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有效地搜索並閱讀一篇文獻
1、搜索並找到與自己課題最相關的文獻
當今信息化的時代,文獻真的是千千萬萬,多如牛毛,讀一些邊緣性甚至毫無聯系的文章無異於浪費時間,研究生入學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快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課題,除了老師的說明、師兄師姐的解釋這些表面的講解之外,還是要靠自己閱讀文獻去深層次地挖掘。而這樣做也是有好處的,因為在之後的研究中,你不可能指望老師每一步都手把手教你如何推進課題。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在對課題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就很容易想到前進的方向,而且容易產生發散性思維。
那麼,該如何通過文獻認識課題呢?我認為這一階段,先去讀綜述類論文,而且盡量是中文的(英語特別好的除外)。在你連課題的中文名字都不熟的情況下,又能從滿是專業名詞的英文文獻中學到什麼呢?綜述類論文的最大好處就是論文搜索簡單,其內容涵蓋面廣。讀一篇綜述基本頂十幾篇小論文。它的搜索基本上靠課題中的幾個關鍵詞就可以了,十分簡單。使用關鍵詞搜索完之後,再篩選幾篇相關度最高的進行閱讀即可。這幾篇基本要精讀,不能走馬觀花,對於出現的一些與課題相關的專業名詞,要及時去搜索對應的英文名稱,為接下來的英文綜述做准備。讀完幾篇中文綜述,對課題有個大體了解之後,不要沉迷其中,不要一直讀中文文獻,而要開始嘗試讀英文綜述。畢竟我們以後還是要發 SCI 的,而且一些高質量期刊上的綜述類論文也是英文,這是必需的過程。
相信經過了前面中文綜述的閱讀與積累,英文綜述的閱讀將變得相對簡單,專有名詞不再讓我們有所畏懼。英文綜述的搜索同中文綜述一樣,靠關鍵詞即可搞定,然後需要自己篩選出相關度最高的幾篇進行閱讀。此處值得注意的是,選擇的綜述盡量是高影響因子、高引用量、時間最近的高水平期刊上的,或者是業界頂級期刊上的,這個真的很重要!以我的經歷來說,之前在低水平的雜志上看到過一篇綜述,里邊連基本的原理和相互關系都沒搞清楚,甚至表述都是錯誤的。對於剛入行的新手,在最容易養成基本科學素養的時候,卻接受了錯誤的觀念,這不僅在以後難以改正,甚至對整個科研生涯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高水平的期刊里邊也許會有些小錯誤,但是基本知識不會出錯,可信度非常高。
這樣的文章不用太多,五篇足以讓你對自己的課題有一個比較深和廣的理解。讀英文綜述的另一個優點是幫助你去找到相關的小論文,然後通過這些小論文的參考文獻進一步找到其他論文,順藤摸瓜,甚至都不需要再去專門搜索,一系列相關的小論文就撲面而來,簡直美滋滋!另一個找相關論文的方法就是通過作者。找與課題相關領域的「大牛」,直接去搜他們的文章,簡單又省事,甚至比搜索關鍵詞還要准確。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文章也要優先考慮高水平的期刊,低檔次的文章盡量避過,除非與課題極其相關,但也要注意帶著批判的眼光去讀。
2、找到合適的文獻,不浪費地去讀
通過對網上各種資料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我認為讀好文獻,必須經過以下三步。第一步,拿到這篇論文,先整體瀏覽,看看文章是只與你搜索的關鍵詞有關,還是真正與你的課題有關,先打個印象分。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做的是,仔細閱讀文章的題目、摘要、關鍵詞、各個部分的小標題及結論。具體的論述內容可以粗略一看,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十分鍾,但是需要用心,需要思考。因為讀完之後,需要回顧這篇文章的主旨、它做了什麼,並且問自己,這篇文章與我的課題有聯系嗎?是否包含與我的課題相關的知識?這篇論文能為我的課題開展提供哪些材料?等等。經過這些思考之後,你就知道這篇文章是否需要繼續閱讀了。
當覺得這篇文獻有用,值得去深讀的時候,你就要按照第二步去做。此時不再是簡簡單單地讀,而是帶著敬畏的心態去學習。注重細節,抓住重點。
在閱讀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把圖表搞明白,弄清楚作者為什麼要做這個圖,這個圖可以傳達哪些信息,然後結合內容去精讀。我以前的習慣是直接讀內容,圖表就看半分鍾左右,導致我根本不能真正理解作者到底是如何論述的,甚至一些數據之間怎麼聯系的也搞不清楚,以至於讀完後邊,前邊就忘了。自從我開始首先看圖後,才發現讀起內容來游刃有餘。因此可以說,圖表就是文章內容的黏結劑,值得最先並且仔細關注。要仔細研究作者的圖表,特別是那些精美的圖表。我們可以記下那些卓越而又清晰的數據表現形式,在之後作圖的時候可以去模仿。
讀內容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記著自己的課題,並將文章內容與課題聯系起來,不要孤立地去讀。遇到不明白的知識,不要放過,趕緊去查。所以早期讀文獻可能比較費時,有時候可能要耗費一天的時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逐漸學到很多與課題相關而又無法在本科學到的知識。就像滾雪球,文獻讀多了,專業知識也會增長,後面的文獻讀起來也變得簡單又省時。
做完第二步,相當於論文讀了第二遍。這時,你覺得結束了嗎?No。此時,你還需要做第三步工作。精讀完之後,並不意味著這篇文章不會再出現在你的視野中,它們應該時常出現在你的腦海中。而我們的記憶又是有限的,不可能讀完之後就記住,所以需要整理這些論文,不能讓它們成為「過客」。我們需要建立一些文件夾,分門別類地將文獻存起來,注意保留閱讀痕跡(電子版文字標黃、批註等)。等以後空閑或者課題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們需要拿出來繼續讀。文獻每讀一遍都會有一遍的收獲,特別是隨著課題的深入,之前我們對文獻中半懂不懂的內容,可能會在之後的閱讀中通過仔細品味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此外,通過再讀這些文獻,我們會發現它們中存在的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也會對課題的開展提供一些啟示。
等科研步入正軌之後,我們還要養成每天閱讀文獻的好習慣,特別是最新發表的文章,要及時掌握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不至於自己的想法落後,或者與別人撞車,導致徒勞無功。另外,多讀文獻還能從作者的研究中得到啟發,指導自己的課題,這對於打破瓶頸期的束縛尤為重要。
❷ 怎樣查找論文所需要的數據
知網一般是要錢的,除非有的單位已經購買了許可權,其內部人員就可以免費登錄和下載資料。我所知道的資料庫有:期刊雜志全文資料庫Jstor 、電子期刊資料庫PAO、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中經網統計資料庫等等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❸ 如何獲得文獻中的原始數據
是要搜索文獻原文,還是只要文獻中的數字。
有專門針對兩者的不同的搜索引擎。
數據搜索:http://number.cnki.net/show_result.aspx?searchword=%u5e7c%u513f%u56ed%u9762%u79ef
P.S.這個也可以搜索文獻,如果要比較全面的結果的話,建議使用,谷歌學術搜索。地址如圖,
❹ 參考文獻應該怎麼在網上查詢格式應該怎麼寫
萬方資料庫裡面可查詢到,或者直接去中國知網查詢,頁碼的格式一般是這樣子的:
李大倫.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報,1998-12-27(3).
❺ 我看到一篇英文文獻想在資料庫里查找,具體步驟怎麼辦。
我們一般學校是直接在圖書館搜的,如果你不是學生 英文的你可以搜sciencedirect
❻ 文獻後面的參考文獻怎麼搜
你好,如果參考文獻是你列出來的這個的話。
以1.為例,Withers DR是作者,Lymphoid tissue incer cells是題目。你可以直接把題目在Google裡面搜索就可以搜到這篇文章。
2.Eberl G, Marmon S, Sunshine MJ, Rennert PD, Choi Y, Littman DR這些是作者。
An essential function for the nuclear,receptor RORgamma(t) in the generation of fetal lymphoid tissue incer cells
這個是題目,同樣在Google裡面搜索即可找到。
還有的參考文獻是:作者.期刊名.年份,期,卷,頁碼這類的,沒有列出來題目的,你就要找這個期刊,然後根據期刊找文章了。有點麻煩。
❼ 如何找到一篇論文的數據
1.【中國知網】
中國知網是高校都用的學術資源網站,論文、期刊和外文文獻都可以在這里找到,需要充值錢進去花錢下載才可以,畢竟是要引用別人的知識儲備。直接在官網搜索想要的論文/期刊,也可以通過輸入搜索關鍵詞來找到需要的東西,外文文獻相對比較難找點。
2.【中國數據網】
中國數據網就是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官網找數據,接著可以在「數據查詢」里點相關數據查詢,有年度、季度、月度數據,也有普查、國際和部門數據,裡面還有細分指標數據查詢。如年度數據指標有國民經濟、人口、對外經濟貿易、能源、財政、價格指數、工農業、社會服務、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等,可以搜索最近5年、10年、20年的數據資料。
3.【中國期刊庫
裡面都是中國各種出版社的期刊,可以花錢購買正版、高質量的論文/期刊,也可以下載一些免費的資料,看個人是不是需要了,我是覺得知網里的論文和期刊已經足夠用了。
4.【其他網站】
再比如,不同的專業可以查詢不同的網站,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可以在「互聯網發展研究」裡面下載《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找到中國互聯網使用情況的相關數據;而「中國城市金融學會」里可以下載最近關於經濟、金融、醫葯等方面的優秀論文/期刊文章,還有研究報告都可以用,這兩個網站都是可以免費下載的。
❽ 如何提取文獻中的數據
假設你說的是A1:J25
其中
A1用來輸入數據
A2:J25是源數據
B1輸入
=if(countif($a$2:$a$25,$a$1),vlookup($a1,$a$2:$J$25,column(b$1),0),"")
回車,右拉到J1
可以了
❾ 如何查找一篇文章的supplement data
1、象序列化資料庫存儲位元組數組 private byte[] getByteData(SupplementData data) { BinaryFormatter serializer =new BinaryFormatter(); MemoryStream memStream =new MemoryStream(); serializer.Serialize(memStream,data); int length = (int)memStream.Length; byte[] buffer = new byte[length]; memStream.Position = 0; memStream.Read(buffer,0,length); return buffer; } 調用位元組數組給參數賦值: oCommand.Parameters[5].Value =getByteData(OldData); 2、關於序列化位元組數組存儲讀取呢 private SupplementData GetHistoryData(string Track_UUID) { //根據ID筆記錄GetTable本系統特定 DataTable table = GetTable("LIC_DATA_TRACK","TRACK_UUID",Track_UUID,out sErrorMsg); BinaryFormatter deserializer =new BinaryFormatter(); MemoryStream stream =new MemoryStream(); //記錄某Bolb類型數據讀存儲數據流 byte[] objBytes =(byte[])table.Rows[0]["HistoryData"]; stream.Write(objBytes,0,objBytes.Length); stream.Position = 0; //位元組流反序列化返象SupplementData(本定義象) return (SupplementData)deserializer.Deserialize(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