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贛江可以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嗎
擴展閱讀
ps怎樣添加碎片 2025-05-08 15:38:49
可以記手帳的app 2025-05-08 15:38:38
像素游戲可以撿武器 2025-05-08 15:19:33

贛江可以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嗎

發布時間: 2022-10-18 15:59:10

㈠ 黃河和長江作為什麼生態系統

為濕地生態系統

㈡ 贛粵大運河,連通長江和珠江的世紀工程,若建成有多大價值

我國運河的開鑿 歷史 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秦朝。當時秦始皇為了統一中國而開鑿了—— 靈渠 ,它打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為秦始皇的統一大業起了重要作用。

而真正溝通南北、影響深遠的,則是隋朝擴修到北方的 京杭大運河 。經過不同朝代的多次改造、擴建,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形成了溝通多個水系的南北向水運大通道。

京杭大運河 打破了我國主要河流自西向東的一般規律,營造了貫通南北的內陸交通大動脈,促進了沿線商業城鎮的發展,時至今日它的戰略意義依然突出。京杭大運河不僅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運河之一,從古至今它也為中國南北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京杭大運河是溝通江南與北方的重要內陸水道,那麼有沒有溝通江南與華南的內陸水道呢?說實話,這個真沒有。

不過這也是從古至今一部分人想要完成的一件事,那就是在江西贛江和廣東珠江之間開鑿 贛粵運河 ,以便連通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

江西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江在這里支流密布,湖泊眾多。尤其是鄱陽湖,不僅是長江流域第一大湖,也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贛江作為長江水系的第七大支流,北連長江幹流和鄱陽湖,南望位於廣東韶關境內的珠江支流:北江。長期以來江西被譽為 「吳頭楚尾,粵戶閩庭」

也正因此,在古代就有人提出要修建贛粵運河。據史料記載,最早提出這一構想的是明代的大學士、永樂大典的主筆 解縉 。他在給朱棣的奏章中就曾提到,希望開鑿一條運河於贛江和北江之間,用於灌溉農田。

到了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中也曾提出建設運河的計劃。用於發展江西南部和廣東北部的航運及農業,並且一度籌劃施工方案。但是由於戰亂,這一計劃終究還是不了了之。

新中國成立以來,關於建設贛粵運河的呼聲也是日益高漲。江西省交通廳在歷年提交的工作規劃中,也都提到了建設贛粵運河的規劃。

上世紀80年代有人提出了建設贛粵運河的規劃和具體設想:可借鑒美國田納西河和法國羅納河的開發經驗。 運河的建設將對贛南、粵北地區的經濟、農業、運輸、 旅遊 都帶來相當大的紅利。全程由長江湖口進入贛江經信豐進入廣東南雄,開鑿河道約6公里左右,即可連接北江至珠江幹流。

當時的這個提案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也曾聯合了水利部、交通部、農業部等相關部門,多次規劃資金來源和施工方案。但是由於條件不成熟以及其他客觀因素,該方案最終被擱置。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增長,建設贛粵運河再次被提上日程。 2002年時任交通部海事局副局長的劉德洪就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開通贛粵運河、奠定富民之基」的提案。

隨著各級政府對內河航道整治的力度加大,贛江流域,北江流域高級航道紛紛建成並通航,這也給建設贛粵運河打下來堅實的基礎。

總書記在考察京杭運河揚州段時就曾提到了,運河對國家經濟和周邊人民的重要性,這就從國家到地方再一次對贛粵運河的建設提出了明確的方向。

但建設運河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目前有一種對贛粵運河的規劃和構想是:

近年來,隨著分水嶺附近的孔江水庫、信江八字嘴航電樞紐、井岡山航電樞紐等一批航道工程的竣工,贛江、信江航道已經能夠容納千噸級船舶航行。

贛粵運河目前已經被納入「四縱四橫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網布局規劃中,預計將採用分級對航道進行整治。力圖打造一條溝通長江水系、珠江水系以及京杭大運河的黃金航道。

未來隨著運河的通航,從江西中南部的河道航運可直達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這將為贛南、粵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高速發展的重要通道。同時也對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防洪、防旱提供屏障。

一直以來水利工程都是國之大事,由此導致的爭議也不斷。像古代的京杭運河、現代的三峽工程都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贛粵運河自然也不例外。

贛粵運河從提出設想伊始,就有許多反對的聲音和不同的意見。 其中對長江流域和鄱陽湖生態的影響,一直是工程至今未能全面開展的關鍵。

不少專家學者和群眾都認為,在贛江上游修建運河勢必會對處於下游的鄱陽湖水質和水量產生重大影響,而開鑿河道引水入北江,也將極大地減少贛江匯入鄱陽湖和長江的水量。

目前鄱陽湖生態系統相當脆弱,過度的經濟發展和河道建設已經讓水域面積越來越小。如果開鑿運河將會進一步加劇,對這個中國最大淡水湖生態的破壞,進而影響整個長江中下游的生態環境。

同時開挖明渠勢必會影響江西和廣東交界地區的生態環境,尤其是對分水嶺一帶的植被將造成重大影響。

另一種意見認為:如今我國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運輸均已進入世界先進水平,內河航運佔比並不大。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設運河,無論是從近期,還是從遠景來說既不符合國情,也不符合實際。尤其是江西省中南部地區本就經濟較為貧困,對運河的建設勢必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但從綜合角度來看,開鑿贛粵運河未必不可行。內河航運作為人類古老的運輸體系,在人類 歷史 文明進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無論是國內的京杭運河,還是世界上的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萊茵-多瑙運河,在建設過程中多少都為人們所詬病。但是從這些運河實際給人類帶來的貢獻來看,都是利大於弊。

我國幅員遼闊,水利資源豐富,盡管內河航道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千噸級以上的航道僅佔7%,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的平均值——60%。

因此科學的規劃,合理的航道整治,兼顧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深刻地意識到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集中力量發掘長江、珠江流域及京杭運河流域的航道整治和資源優勢,以便更合理的開發贛粵運河項目。

真正的讓天塹變通途,全面帶動江西中南部及粵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既不破壞綠水青山,也建設通往金山銀山的理想航道!

㈢ 什麼叫池塘生態系統

池塘生態系統是指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構成的整體,屬於淡水生態系統。

淡水生態系統主要以水作為其環境介質,而陸地生態系統主要以空氣、陸地或土壤作為其環境介質,正是由於這些環境介質理化特徵的不同,使水、陸兩類生態系統在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上存在著許多明顯的差異。

淡水生態系統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流水生態系統和靜水生態系統,前者包括江河、溪流和水渠等,後者包括湖泊、池塘和水庫等。


(3)贛江可以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嗎擴展閱讀

淡水生態系統的特點如下:

1、環境特點

淡水生態系統最大的環境特點在於以淡水為其環境介質。與空氣相比,水的密度大、浮力大,許多小型生物如浮游生物可以懸浮在水中,藉助水的浮力度過它們的一生。水的密度大還決定了水生生物在構造上的許多特點。水的比熱較大,導熱率低,因此水溫的升降變化比較緩慢,溫度相對穩定,通常不會出現陸地那樣強烈的溫度變化。

2、營養結構特點

河流、池塘生態系統也有類似的特徵。消費者層次的組成狀況在淡水和海洋兩類生態系統中的差別較大。在淡水水域,消費者一般是體型較小、生物學分類地位較低的變溫動物,新陳代謝過程中所需熱量比恆溫動物少,熱能代謝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較大。

㈣ 南磯山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基本簡介

江西省人民政府於1997年批准建立了「江西南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至2004年,南昌市人民政府開展了「南磯山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暨申報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項目」,並得到WWF和GEF資助。2008年1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南磯山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批准後的南磯山自然保護區更名為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屬內陸濕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贛江入湖口濕地生態系統以及鳥類和魚類資源。環保部門認為,江西南磯山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擴大了鄱陽湖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面積,有助於這一我國最大淡水湖的生態保護。

㈤ 贛江的流域概況

贛江是鄱陽湖流域第一大河,流域范圍涉及贛州、吉安、萍鄉、宜春、新余等市所轄的44個縣(市、區),面積為83 500平方公里,佔全流域國土面積51.5%,贛江下游尾間地區所涉及的南昌市、南昌、新建、永修等縣劃歸鄱陽湖區。上游流域區,區域范圍包括整個贛州市所轄各縣(市、區),以贛州市為中心;中游流域區,范圍包括整個吉安市所轄各縣(市、區)及樂安縣(屬撫州市),以吉安市為中心;下游流域區,范圍包括新余所轄各縣(市、區)及宜春市除豐城市外各縣(市、區)。 地形地貌 贛江流域呈現山地丘陵為主體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面積的64.7%(其中山地佔43.9%,丘陵20.8%),低丘(海拔200m以下)崗地佔31.5%,平原、水域等僅佔3.9%。贛江流域西部為羅霄山脈,構成贛江水系與湘江水系的分水嶺,由一系列北東向山脈構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南端地處南嶺東段,主要山地有大庾嶺和九連山,大致走向東西,構成贛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東端也主要由若干北北東向山地構成,其南端為武夷山,系贛江水系與閩江水系的分水嶺;北端為雩山,系贛江水系與撫河水系的分水嶺;流域南部為花崗岩低山丘陵區,並在其間夾有若干規模較小的紅岩丘陵盆地,中部為吉泰紅岩丘陵盆地區,北部則為贛江下游,是一個以山地、丘陵為主體兼有低丘崗地和少量平原的地貌組合類型。 這種地貌格局自南向北沿著贛江的流向呈階梯狀分布,流域上游區山地丘陵面積佔83%,低丘崗地佔15.6%,平原僅佔1.5%;中游區山地丘陵面積佔56.7%,低丘崗地佔38.1%,平原佔5.2%;下游區山地丘陵面積佔37%,低丘崗地佔55.9%,平原佔7%。很明顯,山地丘陵依秩減少,低丘崗地則漸次增多,河谷平原面積相應擴大。 氣候特點 贛江流域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非常適宜植物動物人類生長,年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
贛江流域南北地跨4個緯度,幹流天然落差達937m,導致南北氣候出現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①氣溫,南北年平均氣溫相差3℃左右,流域平均氣溫17.8℃,以於都19.7℃最高,南高北低;相應≥10℃的積溫,上游區>6000℃,中游區>5500℃,下游區<5500℃,同樣無霜期南部比北部長。但由於南北地勢不同,南部山地多,北部低丘崗地多,南北年平均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均差別不大。②降水,最突出的是贛江中游區是全流域的降水低值區,泰和年均降水量僅1413.2毫米,比流域平均值低247.7毫米,為低值中心,流域雨季(4~6月)降水量最少的也在該區的萬安為619.9mm,比最多的弋陽(1023.6mm)少403.7毫米,也正是降雨的這種分布特徵,吉泰盆地和贛南50多年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大暴雨;三是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大體上上游區輻射強度大,為全流域的一個高值區之一,日照時數也較多,無論上、中、下游區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東部均高於西部。 生態環境 贛江流域生態環境總體良好,森林覆蓋率高於鄱陽湖流域平均值,達到63.6%,贛江水質在南昌以上水質達標率為78.7%,除萍鄉、新餘外其他主要城市空氣質量級別均在二級。
生態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森林質量不高,存在結構性矛盾,林分結構不合理,針葉林比例高,闊葉林比例小,林齡結構不合理,中幼齡林比例高,成熟林、過熟林比例小,森林郁閉度小,活立木蓄積量低,森林防護功能差;二是水土流失仍然較嚴重,上游區水土流失面積占該區面積22%,中游區占該區面積16.7%,下游區占該區面積21.6%,中游區水土保持較好;三是中游區降水量是全流域的低值區,水土流失雖較少,但易旱,是流域旱情發生較多的區域;四是贛江贛州江段污染較重,一般為Ⅳ類水質,尤其是下游區支流袁水的新余江段污染嚴重,出現V類或劣V類水質,同時新余、萍鄉降塵超標,空氣質量較差。 水資源 贛江流域地表水資源量為702.89億立方米,佔全流域地表水資源量的48.2%,佔全省的45.5%,地下水資源量為188.43億立方米,佔全流域地下水資源量的52.3%,佔全省的49.6%。
贛江徑流量以贛江下游控制性水文站(南昌外洲水文站)實測值計算,多年(1956~2000年)平均為687億立方米,以此代表贛江年均入湖水資源量,河流含沙量0.144kg/m3。 土地資源 贛江流域土地面積占鄱陽湖流域土地面積51.5%,其中農業用地面積佔90.4%,建設用地佔4.5%,未利用土地佔5%。農業用地中林業用地551.4萬h㎡,占農業用地面積的71.5%,占區域土地面積的64.7%。
土壤類型以山地黃壤、黃棕壤、紅壤、紫色土和水稻土為主,海拔800米以上主要是黃壤和黃棕壤,800米以下的丘陵崗地廣泛分布有紅壤,而流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該區,水稻土分布在丘問谷地、河谷平原和階地,此外海拔1400m以上還分布有山地草甸土。 森林資源 贛江流域森林面積541.4萬立方米。,佔全省森林面積的57.0%,活立木蓄積量15504萬立方米,佔全省活立木蓄積量的53.5%,森林覆蓋率63.6%。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組成以殼斗科常綠種類為主,其次為樟科。南亞熱帶暖性樹種越過南嶺山地向北延伸,榕樹見於吉安市大碼頭,崗松見於永豐、樂安的芒箕一崗松一馬尾松林中,生長發育好。遂川江以南各縣是杉木的中心產區,所產杉木樹干通直,材質優良。贛南的馬尾松,生長迅速,蒼勁挺拔,即使在混交林中也似「鶴立雞群」。 礦產資源 贛江流域礦產資源有其特色,鄱陽湖流域稀土、稀有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該區,有色金屬礦中的鎢及其伴生礦,以及煤炭也主要分布在該區。稀土、鎢礦集中分布在南部上游區,稀有金屬礦鉭、鈮等集中分布在北部下游區,無論儲量,還是金屬(或氧化物)品種在全國均具有重要地位,而下游區的豐城、萍鄉等是全流域主要煤炭產地。 贛江流域2003年總人口1931.2萬人,是人口最多的一個區域,但由於土地面積廣闊,人口密度為226人/k㎡,低於鄱陽湖區和信江流域,但高於撫河流域、饒河流域和修水流域。
贛江流域有高等學校13所,在校學生6.9萬人,高等學校數和在校學生數低於鄱陽湖區,但高於其他各河流域。中小學教育入學率和義務教育普及率各流域區域相差不大。有醫院、衛生院1196所,每萬人床位數19.1床,低於饒河流域和鄱陽湖區,高於信江、修水、撫河三流域。
贛江流域交通通訊狀況已大為改觀,京九鐵路和贛粵高速及沿鐵路、公路布置的通訊線路縱貫流域南北,特別是中、上游區交通瓶頸已被打破,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鎮化進程,提升了區位優勢地位和發展能力。 2003年贛江流域GDP為951.34億元,占鄱陽湖流域GDP的33.6%,總量在各子流域中列第二位,僅低於鄱陽湖區,但人均GDP值4924元,低於饒河流域和信江流域,列第四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8元,僅高於修水流域和撫河流域,而農民人均純收入是全流域最低的,僅2035元,低於各流域平均數2458元,列第六位。
該流域第一產業佔GDP24.95%,第二產業佔41.51%,第三產業佔35.54%,這種結構狀況與全流域產業結構狀況類似,反映了近年來,第一產業比重有所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升高,工業化進程加快。但這種變化速度比鄱陽湖區和饒河流域慢,該兩區域第二產業已佔主導地位,工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體。 從地域角度看,贛文化包含了潯陽文化、豫章文化、臨川文化、廬陵文化、袁州文化、贛南客家文化等諸多子系統。
從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銅文化、瓷文化、書院文化、禪道文化、蘇區文化、文學、藝術、哲學等,各自構成了相對獨立的系統,它們對中華民族文化史有著重大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