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運行數據的查找方法
一是官方數據來源
最全面,最權威的數據獲取渠道首先是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其數據指標包含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我們在新聞中常聽說的國民經濟數據入GDP,CPI等數據。此外還包含人口、就業和工資、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對外經濟貿易、能源、財政、價格指數、人民生活、城市概況、資源和環境、農業、工業、建築業、運輸和郵電、共28類數據。涵蓋國民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
統計局畢竟站在更宏觀的層面其發布的數據粒度,可能不滿足細分領域的數據,針對某一領域的進一步觀察和分析,如查看銀行業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因此為了獲取更詳細的數據,可以從其行業協會或者該領域的管理部門進一步查找。我們以金融業為例,主要從人行、銀保監會和銀行業協會來查找。
人行: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si/116219/116319/index.html
銀保監會: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tongjishuju/tongjishuju.html
二是具體某一公司的數據
如果在想查看某一具體公司的經營數據則主要以該公司發布的年報(上市公司),經審計的三大報表數據
三是大數據公司
大數據公司有國外的如路透(Thomson Reuters)、彭博(bloomberg),國內如萬德(wind),還有今年新興的由原來的的監管部門成立或掛靠成立的天眼查、企查查等數據公司。
Ⅱ 常用的15個數據源網站,可以滿足你95%的日常取數需求!趕緊收藏
前面介紹過實用的效率小工具,真的幫了我很多忙,這次給小夥伴們再種草一些數據源網站。
現在有很多免費的數據可以供使用分析,不過很少有人能找的到,或者沒能力找,這就是所謂的信息差吧。其實數據獲取分為兩方面,一是「拿來的」數據,也就是現成的;二是「爬來的」數據,這種一般通過爬蟲等手段去採集數據。
「拿來的」數據可以在各大官方平台或者社區去找,一般各行各業都會有自己的資料庫。我常用的數據網站有以下這些:
網路指數: 網路搜索匯總的數據,能看到各種關鍵詞的搜索熱度趨勢,優點數據量大,能反映真實的話題熱度變化,適合做需求洞察、用戶畫像、輿情監測、市場分析。
網路指數規則,是以網民在網路的搜索量為數據基礎,以關鍵詞為統計對象,科學分析並計算出各個關鍵詞在網路網頁搜索中搜索頻次的加權和。
微信指數: 微信生態的大數據,反映關鍵詞熱度,和網路指數類似。但微信指數數據來源微信各種內容渠道,包括搜一搜、視頻號、公眾號等,適合做微信生態人群畫像、內容推廣、輿情監控的研究。
Google Trends: 和網路指數類似的產品,基於google生態匯總的大數據。比網路數據來源更豐富也更廣泛,包含了google、youtube等,畢竟是全球應用。缺點是對國內搜索分析的指導意義不大,還是網路指數更具指導意義。
微博指數: 微博內容提及量、閱讀量、互動量加權得出的綜合指數,優點比較有時效性,而且數據基數大,可以實時反映熱度變化情況,適合實時捕捉當前 社會 熱點事件、熱點話題等,快速響應輿論走向等。
這種數據包含了網站、APP、自媒體賬號等監測數據,大多是商業付費類
Alexa: 用於查詢全球網站排名和流量的平台,可以看到PV、UV、排名、區域分布等信息。
新榜: 新媒體專屬的數據平台,用於查看抖音、快手、公眾號、小紅書等平台KOL賬號的數據。數據包括了粉絲、瀏覽、互動、聲量等,一般用於廣告投放監測、自媒體數據運營等。
貓眼數據: 影視相關數據。匯總了電影票房、網播熱度、電視收視等數據,適合做票房預測、節目熱度監測。
艾瑞指數: APP、Web、手機等排行榜數據,包括各大移動設備裝機指數、APP熱度指數、PC Web熱度指數、網路廣告指數等等,適合做廣告營銷投放等。
新浪 財經 數據中心:新浪 財經 大數據,匯總了股票、基金、期貨、黃金、貨幣等各種 財經 數據,種類很齊全,應該有數據介面。
Wind:國內比較早的金融數據服務商,數據種類最齊全,而且有各種金融分析工具,也支持Python、R等量化分析。但Wind很貴,個人很難承擔的起。
Tushare: 免費的金融資料庫,支持Python介面,數據也非常齊全,包含了股票、基金、期權、債券、外匯、公司報表等各種 財經 數據。只要你會用Python,就可以調用裡面的各種數據,非常便捷。
這種一般包含政府開放數據、統計數據,以及各種民生數據。
國家統計局: 最權威的國內宏觀數據網站,包括人口、經濟、農業等等。
上海公共數據開放平台: 上海市各行各業的免費數據,對公眾開放下載,非常適合做城市規劃分析。
其他城市官方數據:
這一類數據適合做機器學習、統計分析、演算法研究等,是學術界、工業界用於數據驅動業務典型數據。
kaggle: 全球最大的數據科學比賽平台,也是google旗下的產品。kaggle擁有豐富的數據集和各種解決方案,適合對數據感興趣的小夥伴去研究學習。
天池: 阿里雲裡面的數據比賽平台,也擁有很多比賽數據,質量相對較高。
Ⅲ 有哪些可以查找數據的網站
網站如下:
1、中國統計局
這個網站可謂是要啥有啥,如農業,生產,經濟,教育等等,可以獲得具有權威的數據,而且覆蓋面很廣。可以找到很多宏觀層面的信息,GDP、人口、就業、收支等。
2、經合組織開放的數據網
包含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36個國家的數據,英文界面。數據也包含農業、經濟、教育、能源等等,也具有多個版本可以下載使用(但沒有Excel),分類也相對有心和精細。
簡介:
數據就是數值,也就是我們通過觀察、實驗或計算得出的結果。數據有很多種,最簡單的就是數字。數據也可以是文字、圖像、聲音等。數據可以用於科學研究、設計、查證、數學等。指進行各種統計、計算、科學研究或技術設計等所依託的數值。
Ⅳ 那些網站可以查到一些國家的數據,比如gdp,比如一些經濟指數
國家統計局網站(網址http://www.stats.gov.cn/)會發布最新、最權威的數據。部分城市可以通過當地統計局網站查看詳細數據。
應答時間:2021-06-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國內外有哪些比較權威的統計數據網站
推薦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
統計是漢語中的「統計」原有合計或匯總計算的意思。英語中的「統計」(Statistics)一詞來源於拉丁語status,是指各種現象的狀態或狀況。
現今,統計一詞有三種含義:
1、統計資料,是反映大量現象的狀態和規律性的數字資料及有關文字說明。
2、統計工作,是關於搜集、整理、分析統計資料並進行推論以探求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活動。
3、統計科學,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大量現象的數量資料並推論其本質和規律性的理論和方法,如社會經濟統計學、數理統計學。
歷史沿革:
夏禹時代(公元前22世紀)中國分為九州,有人口約1352萬,土地約2438萬公頃。《書經·禹貢篇》記述了九州的基本土地情況,被西方經濟學家推崇為「統計學最早的萌芽」。西周建立了較為系統的統計報告制度。秦時《商君書》中提出「強國知十三數,欲強國,不知國十三數,地雖利,民雖眾,國欲弱至削」,其中包括糧食儲備、各國人數、農業生產資料及自然資源等等。
公元前3050年,埃及為了建造金字塔和大型農業灌溉系統,曾進行過全國人口和財產調查。公元前15世紀,猶太人為了戰爭的需要進行了男丁的調查。
公元前約6世紀,羅馬帝國規定每5年進行一次人口、土地、牲畜和家奴的調查,並以財產總額作為劃分貧富等級和征丁課稅的依據。
其學理研究始於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時代,迄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撰寫「城邦政情」或「城邦紀要」。「城邦政情」式的統計研究延續了一兩千年。直至十七世紀中葉才逐漸被「政治算數」這個名詞所替代,並且很快被演化為「統計學」(Statistics)。統計學依然保留了城邦(state)這個詞根。
15至18世紀,歐洲出現了許多以報導國情為內容的統計著作。
德國的斯勒茲曾說過:「統計是動態的歷史,歷史是靜態的統計。」可見統計學的產生與發展是和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緊密相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