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資訊 » 怎樣鑒別宋代鈞瓷真假
擴展閱讀
蜜桃兒app哪裡可以下載 2025-05-10 20:56:35
酸奶撈可以放梨子嗎 2025-05-10 20:19:20

怎樣鑒別宋代鈞瓷真假

發布時間: 2022-10-22 12:17:56

① 鈞窯是在河南唐代花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如何辨別真偽

主要是看花紋,宋代的手法非常高明,他們把花紋做的惟妙惟肖。

還有「窯中一色,窯外萬色」等評價這么多藏族朋友對古鈞窯的追捧從未停止過,但他們對市場上出現的古鈞窯並沒有很好的了解,所以他們買了很多假貨,蒙受了很多損失。當時,社會哲學思想得到啟蒙,藝術審美素養達到極致,宋代人強調淡雅的精神,所以也反映在當時的瓷器燒制上。

總之,鈞瓷真偽鑒定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就能掌握的知識,它需要不斷的學習、觀察和思考,要經常了解現代鈞瓷的發展及其仿製工藝的新動向

② 如何辨別鈞瓷真假

一、看造型。鈞瓷的造型明代以前有壺、碗、盤、碟、枕等,品種不是很多,多為當時的日用品,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如果有誰拿一件活環瓶造型,說是古代的,那肯定是假的。因為這種活環工藝是新中國成立後恢復鈞瓷生產過程中,鈞瓷藝人借鑒玉雕的藝術手法推出的新品種,古代是沒有的。另外,還有一些造型古代也沒有,如虎頭瓶、益壽瓶等,都是現代產品。
二、看工藝。古代鈞瓷的製作為手工成型。主要有手拉坯和印坯。這兩種成型方法都會在器物的內表面留下手工痕跡,如手拉坯的旋紋、肋肢紋,印坯手刮的泥紋等,這可以通過觀察器物的內腔而看到。而現代注漿產品的內表面光滑平整,足部內有足窩與外足相對應。另外,注漿產品厚薄均勻,不像手拉坯下部較厚重。但要注意不能單以產品的輕重定真偽,因為注漿產品也可注得很厚。注漿產品與手拉坯、印坯產品還有一個區別,就是注漿產品坯體外部若修整不好,模子對接縫處容易出現凸起線,有的為上下線,呈左右對稱狀,有的腰部呈現一圈線。所以,從成型工藝上看,注漿者肯定是假冒古代的。當然,現代作偽也有用手工的,這就要綜合各種因素來分析判斷。
三、看釉色。從時代特徵上看,鈞瓷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的黑釉藍斑,宋代的紫紅花釉,宋元兩代的天青、天藍、月白釉等。而瓜皮綠、大火藍釉產品,清朝之前是沒有的,清末以後才有。從釉質上來分析,宋代的紅釉往往發紫、發藍,呈現乳光,色調深沉穩重。而後世的鈞紅釉,要麼釉色純紅、乳濁度低,要麼雖也發紫發藍,但釉質玻璃感強,光澤明亮。如果作舊殺光,則又顯得過於晦暗,顯然與古鈞不同。後世仿造的一種天青釉器,是在氧化焰中燒成的,釉里邊混有鈷的成分,色調與古鈞有較大差別;而用還原焰燒成的鐵呈色的天青釉產品,就須結合胎質、造型、做工、燒成等因素來判斷其真偽。
四、看底足。宋代官窯鈞瓷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醬色釉或較薄的青白釉,多數刻有一到十的數碼字。但上好的器物當時均已選入皇宮中,不好的統統被打碎深埋地下,所以民間極少見有完整的官鈞器物,若有者一般皆為仿品。但官鈞殘器碎片真品倒時有所見。宋元時期民用鈞瓷器物,如碗、盤之類,由於當時是批量生產,故足部的旋削一般不十分講究,比較隨意自然,現在仿製的足部多旋削規整,這一點與古代鈞瓷是不同的。

③ 宋鈞窯瓷器怎麼鑒定

典型器型:腰鼓、壺、罐、碗、盤、壇、注子、瓶等。

其次,是從胎體釉色上進行區分,主要表現為:胎質土黃,釉色以黑白為主色調,黑中隱藍,藍中泛白,藍黑白相間。

④ 如何甄別宋代鈞窯瓷器

一、是它的「形」、「色」獨特。有的器物模仿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倍受大家青睞,這種生產技術和製作工藝一直沿襲至清代晚期。此時,雖然製作工藝、燒制技術等與宋代鈞窯瓷器有所區別,但是,由於成功率低,數量少,大家一直都在競相購買與收藏。當時清代中晚期民間有這樣一句:「家有財產萬貫,不如鈞窯瓷器一件」的說法,可謂鈞窯瓷器當時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對它至臻至愛的程度了!
二、是它具有獨特的製作工藝和燒造技術。據史料記載,鈞窯瓷器採用特別的土質,燒造成器後呈堅硬的香灰胎,又因瓷器釉面採用銅、硅、錳等特殊礦物原料作漿刷制,再經1200—1300度的高溫燒造成器後出現窯變,顏色達到萬件無重樣的神奇效應,有人把宋代鈞窯瓷器說成「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此比喻是最恰當不過了。
三、是有的瓷器釉面出現好像蚯蚓爬過的痕跡,俗稱「蚯蚓走泥紋」;有的瓷器釉面恰似霞光四射,巍麗壯觀;有的瓷器顏色外紫內藍等,栩栩如生。
四、是鈞窯瓷器小巧玲瓏。俗話說:「鈞瓷無大器」。鈞窯瓷器雖小,但是它小中見大,小而不俗;還因它的做工精湛、工藝獨特,歷來倍受收藏的喜愛。
五、是宋代鈞窯瓷器一般圈足露胎處無掛釉,僅外底部有一層較薄的釉子,有的直接沒有或者是似釉非釉。到了元、清時期,眾多窯址生產的鈞窯瓷器,圈足和底部均採用醬油釉,有的留下塊塊顏色較深的斑點。
六、是宋代鈞窯瓷器的口沿和外側凸出的部分呈香灰色,釉面有的出現棕眼,有的呈現乳光。
七、是凡帶有「一」至「十」編號的瓷器,其器型從大到小排列,即「十」最小「一」最大。
八是圈足與器面下方之間常有較厚積釉。

⑤ 鈞瓷的鑒定方法和技巧介紹

我國是一個瓷器製造生產的大國,瓷器更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如今瓷器產品名揚海外,琳琅滿目的瓷器受到廣大愛好者的喜愛和收藏。在唐代,最為著名的就是鈞瓷,它主要以豐盈嚴肅的外型和斑斕的色彩而聞名,更加是為宋代鈞瓷業的鼓起,打下了根基,一直延續至今。那麼面對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鈞瓷產品,我們該如何鑒別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於鈞瓷的鑒定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參考。


鈞瓷發端於東漢,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被稱為國寶、瑰寶。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獨有的國寶瓷器,憑借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復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雲霞霧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


鈞瓷的鑒定方法和技巧如下:
1、從工藝方面看,這一時期的鈞瓷,胎質已非常堅固,試驗證明,其燒成溫度大約在1240±20℃之間,與宋鈞燒成溫度已非常挨近,多為半釉,首要是防止釉體活動過大,形成粘足等缺點。
2、潤:釉質有玉的溫潤感、光澤柔和,不同於一般瓷釉賊亮的浮光,而是一種乳光,這種乳光使鈞釉的光澤如瑪瑙一般,似玉非玉勝似玉,有一種溫潤優雅的質地美感。
3、活:釉面有動感,不死板。常見到流過足的鈞瓷釉面特別漂亮,就是釉面比較活的原因。鈞瓷只有釉面活才能表現出比較好的藝術效果。其口沿、凸棱、炫紋、乳釘之處釉面脫口、出筋,產生虛與實的對比變化的美感,都與釉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4、純:釉質純凈的窯變單色釉,如天藍、天青、月白、豆綠等,色純而不雜。釉具有前述厚,潤活的特點,釉面往往有開片紋路,欣賞起來有純凈的美感。
5、變:釉面色彩變化豐富,五彩滲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時出現多種復雜的色彩,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可謂紫中藏青、青中透紅、紅中寓白、白里泛藍、藍中有綠,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變化萬千。富於變化,是藝術審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鈞瓷也不例外。


6、厚:厚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釉質厚實,乳濁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層較厚,不淺薄。厚是鈞釉的基本的特徵,釉厚更利於鈞瓷的窯變。鈞瓷之所以大氣、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
7、正:釉面顏色純正。例如紅色就要鮮艷好看,或如雞血,或如海棠,不能發烏。釉面缺少變化色又不正的鈞瓷就太一般了。嬌艷的釉色明快點,老辣的釉色深沉點,都是鈞瓷純正到位的顏色。
8、紋:釉面上出現的各種紋路或斑點。有蚯蚓走泥紋、冰裂紋、魚子紋、龜背紋、蟹爪紋、飛瀑紋、兔豪紋、蛛網紋、流星斑、虎皮斑、雨點斑、雪花點、油滴斑、珍珠點等。這些紋路和斑點給鈞瓷平添了一種肌理美。
9、境: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圖畫。其前提必須是通過窯變自然形成,不是人為所致。這些意境圖畫有人物、動物、山水、風景、傳說故事等等。這種變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欣賞時能引起人的聯想,情景交融,從而使人心情愉悅,獲的美的享受。
10、渾:釉面窯變色彩,紋路,斑點,意境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給人以整體的美感。釉層渾勻一致,無局部過厚堆積或露底的現象。渾是鈞釉窯變的主要特徵之一。


總的來說,辨別一件鈞瓷產品,只要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分析,基本上都能分辨出其真偽。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件鈞瓷產品都會全部具備以上的條件,只要滿足其中的幾點條件,也算是不錯的鈞瓷了。另外小編提醒大家一下,我們在欣賞瓷器中,必須遵循輕拿輕放、小心謹慎的原則,盡量減少給其帶來不必要的損傷。好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以上的介紹對家有所幫助。

⑥ 鈞窯鑒定技巧和方法

瓷器在世界上代表著中國,我國宋代有五大名窯,鈞瓷是其中之一的瓷器。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的鈞窯是中國瓷器的代表之一。其配釉復雜、造型古樸、工藝精湛、圖形多樣、色彩奇妙在中國「五大名瓷」中排第一之首,甚至得到了周總理的重視。但是在假貨橫行的今天,你知道鈞瓷鑒定技巧和方法有哪些嗎?


其中有文獻記載,唐代鈞瓷的主要特徵可歸結為「厚重」二字。其色彩搭配可謂黑中隱藍,藍白間映。無論是色彩搭配、工藝技法、還是窯變技彩,宋代鈞瓷與唐代鈞瓷都是一脈相承。後期鈞瓷的發展不僅僅是美學享受,也逐漸向適用性發展。


鈞瓷的釉質溫潤以及柔和的乳光光澤,而一般瓷釉都是浮誇的浮光。乳光的作用是給鈞瓷染上一種溫潤優雅的質地美感,增加鈞瓷表面的溫潤光澤。


鈞窯的釉面比較有動感,不似一般瓷器那樣死板。釉面比較活,才能使鈞窯更漂亮,更要質感,虛實相間的美。

鈞窯釉質純凈,且純而不雜。如月白、天藍、豆綠等。釉的紋路開化、純凈,看起來很有美感。


鈞瓷釉面的色彩可謂豐富異常,五彩通透。一件簡單瓷器釉面上會有百花齊放、五顏六色的感覺,不僅青紅交加、紅白相間,還有更為復雜難以描述的色彩變幻。鈞窯的色彩純凈而不簡單,所以你很難辨別到底是那種色彩,那種意向,但總體給人一種純潔而絢麗的感覺。


鈞窯不僅釉質厚實,乳濁度很高,其釉層也很厚,這是鈞瓷的最基本特徵,這樣便於鈞瓷窯變,使得鈞瓷看起來更加的蓬勃、大氣。

鈞瓷釉面的顏色比較純正。釉面如果缺少變化色顏色不正,那這件瓷器就不是那麼珍貴了。嬌艷的釉色明快點,老辣的釉色深沉點,都是鈞瓷純正到位的顏色。

鈞窯釉面上有很多紋路、斑點,這是鈞窯的基本特徵。紋理的產生主要是燒制過程中冷熱溫度的改變造成的。紋理的出現也為鈞瓷增添了一種趣味。


釉面上窯變自然形成的意境圖畫,不僅有自然風景、還有人物景觀,甚至還有飛鳥走禽、這些圖畫形成的意境如水墨畫般令人遐想,人們往往會借景抒情、情境交融,達到美學情境的更高境界。

鈞窯的渾然天成也是辨別真假的主要判定方法之一,其釉面窯變色彩和紋理搭配合理,渾然天成,給人以整體的美感。均勻不透底,釉面也是比較的平滑。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的鈞窯的主要特點,鈞窯的辨別就是靠上述方法來鑒定的。但是有時候並不是都具有這些特徵,往往有時沒辦法強調鈞窯全部把特徵涵蓋。

⑦ 鈞瓷的鑒定技巧和方法

真假鈞瓷有3種鑒別方式:
看造型,鈞瓷造型在明代之前種類不多,主要有壺、碗等;
看工藝,鈞瓷的製作主要有手拉胚和印胚,器物內都會有手工痕跡;
看釉色,鈞瓷在不同時期釉色不同,宋代鈞瓷為紫紅花釉色,唐代鈞瓷為黑釉藍斑。

⑧ 鈞窯三羊開泰尊如何辨真假

真假鈞瓷有3種鑒別方式:

1、看造型,鈞瓷造型在明代之前種類不多,主要有壺、碗等;

2、看工藝,鈞瓷的製作主要有手拉胚和印胚,器物內都會有手工痕跡;

3、看釉色,鈞瓷在不同時期釉色不同,宋代鈞瓷為紫紅花釉色,唐代鈞瓷為黑釉藍斑。

(8)怎樣鑒別宋代鈞瓷真假擴展閱讀:

鈞瓷《三羊開泰尊》是由神垕鈞瓷第一大家--苗家鈞窯製作,苗家鈞窯是唯一一家有資格使用宋代珍稀絕版釉土燒制鈞瓷的窯口,苗家父子為苗家鈞窯最高守藝人,在《三羊開泰尊》的製作上始終遵守「原釉」「原礦」加御窯工藝的復燒原則,從原料加工、造型、素燒、 施釉、釉燒等數百道工序,全部親歷親為,不計成本只求臻品,因此每一尊都是官窯御器之中的頂級珍品,是帶有千年窯火靈魂的藝術瑰寶!

⑨ 宋代均窯瓷器的真假要怎麼鑒別

辨別鈞窯瓷器的真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看其製作工藝。鈞窯瓷器從初創伊始的「唐鈞」,歷經宋、金、元,直至民國時期的仿鈞都採用的是手拉坯工藝。這種工藝特徵是器物的底部較厚,然後向上逐漸趨薄,器物的口沿處胎體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處還可以看到細密的旋紋,器壁薄釉處有輪指痕。現代仿鈞瓷器有些是批量生產,它採用某種材料作成模具,然後用「注漿法」灌注成型。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勻,份量較輕,更有粗製濫造者,由於修坯不精細,在器物的兩側可以觸摸到模具的接縫痕,這是作偽者最拙劣的一種作法,聰明一些的則在器物的內部,如瓶類的瓶體內,人們不易察覺的部位,人為地粘些其它物質(如水泥)以達到古鈞瓷厚重的感覺。或者在「注漿法」成型的器物內壁故意做出輪指痕,但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與真正「手拉坯」均勻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輪指痕不僅粗糙,而且每一圈與每一圈的輪指痕分布極不均勻。 其次,看其釉色和釉質。宋代鈞窯瓷器的天青、天藍、月白釉,勻凈瑩潤,乳光內含,雖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但由於中原地區地下水含量較少,土壤中的含鹼量適中,所以無論是墓葬,還是窯藏出土的鈞瓷,都很少有大塊土銹粘結的現象,其釉質往往產生出類拔萃的鈞瓷,令人賞心悅目。現代仿鈞器不管是仿宋鈞的造型,還是仿金、元時期的鈞瓷的特徵,其釉色多為天藍,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為了達到與出土鈞瓷相近的釉質,刻意偽造土銹或作去浮光的處理,但其效果適得其反,給人的感覺是釉色發烏,不自然,看上去極不舒服。 其作舊及辨別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用獸皮等工具在鈞瓷表面反復摩擦,以達到去其浮光的效果。雖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會看到無數平行的摩擦痕。 2、將新仿的鈞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帶有腐蝕性的溶液中浸泡,雖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達到做舊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顯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傷痕。 3、作偽者有時也意識到了上述方法給鈞瓷釉面帶來的損害,所以也採用含有油類的軟布進行拋打,同樣可以使釉面產生出柔潤的效果,但是與真品釉面光滑細膩的手感明顯不同,作偽處理過的鈞瓷釉面觸摸時有油質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後,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為的土銹,且這種土銹滲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騙上當。其實根據近幾年來北方出土的鈞瓷,以及在鈞台窯發掘所獲得的大量鈞瓷標本來看,鈞窯瓷器面上的土銹很少,出現大塊土銹粘結的現象更為少見,大都呈現出一種光潔細膩的效果。有些作偽者以粘合劑作出的土銹粘結假象,實為弄巧成拙、畫蛇添足之舉。 5、人為剝釉現象。作偽者有時故意在鈞瓷的底足部分剝去一部分釉層,露出胎質,以期達到給人以年代久遠之感覺。由於現代仿鈞與古代鈞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於同一產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與真品的自然剝釉仔細對比就可以發現偽品的破綻:真品的剝釉斷面基本上是直茬,偽品的剝釉斷面是斜茬。

⑩ 鈞瓷怎麼鑒別

一、看造型。鈞瓷的造型明代以前有壺、碗、盤、碟、枕等,品種不是很多,多為當時的日用品,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如果有誰拿一件活環瓶造型,說是古代的,那肯定是假的。因為這種活環工藝是新中國成立後恢復鈞瓷生產過程中,鈞瓷藝人借鑒玉雕的藝術手法推出的新品種,古代是沒有的。另外,還有一些造型古代也沒有,如虎頭瓶、益壽瓶等,都是現代產品。
二、看工藝。古代鈞瓷的製作為手工成型。主要有手拉坯和印坯。這兩種成型方法都會在器物的內表面留下手工痕跡,如手拉坯的旋紋、肋肢紋,印坯手刮的泥紋等,這可以通過觀察器物的內腔而看到。而現代注漿產品的內表面光滑平整,足部內有足窩與外足相對應。另外,注漿產品厚薄均勻,不像手拉坯下部較厚重。但要注意不能單以產品的輕重定真偽,因為注漿產品也可注得很厚。注漿產品與手拉坯、印坯產品還有一個區別,就是注漿產品坯體外部若修整不好,模子對接縫處容易出現凸起線,有的為上下線,呈左右對稱狀,有的腰部呈現一圈線。所以,從成型工藝上看,注漿者肯定是假冒古代的。當然,現代作偽也有用手工的,這就要綜合各種因素來分析判斷。
三、看釉色。從時代特徵上看,鈞瓷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的黑釉藍斑,宋代的紫紅花釉,宋元兩代的天青、天藍、月白釉等。而瓜皮綠、大火藍釉產品,清朝之前是沒有的,清末以後才有。從釉質上來分析,宋代的紅釉往往發紫、發藍,呈現乳光,色調深沉穩重。而後世的鈞紅釉,要麼釉色純紅、乳濁度低,要麼雖也發紫發藍,但釉質玻璃感強,光澤明亮。如果作舊殺光,則又顯得過於晦暗,顯然與古鈞不同。後世仿造的一種天青釉器,是在氧化焰中燒成的,釉里邊混有鈷的成分,色調與古鈞有較大差別;而用還原焰燒成的鐵呈色的天青釉產品,就須結合胎質、造型、做工、燒成等因素來判斷其真偽。
四、看底足。宋代官窯鈞瓷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醬色釉或較薄的青白釉,多數刻有一到十的數碼字。但上好的器物當時均已選入皇宮中,不好的統統被打碎深埋地下,所以民間極少見有完整的官鈞器物,若有者一般皆為仿品。但官鈞殘器碎片真品倒時有所見。宋元時期民用鈞瓷器物,如碗、盤之類,由於當時是批量生產,故足部的旋削一般不十分講究,比較隨意自然,現在仿製的足部多旋削規整,這一點與古代鈞瓷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