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卓手機廠商尷尬了不待見華為的鴻蒙OS,卻遭到美國谷歌調查
相關 科技 資訊援引SamMobile消息稱:
收購並主導Android迭代的美國谷歌,正在尋求第三方App開發者提供反饋、收集安卓機型「殺」
App後台數據,從而進行深入調查…
那些向美國谷歌付費獲得GMS硬體認證、搭載集成谷歌GMS組件的Android設備廠商,包括關鍵API與底層庫組件等,很多核心控制權權掌握在美國谷歌手中。
這些搭載驍龍晶元、依賴安卓系統廠商,基本涵蓋了小米、聯想、OPPO、vivo等,一旦遭到美國谷歌強力約束,恐怕也只能乖乖「聽話」配合……
否則,不待見華為的鴻蒙OS、卻遭到美國谷歌調查,這些安卓手機廠商就尷尬了~
此次被美國谷歌通過第三方App開發者調查的廠商,基本上就是「追隨」Android迭代的小米等組裝機品牌。
這些「基於Android底層定製UI界面」的安卓手機,將美國谷歌制定的「原版」Android後台管理機制「踢開」、並啟用了所謂「自主研發」的App後台管理機制——瘋狂「殺」進程!
集成谷歌GMS服務的「原版」Android機型,不存在「瘋狂殺App後台」的極端控制行為。
不過,美國谷歌在收購Android早期、試圖拉攏各軟硬體企業之際,其實是「縱容」此類極端方案的,如同引導安卓App開發者「側重廣告營收」那樣(後來也被反咬一口)。
尤其是公開與小米創始人雷軍進行過「友好互動」、全面「接棒」兩位「谷歌小子」創始人的皮查伊(印度裔),在其主導谷歌之後,配合「懂王」大肆中斷與華為技術合作。
美國谷歌早期「縱容」安卓平台組裝機廠商、一方面試圖對那些安卓組裝廠商「請君入瓮」,一方面則是安卓初期體驗堪稱是「一塌糊塗」…(各種卡頓、死機、崩潰問題)
現在好了,小米等偏向於硬體組裝整合、定製UI主題界面的所謂品牌,基本離不開美國高通驍龍晶元平台、更對美國谷歌Android與GMS「百依百順」?
請君入瓮之後,就是瓮中捉鱉……
美國谷歌方面特別「雞賊」的找到了第三方App開發者,要求提供「App在不同品牌安卓機型被殺後台」的信息。(而不是直接去「問詢」小米等定製安卓UI界面的組裝機廠商)
據悉,匯總第三方App開發者提供的信息後,美國谷歌將對質相關「系統」的負責人!
可以預見到的是,美國谷歌接下來施加「發威動作」組合拳施後,小米等依賴安卓系統定製UI界面的組裝廠商,將進一步「失去」自主定製UI交互邏輯的話語權……
可能有些不恰當的說法是,在旗下海思自研麒麟等高端晶元量產受限之際、發力鴻蒙OS與HMS生態「換一條腿撐著走路」的華為,可能是美國谷歌施壓安卓廠商的受益者~
盡管將Android底層升級為鴻蒙OS理論上不影響定製UI界面,但某米之流顯然並不待見華為的鴻蒙OS平台,某O員工更是表態稱「寧可被谷歌控制、不願參與鴻蒙建設」~
赤裸裸拿上一代安卓對比新一代鴻蒙OS是拉低華為技術價值,但屬於「未來已來」的下一代鴻蒙OS平台,針對App後台管理等底層優化,體驗甚至強過蘋果iOS墓碑機制…
那麼,小米等熱捧的安卓平台上,到底是誰在「殺」App後台?
幾乎沒有任何爭議的答案,就是基於Android定製UI界面的小米等廠商,而美國谷歌通過第三方App開發者反饋、試圖進行調查並有可能被谷歌「制裁」的,也是小米等廠商~
基於「上一代」安卓開發的第三方App,確實也存在著「惡意關聯啟動」等行為!
安卓品牌手機不斷「增大」的運行內存,都飆升到高達18GB……依然被各種「不守規矩」的第三方App塞滿了。(小米等定製UI界面佔用運存也不小,也算是「其二」的因素)
蘋果iPhone搭載iOS基於APFS文件管理、全球獨占移動平台Nvme快閃記憶體協議;華為鴻蒙OS基於自研EROFS文件管理、自研SFS快閃記憶體協議。(其它安卓組裝廠商,就…)
對於普通安卓手機用戶來說,沒有稍微了解過的技術經驗,使得安裝了大量第三方APP的手機「運存爆滿」!
小米等基於安卓定製UI界面的組裝廠商們,似乎沒有能力「繞過」谷歌優化系統底層~
直接了當的粗暴手段就出現了:包括微信等在內的所有第三方App,在小米等定製UI主題的安卓手機上運行時,極大概率會遭到小米等定製安卓UI手機「後台App通殺」!
一度被雷軍喊話「完虐」的蘋果iPhone,乃至被雷軍稱之為「不懂研發」的華為,卻掌握著更加完善的系統級優化方案!(也不知道雷軍那句「干翻華為」是哪種「干」的方式)
大部分搭載Android定製UI的組裝手機,基本上對第三方App近乎沒有什麼約束能力,也做不到蘋果、谷歌、華為技術系統平台級管理,一刀切「通殺App後台」成必要手段~
一刀切方式「後台App通殺」方案,就能帶給用戶良好的體驗了嗎?
有個朋友喜歡用專屬App欣賞「小電影兒」,經常出現切換界面「後台App被誤殺」的情況:本來影片劇情看到高潮迭起了,突然來個「App殺後台」,重頭再來也太掃興了…
不少網友可能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將App添加後台清理「白名單」即可?
將經常使用的、存在進度的App添加所謂「白名單」,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被「一刀切誤殺進程」;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防App被誤殺」操作,真不是所有人都懂~
換句話說,智能手機等產品是為了便捷而存在,而不是被拿來當成個「寶貝供著」、需要所有用戶去沒完沒了的研究、所謂的深入學習如何去使用這些產品。
手機是拿來使用的,不是拿來「研究」的!
美國谷歌繞過這些基於Android定製UI界面的安卓廠商、先尋求第三方App開發者提供相關數據:比如,某款App在小米等不同手機上,都遭到了哪些「被後台通殺」現象…
要知道,美國谷歌此前已經約束「安卓快充」等邏輯,大量的安卓手機廠商們,幫助谷歌建立蘋果iOS之外的GMS主導Android霸主地位後,面臨著越來越苛刻的限制…
誰在「殺」App後台?這還有必要調查嗎?不待見鴻蒙OS的安卓廠商亂搞,美國谷歌怒了、安卓手機廠商尷尬了:不待見華為的鴻蒙OS,卻遭到美國谷歌調查!
美國高通提供驍龍處理器、驍龍5G基帶晶元、電源管理IC晶元、藍牙與WiFi控制等近20多顆「晶元組」方案,小米等驍龍陣營廠商買來組裝下,加個快充就成了品牌商~
美國谷歌主導Android平台,安卓廠商們花錢買谷歌GMS硬體認證、搭載谷歌GMS平台組件、支持GMS服務,就能高呼「小米新國貨」等營銷口號,當成自研全球開賣了…
在傳統PC互聯網時代,包括倪光南院士以及很多普通 科技 愛好者,都擔憂「美國微軟Windows+美國英特爾X86架構晶元」稱霸存在危機…(聯想電腦 銷量第一的意義?)
基於5G起點的智慧物聯網時代已經到來,經歷電腦與手機核心技術被美國 科技 巨頭壟斷後,以後海量的智能 汽車 乃至智能工廠、智能家居,我們還要錯失技術自主掌控?
美國谷歌調查第三方App遭遇「後台運行通殺」,往 科技 向善的角度看屬於「統一用戶良好體驗」;可谷歌持續收緊安卓定製UI控制權,其實也是 暗度陳倉 式的 「過河拆橋」…
——你覺得呢?
『貳』 安卓系統如果制裁鴻蒙系統,鴻蒙系統還可以用嗎
通過安卓系統來「制裁」鴻蒙系統,鴻蒙肯定還可以用,當然在短時間內鴻蒙會被「制約」、「滯緩」,讓華為手機業務「雪上加霜」。
你看,先前不是單單對華為斷供了GMS嗎,有人說谷歌已經對鴻蒙系統的發展潛力和速度感到不安,所以,採取了「威脅軟體開發者不要去鴻蒙系統開發軟體,提高谷歌開發者分成等措施」,不知真假,已經可以肯定的是,華為畢竟成了安卓陣營中的一個另起爐灶者,由長期合作夥伴轉為了競爭對手,而華為的科技實力和潛力又是有目共睹、可以預估的,包括在軟體建設上;鴻蒙系統對安卓系統不僅已經起到了制約、滯緩發展的作用,還已經壓低了份額。
『叄』 華為nova5pro現在還可以更新鴻蒙系統嗎
華為nova 5 Pro手機可以升級HarmonyOS系統。
升級方式:進入設置 > 系統和更新,點擊軟體更新。
升級HarmonyOS 2前,您的手機需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升級版本前,請確保您的手機的當前版本在基線版本上(版本號11.0.0.155)。
升級基線版本請提前備份重要數據(QQ、微信等第三方應用需單獨備份),升級參考如下方法:方法一:設置 > 系統和更新 > 軟體更新 ;方法二:我的華為APP/服務APP > 服務 > 升級嘗鮮。 (不同產品升級基線版本的方法不同,建議兩種方法都嘗試下 )
(2)請備份您的手機重要數據(QQ、微信等第三方應用需單獨備份),並確認備份內容完整有效,避免升級後數據不兼容或其它意外情況導致數據丟失。
(3)建議手機預留10G 的內部存儲空間,避免可能出現因空間不足而導致無法升級。(查看存儲空間方法:設置>存儲)。
(4)請確保您的手機沒有ROOT。
『肆』 華為手機更新系統 是好還是不好 會有影響會卡嗎
一般系統更新會提升手機性能,增強對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的保護能力,還可為您提供更多新鮮功能,建議您將手機及時升級到最新版本,您可以進入設置,搜索系統更新/軟體更新,查看更新的內容,根據需要選擇是否要升級,如果不升級,當前系統也可正常使用。
提示:建議您在WLAN環境下升級。在線升級不會清除用戶數據,但是為保護您的數據安全,仍建議您升級前做好數據備份(QQ、微信等第三方應用需單獨備份)。
系統升級後開機時,系統會對手機中的應用程序進行優化,需要消耗一定的開機時間;開機後系統優化過程還會繼續,此時手機負載較高,使用應用時可能會出現卡頓情況。
解決方案:
1.開機時系統會對手機中的應用程序進行優化,應用程序越多,開機需要耗費的時間越長,所以會出現開機慢,請您耐心等待系統優化完成。
2.升級完成後將手機滅屏充電2小時以上(最好能滅屏充電一晚上),然後重啟手機以保證手機內已安裝的應用已進行優化。
3.建議您及時備份重要數據(QQ、微信等第三方應用需單獨備份)更新手機系統到最新版本,以享受更好的產品使用體驗。
『伍』 你好,我在國外買的華為P30,我想把手機操作系統換成國內的手機操作,可以換成國內的手機操作系統嗎
在國外買的華為p30,想把手機系統換成國內的手機操作系統,可以換成國內的手機超級系統嗎?這個應該可以吧,一一可以去刷機重新刷一套國內手機系統應該可以的。
『陸』 等華為手機不再依賴安卓系統,世界科技公司格局會怎麼樣
1、國外是重度依賴Google的GMS。目前世界人口將近78億,而中國佔14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8.07%;
2、雖然三星在國內被干趴下了,但在國外三星的銷量還是高於華為。
3、華為要有所突破還是要沖刺海外市場,基於歐美國家對我們政治上的激進,海外市場會是一塊很難啃的骨頭。
GMS是一套谷歌旗下的應用程序和基於雲的軟體服務,它是谷歌重要的收入來源渠道,當用戶使用谷歌服務的時候,谷歌可以把廣告嵌入各種谷歌服務中。問題的關鍵在於,GMS並不是安卓的開源項目,只有當安卓智能手機製造商,獲得了Google的許可之後,才能合法的在安卓設備上安裝GMS。
國內和國外的語言有別,形成了很好的軟體和互聯網自我生態,國內華為不會受到影響。但缺少GMS,會對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推廣帶來致命的影響。國外對谷歌系的Google Search、Gmail、Google maps、YouTube、Google Play等一些列的谷歌「全家桶」是重度依賴的,讓其他國家再去開發這些軟體,很難。
一個大型企業要持續良好的運作下去,註定是要開疆擴土。
2019年12月,據印度《經濟時報》透露,華為正和印度排名前150的App開發商進行商談,邀請對方進駐HMS,並提供每人至多1.7萬美元的補貼。為了開發HMS,華為還准備了10億美金全球基金。英國和愛爾蘭也投入了2000萬英鎊以鼓勵開發者將應用程序整合進HMS生態系統。
華為開啟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未來是可期待的。
三星手機和華為手機在某些方面有著相似之處,都在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同時大量的廣告費用宣傳。曾經的三星在中國市場是霸主一般的存在,現在在國內市場卻不行的,歸根結底還是國產手機的全面進步,三星水土不服了。
但是,三星在全球的份額依然還是第一,這得益於三星的持續性積累,尤其是在硬體供應上比別的廠家更有優勢。
三星、華為勢均力敵,三星會是華為在海外市場的勁敵。如果華為想要在這樣的格局下突破,一定是要聯合可以聯合的國內盟友,比如,小米在歐洲的銷量也非常不錯,OPPO、Vivo、One plus在其他國家銷售也還不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特別是科學技術領域。但是和歐美國家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比如光刻機、晶元等等。自俄羅斯解體後,我們完完全全就是針尖、麥芒上的尖尖,歐美國家是害怕的。
這次冠狀病毒疫情其實告訴了全世界,中國是一個和平求發展的國家,世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國這個大國。這或許會是華為拓展海外市場的一個突破口。
既然華為手機不再依賴於安卓系統,那就意味著華為自己的鴻蒙操作系統就已經完全取得了成功。很顯然, 從移動操作系統來說,華為鴻蒙將和蘋果iOS、谷歌安卓一起,形成三強鼎立局面 。
華為自己的鴻蒙系統成熟以後,其手機及各種終端設備、物聯網設備都將連接在一起,具有強大的互通能力。而鴻蒙系統也將成為未來主流物聯網操作系統之一,將會廣泛應用於華為系統之外的設備。如果谷歌的下一代物聯網操作系統Fuchsia(研發中,但落後於鴻蒙)能取得成功,也將是萬物互聯時代的另一個操作系統玩家。
目前還看不到其它在研的物聯網操作系統。 未來 社會 將是物聯網+人工智慧時代,所以鴻蒙成功將會深刻影響未來世界 科技 公司的格局。可以說鴻蒙將會把華為拉到這個時代的中心,同樣也會讓世界上其它 科技 公司必須考慮到並更加重視與華為的合作。
要明確一點的是華為手機不可能脫離安卓系統。 不知題主說的是不是軟體生態系統 ,而且現在已經不可能自建手機系統,安卓是一款開源操作系統,不受其他國家的控制,華為完全有免費使用的能力。
有很多人誤認為鴻蒙是手機系統,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 鴻蒙只是一個平台,將軟體通過華為自研的方舟編譯器進行重新編譯,完成後導入到華為的智能終端里,相當於給軟體做了一次「洗腦」從而使整個軟體適配華為一系列的黑 科技 操作,如華為智慧屏就是搭載的鴻蒙系統,可以實現很多華為自研的新技術。HMS是華為在海外版推出的一款替代谷歌服務的軟體平台,其實也是不得已,谷歌將華為的軟體生態封鎖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部再好的手機沒有軟體生態支持就是磚頭。
華為既然不用安卓,肯定會研發自己的操作系統,以華為的實力超越安卓和蘋果位居第一肯定不是問題,現在的國際手機市場也肯定會發生巨大變化,華為的老本行是通訊,在手機信號方面肯定比其他廠商都要強,晶元更不用說了,恐怕得甩蘋果和高通半條街,華為的優勢就是捨得投入資金搞研發,所以技術方面肯定是領先其他所有廠商的。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假設,或許二十年前華為開始研發手機系統,沒准到今天真的能夠成功。我們需要清楚的是,一個安卓系統有上千萬行的代碼,並不是普通碼農能夠觸碰的,必須是精英中的精英才行。當下,自建手機系統已完全不可能,換個角度想,安卓系統本身就是開源的,為什麼不用現成的而非要自研呢?那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又有什麼區別。
三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安卓系統本質上手機基礎層面的操作系統,因為其基於Linux系統,所以它繼承了Linux的來源屬性,因此安卓系統其實是開源的,沒有禁用一說。所以華為想用就用,不想用可以不用,現在之所以華為擺脫不了安卓系統,是因為安卓系統比較成熟,被大家所認可,另外自己也沒有拿的出手的強力競爭者來替代,所以還將繼續使用安卓,不過鴻蒙系統一直沒有停下研發的腳步,值得期待一下。
華為立足於世,最大的倚仗並不是手機業務,而是起通信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和各個領域的專利,比如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所以圍堵華為,並不是因為華為手機賣的好,而是因為華為在5G領域的巨大優勢,以及在晶元研發領域的技術儲備。
所以安卓系統對華為的影響有限,華為如果崛起也跟安卓系統關系不太大。
不論華為依賴不依賴安卓系統,甚至其他公司以後會不會也擺脫安卓系統,中國在關鍵領域,比如晶元,5G,人工智慧等等關鍵領域都將會把國產化放在一個重要位置。我們在之前已經在導航系統,晶元領域吃了大虧,所以這次其實也是一個契機,關鍵領域的技術不掌握,就好像脖子被卡在別人的手裡,終究是不安全的。
總之,安卓系統的作用沒那麼大,世界 科技 公司將因為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而改變格局。
華為不再依賴安卓系統的時候就是華為HMS軟體生態已經建立,鴻蒙系統開始擔當大任的時候了。到時候將會是以下幾種格局:
第一步是安卓、ios和鴻蒙三分天下。鴻蒙系統在建立軟體生態後將會是最先進的系統,因為研發時間晚,可以擺脫和改進安卓系統的一些固有缺陷,在使用體驗上有明顯提升,但安卓系統畢竟市場佔有率高,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將是安卓、ios和鴻蒙三個系統並存的局面。
第二步是ios和鴻蒙評分天下。鴻蒙系統是開放式系統,開放才能共贏,鴻蒙最終是要獨立於華為之外的。鴻蒙天生的分布式微內核優勢在軟體生態建立後將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安卓用戶將逐步向鴻蒙轉移,同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手機品牌選擇使用鴻蒙系統,屆時落後系統的淘汰是必然的,谷歌也意識到此問題,也在研發微內核Fuchsia OS。
第三步是ios將打破封閉,逐步開放,和鴻蒙系統競爭分天下。開發才能發展,蘋果ios目前封閉式的軟體生態只適用於當下安卓相對落後的情況下,長遠發展還是要走向開放。屆時將和鴻蒙形成競爭關系。
一家獨大並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結果,有競爭才有創新!
這個問題提的很大膽,我估計連任老都不敢這樣想,也不會這樣想。但是既然這樣假設了,我們也不妨討論一下。
首先,如果華為手機不再依賴安卓系統,那麼存在兩種情況:
第一,華為鴻蒙系統是個開放性系統,開放給所有手機廠商。並且鴻蒙系統已經獲得了市場認可,並擁有等同於或者接近於安卓生態應用軟體規模的手機應用,與此同時,HMS這類基礎的系統服務也能夠覆蓋到谷歌覆蓋的區域。
第二,華為鴻蒙系統是個封閉性系統,僅提供自家產品使用,類似於蘋果。這個時候鴻蒙系統跟華為硬體的結合必然要很完美,競爭對手也從谷歌變成了蘋果,不管競爭結果如何,但從本質上來講,華為手機也不再依賴安卓系統。
所以,世界 科技 格局的變化,也要分兩種情況來說。
這種情況下,大家可以先統計一下華為的實力。華為目前在通信設備領域是全球第一,在消費電子業務上位居全球前三,在手機晶元涉及領域位於全球前五(保守估計)。而如果華為手機不依賴安卓,那麼就是鴻蒙OS站住了腳跟,在手機操作系統領域進入全球前三。並且鴻蒙OS嚴格來說是物聯網操作系統,它可以隨著設備的不同切換不同的界面,它屬於一個應用場景更加廣泛的操作系統。
綜合來說,就是華為不僅在通信領域上游居首,同時在通信領域下游的消費電子行業里也位於頭部位置,並且華為還是軟硬體通吃。
可以這么說,如果真像題主這樣假設,未來的華為類似於現在「三星電子+愛立信+高通+谷歌」,屆時的 科技 結局就是,華為成為全球 科技 企業中的一哥,谷歌很可能被逼著去研發物聯網系統,而系統的加成,會讓華為在產品上更得心應手。
大家很容易忽略一點,谷歌是由系統切入硬體,但硬體並未跟安卓系統手機廠商構成實質性競爭;蘋果雖然系統和硬體都做,但蘋果系統是封閉式的,它未曾想過在兩個賽道同時取勝。而華為,就是在手機產品和系統兩個方面都有野心。雖然說後者被逼的成分更多。
如果華為實現了自己的期望,那麼對於中國 科技 產業來說,也意味著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提升,畢竟頂尖的產品必然得益於優質的供應鏈。
只是中國其他手機廠商的日子不會很好過,除非華為這個時候將麒麟晶元也開放給其他廠商,將產品設計的壁壘給拿掉,讓國產手機廠商與華為手機在產品設計環節大致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總之這種情況下,世界 科技 格局會發生巨大改變,中國 科技 力量會獲得較大的提升。
這樣的話,華為手機走的其實就是蘋果的路線,它的競爭對手不會像上邊那樣多,這時候大概僅剩下蘋果一家公司,但華為可能就要艱難得多。
至今為止,蘋果依然是智能手機領域產品溢價最高的公司,沒有之一。往往我們無法將iOS和iPhone區分開來,不像安卓和安卓手機那樣界限分明,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兩者分別代表著軟硬體,而合在一起才構成蘋果產品。也就是說蘋果的產品就是服務,服務就是產品,這跟安卓的發展路線完全不同。
如果鴻蒙OS也做成類似iOS這樣,首先就要改變做手機的思路,硬體設備的設計和配置都要考慮軟體所提供的服務,而系統的設計與軟體生態,則要考慮硬體性能功耗等表現,這不僅涉及到技術層面,更涉及到對產品服務的理解。
而在我看來,蘋果之所以無法被復制,就在於這種對於產品服務的理解無人能及。
華為恐怕也不行。
那麼華為會處於什麼樣的境地呢?華為手機跟鴻蒙OS如果產品力出眾的話,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形成一個小規模的低端產品市場,最後很可能會因為用戶量的持續萎縮而消失。
對於世界 科技 格局的改變來說,華為也無法起到什麼明顯的作用。
綜合以上兩種情況,我們也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當下華為走蘋果的路會更容易一點,卻非要去走谷歌的路子?答案就是為了長遠利益。
谷歌的路子是很難走,但對於華為和合作夥伴來說,這條路至少不是斷頭路。
需要指出的是,華為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因為既做鴻蒙OS,又做終端電子產品,這就像是既當裁判,又下場參賽,對於其他運動員(如小米、OPPO等)不太公平。這是需要華為在做大之前所在做的取捨和決策,要不然,除了華為未必有手機廠商願意用它。
以上。
當華為手機不再依賴安卓系統時,手機行業將變成三足鼎立,即:蘋果,安卓,華為。華為的鴻蒙系統現在還不能與前兩者進行比拼,有待完善,特別是生態的建立非一朝一夕能搞好,需要一定的時間,指日可待了。現在安卓並未真正的把華為拒之門外,暫時不會換上自己的系統。當安卓禁止華為使用安卓系統時,隨時都可以換上自己鴻蒙系統,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包括國內的手機廠商,大家都意識到自主產權的重要性,都在努力研發。中興事件驚醒了國內的手機廠商,大家都在努力的奮斗,爭取做到不受外國的核心部件卡死,而要交高昂的專利費。
華為手機如果不依賴安卓系統,而IOS系統閉源,屬於蘋果手機獨有,那麼華為手機用什麼系統呢?
或許大家會說華為手機使用自研的鴻蒙系統。
首先,對於華為鴻蒙系統進展如何,外界無從得知,迄今為止也沒有任何一款搭載真正鴻蒙系統的電子產品面世,即使是在華為鴻蒙系統發布會上,也沒有對鴻蒙系統有任何展示,除了吹噓一些概念,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東西,因此被外界評價為「哄蒙系統」、「PPT系統」!
即使目前鴻蒙系統研發成功,華為手機也不會輕易使用。日前,任正非表示華為操作系統要想超過安卓蘋果系統,需要很長時間,但是不會超過300年!
當然,任正非的這句話屬於謙虛委婉的說法,也就是說可能目前鴻蒙系統還沒有研發成功,或者說不存在。即便是華為操作系統研發成功,那麼對於系統生態這個大難題怎麼面對?目前安卓應用超過300萬個,而華為操作系統剛剛起步,這個怎麼去與安卓系統競爭呢?況且系統的穩定性、兼容性、流暢性、安全性方面能得到保障嗎?另外,大眾早已習慣了安卓生態,假使一個新的同類型產品出來,能否讓大家改變習慣去做華為操作系統的小白鼠,大家會平白無故答應嗎?說白了,都是商業行為,沒有利益趨使要想成功難如登天!
再者, 安卓系統屬於開源系統的,底層是基於Linux,這些都是免費開放給大家使用的,也就是說華為手機如果堅持用安卓系統,是沒有人會禁止的! 只不過谷歌在安卓系統裡面新加的東西、對系統進行完善的東西,華為沒辦法使用。舉個例子,目前安卓最新版本為Android 10,那麼如果現在谷歌下禁令以後,華為手機永遠只能採用Android 10,並且谷歌還可能把自己加入的一些應用拿掉,結果就是影響手機系統體驗!
如果華為鴻蒙系統成功,華為手機也搭載鴻蒙系統,那麼世界上將會出現蘋果、安卓、鴻蒙三足鼎立,當然由於鴻蒙系統本身是基於微內核並且開源系統,如果鴻蒙系統能夠成功,那麼也基本預示著安卓系統衰敗,但是大家要知道谷歌幾年前就開始基於微內核在研發新的操作系統,也就是說谷歌不僅在系統技術方面遙遙領先華為,並且早於華為開始基於微內核的系統研發,所以誰勝誰負,都屬於未知之數,並且無疑谷歌成功極率比華為高出太多!
另外, 華為的成功之處,或者說讓國際忌憚的地方並不在於系統或者說手機終端,雖然華為手機貢獻了超過50%的年營收,而是因為華為在通信領域的話語權,華為在通信領域的技術積累、專利數量、市場份額,特別是5G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
由於5G通信屬於基礎領域,只要在基礎領域具有話語權,那麼就可能在全球范圍內鑄起一個萬里長城,提升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如果真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想世界 科技 格局將會出現顛覆性的變化,倒不是華為自己操作系統打敗安卓,而是從精神層面(旗幟)鼓舞國內外非美國 科技 公司從基礎源頭對美 科技 公司進行斗爭:
1.當今世界高 科技 公司,美國公司一般是作為制定標準的存在,獲取高額利潤,其他國企業只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食;
2.說到手機行業,我們知道,現在手機目前二大系統IOS,安卓都是美國公司控制,唯一區別就是IOS不開源,而安卓開源;如果華為能夠成功,那麼手機行業將出現顛覆性變化,作為高 科技 打破美國壟斷巨額利潤的成功例子將激勵全世界其它國家公司進行此方面反抗,王侯將相寧有種呼,有可能美國高 科技 神話將就此落幕,高 科技 行業進入春秋戰國時代。
大家好,我是海鳥看世界,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按題意,有兩種可能, 1、華為成功了,鴻蒙系統上位; 2、華為因為沒有安卓,逐步衰落(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按照第一種假設進行討論, 鴻蒙系統成功了,那麼世界 科技 公司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會誕生很多偉大的公司,但是也會有一些公司衰敗。 具體分析如下。
1、華為的系統叫「鴻蒙」, 鴻蒙系統是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操作系統,並不是對標iOS和安卓。 它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 汽車 、穿戴設備,統一成了一個操作系統。由此可以看到鴻蒙對IOS也好,安卓也好,屬於降維打擊。如果鴻蒙系統成功了,那麼農業、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以及面向數字世界的智能產業將會依託鴻蒙系統形成一個巨大的生態網路,不管哪個領域都會產生體量超大的 科技 公司。
『柒』 華為解決了手機端操作系統,PC端操作系統如何解決,會不會收編深度
美國針對華為的「禁售令」,我們都為華為捏了一把汗,一個全球最強的國家,傾全國之力封鎖一家中國的公司。
晶元斷供,華為海思「備胎」晶元補上;手機操作系統斷供,華為「鴻蒙」操作系統補上;那麼,微軟斷供windows系統,有備胎計劃嗎?下文具體說一說。
余承東透漏,在今年秋天或者明年春天,華為將發布自研的操作系統,「 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 」。華為的操作系統基於Linux核心進行了優化,因此可以兼容手機的ARM架構和PC端的x86架構。
手機、電腦、智能穿戴設備採用統一的操作系統是否有可能?答案是可以的,比如蘋果的iphone、Mac電腦、apple watch均採用了蘋果的系統,IOS、MAC OS等均是基於UNIX系統的BSD分支。那麼華為的自研操作系統基於Linux,同樣可以做的兼容x86架構和arm架構的處理器。
眾所周知, 操作系統是否能夠成功,關鍵是其「生態鏈」 ,即圍繞操作系統的相關應用。比如手機操作系統的微信、QQ、淘寶、支付寶;電腦操作系統的office、作圖、辦公軟體等。
手機操作系統「生態鏈」
根據余承東的說法, 華為的手機操作系統兼容所有的安卓應用 ,並且對安卓應用通過「方舟編譯器」編譯之後,運行性能提升超過60%,可以媲美蘋果的IOS系統。既然常用的應用軟體可以使用,手機流暢度比安卓更好,我個人是非常期待華為手機操作系統的。
電腦操作系統「生態鏈」
為了能夠統一安裝到手機、電腦、智能穿戴設備,那麼華為操作系統必然選擇了linux核心。根據我使用ubuntu的經歷, linux電腦桌面發展已經很成熟,常用的辦公軟體、影音播放軟體、作圖軟體、編程軟體可以完美支持 。伺服器端更是不用愁,伺服器端可以說是linux一統天下了,windows server占的份額比較少。
總之,我對華為的操作系統比較有信心,華為的操作系統可能不會基於開源的android系統二次開發,而是在linux核心的基礎上替換掉android的相關東西,打通了手機、電腦、智能穿戴設備,形成統一的操作系統,兼容arm架構和x86架構的處理器。
華為可以解決宇宙間的一切問題!宇宙沒有華為地球不會自轉,宇宙沒有華為太陽不會發光,宇宙沒有華為行星就會隕落,宇宙沒有華為天空一片漆黑…………
只可惜華為從內到外就只是一個三流品質一流價格的水軍產品!!!
華為解決了手機端操作系統,PC端操作系統如何解決,會不會收編深度?從目前透露的鴻蒙系統信息來看,鴻蒙系統是可以在電腦端運行的,收編深度對其沒有太多意義,像現在一樣作為合作夥伴也是不錯的。
Deepin目前是國產Linux定製化做得不錯的PC端系統,圖形界面漂亮簡潔、對新手友好、最大程度符合了國人操作習慣,已經有一大批軟體可以在系統中使用。可以滿足個人或辦公通常的應用,比如系統中帶有微信、QQ、WPS、搜狗輸入法、網易雲音樂、網路雲等等,當然還有可以再深度商店中下載各種應用。當同樣也有硬體效能不足、CPU管控及顯示驅動支持不完善、很多驅動也沒有等等問題。
而作為華為花費了7年時間打造的被迫轉正的鴻蒙系統,是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 汽車 、智能穿戴的統一操作系統,均可以在這些設備上運行。並且兼容所有安卓應用和WEB應用,目前正在進行百萬台手機端的測試,並據測試數據表明比目前安卓要快體驗要好,而在PC端並沒有更多的消息。所以鴻蒙系統在電腦上也是可以使用的,如果Windows系統不被使用,那麼華為也可以使用自家鴻蒙系統。
PC端鴻蒙系統與深度系統應該是有所區別,對於華為來說兩個PC系統也沒有太多意義。專一打造好鴻蒙系統,在中國市場獲得桌面操作系統的部分份額。而在伺服器操作系統方面,華為已經與深度建立了合作關系,專門針對華為的TaiShan系列企業級伺服器定製打造操作系統產品。這種合作關系對於深度系統的發展會有更多促進。
華為本身也有系統研發體系,對Linux應該不陌生,至於收編深度,可能並沒有多大意義。而且深度公司也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未必就一定會賣掉自己。雖然目前的盈利點也並不多,產品及技術難度也並不會給華為帶來多少助益,反而保持這樣的合作雙方都可以收益,卻也並不會限制深度的發展。
我為什麼覺得華為系統和深度肯定有關系呢?
一方面,因為華為鴻蒙系統是基於Linux內核;而且余承東明確說了,將打通PC、手機、智能設備等等,形成一體化;而深度操作系統也是基於Linux內核,桌面應用為主的開源GNU/Linux操作系統。似乎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所以,我們似乎覺得華為和深度有關聯的可能性很大。
去年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華為與深度達成合作,打造國產應用新平台。關鍵大家找到的點是:合作的taishan2280伺服器入選中央政府采購網信息類產品名錄。
其實,深度系統作為我國自己的操作系統,雖然沒有Windows強大,可是使用深度操作系統,你能感覺到桌面是非常「干凈」,能夠滿足日常辦公、家用需求。
而華為和深度的合作雖然是在伺服器上的合作,可是我們不能忽略華為和深度會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可能有的人說,華為的PC系統是華為雲方向,我並不認同。
其實,從華為目前的被美國制約來看,如果華為和深度合作,可以為它打通PC一體化很有幫助,畢竟深度的 歷史 也不短,技術也不俗。
當然,我們現在只是猜測,華為系統都沒有出現,我們也不能有太大的奢望,希望華為的系統可以有不一樣的發展,這才是我們期待看到的!
其實華為目前還有解決手機端的操作系統。
雖然華為發布了一款基於微內核的操作系統——鴻蒙OS,但是這款操作系統更多的是應用在物聯網之上而非用於手機端的操作系統,華為手機仍然是使用的Android操作系統,但是由於谷歌不再授權華為GMS服務,因此在海外市場多少會受到一些沖擊,國內由於谷歌退出了大陸市場,因此影響不大。
從長遠來看,鴻蒙系統或許未來會成為一個可以替代目前Android系統的新移動系統,但是這個系統的發展過程是非常深遠的。它必須要能超越目前的Android,帶來前所未有的新交互體驗,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支持一個系統持續發展下去的根本,不過好在華為的鴻蒙OS現在已經在面向開發者推出了軟體開發獎勵了。
至於PC端的系統,目前Mac OS僅支持蘋果適用於自家的Macbook,Windows仍然是全球覆蓋面最廣的PC操作系統,Linux是伺服器領域和Android軟體開發有著非常不錯的發揮,市場上基本都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局面,華為如果想推出自家的操作系統,讓然需要走非常長遠的路。
華為目前還沒有解決手機端操作系統!
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為實體名單,也就是說美國商務部正式開始封禁華為。盡管經過協調美國給出了90天的延期,很明顯這只是美國給出的一個「緩刑期」,這也是我們在沒有掌握絕對核心技術必須面對的挑戰。
在華為被禁之後,海思總裁何庭波給海思員工發出了一封公開郵件,何庭波在郵件中講述了海思成立的原因。
海思成立是當時的華為高層做了一個大家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現在回頭看看你可以說是高瞻遠矚,更多是深處在這樣的行業領域,隨時都存在的危機感讓華為被迫從最壞的假設出發,做出了一個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假設「假設某一天美國的晶元和先進技術不可得」。
因為這個看似不可能發生的假設,讓華為走上了自主創新的道路,華為開始自己研發晶元,包括通信晶元、手機處理器晶元。華為的處理器晶元已經被應用到了手機上,可是通信晶元一直是華為的備胎,只不過現在美國商務部真正應驗了,當然幸運的是華為的備胎足以成為應對方案。
美國商務部禁令出了以後,谷歌公司、微軟公司先後終止了與華為的部分合作,華為又只好被迫提前讓自研的鴻蒙操作系統提前曝光,並且最早在今年秋就會亮相。華為本來沒准備這么早亮劍,只不過沒想到華為不得不提前被迫出鞘亮劍。
中興被美國封禁以後,最終在我商務部的斡旋下,最終完成和解,過程是艱難的,最重要的是和解的代價是慘痛的、甚至可以說是極為慘重的。
作為和解的條件,中興必須向美方支付10億美金,並且額外拿出4億美元在第三方託管。而在此之前的2017年,中興已經向美國方面支付了超過8.92億美元的和解費,中興前後總共給美國支付了22.92億美元,這也是中國企業海外所支出的最大的罰款。
更大的代價是,中興兩家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全部撤換,美國商務部哈講選派合規的協調員入住中興,工資還由中興支付,這些人直接向美國商務部和中興新董事會主席匯報工作,如果發現中興後期經營活動違反了協議,那麼美國方面有權隨時再次制裁中興。
總之,目前華為面臨的挑戰還很大,更大的挑戰還是中國整個技術行業面臨的挑戰,我們不知道在哪些領域我們還會受到一些技術上的限制,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咱也不是好欺負的,咱現在腰桿兒也開始硬了。
華為解決了手機端操作系統, PC 端操作系統如何解決,會不會收編深度?
你好樓主!我看了一下贊數和評論比較高的回答,發現他們由於回答時間較早,獲得的信息有限,現在我來補充一下答案。
在2019年8月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總裁余承東正式提出了鴻蒙系統,並且大篇幅詳細地介紹了鴻蒙系統的全場景分布式特性以及未來的應用場景。
根據這張圖看來,在2020年時,搭載鴻蒙OS2.0的創新國產PC會正式落地,可見華為可能會使用鴻蒙系統代windows操作
系統。
而根據早前網傳的余承東言論
,鴻蒙OS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 汽車 ,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如果消息屬實,那麼我們就可以確定華為電腦會使用鴻蒙系統,而非深度。
而且微博上有博主稱華為電腦會在明年初
發布。
不管怎麼樣,我們對華為鴻蒙系統不要抱有很快就能完善的想法,鴻蒙系統很可能在初期非常不完善,就如同當初的K2V3,在體驗上無法做到差強人意,畢竟華為當初沒有預料到美國竟然會制裁一家民營企業。
吾個人對華為操作系統相對悲觀,甚至絕望的給其判了死刑! 如果迫於強勢壓力,吾等非得自研操作系統,那麼操作系統出於阿里、騰訊和網路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互聯網是開源、共享的代名詞,這也是開源操作系統賴以布局開花的前提條件!!!如若華為出此系統,小米OV等自避而遠之,開源之說則無從談起!然若華為東施效顰,欲學蘋果軟硬兼施、閉合生態,多半也只黃粱一夢;只因喬布斯腦門爆裂,前無古人、後無來著,開創iPhone時代,智能手機風潮雲涌之前,iOS早已泰山永固,而成世界獨一無二之閉合生態,再無他者插足之地!!!故此華為系統欲成其事,唯有擊破時代!撥弄起下一巨浪滔天,開創時代新品,賦能以系統生態,如此方能於江濤狂涌之前,完其大業!
華為對於操作系統其實早已經有了自有方案,余大嘴最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提出過已經有B計劃,准備好了手機系統和電腦系統。而在美國封殺令後,余大嘴則持續爆料稱自研操作系統最快今秋面世,最晚明年春天,並且新系統是跨平台的系統!
由於是跨平台的系統, 也就等於華為自研的系統已經全面解決了手機和電腦這兩大終端,並且向外延伸至了平板、電視、智能穿戴以及 汽車 等設備,新系統採用了微內核結構。如果真是如此的話,華為的新系統絕對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統,已經並非是我們當前理解上的操作系統了。
系統現狀: 現有的系統格局其實移動端和PC端是完全分開,Windows霸佔桌面領域,安卓和iOS占據手機系統,當然iOS其實也算是一個跨平台的系統,不僅被用於手機,也被用於平板、MAC電腦,以及智能穿戴設備上。
對於這種現狀,谷歌是不滿意的(包括對安卓系統的問題),因此其已經在打造下一代的新系統Fuchsia,也是跨平台的系統,基於微內核架構。去年外媒曾報道華為在榮耀 Play上測試該新系統。
華為系統: 如果將這些消息合並起來看,那華為顯然已經針對系統這塊做足的功夫,布好了局。此外,還需要注意一點事,華為在5G領域上的領先優勢,任正非在近期的采訪時已經說了,5G上至少領先2-3年。在面對5G這種能給整個信息產業帶來大變化的時刻,絕對是一個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所以華為的新系統一定是搭配著5G的技術和設備一起來打造的。也只有這樣,華為才可能繞過現有系統打造起來的壁壘,實現真正的超越,或者是使自己的成功更加事半功倍。
現在美國又封殺了華為,在我看來算是人為的創造出了一個較好的切換系統的時機,如果沒有封殺,華為單獨上線這個系統推廣時受到的阻力可能更大,不光是國內用戶,也包括谷歌這些巨頭,畢竟人家也是在搞類似的東西。現在被封堵後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推系統,國內用戶的支持力度也會更好,即便在國際上也能多少獲得部分用戶的同情和認可。
所以,綜合現有信息來說,華為已經解決了手機和PC端的系統,也不會簡單的收購深度這類linux桌面系統。
首先華為是否真正解決了手機端操作系統,這還是個問號。需要等時間來驗證。因為建立在手機系統上的app生態鏈是最主要的。
對於電腦系統,首先假設微軟不給用windows了,這個只能是假設。早期電腦出廠多數都不預裝windows的,DOS,Linux這些免費都先裝上,你買回家自己裝就是了。
深度是基於linux的。很多應用軟體都是不支持的,只能應付下日常基本使用。對於很多專業領域的工作,其相應工程軟體僅支持windows,連蘋果的MAC OS都不支持。
所以對於電腦端操作系統來說,生態也是一道要命題。在這個別人已經深耕占據統治地位的地盤里,要插入一腳其艱難可以預見。
『捌』 鴻蒙系統為何只用在中低端手機
前段時間轟轟烈烈的鴻蒙系統的面世,最近這個系統新裝備上了華為的手機後,大家議論紛紛,對以上小夥伴們所關注到的,為啥鴻蒙系統用在中低端手機上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當前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盡快形成自己的生態。那要形成生態的基礎是什麼?是足夠多的用戶!產品、技術、服務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永遠是用戶,有用戶就有一切,這就是互聯網的法則。相比於高端用戶,積累低端用戶要容易得多。雖然我們對於華為手機第一反應總是P30、Mate 20等高端系列,但其實這只是明星效應,真正支撐華為每年龐大的銷量的是那些默默無聞的中低端手機。所以,鴻蒙系統真正要實現快速上量,只能依靠中低端產品。
鴻蒙當前還不是一款非常成熟的產品,其選擇現在低端產品上應用,繞開高端產品,其實也是對高端用戶的一種保護,畢竟高端產品的用戶付出了更高的價格,其對於品質的要求會更嚴苛,而稚嫩的鴻蒙估計還經受不住這種嚴苛的客戶體驗的壓力測試。對於華為而言,其高端用戶是非常珍貴的,基於二八定理,20%的高端用戶貢獻了80%的利潤,一旦這些高端用戶因為對鴻蒙的不成熟、不穩定感到失望,很可能將背棄華為手機,這對華為來說更得不償失。
目前華為鴻蒙系統到底會不會受到市場的歡迎,一切都是未知數,這個過程肯定有一個試錯的成本,如果華為直接在高端手機上使用鴻蒙系統,萬一市場反應平平,那這些手機很難銷售出去,那就會造成手機積壓,導致成本上升。
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銷量佔比65%以上,國外手機用戶非常依賴google的GSM服務,google的全家桶應用gmail、youtube等均需要GSM服務的支持,google中斷了與華為的業務往來,不再授權使用GSM服務,因此對華為的海外用戶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美國晶元以及操作系統的打壓,華為任正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已經下調了華為手機銷量預期。預計華為手機在國外的銷量將會下降40%左右,意味著華為手機將會失去4000萬至6000萬台的銷量。
該問題的主要因素就是華為失去安卓谷歌系統,導致的用戶流失問題。華為手機將會面臨較大的利潤壓力,高端手機是華為手機較為重要的利潤來源。避免高端市場的流失,通過中低端手機進行測試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鴻蒙系統用於中低端機,那麼將極大的抑制住鴻蒙系統的發展,雖然說中低端機的用戶量很大;但是,這對於華為整體系統的布局是不利的! 更為關鍵的是:鴻蒙系統都沒有發布,何來的只用於中低端手機的說法呢?!
印度有一款系統,號稱是世界第三大系統:KaiOS,它的用戶數超過1個億,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已經超過了iOS。這款系統同樣使用了linux,它能夠運行基於HTML5編寫的APP的,而且手機流暢度非常高。 這款系統應用於低端的功能機,可是它和華為鴻蒙系統不一樣,這款系統因為特殊的市場需求,只適用於功能機市場,它並不適合大部分的國際市場,更加不適合中國市場。
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功能機,更不是低端智能機,華為系統本身所泄露的信息,可以知道:它將打通電腦,手機,平板等多項智能設備,這就說明了,它不可能只適合於中低端機!
那麼,鴻蒙系統到底該會什麼時候發布?到底哪種形式發布呢?我們的猜測如下:
如今的系統還是以猜測為主,我們並不知道鴻蒙系統的發展情況,我們也對於鴻蒙系統有合理的擔憂,能不能完美兼容安卓應用?如果解決生態鏈問題?這些都是鴻蒙系統必須要解決的!
根據最新的消息,華為可能在10月份推出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手機,預期鴻蒙手機可能無法滿足海外市場中高端用戶的應用程序生態的需求,因此鴻蒙手機初期可能定位為中低端手機,首發不可能是mate30。
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銷量佔比65%以上,國外手機用戶非常依賴google的GSM服務,google的全家桶應用gmail、youtube等均需要GSM服務的支持, google中斷了與華為的業務往來,不再授權使用GSM服務,因此對華為的海外用戶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鴻蒙操作系統上市的初期,可能會存在一些bug,雖然兼容所有的安卓應用,但是無法使用google的GSM服務,因此無法滿足中高端用戶應用程序的需求。鴻蒙系統是華為的自研系統,如果要贏得口碑,就需要完善好。 中低端手機價格便宜,功能需求比較低,系統承載壓力比較小,有助於手機用戶體驗反饋和系統bug搜集。 如果貿然用於mate系列的高端手機,可能會影響用戶體驗和鴻蒙系統的發展。
因此,有專家預測,初期鴻蒙手機以中低端手機為主,主要面向中歐、東歐、拉美,印度以及擴展中國市場,提升到35%~45%的佔比(過去是30%~35%)。
華為mate 30系列的手機即將發布,很多網友可能覺得mate 30是鴻蒙系統最理想的首發機型,但是華為的鴻蒙系統剛剛推出,可能無法滿足海外用戶的需求,為了維持延續性,mate 30可能不會搭載鴻蒙操作系統。
隨著鴻蒙系統生態圈逐步完善,用戶體驗的增強,產品型號越來越豐富,那麼鴻蒙系統用於華為的高端旗艦手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早在2012年就開始研發,由於美國的「禁售令」,谷歌突然斷供,華為不得已推出了「備胎」鴻蒙操作系統,時間較為倉促,可能在兼容性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華為已經在100萬台測試機進行鴻蒙操作系統的測試。最後用網友的一句話總結「要允許華為鴻蒙系統有缺點,大家陪伴鴻蒙系統逐步完善,因為這是真正的國產系統」。
誰告訴你的?華為自己的東西從來都是用在高端上的,這叫戰略,給別人的印象是自己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上鴻蒙系統是不得已,現成的安卓不讓用,需要另起爐灶,以後所有的華為可能都要用鴻蒙,這個開始很難,但是也不一定就是壞事,期待鴻蒙,相信華為!
關於鴻蒙系統是否只用在中低端手機,這一說法目前無法證實!
關於華為鴻蒙系統:
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透露, 如果華為持續無法使用谷歌服務,將啟用鴻蒙系統,P40將作為第一款鴻蒙手機在明年問世。 同時,麒麟處理器計劃對外銷售。( 前提 :如果華為持續無法使用谷歌服務)
自從特特朗普政府的禁令實施以來, 谷歌就終止與華為的部分合作 ,包括未來華為新手機將無法使用Play Store及Gmail等功能,以及 不再提供谷歌移動服務(GMS) 。現在國內手機都是基於Android系統,而Android系統是谷歌的。因此華為針對歐洲市場的榮耀V30系列手機將搭載HMS服務(華為移動服務),以此替代GMS(谷歌移動服務)。
關於華為鴻蒙系統
鴻蒙系統什麼時候啟用
目前針對已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可確認信息:
華為針對榮耀智慧屏、榮耀智慧屏Pro目前是搭載鴻蒙操作系統。
按目前華為各方面通報的信息,鴻蒙系統將最新用於物聯網設備。比如手錶、電視以及其他相關的智能設備。
鴻蒙並非為手機而生
2019年6月24日,華為任正非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就提到: 鴻蒙並非為手機而生
而是為了做物聯網來用的,比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因為它能夠精確控制時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
鴻蒙系統的苦與痛
華為鴻蒙OS系統生態建設還並不完善。
目前,華為要推出基於智能手機的鴻蒙OS系統,其直面與Android和iOS系統競爭還存在差距。一旦消費者無法體驗到能夠匹配Android、iOS系統的生態體驗,無疑也將會進一步影響華為手機的銷量,目前,華為智能手機銷售量已成為全球第二、中國第一。華為在此情景下,肯定不願冒進。當然,我們希望華為鴻蒙OS系統盡快上市,成為世界三大手機系統之一。
現在回答:「鴻蒙系統為何只用在中低端手機?」這個問題。
是目前有計劃用於P40手機終端,會不會普及用於華為所有終端,這要看與谷歌的對抗結果了。
你說呢?
鴻蒙系統現在是啥手機還沒有搭載呢,何談中低端手機呢?
其實,個人更傾向與鴻蒙系統在初級階段搭載中低端手機。
通過19年第4季度華為手機市場份額來看,海外市場雖然沒有小米,OnePlus這么重要,但海外確實是華為的重要一部分。
根據一份調查數據當華為不再支持谷歌服務時,將會有一半以上的人放棄華為手機。
所以海外版本將會暫緩發布。
個人感覺華為將會在國內中低端搭載鴻蒙系統。主要有以下原因
中低端用戶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學生,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這個階級的人群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未知,新鮮事物。有很強烈的消費意願。
這部分人,時間相對比較充足,相對於高端用戶群,更加喜歡提出問題,這樣可以反饋鴻蒙系統在使用中的不足之處,非常利於鴻蒙系統發展。
這群年輕人,無論是在校園內還是初入職場,心中的民族情懷非常之重。小樹苗在成為大樹之前需要有情懷的一群人來呵護,以免直接被狂風驟雨摧殘致死。
與其說鴻蒙具有追逐天際的野心不如說是當代國人的使命,是這代人強壓給鴻蒙的使命。我們內心渴望有一款自己的操作系統。 就像小米一樣,以極致性價比起家,最終依然要飛上九天之上做高端手機,無論生死只為自己心中那份永不磨滅的激情與期待。
鴻蒙雷聲大雨點小,無論鴻蒙的成功與失敗。但我們自己的操作系統與計算機領域相關的技術終究會有。
春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操作系統,晶元,半導體我們都會有。
鴻蒙系統作為華為自主研發的新款操作系統,如果想一下子全面鋪開自然是不可能的,即使華為前期的准備再充分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可能系統在內測時沒有出現的問題到了市場上就問題百出,更重要的還有生態系統的完善,鴻蒙即使是在2020年初推出,系統生態也很難說有多高的完成度,因此現在中低端手機上試水是正確的選擇。
其實就有點像小米把澎湃晶元用在中低端機型上,華為也不敢冒險直接把鴻蒙使用在自家高端手機上,畢竟像p30和mate20這樣的高端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華為的品牌形象,如果因為強推鴻蒙系統導致了正常使用上的問題,那對華為全線產品的銷量都會造成影響,根據數百萬乃至上千萬銷量的華為高端機來說,這個風險不能冒。
沒有一款操作系統可以做到一步到位,即使是安卓和IOS也是一步步完善才走到今天的,同樣,華為也沒有強大到可以直接把最完善的鴻蒙系統拿到檯面上來,我們應該允許試錯,畢竟鴻蒙可以說是國產手機操作系統的希望,鴻蒙系統先在中低端機型上試水可以最大化的減少風險損失,也能在實戰中讓鴻蒙系統不斷完善, 不過華為也要做好鴻蒙系統起初不被消費者接納甚至被排斥的心理准備才行。
說到鴻蒙系統我第一時間想到了另一個手機系統tizen系統,可能很多人估計都沒聽說過。其實Tizen是兩大Linux聯盟LiMo Foundation和 Linux Foundation 整合資源優勢,攜手英特爾和三星電子,共同開發針對手機和其它設備的新操作系統。可以說是三星為了擺脫安卓系統打造三星自有手機和其它電子產品而開發的操作系統。
只從筆者知道這個系統到現在也有三四年了吧。但是這個系統一直沒什麼動靜,手機上只在一些三星的低端機上安裝Tizen推向市場。中國只有三星自家的智能電視上是Tizen系統。但反響也不怎麼樣。好像沒看什麼媒體提過。三星推出的這個系統為什麼不推向高端手機呢?我感覺還是手機APP應用生態圈不行。說到這里想到微軟的Windows Phone存活了幾年也以失敗告終。感覺都失敗在APP應用生態圈上。
說回鴻蒙吧!我想硬體與系統兼容方面應該沒問題,只是這個系統APP應用生態上要如何解決。如果沒有安卓和蘋果的APP應用的生態圈鴻蒙應該很難生存下來。現在鴻蒙不敢在高端機上出同理就是APP應用生態圈沒搞好。先把鴻蒙系統放在低端機上試水。而且看未來發展情況。如果還能與谷歌合作那有可能像三星一樣繼續用安卓系統,鴻蒙系統做備胎像三星一樣在低端手機上推向市場與安卓機共存並慢慢發展。一切的一切都要看未來中美之間,華為與谷歌之間有什麼變數了。
其實這個與筆者此前的判斷是非常一致的,我們說鴻蒙操作系統它畢竟是一個新系統,如果貿然的使用在了華為的旗艦手機上面,一旦出現問題是華為最不能承受的結果,要知道目前華為的p系列以及魅特系列保守給華為的銷量估計貢獻數量大概在3000萬部左右,甚至還要超過這個數字。
一旦說是處於失敗狀況,那麼這兩款手機在影響力以及旗艦手機的品牌地位,包括對用戶的一個印象都會大打折扣,這對華為來說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真正的系統推廣其實一定是要在一個獨立的品牌之上,這個獨立的品牌價格層面一定要更加親民,同時配置還不能太低,因為一旦配置太低的話,大多數用戶就不是這款手機的目標用戶了。
而最適合華為推廣這款操作系統的方法其實是單獨設立一個子品牌,同時這個子品牌的配置至少要是在中高端的水平之上,但價格卻是中低端的價格,還會有一系列的福利,或者說補貼政策來鼓勵用戶去使用,鼓勵開發商去開發軟體環境。
所以一款操作系統想要真正的成功,不拿出真金白銀的補貼,其實是很難完全俘獲用戶的,尤其是在智能手機目前已經飽和到現在的情況下,用戶其實對於購買新手機的慾望已經很低了,更何況是一款可能軟體運行環境都不明確,系統的bug有沒有解決完這些都是疑慮的一款新手機。
只有在中低端手機里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華為才敢逐步的向絕對旗艦手機來推送這一款操作系統,否則貿然的使用自己最核心的競爭力的產品,一定是讓華為得不償失。
『玖』 如果不能使用安卓操作系統,華為手機如何在海外市場銷售
在探討問題前,先申請一下筆者的態度。華為被美國政府封殺,我們必須無條件支持華為,但也要正視一些實際困難。
毋庸置疑,華為手機沒有安卓系統,短時間內在國外相當於寸步難行。華為自己研發的手機系統要想被國外用戶認可,還有很長的一段要走。至少,華為要根據國外用戶的需求,搭建一個軟、硬體生態,這保守算下來至少要5年的時間。所以,如果不能使用安卓系統,華為手機在國外的銷售將陷於停滯。當然了,在國內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因為國內用戶不使用谷歌的GMS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