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軟體設計中系統架構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軟體設計中系統架構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架構師的職責主要有如下4條: 1、確認需求 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架構師是在需求規格說明書完成後介入的,需求規格說明書必須得到架構師的認可。架構師需要和分析人員反復交流,以保證自己完整並准確地理解用戶需求。 2、系統分解 依據用戶需求,架
面向對象的設計中,系統架構設計的內容有哪些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中的概念主要包括:對象、類蘆汪、數據抽象、繼承、動態綁定、數據封裝、多態性、消息傳遞。通過這些概念面向對象的思想得到了具體的體現。
1)對象(Object) 可以對其做事情的一些東西。一個對象有狀態、行為和標識三種屬性。
2)類(class) 一個共享相同結構和行為的對象的集合。
類(Class)定義了一件事物的抽象特點。通常來說,類定義了事物的屬性和它可以做到的(它的行為)。舉例來說,「狗」這個類會包含狗的一切基礎特徵,例如它的孕育、毛皮顏色和吠叫的能力。類可以為程序提供模版和結構。一個類的方法和屬性被稱為「成員」。
系統架構設計師,難考嗎
系統架構師屬於軟考的高級,考試肯定是有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如果自身基礎好,通過考試自然是沒問題;如果自身基礎較為薄弱,參加培訓通過系統的學習架構的知識體系,再做相關的試題,想要通過考試也是不難的。
系統架構設計師應學哪些書籍
《軟體體系結構原理、方法與實踐》
《系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2版)》
《系統架構設計師陪答仔考試全程指導》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試題分類精解與題型練習》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串講視頻教程》
《新技術與新方法串講視頻教程(3課時)》
《數學與經濟管理視頻教程(7課時)》
《系統分析師技術指南(2009版)》
《系統分析師考試培訓視頻教程(88課時)》
《Beautiful Architecture》?
《Beautiful Code》的姐妹作,裡面有三成的架構是自己感興趣的,已經有國內出版社拿下了,架構師的唐詩三百首------O'reilly新書Beautiful Architecture(InfoQ)?。
《97 Things Every Sofare Architect Should Know 》?
一個開放的wiki?,O'Reilly 將它發布成書,不知道有沒人在翻,架構公理的書(InfoQ)?。
《Pattern-Oriented Sofare Architecture, Volume 4 - A Pattern Language forDistributed Computing》?
架構模式的集大成者,號稱有人在翻但等了一舉慎年中文版還是沒翻出來啊,面向模式軟體架構第4、5卷出版(InfoQ)?。
架構技術類
雲計算已經開始代替SOA成為新一代Buz Word,回顧一下整個SOA出版風潮,自己覺得值得一讀不忽悠的居然只有一本《SOA in Practic - SOA實踐指南-分布式系統設計的藝術》?。
在熱潮徹底退卻前,SOA的書還在繼續出著,OSGI與SCA的書也開始出現:
《SOA Design Patterns》?
又是Thomas Erl的書,很奇怪的連電子版都找不到,SOA設計模式出版啦(InfoQ)?。
還 沒出版的呀一大堆 --《SOA Patterns》、《ESB Architecture for SOA》、《SOA with Java》、《Open Source SOA》、《OSGi in Action》、《SpringSource dm Server in Action》、《Molar Java: Creating Flexible Applications with OSGi and Spring》、《Understanding SCA》、《Apache Tuscany in Action》...
編程匠師類
立志做一個匠師的人今年比較幸福,可以看的書很多:
《Beautiful Code - 代碼之美》 ?
很有經典潛質的一本,去年沒有讀完今年繼續,《代碼之美》的精選版(InfoQ)?。
《Protive Programmer - 卓有成效的程序員》?
Thoughorks中國翻譯的,看了下樣章,熊節(透明)的翻譯依然是這么好, 《卓有成效的程序員》推薦序:做一個懶人(InfoQ)?。
《Clean Code: A Handbook of Agile Sofare Craft *** anship》?
Rober。C大叔的書,不知道誰在翻,應該很容易翻啊,到後面大段大段都是代碼。
《Effective Java中文版(第2版)》?
怎麼理解"軟體概要設計是系統總體結構設計或系統架構設計
概要設計的目標是描述軟體模塊的外觀以及處理邏輯.模塊對外暴露的服務介面,以及需要引用的介面,介面標識,介面的訪問協議,介面描述都屬於模塊的外觀,其他的模塊通過這些介面和模塊打交道,自然需要在概要設計階段對介面做細致的刻畫,初此之外,對於關鍵的模塊,外觀還應該說明模塊的非功能屬性,比如並發處理能力,數據吞吐量以及介面調用的反饋時長等等.處理邏輯是指模塊從輸入到輸出的轉換過程,描述其轉換演算法.無論通過何種圖例和表現形式,只要能夠清晰地說明模塊外觀和處理邏輯描述,就是好的概要設計.
系統架構設計師怎麼復習比較好?系統架構設計師含金量。
系統架構設計師含金量。考了兩次系統分析師都沒有通過,下半年沒開考,所以想考系統架構設計師,考了幾次都沒通過,著實沒太多信心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滿意答案顛沛流離德小0級2011-07-13系統架構設計師,既然是架構設計,其實質是偏軟,走的是純技術專家路線。當然此處的偏軟並非程序的設計,而是整個軟體的體系架構的設計,架構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軟體的質量,從這點看,其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其職業定位應該是純軟體技術專家的角度,職業選擇可以主要是企業內的高級軟體設計者或IT公司技術經理或技術總監一類的職位。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
武漢不報考le
系統架構設計師復習哪些重點?
既然你男朋友要考的話,應該他自己是知道這個證是有說明作用。像系統架構設計設考的重點是資料庫系統、嵌入式系統、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系統配置與性能評價、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分布式系統設計具體我建議你去看一些考試大綱,希賽教育的網站上就有關於系統架構設計師的考綱,復習的資料希賽的網站上也有,你去那裡看就全明白了。
系統架構設計師能掛靠嗎
系統架構設計師屬於軟考高級工程師級別,
完全可以掛靠,一年8000以上,這要看是哪些城市。
『貳』 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
系統設計分為總體結構設計與詳細結構設計。
(一)總體結構設計主要解決子系統的劃分與確認、模塊結構設計、網路設計和配置方案等問題。
①子系統劃分:是將一沖鏈慧個復雜喚困的系統設計轉為若乾子系統和一系列基本模塊的設計,並通過模塊結構圖把分解的子系統和一個個模塊按層次結構聯系起來。
②模塊結構設計:是對各個子系統進行細化,確定劃分後的子系統的模塊結構,散答並畫出模塊機構圖。
③網路結構設計與設備配置方案:是考慮如何將各個子系統從內部用區域網連接起來,以及今後系統如何與外部系統相連接,並根據實際情況配置和選用網路產品。
(二)詳細結構設計主要解決代碼設計、輸出設計、輸入設計、處理過程設計、資料庫設計、人機界面設計、安全控制設計等問題。
①代碼設計:是要設計出一套能為系統各部分公用的、優化的信息編碼系統。
②輸出設計:是根據管理和用戶的需要進行各種輸出方式的設計,如:報表輸出、磁碟文件輸出、圖形輸出。
③輸入設計:是根據需要設計系統的輸入風格,如:輸入方式設計、校對方式設計、輸入界面設計、輸入界面的布局。
④處理過程設計:是根據模塊的劃分進行的設計,其目的是掌握系統處理的整個過程和便於輸入輸出等設計工作。
⑤資料庫設計:是為了使整個系統都可以迅速、方便、准確的調用和管理所需的數據。
⑥人機界面設計:是為系統的用戶和管理者提供一個友好、交互的界面,方便訪問、操作、與管理。
⑦安全控制設計:是從軟硬體方面進行安全防護,以保證系統的正常運作,減少各種安全問題給系統帶來的損失。
系統設計是根據系統分析的結果,運用系統科學的思想和方法,設計出能最大限度滿足所要求的目標 (或目的) 的新系統的過程。系統設計內容,包括確定系統功能、設計方針和方法,產生理想系統並作出草案,通過收集信息對草案作出修正產生可選設計方案,將系統分解為若乾子系統,進行子系統和總系統的詳細設計並進行評價,對系統方案進行論證並作出性能效果預測。
『叄』 圖紙的設計范圍包括哪幾個系統
通風與空調設計圖紙的構成:
一、通風與空調工程設計圖應有文字說明和圖紙部分組成:
1、文字說明:圖紙目錄、空調配電圖、設計施工說明、設備及主要材料表;
2、圖紙部分:基本圖、詳圖紙;鉛伏廳
⒈基本圖:空調通風系統、空調配電及水系統平面圖、剖面圖、系統圖等。(下方有詳細解析)
⒉詳圖:系統中某局部或部件安裝的放大圖、加工圖、施工圖等。
二、各組成部分的解析:
文字說明部分:
1、圖紙目錄:應完整列出該工程等的設計圖紙名稱、圖號、工程號、圖幅大小、備注等。
2、空調配電圖:准備標注各空調設備配電方式,包括總開關位置及要求、進線方式及要求、電纜大小及要求等。
3、設計施工說明:包括採用的氣象數據、空調通風系統的劃分及具體施工要求等。可附有風機、水泵、空調箱等設備的明細表。
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需要空調通風系統的建築概括
(2)空調通風系統採用的設計氣象參數
(3)空調房間的設計條件。包括冬季、夏季的空調房間內空氣的溫度、相對濕度(或濕球溫度)、平均風速、新風量、換氣次數、噪音等級、含塵量等。
(4)空調系統的劃分與組成。包含系統編號、系統所服務的區域、送風量、設計負荷、空調方式、氣流組織等。
(5)空調系統的設計運行工況。
(6)風管系統。包括統一規定、風管材料及加工方式、支吊架要求、閥門安裝要求、減振做法、保溫要求等。
(7)水管系統。包括統一規定、管材、連接方式、支吊架要求、閥門安裝要求、管道試壓及清洗槐隱要求、減振做法、保溫要求等。
(8)設備。包括製冷設備、空調設備、進排風設備、供暖設備、水泵等的安裝要求及做法。
(9)油漆。包括風管、水管、設備、支吊架等除銹油漆的要求及做法。
(10)設備調試和試運行方法及步驟。
(11)應遵守的施工規范、規定等。
4、設備與主要材料表:主要體現設備與主要材料的型號、數量、參數等。
圖紙部分:
1、平面圖:包括空調系統總平面圖、水系統平面圖、風管系統平面圖、風口平面圖、空調配電系統平面圖。平面圖中應表示出該系統中必須安裝的部件或配件(如蝶閥、二通閥、電磁閥、流量計等必要構件)、清晰表示設備型號及安裝位置、尺寸標注(包含各管道、設備、部件或配件的尺寸大小、定位尺寸)、所有管道附件安裝位置、水流方向或氣流方向、風口位置及標高、各設備和風口或水管或風管的連接、區域劃分等。
2、剖面圖:
⒈風管或管道與設備連接交叉復雜部位;
⒉風管、水管、風口、設備等與建築梁、板、柱及地面的尺寸關系;
⒊註明風管、風口、水管等尺寸和標高、氣流方向及詳圖索引編號。
3、系統圖:包含水系統、空調主機路由系統的系統圖,以二維或三維的形式體現整個系統框架架構,系統圖中要體現設備、管材及各附件的安裝位置,還需畫出水流方向、管徑、坡向、標高等;
注意事項:
(1)空調通風平、剖面圖中的建築與相應的建築平、剖面圖是一致的,空調通風平面圖是在本層天棚一下按俯視圖繪制的。
(2)空調通風平、剖面圖中的建築輪廓線只是與空調通風系統有關的部分(包括有關的門、窗、梁、柱、平台等建築構配件的輪廓線),同時還有各定位軸線編號、間距以及房間名稱。
(3)空調廳拍通風系統的平、剖面圖和系統圖(多層情況下)可以按建築分層繪制,或按系統分系統繪制,必要時對同一系統可以分段進行
『肆』 VI應用系統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需要做好vi設計,得到消費者認知認可。在很多外行人看來,vi設計是形象,活潑的。但是在專業的vi設計公司看來,企業的vi設計意義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為客戶通過VI系統基礎要素管理規范來企業各類品牌基本設計元素。VI基本要素設計包括:企業標志,企業標准顏色,輔助顏色,企業標准字製作規范等vi設計的作用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企業的品牌或者產品和服務,留下深刻的正面印象。
指將企業文化、經營基此漏理念已經品牌元素,統一設計規范,利用整體表達體系傳自達給企業百內部與公眾,如果vi設計公司為了追求其對公眾的吸引力而使公司形象設計變得非常奇怪,那麼目標消費者群體就會感到不舒服使其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以形成良好的企業印象,最終促進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銷售。
1、印刷品:比如:企業簡介、商品說明書、產品簡介、年歷等。
2、陳列展示:比如:櫥窗展示、展覽展示、貨架商品展示、陳列商品展示等。
3、交通工具:比如:轎車、麵包車、大巴士、貨車、工具車、油罐車、輪船、飛機等。
4、廣告媒體:比如:電視廣告、雜志廣告、報紙廣告、網路廣告、路牌廣告、招貼廣告等。
5、公務禮品:比如:T恤衫、領帶、領帶夾、打火機、鑰匙牌、雨傘、紀念章、禮品袋等。
6、產品包裝:比如:紙盒包裝、紙袋包裝、木箱包裝、玻璃容器包裝、塑料袋包裝、金屬包裝、陶瓷包裝、包裝紙。
7、服裝服飾:比如:經理制服、管理人員制服、員工制服、禮儀制服、文化衫、領帶、工作帽、紐扣、肩章、胸卡等。
8、辦公用品:比如扒納:信封、信紙、便箋、名片、徽章、工作證、請柬、文件夾、介紹信、帳票、備忘錄、資料袋、公文表格等。
9、企業內部建築環境:比如:企業內部各部門標識牌、常用標識牌、樓層標識牌、企業形象牌、旗幟、廣告牌、POP廣告、貨架標牌等。
10、企業外部建築環境:比如:建築造型、公司旗搏爛幟、企業門面、企業招牌、公共標識牌、路標指示牌、廣告塔、霓虹燈廣告、庭院美化等。
VI應用系統設計包括有哪些視覺問識別系統是將企業的基本理念轉化成系統化的視覺傳達形式,塑造與企業經營理念、行為規范相一致的視覺形象。由於文章內容有限,僅分享了部分vi應用系統設計的內容明細。
『伍』 網路系統的設計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主機、操作系統、資料庫、安全等方面專業的資深工程師御告,具有豐富系統集成的成功案例,結合國內外名牌廠商的名牌硬體,能為企業提供專業系統集成專項服務。 專項系統集成服務包括網路系統 設計(區域網、無線區域網 、網路管理的設計)、應用系統集成、網路存儲、網路安全、智能大廈的綜合布線等內容。
1. 網路系統設計
根據用戶的需求,為用戶優選 CISCO 、 D-Link 、 DEC 、 XINGNET 、 TPLINK 、 AMP 、 3COM 、 Microsoft 等各家公司的網路產品和網路設備。提供從區域網、無線區域網到廣域網接入的整體解決方案,完成網路系統的設計、安 裝、調試和使用培訓。
2. 應用系統集成
我們有豐富的系統集成經驗,可為用戶提供 IBM 、 DEC 、 HP 等公司的小型機、 PC Server 和微機產品,實現 UNIX 、 LINUX 、 Windows NT/2000/2003 等操作系統和 Oracle 、 SQL Server 、 Sybase 、 Informix 等資料庫以及各種應 用軟體的集成,並能完成上述系統的應用軟體的開發工作,滿足用戶的各種管理及辦公的需求。
3. 存儲系統集成
為用戶企業提供網路存儲的產品與集成服務,建立客戶企業內部的數據存儲方法,作為應用服務在數據管理方面 的延伸。
4. 網路安全集成
為用戶企業提供網路安全的產品與集成服務,鎮槐明建立客戶企業內部的網路安全體系,作為應用服務在網路安全方面 的延伸。
5. 智能大廈的綜合布線
通訊和計算機網路系統是大廈的心臟,結構化布線是智能大廈的基礎。根據用戶的需求,我們可提供以下方面的 服務:
1) 智能明辯大廈及中小企業內部網的設計與施工;
2) 智能大廈及中小企業的防火、報警、電話及網路系統的設計安裝;
3) 用戶的其它需求、服務。
『陸』 什麼是系統設計
問題一:系統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系統設計,在系統的生命周期中算是研發階段了;
而研發的目標只有一個:在成本范圍內,獲得高質量的符合業務要求的產品。
系統設計,其直接目標是形成系統的邏輯結構模型。具體包括:體系架構的選擇、技術的抉擇等等;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取決於業務目的、指標要求、所擁有的資源,其最終目的就是研發的目標:在成本范圍內,獲得高質量的符合業務要求的產品。
比如:層的運用,基本的數據層、業務層、界面層的邏輯體系是經常與必備的。但是不是採用這種體系?
在極端的情況下,假設開發的目標只是一個小工具,只是作為新舊系統銜接時期,需要對一個異常數據進行處理的過渡性工具,新系統啟用後就不需要的小過渡性工具,要求能立即應用,沒有復用資源。
作為設計人員,此時要選擇分層體系嗎?
別忘記最終目標:在成本范圍內,獲得高質量的符合業務要求的產品。
問題二:系統總體設計的含義是什麼? 系統設計工作應該自頂向下地進行。首先設計總體結構,然後再逐層深入,直至進行每一個模塊的設計。總體設計主要是指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對整個系統的劃分(子系統)、機器設備(包括軟、硬設備)的配置、數據的存貯規律以及整個系統實現規劃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
一、系統設計的任務
1. 系統設計的概念
系統設計又稱為物理設計,是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第二階段,系統設計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首先是總體設計,其任務是設計系統的框架和概貌,並向用戶單位和領導部門作詳細報告並認可,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階段DD詳細設計,這兩部分工作是互相聯系的,需要交叉進行,本章將這兩個部分內容結合起來進行介紹。
系統設計是開發人員進行的工作,他們將系統設計階段得到的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轉換為目標系統的物理模型,該階段得到工作成果DD系統設計說明書是下一個階段系統實施的工作依據。
2.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
系統設計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下面分別說明它們的具體內容。
(1) 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包括系統模塊結構設計和計算機物理系統的配置方案設計。
系統模塊結構設計
系統模塊結構設計的任務是劃分子系統,然後確定子系統的模塊結構,並畫出模塊結構圖。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如何將一個系統劃分成多個子系統;
每個子系統如何劃分成多個模塊;
如何確槐吵定子系統之間、模塊之間傳送的數據及其調用關系;
如何評價並改進模塊結構的質量。
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方案設計
在進行總體設計時,還要進行計算機物理系統具體配置方案的設計,要解決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配置、通信網路系統的配置、機房設備的配置等問題。計算機物理系統具體配置方案要經過用戶單位和領導部門的同意才可進行實施。
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大量經驗教訓說明,選擇計算機軟硬體設備不能光慧明盯看廣告或資料介紹,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最好應向使用過該軟硬體設備的單位了解運行情況及優缺點,並徵求有關專家的意見,然後進行論證,最後寫出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方案報告。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不少單位是先買計算機然後決定開發。這種不科學的、盲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會造成極大浪費。因為,計算機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就是在開發初期和在開發的中後期系統實施階段購買計算機設備,價格差別就會很大。前和因此,在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過程中應在系統設計的總體設計階段才具體設計計算機物理系統的配置方案。
(2) 詳細設計
在總體設計基礎上,第二步進行的是詳細設計,主要有處理過程設計以確定每個模塊內部的詳細執行過程,包括局部數據組織、控制流、每一步的具體加工要求等,一般來說,處理過程模塊詳細設計的難度已不太大,關鍵是用一種合適的方式來描述每個模塊的執行過程,常用的有流程圖、問題分析圖、IPO圖和過程設計語言等;除了處理過程設計,還有代碼設計、界面設計、資料庫設計、輸入輸出設計等。
(3) 編寫系統設計說明書
系統設計階段的結果是系統設計說明書,它主要由模塊結構圖、模塊說明書和其它詳細設計的內容組成。...>>
問題三:什麼是系統總體設計 系統設計工作應該自頂向下地進行。首先設計總體結構,然後再逐層深入,直至進行每一個模塊的設計。總體設計主要是指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對整個系統的劃分(子系統)、機器設備(包括軟、硬設備)的配置、數據的存貯規律以及整個系統實現規劃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
一、系統設計的任務
1. 系統設計的概念
系統設計又稱為物理設計,是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第二階段,系統設計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首先是總體設計,其任務是設計系統的框架和概貌,並向用戶單位和領導部門作詳細報告並認可,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階段DD詳細設計,這兩部分工作是互相聯系的,需要交叉進行,本章將這兩個部分內容結合起來進行介紹。
系統設計是開發人員進行的工作,他們將系統設計階段得到的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轉換為目標系統的物理模型,該階段得到工作成果DD系統設計說明書是下一個階段系統實施的工作依據。
2.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
系統設計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下面分別說明它們的具體內容。
(1) 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包括系統模塊結構設計和計算機物理系統的配置方案設計。
系統模塊結構設計
系統模塊結構設計的任務是劃分子系統,然後確定子系統的模塊結構,並畫出模塊結構圖。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如何將一個系統劃分成多個子系統;
每個子系統如何劃分成多個模塊;
如何確定子系統之間、模塊之間傳送的數據及其調用關系;
如何評價並改進模塊結構的質量。
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方案設計
在進行總體設計時,還要進行計算機物理系統具體配置方案的設計,要解決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配置、通信網路系統的配置、機房設備的配置等問題。計算機物理系統具體配置方案要經過用戶單位和領導部門的同意才可進行實施。
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大量經驗教訓說明,選擇計算機軟硬體設備不能光看廣告或資料介紹,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最好應向使用過該軟硬體設備的單位了解運行情況及優缺點,並徵求有關專家的意見,然後進行論證,最後寫出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方案報告。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不少單位是先買計算機然後決定開發。這種不科學的、盲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會造成極大浪費。因為,計算機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就是在開發初期和在開發的中後期系統實施階段購買計算機設備,價格差別就會很大。因此,在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過程中應在系統設計的總體設計階段才具體設計計算機物理系統的配置方案。
(2) 詳細設計
在總體設計基礎上,第二步進行的是詳細設計,主要有處理過程設計以確定每個模塊內部的詳細執行過程,包括局部數據組織、控制流、每一步的具體加工要求等,一般來說,處理過程模塊詳細設計的難度已不太大,關鍵是用一種合適的方式來描述每個模塊的執行過程,常用的有流程圖、問題分析圖、IPO圖和過程設計語言等;除了處理過程設計,還有代碼設計、界面設計、資料庫設計、輸入輸出設計等。
(3) 編寫系統設計說明書
系統設計階段的結果是系統設計說明書,它主要由模塊結構圖、模塊說明書和其它詳細設計的內容組成。...>>
問題四:系統設計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10分 安全,有利於開發。
問題五:什麼是指示系統設計 指示系統是公共空間的功能指引,是公共空間文明的標志。在國內屬於指示系統新興的設計門類。需要指示系統規劃的空間有很多,如城市、建築、城鎮道路交通、商業街區等。上海上知設計的指示系統設計業務包括:功能區域規劃,車行交通分析,人行交通分析,使用者查找舒適度分析,導示圖設計,指示牌設計,指示圖標設計,地面標記設計。
問題六:什麼是系統架構設計? 架構師的職責主要有如下4條:
1、確認需求
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架構師是在需求規格說明書完成後介入的,需求規格說明書必須得到架構師的認可。架構師需要和分析人員反復交流,以保證自己完整並准確地理解用戶需求。
2、系統分解
依據用戶需求,架構師將系統整體分解為更小的子系統和組件,從而形成不同的邏輯層或服務。隨後,架構師會確定各層的介面,層與層相互之間的關系。架構師不僅要對整個系統分層,進行「縱向」分解,還要對同一邏輯層分塊,進行「橫向」分解。
軟體架構師的功力基本體現於此,這是一項相對復雜的工作。
3、技術選型
架構師通過對系統的一系列的分解,最終形成了軟體的整體架構。技術選擇主要取決於軟體架構。
Web Server運行在Windows上還是Linux上?資料庫採用MSS矗l、Oracle還是Mysql?需要不需要採用MVC或者Spring等輕量級的框架?前端採用富客戶端還是瘦客戶端方式?類似的工作,都需要在這個階段提出,並進行評估。
架構師對產品和技術的選型僅僅限於評估,沒有決定權,最終的決定權歸項目經理。架構師提出的技術方案為項目經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項目經理會從項目預算、人力資源、時間進度等實際情況進行權衡,最終進行確認。
4、制定技術規格說明
架構師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是技術權威。他需要協調所有的開發人員,與開發人員一直保持溝通,始終保證開發者依照它的架構意圖去實現各項功能。
架構師不僅要保持與開發者的溝通,也需要與項目經理、需求分析員,甚至與最終用戶保持溝通。所以,對於架構師來講,不僅有技術方面的要求,還有人際交流方面的要求。
問題七:系統設計報告應該包含的內容是什麼? 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
系統設計分為總體結構設計與詳細結構設計。
(一)總體結構設計主要解決子系統的劃分與確認、模塊結構設計、網路設計和配置方案等問題。
①子系統劃分:是將一個復雜的系統設計轉為若乾子系統和一系列基本模塊的設計,並通過模塊結構圖把分解的子系統和一個個模塊按層次結構聯系起來。
②模塊結構設計:是對各個子系統進行細化,確定劃分後的子系統的模塊結構,並畫出模塊機構圖。
③網路結構設計與設備配置方案:是考慮如何將各個子系統從內部用區域網連接起來,以及今後系統如何與外部系統相連接,並根據實際情況配置和選用網路產品。
(二)詳細結構設計主要解決代碼設計、輸出設計、輸入設計、處理過程設計、資料庫設計、人機界面設計、安全控制設計等問題。
①代碼設計:是要設計出一套能為系統各部分公用的、優化的信息編碼系統。
②輸出設計:是根據管理和用戶的需要進行各種輸出方式的設計,如:報表輸出、磁碟文件輸出、圖形輸出。
③輸入設計:是根據需要設計系統的輸入風格,如:輸入方式設計、校對方式設計、輸入界面設計、輸入界面的布局。
④處理過程設計:是根據模塊的劃分進行的設計,其目的是掌握系統處理的整個過程和便於輸入輸出等設計工作。
⑤資料庫設計:是為了使整個系統都可以迅速、方便、准確的調用和管理所需的數據。
⑥人機界面設計:是為系統的用戶和管理者提供一個友好、交互的界面,方便訪問、操作、與管理。
⑦安全控制設計廠是從軟硬體方面進行安全防護,以保證系統的正常運作,減少各種安全問題給系統帶來的損失。
問題八:系統設計階段包括哪些主要活動 系統設計階段主要包括:
1.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2.代碼與數據文件設計
3.子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4.處理流程設計
系統設計是新系統廠物理設計階段。根據系統分析階段所確定的新系統的邏輯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戶提供的環境條件下,設計出一個能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上實施的方案,即建立新系統的物理模型。
問題九:系統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1)確定系統的使用方式;
2)確定系統的組成、部署方式;
3)確定系統的開發步驟;
4)確定系統的測試步驟;
5)選定系統方案並排查方案的風險;
問題十:什麼是架構 架構一般指軟體架構
(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關的抽象模式,用於指導大型軟體系統各個方面的設計。 軟體架構是一個系統的草圖。軟體架構描述的對象是直接構成系統的抽象組件。各個組件之間的連接則明確和相對細致地描述組件之間的通訊。在實現階段,這些抽象組件被細化為實際的組件,比如具體某個類或者對象。在面向對象領域中,組件之間的連接通常用介面(計算機科學)來實現。 軟體體系結構是構建計算機軟體實踐的基礎。與建築師設定建築項目的設計原則和目標,作為繪圖員畫圖的基礎一樣,一個軟體架構師或者系統架構師陳述軟體構架以作為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實際系統設計方案的基礎。
軟體構架是一個容易理解的概念,多數工程師(尤其是經驗不多的工程師)會從直覺上來認識它,但要給出精確的定義很困難。特別是,很難明確地區分設計和構架:構架屬於設計的一方面,它集中於某些具體的特徵。
在「軟體構架簡介」中,David Garlan 和 Mary Shaw 認為軟體構架是有關如下問題的設計層次:「在計算的演算法和數據結構之外,設計並確定系統整體結構成為了新的問題。結構問題包括總體組織結構和全局控制結構;通信、同步和數據訪問的協議;設計元素的功能分配;物理分布;設計元素的組成;定標與性能;備選設計的選擇。」【GS93】
但構架不僅是結構;IEEE Working Group on Architecture 把其定義為「系統在其環境中的最高層概念」【IEEE98】。構架還包括「符合」系統完整性、經濟約束條件、審美需求和樣式。它並不僅注重對內部的考慮,而且還在系統的用戶環境和開發環境中對系統進行整體考慮,即同時注重對外部的考慮。
在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中,軟體系統的構架(在某一給定點)是指系統重要構件的組織或結構,這些重要構件通過介面與不斷減小的構件與介面所組成的構件進行交互。
從和目的、主題、材料和結構的聯繫上來說,軟體架構可以和建築物的架構相比擬。一個軟體架構師需要有廣泛的軟體理論知識和相應的經驗來實施和管理軟體產品的高級設計。軟體架構師定義和設計軟體的模塊化,模塊之間的交互,用戶界面風格,對外介面方法,創新的設計特性,以及高層事物的對象操作、邏輯和流程。
一般而言,軟體系統的架構(Architecture)有兩個要素:
・它是一個軟體系統從整體到部分的最高層次的劃分。
一個系統通常是由元件組成的,而這些元件如何形成、相互之間如何發生作用,則是關於這個系統本身結構的重要信息。
詳細地說,就是要包括架構元件(Architecture ponent)、聯結器(Connector)、任務流(Task-flow)。所謂架構元素,也就是組成系統的核心磚瓦,而聯結器則描述這些元件之間通訊的路徑、通訊的機制、通訊的預期結果,任務流則描述系統如何使用這些元件和聯結器完成某一項需求。
・建造一個系統所作出的最高層次的、以後難以更改的,商業的和技術的決定。
在建造一個系統之前會有很多的重要決定需要事先作出,而一旦系統開始進行詳細設計甚至建造,這些決定就很難更改甚至無法更改。顯然,這樣的決定必定是有關系統設計成敗的最重要決定,必須經過非常慎重的研究和考察。
詳情參考
......>>
『柒』 在設計多功能會議廳的音視頻系統時可以分成什麼分系統去設計呢
在設計多功能會議廳的音視頻系統時可以分成以下模鄭七個分系統:
1、橡碼攔會議廳多媒體顯示系統設計;
2、會議廳A/V系統設計;
3、會議廳房間環境控制系統設計;
4、會議廳智能型多媒體中央控制系統設計;
5、會議廳室內聲學裝修系統梁胡設計;
6、會議廳舞台燈光及控制系統設計。
『捌』 視覺傳達設計裝什麼系統
win7和win8都高野譽可以。視戚段覺傳達設計對系統的需求並不高,因此win7和win系統8都可以安裝。視覺傳達設計,即藝術設計,是為傳播特定事物通過可視形式的主動行為。大部分或者部分依賴視覺,並且以標識、排版、繪畫、平面脊猛設計、插畫、色彩及電子設備等二度空間的影像表現。
『玖』 系統詳細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系統詳細設計包括以下內容:
1、 系統結構設計及子系統劃分
劃分系統功能模塊或子系統(如果有或者有必要,特別是大型的軟體系統)。
2、系統功能模塊詳細設計
按結構化設計方法,在系統功能逐層分解的基礎上,對系統各功能模塊或子系統進緩大行設計。此為詳細設計的主要部分之一。
3、系統界面詳細設計
系統界面說明應用系統軟體的各種介面。整個系統的其他介面(如系統硬體介面、通訊介面等)在相應的部分說明。
4、外部界面設計
根據系統界面劃分進行系統外部界面設計,對系統的所有外部介面(包括功能和數據介面)進行設計。
5、內部界面設計
設計系統內部各功能模塊間的調用關系和數據介面。
6、中數用戶界面設計
規定人機界面的內容、界面風格、調用方式等,包括所謂的表單設計、報表設計和用戶需要的列印輸出等設計。
(9)可以設計哪些系統擴展閱讀:
系統詳細設計內容:
用層次圖描述系統的總體結構、功能分解及各個模塊之間的相互調用關系和信息交互,用IPO圖或其他方法描述各模塊完成的功能。
以上建議採用HIPO圖進行功能分解與模塊描述,更高的要求建議採用IDEF0方法進行功能模型設計。
詳細設計應用系統的各個構成模塊完成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用IPO或結構圖描述各模塊的組成結構、演算法、模塊間的介面關系,賣哪首以及需求、功能和模塊三者之間的交叉參照關系。
每個模塊的描述說明可參照以下格式:
模塊編號:
模塊名稱:
輸入:
處理:
演算法描述:
輸出:
其中處理和演算法描述部分主要採用偽碼或具體的程序語言完成。
對詳細設計更高的要求建議用IDEF0圖進行各功能模塊的設計。
如果對軟體需進行二次開發(包括功能擴展、功能改造、用戶界面改造等),則相應的設計工作應該設立子課題完成。
『拾』 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的目標及主要內容有哪些
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下一階段的系統實現制定配羨藍圖。系統分析階段的工作重點在於了解情況、發現並描述問題,解決「做什麼」的問題,設計階段將重點研究「怎麼做」的問題。
因此在完成上述各項設計任務的過程中,需要權衡各種技術和實施方法的利弊,從全局出發,通過精心設計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合理地使用各種資源,最終描繪出新系統的詳細設計方案。
設計內容包括兩個方面:總體設計和各部分的詳細設計(物理設計)。在此基礎上,完成系統設計說明書的編制,制訂出系統的實施計劃。
1、系統總體設計。其中包括:系統總體布局方案的確定、軟體系統總體結構的設計、數據存儲的總體設計、計算機和網路系統方案的選腔賣沖擇等。
2、各部分的詳細設計。其中包括:代碼設計、資料庫設計、人—機界面設計(包括輸入設計、輸出設計、人—機對話設計)、處理過程設計等。
3、系統實施進度與計劃的制訂。
4、「系統設計說明書」的編寫。「系統設計說明書」是系統設計階段的重要成果,指一系列系統設計的文檔,這些文檔闡述了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採用的技術、方法和設計結果與要求。「系統設計說明書」是系統實施工作的主要依伍殲據。
(10)可以設計哪些系統擴展閱讀
進行系統設計時,必須把所要設計的對象系統和圍繞該對象系統的環境共同考慮,前者稱為內部系統,後者稱為外部系統,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內部系統和外部系統結合起來稱作總體系統。
因此,在系統設計時必須採用內部設計與外部設計相結合的思考原則,從總體系統的功能、輸入、輸出、環境、程序、人的因素、物的媒介各方面綜合考慮,設計出整體最優的系統。進行系統設計應當採用分解、綜合與反饋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