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子系統劃分可以採用方法
擴展閱讀
什麼軟體可以免費排班 2025-05-13 23:58:21

子系統劃分可以採用方法

發布時間: 2022-10-30 12:04:50

『壹』 工作區子系統的布線方式有哪些

工作區子系統的設計原則
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設備的區域宜劃分一個工作區,工作區子系統應由水平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以及延伸到工作站終端設備處的連接線纜(跳線)及適配器組成。一個工作區的服務面積可按5~10㎡ 估算,每個工作區設置一部電話機或計算機終端設備,如下圖所示,或按用戶要求設置。

工作區
一.工作區布線的設計要點
. 每個信息插座旁邊有一個單相電源插座,以備計算機和其他有源設備使用。
.信息插座與電源插座間距不得小於20cm。
.工作區內線槽應布置合理、美觀。
·信息插座要設計在距離地面30cm以上。
·信息插座與計算機設備的距離保持在5m以內。
·購買的網卡類型、介面要與線纜類型介面保持一致。
·各個工作區所需的信息模塊、信息插座、面板的總數量。
二.布線線路的分布及路由
工作區子系統優化主要是根據工作區對信息點的需要,即根據辦公設備的合理位置進行信息插座的布置。信息插座布置的基本原則是首先盡量滿足用戶使用的便利性,然後以布線路由最短為指導思想來進行信息插座的布置。此外,還要考慮今後對信息插座數量需求增加的情況。
(1)工作面積劃分
如果在設計信息插座時,用戶方提不出詳細的工作區辦公設備布置方案,則按系統配置要求級別,對每個工作區的信息插座採取室內均勻布置。
建築的功能類型較多,大體上可以分為商業、文化、媒體、體育、醫院、學校、交通、住宅、通用工業等類型,因此對工作區面積的劃分應根據應用的場合進行具體的分析後確定。
提示:對於應用場合,如終端設備的安裝位置和數量無法確定時或使用場所為客戶租用並考慮自己設置計算機網路時,工作區面積可按區域(租用場地)面積確定。
對於IDC機房(數據通信託管業務或數據中心機房)可按生產機房每個配線架的設置區域考慮工作區面積。對於此類項目,涉及數據通信設備的安裝工程,應單獨考慮實施方案。
(2)布線方式
工作區子系統的布線方式主要有護壁板式和埋入式兩種。
所謂護壁板式,用食指將布線管槽沿牆壁固定,並隱藏在護壁板內的布線方式。該方式由於無需剔挖牆壁和地面,不會對原有建築造成破壞。主要用於集中辦公場所、營業大廳等機房的布線。該方式通常使用桌上式信息插座,並且被明裝固定在牆壁。當採用隔斷分割辦公區域時,牆壁上的線槽可以被很好的隱藏起來,而不會影響原有的室內裝修。
如果要布線的樓宇還在施工,那麼可以採用埋入式布線方式,將線纜穿入PVC管槽內和埋入地板墊層中,或埋入牆壁內。該方式通常使用牆上型信息插座,並且底盒被暗埋在牆壁中。
(3)布線材料
工作區的布線材料主要是連接信息插座與計算機的跳線,以及需要的適配器。為了便於管理識別,有些廠家的信息插座有多種顏色,如黑、白、紅、藍、綠、黃,這些顏色的設置應符合TIA/EIA606的標准。如下表所示。

『貳』 使用U/C矩陣進行子系統劃分的步驟有哪些

用表的行和列分別記錄下企業住處系統的數據類和過程。表中功能與數據類交叉點上的符號C表示這類數據由相應功能產生,U表示這類功能使用相應的數據類。

矩陣中的行表示數據類,列表示過程,並以字母U(Use)和C(Create)來表示過程對數據類的使用和產生。

U/C矩陣是MIS開發中用於系統分析階段的一個重要工具。提出了一種用關系資料庫實現U/C矩陣的方法,並對其存儲、正確性檢驗、表上作業等做了分析,同時利用結果關系進行了子系統劃分。

利用U/C矩陣方法劃分子系統

1、用表的行和列分別記錄下企業住處系統的數據類和過程。表中功能與數據類交叉點上的符號C表示這類數據由相應功能產生,U表示這類功能使用相應的數據類。

2、對表做重新排列,把功能按功能組排列。然後調換「數據類」的橫向位置,使得矩陣中C最靠近對角線。

3、將U和C最密集的地方框起來,給框起個名字,就構成了子系統。落在框外的U說明了子系統之間的數據流。這樣就完成了劃分系統的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u/c矩陣

『叄』 怎樣利用uc矩陣來劃分子系統

利用U/C矩陣方法劃分子系統的步驟如下。
1. 用表的行和列分別記錄下企業住處系統的數據類和過程。表中功能與數據類交叉點上的符號C表示這類數據由相應功能產生,U表示這類功能使用相應的數據類。
2.對表做重新排列,把功能按功能組排列。然後調換「數據類」的橫向位置,使得矩陣中C最靠近對角線。
3.將U和C最密集的地方框起來,給框起個名字,就構成了子系統。落在框外的U說明了子系統之間的數據流。這樣就完成了劃分系統的工作。

『肆』 試比較不同系統劃分方法的特點

摘要 目前有關子系統劃分方法如表3.4所示。

『伍』 子系統與模塊劃分的方法有哪些

系統功能的劃分:
1、支持業務部門或崗位的部分可以稱為子系統
2、代替業務崗位的某項職責稱為模塊
3、單個可獨立運行的軟體如可執行文件稱為子系統,反之稱為模塊。
4、對末級結點進行適當的功能分解。
5、功能分解最好對應到原子級業務活動。

『陸』 為什麼要進行子系統劃分

子系統劃分一般應在系統分析階段完成,其劃分方法見2.5節。在不十分充分的系統分析情況下,也往往應用經驗准則來進行劃分,我們在此做些介紹。
(1) 系統劃分的原則
為了便於今後系統開發和系統運行,系統的劃分應遵循如下幾點原則:
①子系統要具有相對獨立性 子系統的劃分必須使得子系統內部功能、信息等各方面的凝聚性較好。在實際中我們都希望每個子系統或模塊相對獨立,盡量減少各種不必要的數據調用和控制聯系,並將聯系比較密切、功能近似的模塊相對集中,這樣對於以後的搜索、查詢、調試、調用都比較方便。
②要使子系統之間數據的依賴性盡量小 子系統之間的聯系要盡量減少,介面要簡單、明確。一個內部聯系強的子系統對外部的聯系必然很少,所以劃分時應將聯系較多者列入子系統內部。相對集中的部分均已劃入各個子系統的內部,剩餘的一些分散、跨度比較大的聯系,就成為這些子系統之間的聯系和介面。這樣劃分的子系統,將來調試、維護和運行都是非常方便的。
③子系統劃分的結果應使數據冗餘較小 如果我們忽視這個問題,則可能會使相關的功能數據分布到各個不同的子系統中,大量的原始數據需要調用,大量的中間結果需要保存和傳遞,大量計算工作將要重復進行。從而使得程序結構紊亂,數據冗餘,不但給軟體編制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而且系統的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
④子系統的設置應考慮今後管理發展的需要 子系統的設置光靠上述系統分析的結果是不夠的,因為現存的系統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很可能沒有考慮到一些高層次管理決策的要求。
⑤子系統的劃分應便於系統分階段實現 信息系統的開發是一項較大的工程,它的實現一般都要分期分步進行,所以子系統的劃分應能適應這種分期分步的實施。另外,子系統的劃分還必須兼顧組織機構的要求(但又不能完全依賴於組織,因為目前情況下我國在進行體制改革,組織結構相對來說是不穩定的),以便系統實現後能夠符合現有的情況和人們的習慣,更好地運行。
⑥子系統的劃分應考慮到各類資源的充分利用 各類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系統劃分時應該注意到的。一個適當的系統劃分應該既考慮有利於各種設備資源在開發過程中的搭配使用,又考慮到各類信息資源的合理分布和充分使用,以減少系統對網路資源的過分依賴,減少輸入、輸出、通信等設備壓力。
(2)系統劃分方法的分類。
有關系統劃分的方法目前主要有6類(詳見表3.1所示)。按功能劃分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劃分方法。例如,如果我們在18.2.3小節分析功能業務一覽表時,完全是按規范化進行的,則這個劃分就是按功能劃分的;按業務處理順序劃分的依據就是18.5節中關於業務流程分析的結果,這種劃分方式在一些時間和處理過程順序特別強的系統中常常採用;按數據擬合程度來劃分是指按數據而不是按該子系統內部盡量集中來劃分子系統,這種劃分方式的子系統內部聚合力強,外部通信壓力小,例如,我們在2.5節中所劃分的子系統就是按這種方式進行的;按業務處理過程劃分子系統,嚴格地說這不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在某些系統開發資源限制較大的場合,特別是要分段實現開發工作時,不得已而被採用;最後兩種劃分指的是按業務處理的時間關系或業務展開的環境條件來對系統進行劃分,嚴格地說這也是不太合理的劃分方法,但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也有這種劃分的情況。

表3.1中的比較指標是根據一般情況而言的。在實際對系統進行設計時仍應以具體系統分析的結果而定,不能籠統、絕對地去評價好壞。
(3)常用的系統劃分方法
實際在開發一個系統時,常用的系統劃分方法是一種以功能/數據分析結果為主,兼顧組織實際情況的劃分方法。即以2.2.3和2.5.4小節分析結果為基礎,然後再根據組織的其它情況(如辦公室、廠區的物理環境、開發工作的分段實施情況、設備和人力資源的限制等等),綜合考慮並修訂2.2.3和2.5.4小節所分析的結果。修訂一般都在2.2.3和2.5.4小節的基礎上進行,例如在圖18.5基礎上對業務功能一覽表中的樹狀結構局部地進行調整,在圖2.17基礎上對U/C矩陣整理後的圖表重新進行劃分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修訂盡量不要破壞原分析的結構,否則會引出其它方法的各種問題。例如在原業務功能一覽表的調整中,盡量不要改變其基本功能和結構,只是根據實際情況局部地調整樹校結構。又如,在原U/C矩陣整理的基礎上,盡量不要改變其行與列的位置(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而只通過改變子系統小方框的方法來修訂系統劃分的結構。

『柒』 使用u/c矩陣進行子系統劃分的步驟有哪些

用表的行和列分別記錄下企業住處系統的數據類和過程。表中功能與數據類交叉點上的符號C表示這類數據由相應功能產生,U表示這類功能使用相應的數據類。

矩陣中的行表示數據類,列表示過程,並以字母U(Use)和C(Create)來表示過程對數據類的使用和產生。

U/C矩陣是MIS開發中用於系統分析階段的一個重要工具。提出了一種用關系資料庫實現U/C矩陣的方法,並對其存儲、正確性檢驗、表上作業等做了分析,同時利用結果關系進行了子系統劃分。

(7)子系統劃分可以採用方法擴展閱讀:

U/C矩陣的正確性,可由三方面來檢驗:

(1) 完備性檢驗。這是指每一個數據類必須有一個產生者(即「C」) 和至少有一個使用者(即「U」) ;每個功能必須產生或者使用數據類。否則這個U/C矩陣是不完備的。

(2) 一致性檢驗。這是指每一個數據類僅有一個產生者,即在矩陣中每個數據類只有一個「C」。如果有多個產生者的情況出現,則會產生數據不一致的現象。

(3) 無冗餘性檢驗。這是指每一行或每一列必須有「U」 或「C」,即不允許有空行空列。若存在空行空列,則說明該功能或數據的劃分是沒有必要的、冗餘的。

將U/C矩陣進行整理,移動某些行或列,把字母「C」 盡量靠近U/C矩陣的對角線,可得到C符號的適當排列。

『捌』 管理信息系統試題 子系統劃分的方法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至今尚無明確的分類方法。依據信息系統不同的功能、目標、特點和服務對象,它可以分為業務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依據管理信息系統不同的功能和服務對象,它可分為國家經濟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事務型管理信息系統、行政機關辦公型管理信息系統和專業管理信息系統等。

『玖』 水平干線子系統有哪幾種布線方法各有什麼特點應用於何種建築物

以下六個子系統:

1、工作區子系統。

2、水平子系統。

3、管理子系統。

4、垂直干線子系統。

5、設備室子系統。

6、建築群子系統。

水平干線子系統是整個布線系統的一部分,它是從工作區的信息插座開始到管理間子系統的配線架。結構一般為星型結構,它與垂直干線子系統的區別在於:水平干線子系統總是在一個樓層上,僅與信息插座管理間連接。

在綜合布線系統中,水平干線子系統由4對UTP(非屏蔽雙絞線)組成,能支持大多數現代化通信設備。 如果有磁場干擾或信息保留時可用屏蔽雙絞線。如果需要高寬頻應用時,可以採用光纜。


(9)子系統劃分可以採用方法擴展閱讀:

由於綜合布線系統主要是針對建築物內部及建築物群之間的計算機、通信設備和自動化設備的布線而設計的,所以布線系統的應用范圍是滿足於各類不同的計算機、通信設備、建築物自動化設備傳輸弱電信號的要求。

模擬與數字話音信號;高速與低速的數據信號;傳真機等需要傳輸的圖像資料信號;會議電視等視頻信號;建築物的安全報警和自動化控制的感測器信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