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哪個能避免區別是什麼
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哪個能避免?區別是什麼
既然是誤差就不可避免,只能是多次做試驗,減小誤差。
系統誤差是由於儀器的某些不完善、測量技術上受到限制或實驗方法不夠完善沒有保證正確的實驗條件等原因產生的;
偶然誤差的特點是它的隨機性。如果我們對一些物理量只進行一次測量,其值可能比真值大也可能比真值小,這完全是偶然的,產生偶然誤差的原因無法控制,所以偶然誤差總是存在,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偶然誤差,但無法消除
物理實驗中偶然誤差能否消除
你所說的偶然誤差應該是隨機誤差,隨機誤差是一直存在的,他具有隨機性,即他有正向誤差又有負向誤差,一般隨機誤差無法補償,也不需要補償,所以我們一般不去管隨機誤差。而系統誤差常常是由於系統的不精確產生的,在一段時間內他是相對固定的,所以經過多次測試可以將系統誤差分離出來,在結果中加以補償,所以系激誤差是可以補償的。總結起來,偶然誤差的特點就是:隨機性、不可預見性、不可補償性、始終存在於各個系統中即不可避免性。
為什麼在觀測結果中一定存在偶然誤差?偶然誤差有何特性?能否將其消除
通過多餘觀測、平差計算等方法可以減小偶然誤差的影響,但不會完全消除。
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都可以消除嗎
隨機誤差 由某些不易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在相同條件下作多次測量,其誤差數值和符號是不確定的,即時大時小,時正時負,無固定大小和偏向。隨機誤差服從統計規律,其誤差與測量次數有關。隨著測量次數的增加,平均值的隨機誤差可以減小,但不會消除。
為什麼在觀測過程中一定存在偶然誤差?能否將其消除?為什麼
觀測是人為的,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偶然誤差,所以要多次觀測,減少誤差
請問減少分析測定中偶然誤差的方法是?
偶然誤差是由偶然原因引起的其大小和正負不固定,絕對值大的誤差出現概率小,絕對值小的誤差出現概率大;正、負誤差出現概率大致相同。根據上述偶然誤差出現的規律性,通過增加平行測定次數,以平均值作為最後的結果,便可以減小測定的偶然誤差。
所採用的方法哪些是能消除系統誤差?哪些是減少偶然誤差
系統誤差來自兩個方面:
1、構成系統的裝置(部件)自身因製造所產生的誤差,是裝置(部件)固有誤差。由於裝置製造廠家眾多、加工工藝裝置自身精度、人員操作技能水平都是裝置固有誤差產生的根源,消除起來困難很大。
2、一個系統往往有若干個子系統(裝置)組成,這些子系統(裝置)組成系統時因自身誤差累計成系統誤差。減少此類誤差只有子系統誤差恆小於系統誤差才能減少累計誤差。
因此,減少系統誤差不能簡單依靠幾種方法就能解決,很多情況下是靠經驗的積累取得一個能夠得到各方認可的誤差范圍。至於說減少系統的偶然誤差,那隻有在一點點的工作做起力求誤差控制在一個可以認可的范圍內。偶然性的隨機概率很大,在大方面說不好說,靠經驗是比較傳統一些。
電腦中的「方正Apabi Reader''打不開怎麼辦? 5分
重新安裝,如果是xp系統可以試用「系統還原」到以前的時間
『貳』 系統誤差可以消除嗎
取主尺及滑動尺架上下晃動,左右晃動,間隙是否過大,如過大,稍微擰緊尺架上的螺絲; 清潔內表面,關閉透光性、不透光性是否合格,如透光性過大,建議返回工廠,同時,當兩個測量面關閉後,用手指觸摸底部時,底部必須同樣平整。如果一個是高的,一個是低的,這不符合標准。我們建議你回工廠修理。用千分尺檢查外測表面。誤差不能超過兩根電線。兩個測量平面必須平行,而且相距不得超過0.5毫米。消除誤差的方法是清洗測量表面和被測物體,盡可能不要太難測量線。.,不知道主要地板與傳統卡鉗,數字卡鉗,或與米卡鉗?150毫米,200毫米還是300毫米?
『叄』 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都可以消除嗎
系統誤差可以消除,隨機誤差不可以消除。
1、系統誤差是與分析過程中某些固定的原因引起的一類誤差,它具有重復性、單向性、可測性。即在相同的條件下,重復測定時會重復出現,使測定結果系統偏高或系統偏低,其數值大小也有一定的規律。
如果能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並設法測定出其大小,那麼系統誤差可以通過校正的方法予以減少或者消除,系統誤差是定量分析中誤差主要來源。
2、即使測試系統的靈敏度足夠高,在相同的測量條件下,對同一量值進行多次等精度測量時,仍會有各種偶然的,無法預測的不確定因素干擾而產生測量誤差,其絕對值和符號均不可預知。
隨機誤差不能用修正或採取某種技術措施的辦法來消除。
(3)實驗系統誤差可以消除嗎擴展閱讀:
1、系統誤差產生原因
(1)儀器誤差。這是由於儀器本身的缺陷或沒有按規定條件使用儀器而造成的。如儀器的零點不準,儀器未調整好,外界環境(光線、溫度、濕度、電磁場等)對測量儀器的影響等所產生的誤差。
(2)理論誤差(方法誤差)。這是由於測量所依據的理論公式本身的近似性,或實驗條件不能達到理論公式所規定的要求,或者是實驗方法本身不完善所帶來的誤差。例如熱學實驗中沒有考慮散熱所導致的熱量損失,伏安法測電阻時沒有考慮電表內阻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等。
(3)操作誤差。這是由於觀測者個人感官和運動器官的反應或習慣不同而產生的誤差,它因人而異,並與觀測者當時的精神狀態有關。
(4)試劑誤差。指由於所用蒸餾水含有雜質或所使用的試劑不純所引起的測定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偏差。
2、隨機誤差產生原因
產生因素復雜,如電磁場的微變,零件的摩擦、間隙,熱起伏,空氣擾動,氣壓及濕度的變化,測量人員的感覺器官的生理變化等,以及它們的綜合影響都可以成為產生隨機誤差的因素。
『肆』 在測量中,減少系統誤差的方法有哪些
1.從產生誤差的根源上消除系統誤差 這是消除系統誤差的根本方法。在測定之前,要求檢測人員在...
2.用校正方法來消除系統誤差 這種方法是對取測量用的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計量器具,在測量...
3.用空白實驗來消除系統誤差 空白試驗是指在不加試樣的情況下,按分析檢驗方法標准或規程在同樣...
4.採用對照試驗消除系統誤差 對照試驗就是用同樣的分析方法在同樣的條件下,用標樣代替試樣進行...
5.不變系統誤差消除方法 對測量過程中存在固定不變的系統誤差,可以採用以下消除方法: 01...
『伍』 有什麼方法消除測定結果的系統誤差
1、從產生誤差的根源上消除系統誤差:
這是消除系統誤差的根本方法。在測定之前,要求檢測人員在檢測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系統誤差進行認真的分析,必須盡可能預見一切可能產生系統誤差的來源,並設法消除或盡量減弱其影響。
例如,測量前對儀器本身性能進行檢查,使儀器的環境條件和安裝位置符合檢驗技術要求的規定;對儀器在使用前進行正確的調整;嚴格檢查和分析測量方法是否正確等來消除儀器、檢測方法、環境等因素而產生的系統誤差。
2、用校正方法來消除系統誤差:
這種方法是對取測量用的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計量器具,在測量前進行修正,做出校正曲線或誤差表,測量後對實際測量值進行修正,從而避免或消除因此而產生的系統誤差。
3、用空白實驗來消除系統誤差:
空白試驗是指在不加試樣的情況下,按分析檢驗方法標准或規程在同樣的操作條件下進行的測定。空白試驗所得結果的數值為空白值。
然後再對加入被測試樣按分析檢驗方法標准或規程在同樣的操作條件下進行測定得出試樣的測定值,最後從試樣的測定值中扣除空白值,就得到比較准確的分析結果,這樣可以消除因蒸餾水含有雜質或所使用的試劑不純所產生的系統誤差。
/iknow-pic.cdn.bcebos.com/b21bb051f8198618b326a36f44ed2e738ad4e6fc"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21bb051f8198618b326a36f44ed2e738ad4e6f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yourecards.net/pic_b21bb051f8198618b326a36f44ed2e738ad4e6fc"/>
(5)實驗系統誤差可以消除嗎擴展閱讀
定量分析根據取樣多少的不同,可分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等。
1、常量分析:指的是被測試樣的量m>0.1g或者V>10ml的分析,組分含量為1-100%。
2、半微量分析:是一種介於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之間方法。
3、微量分析:一般指試樣重量為0.1-10mg或體積為0.01-1ml的化學分析。
4、超微量分析:是指被測物質的取樣質量小於1毫克或取樣體積小於0.01毫升的分析方法。
『陸』 如何檢驗和消除測量過程中的系統誤差以提高分析結果的准確度
1)使用標準的分析方法,消除方法誤差;
2)進行對照試驗(做標准樣)看實驗室是否存在問題;
3)對分析天平和玻璃儀器進行校準,消除儀器帶入的系統誤差;
4)進行空分析,消除試劑和蒸餾水帶來的系統誤
5)嚴格按標准方法進行操作,克服過失誤差;
6)進行平行試驗,合理表示結果,減少偶然誤差。
『柒』 系統誤差真的可消除嗎
系統誤差又可以分為已定系統誤差和未定系統誤差。未定系統誤差一般而言主要由儀器因素引入,只能減小不可以消除。希望能夠幫助你。
『捌』 系統誤差真的可消除嗎
同意,無論科技怎麼發達,系統誤差消除不了,只能減少,偶然誤差也不能消除,只是減少或者通過一定的方法消除,誤差普遍存在
『玖』 常用哪些方法消除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是指在重復性條件下,對同一被測量進行無限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平均值與被測量的真值之差。它往往是由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
一、原因
系統誤差是由固定不變或因素或按確定規律變化的因素所造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儀器和裝置方面的因素
因使用的儀器本身不夠精密所造成的測定結果與被測量真值之間的偏差,如使用未經檢定或校準的儀器設備、計量器具等都會造成儀器誤差。或因檢測儀器和裝置結構設計原理上的缺點,如齒輪杠桿測微儀直線位移和轉角不成比例而產生的誤差;由儀器零件製造和安裝不正確,如標尺的刻度偏差、刻度盤和指針的安裝偏心、天平的臂長不等所產生的誤差。
2.環境因素
待測量值在實際環境溫度和標准環境溫度下測量所產生的偏差、在測量過程中待測量隨溫度、濕度和大氣壓按一定規律變化的產生的偏差。
3.測定方法方面的因素
是由測定方法本身造成的誤差,或由於測試方法本身不完善、使用近似的測定方法或經驗公式引起的誤差。例如,在重量分析中,由於沉澱的溶解,共沉澱現象,灼燒時沉澱分解或揮發等原因都會引起測定的系統誤差。
4.人員因素
由於操作人員的生理缺陷、主觀偏見、不良習慣等到個人特點或不規范操作,如在刻度上估計讀數時,習慣上偏於某一方向、讀滴定管數值時偏高或偏低,滴定終點顏色辨別偏深或偏淺而產生的誤差。由於人員因素而產生的誤差一般稱為操作誤差。
5.使用試劑方面的因素
由於檢驗中所用蒸餾水含有雜質或所使用的試劑不純所引起的測定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偏差。
二、系統誤差的減小和消除方法
1.從產生誤差的根源上消除系統誤差
在測定之前,要求檢測人員在檢測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系統誤差進行認真的分析,必須盡可能預見一切可能產生系統誤差的來源,並設法消除或盡量減弱其影響。例如,測量前對儀器本身性能進行檢查,使儀器的環境條件和安裝位置符合檢驗技術要求的規定;對儀器在使用前進行正確的調整;嚴格檢查和分析測量方法是否正確等來消除儀器、檢測方法、環境等因素而產生的系統誤差;為防止因儀器長期使用而使其精度降低,及時送計量部門進行周期檢定。
2.用校正方法來消除系統誤差
這種方法是對取測量用的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計量器具,在測量前進行修正,做出校正曲線或誤差表,測量後對實際測量值進行修正,從而避免或消除因此而產生的系統誤差。
3.用空白實驗來消除系統誤差
空白試驗是指在不加試樣的情況下,按分析檢驗方法標准或規程在同樣的操作條件下進行的測定。空白試驗所得結果的數值為空白值。然後再對加入被測試樣按分析檢驗方法標准或規程在同樣的操作條件下進行測定得出試樣的測定值,最後從試樣的測定值中扣除空白值,就得到比較准確的分析結果,這樣可以消除因蒸餾水含有雜質或所使用的試劑不純所產生的系統誤差。
4.採用對照試驗消除系統誤差
對照試驗就是用同樣的分析方法在同樣的條件下,用標樣代替試樣進行的平行測定。通過對照試驗可以校正測試結果,消除系統誤差。
5.不變系統誤差消除方法
對測量過程中存在固定不變的系統誤差,可以採用以下消除方法:
①交換法 :根據誤差產生的原因,將引起系統誤差的某些條件相互交換,其他條件保持不變,使產生系統誤差的因素對測量結果起相反的作用,從而消除系統誤差。如用等臂天平稱量時,由於天平左右兩個臂長有微小差別,稱量時會產生恆值系統誤差。如果將被稱量物品與砝碼在天平左右稱盤上交換,稱量兩次,取兩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為被測物品的最終測量結果,就可以消除天平兩臂不等而帶來的系統誤差。
②抵消法:即要求進行兩次測量,改變測量中的某些條件,如測量方向、電壓極性等,使前後兩次測量的系統誤差大小相等、符號相反,取兩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即可消除系統誤差。
③代替法:這種方法是在不改變測量條件的前提下,用已知的標准量代替被測量,再次進行測量,得出被測量與標准值的差值,即被測量等於標准值加差值,從而達到消除系統誤差的目的。
④零示法:為了消除指示儀表不準而造成的系統誤差,在測量過程中使被測量對指示儀表的作用與已知的標准量對它的作用相互平衡,使指示儀表示零,這時被測量的量值就等於標准量值,這就是零示法。例如,電橋電路、電位差計等等都是用這種方法來消除指示儀表不準引起的系統誤差。
6.變化系統誤差的消除法
①半周期消除法:對於周期性誤差,可以相隔半個周期進行一次測量,然後以兩次讀數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量值,即可以有效地消除周期性系統誤差。例如,指針式儀表,若刻度盤偏心所引出的誤差,可採用相隔180°的一對或幾對的指針標出的讀數取平均值加以消除。
②對稱測量消除法: 對稱測量法可以有效消除隨時間變化而產生的線性系統誤差。如用電壓表進行電壓測量時,在測量前先將電壓表校準調零後,再對電壓源的電壓進行測量,隨著測量時間的推移,電壓表的零點逐漸漂移而產生線性系統誤差,為了求得待測電壓源與標准電源的電壓之差,可以進行等時間間隔測量,則電壓表所示的待測電壓與標准電壓之差不受系統誤差的影響。答案來自
『拾』 將實驗曲線進行內插外推可以消除系統誤差嗎
將實驗曲線進行內插外推可以消除系統誤差。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過程外推到進行得無限快的情況,也就不存在系統誤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