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可以從網上自學手工藝品製作嗎
可以。
手工藝品,俗稱「民間手工藝品」,是指民間的勞動人民為適應生活需要和審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產為主的一種工藝美術品。手工藝品的品種非常繁多,如宋錦、竹編、草編、手工刺綉、藍印花布、蠟染、手工木雕、油紙傘、泥塑、剪紙、民間玩具等。
民間手工藝品是指民間的勞動人民為適應生活需要和審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產為主的一種工藝美術品。手工藝品的品種非常繁多,如宋錦、竹編、草編、手工刺綉、藍印花布、蠟染、手工木雕、油紙傘、泥塑、剪紙、民間玩具等。由於各地區、各民族的社會歷史、風俗習尚、地理環境、審美觀點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藝品具有不同的風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國手工藝術的風采。
❷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扎染》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扎染》,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扎染》1
活動目標:
1、探索點染、暈染、滴染的染紙方法,嘗試運用毛筆吸管等輔助材料進行染紙。
2、能大膽進行活動,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產生的不同效果。
3、活動中能與同伴合作使用材料進行創作。
4、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宣紙(各種造型)各色顏料、毛筆、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引起幼兒的創作興趣。
看看上面的圖案,有什麼發現?
二、討論製作的方法
1、看一看他們有什麼規律。(仔細觀察圖案的變化,找找規律)
2、討論他們是如何製作的。(老師與幼兒討論不同的對折方法)
3、教師示範如何點染、蘸染、滴染。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折紙,用不同的方法對折
2、挑選自己喜歡的顏料顏色對宣紙進行渲染
3、同伴互相幫助,幫助動手較弱的幼兒
四、作品欣賞,幼兒與教師共同評價
活動反思:
1、色彩水滴的太多,紙太濕不好展示或顏色過多堆積在一處看不出變化。
解決方法:墊在桌子上的報紙應該換成厚一點的白紙,滴染的手怎麼握瓶、如何將聚集的色水散開,應該有教師的第一次示範。
2、學生雖然看了很多種折法後染出有規律的圖案,但拿到宣紙後不知如何下手。
解決:這個地方對於學生來說就難了,光讓他們看宣紙的摺痕他不能記住這種方法,需要他們接觸一件作品,親自去按照折印推敲染法,並在這時,啟發他們發現,折起來染,打開後才出現的這種效果,這個時候,有必要將一個已經滴好的染紙作品示範打開,也能一並強調打開時要注意不要弄撕了,這是第二次必要示範。
可以嘗試小組合作分工的方式
可以有個本組作品計劃,擺在前面的小展示台上,這樣每個同學做的作品不一樣,而且還能促使他加快速度。在美術課上還有很多動手試一試的機會,我覺得今後在設計這些活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安排好難易層次,最主要是要把細節的要求提清楚,讓他們能夠充分的動起來,才可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成就感,更有興趣的參與課堂。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扎染》2
一、活動目標
1、繼續了解民族工藝――扎染,在初步嘗試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扎染製作活動。
2、體驗製作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1、第一次製作的幼兒作品展示
2、各種形狀的布、橡皮筋
3、紅、黃、藍、綠四色顏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第一次製作的作品展示
1、誰的作品扎染成功了,為什麼?(扎緊了)
2、誰的作品沒有扎染成功,為什麼?(沒扎緊)
3、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讓橡皮筋扎的緊一點?(可以多繞幾根)
(二)欣賞老師的第二次製作
1、為什麼會一朵花上出現幾圈花紋?(扎了幾圈橡皮筋)幼兒思考討論自己得出結論
2、為什麼會出現幾朵花?(扎幾次橡皮筋)幼兒思考討論自己得出結論
(三)老師提示
1、如果染完顏色後,橡皮筋拆不開可嘗試用剪刀
2、製作完成後,用清水洗手,並擦乾。
(四)幼兒嘗試扎染製作活動過程
(五)作品展示
幼兒說說最喜歡的作品,為什麼?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扎染》3
設計意圖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在活動時應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協調發展,所以我的活動領域為社會與美術的整合,名稱為《奇妙的扎染》,年齡段為大班。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小朋友們接觸的東西也越來越現代化,慢慢的有些傳統的東西就會被遺忘。本活動以中國的扎染工藝為活動對象,幫助幼兒從生活中提升美的經驗、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親自製作扎染手帕,感受古老的扎染工藝,感知民間藝術的神奇與偉大。本主題主要呈現的只是讓幼兒了解扎染的美麗和現代扎染方法的一個小方面,扎染還有許多傳統和現代的色彩、圖案和花紋,,還須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去認識、學習和探索。
活動目標
1、技能:引導幼兒學習簡單的扎染方法,嘗試製作出螺旋紋,
2、情感: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幼兒對扎染的興趣,感受學習的快樂
3、認知:欣賞傳統扎染作品和現代扎染作品的特點,初步了解扎染是中國傳統工藝
活動重點:學習扎染技藝之一的螺旋紋
活動難點:製作過程中寧手帕和扎橡皮筋的動作
活動准備
手帕、橡皮筋、染料、滴管、圖片、手套、音樂、防水衣、視頻、紙芯
一、游戲導入
1、老師出示白手帕用變魔術的方法展示螺旋紋手帕
2、師:哪一張手帕更美呢?(幼兒回答)
3、師:你們猜一猜這么漂亮的花紋是怎麼來的呢?(幼兒猜測)
二、介紹扎染
1、老師說出方法是扎染
2、師:這個方法叫做扎染
3、師:到底什麼是扎染呢?請小朋友們認真聽一聽、看一看
4、老師介紹扎染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
5、師:你們知道它為什麼叫做扎染嗎?(幼兒回答)
活動過程
師:因為我們可以利用如圖中所看到各種工具,對我們的紡織品進行捆、縫、夾等,你們在圖中看到了哪些工具呢?(幼兒回答)師:結扎後要做什麼呢?
(幼兒回答)師:然後再進行染色,這就叫做扎染。
師:由於我們的扎染技術歷史悠久,結扎方法多,染色出來的花紋也很豐富,所以現在我們的手工扎染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用傳統的扎染,另一種是現代的扎染。
老師播放傳統扎染作品的圖片,幼兒觀察
師:看,這就是傳統的扎染作品,他是什麼顏色的.,都有哪些花紋呢?它的花紋是我們生活當中能夠看見的東西嗎?(幼兒回答)
師:傳統的扎染作品顏色叫做藍靛色,它的顏色來自於自然界中一種叫做板藍根的植物,花紋主要來自於我們生活當中可以看見的動物、植物、和人物。
老師播放現代扎染作品,幼兒觀察
師:到了現代,我們的扎染作品和花紋發生許多變化,看,這就是現代的扎染作品,它是什麼顏色的?它有哪些花紋呢?(幼兒回答)
師:現代扎染作品顏色豐富,花紋都是一些奇形怪狀的,現代扎染的花紋更多來自於我們的想像和創造。
三、嘗試學習製作扎染
1、師:了解了扎染,你們想製作屬於自己的扎染作品嗎?
2、老師為大家介紹今天學習扎染圖案叫做螺旋紋,它是用紙芯和橡皮筋來進行操作的
師:小朋友們要認真看哦,我一會兒要考考大家
3、老師播放製作方法的視頻(幼兒觀看視頻)
4、老師結合PPT引導幼兒一起回憶復述製作方法,老師並強調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5、講解到擰螺旋紋時,老師單獨出示視頻,請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學擰螺旋紋
6、接著一次強調橡皮筋的捆法
師:帕子擰好後像一個小花捲,接著開始捆橡皮筋,用十字交叉的方法,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橡皮筋捆好之後是這樣的。接著開始染色,在染色時,小朋友要注意盡量將顏色上滿。
7、老師請幼兒操作,在操作前老師要強調規則
師:8位小朋友為一組,在製作扎染時要保持安靜,使用後的材料請放回托盤里,先完成作品的小朋友,請先將桌子擦乾凈,將衛生紙放回托盤中,請小朋友抬小椅子有秩序的上座位。
8、幼兒操作,老師在旁協助並進行輔導
四、展示作品
1、老師請先完成作品的小朋友整理好桌子後,到候場區准備做好模特步的准備師:請先完成作品的小朋友,檢查一下桌面干凈嗎?將桌面擦乾凈,把紙放回托盤里,接著將自己的螺旋紋手帕放在桌面上,小手像熨斗一樣將帕子整理平坦,整理好的,小朋友可以先想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作,待會兒走模特步為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哇塞,小朋友們製作的螺旋紋太漂亮了,我都等不及要把美麗的扎染螺旋紋展示給大家瞧一瞧,小朋友們快拿上自己的螺旋紋作品到老師這里來准備。
2、老師請小朋友站成一長排
師:我們今天做的扎染花紋叫什麼名字?(幼兒回答)小模特們,准備好了嗎?
五、活動延伸
師:我們的螺旋紋手帕還有點濕,我們一起拿出去將它曬干吧!大家一起去把手帕曬干吧結束活動。
通過這次活動,小朋友初步了解了扎染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在活動當中,通過圖片小朋友能夠自己去觀察、發現扎染技術的變化,在觀看的視頻的過程中強調了活動當中的難點動作,小朋友們操作擰螺旋紋的動作大多數
活動反思
幼兒是作出來的,只有個別幼兒還需要老師的幫助,在捆橡皮筋的時,許多還需要老師進行協助,但是到最後上色後,展示效果時,整體效果時非常好的,重難點基本上也解決了,活動效果較好,但是,在以後的活動當中要練習捆的動作。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扎染》4
【設計意圖】
根據本班課題計劃,最近一直在進行扎染系列活動,孩子們對扎染活動興趣非常濃厚,自己嘗試製作手絹,活動中我結合了以前所學的扎染方法,並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和能力差異將操作材料分為四組,通過此活動來完成本節活動的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扎染技能,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設計圖稿,選擇材料扎染手帕。
2.通過欣賞,激發幼兒對扎染的興趣。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皮筋、白色布、剪刀、染料、彈球、大小不一的珠子、細銅絲等。
2.師幼共同設計的圖稿和扎染的手帕四塊。(圓形、四角花、斜線花紋、曲線花紋)
【活動過程】
1.以謎語形式導入。(手絹)
2.出示四塊不同扎染方法做成的手絹,引導幼兒觀察、欣賞。
這是什麼?
與普通的手絹一樣嗎?
哪裡不一樣?
你喜歡那一塊手絹?為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扎染的方法。
像大海波浪一樣的曲線花紋是把手帕對邊折,再扎皮筋做出來的。
圓形花紋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來的。
斜線花紋是把手帕對角折,再扎皮筋做出來的。
四角花紋是在四個角上扎皮筋做出來的。
4.出示圖稿和作品,啟發幼兒產生設計和扎染手絹的慾望。
(1).出示圖稿昨天,我們一起設計了一張手絹圖稿,看一看,上面都有那些花紋?
怎樣才能出現這些花紋呢?(在不同的地方紮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作品,引導幼兒比較異同。
這是我們扎染出來的手絹,看看和設計的一樣嗎?如何進行修改?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今天我們來做小小設計師,自己設計、扎染一塊漂亮的手絹。
6.放輕音樂,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和已具備扎染的技能設計的,在開始部分,我有目的選擇了四塊具有代表性扎染方法的手絹引導幼兒欣賞,啟發孩子過渡到自己設計圖稿自己扎染,孩子在活動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在活動中,個別孩子起初在設計圖稿、扎染方法和染色中顯現出茫然,但通過一次次的操作,每次扎染中意想不到的變化,都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扎染活動的無限魅力。
小網路:手絹最初由頭巾演化而來;也叫手帕,隨身攜帶的方形小塊織物,用來擦汗或擦鼻涕等。現正逐步被紙巾替代。另外,手絹是部分劇種所用的道具,用雙手舞動或轉動以增加戲的效果,如二人轉等。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扎染》5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感知扎染與圖案之間的關系,感受扎染藝術的魅力,激發幼兒對扎染的興趣。
2、通過親身創作,了解簡單的扎染方法,體驗扎染的樂趣。
3、萌發幼兒對中國民間藝術的喜愛之情,增強其民族自豪感。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准備:
1、 扎染花布一塊。
2、細鐵絲若干、調好的染料若干瓶(紅、黃、藍、綠)、純棉小手帕20塊、展板。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扎染花布,感受扎染的藝術美。
1、出示扎染花布,引導幼兒欣賞,並且說一說花布的結構。
2、教師小結,引出扎染方法。
二、通過觀看視頻,讓幼兒初步了解扎染。
1、通過分段欣賞視頻,讓幼兒簡單的了解扎染藝術。
2、通過兩段視頻的對比,讓幼兒知道古代和現代扎染上的不同。
3、小結:以前呀,一般只有藍、白兩色,現在有許多顏色進行套染,當然,除了顏色的不同,還有工具、布料、扎法都有很大的變化。
三、教師示範講解,讓幼兒初步知道扎染步驟。
1、教師介紹今天的扎染工具和示範簡單的扎染方法,讓幼兒初步知道扎染的步驟。
2、通過出示更多的扎法,激發幼兒扎染的興趣。
3、小結:咦,不同的扎法為什麼染出來都有白顏色的地方呢?對呀,扎染就是把布扎緊了,讓染料染不進去,從而形成了各種花紋。
四、幼兒嘗試操作,學習簡單的扎染方法。
1、教師簡單交代操作要求,幼兒自由扎染。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提醒幼兒在扎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交流。
1、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到展板上。
2、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六、拓展經驗,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扎法。
通過觀看視頻,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扎法,可以呈現出更精緻、更復雜的圖案。
七、活動延伸:
激發幼兒對我國民間傳統工藝的自豪感。
1、欣賞圖片,激發幼兒熱愛我國的民間藝術,增強其民族自豪感。
2、小結:看來,我們的扎染工藝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除了扎染,我們國家還有許多民間傳統工藝,相信我們小朋友一定能把更多的傳統工藝傳承下去,讓它綻放出更多的光彩!
活動反思:
活動中,教師在幼兒了解扎染方法及會出現什麼樣的圖案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設計圖稿,有計劃地選擇材料進行扎染,注重培養幼兒在扎染活動中的有意性和計劃性。
為了幫助幼兒解決按照圖稿選擇材料、在相應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難,在活動開始部分,教師有目的地選擇了幾塊手帕引導幼兒欣賞、匹配扎染方法;然後過渡到讓幼兒根據設計圖稿討論在手帕的什麼位置運用什麼方法來扎染,進一步明確圖稿與作品的關系:最後,教師讓幼兒自己進行設計與扎染,體驗成功的快樂。整個活動層層遞進,適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在材料方面,教師不僅提供了皮筋、各種珠子及小玩具等,還提供了封口帶、細銅絲等一些用於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兒根據需要使用。
雖然個別幼兒在設計圖稿與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還有些懵懂。但在實踐中有了新的感悟與認識,如設計的「線條」圖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現的圖案等。在扎的過程中,細微的變化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們在拆開皮筋、展示作品時都能主動地和圖稿對比,體驗到了設計、製作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扎染》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國古老的扎染工藝。
2.嘗試進行扎染創作。
3.感受扎染藝術的形式美和創作的多樣性,體驗扎染的樂趣。
活動重點 :
感受扎染藝術的形式美和創作的多樣性。
活動難點:
嘗試進行扎染創作。
活動准備 :
1、視頻、PPT課件。
2、材料准備:已經扎染好的T恤;各種棉布製作的小T恤、小圍巾、小手帕、小頭巾等;各類繩子;可利用的輔助性材料(夾子、筷子、管子、筆等)、顏料。
活動過程 :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穿著扎染衣服進入教室。
師:這件T恤好看嗎?它與普通T恤有什麼不同?
小結:原來,扎染是我國民間的一種特殊工藝,把白色的布進行捆紮,再浸染上顏色就可以在布料上留下美麗的、有趣的花紋了。
二、欣賞圖片,感受扎染之美。
1、去布料王國欣賞美麗的布料寶寶。
師:你喜歡哪個布料寶寶?為什麼?
原來用扎染的方法可以做出這么漂亮的花紋和圖案。
2、出示白布。
師:布料王國里這個布料寶寶沒有人打扮它,你願意來幫助它嗎?布要怎麼扎、怎麼染呢?我們一起去學本領吧。
三、欣賞視頻,了解扎染的過程和簡單方法。
1、師:視頻中老師先做什麼?怎麼扎?紮好之後做什麼?之後是如何染上顏色的?
師幼小結扎染過程:折布--扎布--染色--晾乾--打開。
2、出示其他扎法,引導幼兒了解不同扎法。
師:你想怎麼捆紮布料寶寶呢?
四、幼兒嘗試扎染。
師:讓我們每一位小朋友去生活館打扮布料寶寶吧。
要求:
五、展示評價作品。
小結:原來扎布的方法不一樣,染出來的花紋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扎染的神奇之處,這就是扎染的魅力。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布料寶寶去布料王國里走T台秀吧!
❸ 喜洲古鎮扎染哪裡看
喜洲古鎮里的商鋪里就有許多扎染工藝品,如稻田邊的藍續古法扎染體驗店。 喜洲古鎮位於大理市北部,西倚蒼山,東臨洱海,隋唐時期稱"大厘城",是南詔時期"十瞼之一"。

喜歡騎行的遊客們,可以租用一個小電驢或者是自行車騎行游古城河環洱海, 這會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古鎮里的老街小巷、田園風觀,還有洱海邊的海風。都是不能錯過的風景線,所以喜歡騎行的話直接騎行游更方便 。
喜洲古鎮推薦旅行穿著服飾:
來大理旅行很推薦入鄉隨俗,喜洲的紅牆和稻田會偏向適合穿著白色的波西米亞或民族服飾、用頭繩編上幾條小辨子,拍照時和當地的建築或風景更契合
喜洲古鎮的標志性建築:
轉角樓原為喜洲城北村村民楊如軒的舊宅,建於1945年是喜洲古鎮民居建築中結構、造型最為獨特的歷史建築。
❹ 扎染作品
下面是一張扎染作品圖片,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2007年,雲南大理周城的張仕紳被確定為扎染國家級傳承人。 2011年,海安縣申請的南通扎染技藝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焦寶林被評為南通扎染技藝省級傳承人。 大理市周城璞真綜藝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❺ 什麼是「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
扎染方法一般是把絲綢或棉布經過折疊、縫合、抽拉、捆紮等方法處理,然後用靛藍浸染,浸染後晾乾,拆去縫、捆、扎線,脫去浮色,由於扎結處染料難以滲透,形成白底,與著色部分相輝映,形成對比,使織物深藍底色上呈現出美麗的白色花紋圖案,色彩斑斕,樸素自然,具有機染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
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絞」,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使人驚奇的是扎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後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染料以板藍根、藍靛為主,與化學染料相比,其色澤自然,褪變較慢,不傷布料,經久耐用,穿著比較舒適,不會對人體皮膚產生不良刺激。
(5)扎染作品可以在哪個網站看擴展閱讀
扎染的歷史:
扎染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染織工藝,據史料記載,早在秦漢兩代便有扎染。出土文物中,自東晉以迄唐代,均有紋纈品實物出現;文獻中,如《二儀實錄》稱:「秦漢間有夾纈法……陳、梁間貴賤服之。」東晉南北朝時,該染織物廣泛用於婦女衣著。
唐朝,古都長安就已十分流行。皇室貴族、嬪妃女眷,爭相選用,風靡一時。扎染的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有鹿胎纈、青碧纈、蜀纈諸花紋。曾有蝴蝶、梅花、水仙、魚子多種紋樣。並隨「絲綢之路」遠銷西亞地區。
扎染的現狀:
現在有關研究單位在繼承發揚民間扎染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國外扎染技術,創造了多種扎、捆、縫、疊的方法,運用多種染料和染色手法,使扎染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閃射出新的光彩。
❻ 四年級上冊美術2,3,課
小學美術教案四年級上冊:02課花手帕
[分析]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百花園中,有一朵艷麗的奇葩,它就是歷史悠久的染色工藝——染纈。染纈,是唐代最為發達的一個印染品種,為了創造多種藝術特色,產生多種藝術效果,古代民間藝人發明了許多印染方法。從製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藝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絞纈(今稱為扎染)、蠟纈(今稱為蠟染)、夾纈(今已失傳)。印染的圖案紋樣神奇多變,色澤鮮艷明快,圖案簡潔質朴,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系,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制一方手帕。
本課將學習任務分為兩個活動。
「活動一」的設置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為媒材,憑借折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艷、變化生動活潑,呈現四方連續紋樣的一方紙手帕。教材中呈現了紙手帕的製作基本過程和方法:1.折。將方形生宣紙或皺紋紙試著用不同的方法折疊,如田字格、米字格(主要的方法)、輻射狀、摺扇形折疊法、任意折疊、揉紙團法等。2.造型設計。學生隨意染制一兩幅紙手帕後引導學生分析製作要領:色彩不宜過多,3—5種即可;角、邊、中心等位置上的染色可決定圖案的形成等。3.染制。染制分浸染和點染兩種,還可運用撞水法,即用清水點已經染了色的地方,用水將色擠向四方,從而顯出淡色斑痕……4.干後打開,呈現作品。教材中呈現的幾幅紙手帕作品,在折法、染法、色彩搭配等方面均有其獨到之處,教師可引導學生欣賞分析。
「活動二」的設置即製作扎染作品。工場扎染比課堂要復雜得多,一般要經過染前處理一捆紮布料一浸水一染色一沖洗晾乾一熨平完成等工藝程序,色料的配置需用專門的印染色料,並加入食鹽等,使染色後不褪色。而教材中呈現的扎染只需要三個大的製作過程:1.把白布進行捆紮。2.將捆紮的白布放入色料中浸染。3.松開捆紮的繩線把染了色的布展開,就可以見到深色底淺白色的花紋,清新雅緻,令人喜愛。扎染的圖案,其花紋有著鮮明的特色,呈現出特有的藝術效果,由於扎結的外力作用,使得布料染色不勻,染出的色暈和肌理被看作扎染的「靈魂」.其自然而朦朧的美,含有抽象的成分,恰好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要求。教材中提供了學生學習的範例,其中包含了多色扎染和單色扎染。多色扎染作為欣賞可向學生作介紹.重點在單色扎染的製作方法和步驟上,特別是扎的方法,如捆紮、夾扎、縫扎、包紮等手法的運用。
學習屋中對染纈工藝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並提供了一幅蠟染作品作為課題的延續和發展。有興趣的學生和老師也可以在此做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究。二、教學目標◆了解染纈工藝的特點和歷史,以及圖案的基本知識。◆掌握染纈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的變化與韻味。◆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三、教學思路
本課目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要使用紙材和布料、水性顏料以及繩線等媒材進行實踐操作,根據材料的特點,要能有針對性地、合理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加工製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藝的美感、功用和社會人文價值。
在教學活動的安排上,本課圍繞一個「染」字,設計了兩個相關的學習活動:一是運用紙材染手帕;一是運用布料染手帕。同是柒手帕,染料相同:水溶性染料,如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顏料摻水稀釋、書寫用紅或藍墨水均可。材質不同,涉及到的染製程序、方法發生變化:紙材先折後染;布料先扎後染。教師在進行教學處理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將學生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中,並保持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和趣味性。
活動一的教學安排可考慮:欣賞感受——方法指導——觀察分析——自主表現——評析交流。教師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導入課題,先出示一些課前製作好的花手帕,從欣賞角度直入課題,以花手帕絢麗的色彩、奇特的紋樣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學習和創作表現的慾望。然後教師對製作浸染紙手帕的方法步驟作總結,並當場示範。接下來教師出示浸染紙手帕不同形式的作品,引導學生觀察並分析浸染時要注意的事項(色不宜過多、過雜、過散;浸染要到位;折疊方式要有變化等)。
活動二的教學安排可考慮:嘗試表現——方法指導——創作表現——評析交流。紙材染前可先折,布料染前可做怎樣的處理呢?學生嘗試將布料進行染前處理後,教師可選擇一松一緊、扎法相同地進行染色實驗,明了扎結松緊對紋樣的影響,然後出示使用不同扎法染出的紋樣,引導學生在扎法上做文章,以期染出各具特色的扎染手帕來。
兩個活動的作業展評可採用懸掛式,建議採用互評和自評相結合,讓學生積極地談談製作過程中的感受、體會與情緒。四、教學選擇
扎染花手帕的布料以棉布為佳,麻布、絲綢以及包裝布、細帆布、人造棉等也可以選擇。如果沒有新的布料,將舊的淺色衣物裁剪後也可以染制花手帕。
本課中的兩個活動設置建立在民間手工藝的基礎之上,如果本地區有此類手工藝,教師可以將教材做進一步的教學處理,作為課程開發,形成地區特色。如根據蠟染的製作要領,將熱蠟滴在淺色布料上,染制仿蠟染手帕等。
活動一的教學安排也可考慮先讓學生分小組動手實踐,師生共同就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協助者與組織者,幫助學生自主嘗試、體驗、探索,並引導學生總結動手製作的經驗。教師還可以提供學生學習卡,記錄學生小組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收獲。如:
我們的小組成員
我們遇到的問題
我們解決的方法
我們作品的特點
……
活動二的教學安排也可考慮課前讓學生從書籍、網站等媒介中收集有關扎染的信息和資料,課堂中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走上講台向同學介紹扎染的一些相關知識。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會更自信、更積極。五、教學建議
為了減少顏料的耗費,以及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開展合作學習。
教師示範製作手帕時應當及時展開讓學生看紋樣的整體效果,在學生「嘖嘖」稱奇的贊嘆聲中激發學生動手的慾望。但紙吸水後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會揭破,前功盡棄,教師可以用吸水性強的紙或其他材料將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開即可。同時也可教會學生同樣的處理方式。
本課建議兩課時完成,課前應督促學生准備好各種必備材料,還可以帶好塑料袋或竹筷,教學中應注意整潔、衛生。六、教學資料
染制紙手帕的要點:
1.注意畫面色彩的控制,應以一種顏色為主,色度要有深淺的變化。
2.染色時要注意時間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時間長則吸色多,染色的面積大,反之則小。
扎的方法與紋樣對比欣賞:
1.將布呈長條形抓成一束,用棉線干手握處開始環繞,此時需緊密的繞緊,繞的寬度越大,染制完留白處越大,完成後,將紙頭打結固定,即可施入染料中。
2.將布抓起一小角後,用繩線或橡皮筋捆綁,每一小角都會成為染後的一個小圈,數量、大小皆可自行選擇。
3.在布的四角直接打結,不使用繩線,染制完成的圖案有一種暈染的效果。
4.將布從中心抓起一小角後,用繩線或橡皮筋綁出一個個環結。捆綁的圈數越多,染好後的圖案也會越豐富。
折疊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田字格、米字格以外,還可以呈輻射狀、扇形折疊,以及任意折、揉紙團等。
扎染紋樣在生活中也有廣泛的運用,如:扎染服飾、扎染壁掛等。
[教案]何娟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2課花手帕(一)
年級
4年級上冊
執教
何娟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欣賞感量
l教師出示浸染紙手帕作品,引導學生欣賞,提問:它們與我們甲時用的手帕有什麼不同?它有何特點?(圖形的對稱美、色彩的浸潤美)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製作一方浸染紙手帕。
3.板書課題:花手帕(一)紙手帕
實物
方法指導
1.請一名學生上台將折疊好的宣紙隨意染上不同的顏色。提問:通過觀察,你能說說製作紙手帕需要哪些步驟嗎?(小結板書:折紙,染紙)
2.折法啟示:
①教師提問:你能折出不同形狀來嗎?
②學生嘗試後,教師小結: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可以稍有變化。折出的形狀影響到染的紋樣的形成,輻射狀、摺扇形折疊法、任意折疊、揉紙團法等也可以嘗試。
3.染法示範:
①教師示範:點染、漫染紙張,展開形成紋樣。
②師生共同分析、小結染制紙手帕的要點:
A.注意畫面色彩的控制,應以一種顏色為主,色度要有深淺的變化。
B.染色時要注意時間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時間長則吸色多、染色的面積大,反之則少、染色的面積小。
4.教師示範打開作品,進行展示。提示:紙吸水後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會揭破,前功盡棄,可以用吸水性強的紙或其他材料將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開.
視頻展示台
CAI呈現折法圖示
視頻展示台
視頻展示台
觀察分析
1.欣賞紙手帕作品(優劣對比)。提問:你喜歡哪塊紙手帕?
為什麼?
2.學生開書欣賞書中作品。
CAI呈現紙手帕作品
教材
自主表現
I.學生分小組動手製作紙手帕,將作業紙採用不同的方法折疊,然後在彩色水中浸染或點染,製作2._4塊美麗奇特的紙手帕。
2.教師隨堂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提請注意,浸染得好的應叫學生適可而止。
音樂
浮析交流
I.將學生作品張貼展示。
2.提問:
①你最喜歡哪一塊?說說你的理由?
②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實物
嘗試表現
1.欣賞上節課優秀作業,回顧基本製作方法和步驟。
2.導人新課,提問引導思考:製作紙手帕染前要先折。那麼,製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備將布料做怎樣的處理?
3.學生討論、嘗試。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仿效民間藝人的手法,製作扎染手帕。
5.板書課題:花手帕(二)布手帕
實物
方法指導
1.觀看短片,了解民間扎染的發展、製作過程、方法,以及民間扎染作品欣賞,畫面配講:
①扎染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印染工藝之一,主要盛產於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其製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繩線捆紮後,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進不去,這樣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顏色的面貌而形成圖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機器印染術出現之前,人們的服飾花紋、家居用品等就是用這種手工工藝製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著扎染作坊,如湘西鳳凰、雲南大理、貴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實、自然、大方,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風味。
2.教師模擬民間扎染作坊師傅的身份,示範、講解課堂製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過程和方法:
①捆紮布料。
②浸染布料。
③展開呈現。
錄像
CAI呈現扎染作坊背景.
視頻展示台:
觀察分析
1.將扎法圖示和染出的圖案兩兩對比欣賞,從中明了製作扎染手帕的關鍵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緊等直接影響扎染紋樣的樣式,扎、染前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先進行設計。
2.學生開書欣賞書中作品。
CAI呈現
教材
創作表現
1.學生動手製作扎染手帕。
2.教師隨堂巡視指導。
音樂
評析交流
1.將學生的扎染作品懸掛在教師課前牽扯的鐵絲或繩線上,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2.提問: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竅門嗎?
②你最喜歡哪一塊?說說你的理由。
③再給你一塊白布,你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製作成花手帕?
實物
[教案]東暉小學盧璨老師《花手帕》說課稿
說課者:盧璨東暉小學
老師們: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七冊第2課《花手帕》。我今天的說課將採用「五說」的說課模式。即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過程、五說課後反思。理論根據將貫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說教材
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百花齊放,其中歷史悠久的「染纈」就是奇葩之一,是唐代最為發達的一個印染品種,印染的圖案紋樣神奇多變,色澤鮮艷明快,圖案簡潔質朴,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系,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制一方手帕。本課將學習任務分為兩個活動。我所授的內容為活動一——染制紙手帕。
「活動一」即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為媒材,憑借折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艷、變化生動活潑,呈現不同紋樣的一方紙手帕。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准》所確立的階段目標,《花手帕》一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要使用紙材和水性顏料等媒材進行實踐操作,根據材料的特點,要能有針對性地、合理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加工製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藝的美感、功用和社會人文價值。因而在備課上我結合課改提出的「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為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講授示範的教學模式,力求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
教學目標: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理解制訂了以下教目標。
認知領域:了解染纈工藝的特點和歷史,以及圖案的基本知識。
操作領域:掌握染制紙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及圖案的變化與韻味。
情感領域: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啟發多種折疊方法,染制出色彩圖案美麗的紙手帕。
教學難點是:折法多樣,色彩搭配合理。
那麼在教學中,怎樣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將學生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中,並保持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和趣味性。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欣賞感受——方法指導——觀察分析——自主表現——評析交流。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1.啟發法2.演示法3.交流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認為: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己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下面兩種方法為主進行學法指導,在為學生創設尊重,平等,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啟發教給學生賞、做、評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像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1、自主探究學習法
前蘇聯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本課難點——折法多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多種折疊紙巾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是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的看法意見,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准》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具體如下:
(一)欣賞感受
1、展示實物布手帕,引導學生欣賞感受紙手帕的特別之處
以前的布手帕是我們的常用物品,很少有人會仔細欣賞其圖案美。現在取而代之的是用過之後就隨手丟棄的白色紙巾。於是,我在教學一開始就展示了幾塊實物布手帕,而後又出示了用彩色水浸染出各種美麗圖案的紙巾,紙手帕的艷麗花紋一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正在他們詫異布手帕和這種手帕的不同之處時,我讓幾個孩子上台自己觸摸兩種手帕,感受材質上有何不同,通過體驗學生說出了此手帕的材料是紙材。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激發學生也想親自動手製作一方美麗「紙手帕」的強烈願望。
2、引出本課課題——《花手帕》。
(二)方法指導
1、在讓學生了解紙手帕的製作步驟有哪些時,我採用了與學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隨意的拿出一張紙巾折疊了幾下,請一位同學上台自行用彩水染制。通過很明顯的分工,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折——染。
2、折法啟示
1)將以前學過最基本的兩種折法田字格和米字格通過課件直接展示,學生回顧並跟著課件的演示動手摺疊。
2)折完基本折法後,提問學生:你能在這兩種折法的基礎上折出其它不同形狀來嗎?小組間同學進行折法演變的探討和嘗試。請代表上來演變不同的折法。
3)學生演示後,老師小結:在這兩種基本折法的基礎上稍加變化原來還可以折出這么多形狀。課件展示老師演變基本折法後折的幾種形狀,如在田字格基礎上演變出的「川字格」「州字格」「井字格」;在米字格基礎上演變出的「雙米字」「兩端輻射」「中心輻射」等折法。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的折法所產生的不同染形。
3、染法示範
1)老師用浸染、點染的方法示範染紙,讓學生分析折疊後的紙巾哪些部位適合用浸染、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點染。並且觀察浸染時間的長短對染色有何影響。
2)師生共同總結染制紙手帕的要點:
a、要注意色彩的控制,以一種顏色為主,與其它色彩要注意深淺的搭配;
b、染色時要注意時間控制,浸的時間長則吸色多,染色面積大,反之則吸色少,染色面積小。
(三)、觀察分析
欣賞課件里紙手帕作品(優劣對比)。提問:你喜歡哪塊紙手帕?為什麼?
(四)、自主表現
1、學生分小組動手製作紙手帕,每人分別折疊出三張不同折法的紙巾,然後在彩色水中浸染或點染,製作三塊美麗奇特的紙手帕。
2、教師隨堂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提請注意,浸染得好的叫學生適可而止。
(五)、評析交流
1、將學生作品張貼展示。
2、提問:
1)你最喜歡哪一塊?說說喜歡的理由?
2)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總結:靈巧的手加會創新的腦,平凡也能幻化出神奇。
五、課後反思
這節課按教材是推薦用生宣紙和皺紋紙染色完成,在准備前期可以說我是花了很多心思來嘗試各種紙材的折疊染色效果,因為當我發現生宣紙在染色干透後色彩即會變暗啞;而皺紋紙吸水性較差,紙面不平整的缺點後。我就想用餐巾紙是不是會更合適。首先餐巾紙本身的意義就是手帕;再者學生身邊隨處可取,失敗了還能自行反復嘗試。在染制了范品之後,我就覺得效果非常好,彩水的鮮艷性在紙巾上絲毫沒有減弱,而且吸水性恰到好處。因此在課堂上完成作業的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學生在展開紙手帕發現美麗得出乎他們意外時,我看見他們是異常興奮的,在我總結全課話說到一半「我們只要有一雙靈巧的手,一個善於創新的腦……」一個學生在下面脫口而出「我們就能將平凡幻化為神奇!」。學習的熱情也在這種成就感中得到了極大的激勵。
文章來源:《長沙市芙蓉區教學服務網》
太長了發不上去
第三課在http://www.5ykj.com/Health/meisu/25508.htm有圖片的
這個圖片就能發一張還是
您自己看吧。
❼ 關於扎染的論文
注意:仔細看,跟著我的步驟來,至少你能整出一篇東西來,而且是等搜索不到的文章. BAIDU一搜都有的我們老師直接咔嚓掉! ★★★我是研究工程類課程的,不是代寫論文的,僅僅提供資料並進行探討而已. 個人提示:★★★揭示論文代寫真相,警惕代寫陷阱★★★ http://iask.sina.com.cn/b/12189436.html ★★★★在我的個人中心有"維普資訊"的賬號密碼和"CNKI"的使用方法,需要的可以去那查找相關的論文期刊資料,如有不能使用的,麻煩提出,我盡快更新. 有人說我一直用類似的答案回答,但是我不得不這么做。學會自己搜索資料庫對寫論文是非常有幫助的,其實沒有人會在網上真得寫一篇論文出來,即使是收費的,也僅僅是東湊一點西拼一點而已,還不如自己去找呢! 您也可以去以下網站找資料,然後使用我個人中心的賬號查看下載全文,各資料庫資料相通的.如果實在下載不了,也可以提問索取全文. ★http://www.cnki.net/index.htm(如果上不去,換http://www.e.cnki.net/)是個收費網站,而且很貴!!!!但是你可以去那裡查資料然後問我要全文(期刊類文章維普里有一模一樣的,可以直接下),因為CNKI的資料很全,有 3400多萬篇文章。 當然你在任何資料庫下載全文遇到收費時,都可以向我尋求幫助! 索取全文參看http://iask.sina.com.cn/b/10076171.html 搜索結果如: 1. 扎染的分形模擬研究 被引次數:1次 韓啟明 文獻來自:微計算機應用 2004年 第01期 扎染而成花紋,以各種花卉及常見自然界動植物形象為主,形色自然,產生回歸大自然的絕妙效果。分形(Fraetal)幾何,1975年由IBM公司B ... 扎染和分形,自然和機理相通,本文據此提出對傳統扎染的分形模擬研究。1扎染的機理1 ... 2. 享譽天下扎染 文獻來自:科學大觀園 2007年 第16期 扎染已在自族地區成為民問時尚,扎染製品也成了向皇帝進獻的貢:鑽。扎染採用民間占老的手工_印染下_藝製成。布料以棉自布或牛帛麻染兩道上}i『,技術關鍵是線扎乒12、和染色技藝。扎花扎花,原名扎疙瘩,即了}:白J乍 ... 3. 雲南白族扎染藝術研究 張義妮 導師:李綸 文獻來自:昆明理工大學 2006年 碩士論文 在這過程中形成的白族扎染及其圖案藝術,是中國傳統絞纈藝術的代表之一。白族扎染融合了白族的人文氣息、自然景觀、宗教信仰、藝術風格,形成獨具特色的工藝品。在很多方面反映了白族的文化藝術、生活情趣、審美等特徵,是白族經濟與文化的重要組成 ... 4. 和媽媽一起做扎染 陳燕燕 文獻來自:幼兒教育 2005年 第10期 經過扎染處理使白布產生各種花紋,再將布進行縫制,漂亮手工包就做好啦!手工包的故事:工具和材料:直接染料(化工店購買)白色棉布紗線等***製作步驟:首先將整塊棉布任意捆紮,扎完後留出較長的線頭,為後面的拆線作準備(圖 ... 知道商店裡扎染的手工包是怎麼來的嗎?讓我們也來體驗一下奇妙的扎染過程吧! ... 5. 抗菌解毒的白族扎染 徐何珊 徐晉燕 文獻來自:文明 2007年 第03期 扎染已在自族地區成為民間時尚,1.和寸也成自句皇帝進獻的貢.鑽。扎染「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它川線、繩(現在也川塑料紙)等l ... 6. 白族之鄉扎染美 羅正友 文獻來自:市場報 2004年 扎染已成為頗具白族風情的手工印染藝術。特別在盛唐年間,扎染在白族地區已成為民間時尚,扎染製品也成了向皇宮進獻的貢品。10世紀,宋仁宗明令嚴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為宮廷專用品。$$ 扎染的製作方法別具一格,舊籍 ... 7. 淺談手工扎染的審美特徵 張松鶴 文獻來自: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4年 第04期 一、手工扎染的特殊性 手工扎染有著自身的藝術語言和特殊的藝術 表現形式。製作者在掌握了扎染的各種技藝之 後,結合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內在的情感和獨特的、審美就能創造出更具特色的扎染作品。手工扎染 的特殊性還在於,任何一件 ... 8. 扎染,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王洪偉 文獻來自:旅遊 2007年 第07期 因為在這里除了有聞名遐邇的蝴蝶泉外還一直沿襲著白族已有300餘年歷史的扎染傳統製作手工藝和保留著白族的各種傳統習俗,被譽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走進周城村只見這里的每家每戶的門外都有著一條彎曲的石板路 ... 9. 《扎染藝術》教學設計 周莉 文獻來自:中國美術教育 2004年 第05期 卜學習民間扎染工藝的基本技法並製作扎染布o2、扎染服裝.的設計和撇。 教學目的: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扎染藝術,了解民間扎染的歷史起源與基本技法 ... 10. 關於白族扎染的文化思考 劉傅森 文獻來自:大理文化 2007年 第01期 一西南夷紡織說到扎染前,首先必須說說紡織。因為沒有紡織也就沒有布帛、絲錦,沒有了諸如此類的載體,也就不可能有在載體上的任何塗染的美術工藝。我國紡織的歷史從現存的史料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或西周。在商代和西周的墓葬中,都曾發現過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