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資訊 » 法螺怎樣看真假
擴展閱讀
低保證是否可以網上激活 2025-05-16 09:59:06

法螺怎樣看真假

發布時間: 2023-01-06 15:06:05

① 6�1 怎麼樣知道海螺的真假

海螺
海螺,古稱貝、蠡。是藏、蒙古、滿、納西、傣、京、漢等族唇振氣鳴樂器。藏語稱董、措 董、董嘎爾。蒙古族稱凍思。傣語稱海三。漢語稱梵貝、法螺、螺號、玉螺、玉蠡等。流行 於佛教寺院和全國各地,尤以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廣東、廣西、福建 、遼寧、吉林等省區最為盛行。

歷史悠久,自古為佛教法器之一。源於印度、東南亞諸國,隨佛教傳入我國。佛教經典多有 記載,鳩摩羅什(343年—413年)譯《妙法蓮花經》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方便品中有: 「若 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求那跋陀 羅(394年—468年)譯《大法鼓經》上卷也有:「吹大法蠡。」佛教傳入西藏後,在寺院中即 使用 了海螺。南北朝時,海螺已在我國北方民間廣泛流傳,北魏時期(386年—534年)雲崗石窟雕 刻中 已有吹螺的伎樂形像。隋唐時期,海螺用於九、十部樂的西涼、龜茲、天竺、扶南、高麗諸 樂中。《舊唐書·音樂志》載:「貝,蠡也,容可數升,並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唐貞 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南方驃國(今緬甸)所獻樂器有玉螺,所獻樂曲大都與佛教有密切關 系。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驃國樂》詩中有:「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之句。宋 代陳�《樂書》「梵貝」條有:「貝,蠡之大者也。今之梵樂用之以和銅鈸,釋氏所謂法螺 。」明代 王圻《三才圖會》:「即以螺之大者,吹作波�之音,蓋彷彿於笳而為之者。」海螺除在 佛教寺院用作法器外,還用於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軍事、勞動和娛樂生活中。據西藏古代文獻 記載,當筒欽尚未出現以前,在藏傳佛教寺院中是以法螺為主要吹奏樂器的,後來,筒欽便 取代了法螺的地位。近代,海螺在佛教寺院中,僅用於誦經間歇時演奏和羌姆表演。

【別名】瓷螺、交螺、海窩窩、海牛牛

【來源】骨螺科動物紅螺Rapana thomasiana Crosse的貝殼。洗凈曬干。

【性味歸經】甘,寒。

【功能主治】制酸,化痰,軟堅,止痙。用於胃痛,吐酸,淋巴結結核,手足拘攣。

【用法用量】 1~3錢,研粉服。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現代海螺採用海水中天然長成的大海螺殼製作(圖135),螺殼呈螺旋狀。大小不一, 一般全長2 5厘米~33厘米。多選用顏色清白或有花條紋的海螺為佳,磨穿螺尖作吹嘴,並將吹嘴做成 圓錐 形或直筒形,外徑2厘米~3厘米,中心吹孔較細,孔徑只有1厘米,有的在螺的兩端鑽孔、 穿以 細皮繩,平時不吹奏時可斜掛於胸前或腋下。海螺裝飾較為精美,一般多鑲嵌銅或銀片為飾 ,顯得分外莊重和美觀。不僅製成金屬吹嘴,在螺身中部至螺口也鑲以銅或銀片,製成翅形 的裝飾物,在翅尾還綴有圓環,系以絲穗或綵綢為飾。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珍藏的一支銀翅法 螺,全長57.7厘米,翅長38.2厘米、翅寬23厘米,吹嘴長11厘米、直徑4.2厘米、 孔徑1.8厘米,堪稱法螺之最。西藏薩迦縣薩迦寺珍藏有一支完好的元代海螺,相 傳為元代皇帝欽賜。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海螺多支,螺體多 為白色,帶有棕色、 黃色條紋或斑紋,全長30厘米左右,螺口為不規則橢圓形,長徑14厘米~16厘米、短徑4厘 米~11厘 米。其中有一支極為珍貴的清代貝,全長35厘米,為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所制,取天 然 生長的清白色海螺,鑲嵌以銅制吹嘴,螺身鑲嵌翅形銅片為飾,一面鏤刻精美花紋,一面刻 有「乾隆御制」四字。這些海螺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鑒》大型畫冊中。

吹奏時,左手持握螺口,兩唇緊貼吹嘴送氣,發音作嗚嗚聲。每支海螺可發出一個基本穩定 的長音,因螺身大小不同,發出的音高也各異,一般在小字組至小字一組之間。海螺的音色 與螺紋的粗細和多少有直接關系,一般說來,螺紋細、少者音色較明亮,反之音色較深厚。 除作為法器用於佛教寺院外,在藏區尼姑庵里,要用吹貝祭奠死者。漢族地區也廣為流傳, 在浙東民間器樂合奏舟山鑼鼓中,海螺作為色彩性樂器使用。在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地 區,民間常以吹奏海螺召集群眾聚會。

② 法螺天珠怎麼辨別真假

法螺天珠是一種遠古螺化石,兩珠子都是新的

③ 辨別天珠的真假土辦法(價值千萬的天珠不會辨真假)

天珠的話題寫了無數次,但是還有朋友表示並不是很明晰,也有不少朋友回帖請我看真假的,這里就給大家簡單的歸納總結一下,如何用6步對天珠進行一次鑒別!這次先不談歷史不談成因,但是開篇請大家記住一點:天珠只有人工製作出來的才叫「天珠」,並沒有所謂天然形成的化石。雖然藏民以前應用過類似的化石珠,但只是作為宗教意義上的法器而已。好比老藏民用的海螺號,那也只是這一隻被做成法器的「老」海螺才有意義,至於那些成百上千在海邊堆積成山則沒有分毫價值!同理那些所謂的「法螺」天珠,只有廟里供奉千年的才有些宗教意義,新珠子完全沒價值,因為原料並不稀少。

而天珠之所以價值頗高是因為其「蝕花」工藝中的配方已經失傳。並且其存在時間很短,生產量低,就造成了現今存世的每一顆珠子都是不可復制的存在。加之其獨特的「宗教」意義並且在「有心人」的蓄意炒作下才有了如今常人難以企及的「價格」。那麼閑話少敘,以下就給大家上一些辨別真假的「干貨」!

1.包漿:這個是一個大家都知道而又很「模糊」的詞,表面光亮的不一定是包漿,但是表面干澀的則一定不是。並且包漿並不僅僅局限於人體的「盤玩」,肌膚的磨搓、砂石的擠壓、風吹土沁、流水沖蝕這些都會形成包漿,簡而言之是表面的一種積累和沉澱而形成的「絡合物」,這樣的包漿是「溫潤」的,並不像5000目砂紙擼出來那樣「愣」!

2.風化紋:小白經常認為老珠子自然有「風化」,並且根本分不出自然風化跟人工的「敲打」紋。首先風化紋跟「材質」以及「保存」有關,如果一個珠子材質緊密堅固,又或者存放在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數千年,其整體不會有任何的「風化紋」出現,但是這並不能否決其是一顆千年老珠的本質,所以風化紋並不是絕對的老珠標志!再說風化紋的成因,其構型跟材質有絕對性關系,在我們肉眼可見他們是呈「環」狀,但是當我們從分子層面考慮則沒這么簡單。

天珠的材質結構類似於水晶的分子排列,舉個生動的例子可以理解成各種高矮不一的「釘子」密密麻麻的釘在一起,在經過長時間的「磨損」後便會呈現這種「半圓形」。再由小圓組成大圓,最後逐漸形成咱們肉眼可見的「風化紋」,所以這種半圓一定是有「層次」感的。

3.外孔道:天珠孔道分內外,咱們先說比較顯眼的「外孔道」。眾所周知的「鑰匙孔」並不是鑒定的絕對標准,如果這個珠子我佩戴的少,直接做「貢」或者深埋地下過了千年你能因為沒有「鑰匙孔」而判了「死刑」嗎?所以要結合孔道周圍的「包漿」來看,即使珠子沒有使用過,但是歲月留給它的包漿卻是存在的。

4.內孔道:內孔道主要說「方式」,古代人沒有鑽頭,沒法像現今這樣打眼。用的都是小木棒沾著「解玉沙」進行打孔這種方式首先無法從一面直接打通,需要兩面對打,這就造成了孔道往往都會「錯開」。再者並不會出現「大孔道」,往往都是基本過線都是0.6-0.8mm左右的孔道,像那些地攤上個頭「傻大」並且擁有著巨大孔道珠子我們就可以直接判「死刑」了。

5.硃砂點:首先說一點,硃砂點的有無並不能作為判定新老標准,根據選材不同,有些新珠子也會有「硃砂點」的存在,但是卻有很多「奸商」為了混淆視聽而刻意的將「硃砂點」做上去。鑒別硃砂點的真假其實很簡單,真正的硃砂點是立體的,內外都有,而假珠子的只是表面一層。真的硃砂點分布十分均勻,即使有很多也不會像「人工」做上去那樣成片的聚集在一起。

6.咬色:這個雖然是「重點」,也是很模糊難以說清楚的一點。不過舉個例子就懂了,大家都見過油畫吧,油畫最開始是一層畫布,然後在上面用顏料一層「疊」一層的作畫,這層幹了再來一層,最後則已經分不清畫布和顏料了,天珠的「咬色」也是如此,因為天珠的工藝是通體鑲蝕成黑色,再進行紋飾的「鑲蝕」,其道理是一樣的。

以上6點就是辨別天珠真假的「良方」,不過說起來簡單,真正實踐起來還要結合實物。不然只是紙上談兵,尤其對於收藏品來說不結合實物真的很難出真知!

④ 法螺天珠怎麼辨別真假

哎呦呦呦 首先呢樓主給出的圖片有點啥來著,形容不張圖片,但造型這種對於你的圖來說可塑性太強了想怎麼變就能怎麼變 。但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 還是要你自己喜歡哦 別人只能給意見。這個法螺天珠確實蠻好看的,不知道有沒有用濾鏡什麼的,但這種高級貨你說要憑一張圖片就辨別出它真假,那真的很難。這種高級貨你最好找專業人士現場看貨以後然後做結論。你可以去當地的古玩店或者收藏市場,找他們去鑒定下,這樣估出來的年代及價格等等都會比較准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⑤ 怎麼鑒別貝殼工藝品的真假

我見過的在國內的作假的超大海螺只有大法螺一種,一般的大法螺尺寸很少很少能超過50厘米,但是人工製造的可以到1米以上。而且有一點你記住,人工作出來的東西是完美的,天然生長出來的東西是不完美的。顏色特別漂亮,花紋特別整齊,光澤特別好特別完整的超大海螺就要考慮是不是人造的了。。

⑥ 怎麼辨認右旋螺真假

生物學上說的左旋和右旋和佛教中說的是相反的,生物學上說的左旋就是佛教說的右旋。
佛教中說的右旋白海螺,因為真品不是一般的貴,也不是一般的少,一個10厘米的右旋印度聖貝(最正宗右旋白海螺)身價超過10萬。正是因為它的稀有珍貴,現在出現了大量的仿製品甚至還有完全人工製造的左旋白海螺。

引自網路

⑦ 一分鍾教你辨別天珠真假

天珠辨別真假可以看天珠的風化紋,天珠表面有許多自然而不規則的風化紋路。還可以看天珠的色澤,天珠的顏色一般呈黑色、白色、深棕色及乳白色顏色相間。還可看天珠的包漿,天珠的包漿滑潤自然,假天珠不會有這種自然形成的包漿。

天珠從表面反向光的強度而言,反射率大,光澤就強。一般光澤可以分為玻璃光澤、油脂光澤、臘狀光澤以及土狀光澤等。天珠用肉眼觀察表面就像塗了一層油脂,這種光澤假貨是做不出來的。

包漿是酸、鹼分子與本體的分泌物長期融合的一種附著物,是洗不掉的。這種包漿滑潤自然,任何做假都不能做成這種自然形成的包漿,人工包漿會隨著時間褪色。

4、法螺天珠(曾經喜馬拉雅山地區是一片海洋,法螺天珠就是曾經水生物的化石,因為有圓圈,所以被視作神聖);

5、硅化木(部分樹木在沙漠地區可玉化,很少一部分上有圓圈,取之打磨後可成配飾);

6、金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