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節互相拜年是習俗,哪些人拜年卻會引來忌諱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也是中國人民最重要和最隆重的節日。到了這一天,大家要互相拜年,說一些吉祥話,給對方祝福。可是有些人半年會引來忌諱,到底有哪幾種呢?讓我們來看看。
第一,家中有親人過世,正在服喪期的人,這類人不易出門給別人拜年。正在服喪期的人不易串門,適合待在家裡,在習俗中,家中有人去世,親屬需要留在自己家中,不可串門,更不能到別人家去拜年。一般服裝期滿不帶孝了才可以出門串門。
其實在城市裡這些講究都比較少,但是在農村大家理解的中國傳統文化比較講究一點。以上說的三種帶孝的、孕婦和坐月子的產婦是絕對不能出門給人拜年的,新春佳節,正是合家團圓的時候,從禮貌上來講還是應該遵循傳統觀念,別給別人帶來不痛快。
B. 婆婆去年去世能否在網上拜年
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有的家裡有人去世,就是不可以去別人家拜年
C. 本人30歲未婚,過年沒回去,要不要在網上發紅包向舅舅拜年
當然可以網上拜年,只要參加了工作的人,不管是否結婚,都可以向長輩發紅包拜年。
D. 父母當年不在了出嫁的女兒能出門拜年嗎
你好,一般是不能出門拜年,傳統上要守孝三年,如果串親也一般春節前走動。
E. 家中老人去世是否今年過年杜絕一切拜年和問候
我家是唐山樂亭的。也有這樣的習慣。家裡有老人去世的當年不用出去拜年。但打電話問候
應該沒什麼說道吧。
F. 死了人頭一年能接受別人來拜年嗎
可以的。死了人也得正常生活,嘉賓來拜年,這也是關心你的,愛你的表現。你一定要接受的。
G. 我父親今年九月份去世,父親去世的第一年春節是不是不能到親戚家去拜年
統文化中,婚喪嫁娶,紅白喜事各有各的規矩。而在春節這樣重要的日子裡,這些規矩又會有所變化。當家中長輩去世了,第一年的春節里要注意哪些事情不能做
不去拜年走動
家中有長輩去世,第一年的春節應閉門謝客,不能去親朋好友家走動或拜年,不然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如果要走親戚,最好在臘月間走動,也不能去看望別人家生病的老人。從初一到初三都不能出門,不能參加喜事,進行人情來往,因為傳統觀念認為在大喜日子碰到帶重孝的人是不吉利的。不去熱鬧地方
古人言:「百善孝為先」,中國人很重視守孝這件事情。家中長輩去世了,第一年的春節家裡應盡可能表現出肅靜的狀態,避免歡聲笑語。過節期間,不能參加朋友聚會,也盡量不要去公共場合,出門在外應避開人聲鼎沸的熱鬧地方。此外,也不能去寺廟佛堂,因為這兩個地方忌諱死者,去了會冒犯神靈佛祖。
祭祀品不帶紅
長輩去世過的第一個春節,祭祀的物品不能像往年一樣帶紅。上供的筷子不能用紅色的,各式菜餚不能染紅,各式過年用的含有紅色的糕點都要換成白色的,比如過去染色的大棗餑餑,要換成類似饅頭的光頭餑餑。另外,大年三十,要到墓地祭奠長輩,引去世長輩回家過年。
H. 我父親今年九月份去世,父親去世的第一年春節是不是不能到親戚家去拜年
在傳統民俗中,家裡有人去世,是不能給人拜年的,這也是拜年的一大禁忌。去年臘月,父親因病醫治無效去世,葬禮過後,母親就告訴末學,今年就哪裡也不去了,所有當家、親戚都不拜年了,尤其到了三十(我們這里三十拜年)、初一那天,門都不要串,就在家自己待著,因為自己是重孝,去誰家都不合適。
親戚不能拜年了,我就問母親還能參加同學聚會嗎?母親也說不清楚,既不是拜年,又不是去家裡,應該也沒問題吧,因為現在農村的講究越來越少了,更沒有人守孝三年了,所以還是猶豫著報名了年後的幾個最要好同學的聚會。
到了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三口,就一直在家裡。別人可以過來給母親拜年,但我不能出去。到了晚上看春晚的時候,心情就感覺很不舒服,看別人都在高高興興的過年,一家團圓,就很容易想起剛剛過世的父親,所以這個心裡,真是五味雜陳,翻江倒海,不知道過年到底是高興還是悲傷。
尤其是看到父親曾經用過的東西,觸景生情,想起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眼淚總是止不住的往外流。到了十二點新年的鍾聲響起,外面的炮竹聲越來越猛烈,女兒都忍不住要出去玩煙花了,自己心裡卻越來越難受。
大年三十和初一,就收到不少親朋好友的簡訊祝福,末學只能一一回復,沒有主動為別人發一條拜年簡訊,因為總覺得自己這種情景,不適合為別人祝福。古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父親可是剛剛去世半個多月呀!所以越是看到大家開心,一家團圓,就越容易引起自己的無限悲思。
所以,大年初一早上,我就跟同學說,今年的同學聚會不參加了,任何活動都不參加了。因為我去了只會讓大家尷尬,自己也不會開心,大家見面一般都是問父母老人好,可是我怎麼回答都不是,不僅會讓大家掃興,也會勾起自己的傷心之處。別人聚會都是開開心心,我去了到底是開心還是難過呢?想開心,又怎麼能開心的起來?心情難過,還去聚會干什麼?
古人說「守孝三年」,但現在人一般都不守了,其實確實應該守,父母養育我們一生,尤其是頭三年,很不容易,為父母守三年,不算多。母親當年還為姥娘守孝三年,三年穿白布鞋、白褲子,黑上衣,這三年裡,不參加任何喜慶的聚會和場合。現在人雖然不講究這些了,但是一些喜慶的場合,還是應該盡量避免的。《弟子規》上說:「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這次是真的親身體會到了。
I. 家人今年過世,是否能拜年
的確是有講究的,你們家今年是新年,不能到別人家走動拜年。過了初三後才能電話拜年,不能主動給領導同事朋友發信拜年的。當然各地風俗講究不同,但如有家人今年過世的話,今年是新年一般只過小年不過除夕,過年是不能到別人家裡去的。
J. 老人去世第一年春節的禁忌
老人去世第一年春節的禁忌
老人去世第一年春節的禁忌,人都是有生老病死的,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當家裡的老人去世了之後,第一年過春節是有禁忌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老人去世第一年春節的禁忌。
老人去世第一年春節的禁忌1
其一、不貼紅對聯:在中國紅色代表喜慶,因此在婚禮、過年、國慶等大節慶時,用紅色裝飾的比較多,諸如過年貼紅對聯,掛大紅燈籠等,以表示慶賀。白色在中國雖有表示干凈純潔的意思,但在傳統習俗上,白色往往與喪事有關。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趕上逢年過節,一不能貼紅色對聯;二不能參加親朋聚會,以表示對逝者的哀悼懷念。如果非要貼對聯,也要貼上白色的對聯,只有等到第四年春節,才能貼紅對聯。
其二、不去熱鬧的地方:國人向來注重孝道,如果家裡的長輩去世了,第一年春節盡量保持平靜素雅狀態,以表示心裡時刻裝著故去的親人。
逢年過節不要參加親朋聚會,盡量不到公共場合去,出門在外要避開人聲鼎沸的地方。還有春節期間逛廟會的人比較多,建議喪屬不要去寺廟、佛堂這樣的地方,以免給自己帶來厄運。
其三、祭祖的祭品不要帶紅:長輩去世後的第一個春節,祭祖用的.物品不能像往年一樣有帶紅色的。尤其上供用的筷子、各式菜餚、用作供品的饅頭等有紅色的盡量避免使用,比如過去染色的大棗餑餑,要換成類似饅頭的光頭餑餑。大年三十那日要去墓地祭奠去世的長輩,引領他們的亡魂回家過年。
其四、不拜年不串門:家中有長輩去世的人家,第一年的春節要閉門謝客,不去親朋好友家走動或拜年,不然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如果要走親戚,最好在臘月間走動。也不要去看望別人家生病的老人。從初一到初三都不能出門,不參加喜事、不進行人情來往,因為傳統觀念認為在大喜日子碰到帶重孝的人是不吉利的。
老人去世第一年春節的禁忌2
1、 引去世之人回家的規矩
大年三十,一家人要帶上去世長輩喜歡吃的水果、菜餚和飯等供品到墓地祭奠去世長輩,點上香燭,燃放鞭炮。
告知去世的長輩新年到了,請他回家過年,因為是第一年怕去世長輩不認得回家的路,所以要引其回家過年,一家人吃團圓飯。
2、一定不要出去拜年走親戚
農村比較講究,人家有的人認為在大喜日子碰到帶重孝的人是不吉利的,而且過年也不要到街坊鄰居家拜年,更不能走親戚,特別是別人家有老人生病,帶重孝人一定不要去看望,有人家是很在意的。
3、祭祀有所不同
過去染色的大棗餑餑,現在要換成類似饅頭的光頭餑餑,上供的菜餚過去都有染紅的粉條,現在也不能染紅了。筷子也不能用紅色的。
新世的先人也不能上宗譜,要在宗譜前放個牌位,寫上新逝父母的名諱,父母都去世且最後一個去世滿三年才可拿掉牌位填到宗譜上。
規矩各地不一很難闡述,在老家農村,請教長輩老人入鄉隨俗;工作在外或居住城市,第一年春節不拜年,不串門,不貼春聯,不放鞭炮;或回家鄉,或外出旅遊,以避免尷尬。
老人去世第一年春節的禁忌3
不貼紅色對聯
紅色是喜慶的象徵,為了表達對去世長輩的哀悼與尊敬,第一年的春節不能貼紅色的對聯。一般第一年是不貼對聯的,如果要貼,只能貼白色的,直到第四年的春節才可以貼紅色春聯。同時,也不能放鞭炮,衣著要簡潔樸素,忌穿鮮艷的衣服。有的地方還要錯開時間,在臘月二十八提前吃年夜飯。
不去熱鬧地方
古人言:「百善孝為先」,中國人很重視守孝這件事情。家中長輩去世了,第一年的春節家裡應盡可能表現出肅靜的狀態,避免歡聲笑語。過節期間,不能參加朋友聚會,也盡量不要去公共場合,出門在外應避開人聲鼎沸的熱鬧地方。此外,也不能去寺廟佛堂,因為這兩個地方忌諱死者,去了會冒犯神靈佛祖。
祭祀品不帶紅
長輩去世過的第一個春節,祭祀的物品不能像往年一樣帶紅。上供的筷子不能用紅色的,各式菜餚不能染紅,各式過年用的含有紅色的糕點都要換成白色的,比如過去染色的大棗餑餑,要換成類似饅頭的光頭餑餑。另外,大年三十,要到墓地祭奠長輩,引去世長輩回家過年。
不去拜年走動
家中有長輩去世,第一年的春節應閉門謝客,不能去親朋好友家走動或拜年,不然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如果要走親戚,最好在臘月間走動,也不能去看望別人家生病的老人。從初一到初三都不能出門,不能參加喜事,進行人情來往,因為傳統觀念認為在大喜日子碰到帶重孝的人是不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