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市裡面的每個商品都會有條形碼,掃描商品上的條形碼可以檢索出哪些信息
條形碼技術是隨著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而誕生的,它是集編碼、印刷、識別、數據採集和處理於一身的新型技術。
製造廠商代碼的賦權在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物品編碼組織,我國由國家物品編碼中心賦予製造廠商代碼。商品代碼是用來標識商品的代碼,賦碼權由產品生產企業自己行使,生產企業按照規定條件自己決定在自己的何種商品上使用哪些阿拉伯數字為商品條形碼。商品條形碼最後用1位校驗碼來校驗商品條形碼中左起第l-12數字代碼的正確性。這十三位數字所代表的意義是:左邊頭三位是顯示該商品的生產地區或國家;接著的四位數表示產品所屬廠家的編號,這是由所在地區或國家的編碼機構統一編排的,再接著的五位數是個別貨號碼,由廠家先行將產品分門別類,逐一編碼,廠家共對十萬種貨品編碼;最後一個數字是終檢碼。以方便掃描器核對整個編碼,避免誤讀。
㈡ 條碼掃描器能否讀取條碼照片
不太行得通。
首先,正常領取超市儲存櫃條碼一張,用手機拍照。照片要拍得好還真有點難度,因為條碼必須要拍得非常清晰,這對手機的像素有一定的要求,還有拍攝後的條碼必須和原條碼的大小一樣,而拍照過程中由於遠近的問題,容易出現照片中條碼過大或者過小的問題,要通過進一步調整才能夠達到和原來條碼同樣的大小。
拍好條碼照片後,將手機內的條碼照片靠近儲存櫃的掃描器進行掃描,看能否打開儲存櫃,在先後四次調整手機內條碼照片的高度,以求達到條碼和超市儲存櫃掃描處平行,並嘗試各種不同的位置,儲存櫃還是不能被打開。
其實,掏出儲存櫃列印的紙張條碼,輕輕往掃描處一放,儲存櫃立刻打開了。所以,用手機拍照達到清晰、大小一致就已經很費事了,開箱還不能夠成功,所以用手機拍照存條碼這招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