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寶玉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寶玉自己不求上進,不願入仕,而封建社會以讀書入仕為世子正途,賈政是典型的封建文人,只一心想讓寶玉科舉。賈府內的人,都寵愛寶玉,讓賈政覺得很是不成體統。而寶玉經常流連於煙花柳巷之地,偏好些風流事,喜歡與人調笑,所以與金釧兒調笑了兩句,再加上有賈環這么個添油加醋地人,小事也會被無限誇大,把一件小事上升到了道德品行的高度,所以,寶玉自然是要挨打的。就算早不挨打,也是躲不過的。
㈡ 急!!在線等。 關於《寶玉挨打》中的幾個問題 寶玉為什麼挨打寶玉本次挨打在哪些情況下可以避免,
這里師生共同要解決的問題有二:一是寶玉為什麼挨打,二是寶玉本次挨打在哪些情況下可以避免。
第一個問題是個常規問題。一般學生容易找到。
我主要設置了兩個障礙,一個障礙是,要求學生用適當的語言進行概括。學生一般能找出三點原因,尤其是賈環告狀一點。據此,我先引導學生,寫出賈環告狀的原因,採用了「金釧投井,賈環誣告」的表述形式,要求學生將其他幾個,也用相同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學生基本能概括出「得知噩耗,寶玉失常」「交結琪官,王府索人」。
第二個障礙就是,學生往往只能找出三點原因,而找不出還有一點原因。這時引導學生閱讀第一節賈政看見寶玉之後的第一段對話,分析該段對話看出幾個原因。通過分析討論,學生可以發現這段話除了「得知噩耗,寶玉失常」這個原因外,還一個原因就是「雨村來見,寶玉葳蕤」。這樣實際上有四點原因。
在分析這四點原因時,可以順便引導查找賈政的表現,主要發現了一個詞,就是「氣」。由賈政之氣的分析,可以分析和感受本文情節的波瀾和層次感。
在分析完挨打的原因之後,再作假設:在這一天,在哪些情況下,寶玉可能不挨打。要求學生用「如果」造句。
學生共造有如下語句:
如果「寶玉見雨村不葳葳蕤蕤,那麼寶玉可能不挨打」;
如果「寶玉在金釧死後看見賈政不應對失常,那麼寶玉可能不挨打」;
如果「寶玉不交結琪官,那麼寶玉可能不挨打」;
如果「寶玉賈環不告狀,那麼寶玉可能不挨打」;
如果「賈政那天沒有碰到賈環,那麼寶玉可能不挨打」;
如果「寶玉的跟班焙茗在跟前,那麼寶玉可能不挨打」;
如果「寶玉當天碰到的不是那個聾姆姆,那麼寶玉可能不挨打」。
學生提出了七個假設。這時,我們再一起研究,這幾種可能性中,哪些的可能性最大,哪些的可能性較小,哪些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經過討論,最後否定了前三個假設。學生認為:
「見雨村不葳葳蕤蕤」,那就不是寶玉,因為雨村是個官僚,這是寶玉所厭惡交結的人物。
「在金釧死後看見賈政不應對失常」,那也不是寶玉,那不符合寶玉的博愛之心,不符合寶玉的善良。就像後來黛玉勸寶玉「你就都改了罷」時,寶玉說的「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這才是寶玉。
「不交結琪官」,學生有兩點認識,一是這件事不是當天發生的,不在討論之列;二是,交結琪官,才是寶玉的性格。
關於賈環告狀,同學們做了兩種理解,一是賈環不告狀,不符合他的性格邏輯,學生看到了寶玉與賈環的嫡庶之爭,因此賈環的告狀是必然的。但是,如果賈政當天沒有碰到賈環,或者當時沒有碰到賈環,那麼賈環的誣告就難以成立,因為賈政可能會了解到金釧之死的大致真相,至少知道不是寶玉「強奸」。
學生的結論是,賈環的「當天告狀」和小廝不在身邊、碰到聾子姆姆,其可能性最大。
這時,老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說明了寶玉挨打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問題,小說的情節本質上都應該是必然與偶然的結合。
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思考,也許「今天」可以避免,那以後可能避免嗎?學生一致認為,總會有一天爆發。而且即使金釧兒不死,可能會有「銀釧兒、銅釧兒」。因此寶玉挨打是必然的。
這時老師啟發,那麼由此看來,即使是雨村、琪官、金釧兒等等的事情,導致寶玉挨打,從深層次看,仍然是偶然的事件,或者說是表象,那麼真正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文中能找到哪些依據?這時學生基本能夠發現是寶玉的性格與賈政的要求之間的矛盾,學生能從賈政的「氣」,發現賈政是真「氣」,不僅氣,而且還「哭」,可見其很傷心,學生能找到「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你們才不勸不成!」這樣的關鍵語句,說明賈政的「氣」,賈政的傷心是,寶玉不能光宗耀祖,可能走上近似乎「弒君殺父」的反封建的道路。所以父子的矛盾是追求個性自由與要求光宗耀祖的矛盾。
至此,對「打」字研究的目的基本達到。
接著我們研究「哭」。
學生很快發現,哭字主要落在王夫人身上,但,賈政有哭,賈母有哭。
我們先研究王夫人的哭。學生查找王夫人的哭,發現有四到五哭。找出這五哭之後,我們研究每次哭的區別。發現前幾次哭,都是在賈政面前哭,最後一次是在賈母面前哭。
與此同時,我要求學生找找王夫人的哭的同時賈政的表現。兩者對照分析,學生發現在賈政面前的哭,實際上王夫人打了三張牌。第一張牌是賈母牌,但沒有湊效,賈政是冷笑,甚至更發橫要勒死寶玉。當第一張牌沒有湊效,王夫人打出了第二張牌,夫妻牌。在打這張牌時,她有三招,第一招,以夫妻之情動之:「老爺雖然應當管教兒子,也要看夫妻分上」,第二招,以無後之憂曉之:「我如今已將五十歲的人, 只有這個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為法,我也不敢深勸.今日越發要他死,豈不是有意絕我.」第三招,是以「先勒死我」脅之:「既要勒死他,快拿繩子來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們娘兒們不敢含怨,到底在陰司里得個依靠。」此番一哭二鬧三上吊,終於有所松動:「賈政聽了此話,不覺長嘆一聲,向椅上坐了,淚如雨下.」王夫人的第三張牌是賈珠牌。這一張牌,實際上是曉以利害,他們夫婦只有兩個兒子,賈珠已死,唯留寶玉,在賈政這里,對賈環並不寄予厚望。因此當打出賈珠這張牌時,「賈政聽了,那淚珠更似滾瓜一般滾了下來.」三張牌打出,終於奏效。這就是王夫人的三哭。王夫人的最後一哭,是在賈母面前將所有委屈傾訴出來,那兒哭得最放肆,所謂「『兒』一聲,『肉』一聲」,這已是不同的哭法了。
同學們的結論是王夫人的哭,實際上與她在賈府的地位聯系在一起,是一個受寵與失寵的問題。
此時,可以順便研究賈政的哭。賈政共有五哭,前三次,後兩次。前三次是因寶玉不爭氣而傷心之哭。後兩次是因賈母而哭。含義並不相同。
有了上述研究,就可以開始研究賈母了。學生很快發現,賈母不同於王夫人,王夫人主要是哭,賈母則主要是氣。要求學生找出賈母「氣」之語言。共有六處。
這時學生提出,為什麼王夫人主要是哭,在賈母主要是氣呢?有學生回答,是地位不同,因為王夫人在賈政面前,不敢生氣,而賈母是賈府的最高統治者,因此她能生氣。我先肯定了學生的說法,但也指出,這還只是一般的粗略的分析,完全的結論,必須等分析完賈母的的語言表現之後才能得出。
先分析賈母的第一段「氣話」,「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幹凈了!」學生敏銳地發現,前面王夫人也說過相同的話。這時引導學生朗讀這兩段語言,不少學生發現了不同,發現賈母的話重點落在「豈不幹凈了!」,語氣不同,王夫人是哀求,賈母的是反問,是責備,是「嚴重」的生氣。那麼賈母為什麼生氣呢?
學生研究第二段對話:「你原來是和我說話!我倒有話吩咐,只是可憐我一生沒養個好兒子,卻教我和誰說去!"有學生提出來這時賈政跪下哭了。賈政為什麼哭?賈母為什麼生氣,學生的第一個結論是,賈母認為兒子不孝。老師認為這回答方向沒錯,但不準確。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有學生發現是說兒子沒有把母親放在眼裡。這話就很重了,所以賈政才哭。這時有個學生,發現了這句話的後半部分覺得有問題,為什麼說「只是可憐我一生沒養個好兒子,卻教我和誰說去!」學生問,這兒是說「賈政不是好兒子」嗎?似乎有不像。這兒爭論非常激烈,甚至有學生提出疑問,是不是賈政不是賈母生的呢?這時班上的紅樓夢研究小組的成員,忽然想起看過劉心武的紅樓夢研究,記得裡面說過,說賈政和賈赦是兄弟,賈政過繼給了榮國府。這個信息一披露,同學們才發現賈母這段話很重很重,才知道賈政為什麼哭了。同學們也由此發現,賈母的生氣,不僅僅是因為賈母是最高統治者,她能生氣,而是賈母感到她的權威受到了挑戰。這時同學們發現了賈政與賈母的母子矛盾是維護家長權威的矛盾。
研究到賈母的第三段對話,同學們發現了賈母的高明,因為第三段對話,賈母在兒子已經跪著流淚的情況之下,沒有再繼續第二段的話題,而是從教育方法上指責兒子:「我說一句話,你就禁不起,你那樣下死手的板子,難道寶玉就禁得起了?你說教訓兒子是光宗耀祖,當初你父親怎麼教訓你來!」這時有學生敏銳地發現了賈政的表情是陪著「笑」,可見雙方之間矛盾緩和了,氣氛稍稍緩和了一些。
賈母的第四段「氣話」,露出了她作為女人的本相,賭氣要回南京。女人是最善於賭氣的。
接下來的兩段話,終於揭出了他們母子矛盾的焦點:「母親如此說,賈政無立足之地。」 「你分明使我無立足之地,你反說起你來!」
同學們也沒有忘記分析賈母的哭。他們發現賈母的兩哭,含義並不相同,第一哭,沒有給寶玉,而是在第三段「氣話」之後,賈母的哭接著「你說教訓兒子是光宗耀祖,當初你父親怎麼教訓你來」這一句話,這一哭應該是為她的先夫,想到先夫,這也可能呼應第二段「氣話」中的「只是可憐我一生沒養個好兒子,卻教我和誰說去!」直到講完氣話之後,賈母進得門來,才「只見今日這頓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 又是生氣,也抱著哭個不了」。
全文寫寶玉的三個家長在這輪「打」的表現,用「打」「氣」「哭」三個字統率全篇,而氣和哭的表現又各不相同,正是這種不同,表現了他們之間的不同矛盾和不同個性。
在教學中,抓住了這三個字,也就抓住了全文之魂,學生的分析既集中,又有抓手,便於深入,且饒有興趣。
㈢ 寶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
他交結賈家敵對勢力忠順親王的戲子,犯了政治大忌;導火索是賈環在政老爹面前誣告寶玉「強奸(母婢)未遂,(金釧)賭氣投井」。
賈政聞而暴怒,回書房關門將寶玉一頓毒打。總共打了大約五十板子,賈母趕來已遲,嚴斥賈政後,命人將奄奄一息的寶玉從書房帶回自己屋裡。賈政三番落淚,事後也頗悔下手太重,後腳跟進賈母屋裡欲看寶玉,又被賈母斥出屋裡。
(3)寶玉挨打如何可以避免擴展閱讀
挨打的表面原因是與琪官關系的敗露及金釧之事。金釧投井,這本身就是一個極不祥的警號。前面寫秦可卿之死也有所震動,但可卿不是寶玉圈子──陣營中人物,死得撲朔迷離,又早有病,她的死與喪事很重大,但未見很大的沖擊波。
金釧不同,其實明明白白地與寶玉、與寶玉的親娘王夫人有關。當然,賈政大怒還是由於賈環的添油加醋「誣告」。曹雪芹寫各種人物應該說是相當客觀的,褒貶不形於色的,他的人物是「圓」的而不是扁的。
從寶玉起,黛玉寶釵也罷,王熙鳳也罷,晴雯襲人也罷,賈政也罷,寫得都很立體,不搞那種簡單化的善惡白黑處理,這也是《紅樓夢》有別於其他中國傳統小說的地方,它不對人物進行簡單化的道德定性與道德裁決。
唯獨對於趙姨娘與賈環,筆到之處,充滿厭惡。賈環做個謎語也是那等拙劣不通。賈環一有機會就用卑劣手段對乃兄下毒手,把蠟推倒燙傷寶玉之手。
賈政與寶玉的矛盾的焦點在於價值觀念、人生道路的選擇、正統與非正統,換句話說,是兩種世界觀兩種價值取向兩種文化思潮的斗爭。賈政希望寶玉成材,光宗耀祖。寶玉偏偏拒絕成材。賈政要的是道德文章、仕途經濟。
寶玉要的是情場、是知己、是得樂且樂得過且過,反正最後化灰化煙。寶玉的思想里充滿著頹廢。而維護正統者是容不得頹廢的。嵇康不造反也有罪,因為他頹廢。三十三回賈政一見寶玉那副灰溜溜的樣子就來了氣。
頹廢永遠不是主流,不是正統,對國計民生家業不利,寶玉自知,所以不論何時一見賈政就如老鼠見了貓一樣。這不僅是因為賈政是父親,父為子綱,而且因為賈政是正統而寶玉是異端,是「頑劣」「不肖」「無能」「狂痴」乃至「下流」,在封建社會非正統不僅是觀念問題,而且是生理健康與道德狀況的可疑。
㈣ 寶玉挨打情節
寶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個:其一是寶玉會見官僚賈雨村時無精打采,令賈政很不滿意。書中多次寫到寶玉被迫與這些官僚應酬,因為父親賈政想讓他多歷練一些仕途經濟上的經驗。寶玉對此原極反感,今日更無興趣,表明了他厭棄傳統生活道路的思想傾向。其二是寶玉與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順王爺,給賈政無端招來政治糾紛。賈府與忠順府素無交往,顯示兩家不屬於同一政治集團,本有芥蒂,所以賈政感覺事態嚴重。琪官又名蔣玉菡,是一位唱戲的優伶,當時屬於地位卑賤的一類人。寶玉偏偏喜歡和這樣的人交往,並且情趣相投,也是他叛逆性格的重要表現。其三是賈環搬弄是非,污衊寶玉逼死了金釧兒。寶玉不喜歡讀書,卻愛和丫鬟們廝混,頗受周圍人猜忌。寶玉這樣做,是因為他從少女們身上看到了清純自然的一面,與濁臭蠢笨的男人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寧肯與地位下賤的丫鬟廝混,也不願見賈雨村那樣勢利惡俗的官場中人,是其叛逆性格中最突出的表現。賈政對此早有不滿,如今聽信讒言,才頓起教訓之心。
上述三個方面挨打的起因,歸結為一點,就是賈寶玉不願意走仕途經濟的老路。這與賈政望子成龍、重整家業的期望是背道而馳的。賈政認為,兒子如此發展下去,不僅會損害家族利益,而且有可能「釀到弒君殺父」的地步,即與宗法社會對立。這是思想正統保守的賈政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打寶玉時下手極狠。這個事件表面上是寫父親教訓兒子這樣一件普通小事,實際上體現了父子倆尖銳的思想沖突。賈政幾乎要把兒子打死,反映出正統思想對叛逆意識的極端仇恨。但寶玉並不因挨打就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他對黛玉說:「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可見他是不會改變初衷的。自魏晉時代的竹林七賢以來,寄情山林、沉湎詩酒等放盪不羈的行為,一直就是反抗現實的表現。寶玉與優伶丫鬟廝混,與阮籍、劉伶等叛逆人物的思想意識是一脈相承的。今天的讀者,不能僅僅視此為紈絝子弟的行徑。
寶玉挨打,集中反映了各種矛盾沖突。除賈政與寶玉的父子矛盾外,還有賈環所代表的嫡庶之爭。賈環庶出,處處受到壓抑,在今後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會佔下風。所以,他和母親趙姨娘千方百計地構陷寶玉,手段卑鄙。課文中寫賈環誣陷寶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爭極端險惡的一面。賈母與賈政的沖突在於如何管教寶玉。賈母溺愛孫子,這是一般老人的常情,她並不反對兒子管孫子,只是對賈政痛下殺手的表現難以接受。事實上,賈母在客觀上成了寶玉發展叛逆性格的保護傘。王夫人與丈夫的矛盾,是賈政往往聽信趙姨娘的讒言而不利於嫡黨。所以,她勸阻丈夫主要以賈珠早死說事,以柔克剛,為的是爭自己的利益。這是嫡庶之爭在嫡方的表現。
寶玉挨打,引起大家的關切,眾人態度不一。李紈是想念賈珠,痛哭不已;鳳姐是管家風范,指揮若定;襲人是強忍悲傷,悉心服侍。釵、黛的表現,尤其是作者用心之處。課文寫寶釵探傷時「手裡托著一丸葯走進來」,一個「托」字,反映了寶釵光明正大之態以及意欲讓大家注意到她對寶玉的關切的心思。她的葯據說頗有奇效,也反映出其家庭富裕的實情。當襲人怪罪薛蟠時,她言談堂皇,表現大度,並借機規勸了寶玉,可以見出她化被動為主動、化尷尬為從容的高明手段。黛玉則不同,她極不願意別人看到她對寶玉的關心,她的深情表現在她的無聲之泣及簡單的言辭里。寫「兩個眼睛腫的桃兒一般」,可見哭泣時間之長與傷心之重。所以說,黛玉的關切是真情流露,寶釵的關切則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感覺寶玉不該挨打,寶釵則以為事出有因,二人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寶玉挨打的前奏,作者用逐層遞進法,寫得氣氛愈來愈緊張,藝術技巧相當精湛。先寫賈政不滿於寶玉精神萎靡,次寫忠順府索琪官,接寫賈環進讒言,終於激怒賈政。緊急情況下,寶玉卻找不到人向內報信。遇到一個老婆子,偏偏耳聾,使氣氛緊張到了極點。寫賈政笞子,也是層層遞進:先是小廝打,次是親手「蓋」,三是在王夫人到來後板子下得又快又狠,終至於要用繩子勒死兒子,沖突發展到頂點。這種層層著色的手法,是值得後世作家學習的。
㈤ 「嚴父責打不肖子」,簡述寶玉挨打的原因有那些,你覺得根本原因是什麼
其一是寶玉會見官僚賈雨村時無精打采,令賈政很不滿意。
其二是寶玉與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順王爺,給賈政無端招來政治糾紛。
其三是賈環搬弄是非,污衊寶玉逼死了金釧兒。
上述三個方面挨打的起因,歸結為一點,就是賈寶玉不願意走仕途經濟的老路。
突出表現了賈政與寶玉父子兩代的思想沖突,明確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同時寶玉挨打,集中反映了各種矛盾沖突。
除賈政與寶玉的父子矛盾外,還有賈環所代表的嫡庶之爭。賈環庶出,處處受到壓抑,在今後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會佔下風。所以,他和母親趙姨娘千方百計地構陷寶玉,手段卑鄙。
課文中寫賈環誣陷寶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爭極端險惡的一面。賈母與賈政的沖突在於如何管教寶玉。賈母溺愛孫子,這是一般老人的常情,她並不反對兒子管孫子,只是對賈政痛下殺手的表現難以接受。事實上,賈母在客觀上成了寶玉發展叛逆性格的保護傘。
王夫人與丈夫的矛盾,是賈政往往聽信趙姨娘的讒言而不利於嫡黨。所以,她勸阻丈夫主要以賈珠早死說事,以柔克剛,為的是爭自己的利益。這是嫡庶之爭在嫡方的表現。
㈥ 面對寶玉挨打一席人是如何面對的
面對寶玉挨打一席人是如何面對的?
「寶玉挨打」之後,同是前來探望寶玉的寶釵和黛玉,言行情態各不相同,
寶玉因與丫頭金釧兒調笑,導致金釧兒被王夫人趕走而含羞自盡,為此事寶玉無精打采令賈政很不滿意。
又因結交琪官而被忠順王府上門借故刁難,賈環趁機在賈政面前造謠中傷,污衊寶玉逼死了金釧兒。
賈政盛怒之下將寶玉打得氣弱聲嘶,王夫人趕到才停止。後來賈母也到了,賈政下跪賠罪。
「寶玉挨打」之後,同是前來探望寶玉的寶釵和黛玉,言行情態各不相同,
①寶釵托著一丸葯進來,規勸寶玉「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無意間流露出對寶玉的情感,因而紅了臉,低下頭來,還堂皇地為薛蟠辯護。
②黛玉淚光滿面,眼睛腫的桃兒一般,萬句言語無法傾訴,僅抽噎道:「你從此可都改了罷!」
③寶釵、黛玉皆聰穎貌美,一個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個是寄人籬下的孤女;一個城府極深,一個天真率直;一個為衛道而說教,一個做叛逆者知己。寶釵「圓」,理智多於情感;黛玉「直」,情感勝於理智。寶釵見寶玉,送的是葯,情急之下,說出了「心疼」之語,令寶玉感動,但此時她仍不忘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路,深受封建思想影響,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而黛玉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觀上與寶玉相同,她能拋棄世俗的功利,她看寶玉,送去的是一顆真心,她從不說「那些混賬話」,也不勸寶玉走仕途之路,她勸寶玉「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是為寶玉的安危著想。
㈦ 紅樓夢中---寶玉挨打那裡的一些問題
1. 賈環是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弟弟,他的母親是賈政的妾室趙姨娘,所以他也是庶出。賈環生得人物委穢,舉止粗糙,已經可嫌。卻還詭計多端,十足的小人物。賈寶玉受疑責,一半是他挑唆的,故意撥翻燭台 ,燙傷寶玉也筆是他的傑作,後來要賣巧姐兒(賈巧姐)的,亦是他的主謀。由他的陪襯,倒顯出賈寶玉誠厚可竣愛來。甚至他自己的親爹——賈政,也覺得他「人物猥瑣,舉止荒疏」;王夫人也說他是「不合道理的下流種子」;賈府中其他人物,更是不拿他當一回事。 盡管賈環和寶玉是兄弟,而且都是紈絝子弟,但嫡傳的賈寶玉,被描寫成正面的人物;而庶出的賈環,卻被描寫成一個具有壞心眼的小人。但是,無論如何,賈環都還是一個孩子,事實上,他是不自主地做了嫡庶矛盾的犧牲品。
2.賈母不大喜歡大兒子賈赦和大兒媳邢夫人,偏愛小兒子賈政和小兒媳王夫人。她喜歡眾孫女,溺愛孫子寶玉。她本人喜歡兒孫們吟詩甚至創辦詩社,書中也沒有體現出她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但仍舊無法改變她對封建制度的迷信和盲從。
賈寶玉的思想性格卻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小說充分描寫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環境和他的具體境遇的各方面特點,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長的主客觀原因。然而賈寶玉他出身不凡,又聰明靈秀,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系著一塊美玉。」而且他是嫡出,是賈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繼承人。
㈧ 寶玉挨打的原因
寶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個:其一是寶玉會見官僚賈雨村時無精打采,令賈政很不滿意。書中多次寫到寶玉被迫與這些官僚應酬,因為父親賈政想讓他多歷練一些仕途經濟上的經驗。寶玉對此原極反感,今日更無興趣,表明了他厭棄傳統生活道路的思想傾向。其二是寶玉與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順王爺,給賈政無端招來政治糾紛。賈府與忠順府素無交往,顯示兩家不屬於同一政治集團,本有芥蒂,所以賈政感覺事態嚴重。琪官又名蔣玉菡,是一位唱戲的優伶,當時屬於地位卑賤的一類人。寶玉偏偏喜歡和這樣的人交往,並且情趣相投,也是他叛逆性格的重要表現。其三是賈環搬弄是非,污衊寶玉逼死了金釧兒。寶玉不喜歡讀書,卻愛和丫鬟們廝混,頗受周圍人猜忌。寶玉這樣做,是因為他從少女們身上看到了清純自然的一面,與濁臭蠢笨的男人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寧肯與地位下賤的丫鬟廝混,也不願見賈雨村那樣勢利惡俗的官場中人,是其叛逆性格中最突出的表現。賈政對此早有不滿,如今聽信讒言,才頓起教訓之心。
上述三個方面挨打的起因,歸結為一點,就是賈寶玉不願意走仕途經濟的老路。這與賈政望子成龍、重整家業的期望是背道而馳的。賈政認為,兒子如此發展下去,不僅會損害家族利益,而且有可能「釀到弒君殺父」的地步,即與宗法社會對立。這是思想正統保守的賈政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打寶玉時下手極狠。這個事件表面上是寫父親教訓兒子這樣一件普通小事,實際上體現了父子倆尖銳的思想沖突。賈政幾乎要把兒子打死,反映出正統思想對叛逆意識的極端仇恨。但寶玉並不因挨打就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他對黛玉說:「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可見他是不會改變初衷的。自魏晉時代的竹林七賢以來,寄情山林、沉湎詩酒等放盪不羈的行為,一直就是反抗現實的表現。寶玉與優伶丫鬟廝混,與阮籍、劉伶等叛逆人物的思想意識是一脈相承的。今天的讀者,不能僅僅視此為紈絝子弟的行徑。
寶玉挨打,集中反映了各種矛盾沖突。除賈政與寶玉的父子矛盾外,還有賈環所代表的嫡庶之爭。賈環庶出,處處受到壓抑,在今後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會佔下風。所以,他和母親趙姨娘千方百計地構陷寶玉,手段卑鄙。課文中寫賈環誣陷寶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爭極端險惡的一面。賈母與賈政的沖突在於如何管教寶玉。賈母溺愛孫子,這是一般老人的常情,她並不反對兒子管孫子,只是對賈政痛下殺手的表現難以接受。事實上,賈母在客觀上成了寶玉發展叛逆性格的保護傘。王夫人與丈夫的矛盾,是賈政往往聽信趙姨娘的讒言而不利於嫡黨。所以,她勸阻丈夫主要以賈珠早死說事,以柔克剛,為的是爭自己的利益。這是嫡庶之爭在嫡方的表現。
寶玉挨打,引起大家的關切,眾人態度不一。李紈是想念賈珠,痛哭不已;鳳姐是管家風范,指揮若定;襲人是強忍悲傷,悉心服侍。釵、黛的表現,尤其是作者用心之處。課文寫寶釵探傷時「手裡托著一丸葯走進來」,一個「托」字,反映了寶釵光明正大之態以及意欲讓大家注意到她對寶玉的關切的心思。她的葯據說頗有奇效,也反映出其家庭富裕的實情。當襲人怪罪薛蟠時,她言談堂皇,表現大度,並借機規勸了寶玉,可以見出她化被動為主動、化尷尬為從容的高明手段。黛玉則不同,她極不願意別人看到她對寶玉的關心,她的深情表現在她的無聲之泣及簡單的言辭里。寫「兩個眼睛腫的桃兒一般」,可見哭泣時間之長與傷心之重。所以說,黛玉的關切是真情流露,寶釵的關切則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感覺寶玉不該挨打,寶釵則以為事出有因,二人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寶玉挨打的前奏,作者用逐層遞進法,寫得氣氛愈來愈緊張,藝術技巧相當精湛。先寫賈政不滿於寶玉精神萎靡,次寫忠順府索琪官,接寫賈環進讒言,終於激怒賈政。緊急情況下,寶玉卻找不到人向內報信。遇到一個老婆子,偏偏耳聾,使氣氛緊張到了極點。寫賈政笞子,也是層層遞進:先是小廝打,次是親手「蓋」,三是在王夫人到來後板子下得又快又狠,終至於要用繩子勒死兒子,沖突發展到頂點。這種層層著色的手法,是值得後世作家學習的。
㈨ 寶玉挨打
難,除非他願意走仕途之路
㈩ 寶玉挨打的原因是什麼他挨打後的反應怎樣
《紅樓夢》中寶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賈寶對封建貴族階級的判逆。寶玉逃學,鬧書房,厭惡經書,私閱"閑書」,並且視"仕途經濟"的勸解為"混賬話",把一心功名者稱為"祿蠹",這些和封建主義精神道德是背道而馳的。這才是賈政對寶寶毒打的真正原因。
寶玉挨打前,正在為找個人往裡頭(賈母處)捎信而急得團團轉的時候,徧偏遇見一個聾婆子,這種獨具匠心的細節描寫,傳神地刻劃了一幅粉紜的生活畫面。也體現了作者描寫這部偉大的宏篇巨著高度的藝術性。
總之,寶玉挨打的主要原因是賈政對寶玉失望至極,對賈府的未來感到絕望。賈政把自己的絕望轉嫁到寶玉的身上。他痛打的是寶玉,也是鞭打自己。他無顏面對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