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照片 » 照片可以檢查肩袖肌腱
擴展閱讀
柚子曬干後可以搞什麼 2025-05-15 11:36:48

照片可以檢查肩袖肌腱

發布時間: 2023-02-08 03:03:19

Ⅰ 肩膀痛就是「肩周炎」有一種痛叫「肩袖損傷」

肩膀痛曾經一度都被歸咎於肩周炎,似乎所有的肩膀痛都可以用「肩周炎」所概括。但隨著醫學進步,醫學界對肩膀痛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大眾所認為的肩周炎其實只佔了肩膀痛的一小部分,而肩袖損傷才是很多肩膀痛的罪魁禍首。

肩袖損傷有哪些表現?

肩袖,顧名思義就是指肩膀上的 「袖套」。它由四個小兄弟 (肌腱)包繞著肩膀組成。這四個小兄弟分別是位於肩關節前方的肩胛下肌腱、上方的岡上肌腱、後上方的岡下肌腱,以及後方的小圓肌腱構成的。它們四兄弟包繞著肩關節的骨頭,起到穩定關節的作用,在他們的幫助下,肩關節可以完成向前舉、向後伸、向上及向外抬起等動作。

肩袖損傷就是上面四個小兄弟中的一個或多個損傷或斷裂了。引起肩袖損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兩大方面:

一是隨著年齡增長,肌腱本身出現退變,質量下降,就像衣服穿舊了一樣。這個時候,手臂頻繁的重復舉過頭頂的運動或活動就會引起肩袖損傷,這就好像反復撕扯舊衣服,容易扯破一樣。

二是突然發生外傷,受傷時往往肩膀或肘部最先著地。

當然也有兩種原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最開始往往晚上痛得厲害,伴隨肩膀上舉或上抬時用不上力氣。只有發展到巨大肩袖損傷或合並肩周圍神經損傷的患者,才會出現肩膀完全抬不起來的情況。由於肩袖損傷的時間變長,肩膀痛和乏力使得患者肩膀不怎麼動,從而逐漸出現合並的肩關節粘連,繼而出現肩關節既痛又活動不利、甚至僵硬,患者往往苦不堪言。

如何區分「肩袖損傷」和「肩周炎」?

肩袖損傷和肩周炎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肩周炎患者自己肩膀痛並且抬不起來或旋不動,別人扶著她的上臂或前臂依舊抬不動或旋不動,即主被動活動都受限,尤以外旋最為明顯;而肩袖損傷患者因為疼痛而抬不起肩膀,但在家人扶著手臂的情況下,仍能忍痛抬起來,即主動活動受限明顯,被動活動受限較輕。

其次,兩者的高發年齡不同。肩周炎(醫學上更推薦稱之為「肩粘連性關節囊炎」),又名 「五十肩」,多見於45至55歲左右,女性更為多見。部分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相比之下,肩袖損傷更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以及部分35至45歲的運動愛好者。

第三個區別是病程不同。肩周炎一般有自愈傾向,即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好轉,一般整個平均發病的時間在兩年左右。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方法,能使肩周炎的病程縮短,疼痛減輕,提高生活質量。而肩袖損傷病程會很長,有些患者肩痛三至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都有。

最後兩者的治療方案也不同。一般疼痛或活動受限較輕的肩周炎首選保守治療,包括活動度的鍛煉,口服消炎止痛葯物,關節注射等。只有疼痛及活動受限很明顯,保守治療不理想的患者,才會建議進行肩關節鏡下微創松解手術。而肩袖損傷或斷裂一旦明確診斷,一般建議盡早進行肩關節鏡手術治療。因為肩袖上的小洞不補,會發展成大洞,最後斷裂的肌腱殘端還會回縮,嚴重的患者最後想補也補不上,不僅多花了錢,也得不到理想效果。

肩袖損傷怎麼治?

對於症狀明確(夜間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的肩袖斷裂患者,一般推薦盡早接受關節鏡手術治療。所謂「小洞不補、大洞吃苦」,一味地拖延肩袖肌腱斷裂的治療時間,到最後可能出現肌腱殘端明顯回縮,肌腱明顯脂肪浸潤,到時候求著醫生修補,醫生也無能為力了,只能更換反肩關節了。

對於無症狀的肩袖損傷,目前在臨床治療上尚存爭議,一般傾向於定期隨訪觀察,保守治療為主。

對於肩袖肌腱的部分損傷,需要結合疼痛及活動受限的症狀,以及肌腱損傷的面積和深度,來決定治療方案。對於經常夜間痛醒和明顯活動受限的患者,現在傾向於關節鏡微創治療配合功能鍛煉。

如果患者身體沒有太多合並疾病,一般的肩關節治療作為日間手術進行。

手術前後會使用鎮痛措施,術中有良好的麻醉,因此在關節外科做肩關節鏡基本是無痛的,病人在門診就可以完成術前檢查,只需住院兩天,手術時間一般一小時左右。術後醫生會在門診對患者進行隨訪和術後康復指導,助他們早日「肩」強。

肩關節鏡術後多久能恢復正常?

術後康復分為三個階段:肌腱長起來;活動度練回來;力量練回來。

第一個階段會佩戴一個肩關節外展枕四至六周,主要是讓修補的肌腱先癒合起來。這個階段可以做些小的被動活動,如鍾擺運動、被動外旋等,但基本不主動抬胳膊,以免牽拉張力影響到肌腱的癒合。

第二階段主要通過練習四個動作把活動度練回來。練習的過程中肩膀會有點痛,完全練開之後,疼痛就會明顯減輕,醫生會開具一些葯物來幫助患者練習。每位患者術前的肩膀活動情況各異,加之練習的頻次和努力程度不同,並考慮是否有加重關節粘連的合並症(如糖尿病等),這個階段大約需經過一至三個月不等。

第三階段會結合舉小啞鈴或者礦泉水瓶等方法,幫助患者恢復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

總之,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患者一般在術後四至六個月即可完全恢復正常。通常術後四周,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動作手術側肩膀都能完成。與拖延治療可能造成的無可挽救相比,這一點點小困難,相信患者都能克服。

作者:周琦(作者為上海長征醫院關節外科與運動醫學中心醫生 肩膝踝痛專病門診:周四下午;肩痛專病門診:周二上午))

Ⅱ 肩肌腱斷裂症狀

肩袖損傷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傷病。岡上肌肌腱穿過肩峰下和肱骨頭上的狹小間隙,在肩部外展活動頻繁時,極易受到擠壓、摩擦,產生無菌性炎症或肌腱斷裂,其餘的岡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圓肌也極易同時受到損傷。肩袖損傷後,肩外側疼痛嚴重,外展時疼痛加劇,肩部主動外展受限,肱骨大結節部有明顯按壓痛。肩袖鈣化也極易引起肩部疼痛及相應的活動受限。

Ⅲ 經常肩膀疼,是肩袖太弱嗎哪些動作練好肩袖肌群

做俯卧撐的時候肩膀疼、引體向上肩膀也疼。

更可氣的是,搬個東西、打個籃球,肩膀還是很疼。

不過歇幾天就又沒事了,鍛煉的時候又來了,反反復復不甚其擾。

怎麼回事,你的肩袖肌群太弱了唄!

Ⅳ 肩袖包括哪些肌肉

肩袖肌群包括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等4塊肌肉的肌腱。

肩袖又叫旋轉袖,是包繞在肱骨頭周圍的一組肌腱復合體,肱骨頭的前方為肩胛下肌腱 ,上方為岡上肌腱,後方為岡下肌腱和小圓肌腱,這些肌腱的運動導致肩關節旋內,旋外和上舉活動,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肌腱將肱骨頭穩定於肩胛盂上,對維持肩關節的穩定和肩關節活動起重要作用。

肩袖附著於肱骨大結節和肱骨解剖頸的邊緣,其內面與關節囊緊密相連,外面為三角肌下滑囊。其環繞肱骨頭的上端,可將肱骨頭納入關節盂內,使關節穩定,協助肩關節外展,且有旋轉功能。

岡上肌附著於肱骨大結節最上部,經常受肩峰喙肩韌帶的磨損,從解剖結構和承受的機械應力來看,該部位為肩袖的薄弱點,當肩關節在外展位做急驟的內收活動時,易發生破裂,因肢體的重力和肩袖牽拉使裂口愈拉愈大,而且不易癒合。

肩袖肌群的重要性

1、防止肩峰撞擊

岡上肌止於肱骨的上方,它負責肩關節的外展,岡下肌和小圓肌都止於肱骨的後方,它主要負責肩關節的外旋,肩胛下肌止於肱骨前方,它負責肩關節內旋,這四塊肌肉共同穩定肱骨頭,維持盂肱關節在動態中的穩定。

2、穩定肩關節

肩袖肌群雖然實際小肌肉群,並非主要的力量來源,他們一起圍繞著肩於肱骨關節,使其穩固。但它在肩關節大范圍活動時,扮演著穩定上臂肱骨和肩膀的重要角色。

3、規避運動風險

肩袖肌群過弱,不僅會影響我們的訓練品質,同時還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此外,我們長期的不良坐姿造成肩內旋能力和肩外旋能力不平衡,肩外旋的肌群長時間被拉長或無力等問題,這樣不僅影響肩關節的靈活度,也會增加肩關節受傷風險。

Ⅳ 肩袖撕裂保守治療有效果嗎需要怎麼辦呢

肩袖撕裂後需要及時就醫,到醫院進行肩關節磁共振檢查,判斷肩袖撕裂的程度,以及范圍。對於不嚴重的,可以選擇保守治療,適當的懸吊制動3-4周,有助於局部肩袖撕裂的修復,使用活血化瘀葯物,比如雲南白葯氣霧劑噴霧。疼痛可以使用膏葯,比如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療。如果是不嚴重的肩袖損傷,一般經過保守治療一個月左右,基本上可以修復。如果是肩袖撕裂很嚴重,保守治療一般效果差,需要考慮肩關節鏡下行微創修復,這樣有助於康復。

肩袖撕裂是一種常見的損傷,特別是在棒球或網球等運動中,或在油漆或清潔窗口等工作中。它通常發生在正常的磨損時間,或者如果你重復相同的手臂動作,反復進行。但如果你摔倒在手臂上或舉起重物,它也可能突然發生。你的肩袖是由四塊肌肉和肌腱組成的,它們穩定你的肩關節,使你能夠抬起和旋轉你的手臂。肩袖撕裂有兩種類型。部分撕裂是指保護肩部頂部的肌腱被磨損或損壞。

先佩戴肩外展支架,然後在腋下放置海綿包,使患肢保持外展前屈、肘關節屈曲,最後用帶扣妥善固定,不要隨意拆卸。手術當天,患者在麻醉狀態下完全清醒後,患者的腕關節和手指關節主動伸直和彎曲。患者盡可能用力、緩慢地張開手掌,並保持2秒鍾,握緊拳頭2秒鍾,反復進行。藉助握力球進行鍛煉,用力握住球,保持2秒,然後松開,反復進行。

方法:患肢屈肘,將患肢肘部與健肢相托,是患肢內收、外展、上舉,肩關節活動應控制在肩平面以下,然後恢復,每天10-20次,每天3次。運動後,冰敷治療時間不應超過30分鍾。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組織的耗氧量,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減輕局部組織充血水腫。術後兩周的冰敷治療已被證明是有效的。被動運動范圍訓練,作為術後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肩袖修復後的患者是有益的。

Ⅵ 肩周炎和肩袖損傷有什麼區別

肩袖損傷和肩周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肩袖損傷是指肩袖在創傷、血供不足、肩部慢性撞擊損傷等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損傷。肩周炎也叫作肩關節周圍炎,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怕冷、壓痛、肌肉痙攣與萎縮等。肩周炎多發於中老年人群體。

肩袖是指肌腱組織,覆蓋在肩關節的周圍。肩袖的主要作用是上臂外展的過程中將肱骨頭拉近,維持肱骨頭和關節盂的正常支點。肩袖損傷是指肩袖在各種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損傷,這種損傷會導致肩袖的功能受損,甚至完全上肢,嚴重的話會影響上肢的活動。肩周炎的全稱是肩關節周圍炎,通常是過度勞累引起的。那麼,肩袖損傷與肩周炎區別是什麼?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這兩種疾病的不同症狀。

本文介紹了肩袖損傷與肩周炎區別,主要是症狀表現的不同。這兩種疾病都多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人群,通常是創傷造成的。肩袖損傷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患者需要充分休息,病情嚴重的話需要進行手術。要預防這兩種疾病,平時要注意避免受傷,少做重力勞動。

Ⅶ 肩袖和插肩袖有什麼區別,求圖片分解

區別如下:

1、性質不同。

肩袖又叫旋轉袖,是包繞在肱骨頭周圍的一組肌腱復合體,而插肩袖是衣服中袖子類型的一種叫法,衣服的袖子的裁片是和肩膀上相連的。

2、組成不同。

肩袖由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組成,附著於肱骨大結節和肱骨解剖頸的邊緣。插肩袖是肩膀和袖子是相通的。

3、作用不同。

肩袖是在肩頂端分割肩線的。插肩袖是在肩的前後片衣片上切割肩線的,袖的肩頂點直插領肩部。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7)照片可以檢查肩袖肌腱擴展閱讀:

其他袖子類修:

1、裝袖:將肩袖部分分成袖窿和袖山兩部分,然後裝接縫合而成。 特點:裝袖袖身與袖片分別裁剪,根據人體肩部與於臂的結構段計,是最符合肩部造型的合體袖型,具有立體感。裝袖是袖子設計中應用最廣泛、規范的袖子。

2、插肩袖 插肩袖的袖窿較深,袖山一直連插圍線,肩部甚至全被袖子覆蓋,形成流展的結構線和寬松灑脫的風格,其袖窿較深,更適合自由寬博的服裝,插肩袖拼線可根據造型需要而變化,並且可以山弧線和袖窿處收襇、加花邊等裝飾化。

3、連袖又稱中式袖、和服袖等:是起源很早的袖型,也是東方民族服裝的一種獨特造型,衣身和袖片連成一體裁製而成,呈平面形態的袖型。

由於沒有生硬的拼接線縫,肩部平整圓順,有渾然一體、天衣無縫的感覺,但腋下處往往肥大不合體,出現衣褶堆砌擁簇的情況。

衣袖結構:

服裝結構的一部分。其基本結構分圓袖、連袖、分割袖三類。圓袖是袖山形狀呈圓弧狀的單獨衣袖,袖山細部結構可分寬松型,較寬松型、較貼體型和貼體型;袖身細部結構可分一片袖、兩片袖及多片袖。

連袖是袖山與衣身相連成一體的袖型,其細部結構又分插角袖和無插角連袖兩類。分割袖是在連袖的基礎上用富有裝飾性的分割線將連袖加以分割而成的袖型。

其細部結構按分割線形式可分為插肩袖(分割後衣身肩部與衣袖袖山相連)、半插肩袖(分割後衣身部分肩部與衣袖袖山相連)、落肩袖(分割後部分袖山與衣身相連)、復肩袖(分割後衣身的肩、胸部與衣袖袖山相連)等四類。

其基本結構與垂褶、波浪、抽褶、省、潤等造型形式相組合,又可形成垂褶袖、波浪袖、抽褶袖及省袖、折潤袖等變化結構。

Ⅷ 肩關節肌肉

肩胛下肌

起於肩胛骨深面

主要使上臂內迴旋。

岡上肌

使上臂外展。但是功能比較微弱,是三角肌的協同肌。

岡下肌

起於崗下窩。肌腱經過肩關節囊,止於肱骨大結節崗上肌後面。

岡下肌使肱骨外旋。並且少量的參與外展運動。

小圓肌

使肱骨旋外

上面這四塊深層肌肉被稱為肩袖,他們的肌腱附著於關節囊上。

由於這種形態很薄弱的鏈接,肩關節穩定性很差。他靠關節周圍的肌肉收縮來支撐整個關節的穩定。

肌肉的功能會失調,這也就是為什麼肩部往往是關節疼痛的主要中心。

喙肱肌

使上臂屈或內收

肱二頭肌

他在肩部的功能參與了屈運動。

肱二頭肌長頭參與了外展運動。

肱三頭肌長頭參與肩內收運動。

肱三頭肌短頭參與了內收運動。

胸大肌

如果定點為胸廓,胸大肌共同使上臂內收與旋內。他的說說可以使上臂懸空。

上部肌纖維做前屈運動與胸大肌成60°夾角。

下午肌纖維使其恢復到0°夾角。

定點為肩

上部肌纖維拉低鎖骨

下午肌纖維為呼氣機

肩關節固定,且伴隨上臂前屈,所有的肌纖維均為吸氣肌。

背闊肌

如果以肩部為動點。其餘的附著點為定點,他可以使上臂旋內,內收和後伸。

大圓肌

功能和背闊肌相同,但是弱很多。

三角肌

前束,使上臂前屈和旋內

中束,上臂外展

後束,上臂後伸

運動過程中肩關節肌肉的功能。

前屈

三角肌前束。

胸大肌。

喙肱肌

(附帶肱二頭肌與肩胛下肌)

後伸

三角肌後束。

背闊肌。

大圓肌

外展

三角肌

岡上肌

(附帶岡下肌與肱二頭肌長頭。)

旋外

岡下肌

小圓肌

三角肌後束

內收

背闊肌。

胸大肌。

大圓肌

旋內

肩胛下肌。

背闊肌。

胸大肌。

大圓肌,三角肌前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