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人員可以調動到公益一類單位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03
❷ 二類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可以經營一類嗎
一、二類醫療器械不需要經營許可證,但是二類需要備案。
根據《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第一章第四條:
按照醫療器械風險程度,醫療器械經營實施分類管理。經營第一類醫療器械不需許可和備案,經營第二類醫療器械實行備案管理,經營第三類醫療器械實行許可管理。
《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是為加強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規范醫療器械經營行為,保證醫療器械安全、有效,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制定。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於2014年7月30日發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2)衛生系統二類單位可以轉一類嗎擴展閱讀
監督管理
1、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符合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要求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規范經營活動。對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按照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要求進行全項目自查的年度自查報告,應當進行審查,必要時開展現場核查。
2、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監督檢查計劃,並監督實施。設區的市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的監管重點、檢查頻次和覆蓋率,並組織實施。
3、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監督檢查,應當制定檢查方案,明確檢查標准,如實記錄現場檢查情況,將檢查結果書面告知被檢查企業。需要整改的,應當明確整改內容以及整改期限,並實施跟蹤檢查。
4、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醫療器械的抽查檢驗。
5、省級以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抽查檢驗結論及時發布醫療器械質量公告。
❸ 公益二類轉公益一類要經過哪裡審批
公益二類轉公益一類要經過審批的地方是:
事業單位二類為自收自支,一類為行政拔款。根據工作性質,如符合條件,二類可申請轉一類,由政府相關機十構研究決定是否同意。
❹ 二類事業單位能調一類事業單位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6-30
❺ 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人員可以調動到公益一類單位嗎
本人目前在一家廳直單位里,單位里有全額編制、自收自支編,同時我們單位是性質就是差額撥款單位。我覺得全額撥款之間的編制調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單位之間的調動,我們這邊除非關系夠好,遇到事業單位改革這一類事情下,才有可能實現單位之間的調動。
❻ 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以後要轉為企業嗎
在事業單位改革中,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一般會向兩個方向改革,一個是保留公益性質,這種針對的是一些沒有收費職能,或收費職能較少且呈撤消趨勢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種事業單位的職能可能會繼續保留較長時間,等以後改革更深入,再決定最終的改革偏向。另一個就是改制為企業,這種一般是局部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指有收費機能且承擔的機能可以被社會替代的事業單位,這類單位會改制為企業。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大多數都是屬於財政差額供給的事業單位,所使用的事業編制稱為差額事業編制。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都或多或少承擔收費或者中介服務職能,由於行政事業性收費制度改革,大多數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取消,但收費職能性質並未發生改變,只是單位由差額變成了全額供給,也可以說依然是差額,但差額部分為0%。事業單位轉企業是要進行工商登記的,工商登記以後,原來的事業編制全部都要收回。也就是事業編工作人員轉企改制前與人社局簽訂的聘用合同,轉為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
拓展資料:當然除非你有其他未轉企的行政類或者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接收,才可以與人社局繼續簽訂聘用合同。
法律依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第十五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連續曠工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1年內累計曠工超過30個工作日的,事業單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❼ 社保卡二類卡可以變一類卡嗎
社保二類卡是可以轉成一類卡的,不過只限於該銀行沒有一類卡的情況。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只可以開設一個一類賬戶,如果已經有一類賬戶了社保二類卡便不能轉換成一類卡了。
拓展資料
社保卡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是指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規劃,由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用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集成電路(IC)卡。
社保卡的持卡人可憑卡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實時結算、辦理養老保險事務、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等。該卡採用全國統一標准,社會保障號碼按照《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採用公民身份號碼。
持卡人類型
社會保障卡從持卡人類型來看,可以分為兩類,即:面向城鎮從業人員、失業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個人)卡,面向用人單位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
中國勞動保障部有關卡規劃和規范的重點為社會保障(個人)卡,各地區實際發放的也多集中於個人卡,所以我們所說的社會保障卡,就是指社會保障(個人)卡。
卡片分類
按顏色分類
社保卡分為四種顏色,即藍卡、綠卡、金卡、紅卡。不同顏色的社會保障卡對應不同的人群,報銷金額相對不同。不同顏色的社會保障卡的存在都具有不同的含義。
第一種綠卡。主要應用群體是0至7歲的兒童,也稱為兒童社會保障卡。它主要為了一些即將要進入幼兒園孩子做的准備,有些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就已經開始申請。這主要是基於具體需求來辦理,可以享受一些基本的醫療報銷。
第二種藍卡。主要適用群體是7~69歲的城鎮職工和當地居民。相信幾乎每個人手中的都是這種藍卡,無論是在什麼不同的地方工作,還是在何地的戶口登記,社保卡幾乎都是藍卡。擁有這種情況的人也比較寬。就算是靈活就業或不上班的人也可以申請相對優惠的社會保障卡,同時能夠享受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等。
第三種是紅卡。主要適用人口為70歲及以上的老人。 70歲的老人並不少見,但70歲的人很健康的沒有多少個。當然,年齡越大,國家對於這類老人的待遇就越好。在醫療方面,政府也幫助他們可以享受更好的報銷。對於老年人,政府也將有相應的優惠補貼。
第四張金卡。得到這種金卡的人很少,這種卡只有離職的退休幹部,而且擁有當地戶籍的人才有資格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