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確診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要怎麼才能確診
一、急性或亞急性肌萎縮。一般為神經原性萎縮,其發生的速度與神經損害的速度和程度有關。神經受損及中斷的越急、越嚴重,則肌萎縮發生的越快、越明顯。急性起病時肌萎縮發生於癱瘓之後,臨床以癱瘓的表現為主,如脊髓灰質炎、周圍神經炎、格林-巴利綜合征、酒精中毒等。神經痛性肌萎縮早期表現為肩胛附近的劇烈疼痛,繼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現肌張力降低、癱瘓及肌肉萎縮,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現單一的萎縮,呈鑲嵌式。
二、進行性四肢遠端性肌萎縮。常為神經原性肌萎縮,以四肢遠端為主,上肢於手的骨間肌,大、小魚際肌表現明顯,而下肢於脛前肌的萎縮表現較明顯。兩側基本對稱,常發生於癱瘓之前,為單一的症狀。常見的疾病有運動神經元病的肌萎縮側索硬化型和進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頸椎病所致的上肢遠端的無力和肌萎縮。腓腸肌萎縮症表現為下肢大腿下1/3處為界的肌肉萎縮,伴有深淺感覺障礙,出現感覺性共濟失調。另外,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畸形、麻風以及慢性前角灰質炎都可致四肢遠端的進行性肌萎縮。肌肉病的萎縮性肌強直和遠端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也表現為四肢遠端的肌萎縮。
三、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常為肌原性萎縮,以四肢的近端及軀干肌明顯,常表現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的萎縮和無力。如頸肌的無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骨盆帶肌的萎縮無力形成特異的『鴨步』步態。
㈡ 肌電圖能檢查出肌肉萎縮嗎
肌肉運動時可以產生生物電活動,將此生物電用針狀電極和表面電極作為引導,通過一定儀器的放大、顯示、監聽、攝影等步驟,從而顯示出一定的波形,稱之為肌電圖。
當神經、肌肉發生病變時,肌肉的生物電位活動、神經傳導過程、神經和肌肉對電刺激的反應都可以發生變化。結合臨床分析,肌電圖不但能夠精確地區分神經肌肉疾病的病損部位和損傷程度,同時對肌肉的無力、癱瘓、萎縮、異常收縮及感覺障礙、疼痛等症狀,也可以提供客觀的資料,以判明病變的程度,估計預後,判斷恢復的情況。其主要缺點是不能提供病因的診斷,如果出現檢查結果異常則意義較大,而檢查結果正常則意義較小。
在臨床上,肌電圖是鑒別運動神經元疾病(包括脊髓性肌萎縮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等)與頸椎病非常重要的檢查手段,有時甚至是運動神經元疾病與頸椎病相鑒別惟一的輔助檢查手段。
在進行肌電圖檢查時,需要將針狀電極插入病人體內的肌肉中,會給病人帶來一定的痛苦。
祝你健康!
㈢ 怎麼才能確診肌肉萎縮
一、急性或亞急性肌萎縮。一般為神經原性萎縮,其發生的速度與神經損害的速度和程度有關。神經受損及中斷的越急、越嚴重,則肌萎縮發生的越快、越明顯。急性起病時肌萎縮發生於癱瘓之後,臨床以癱瘓的表現為主,如脊髓灰質炎、周圍神經炎、格林-巴利綜合征、酒精中毒等。神經痛性肌萎縮早期表現為肩胛附近的劇烈疼痛,繼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現肌張力降低、癱瘓及肌肉萎縮,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現單一的萎縮,呈鑲嵌式。
二、進行性四肢遠端性肌萎縮。常為神經原性肌萎縮,以四肢遠端為主,上肢於手的骨間肌,大、小魚際肌表現明顯,而下肢於脛前肌的萎縮表現較明顯。兩側基本對稱,常發生於癱瘓之前,為單一的症狀。常見的疾病有運動神經元病的肌萎縮側索硬化型和進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頸椎病所致的上肢遠端的無力和肌萎縮。腓腸肌萎縮症表現為下肢大腿下1/3處為界的肌肉萎縮,伴有深淺感覺障礙,出現感覺性共濟失調。另外,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畸形、麻風以及慢性前角灰質炎都可致四肢遠端的進行性肌萎縮。肌肉病的萎縮性肌強直和遠端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也表現為四肢遠端的肌萎縮。
三、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常為肌原性萎縮,以四肢的近端及軀干肌明顯,常表現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的萎縮和無力。如頸肌的無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骨盆帶肌的萎縮無力形成特異的『鴨步』步態。
㈣ 肌肉萎縮,做什麼檢查可以確診
去醫院做一個肌張力檢測,就能檢查出來了。肌肉萎縮也是屬於不可逆的疾病,只能用葯維持,延緩病情的發展。
㈤ 到底應該怎麼判斷是否得了肌肉萎縮
僅供參考
肌肉萎縮治療
簡單說:肌肉萎縮可以通過中醫方法治癒。有一個案例:經吉林大學附屬醫院確診為運動神經元壞死,身體肌肉萎縮、小腿靜脈曲張,通過一個月的治療,除手臂沒有效果,其它部位肌肉得到恢復,小腿靜脈曲張消除。治療方法包括:服用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非專業針灸,拔罐。
從中醫角度,肌肉、四肢歸脾主管。單從肌肉萎縮來說,可以服用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針對性比較強,對消化系統疾病的作用更好;補中益氣丸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作用;作用的范圍更廣、作用層次也更深,適用於病程時間長的情況。
肌肉萎縮,說明人體中氣不足。可以從合谷穴(虎口)來判斷一個人的中氣足不足:合谷穴肌肉豐滿,則說明中氣足,否則,說明中氣不足。
服葯同時配合針灸、拔罐進行治療,效果會更好;針灸可以舒經活絡,拔罐可以祛除身體內的風濕寒邪氣;酒大傷肝,肝病,肝克脾,所以,應該忌酒。
咸則傷骨,骨傷則痿。長期吃太鹹食物會傷骨,骨受到傷害肌肉就會萎縮掉,骨歸腎主管。
因此,治療肌肉萎縮可以考慮從腎的角度進行治療。
總之,從中醫角度,導致肌肉萎縮的原因有脾、腎的疾病;治療,也應該從這兩方面考慮。
如果身體沉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可以服用甘姜苓術湯(腎著湯)。
如果身體有風濕寒邪氣,應該把邪氣去掉;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身體有一點邪氣,四肢運動都會受到影響,即四肢運動不能夠自如。
㈥ 什麼樣的症狀可以判斷是肌肉萎縮
判斷是否有肌肉萎縮,首先要看肌肉的容積,也就是看它的粗細大小,可以拿皮尺在兩側肌肉相同部位測量,明顯的減少可能就是存在肌肉萎縮。另外,可以做肌電圖來判斷是否有肌肉萎縮。肌肉萎縮之後,肌電圖信號消失或明顯減少,可以檢查肌電圖來判斷是否有肌肉萎縮。
表現
1.大腿肌肉萎縮
以股四頭肌萎縮為主,股骨頭壞死患者及下肢制動者出現大腿肌肉萎縮是普通現象,中晚期股骨頭壞死患者全都有患肢大腿肌肉萎縮現象,肌肉萎縮的輕重各有不同,大部分廢用性的大腿肌肉萎縮都能恢復,少數股骨頭壞死病例的大腿肌肉萎縮終身不能恢復,嚴重影響患者的行走距離和生活質量。
2.小腿肌肉萎縮
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
3.肩胛帶肌肉萎縮
是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的症狀和臨床表現。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常為肌源性萎縮,以四肢的近端及軀干肌明顯,常表現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的萎縮和無力。
4.肌源性面部肌肉萎縮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還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帶或面肩肱型的肌營養不良患者,通過形態學檢查證實為脊髓型肌萎縮。另一方面當下運動神經元任何部位損害後,其末梢部位釋放的乙醯膽鹼減少,交感神經營養作用減弱而致肌萎縮。
5.骨間肌和魚際肌萎縮
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可波及一側或雙側,或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因大小魚際肌萎縮而手掌平坦,骨間肌等萎縮而呈爪狀手。肌萎縮向上擴延,逐漸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帶。肌束顫動常見,可局限於某些肌群或廣泛存在,用手拍打,較易誘發。少數肌萎縮肌無力可從下肢的脛前肌和腓骨肌或從頸部的伸肌開始,個別也可從上下肢的近端肌肉開始。
肌肉萎縮(myatrophy;myophagism)是指橫紋肌營養障礙,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所致,病因主要有:神經源性肌萎縮、肌源性肌萎縮、廢用性肌萎縮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縮。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系。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肌萎縮患者由於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卧床,易並發肺炎、壓瘡等,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痹症狀,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
病因
1.神經源性肌萎縮
常見的原因為廢用、營養障礙、缺血和中毒。前角病變、神經根、神經叢、周圍神經的病變等均可引起神經興奮沖動的傳導障礙,從而使部分肌纖維廢用,產生廢用性肌萎縮。另一方面當下運動神經元任何部位損害後,其末梢部位釋放的乙醯膽鹼減少,交感神經營養作用減弱而致肌萎縮。
2.肌源性肌萎縮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還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帶或面肩肱型的肌營養不良患者,通過形態學檢查證實為脊髓型肌萎縮。用微電極技術檢查患肌營養不良的動物,顯示機能性失神經肌纖維者約佔1/3。
兩大類主要因素可以引起「肌萎縮」:神經受損稱神經源性肌萎縮;肌肉本身的疾病稱肌源性肌萎縮。
㈦ 怎麼知道自己肌肉萎縮了
體格檢查
1)注意肌肉體積和外觀 臨床上肌肉萎縮的診斷應兩側對比,即肌肉萎縮的范圍分布,程度、兩側對稱部位的比較,觀察有無肌束顫動。
2)肌力和肌張力 肌肉萎縮多伴有肌力低下,所以應注意肌容積與肌力的比較,注意肌肉萎縮部位的肌力,肌張力。檢查時應在溫暖的環境和舒適的體位下進行。應讓患者盡量放鬆。可通過觸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動伸屈患者的肢體時所感知的阻力來判斷。肌張力減低時,肌肉鬆弛,被動運動時阻力減低或消失,關節的運動范圍擴大。多見於下運動神經元病變、某些肌病如廢用性肌肉萎縮。
3)肌萎縮的伴發症 如骨關節的變形,皮膚症狀,沿神經走行有無壓痛及腫物等。注意有無感覺障礙,感覺障礙的分布、范圍和性質如深、淺感覺障礙或復合感覺障礙,感覺分離等,萎縮肌肉有無自發性疼痛和壓痛等。
4)注意有無全身性疾病 如腫瘤、糖尿病、惡性病變等。
輔助檢查
1)全身性肌肉萎縮 考慮是全身性疾病所致應根據患者提示做相應的檢查如呼吸系統檢查、消化系統檢查、血和尿糖檢查,自身免疫系統檢查等。惡性腫瘤導致的肌肉萎縮常有肌電圖異常。
2)神經源性肌萎縮 根據萎縮范圍和分布確定檢查,一般肌電圖、相應部位的 CT或MRI、腰穿檢查、神經肌肉活檢等。
3) 肌源性肌萎縮 應檢查肌電圖、血清肌酶系列、血鉀、血清抗體、尿肌酸檢查,肌肉活檢等。
㈧ 肌肉萎縮做什麼檢查可以確診
引起肌肉萎縮的原因有很多,臨床上下運動神經元的病變,也就是說從脊髓的前角細胞開始往下的任何一部分結構發生病變,都可以導致肌肉萎縮;另外全身營養障礙、內分泌失調、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肌肉結構異常等也會引起肌肉萎縮;此外,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肌營養不良症、運動神經元病、多發性肌炎、格林巴利綜合征等疾病也會導致肌肉萎縮。詳細情況,到當地大醫院神經內科咨詢一下看看,
二、體格檢查
1、注意肌肉體積和外觀 臨床上肌肉萎縮的診斷應兩側對比,即肌肉萎縮的范圍分布,程度、兩側對稱部位的比較,觀察有無肌束顫動。
2、肌力和肌張力 肌肉萎縮多伴有肌力低下,所以應注意肌容積與肌力的比較,注意肌肉萎縮部位的肌力,肌張力。檢查時應在溫暖的環境和舒適的體位下進行。應讓患者盡量放鬆。可通過觸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動伸屈患者的肢體時所感知的阻力來判斷。肌張力減低時,肌肉鬆弛,被動運動時阻力減低或消失,關節的運動范圍擴大。多見於下運動神經元病變、某些肌病如廢用性肌肉萎縮。
3、肌萎縮的伴發症 如骨關節的變形,皮膚症狀,沿神經走行有無壓痛及腫物等。注意有無感覺障礙,感覺障礙的分布、范圍和性質如深、淺感覺障礙或復合感覺障礙,感覺分離等,萎縮肌肉有無自發性疼痛和壓痛等。
4、注意有無全身性疾病 如腫瘤、糖尿病、惡性病變等。
三、輔助檢查
1、全身性肌肉萎縮 考慮是全身性疾病所致應根據患者提示做相應的檢查如呼吸系統檢查、消化系統檢查、血和尿糖檢查,自身免疫系統檢查等。惡性腫瘤導致的肌肉萎縮常有肌電圖異常。
2、神經源性肌萎縮 根據萎縮范圍和分布確定檢查,一般肌電圖、相應部位的 CT或MRI、腰穿檢查、神經肌肉活檢等。
3、 肌源性肌萎縮 應檢查肌電圖、血清肌酶系列、血鉀、血清抗體、尿肌酸檢查,肌肉活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