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如何可以讓靜坐時間更長

如何可以讓靜坐時間更長

發布時間: 2023-01-15 01:19:22

Ⅰ 哪三個小辦法能幫助你打坐的時候提高靜坐修為

在《嚮往的生活》中,鄭鈞說他為什麼開始打坐,神經衰弱、睡不好覺、焦慮,打坐之後就都好了。


所以,每個人開始靜坐,都會有一個契機和故事。今天不想說我開始靜坐的故事。想來和大家說一些實用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提高自己的靜坐修為。如果覺得有點兒道理,希望大家用起來。


3、持咒

瑜伽練習根本是凈化,而持咒則是凈化、引導心念的秘密法門。大家不要認為,持咒就一定是宗教。我們的老師曾經說過:其他的修行方法都可以不做,能把持咒做純熟,就什麼都有了。

在喜馬拉雅瑜伽體系裡,我們每個人都有上師給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咒語,剛開始練習靜坐持咒的時候,其實是比較困難的。自己的心、情緒、念頭都會出來作對,第一次持咒12萬5千遍的時候,是極其困難的。但是當完成的時候,就會找到自己的潛力和毅力。

在練習持咒的時候,一定要給自己一些時間,開始的目標也不需要特別大。隨著練習的精進,自然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Ⅱ 最簡單的靜坐方法

一 端身正坐:不拘姿勢,正襟危坐於椅子上也行,但背不要靠。最好能盤腿,因為盤腿靜坐不唯於心靈有益,對身體的健康也功莫大焉。而盤腿也不拘單、雙、散等坐法。屁股底下略略墊高一些(以自己感覺適度為宜)使上半身正直。至於其他坐姿的細節可參考諸多資料。
二 自然呼吸:不必為了靜坐而煞有介事地製造什麼特殊的呼吸方式,或道聽途說,或尋章摘句地運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呼吸方式。純粹聽任身體本能的需要而自然呼吸。
三 觀照呼吸:將你的注意力放在鼻孔處(非某一點,而是氣息進出時的感覺),感覺、感受、體察、體會、觀照(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呼吸在鼻孔處的進出。勿分析,勿評判,勿思理,勿聯想……停止一切用心,「只是」觀察呼吸。
說明:
1、初學靜坐,當然難以靜下來,但不要想去掉胡思亂想以後再來靜坐觀息。相反,只要去一心觀息,集中注意力去體察呼吸,心自然會趨於寧靜;
2、開始,注意力會隨著平時思慮的慣性天南海北,東奔西跑,它一跑到別處及時警覺並收回到體察呼吸上來,就好了,不必懊惱、急躁。
3、其實,當靜坐深入以後,會發現寧靜不是被你創造出來的,你的內心一直是寧靜的,而你的靜坐只是幫助你去發現這一點而己。由此以後,才可能真正做到念茲在茲,隨時隨地都可安住於清明靜定之境。
在實踐基礎之上,我們可繼續按下列步驟來實踐更深入的觀呼吸靜坐:
1、隨著你鼻孔氣息的進出,全身都會隨之而有一種張縮、起伏的感覺。你越是平靜,越是放鬆,越能清晰地感受到全身這種隨著呼吸而來的起伏感。
2、將你關注鼻端的注意力移向全身這種起伏感上,去體察、感受,也即是說,將覺知從鼻端這個比較小的目標上移向全身呼吸帶來的張縮起伏感這種比較大的目標上。
3 、去體會這種隨呼吸而來的全身的張縮感,而不要去執著於身體某個具體的局部的狀態。
4、不僅體會身體上下各部位的呼吸帶來的波及輻射感,而且還要體會從內向外的這種波及輻射感。像平靜的湖面投入一粒石子所帶來的漣漪一般,不斷波及整個湖面。
5、繼而去全然地體會每次呼氣。體會呼氣時身、心所產生的釋放、松馳、下沉的感受。因為呼氣與身心的松馳是相關聯的,而吸氣是與興奮、振作相關聯的。
6、全然去體會呼吸帶來的身心的放鬆感。將這種感受真切地體會出來 。這時是身心最好的充電和休養。
7、進而去體會呼氣整個過程以及呼完氣息之後尚未開始吸氣之前(即不呼也不吸)內心的狀態。也就是說,從此,即開始由對呼吸的關注轉向對心靈的關注。

Ⅲ 靜坐養生如何訓練

靜坐是古代養生家們修養身心的一種基本方法。在諸多的靜坐姿勢中,以盤腿靜坐的保健作用效果最好。盤腿靜坐的形式分為自然盤坐、單盤坐和雙盤坐。盤腿靜坐的益壽、祛病、健腦作用已被現代醫學所認識。

1.盤腿靜坐的保健作用盤腿靜坐有多種保健作用,分析如下:

1.健腦益智作用盤腿靜坐過程中,人體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系統會發生一系列效應性改變。下丘腦是植物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下丘腦的活動直接影響植物神經系統所屬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在盤腿靜坐過程中,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常常趨於生理性增強,對健腦益智有增進作用。

2.內源性阿片肽的獲得在靜坐過程中,大腦高級神經中樞會分泌出「快樂物質」——腦啡呔,腦啡呔也稱作內源性阿片肽。現已測出在靜坐中5-羥色胺的分泌是增多的。而葯理學研究認為,多種毒品的結構都有一部分與5-羥色胺的結構相近,但服用毒品所發生的5-羥色胺效應是虛假的,會導致大腦高級神經所分泌的5-羥色胺的實際減少,而引發萎靡不振、全身無力等毒副作用。而在靜坐過程中,5-羥色胺的增多是生理性的,此內源性阿片肽的保健作用十分廣泛,可營造人的好心情,可使人增強記憶,可活化腦細胞,可調整內臟功能,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在祛病、抗衰老、延年益壽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3.消除精神壓力在靜坐時要排除雜念,減少慾望,保持松靜愉悅的心態,這對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有一定的作用,給中樞神經一個體息調整的機會。

4.增強免疫系統的活力在靜坐時,內分泌系統功能得到了生理性增強,從而增強了免疫系統的活力。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健康學家對50名志願者做試驗,其中25名參與者每周5次做靜坐練習,每次靜坐約一小時;其餘25人做跳舞等其他健身運動。8周後,對參加受試人員進行大腦前緣活動狀況的電子掃描檢查,檢查發現,靜坐者的大腦左側細胞顯得特別活躍,體內抗體水平較高,而對比組人員則不如靜坐組明顯。

5.調動自身的潛能生命有一定自行康復的功能,在通常情況下,人的康復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並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盤腿靜坐能夠使生命的潛能發揮出來,起到保健祛病的作用。

6.整體調節作用盤腿靜坐不是針對局部的病患,而是對整個機體的身心狀態起到全面的、雙向的調整作用,如高血壓者可降低血壓、低血壓者可升高血壓。

7.開啟會陰穴的作用道家與密宗養生理論認為會陰穴是人體不容易開啟的「鐵門」。在雙盤腿靜坐的姿勢下,會陰穴便處於鬆弛狀態,容易開啟。會陰穴的開啟對於打通人體中脈、沖開頭頂進會穴有獨到的作用。中脈一通,百脈俱通,百穴皆開,百病不生。故稱會陰穴為「生死竅」。中醫理論認為,會陰空與性腺、腎功能關系密切,又是任督二脈的樞紐之地,會陰穴的開啟,對於自身能量的轉換有促進的作用,對保健祛病有很大的影響。

2.盤腿靜坐的姿勢盤腿靜坐的姿勢分為以下幾種:

1.自然盤坐放鬆褲腰帶,頭頂端正,下頜稍內收,兩眼微閉,口輕合,舌舔上齶,面帶微笑,含胸擾背,腰站自然伸直。兩腿交叉盤起,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兩足均按放於坐具上,能夠分別壓在對側膝下。兩臂自然下垂。雙手能夠分別自然的放在大腿上,能夠手心向下,也能夠手心向上,還能夠互相輕握或結手印,置放於丹田處。

2.單盤坐單盤坐對頭部、上半身以及手臂的安放要求均同自然盤坐,只是在盤坐時將一條腿盤在另一條腿上,把盤起之腿的足搬上來,放置於被壓之腿的大腿上,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但應輪換盤。此坐法只有一足與坐具相接觸。

3.雙盤坐頭、身、手臂姿勢均同自然盤,雙腿的盤法是先將左足或右足放在對側的大腿上,然後再將對側的足搬上來放在另一側的大腿上,兩足心均應朝天。這樣,雙盤坐的兩足均不接觸坐具而是置放於對側起來的大腿上。

還應說明,盤腿靜坐應准備坐墊,坐墊的後面應高出前面一二寸為好。

3.盤腿靜坐前的肢體訓練為了靜坐的穩當舒適,靜坐前需要先做如下訓練。

1.打腿端坐床上,兩腿前伸,足跟著床,然後雙手握空拳或張開,用空拳或手掌稍用力盤打大腿到小腿的上下、左右各個部位至舒適微熱。

2.俯拍湧泉端坐床上,兩腿前伸,足跟著床,上體彎腰前俯,同時兩臂前伸以兩手掌拍打著兩足心湧泉穴,然後直腰坐正為一次,反復做36次。夠不著湧泉穴者,不可勉強,盡量使腰前俯即可。

3.活腰自然盤坐在床上,兩手放在兩膝上,然後晃動上身,先順時針旋腰36次,再逆時針旋腰36次,旋腰時上體一定要放鬆做繞環運動。

4.壓腿端坐在床上,伸直左腿,然後將右腿屈膝,右腳放在左大腿上,用右手扶住右膝,左手握住右腳,然後用右手下按左膝,使之盡量接觸到床面,再上提恢復至原狀,一下一上為一次,反復做至右大腿根靈活。如法再換左腿按壓,至右腿根靈活。

5.旋腳端坐在床上,一腿伸直一腿屈,把屈腿的腳放在伸腿的膝蓋上,一手握住屈腿的腳腕,一手握住屈腿的腳尖,輕輕轉動所握之腳的踝關節,內旋外轉各36次。如法,再換另一腳做踝關節運轉。

6.上坐上述預備動作熟練後,下肢各關節都靈活了,便可試著雙盤坐。如不適應,千萬不可勉強,還需接著訓練。就健身而言學練前幾項動作對預防腿腳衰老有獨到之處。

7.下坐下坐後,不要急於下地走動,可先伸直雙腿,做大腿、小腿、膝蓋的拍打按摩活動,再做雙腳的踝關節的旋轉活動,再做腰部的隨意運動後,再下地慢慢走動。

4.靜坐的意念意念屬心理學的范疇,是人們常說的「想」。靜坐時調整意念的目的是為了人靜、為了使紊亂的大腦神經有序化。因為靜坐就是要調整、強化生命的信息,靜坐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生能量、挖掘潛在能量的過程。特定的良性意念,是自身的高層次、潛在性的生命的能量,時間一長,此能量便會明顯地顯現出來。但不良的、惡性的意念,不僅達不到祛病強身的目的,還會出現靜坐偏差。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好的意念能增強免疫系統的作用,使兩種重要的免疫細胞增加,一種是唾液免疫球蛋白A細胞增加,另一種是T淋巴細胞增加。國外有學者說:「疾病之所以能寄生於我們的身體,危害我們的健康,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意識發生了偏差。」

5.靜坐時的意守意守也屬心理學的范疇,即人們常說的「留心力」。靜坐時的意守就是將留心力集中於身體某一特定的部位或身外的美好景物,也就是大腦意識思維的高度集中,以收到抑制雜亂無紊的思維。意守要講究穩定性,也就是時間上的持續,能持之以恆,不是今天意守這里,明天又意守那裡。意守還要講究適度性,要防止假意過濃,對意守的對象要似守非守,若即若離。在意守的過程中也可配合良性的意念,讓意守與意念在靜坐過程中相輔相成,起到良好的保健身心的作用。

靜坐中意守的部位很多,各人可依據自身的體質病情選用,下舉幾例:

1.意守印堂印堂在兩眉之間,有升陽益智的作用,低血壓及欲開發智力者宜用,高血壓者禁用。

2.意守下丹田下丹田天位於臍下三橫指處。意守下丹田保健作用最強,又最穩妥,古今養生靜坐者都提倡意守下丹田。中醫理論認為:下丹田是任脈、督脈、沖脈的經氣運行的起點,是體內元氣升降開闔的樞紐,是男子藏精、女子細胞之處所。道家養生理論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元氣聚集之所。現代醫學認為:下丹田位於腹腔、盆腔交界處,是腹腔植物神經的主要神經叢、神經節所在地,它支配該區域內所有臟器、血管和內分泌系統,對全身影響極大。這都說明了意守下丹田在靜坐中的重要性。

3.意守湧泉湧泉位於腳前掌的中心處,中醫認為是腎氣之根,降氣之處,具有育陰潛陽的作用。陰虛火旺者、上實下虛者、及高血壓病患者易守此穴。但中氣下陷、低血壓病人不要意守此穴。

4.體外意守可選擇你最喜歡的、熟悉的、簡單的外界環境作意守,如:日月星辰、山河湖泊、花園草地等;其特點是容易放鬆,最適合神經衰弱,初學靜坐者選用。

6.靜坐的原則靜坐雖有益健康,但必須遵從以下幾條原則,才會起到保健祛病效應。

1.靜坐的嚴肅性坐是為了靜,只有心靜下來,才是坐的目的,倘若心靜不下來,坐也是通常的休息而已。由此說,入靜是靜坐的真諦與必需。

2.靜坐的持久性靜坐必須持之以恆,養成規律化、生活化,以形成條件反射,能更好地發揮靜坐的保健效應。

3.靜坐的特殊性靜坐起源於宗教,但宗教靜坐與養生保健靜坐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宗教靜坐有著特定的宗教思維方式,在靜坐中不僅要求深層次的人靜,還要求在入靜的基礎上人定,追求出神入化的境界,由此宗教靜坐要求坐的時間比較長。養生保健靜坐要求排除雜念以求入靜,但人靜的目的是使體內的一切物質都能發揮好的生理效應,起到養生祛病的作用,所以養生保健靜坐要因人而異坐到恰到好處便可。

7.靜坐的留心事項①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好在有靜坐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千萬不可盲目亂來。

②靜坐的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溫度要適宜。靜坐時不要受驚嚇,並留心防感冒。

③在心煩意亂時,心意過重時,勞累疲乏時,均不宜練靜坐。要待到心情相對平靜、身體歇過來之後再練靜坐。

④在靜坐中,有些人會出現幻聽、幻覺,要採取不理睬的心態,千萬不可當真,古人說:一心不動,幻象自退。

⑤靜坐必須與平時的心性修養、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的調理相互有機的結合,才會更好地發揮出養生保健的效應。

⑥有精神障礙的人、有精神疾病的人均不宜學練靜坐,以免發生靜坐偏差,造成不必要的心身損傷。

⑦對於入靜困難的人,在靜坐中也可默念字句或聽美妙的音樂,以排除雜念幫助入靜。

Ⅳ 為了使心靈平靜,你需要坐多久冥想才能有效

這取決於每個人。冥想就是這樣。聖賢們從遠古時代起就一直在做的冥想的基本方法,有無限的變化。一些人修改、擴展並發明了新的方法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喬達摩悉達多就是其中之一。對它現在的形式和變化的冥想是由於聖人和尋求和平者的修改、突變和進化。無論誰出於什麼原因坐在禪坐中,無論使用什麼方法,無論持續多長時間,都將以類似的方式有效。方法和持續時間只與你的練習目標有關。不管你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方向去實踐,都是有效的,沒有人會否認這一點。你唯一需要的是帶著積極的態度進行練習。

我對靜坐冥想的建議是:

初學者:

從20分鍾開始,每周2 - 7次,持續數周。

當你感覺舒服時,增加時間到30分鍾,每周2到7次。

在你感覺舒服之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延長1個小時,然後2個小時,等等。

為了使心靈平靜:

最少30分鍾的有效靜坐(核心冥想靜坐,不包括准備和閉關時間),每周2 - 5次,每天1 - 2次。我不建議靜坐少於30分鍾,因為這需要花一些時間來調整你的內心想法、頭腦和身體,才能進入冥想的核心。

Ⅳ 如何提升靜坐功夫

一個是你一次能做多久,一個是你一天能坐幾次。
有的人一次可以做5-15-30-45分鍾,有的一個小時,有的兩個小時,等等。一般一課為45分鍾,而能達到2個小時就基本合格了。就有了修行高級功法的基礎。
而有的人,坐了一次,30-45分鍾後,休息一下,要再做就很難了,一盤上去就很痛,一種深層的痛,無法再坐第二次。而要合格,應該一天可以盤坐N次。休息一下,照樣可以盤。
頓法:就是狠下心,坐越久越好,疼痛是一陣一陣的,忍忍就過去了。缺點是,一次超限了,第二次要坐就更難。
1.一般雙盤,前5分鍾會痛,這個是因為沒有熱身,腿還沒軟化,就硬碟上去了。所以前5分鍾會痛。這是最好是先做單盤,盤個5-10分鍾,讓腿先軟了,再雙盤。
2.前20分鍾,做的會很舒服,暖洋洋的。而後面會慢慢的開始痛,而疼痛是一陣一陣的。可能腳心會冰冷,或者膝蓋,或者胯部會痛。這個時候堅持住,這個疼痛就會慢慢的消退,像抽絲一樣慢慢抽走。
3.之後15分鍾會很舒服。
4.然後又慢慢的開始痛。最好能堅持。因為一旦放下來了,第二次要做就更難。
漸法:就是說從基礎開始,半散盤,散盤,單盤,半雙盤,雙盤。
循序漸進,由易而難。只要利用上班時間,養成一個習慣,很容易就練成雙盤。
1.半散盤:一個月。就是上班時間,在座椅前放個墩子,用來盤腿。先放一隻腿上去。另外一隻腿放在地上。關鍵是時間要長,時間長了,腿就自然軟化,深層得到清理。從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到4個小時。累了,可以左右腿互換,累了就換一條腿。上班8個小時,8個小時都要壓腿。一般一個月,就夠了。半散盤就練就了。
2.散盤:一個月。左右半單盤都練就了。就開始散盤,可以做左腳在內,也可以右腳在內。累了就互換。而不可以放下來。這樣一天八個小時盤下來。一個月基本上就練就了。雙盤自然軟化。
3.單盤:一個月。或者左腿在上,或者右腿在上。可以互換。累了就互換,但不可把腿放下來。一天八個小時盤下來。同樣一個月時間就練成了單盤。
4.半雙盤:這個時候,很多人都可以盤雙盤了,但不要太急著雙盤。先練習半雙盤,很有必要。半雙盤,就是做雙盤的時候,只有做到一半。比如左腳壓著右腿根,本來右腳也要提上來壓在左腿上的。這個時候,右腳先不要提上來,而是放在外面。注意不要放在左腿下面,放在下面就成了單盤了。一開始的時候,左腿會翹起來。而慢慢的做久了,就會軟化,而自然的貼附在地面上。這個時候,半雙盤就練就了。然後只要把另外外面的那隻叫提上去就行了。可以左右互換,一天八個小時下來。一個月就練就了。
5.雙盤:最後也就到了練習雙盤的時刻了。其實已經水到渠成了。這個時候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選擇專修那種雙盤。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有的左腳長,有的右腳長。所以可以左腳在內的雙盤,也可以右腳在內的雙盤。關鍵是那個雙盤比較平整。一般情況是,雙盤了,而在上邊的那條腿的膝蓋,沒法貼附在地面,不夠服帖。這個時候,就要換另外一種。看看那種比較服帖,就選擇那種。要兩只膝蓋都服帖在地面,這樣才平整。一般情況是有的人,左腿在內,右膝會翹起10CM,而換成右腿在內的話,左膝只會翹起來3CM,那就選擇右腿在內。反之亦然。
6.常久:後面要做的就是,每次盤坐的時間盡量長,一天盤坐的時間盡量多。一次30分到1個小時,一天6-7次。直到一次2個小時,一天3-4次。慢慢的形成習慣,只要坐著,都是雙盤做。因為這個時候,其他的坐法,你會覺得不舒服。只有雙盤才最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