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佛系免疫系統可以抗擊新冠嗎

佛系免疫系統可以抗擊新冠嗎

發布時間: 2023-05-06 22:51:08

㈠ 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危害都有哪些系統

第一、呼吸系統

根據報道,新冠肺炎患者一旦出現咳嗽、持續發熱、不明原因乏力時,肺部CT上可能出現白色不規則的小斑片。隨著病毒的持續「攻擊」,病情發展,感染加重,白色的實變結節區域開始吸收,肺部一些地方出現了像雲霧狀磨砂玻璃一樣的「病灶」,醫學上稱為「磨玻璃影」。在肺部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時,患者會感覺呼吸困難。

第四、其他系統

新型冠狀病毒會通過刺突糖蛋白(S蛋白)與宿主細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從而入侵細胞,引起組織損傷。除肺以外,人體很多其他器官也會表達ACE2,如睾丸、小腸、腎臟、心臟和甲狀腺等。尤其是極度危重症加速器的時候,病毒不僅僅只損傷了肺,肺外比如心臟、腎臟、肝臟、血液系統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總之,新冠病毒的危害十分巨大,一定要做好自身防護。寫這篇文章也是為了提醒廣大男性朋友們,在生活要做出改變,比如降低壓力,改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遠離蒸桑拿、泡熱水澡,不要穿緊身褲,不要把手機放褲兜,減肥等也許拯救你的精子。提醒廣大女性朋友們,要內修外養,比如對家人的關愛,對老公的體貼,畢竟他好你也好!

㈡ 對於淪陷下的歐美國家來說,印度的防疫是神話嗎

㈢ 佛系人的感染新冠率高嗎

高,群體免疫,即放任超一半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此增強整個人群對病毒的免疫力。有人說鍵漏,這是「開歷史的倒車」,余歲致萬千豎亮睜百姓的生命於不顧;也有人擔心其他國家若效仿英國對疫情放任不管,而自己國家嚴控疫情,會不會導致自己國家的人出現「免疫落差」?

㈣ 瑞典「佛系」抗議為什麼被人詬病呢

根據媒體方面的報道可得知,瑞典現在已經被列為整個歐洲地區抗擊新冠疫情表現最糟的國家。據了解媒體對所有的歐洲國家進行了新冠疫情表現比較,其中最早向疫情拉白旗的瑞典在多個問題上的表現讓很多人都非常失望。其中,疫情期間國內的流動人口始終都沒有改變,而且存在著極大的問題。僅有58天的時間就讓RT直降到了1以下,比冰島的18天翻了三倍還多。由此可見,在疫情期間瑞典的「佛系」表現到底是多麼糟糕。

或許也是察覺到了不對,瑞典政府現在除了對國民進行口頭教育外,還出台了新的政策,那就是不允許國內有超過8人的集會。

針對相關睜彎中規定,瑞典首相稱這是自建國鬧昌以來從未出現過的事情,由此可見,瑞典其實已經緩和了自己對疫情的態度。這也算是一個及時止損的好事,否則如果它繼續在國內實行群體免疫政策,只會導致越來越多的無辜居民被感染死亡,患者人數也會進一步累加,逐漸在國內實行更加嚴格的抗疫政策是緩解糟糕疫情的第一步。雖然剛開始針對疫情所實施的一切措施都會遭遇反悉山彈,但它卻可以極大程度幫助瑞典。

㈤ 群體免疫真的有用嗎

個人認為,國外獲得群體免疫力這種可能性很小,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只不過,付出的代價會極其慘重,可以說任何國家都承擔不起!

我們先來科普一下「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這個說法是英國提出來的,英國的策略是"不嚴防死守,容忍疫情緩慢進展,期待大部分人在隱匿性感染後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從而在人群中獲得普遍免疫,以控制疫情",也就是通過群體免疫力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

應該說,英國這樣做,從國家整個層面來說,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是不用採用嚴格的隔離措施,以免過度傷害經濟;二是新冠對老年人群體最危險,而英國又是達爾文的故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否滲入英國人的思維里我們不曉得,但是英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很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經濟發展,纖如猛所以英國這樣做,應該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只不過,這樣做的話,對個人來說,太過殘酷,畢竟誰也不想成為那個「中招」的一員,而且,對抗疫積極的國家,比如我國,是不公平的!現在國際化交流日益頻繁,只要地球上某個角落新冠沒有消滅掉,那麼隨時會有死灰復燃的可能。如果英國人真要獲得了群體免疫力,那麼別的國家要麼對英國人關閉國門,嚴防死守,要麼無奈接受二次傳播的事實。

現在這方面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群體免疫」的始作俑者英國情況如何?據3 月 24 日消息,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研究人員的模型顯示,兩個月來,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已感染英國半數人口,遠超科學家先前的估計,也就是說,該國對新冠已經獲得了初步的群體免疫力。

但這是一種模型的假設,疑問很大,最大的問題就是英國的死亡率並不高,我們先來看看英國最新的疫毀橋情數據:累計確診11812人(較昨日+2129人),死亡人數584人(較昨日+121人),死亡率大概5%左右。

表面看,這個死亡率中規中矩,但是 ,如果英國人真要獲得群體免疫的話,那麼,感染的人數絕對不可能是現在的一萬左右,那麼,按照死亡人數除以真實的感染人數,計算出來的死亡率就太低了,太過反常!可以參考義大利,義大利的死亡率達10%了,而英國和義大利都是歐洲比較發達的國家,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有一定的可不行的。

因此,大概率推斷英國並沒有實現群體免疫。事實上,群體免疫這條路非常危險, 李蘭娟院士對此說:一些國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的「群體免疫」觀點,是對老百姓不負責任的做法,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和教訓,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和借鑒。

那麼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英國這些佛系抗疫國家真的實現群體免疫了,那麼,我們除了加強管控,防止海外病例輸入之外,別無他法。事實上,美國最近加大了檢測力度,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中國躍居世界第一了,這種積極抗疫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也意味著對群體免疫做法的否定,不可行!

張文宏醫生說得好:全球抗擊疫情是否成功,不取決於做的最好的國家,而是取決於做的最差的國家。

這就是知名的「木桶短板理論」。

一個國家處理不好,病毒到處擴散,最終全球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的風險就很高,傳得多了,得病的多了,抗體產生也就多了,集體免疫或許就來了。

大家聽到這個詞,基本還是英國政府幾周前說的他們可能考慮集體免疫的抗擊疫情措施。之後很多人就緊張了。

英國會不會是那個「木桶短板理論」上的做的最差的國家?

目前看還不是。

因為實際上英國並沒有執行類似的政策,因為首相約翰遜在電視講話後不久,英國幾十名醫學專家聯名寫信給他,反對在英國實施集體免疫。

原因很簡單——集體免疫是有條件的。橡敗

那就是在有疫苗的情況下,年輕人抵抗力強,對病毒的侵害能更容易度過,再加上各種疫苗和特效葯,就會逐漸形成一個全 社會 60%的人產生抗體的階段,對老弱病殘等對疾病敏感人群,就會起到保護作用。

而現在根本沒有疫苗,一旦年輕人被新冠病毒中招,有可能轉為重症的。

新冠病毒疫情重症率是20%左右,這已經在其他冠狀病毒疾病中算是很高了。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的所謂集體免疫,等於讓很多無辜生命會暴露在嚴重威脅之下,不僅可能保護不了老弱病殘,年輕人可能也會損失很多。

因此英國政府現在還算是積極抵抗疫情的,並沒有像以前那麼消極。

所以,英國的所謂集體免疫並沒有實行。

但其實在很多西方國家,最後可能會真的達成一個集體免疫的局面。
因為他們所謂的封鎖政策,都並不嚴格,這也就意味著對病毒的傳播途徑沒有徹底斷絕。

所以病毒應該還會在西方 社會 悄悄流傳。特別是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

因為按照科學統計,此類冠狀病毒的傳播鏈條越長,傳播力度就會越差,傳染性也會跟著降低。

因此要是西方不對病毒傳播途徑徹底斷絕,病毒還在各種渠道人傳人,時間長了無症狀感染者自然增多。年輕人可能就成了抵抗力強的抗體攜帶者。經過一個階段,或許集體免疫的局面也就出現了。

在此背景下,一是防止外來入境者,二是增強自身抵抗力,三是寄希望於病毒傳播多了傳染性變弱,更容易醫治。

歐洲和美國的疫情越來越嚴重,控制的效果並不理想。

如果照此下去,很有可能,整個歐洲,甚至美洲,都可能會失控,最終,被迫進入 社會 達爾文主義,在付出慘重代價後,可能會獲得「群體免疫」。

到了那時候,人家是不怕新冠病毒了,那我們該如何?

為了說清楚我們該怎麼辦,我們先從群體免疫說起。
群體免疫,以及群體免疫的代價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不是這次疫情,很多人都不知道何謂「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就是通過疫苗或者大部分人感染,獲得整個群體對病毒的免疫。

從群體免疫的通道來講,有兩條途徑: 一是通過打疫苗,獲得免疫能力,就像種牛痘獲得免疫天花的能力。

二是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放開讓傳染,最終獲得群體免疫。

當人群有60%的感染後,一部人會死掉,死多少人,要看病毒的致死率,新冠病毒現在整體致死率在4.6%左右,當然,義大利、西班牙、伊朗的死亡率太高,把整體死亡率拉高了;很大一部分人扛過去後獲得了自我免疫的能力;還有一小部分人天生就有免疫力,有點百毒不侵的意思;最後剩下的一部分人,因為病毒的傳播路徑總是被隔斷,所以感染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不容易被傳染了。如此一來,就達到了所謂的「群體免疫」。

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靠「 社會 達爾文主義」可以獲得群體免疫,但代價非常大,數據非常可怕。

如果不算東亞和東南亞,不算非洲,歐洲、美洲、中東地區,再加上印度,人口總計在35億左右,60%感染,那麼就會有21億感染,按最少的1%計算死亡率,那麼也會有2千萬左右的人死亡。

無疑,這個數據太可怕,可以媲美於中世紀黑死病,和西班牙大流感死亡人數也很近。

這樣的群體免疫,歐美國家真的能擔當起?太難了。

看著同胞們一個個受罪,很多人為此死去,那是絕對無法承受的傷痛。如果那樣,美國會死去近200萬人,印度會死去近1000萬人,而英國會死去40萬左右的人。

就算沒有那麼多人群感染,沒有那麼多人死亡,我們打個對折,那也是非常可怕的數字。就算不打對折,只死去了2千萬的五分之一,也就是400萬,那也是個大災難。

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去搞什麼群體免疫,純粹是自殘,找死。

在如今醫療水平如此發達的今天,不去多做努力,而是眼睜睜看著災難的發生,那就是犯罪,劊子手就是那些輕易放棄的國家和領導們。
如果外國的疫情完全失控,他們放任自流,那麼我們需要如此應對

如果外國疫情失控,自然而然進入「 社會 達爾文」主義,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一)禁航,先和所有實行「 社會 達爾文主義」的國家禁航,當他們「群體免疫」成功後,再通航。

如果歐美國家疫情失控,對於我們來說,考驗非常之大,最嚴苛的策略是直接禁航,最差,也要限制航班,只要從歐美國家來的人,一定隔離14天,當然,如果已經是新冠病毒患者,直接打發走。

當一年半載後,歐美各國的群體免疫成功後,那麼通航,但必要的檢測,還是不能減少。

(二)加快研製疫苗和特效葯。

只要是疫苗研製成功,全國人民每人一支,如此一來,管它什麼新冠肺炎,根本不怵。隨它,愛來不來。

另外,如果有特效葯,也不怕。就像流感一樣,如果有些特效葯,那麼隨便來,得了病,葯一吃,基本解決問題。

(三)在別國疫情泛濫的時候,進行貨物交易時,減少接觸,做好防護。

中國是個製造業大國,世界各國非常依賴,所以各種進出口交易是必不可少的。為了防止接觸過多,感染者太多,能採取網上交易的,就不要線下交易。不能採取網上交易的,要盡量減少接觸,並且做好自我防護。

回國之後,當事人必須隔離14天,這期間再有什麼交易,換下一批人去。總之,防控落到實處,我們國家一定不能進入「 社會 達爾文主義」,一定不能讓入境者,將新冠病毒帶進來,造成二次爆發,那就為難了,畢竟,常常封城不現實。

總體說來,如果歐美國家放棄了控制,那麼我們就禁止航班,或控制航班,但檢測隔離必不可少。當別國群體免疫成功後,通航,加強交流。

另外,加緊時間研製疫苗和特效葯,這事一解決,全部OK,根本就不怕了。

個人認為,英國或其他國家是不太可能通過群體免疫的方法來對抗新冠肺炎病毒的,因為代價太大了,且風險較高,未必能成功 。我們以英國為例,英國總人口大概為6600萬左右,而群體免疫就意味著其中會有60~70%的人會感染新冠肺炎,那麼感染人數將達到3900~4600萬人次,而死亡人數以目前的我國和國際的死亡率來看,大概在4%左右,那麼就代表可能有上百萬的英國人面臨死亡。

以百萬人的生命來換取的群體免疫,代價之大不可想像,不僅會直接影響英國的經濟,對政府的政權同樣有著莫大的沖擊,所以群體免疫的措施基本不會採用。

就像李蘭娟院士說的那樣,群體免疫是對人民百姓不負責的做法。

那麼如果國外真的實現群體免疫,我國會怎麼辦?
不必過於擔心,即便國外的群體免疫的想法真的實現, 我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反正不可能效仿,疫情沒有結束之前,正常的防控措施繼續,嚴防輸入性病例對國內疫情防控的影響。

而加緊疫苗的研發也是重中之重,疫苗的成功,便意味著戰疫情的勝利,到時候就更不用在意別人是否群體免疫了。

同時,鍾南山院士對群體免疫的看法是,沒有證據證明一次感染痊癒,就終身不會再感染,也就是說,群體免疫的時效性可能有限,這種方式並不能代表戰勝了病毒,同樣存在著風險。

此外,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如果病毒發生變異,那麼群體免疫的意義將不復存在,難道到時候准備再犧牲上萬人來重新獲取免疫嗎?

總之呢,估計他們也不會冒著那麼大的風險搞群體免疫,即便搞了能不能成功還是一回事,即便成功了,跟我們的關系也不大,我們就加緊時間研究疫苗,控制好疫情就好。

謝謝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估計主張群體免疫的人沒見過大規模傳染病引起的死亡的場景,本人做獸醫的,見過不少畜禽發生的傳染病,家禽裡面傳染性支氣管炎就是冠狀病毒的一員,其實傳支在家禽的傳染病裡面並不是最烈性的,但是如果不免疫也會造成20-30%的死亡率!當你看著大批的死雞從雞舍中運出,甚至很多死雞你都來不及撿,因為你剛撿完一遍,後面又有死亡的!不知道如果人變作雞的話,人的心理能否撐住不崩潰!另外忘了說,雞的傳支是有多種疫苗可以防控的!但即使這樣在冠狀病毒這種超愛變異且血清型眾多的疫病面前經常會失效!還有我忘了說一件事,雞的傳支有些是不怎麼表現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但是會在雛雞感染後對生殖系統產生不可逆的損傷,母雞成年後會無法產蛋,我們俗稱假母雞!我看之前新冠病毒的報道裡面已經有感染後影響生殖系統的新聞了。如果新冠病毒扼殺了我們的繁衍那!沒有未來不知道人們還能不能坐的住!所以群體免疫真的不是想的那麼美好,努力應對都已經很艱難了,想躺平幾乎沒可能,除非你想每天都拿若幹人命獻祭它!或者 社會 模式倒退回中世紀!

題目就是個冷笑話,真的很冷的笑話!

此次疫情讓西方國家醫療先進免費,諸多國民福利的謊言徹底集體崩盤。

對比國家面積,人口數量,染病率,死亡率,治癒率,你會驚奇的發現中國的表現很驚艷!全世界現在只有中國是新冠被納入醫保,國家買單!

中國除湖北尤其是武漢外,其實疫情並不嚴重。可發達的西方幾乎是全面潰敗!

從目前看並不是沒有人免疫病毒的,只是很少而已!從死亡率看中年男性和老人是多發人群。如果不控制的結果很可能是男女比例徹底失調,女性遠多餘男性!

新冠很可怕,無葯可治。更可怕的是一個病人治療周期通常是二三周,即使十分之一的人患病醫療體系全面崩潰。

其實集體免疫不可行的例子已經有了,就是義大利

㈥ 得過新冠肺炎就有抵抗力了台大專家提一關鍵「萬萬不可」!

因應新旦滾哪冠肺炎,由國家採取嚴格防堵、甚至全民篩檢的措施,也有國家選擇「佛系」抗疫,等新冠肺炎感染大模碼多數人之後,就會產生抗體,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對此,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萬萬不可,因為能做到群體免疫的是「疫苗」而不是「染病」。

首先,得過新冠肺炎復原後真的不會再感染嗎?根據媒體采訪,中國醫葯大學附設附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就表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再被感染的機會是有的,並非感染過就免疫,從此不會再得到,就跟得流感一樣,得過流感還有可能會再得。

他說,病毒進到人體以後,人體會產生很多抗體,但有的有用、有的沒用。產生的抗體,不見得都能保護這位病人不再被感染,比如打流感疫苗,只能減緩得流感後的病況,並不是不會再被感染。

台大教授陳秀熙:群體免疫策略會造成全球更大危害

而以英國為代表的佛系抗疫國家,打得「群體免疫」又是什麼算盤呢?「群體免疫」簡而言之,就是當一個群體中的大多數人都獲得了對於某一種病毒的免疫力,那麼則可以稱這個群體對該病毒獲得了「群體免疫」,即使少部分的人沒有免疫力,但因為大部分人不會得病,這些沒有抵抗力的人無從感染,因此達到全民免疫的效果。

不過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所謂的群體免疫,大多數是以用在疫苗的情況。「群體免疫的概念是適用在大流行之後,對抗第二波大流行,而不是在大流行的當下。」

他指出,如果讓大部分的人都染疫,如果在邊境上防堵不佳,可能會進而傳染到防疫能量較脆弱的國家,將造成更大危險。「這個疾病會從健康的年輕人傳染給高危險性的老年人,會從醫療設備完善的國家、傳到落後的國家。」他表示,在全球防疫上,這個作法的風險太大,「萬萬不可!」

圖說:佛系的「群體免疫」策略不利於國際防疫。

WHO發言人質疑:目前不確定新冠的免疫機制

以往人類可以產生「群體免疫力」的情況普遍是打疫苗,比如天花,在大多數人都接種了疫苗之後,少數不願意接種疫苗的人,由於「群體備飢免疫」的存在,也就不會感染天花了。

但是這次的新冠病毒尚沒有疫苗,英國所說的產生「群體免疫」的方式就是讓大家直接感染,那麼按照目前的死亡率2%-3%來看,如果最後真的感染了4000萬人,將有100萬左右的民眾死於感染。

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在接受BBC采訪時提出質疑,她認為,目前為止,新冠病毒存在的時間還不夠長,目前科學上對新冠病毒的知識也不夠多,還不知道它在免疫學方面的作用。

針對「群體免疫」能否發生,哈里斯表示,每一種病毒在人體內的作用是不同的,並 *** 不同的免疫系統。「我們可以討論理論,但目前面臨的是一個現實情況,必須考慮採取行動。」

㈦ 莫斯科防疫政策是什麼

根據俄羅斯電視台的最新報道,為了防止新冠病毒的傳播,大多數歐洲城市現在都處於嚴格封鎖的狀態。可與之相反的就是莫斯科,莫斯科既沒有關閉酒吧餐廳和餐館,也沒有對人口進行什麼限制,反而採取了一種非常寬松的管理措施。一直到周四,莫斯科市市長才出面表示這一策略是呼籲實施小規模的限制令,加強醫院的能力,並不是真正的「佛系」抗疫,而它似乎正在發揮相應的作用,市長表示現在已經有50%的莫斯科市民有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雖然現在官方公布莫斯科人口已經不到1300萬,但在更廣闊的莫斯科大都市區就有的將近2000萬人口,10月份這個城市記錄的死亡人數是1.37萬人,比2019年增加了3000人。可前一天,莫斯科發現了6000多例新冠病毒病例,其中1700人現在正在住院接受治療。由此可見,雖然莫斯科一仿源直都在想要追求全體免疫,並且採取了一種相對保守的姿態,但它現在就像是一個定時炸彈,隨時隨地就可能爆開。

即便相比較於瑞典採取的群體廳尺免疫政策,它相對保守一點,還有保底政策,但它卻絲毫沒有對人口限制,這也是最讓人擔心的問題。如果在疫情出現第二波大爆發的情況下,莫斯科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接招也讓人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