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資訊 » 供應鏈系統的數據流程是怎樣的
擴展閱讀
可以馴化動物原始人游戲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圖片 2025-05-18 03:53:44

供應鏈系統的數據流程是怎樣的

發布時間: 2022-03-12 18:53:51

『壹』 什麼是ERP供應鏈管理系統怎樣使用

它是從MRP(物料資源計劃)發展而來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它擴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應鏈管理,它跳出了傳統企業邊界,從供應鏈范圍去優化企業的資源,是基於網路經濟時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統。它對於改善企業業務流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ERP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出現的。從90年代開始,以SAP、Oracle為代表的國際著名ERP產品進入中國,並迅速擴展。接著,國內也相繼出現了一些早期ERP產品,例如開思ERP、利瑪ERP、和佳ERP及博科ERP等。
ERP系統的特點及核心內容包括有:
·企業內部管理所需的業務應用系統,主要是指財務、物流、人力資源等核心模塊。
·物流管理系統採用了製造業的MRP管理思想;FMIS有效地實現了預算管理、業務評估、管理會計、ABC成本歸集方法等現代基本財務管理方法;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組織機構設計、崗位管理、薪酬體系以及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同樣集成了先進的理念。
·ERP系統是一個在全公司范圍內應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統。數據在各業務系統之間高度共享,所有源數據只需在某一個系統中輸入一次,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
·對公司內部業務流程和管理過程進行了優化,主要的業務流程實現了自動化。
·採用了計算機最新的主流技術和體系結構:B/S、INTERNET體系結構,WINDOWS界面。在能通信的地方都可以方便地接入到系統中來。
·集成性、先進性、統一性、完整性、開放性。

『貳』 供應鏈管理八大流程是什麼

(1)客戶關系管理

客戶關系管理過程提供了如何發展和維護與客戶關系的方法。通過這個步驟,管理者能辨認關鍵客戶和客戶群,並把他們作為公司商業計劃的一部分。

目的是根據客戶價值將他們分類,並通過為客戶提供專門針對不同客戶的個性化的服務來提升顧客的忠誠度。

(2)客戶服務管理

客戶服務管理表示公司對客戶的態度。這是在客戶關系管理步驟中由客戶小組開發產品服務包的關鍵步驟。

客戶服務中通過與職能部門比如製造和物流部門聯系,為客戶提供他們想了解的關於運輸日期和產品實用性等方面的實時信息。客戶服務過程還包括幫助客戶了解產品的應用。

(3)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一個平衡客戶需求和供應能力的過程。通過在正確的地方使用正確的程序,這種管理能有預見性地使需求和供給相匹配並能使計劃更有效執行。

必須注意到這個過程不僅僅是指預測。它還包括協調供給和需求、增強彈性,減少波動。

一個優良的需求管理系統,使用點對點的銷售並了解關鍵客戶的數據以減少不確定性,並對整個供應鏈提供有效支持。它也有效地協調市場需求和生產計劃。

(4)訂單完成

供應鏈的這個過程不僅僅指下達定單指令,它還包括定義客戶需求,設計網路,在最小化配送成本的基礎上滿足客戶需求等一系列活動。

它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從供應商到公司,再從公司到不同客戶的無縫銜接的系統。

(5)製造流程管理

生產流程管理包括與以下生產活動有關的行為:原材料的取得、生產、管理供應鏈的生產環節和將產品運出工廠。

這個過程的目的就是在既定時間內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產品。為了達到預期的生產要求,計劃和執行就需要尋求供應鏈參與者的合作。

(6)供應商關系管理

供應商關系管理過程是講如何與供應商建立和維持友好關系。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這個過程與客戶關系管理過程類似。簡言之,供應商關系管理就是定義和管理產品服務包。

(7)產品的開發和產品商業化

供應鏈管理的這個過程是講要和客戶及供應商共同開發產品,並把產品投放市場。

負責產品的設計和商業化過程的團隊應該和CRM過程中的團隊合作以確認客戶和需求,應該和SRM過程中的團隊合作來選擇材料和供應商,和生產流程管理過程中的團隊合作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發展新產品技術。

(8)回收管理。

回收管理過程包括與管理回收、逆向物流、閘口控制有關和活動,包括管理供應鏈過程盡量避免回收。

適當地執行回收管理不僅能有效管理產品流中的次品,而且還能減少不期望出現的回收產品數量並能重復利用諸如包裝盒之類的可循環利用的產品部分。有效的回收管理是供應鏈管理和重要步驟,它能使公司獲得持續的競爭力。

供應鏈管理的八個步驟的每一步驟都有它戰略意義和可操作性——換句話說,戰略意義是指公司建立並戰略性地管理這些步驟,可操作性就是指公司執行這些步驟。我們將市場、銷售、財務、生產、采購、物流和研究開發的代表組成一個合作團隊,並由這個團隊來實現它們的戰略意義。

這個團隊主要在戰略層面來設計供應鏈的這些過程並監督它們是否執行完成。這個戰略性團隊也要注意分辨哪些合作夥伴是能整合到公司供應鏈中來的。每個過程的可操作性就是每個功能中經理人員所採取的具體行動。

『叄』 如何查找供應鏈數據,如何獲取供應鏈數據

供應鏈管理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對企業供應、需求、原材料采購、市場、生產、庫存、定單、分銷發貨等的管理,包括了從生產到發貨、從供應商的上流到顧客的下流的每一個環節的管理。
如WISSIP應用軟體租用超市在線SCM模式,該軟體系統在功能上不但可以實現企業的內部業務管理,包括采購管理、庫存管理、配貨管理、銷售管理、退貨管理、財務管理等,同時也會支持企業內部多組織的業務協同。 內部管理的數據與供應鏈協同的數據是共享式的,這將大大減少數據的重復,減少數據輸入環節的錯誤,提高供應鏈的信息傳遞效率和效果。處於WISSIP應用軟體租用超市在線SCM模式下的供應鏈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搭建供應鏈網路管理。不同行業的用戶都可以獨立地使用WISSIP應用軟體租用超市在線SCM模式軟體,方便用戶比較自主地在平台上選擇自己的上下游企業從而形成自己的供應關系,而突破以前依附於核心企業的單條供應鏈結構,形成相互交織的網狀結構供應鏈。每個企業都成為了這個網狀供應鏈的一個節點,進行客戶關系管理、供應商關系管理,進行業務單據的電子化和敏捷傳遞。由於使用統一的系統,統一的標准,統一的數據格式,企業間的數據傳遞變得簡單而即時,真正實現了供應鏈的整合。供應鏈整合的最大貢獻在於流程的集成與簡化。當上游企業的采購訂單提交之後,直接轉換為下游的銷售單據,財務結算過程也是如此,上游的付款單據可以轉換成下游的收款單據信息。這樣同樣的業務,只需要一方製作單據,通過協同可以轉換為對方的相逆流程單據。

『肆』 大數據供應鏈是什麼

大數據供應鏈其實是將供應鏈以數據進行管理。更多的是把供應鏈中的各個業務系統通過數據去打通,然後讓這些數據彼此有所關聯。

你能夠發現他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對於生產環節中的物料、生產、物流進行更好的掌控,從而提高流轉效率,降低成本。

我舉個格力電器(蕪湖)的實際應用案例。

他們數據分析的應用有4個方面:物流分析、運營效率監控、生產線監控、質量控制。

一、物流分析

通過監控大屏分屏去實時監控業務運轉情況,哪個環節出問題第一時間在儀表盤預警,信息有效及時;

監控庫存中每個倉位中物料比例及存量。

二、運營效率監控

監控訂單數量完成比例、揀選進度、訂單齊套數量及比例;

監控生產車間里各生產機組的生產效率、下線比例。

三、生產線監控

通過MES和MPR採集的系統數據,連接Yonghong Z-Suite進行實時的多維分析。

通過數據分析平台可以提高在生產環節的核心競爭力,對物料、生產環節全方位監控,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還降低生產線殘次率。

其實從格力電器(蕪湖)的應用中我們可以總結出,數據分析能夠幫助供應鏈的有兩個重要點:

1.BI把供應鏈中所有的數據進行了全面的監控;

2.對於生產環節中各個步驟的物料庫存匹配可以進行及時的調整,提高效率。

對於供應鏈管理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程度,這里說的十分的形象生動。

完全不用倉儲。運輸工具(如車輛)就是一個移動的小倉庫,讓倉庫時刻在路上。這有點像集裝箱船公司對空箱的管理,空箱堆場不在陸地上,而是在船上,哪裡需要放哪裡。

當然這可能太過理想,但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降低的每一分錢,再乘以一個龐大的數量,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所以應用數據平台去管理供應鏈是十分有必要的。

『伍』 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數據流程

業務藍圖設計流程說明

A:目標/適用范圍... 4
B:改進內容... 4
C:流程綜述... 4
D:流程現況將來分析... 5
E:將來業務流程示意圖... 6
F:單證/報表需求... 6
G:崗位說明... 6
H:流程匹配的管理KPI指標... 7
I:配套管理細則... 7
J:特殊情況說明... 7
A:目標/適用范圍
目標:做到一物一號,物與料一一對應,避免一物多號和一號多物的現象。做到收貨入倉前全部都有料號。規范物料編碼申請、維護的規范化。
適用范圍:所有新增/變更編碼(包括OEM/ODM外單/RD新料及客供料)申請部門按規定流程執行,審核確認後的系統編碼基本信息由數據組維護(生產用原材料、客供料、半成品、准成品、成品由研發中心維護,消耗品由工程部維護),業務部門分別維護業務數據。
B:改進內容
規范物料主數據維護流程,明確職責。
物料編碼採用流水碼,增加業務可擴展性。
物料描述規范化、標准化。
對物料進行結構性分組,便於後續業務分析。
C:流程綜述
需求部門要新增、刪除、變更編碼時,要填寫《物料主數據申請表》,並確認所要處理編碼的物料類型是原材料、客供料、消耗品、半成品、准成品還是成品。原材料、客供料、半成品、准成品、成品由研發中心維護,消耗品由工程部維護
工程/研發確認是否有編碼存在,確認物料規格描述是否符合規范,性能、可靠性以及是否有可替代的料存在,如果有通知申請部門,沒有後轉各部門進行各項確認。
成品就轉市場部填寫銷售組織和渠道。(如果此成品是在老產品上做變更,則可以直接申請後維護此項內容)。
原材料就轉采購確認材料市場行情(是否有價格優勢、購買優勢、生命周期)和采購組。然後轉
PMC(介面人:PMC文員)確認MRP視圖(MRP控制者、MRP類型、批量大小、計劃交貨時間、邊際碼)。
成本會計確認會計視圖(標准成本、評估類)。
工程/研發匯總各部門信息並生成新的物料編碼在系統中輸入資料,同時將新的編碼通知到申請人。

D:流程現況將來分析
序號 現有流程簡述 現有流程主要問題 將來流程變化/改善
1 無規范標准化的主數據管理流程,編碼規則復雜,物料描述不規劃清晰,而且一物多碼的情況;沒有對物料承認狀態進行管理,只在物料描述上予以說明。 現存一碼多物現象;不利於後續業務開展 消除一碼多物情況;對物料承認狀態進行管理。
2 物料編碼採用有意義編碼 編碼規則復雜。可擴展性差 物料編碼採用流水碼,增加業務可擴展性。
3 物料描述不規范 描述不完整規范,造成物料混淆 物料描述規范化、標准化。
4 無結構性分組 不利於對物料進行結構性分析 對物料進行結構性分組,便於後續業務分析。

『陸』 供應鏈金融風控系統流程是怎樣的

供應鏈金融風控系統流程是怎樣的呢?依據我們供應鏈金融風控系統的開發經驗,下面來為大家進行介紹。
前期准備
拿到足夠多的數據做支撐
做足夠靈活的分析平台去分析數據
產出風險事件進行阻攔風險
量化風險攔截的價值和不斷分析案例進行策略優化
風控技術評估研究
日誌選擇:以增量日誌方式記錄存儲,hadoop或spark做分析,集群同步到客戶端機器上,做同步策略,不同緯度的數據做統計加工計算。
實時監控:監控在每一個環節的交易量和高風險操作,做閥值報警,以默認的規則做處理。
dns防範:防止http對dns的攔截,手動紀錄中斷被攔截掉的交易流,轉向存儲中心系統做處理給予用戶提示。
報警提醒:在發生重大災難的同時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體系提醒風控人員近入作戰,以簡訊或電話的形式發起通知給用戶。
數據災難:數據的歷史紀錄應該有完整的備庫紀錄,這種操作不是必須的但是必要的,防止管理員因為誤操作導致的數據災難不容小視,啟東應急方案進行恢復。
日誌選擇: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做集群數據分析後,統一有一個入口的分析平台做匯總,對不同維度的計算規則做排重,這里我們可以使用elk的方式把數據清洗完成後,做相關的分析調研,實時讀庫的方式不可取,增量資料庫只保留歷史的數據,可以對時間做相關的約定,查詢的平台統一做相關的調控。
方案的選擇和實施

針對現在的數據規則,需要對現有的各方數據做分析指標,做數據倉庫,從不同的數據中計算對應的需要風控形成各種渠道的報表數據。如何通過查詢海量的歷史數據來支撐規則的運算,從分析的角度來看,又是一個IO密集型的應用;利用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和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做相關的維度計算,主要針對用戶、功能、數據片、存儲空間、DB設計來做維度計算和方案的優化調整。

大到用hadoop做數據集群演算法分析,也可以用spark、storm來做。
簡而言之就是分布式框架,那麼什麼是分布式框架?

分布式計算框架實現了什麼?簡而言之,基於分布式計算框架的應用,就是一個分布式的應用;那麼分布式的應用解決了什麼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將請求處理的業務邏輯和所需資源合理地分布到N台伺服器上,這里就不在過多介紹。
基於C/S模式的原理,從client到server端的應用,採集需要的數據。Server之間通訊是有開銷的,只不過這個開銷是MS級的。系統在定位也是基於百萬級的應用。
以分層的概念,針對每部的風控模塊,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做調整。緩存的應用:如果是歷史級別的數據,可以採用redis、cache來做,防止減少對於I/O的讀寫操作,減少存儲壓力的開銷。基於款時間的維度對應的風控系統計算,需要我們在處理的同時考慮數據的節點,分批次處理。對於變化多端的數據,建議利用高可用性能存儲設計,基於DB設計即可,數據結構要基於範式(NF)設計,不可有冗餘免得頻繁返工。
數據分離的優先選擇
資料庫讀寫分離機制:在初期,風控系統一般都極為簡單,此時侯一般通過資料庫主從復制/讀寫分離/Sharding(或slave進行)等機制來保證交易系統的資料庫和風控系統數據的同步及讀寫分離。風控系統對所需要的客戶/賬戶數據、交易數據一般都只進行讀操作。

緩存/內存資料庫機制:不管是交易系統還是風控系統,高效的緩存系統是提升性能的大殺器,一般會把頻繁使用的數據存放到Redis等緩存系統中。例如對風控系統,包括諸如風控規則、風控案例庫、中間結果集、黑白名單、預處理結果等數據;對交易系統而言,包括諸如交易參數、計費模板、清結算規則、分潤規則、銀行路由策略等。對一些高頻交易中,基於性能考慮,會採用內存資料庫(一般會結合SSD硬碟)。
RPC/SOA架構:要降低交易系統和風控系統的耦合度,在初期系統服務較少的情況下,一般直接採用RabbitMQ/ActiveMQ之類的消息中間件或RPC方式來實現系統間服務的調用。如果系統服務較多,存在服務治理問題,會採用Dubbo之類的SOA中間件來實現系統服務調用,這個期間我們需要支持用非同步消息完成rabbitMQ的消息的push/pull處理機制來處理違規數據和異常數據提取。

『柒』 蔬菜供應鏈系統流程一般是怎樣有什麼軟體系統提升效率嗎

蔬菜供應鏈系統流程:下訂單、匯總訂單、采購、入庫、配送、審核、到賬。

蔬東坡生鮮配送系統可幫助提升銷量,適用於蔬菜、水果、水產、肉類、糧油、凍品、干貨,農產品等生鮮食品配送行業。不管是行業巨頭還是新手,都面臨著線上線下難融合、產業鏈難打通、數據價值難釋放等眾多困難。在這些關鍵問題方面,唯有那些跑得快、體驗好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捌』 公司准備新上供應鏈系統,需要從現在ERP系統中獲取一部分數據,如何從ERP系統中獲取想要的部分數據

為什麼不是直接從資料庫中獲取數據呀,直接從資料庫中獲取才能更零活,erp系統導出的數據就算再處理也可能達不到要求。

『玖』 整個供應鏈流程中怎樣安排好庫存

供應鏈中庫存管理的幾種模式

供應鏈的庫存管理不是簡單的需求預測與補給,而是要通過庫存管理獲得用戶服務與利潤的優化,其主要內容包括採用先進的商業建模技術來評價庫存策略、提前期和運輸變化的准確效果;決定經濟批量時考慮供應鏈企業各方面的影響;在充分了解庫存狀態的前提下確定適當的服務水平。通過對客戶、生產、運輸等資源的平衡利用,企業對供應鏈中不確定性產生的缺貨、延遲等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緩解與控制。根據供應鏈中的庫存管理主體及內涵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四種模式。

1.傳統庫存管理模式。

各節點企業的庫存管理是各自為政的,物流渠道中的每一個部門都各自管理自有庫存,都有自己的庫存控制策略而且相互封閉。供應鏈中傳統庫存管理模式是基於交易層次之上的由訂單驅動的靜態單級管理庫存的方式(如圖1)。

2.聯合庫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ntory,JMI)模式

JMI模式是一種基於協調中心的庫存管理模式,更多地體現了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能夠有效解決供應鏈中的「Bullwhip」效應,提高供應鏈同步化程度。這種模式下強調供應鏈節點企業同時參與、共同制定庫存計劃,從而使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每個庫存管理者都能從相互的協調性來考慮問題,保證供應鏈相鄰兩節點之間的庫存管理實體對需求預測水平的高度一致,從而消除需求變異放大。任何相鄰節點需求的確定都是供需雙方協調的結果,庫存管理不再是各自為政的獨立運營過程,而是供需的連接紐帶和協調中心(如圖2)。

3.供應商管理庫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模式

VMI模式是一種戰略貿易夥伴之間的合作性策略,是一種庫存決策代理模式。它以系統的、集成的思想管理庫存,使供應鏈系統能夠同步化運行。在這種庫存控制策略下,允許上游組織對下游組織的庫存策略、訂貨策略進行計劃與管理,在一個共同的框架協議下以雙方都獲得最低成本為目標,由供應商來管理庫存,由供應商代理分銷商或批發商行使庫存決策的權力,並通過對該框架協議經常性的監督和修正使庫存管理得到持續的改進(如圖3)。

4.協同式供應鏈庫存管理(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Replenishment,CPFR)模式

CPFR是一種協同式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技術,建立在JMI和VMI的最佳分級實踐基礎上,同時拋棄了二者缺乏供應鏈集成等主要缺點,能同時降低分銷商的存貨量,增加供應商的銷售量。它應用一系列處理過程和技術模型,覆蓋整個供應鏈合作過程,通過共同管理業務過程和共享信息來改善分銷商和供應商的夥伴關系,提高預測的准確度,最終達到提高供應鏈效率、降低庫存和提高客戶滿意度的目的。CPFR的最大優勢是能及時准確地預測由各項促銷措施或異常變化帶來的銷售高峰和波動,從而使分銷商和供應商都做好充分的准備,贏得主動。CPFR採取了多贏的原則,始終從全局的觀點出發,制定統一的管理目標以及實施方案,以庫存管理為核心,兼顧供應鏈上其他方面的管理。因此,CPFR更有利於實現夥伴間更廣泛深入的合作,幫助制定面向客戶的合作框架,基於銷售報告的生產計劃,進而消除供應鏈過程約束等

『拾』 供應鏈管理系統怎麼樣

什麼是供應鏈?
其實就是由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網路。同一企業可能構成這個網路的不同組成節點,但更多的情況下是由不同的企業構成這個網路中的不同節點。比如,在某個供應鏈中,同一企業可能既在製造商、倉庫節點,又在配送中心節點等佔有位置。在分工愈細,專業要求愈高的供應鏈中,不同節點基本上由不同的企業組成。在供應鏈各成員單位間流動的原材料、在製品庫存和產成品等就構成了供應鏈上的貨物流。

什麼是供應鏈管理?
就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製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
就看你能否學校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