分布。

2,大陸上,形成裂谷。由於陸殼比洋殼要厚所以很少有火山岩漿湧出。最著名的就是由非洲南部一直延伸到紅海的東非大裂谷。

『伍』 海嶺是怎麼形成的

通過大陸發生移動漂移,而使的大陸內部的新生造山帶,大陸裂谷等強烈活動帶的山根,進入漂移後的新生海盆時,則由於這類強烈活動帶山根內物質具有高熱流,就使的山根上部斷裂內的噴發填充岩漿,在相當長時間內不能形成可穩定存在洋殼。
而是會在一次噴發後,火山口上部產生的新生洋殼,很快就會因隨後的山根物質冷卻,而沉降引起新的斷裂,這時海水就會再次沿這類沉降斷裂下侵,從而引起山根內再次發生新強烈岩漿活動,並在岩漿形成最多後引起新的噴發,自然經過很長時期不斷發生這樣的岩漿形成與噴發活動,造成噴發岩漿不斷堆積就可產生海嶺的結構。大洋內的海嶺一般都是這樣形成的。
原大陸內的造山帶等活動帶山根,最初出露在新生洋盆內時,其火山噴發口的位置離海面較深,海水向山根下侵時的壓力大,因而在一次火山噴發後,當上部冷凝的岩漿地殼,由於山根內物質冷卻再次產生沉降斷裂時,海水就可沿火山噴發口,較多的侵入山根物質內,從而可通過引發與水合有關反應大量形成新生岩漿,所以岩漿在隨後向外噴發時就會強度很大,噴發出的岩漿物質,也向外漫流運動距離較遠。
而火山口上部隨噴發岩漿物質的不斷堆積,離海平面的高度會越來越小,由於海水壓力下降,在一次火山噴發岩漿表面層凝結後,再冷卻沉降產生新斷裂時,海水可向山根物質申侵入的強度就越來越小,因水侵八而引起山根內,新形成並向外噴發的岩漿,也會越來越少,自然噴發岩漿可向外漫流運動的寬度,也就會越來越小。這樣就會通過岩漿的不斷噴發堆集,形成下大上小的海嶺狀地表地貌了。

『陸』 板塊構造的生長邊界為什麼會形成海嶺

生長邊界如果出現在大陸上的確回形成裂谷,但是在海里的話,噴發出來的岩漿會迅速被海水冷卻而凝固,然後再次張裂,岩漿噴出,再次凝固……經過日積月累,這里就會慢慢形成突起的地形,所以就形成了海嶺.順便說一下,消亡邊界會產生海溝,因為當一塊板塊和另外一塊板塊向碰撞的時候,其中的一塊會向另外一塊的下面擠去,於是就產生一個類似褶皺的地形,隨著時間增長,海溝也會越來越深.【補充】:海嶺又稱海脊,有時也稱「海底山脈」。狹長延綿的大洋底部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兩側海底可達3-4km。位於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嶺,稱中央海嶺,或稱大洋中脊。 在四大洋中有彼此連通蜿蜒曲折龐大的海底山脊系統,全長達50000多千米,像一條巨龍伏卧在海底,注視著波濤滾滾的洋面。大洋中脊出露海面的部分形成島嶼,夏威夷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就是太平洋中脊出露部分。在大洋中脊的頂部有一條巨大的開裂,岩漿從這里湧出並冷凝成新的岩石,構成新的洋殼。所以人們把這里稱為新大洋地殼的誕生處。【資料鏈接】:http://ke..com/link?url=-dfXhhNtoUt_uJWCVjqXsv5VWoLHotsI__hhYtkOH2Ndqa

『柒』 為什麼(海洋板塊)生長邊界形成海嶺,消亡邊界形成海溝

我解釋一下。很好理解。「生長邊界」板塊相反方向移動,是會產生裂縫。但在裂縫產生時海底岩漿將會冒出,遇冷凝固成岩石,經過長年累積!便形成海嶺!「消亡邊界」板塊相互碰撞、擠壓!會使兩板塊都向下擠壓。形成了海溝!如:馬里亞納海溝!另外說一下!陸地板塊碰撞是向上擠壓!如:喜馬拉雅山!希望你可以理解!學好地理!加油!

『捌』 為什麼板塊生長邊界形成了海嶺而不是海溝

我個人不太認同樓主對生長邊界的見解。
我從教科書中摘錄了相關的概念,希望能對樓主有所幫助:
生長:
海嶺是新的大洋地殼的誕生處。地幔物質從海嶺頂部的巨大開裂處湧出,到達頂部冷卻凝固,形成新的大洋的地殼。以後繼續上升的岩漿,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殼,以每年幾厘米的速度推向兩邊,使海底不斷更新和擴張。

消亡:
當擴張著的大洋地殼遇到大陸地殼時,便俯沖到大陸地殼之下的地幔中,逐漸熔化而消亡,形成很深的海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