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判斷南緯北緯東經西經的口訣是什麼
判斷南緯北緯東經西經的口訣:以赤道為分界線,赤道以北是北半球是北緯,赤道以南是南半球是南緯。
東西半球分界線是東經160度和西經20度組成的經線圈,東經160度以東到西經20度為西半球,西經20度以東到東經160度為東半球。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坐標系統,稱為地理坐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
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的內容分享,感興趣的小夥伴不要錯一、根據兩地經度數判讀其東西方向
1、兩個相比較的地點同是東經,則經度數值大的在東面,經度數值小的在西面。
2、兩個相比較的地點同是西經,則經度數值小的在東面,經度數值大的在西面。
3、兩個相比較的地點分別為東經和西經時,要用兩地經度之和來辨認東西方位:
(1)若兩地經度和小於180,則東經度的地點在東面。西經度的地點在西面。
(2)若兩地經度和大於180,則西經度的地點在東面.東經度的地點在西面。
(3)若兩地經度之和等於180,則兩地分別位於兩條正相對的經線上,說哪—點在東,哪—點在西均可,此種情況比不出東西方向。
二、根據兩地緯度數判斷南北方向
1、兩地都是北緯、數值大的在北方,數值小的在南方。
2、兩地都是南緯,數值小的正北方。數值大的在南方。
3、兩地一個是北緯,—個是南緯,北緯的在北方,南緯的在南方。
三、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1、方格狀或圓弧形經緯網圖
(1)辨別南北緯:緯度數值向北遞增的為北緯;向南遞增的為南緯。
(2)辨別東西經;經度數值向東遞增的為東經;向西遞增的為西經。
2、以南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
(1)判別南北極:地球自轉的方向在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在南極上空看呈 順時針。
(2)辨別東西:由於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可根據自轉方向來辨別東西 方向。過,趕快來看一下吧!
㈡ 常見的5種數據分析方法
所謂公式法就是針對某個指標,用公式層層分解該指標的影響因素。
舉例:分析某產品的銷售額較低的原因,用公式法分解:
對比法就是用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數據進行比較,是最通用的方法。
我們知道孤立的數據沒有意義,有對比才有差異。
一些直接描述事物的變數,如長度、數量、高度、寬度等,通過對比得到比率數據,增速、效率、效益等指標,這才是數據分析時常用的。
比如:用於在時間維度上的同比和環比、增長率、定基比、與競爭對手的對比、類別之間的對比、特徵和屬性對比等。
對比法可以發現數據變化規律,使用頻繁,經常和其他方法搭配使用。
通過對2種及以上緯度的劃分,運用坐標的方式表達出想要的價值。由價值直接轉變為策略,從而進行一些落地的推動。象限法是一種策略驅動的思維,常於產品分析、市場分析、客戶管理、商品管理等。
28法也可以叫帕累托法則,源於經典的二八法則。比如在個人財富上可以說世界上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而在數據分析上,則可以理解為20%的數據產生了80%的效果,需要圍繞這20%的數據進行挖掘。
漏鬥法即是漏斗圖,有點像倒金字塔,是一個流程化的思考方式,常用於像新用戶的開發、購物轉化率這些有變化和一定流程的分析中。
㈢ 兩地經緯度的方向比較
A點位於B點的東北方向。
判斷步驟:(1)南北方向判斷:赤道以北是北緯,赤道以南是南緯。凡是北緯的度數都在南緯度數的北面,因此35°N位於70°S的北面。
(2)東西方向的判斷:把兩點平移到同一條緯線上,取其圓弧的劣弧部分。60°W向東到160°E的圓弧所跨經度是220°,超過180°。那麼劣弧部分就是160°E向東到60°W的部分,因此60°W位於160°E的東面。
㈣ 如何看經緯度判斷兩幅圖的比例尺誰大誰小
一般這類題的兩幅圖的圖幅大小都相同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圖上距離相同,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實地距離了
而地球上緯度相差1°的緯線截得的經線長度是一個定值111km,任何緯度差1°的兩條緯線截任何一條經線都是這樣。
而經線間的緯線實際距離卻要注意了:不是經度相差1°的兩條經線間的緯線的距離都是相同的,赤道處為111km,而其他緯線則為111*cos&(&表示緯線的緯度),因此,在分析兩幅圖所代表的實際距離時,除了要看所跨的緯度差、經度差之外,還要注意看緯度,因為這決定了兩條經線間的實際距離的大小。(例如:經度差相同的兩幅圖,你就要注意看緯度了,緯度越低,實際距離越大;緯度越高,實際距離越小)
實際距離判斷完之後,那比例尺就判斷出來了,實地距離大的,比例尺小,反之,比例尺大。
㈤ 地球2個緯度之間究竟是多少公里
1、是在同一經線上一個緯度等於111千米,所以2個緯度相差222千米。
2、緯線之間是平行的關系,所以它不像經線,同一經線上相鄰兩條緯線之間的距離相等。
3、相差1度的兩條經線的距離是因緯度而有差異的,計算公式為:111千米×cosA
(A代表求地緯度)。比如你求在北緯45度上1經度的距離,就是:111×cos45
不知您滿意否?
㈥ 怎麼計算緯度之差
一、 不同緯度的間距差是相同的,
緯度(赤道)一度合110.94公里,一分合1.849公里,一秒合30.8米。緯度數值加大時,位置北移,減小時則位置南移。
二、經度差對應的東西方向距離因其所處的緯度不同而不同,北緯36°時,經度1度合 90公里 ,一分合1500米,一秒合25米。經度數值加大時,位置東移,減小時則位置西移。
在這里還有一個小技巧。我們知道cos60°等於二分之一,這樣就非常簡單了,建議大家記住這個值,遇到考試直接代入。同一緯線,計算A、B兩點距離
假設,在北緯60°上的A、B兩個點之間的經度差是60°,計算AB之間的距離?
利用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這樣解題,第一步算出60°緯線的長度,第二步計算每一經度所佔的緯線長度,第二步,乘以60,就是AB的距離,公式如下:[(40000*cos60°)/360]*60=3333千米-公式一結果這個方法好像比較繞,有沒有更直接的公式呢?我們還可以根據一個公式直接算AB距離,111*60*cos60°=3330千米-公式二結果,兩個公式可以看出,我們第一個公式更精確,第二個公式更簡單。那麼第二個公式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簡單的說一下。一條經線長度20000千米,被360等分,那麼就是相差一個緯度是111千米。那麼同一緯線上相差1個經度就是相差了111*cosX(X為緯度數)如果相差60度,就乘以60即可。
不管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這幾個特殊的餘弦值還是要記住的,其實這個是有技巧的,我們在地理中只會用到90°以內的數據,那麼0-90°的餘弦值是一個下降的曲線,數值式1到0 的過程,我們在地理中如果出現50度的緯線,我們就參考cos45°或者60°,這樣我們的取值可以根據實際去估算。
㈦ excel中對比經緯度求距離!急求!!
只能提供個大概距離(平常是可以夠用的,短距離可以把這些點認為在同一平面內):
公式為:開根號下(經度1-經度2)的平方+(緯度1-緯度2)的平方
㈧ 地球上一個經緯度在另兩經緯度間哪個距離更近怎麼判斷
可以忽略100m范圍內球面彎曲影響
經度θ,維度Ф,地球半徑R
參照經緯度θ0,Ф0
待判斷經緯度θ1,Ф1
兩點之間距離的平方可使用下式計算:
L^2 = [Rsin(90-Ф0)tan|Ф0-Ф1|]^2+[Rtan|θ0-θ1|]^2
如果L^2≤10000,則可以判斷待判斷點在參照點100m范圍內.
由於距離只有100m,要求經緯度的經度要達到1″或者更精確
㈨ 根據經緯度數值大小來判斷兩地方向的方法:同是北緯,什麼的偏北,度數小的什麼,同是南緯則什麼
根據經緯度數值大小來判斷兩地方向的方法:同是北緯,度數大的偏北,度數小的偏南。同是南緯,度數大的偏南,度數小的偏北。一個地點是北緯一個地點是南緯,南緯在南方北緯在北方。
同是東經,度數大的偏東度數小的偏西。同是西經,度數大的偏西度數小的偏東。一個地點是東經一個地點是西經,如果兩個地點經度之差小於180°,東經偏東西經偏西。如果兩個地點經度相差大於180°,則東經偏西西經偏東。
㈩ 交期截點分析用什麼圖表清晰
你知道哪些做數據分析的圖表?柱狀圖、餅狀圖、折線圖、散點圖,數據分析圖表有很多,用excel就可以生成,但是本文我想告訴你的是,通過這些圖表該怎麼做分析?
常見的6種數據分析圖表及應用方式:
1.柱狀圖:用於做比較
柱狀圖是最基礎的一種圖表,通過柱子來表現數據的高度,進而比較不同數據之間的差異,一眼可以看到數據量的大小對比,一般來說,柱狀圖的橫軸是時間軸,縱軸是數據軸。
但柱狀圖並不是萬能的,需要基於某一個主題比較數據量的變化,比如不同月份的新增用戶,不同渠道的新增用戶,但如果將活躍用戶、留存用戶、新增用戶這三個維度放在一張柱狀圖里比較,就沒有太大意義。
2.折線圖:看數據變化的趨勢
折線圖一般基於時間維度看數據量的變化趨勢,發現整體走向和單體突出數據,比如通過折線圖可以看出全年的新增用戶變化情況,找出數據變化的高點和低點,而柱狀圖則用來對比不同高點之間的變化,進而找原因。
折線圖可以將不同緯度的數據放在一起比較,比如新增用戶、活躍用戶、流失用戶三條用戶變化曲線放在一起,就可以觀察三者之間的彼此影響,例如新增用戶量大時有沒有對活躍用戶帶來提升,流失情況是否嚴重,進而得出活動效果的綜合評價。
3.餅狀圖:用來看各部分的佔比
餅狀圖和柱狀圖在應用上有一定的重合,例如不同渠道帶來的新增用戶量,餅狀圖和柱狀圖都可以表現,但餅狀圖看的是單一渠道轉化用戶的佔比,柱狀圖更容易發現不同渠道轉化用戶的差距。
餅狀圖的應用重點在於發現單體因素在整體因素中的佔比,例如活躍用戶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但如果用多個單體因素做餅狀圖,可能導致數據特徵不明顯。
4.散點圖:用於2維數據的比較
散點圖可以用於3維數據的表現,同時可以進行2維數據的比較。例如將不同活動帶來的新增用戶和留存用戶進行比較時,橫軸為留存用戶,縱軸為新增用戶,而點則表示不同的活動主題。
從而可以看出不同活動主題的用戶轉化和留存情況,一般我們將數據大的維度作為縱軸,更有利於屏幕的展示。
5.氣泡圖:用戶3維數據的比較
氣泡圖是對散點圖的升級,通過散點圖中點的大小來表現第三維數據,例如將上文案例中,橫軸為留存用戶,縱軸為新增用戶,點為活動主題,而點的大小為活躍用戶數量,活躍用戶越高的活動點越大,可以看出不同活動在新增、留存和活躍3個維度的數據差異。
6.雷達圖:思維以上數據的對比
雷達圖可以應用於多維度數據對比,比如在分析不同用戶的行為特徵時,我們可以從啟動次數、使用時長、購物次數、瀏覽商品數量、下單金額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那麼反映到圖表上就可以看出不同用戶群組特徵在不同維度的差異。
雷達圖一方面可以發現不同群組用戶的特徵對比,另一方面可以總結不同用戶的特徵,例如還是以上幾個維度,我們可以以1個指標為關鍵指標,如下單金額指標,觀察出下單金額高的用戶在瀏覽商品數量、使用時長等方面的表現,進而找到提升下單金額的方法,如提高用戶的商品瀏覽數量。
總結:數據分析的圖表多種多樣,不同圖表之間也可以進行組合分析,如將柱狀圖和折線圖組合,折線圖反應的是整體變化趨勢,柱狀圖反應的是關鍵節點的數據差異,可以從一張圖標上觀察到兩個維度的數據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