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wrc可以用什麼電子輔助系統
擴展閱讀
可以馴化動物原始人游戲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圖片 2025-05-18 03:53:44

wrc可以用什麼電子輔助系統

發布時間: 2022-12-19 11:55:30

⑴ 真實WRC有沒有帶剎車和穩定性輔助

純賽車就是沒有輔助系統 靠人工abs跟油門操控控制車身 手剎都很少用 整個比賽其實就是人跟機械做博弈

⑵ 賽車配備電子輔助系統嗎如F1是否有ESP類式裝置

F1沒有ESP,去年好像加了abs,FIA規定的吧,F1後輪驅動,後輪要提供足夠的抓地力,前輪太寬轉向就沒那麼靈活了,WRC都是量產車型改裝的賽車,差不多改的就剩一個商標和部分鈑金了,肯定是四驅底盤,應該不會拿市售車底盤改,太弱了

⑶ 拉力賽有的賽車有ABS嗎

沒有。我們的賽車ABS和EBD都把插頭拔了。氣囊什麼的都給弄沒了。
沒什麼輔助系統。基本就一基礎功能的基礎車

⑷ WTCC的車有ABS嗎

WTCC賽車絕對是沒有ABS的!國際汽聯早就有明文規定,禁止各項賽事的賽車使用電子輔助系統!其中這些賽事包括F1、WRC、DTM和WTCC等比賽的所有參賽車輛。

⑸ WRC拉力賽專用車都是什麼樣子的配製

世界拉力賽的賽車是在4缸2.0升的量產車型的基礎上改裝而來的,WRC賽車必須使用量產車輛的標准車體。WRC在使用的時候,會把量產車體的所有附屬物都拆除只剩金屬框架,並且把所有點焊的地方重新進行縫焊。

為了減輕重量,拆除車體所有多餘的支架和固定板,同時還要安裝用鋼管製造的防滾架。大部分的WRC賽車能夠支撐起相當於10輛普通車的重量。FIA要求所有的WRC發動機在空氣進氣口安裝的節氣門規格不能大於34mm,這個要求把賽車的動力限制在了300匹力以內。

發動機缸體和缸蓋必須採用標準的民用車配件,不過能夠對曲軸,連桿,活塞,缸襯,氣門和凸輪軸進行改進。賽車配備的標準的渦輪能夠推進4-5個巴的氣壓,普通的民用車只有最多1巴的壓力。

賽車也安裝了時間延遲系統,這個系統可以讓渦輪增壓器從起步開始就能釋放最大推進力。所有這些改變帶來的是巨大的扭力——700牛頓.米——與法拉利恩佐(Ferrari Enzo)的扭力相同。

全部WRC賽車都採用了四輪驅動的方式,配備了6速半自動變速箱。由電子控制的換擋系統讓車手可以在無需離合器的情況下用四百分之一秒的時間換擋,這個速度和F1的賽車一樣。

很多賽車也採用了F1類型的發車控制系統,盡可能把發車的速度提高。賽車安裝了離合器,但是車手一般只有在起步的時候才會用到。

(5)wrc可以用什麼電子輔助系統擴展閱讀:

在WRC的賽車裡面沒有任何的內飾,只有暴露的金屬以及為賽手和領航定製的兩個碳纖維座椅。車子後面也沒有多餘空間,鋼管做的防滾架占據了後座的空間,車子裡面也很擁擠,因為所有賽車需要攜帶的東西,例如滅火器、工具包和備用輪胎都被固定在地板上,或者車子的下面,這樣可以使整個車的重心盡可能的低。

拉力規則允許使用尾翼以及其他在民用車上見不到的空氣動力學組件。這些設計利用圍繞著車子的氣流來冷卻機械部件,也利用空氣保持車子的抓地性能,或者在賽車跳起的時候保持平穩。

不管路面狀況如何,改裝後的車可以在三秒內起步並加速至60英里/小時,在賽手熟悉賽車性能的條件下,賽車還可以在狹窄的砂石路面上以200公里/小時的速度從兩棵樹之間側滑而過,並且保證賽手在這個速度下對賽車仍有完全操控。

⑹ WRC都允許使用哪些電子輔助系統有動態穩定性控制嗎動態穩定性控制對職業車手有很大幫助嗎

很多ABS epd s/i。。
有動態穩定性控制
動態穩定性控制使得賽車不至於手抓不穩方向盤(尤其是WRC車輛抖得很厲害)

⑺ 三菱EVO有誰了解

EVO全名為:lancer evolution九十年代初日本三菱汽車公司為了能夠參加世界拉力冠軍賽和scca專業拉力冠軍賽做了一個明智而勇敢的決定,他們以旗下小型四門家庭轎車lancer為藍本,設計製造出了三菱在高性能四驅運動轎車領域的旗艦之作——lancer evolution。十多年來,evo幾經升級換代,從最初的evo.i一直發展到現在最新的evo.ix,在這艱辛的成長過程中,它不僅在wrc賽場上屢有展獲,而且在諸多追求高性能跑車的速度迷心中,也是一款離夢想最近的超級街車。從誕生開始,就是一台充滿比賽血統的運動車,搭載著2公升的渦輪增壓引擎,輕松做出280匹馬力的輸出,採用4輪驅動,搭配上較短的軸距,使它在拉力賽、場地賽甚至坊間的黑夜飈車都有不俗的表現。 evo第一代於1992年面世,分為gsr和rs兩種型號,其中rs型就是純粹的賽車,沒有電動車窗和後排座椅, 比gsr的1238公斤輕了大約70公斤。它採用了2.0排量的渦輪增壓雙頂置凸輪軸的4g63, 能在6000轉時產生最大244馬力和309牛米的扭距,標配的四輪驅動也成了今後evo系列的標准裝備。第一代evo到了93年12月進行了改款,改款之後的新車型被稱為evo ii。它一直銷售到95年才被evo iii取代。evo ii與evo i相比,在操控方面進行了改進並且在其它方面做了一些細微的調整,如換裝更加粗壯的輪胎等等,它的發動機依然是4g63,但是動力提升到了252馬力。 1995年,evo又一次被改進了。三菱本身對於第三代的目標是提升冷卻系統和減少車輛高速行駛中形成的上升力。再度調整的渦輪增壓以及提升到9.0的壓縮比提供了額外的10馬力,使evo的動力達到了266馬力。 lancer的車型底盤在1996年就被徹底改造了,這時的evo也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非常高的知名度。新的雙渦輪增壓器和lsd使得rs型號在6500轉時可產生276馬力、在3000轉時產生352牛米的扭距。還有新的ayc技術幫助分別調整後輪的扭距,防止高速過彎時產生的轉向不足現象,這些變化都使得第四代evo在短時間內被一搶而空。evo iv的外形區別可以通過車頭的兩個大霧燈來識別,這也成了之後evo系列的一個標志。同時, 第四代evo也宣告了老evo以重量小為優勢時代的結束,彌補這種缺憾的更加強勁的動力。 98年1月第五代evo面世,它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渦輪增壓等由於體積的改變而變的更加強悍了,此時4g63的扭矩增加到3000轉時373牛米. 功率則和4代一樣保持在276馬力。除了在動力方面的繼續加強,它的外型也做了改動,變的更加的具有侵略性。 第六代evo調整的核心在冷卻系統和引擎的耐用性上。rs型號上換上了更大片的中冷器以及新的活塞,並且給渦輪增壓器換裝了鈦合金的渦輪片。另外, evo vi的外形也在老款的基礎上做了調整,原來大大的霧鏡被放在了兩邊為增強氣流的順暢。在gsr和rs外也新加入了rs2型號,相當於gsr和rs的折衷,既擁有rs的動力也擁有了gsr的舒適。此時,ralliant也為evo vi調試了一小批更輕更強勁擁有330馬力的rs sprint型號。99年,三菱又出了一批為紀念芬蘭拉力車手tommi makinen而命名的特別版車型,其擁有recaro桶座,17英寸輪轂,momo方向盤和換檔桿,外型方面則有makinen獨有的紅色及各種貼畫,這一型號也被成為evo 6.5。也就是第六代evo,使得之前一直對evo系列不屑一顧的美國人開始對evo另眼相看。 2001年,三菱決定參加wrc等級的拉力賽而不是以前的a級別賽事,所以也不再受賽方要求的限制。新的evo vii是建立在lancer cedia車型的底盤上,安裝了中央差速器鎖和前後lsd限滑差速器,所以車身也比前一代增重不少。發動機扭矩增至385牛米,由於對發動機的調教獲得了更高的燃燒效率,雖然官方公布馬力只有276馬力,但別被這保守的數字騙了。此車可以輕松的幹掉一輛法拉利360 modena。 2003年, evo又一次被改變, 這次是性能提升了的super ayc和6速手動變速箱,有標准型, rs型和mr型。evo viii mr型應用了bilstein的快速反應避震筒,增強了操控性。車頂和其他部件輕質材料的使用成功的將車的重力降低。更詳細的調整包括還四驅系統, abs等。從這個版本開始,在英國, 出現了一些特殊的evo,包括fq320、fq340、fq400等,它們分別擁有320、340以及400馬力。fq400並非三菱官方製造,而是三菱御用的改裝廠rampage的功勞,它擁有了所有在地上跑的汽車中最高的升功率,著名的汽車媒體top gear甚至在觀眾面前展示了這輛改裝後的fq400是如何輕松的和蘭博堅尼 murcielago 在賽道上角逐。 2005年3月lancer evolution ix在日本上市,甫一推出它就受到了媒體和車迷的追捧,就連那些最挑剔的跑車愛好者都不得不承認它的成功。也正由於這個原因,在三菱將中國定位於它的戰略重點之後,義無反顧的決定將於2006年10月份以後開始在中國大陸銷售這款高性能四門轎跑車。 詳細資料: http://ke..com/view/633933.html?wtp=tt

⑻ 40年的驕傲,奧迪Quattro系統到底有什麼能耐

論述:奧迪Quattro系統的誕生、發展、機遇和挑戰。

我小時候,見到很多車後面會貼這樣的一隻小壁虎,我問朋友這是什麼意思,我朋友煞有介事的跟我解釋到:「壁虎諧音辟禍,車主貼上壁虎,意思是趨吉避凶,吉利的意思。」年少無知的我信了他的邪,直到後來我高中畢業,我才知道,這可愛的小壁虎,是奧迪引以為傲的Quattro四驅系統的LOGO。

未來可期

多變的市場需求需要車企的與時俱進,堅持情懷還是迎合市場,是所有車企需要面對的共同問題。時代的車輪不會停止,相對於其他行業,汽車行業的未來還算非常明確——電氣化與智能化。奧迪在不斷探索新的領域,從最開始的Quattro到照明科技,從虛擬座艙到輕量化科技,從新能源技術到智能工廠,每一次新技術的亮相都能激起車圈的激烈討論。

過去的成就不代表未來的價值,這是每一個車企都堅信的鐵則,任何一款產品最終都是要面向市場,接受消費者的考驗。作為奧迪的粉絲,我十分期待未來奧迪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答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汽車漂移要怎樣進行改裝

其實不必改車~教你9個方法~你去練吧~嘻嘻~
一.Inertia-Drift

松油門並利用慣性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120度以上的大彎角).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加速,入彎時松油門並同時猛切方向盤.

2.車子開滑行後,降檔並加油門,讓車輛一邊打滑一邊出彎.

3.若只想小甩一下,可以不降檔.

二.Breaking-Drift

踩剎車並利用車身重心轉移,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90度以上的彎角).作程序如下:

1.入彎時重踩剎車並降檔,讓車重心前移.

2.猛切方向盤使車尾甩出.

3.反打方向盤修正進彎角度.

4.保持車速以滑行到可出彎的角度.

5.配合方向盤,瞬時重踩油門出彎.

三.Sidebreak-Drift

拉手剎車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F車種)作程序如下:

1.尚未到一般的入彎點處,提早切方向盤,然後拉手剎車使車輛側滑.

2.滑行時立即降檔,並保持滑行狀態到過彎頂點.

3.到達彎頂點時,幾即大腳油門出彎.

四.Straight-Drift

入彎前的直線處,就開始甩尾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狹窄之90度彎).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的直線上就開始切方向盤.

2.車子開始滑行時,同時降檔並保持油門深度.

3.滑行入彎點後,方向盤同時反向修正.

4.車頭以朝向出彎口的姿勢進入彎道.

5.車頭對到出彎口時,即大腳油門直進出彎.

五.Power-Drift

利用改裝後驅車的大馬力,大扭力,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RR車種).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減速並降檔,放油門並小切方向盤.

2.進彎後大腳油門,驅動輪會應馬力抬大而抓不住地面,而讓車尾甩出.

3.此時用油門控制轉向程度,油門愈重,轉向角度愈多,車頭對到出彎點後,再順順地出彎.

六.Shift-Drift

利用降檔使車身重心轉移,並讓車尾甩出的過窪方式.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略微提升車速,進彎時切方向盤,然後踩剎車並同時降檔.

2.此時車輛重心前移,車尾會突然向外甩出.

3.松開剎車並大腳油門出彎.

七.FeintMotion

利用左右重心移動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慣性滑移(假右甩真左甩,適用於FR,RR車種).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不切到外側,反而保持在中線附近.

2.方向盤在一瞬間往彎外方向切,瞬時剎車使車身重心往前移.

3.此時方向盤往前進方向用力猛切,車子會以Breaking-Drift的原理甩出.

4.滑行時退檔放剎車,再大腳油門出彎.

八.4WD-Drift

四驅車過彎時稍微滑行甩尾的過彎方式.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加速,入彎時對准彎頂點,用力切方向盤並剎車降檔.

2.車子略呈Straight-Drift的方式滑行進彎.

3.過彎頂點時,大腳油門直線出彎.

九.ScandinavianFlick

被認為是最高級的漂移、是一種WRC拉力賽裡面用到的特殊動作,也有人稱其為PenlumTurn。

假設將要進入一個比較急的右彎。

1、如果從之前的彎出來後你的位置就在左側,那麼就直行,如果位置不是在左側,那麼不要馬上靠向左,而是方向偏左一點行駛。

2、保證車行駛方向穩定、正確,把剎車踩到底,四個車輪很快就被抱死,車就會按原來的方向一直滑下去。

3、在將要進彎的地方,方向盤向右打一定角度。抱死的前輪的導向作用是很小的,車頭不會很快向右偏。

4、到了該進彎的地方,迅速放開剎車。這樣車頭就會猛向右拉,車身旋轉速度極快。

跟趾動作的基本要領

在高速地駛達直路末,入彎前:

1、車手開始剎車。

2、車手踏下離合器。

3、降檔。

4、車手用腳掌的左部踏著剎車而腳跟橫移,施力,踏下油門,使引擎轉數提升。跟趾動作可令車手同時作出踏離合器,剎車和加油三個動作,令賽車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減速和降檔等入彎前准備。在降檔過程中,踏下離合器時同時加油,這動作主要是把引擎轉數提升至下一檔所需的轉數,以配合轉低檔後所需要增加的轉數。(如:賽車在減速前的速度是180公里等於5檔×7500轉(rpm),當車速減至120公里時,引擎轉數等於5檔×5000轉(rpm)但這時車手降檔至4檔,由於5檔和4檔的變速比例不同,在同樣120公里的速度下新的引擎轉數等於4檔×7000轉(rpm)。如果車手不再踏下離合器的時候把引擎轉數提升至7000轉(rpm),如果只依靠離合器強行的把引擎拖到所需達到的轉數,這不但會使變速箱和引擎的負荷與耗損增大,甚至會使驅動輪發生打滑現象,這種情形,在濕滑路面更為明顯,嚴重的會使車身失控。在彎中打轉,發生意外。

5、左腳松開離合器踏板,如需要繼續降檔,重復第2~3點動作。

6、完成整個降檔和減速的過程後,把左腳放回固定踏板,右腳控制油門,准備入彎.

⑽ WRC7如何使用羅技G920

你可以下載一個羅技官方提供的更改GPI的軟體SETPOINT,裡面可以調整按鍵和DPI等綜合設置。大多數羅技產品都可以用這個軟體設置,希望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