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跨省可以網上轉黨員關系嗎
法律分析:不可以。跨省轉接黨員組織關系,需要紙質介紹信,一般需要線下操作,因其保護黨員個人信息的原則,網上轉接組織關系還未實行全國統一系統。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八條 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黨員領導幹部還必須參加黨委、黨組的民主生活會。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
『貳』 省外轉接黨員關系步驟
接轉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的基本程序:轉移組織關系時,經黨組織批准方可辦理黨員組織關系轉移手續;黨員在轉移組織關系時,應由黨員本人持其所在黨組織開出的黨員組織關系介憑證到有關黨組織辦理轉移手續,不能自己攜帶的,應由機要交通或機要郵政轉遞。
因全國黨員信息系統還未全國聯網,跨省轉接仍然要開紙質介紹信進行轉接組織關系。轉出省外:首先由本人組織關系所在支部對上級黨(工)委開出介紹信(村、社區對鄉鎮黨委;縣直單位的對縣直工委;其他組織類似),其次,黨(工)委收到介紹信後要對縣(區)委組織部門開出介紹信(相同級別的類似),最後由縣(區)委組織部門對各地區同級別並具有接收許可權的組織部門開出介紹信進行轉接。由省外轉入:程序與轉出相反。轉入轉出需審查黨員檔案。黨員不及時接轉黨員組織關系或未按期辦理落位手續,是組織觀念淡薄、組織紀律性不強的一種表現,是違反《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行為。黨員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連續6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或不交納黨費,或不做黨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認為是自行脫黨。
跨省轉黨組織關系流程
(1)黨組織批准。黨員轉移組織關系時經黨組織批准方可辦理黨員組織關系轉移手續;
(2)開出證明信。黨員本人所在的支部開出證明,由黨員本人持證明到上級黨委組織部門辦理轉移手續;
(3)開具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由組織部門開具統一式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要用毛筆或鋼筆填寫,字跡要清楚,不得塗改。如有塗改更正,需加蓋更正章。要用大寫字註明黨費交至的月份,並在介紹信和存根上註明有效期,有效期一般不應超過3個月。
法律依據:
《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八條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黨員領導幹部還必須參加黨委、黨組的民主生活會。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
第九條黨員有退黨的自由。黨員要求退黨,應當經支部大會討論後宣布除名,並報上級黨組織備案。黨員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黨員義務,不符合黨員條件,黨的支部應當對他進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經教育仍無轉變的,應當勸他退黨。勸黨員退黨,應當經支部大會討論決定,並報上級黨組織批准。如被勸告退黨的黨員堅持不退,應當提交支部大會討論,決定把他除名,並報上級黨組織批准。黨員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或不交納黨費,或不做黨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認為是自行脫黨。支部大會應當決定把這樣的黨員除名,並報上級黨組織批准。
『叄』 跨省轉組織關系怎麼轉
"1、先問清楚本人組織關系要具體轉到哪
2、到原組織關系所在地開黨員介紹信,明確告知你轉的地方並幫你填寫清楚,加蓋支部公章;
3、如果是跨省轉組織關系,須先將介紹信開到所在支部的縣一級組織,再由縣級組織開介紹信到所要去的黨支部的基層黨委,再由基層黨委轉去所在支部;
4、在相應的黨組織接到介紹信時,要及時將回執單寄回開出本介紹信的黨組織,明確告知收到介紹信,然後相應的黨組織就會將檔案處理,即可。"
一、跨省轉組織關系需要多久
1、辦理黨組織關系轉接,一般同省級單位內介紹信有效期是1個月,非同省級單位間介紹信有效期是3個月
2、不同地域會有不同的線上組織關系系統,一般數據不互通,審批流程各異,通常黨委一級即可辦理黨組織關系轉接。
二、跨省轉組織關系需要網上轉接嗎
1、不可以。跨省轉接黨員組織關系,需要紙質介紹信,一般需要線下操作
2、因其保護黨員個人信息的原則,網上轉接組織關系還未實行全國統一系統。
三、跨省轉黨組織關系抬頭咋寫
1、一般來說,抬頭可以寫到省國資委,
2、但是也有很多省國資下屬企業黨委級別是縣處級以上的,也是可以直接作為跨省轉出的單位的。
法律依據:
《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八條 黨員有退黨的自由。黨員要求退黨,應當經支部大會討論後宣布除名,並報上級黨組織備案。黨員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黨員義務,不符合黨員條件,黨的支部應當對他進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經教育仍無轉變的,應當勸他退黨。勸黨員退黨,應當經支部大會討論決定,並報上級黨組織批准。如被勸告退黨的黨員堅持不退,應當提交支部大會討論,決定把他除名,並報上級黨組織批准。黨員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或不交納黨費,或不做黨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認為是自行脫黨。支部大會應當決定把這樣的黨員除名,並報上級黨組織批准。
『肆』 黨組織關系轉移怎麼弄
可以帶好相關的資料到工作單位進行辦理,也可以通過黨內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網上接轉,無論哪種方式都可以將黨組織關系有效的進行轉移。黨員組織介紹信是一種身份的證明應該妥善管理,並且及時的進行變更處理,要注意的是黨員組織介紹信的有效期只有6個月,應該在有效期內盡快辦理轉移手續。
1、因為黨員的工作性質不同或單位發生了變化都可以進行黨組織關系轉移。
2、如果工作單位變動可以由新的單位開好介紹信,黨員帶好介紹信到原單位申請黨組織關系轉移的手續,在經過核實確認之後,原單位開具轉移介紹信。轉移介紹信一定要保存好,並且在六個月內進行轉入手續。
3、網上轉移則更加的方便,不需黨員來回的奔波,只需要原單位黨組織通過網路進行黨員組織關系網上轉接,直接向黨員所在新單位的黨組強發送「黨員關系介紹信」,在經過審批之後,接收單位黨組織同意即可。同時原單位黨組織還會開具紙質的介紹信,黨員只要拿著這個紙質的介紹信到新單位報到就可以了。
身為一名黨員在更換工作或生活的時候,可以通過以上的方法進行及時有效將黨組織進行轉移。許多人以為只要拿到介紹信辦理就可以了,其實黨員要督促原單位黨組織將黨員組織關系盡快的轉出,並且辦理手續的人員要時刻關注轉接動態,讓黨組織關系真正的到達接入單位黨組織。
中央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員組織關系管理的意見》等有關文件規定,在全國范圍內可以直接相互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黨組織是:
(1)縣級及縣級以上地方各級黨委組織部。
(2)省、自治區、直轄市直屬機關黨(工)委組織部,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各工作委員會組織部、黨委組織部(處)。
(3)中央直屬機關各部門、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及中央一級人民團體的機關黨委。
(4)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組織部及監管的境內企業黨委(直屬黨委)。
(5)中央各金融機構黨委組織部及各省級分支機構(或派出機構)黨委、直屬單位黨委。
『伍』 黨關系怎麼在網上轉
通過網上轉黨關系方法如下:
1、由轉出單位黨組織通過黨內信息管理系統中的「黨員組織關系網上接轉」模塊,直接向接收單位黨組織發出《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經具有審批許可權的基層黨委網上審批,接收單位黨組織同意後完成黨員組織關系轉移,黨員組織關系回執工作由系統自動完成。
2、同時,轉出單位黨組織向黨員開具紙質《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由黨員攜帶到接收單位黨組織報到。黨員信息一次錄入全程共享,黨組織和黨員數據動態實時統計。
『陸』 網上黨組織關系轉移流程
法律分析:網上黨組織關系轉移流程具體如下:
1、由黨建指導員審查是否符合轉入條件,對於符合轉入條件的,告知將轉入支部的名稱和代碼;
2、黨員當前所在支部在黨員E先鋒系統上發起轉出;
3、黨員將轉入支部在黨員E先鋒系統上逐級審批;
4、黨員轉入。
轉出流程:
1、黨員告知支部書記將轉入支部的名稱和代碼;
2、支部書記和黨員溝通和確認黨費繳納情況;
3、黨員當前所在支部在黨員E先鋒系統上發起轉出;
4、黨員將轉入支部在黨員E先鋒系統上逐級審批;
5、黨員轉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一步加強黨員組織關系管理》第三條 在轉移和接收黨員組織關系中有關黨組織的主要職責及對黨員的要求:
(一)教育督促黨員按照規定及時轉移組織關系,並如實填寫黨員組織關系憑證;
(二)建立轉移組織關系黨員基本情況登記制度,對臨時外出的黨員要採取適當方式與其保持聯系;
(三)及時了解黨員外出期間的表現,查閱流動黨員活動證記載的有關內容;
(四)及時掌握黨員去向,與黨員所去地方或單位黨組織保持聯系。
『柒』 黨組織關系跨省可以網上轉嘛
法律分析: 目前全國黨員管理信息系統並不是全國互通的,跨省一般都是手持紙質介紹信和黨員檔案復印件到轉入地報到,然後由基層黨委重新錄入信息,所以應該是不可以的。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員組織關系管理的意見》 四、有針對性地做好新形勢下的黨員組織關系轉移和接收工作
凡黨員所去單位已建立黨組織的,應當將黨員組織關系轉移到單位黨組織;單位未建立黨組織的,應當將其組織關系轉移到單位所在地或其居住地黨組織,也可以轉移到行業主管部門黨組織,或縣以上政府人事 ( 勞動 ) 部門所屬的人才 ( 勞動 ) 服務機構黨組織。
集體外出、地點相對集中且外出時間較長的黨員,可不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由原所在黨組織在他們中建立黨組織並進行管理,所去地方或單位黨組織協助管理;也可以由原所在黨組織委託所去地方或單位黨組織管理,原所在黨組織協助管理。
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黨員,流向比較集中的,原所在單位黨組織應當與其所去單位或地方黨組織做好銜接工作,為他們集體辦理黨員組織關系移交手續;流向分散的,原所在單位黨組織也要主動向黨員所去地方或單位黨組織提供情況,幫助黨員及時落實組織關系。黨員所去單位或地方黨組織原則上不能拒絕接收。暫時不具備接收條件的,上級黨組織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積極為這些黨組織創造條件,並對其接收外來黨員提出具體的時間等要求。
離退休幹部、職工中的黨員組織關系的管理,原則上按照已有規定辦理。對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納入社區管理的退休幹部、職工中的黨員,應當將其黨員組織關系轉移到社區所在的街道黨組織,並將其納入所居住的社區黨組織進行管理,社區黨組織接收確有困難的,上級黨組織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創造條件,並對社區黨組織接收外來黨員提出具體的時間等要求;被原單位返聘的,其黨員組織關系可繼續留在原單位黨組織;對易地安置的,應當將黨員組織關系轉移到安置地黨組織;對異地居住、受聘到新的單位工作或外出務工經商的,應當根據時間長短及工作單位等具體情況轉移正式組織關系或臨時組織關系。
高校畢業生黨員,已經落實工作單位的,應將黨員組織關系及時轉移到所去單位黨組織;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可將黨員組織關系轉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鄉鎮黨組織,也可隨同檔案轉移到縣以上政府人事 ( 勞動 ) 部門所屬的人才 ( 勞動 ) 服務機構黨組織;按國家有關規定選擇將戶口兩年內繼續保留在原就讀學校的,也可將黨員組織關系保留在原就讀學校的黨組織,原就讀學校黨組織要承擔對其教育管理的責任,黨員本人要主動與原就讀學校黨組織保持聯系,按規定交納黨費。
『捌』 黨員網上轉組織關系怎麼操作
法律分析:(1)黨組織批准。黨員轉移組織關系時經黨組織批准方可辦理黨員組織關系轉移手續;(2)開出證明信。黨員本人所在的支部開出證明,由黨員本人持證明到上級黨委組織部門辦理轉移手續;(3)開具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由組織部門開具統一式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要用毛筆或鋼筆填寫,字跡要清楚,不得塗改。如有塗改更正,需加蓋更正章。要用大寫字註明黨費交至的月份,並在介紹信和存根上註明有效期,有效期一般不應超過3個月。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必須加蓋公章,並在介紹信和存根的連接部位加蓋騎縫章。每張介紹信原則上只限一人使用,如果整個組織隸屬關系變動需辦理黨組織關系轉移手續,可使用一張介紹信並另附黨員名單。(4)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由黨員自己攜帶,不能自己攜帶的,應由機要交通或機要郵政轉遞。(5)黨員必須在有效期內辦理黨組織關系接轉手續。(6)做好審查核對。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在接收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時,要認真審查核對,對不符合接轉手續的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要退給黨員本人,讓其按規定重新辦理接轉手續。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四十八條 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經濟組織、文化組織和其他非黨組織的領導機關中,可以成立黨組。黨組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組的任務,主要是負責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對本單位黨的建設的領導,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討論和決定本單位的重大問題;做好乾部管理工作;討論和決定基層黨組織設置調整和發展黨員、處分黨員等重要事項;團結黨外幹部和群眾,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領導機關和直屬單位黨組織的工作。
第四十九條 黨組的成員,由批准成立黨組的黨組織決定。黨組設書記,必要時還可以設副書記。
黨組必須服從批准它成立的黨組織領導。
第五十條 對下屬單位實行集中統一領導的國家工作部門可以建立黨委,黨委的產生辦法、職權和工作任務,由中央另行規定。
『玖』 黨組織關系轉移網上流程
法律分析:由轉出單位黨組織通過黨內信息管理系統中的「黨員組織關系網上接轉」模塊,直接向接收單位黨組織發出《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經具有審批許可權的基層黨委網上審批,接收單位黨組織同意後完成黨員組織關系轉移,黨員組織關系回執工作由系統自動完成。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員組織關系管理的意見》 黨員組織關系包括正式組織關系和臨時組織關系。轉移和接收正式組織關系,應當憑據中國共產黨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轉移和接收臨時組織關系,應當憑據中國共產黨黨員證明信或中國共產黨流動黨員活動證。
黨員外出地點或工作單位相對固定,外出時間 6 個月以上的,一般應當開具中國共產黨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外出時間 6 個月及 6 個月以內的,一般應當開具中國共產黨黨員證明信。外出地點,時間不確定的,一般應當持有中國共產黨流動黨員活動證。短期外出開會、參觀、學習、實習、考察等,時間在 3 個月及 3 個月以內,無需證明黨員身份的,可不開具黨員組織關系憑證。
『拾』 黨關系可以在網上轉嗎
法律分析:可以的。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 》
第一條 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願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第二條 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