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艾灸對神經病變效果
艾灸是可以調節神經 的
⑵ 艾灸可以緩解壓迫神經痛嗎
可以,艾灸的原理決定了對因體內環境以及神經失調引起的問題都有效果。
再者,痛則不跡中腔通,通則不痛,神經壓迫痛也好,其他痛也好,都一個道理,那就是有寒濕淤姿衫阻培昌,氣血不暢,才會引起疼痛。
⑶ 艾灸能治神經損傷嗎
你好,神經損傷光靠艾灸是不能的,受損的神經得在充分的血液供營養和興奮激活之後才能再生修復的,而且神經組織春閉的治療時間非常有限機會只有一次,過扒纖裂了治療神經的最佳時間,受損的神經會繼發缺血壞死豎檔從而恢復無望。
⑷ 艾灸對運動神經元有效果嗎
應該說艾灸對運動神經元的疾病是有效果的,因為艾灸的主要目的就是扶原陽,提正氣,提高身體免疫力。
運動神經元受損且逐漸進展,漸凍症就是最常見的一類疾病,它無傳染性,5~10%會有家族史,發病原因不明,迄今為止無法治癒。
但是如果你結合上火針,針灸或艾灸治療,一定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減輕運動神經元的一些症狀。
我治療了幾例漸凍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因為這類病人主要是以寒邪入侵身體有直接關系,寒邪入侵機體後,侵蝕神經導致功能逐漸退化。
這友慧種疾病的主要特點就是寒和濕,還有疼痛,麻木為主要問題。
我有一個廣東的病人,她已經先後找我治療四五次,每次的最短時間是一周,最長的時間應該是10天,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有毅力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
剛開始由於在廣東的醫院診斷以為是腦梗,到唯飢後來眼睛也看不到了,身體各處無力疼痛。
這種疾病在治療的時候主要以服用激素為主,服用大量的激素以後,只會導致骨質越來越疏鬆,從而對於行走,直立,手和椎體的協調性越來越差,骨質的問題就會呈現的非常明顯。
她到我這里來治療,我主要是以火針為主,因為火針對於驅寒的效果遠遠大於艾灸,但是光扎火好山答針,沒有艾灸的配合效果也不會理想,所以如果想扶陽,助陽,火針首當其沖,艾灸緊緊跟上,她在我這里治療的時候,有多數時間我用火針扎她的腿,因為她的腿沒有力氣,腿表現的非常寒,沒有熱感,我上火針的時候最多在他的腿上可以扎百十來針,他沒有痛感。但我逐漸給她扎到有疼痛感覺的時候,神經基本上是激活了。
就這樣,她在我這里治療了六七個療程以後,現在可以上班了,所以說有些病是可逆的,但是當你找到了好的醫生以後,也許會化腐朽為神奇。
恰巧我碰到過這樣的病人,我的老師謝元傑調理過,可以嘗試一下!
非常有效, 但前提是要會灸。
有
有,效果甚微
基本無效
肯定有效,只用方法對
⑸ 艾灸調病的原理
艾灸原理是什麼
艾灸的主要作用是「能活躍臟腑的功能,旺盛新陳代謝;對功能低下的機體,可以調動人體內在的積極因素,使機體活動旺盛,增強人體抗病防衛免疫能力;對功能亢盛的機體,使其得到抑制,恢復正常,達到陰平陽秘」。艾灸對血壓、呼吸、脈搏、心律、神經、血管等都碧棗伍有調整作用,能使膽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減慢,使腎上腺素等分泌旺盛,對血糖及內分泌系統等均有顯著的調節平衡作用。
首先,經絡腧穴對葯物具有外敏性。所謂外敏性,是指在灸療時選擇腧穴比選擇一般體表點作為艾灸部位效果更好。如果施灸點偏離了穴位,就不能出現感傳現象,治療保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其次,經絡腧穴對葯物的作用還具有放大性。經絡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體表循行路線,而是一個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控系統,向內聯絡著人體的五臟六腑,向外聯系著皮膚體表。在穴位上施灸的時候,通過經絡系統會影響其他層次的生理功能,形成多層次的循環感應,各層次之間相互激發、相互協同、作用疊加,導致了生理功能的放大效應。在臨床上,一些相同的疾病,若是服葯需要好幾帖中葯才能見效,而選用相應的穴位施灸往往是一次奏效。
最後,經絡腧穴還具有儲存葯性的作用。比如在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時候,我們往往採用冬病夏治的辦法,即在夏日三伏天每天灸療一次,每次數小時。這種方法雖然時間比較短、用葯量也非常小,但療效卻很好,這是因為腧穴具有儲葯性——葯物的理化作用能長時間留存在腧穴或者緩慢釋放到全身,從而發揮出整體調節和保健療疾的作用。
三、面面俱到,調節免疫功能
人體免疫力就是人體對病原體或毒素所具備的抵抗力,也就是西醫所說的白細胞製造抗體增強免疫機能以吞噬外來細菌,從而產生岩胡防衛功能的作用。
艾灸恰好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能,灸療的許多治療作用都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來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如果太低則可以使其升高,太高則又可以讓其降低。在運用艾灸治療患病者的過程中,這種調節的作用會表現得很明顯。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致病細菌,人和動物身體上都很容易攜帶,它們會在健康人的鼻子、喉嚨和手等部位生長,如果有傷口,傷口處也容易大量滋生。如果金黃色葡萄球菌數量增多,可能產生毒素危害人體的健康,艾灸則可增加白細胞的數量及平均遷徙速度,增強白細胞進攻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灸療還可通過增強外周循環促進免疫細胞的再循環及向淋巴組織內移動,對局部免疫應答的誘導具有增強作用,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人體的衰老過程與免疫功能密切相關,有研究顯示,中老年人經隔葯餅灸療後,衰老積分明顯下降,各種臨床症狀均得到改善,細胞的免疫功能也得到了增強。這是因為艾灸能糾正異常免疫狀態,延緩垂體——胸腺軸的老化,從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四、葯理作用,灸不離「艾」
灸療用葯也比較豐富,除了單用艾絨的清艾條,還有添加了各種葯物的葯艾條。艾條所用的葯物中,艾是必不可少的,離開了艾,艾灸學就不存在了。針灸專家周楣聲先生曾經說過:「艾灸的熱源不能離開艾。」
清代醫學家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這樣寫到:「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並提到用艾做灸療的作用:「以之艾火,能透諸經除百病。」
灸療中使用的葯物大多數為辛香之品,含有的揮發油成分和辛辣素能夠對表皮細胞產生刺激,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便於吸收葯物,從而使葯物的葯效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利用。同時皮膚腺體在表皮的開口因辛辣、溫熱刺激而擴大,一些大分子和脂溶性的葯物可通過腺體開口而進入體內,有利於這些葯物葯效的發揮。
五、綜合作用,整體療效
灸療作用於人體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綜合作用,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的整體治療效果。
灸療的治療方式是綜合的。
任何類型的灸療都包括選擇合適的穴位、合適的葯物以及用艾火的溫熱對局部進行刺激,這一系列的做法是有機聯系的整體,不是單一孤立的簡單步驟,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項都會失去原有的治療效果。
治療的作用也是綜合的。
艾火的溫熱及葯物的葯理作用集中在穴位上,並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氣,從而調動經絡調節作用,增強免疫功能,這些都是相輔相成、整體為用的。
治療作用與人體的反應性也是綜合的。
運用艾灸這一治療手段作用於人體,必須通過人體反應性這一內因起作用。據研究發現,相同的灸療方法對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出現的感傳不一樣,療效也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為人體的反應性有差異。治療作用與人體反應性綜合,才能得出灸療的確切效果。
綜上因素,艾灸需要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的指導下,臨證進行合理選擇、靈活運用,以便發揮出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