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聞圖片報道在新聞報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聞攝影的地位和功能
(一)地位和功能的相互關系
地位和功能是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功能的發揮決定地位的確立;一定的地位確立又為功能的實現提供保證。新聞攝影地位的提高和對功能的認知與拓展就是這樣一個相互作用的發展過程。同時,新聞攝影地位和功能也與整個新聞事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新聞攝影的地位主要是與文字形式相比較而言的版面地位;新聞攝影的職能,主要的是作為新聞的共通職能,然後才是攝影自己的特色。
新聞的首要任務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1]這是長久以來對新聞職能的規范,當然也適用於「六大兵種」之一的新聞攝影。但是,新聞畢竟不同於宣傳,完全用宣傳的思路來規范新聞事業的發展,會對新聞事業的發展有不良影響,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前新聞事業和新聞理論研究「畸形」、落後的原因。發掘新聞攝影的功能也必須遵循新聞自身的規律。
(二)新聞攝影初顯身手及地位的提高
八十年代初,在整個新聞界撥亂反正、改革創新的背景下,攝影界開始嘗試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這一探索首先是從提高新聞攝影自身的新聞性開始的。
1983年,李莉在分析當時報紙新聞照片新聞性時有一個統計數字:《人民日報》的樣本中只有11%的照片是事件性新聞照片。[2]新聞照片不報道新聞,不履行自己的職責,還能怪別人不重視你的地位么?文章還分析指出造成這種尷尬的原因是新聞工作者缺乏新聞意識、新聞與宣傳不分。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意識到新聞攝影的功能和優勢。從提高新聞性出發來發揮新聞攝影的功能、提高自身地位的思路才是正確的。
之後,新聞攝影理論年會的論文大量涉及新聞攝影的特徵、價值、優勢和職能等問題,同時新聞實踐領域也有很大的突破進展。
1981年6月,《中國日報》創刊,該報發表的新聞照片別具一格,圖片不只大,而且突出「人」字。從題材的角度來看,發表了《兒童吃西瓜》(王文瀾 攝)等富於生活氣息的照片,既自然生動,又貼近百姓生活;從畫面表現的形式來看,也以不幹涉對象的現場抓拍為特色,使人們看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新聞圖片的價值和魅力。[3]此後,新聞攝影表現的領域得到拓展,時效性增強,與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密切,形式更加新穎活潑。照片可以被放大安排在頭版顯著位置,總體數量也得以增加。此後,《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等紛紛加大對新聞圖片數量、質量的重視,開辟圖片報道專欄。
新聞照片的優勢,在於以其形象性從視覺上和心理上引起讀者的注意,並以其直觀性提高新聞信息的傳播效率。有人引證國外報紙版面的實例,指出新聞照片是外報的「天之嬌子」,頭條必須有照片,這是時代的需求讀者的需求[4]。新聞攝影報道新聞的功能優勢挖掘出來了,必然在版面上受到重視,其地位也才可能相應得以提升。
(三)圖文並重的提出和實現歷程
八十年代中期,新聞攝影改革的呼聲很高,「圖文並重」也就在這時提了出來。但是幾年下來,雖然報紙版面上圖片更多、更大,但「長期以來,新聞照片主要不是作為報道新聞而存在,而是被當成美化版面的填充物而存在」[5]的局面依然沒有根本的改觀。「圖」,並沒有重起來。因此,怎樣真正實現「圖文並重」,提高並確立新聞攝影的地位,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1988年論文集中有兩篇文章頗有意味:一篇是作為「總編輯」的范敬宜要「為攝影記者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6]另一篇是作為「攝影記者」的金涌呼籲總編輯改變「思維定勢」,支持新聞攝影改革。[7]這表明隨著改革的深入,體制問題對新聞攝影功能和地位的影響突顯出來。
1990年,第一次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舉行,正式提出「圖文並重兩翼齊飛」的報紙編輯總方針,特別是要向總編輯宣傳重視新聞攝影的理念。
貫徹「圖文並重」的業務指導方針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的,一是更新編輯理念,呼籲報紙給攝影以更大的空間,提高其版面地位;二是提高新聞攝影自身質量,發揮其在報道新聞中的功能和優勢。總編輯是圖文並重的關鍵,「只有掌握報紙版面生殺大權的總編輯在版面上開了綠燈,圖文並重的方針才可能得到落實。」[8]「幅大量多」是必要的,沒有一定的量,「重」就表現不出來,但「重圖,主要是指新聞圖片有分量,能夠傳播重要信息,反映重大的主題」。[9]圖片與文字是協作與競爭關系,「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互爭平等的采訪權和發稿權,」[10]應根據新聞事件所呈現出的勢態選擇具體的報道方式。人們相信,只要給新聞攝影以機會,它就一定可以憑借自己的優勢爭取到相應的地位。
(四)市場經濟給新聞攝影帶來機遇
社會發展的趨勢和報業形勢的變化也使新聞攝影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十四大之後,「市場經濟」成為社會關注的主題。我們的新聞事業是要反映時代的風貌的,作為其重要一翼的新聞攝影,理應當仁不讓。「新聞攝影最根本的任務是紀錄歷史,反映時代前進的步伐,促進社會向前發展。」[11]那麼擺在新聞攝影面前的問題就是如何反映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社會。
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的特點是需求和供給均日益豐富而且高效,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也更直接而迅速,這恰好給新聞攝影以大顯身手的機遇。「新聞攝影能更直觀的反映典型人物的形象,記錄典型人物工作和生活的原生態,有利於增強報道的真實性和可信性。」[12]同時,報紙要吸引讀者佔有市場,就要關注讀者需求,發掘自身賣點,而照片就是報紙最好的「賣點」。[13]
新聞攝影成了市場化報紙競爭的有力工具,深入到新聞報道的各個領域,讀報變成了「讀圖」,所以有人驚呼我們進入了「讀圖時代」。新聞攝影受到如此的重視,地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有人開始強調新聞攝影的獨立地位,[14]甚至呼籲新聞攝影要在報紙上唱主角,[15]以圖片為中心報道新聞編輯版面。
真正使新聞攝影「獨立」起來的,是專題攝影的大量出現和1995年《中國青年報》攝影專版的開辟。但即便如此,新聞攝影也不可能擺脫文字而單獨報道新聞,「獨立」和「主角」的提法只能被看作新聞攝影努力擺脫「重文輕圖」觀念束縛的強烈願望。如果最初「圖文並重」只是作為新聞攝影爭取自身地位和發展的旗幟的話,那麼現在的迫切問題應該是探討如何使圖文更好的結合,來提高新聞事業的整體素質,應對時代的挑戰。從「圖文並重」到「宜圖則圖、宜文則文」[16]和「圖文相連」,[17]也是新聞攝影自身地位和功能逐步明晰的過程。
新聞攝影的優勢和劣勢的相對性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經為人們認識,到了九十年代後期,西方一百五十年前的黃色報紙浪潮在我國新聞界陰魂再現,低質圖片的大量泛濫帶來的視覺污染再次引起人們的反思。
我們應該怎樣重圖呢?「圖文並重」是針對「重文輕圖」提出來的,而「重文輕圖」的要害在「輕圖」——輕視用圖片來表現新聞,「重圖即重視形象新聞」,而不是僅僅多用圖來裝飾版面。[18]市場壓力下新聞攝影界在理論研究中也轉而更加務實,以版面的吸引力、報紙的經營為出發點改革新聞攝影,但這與強調新聞攝影的新聞性並不矛盾,能經受市場檢驗的成功的報紙依靠的還是優秀的新聞圖片。攝影在新聞報道中的獨特作用和功能,決定了真正重視新聞的報紙就不會輕視圖片的版面地位。
(五)影像傳播時代的新聞攝影
如果把新聞攝影放到圖像化時代的影像傳播環境中來考察,那麼它無疑成為新聞媒介中最為活躍的傳播手段。
首先優秀的新聞照片簡潔直觀、一目瞭然,大大提高了新聞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其次它突破了語言的障礙,適應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傳播的需求。「攝影影像在當代傳播中都具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9]傳播學的引入給新聞攝影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但這方面的研究現在還比較少。從載體上看,新聞攝影也早已突破了報紙雜志等平面媒體的束縛,走向電視、互連網等新興媒體,其施展的空間得到更大的拓展。
總的看來,隨著新聞攝影傳播功能的彰顯,其地位是在不斷地突出,雖然不同報紙的情況有很大差別,但「圖文並重」的理念在新聞實踐中還是得到了普遍的貫徹。新聞攝影自身的地位,「是要逼出來的,靠干出來的,而不是靠喊就能喊出來的。」[20]
可以預見:隨著影像傳播時代的到來,沒有新聞攝影,就難有新聞傳播事業的繁榮。
(六)新聞攝影功能簡述
關於新聞攝影的具體功能,也是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不斷拓展與深化的,上文關於地位和功能相互作用的演進過程已經作了基本的論述,這里再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一些條理化的歸納和補充。
首先,作為一種新聞形式,新聞攝影具有傳播新聞信息的功能。這是新聞攝影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其存在的主要依據。新聞攝影是新聞事業中「最機敏、最敏捷的視覺神經」,也是「交流各種信息最通俗、最迅速、最直觀的工具之一」。[21]新聞攝影區別與文字報道之處在於其直觀形象性,具有強烈的現場感,甚至讀者可以以形象來證實文字報道的可信性。當然,正是由於新聞照片的威力之大,假照片的危害也更大。如果擴展到傳播學的視野看,新聞報道事實的過程也是傳播知識的過程,對新聞攝影來說主要是感性的認知。同時,新聞攝影又是一種文化交流與傳承的紐帶。
其次,新聞攝影具有特殊的宣傳引導功能。這個功能也是由新聞傳播功能引申出來的。「社會主義的新聞工作,起著黨的宣傳工具和社會輿論的向導作用。」[22]新聞與宣傳歷來就是難解難分,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新聞就是宣傳,而且不管怎麼說,新聞確實扮演著一定的宣傳的角色。新聞攝影之所以說特殊,是因為新聞攝影自身直觀真實的特徵相對於文字新聞能給宣傳以更有力的支持,所以尤其受到宣傳的重視。
第三,新聞攝影具有輿論監督的功能。這也是作為新聞的基本功能之一。新聞攝影的批評揭露,具有見證性和現場感,因此也更具有威懾力。如果違法亂紀者對於「某某地某某人」這樣的描述已經熟視無睹的話,那麼把他的影像公之於眾無疑還是可以多給他一點震懾的。如《人民日報》「立此存照」等批評監督性新聞攝影欄目都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
第四,歷史文獻價值。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新聞攝影最根本的任務是紀錄歷史,反映時代前進的步伐,促進社會向前發展。」[23]「黑鏡頭」、「老照片」所產生的巨大社會影響使人們突出地感覺到照片作為歷史記錄的巨大意義。歷史文獻價值不是刻意去追求的,真實反映時代風貌、記錄社會變革的新聞照片不僅是好照片,也理所當然的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
第五,審美功能。新聞攝影作品雖不同於藝術品,但其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真、善、美、假、惡、丑等各個方面,「給人們增加了對現實生活的是非、美醜的判斷能力。」[24]依然有自己的美的內涵。很多新聞照片在保證飽含新聞信息的同時,也可以拍得很漂亮,起到既傳遞新聞信息又美化版面,還能給人們帶來審美愉悅的多重作用,這並不損害新聞攝影的新聞性和版面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化影像傳播的背景下,新聞攝影影像具有跨文化溝通與傳播的特殊優勢。媒體上的影像和新聞攝影展覽,在國際交往中起著特殊的作用,沒有什麼比影像能更快地讓世界了解中國和讓中國了解世界。
近年來,各種世界性的新聞攝影展覽,如2003年11月11日起在北京舉行的「美國國家地理百年攝影作品精選及重訪馬可-波羅之路大型攝影展」和各種攝影節在國內接連舉行,在促進攝影界內部交流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
② 網路新聞圖片與傳統新聞圖片有什麼異同
有人說,現在已經進入「讀圖時代」,各種各樣的圖鋪天蓋地一般呈現在人們眼前,讀圖已經成為風尚。所謂「讀圖時代」,簡而言之即謂當代人對於富有形色的直觀性對象更加熱衷和青睞,且如此者眾,致成時尚。
「讀圖時代」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習慣於快速閱讀,圖像閱讀比文字閱讀更省時省力;二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讀圖時代」提供了技術支持,紙張、照相機、攝影機、電腦的接踵而至令種種視覺符號的展現精彩紛呈,一系列諸如電纜、網路等電子傳輸媒體的出現使得視覺符號的傳遞更快更方便,傳播范圍也更廣泛,對於新聞報道來說還能增強現場感和生動性。電子時代的到來終於使圖像的生產擁有了工業生產的規模;三是「現代消費社會」的形成是其社會根源,「現代消費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信息成為了一種消費品,精英文化和嚴肅文化轉變為大眾文化。大眾文化的類像化特徵一方面有利於大眾文化產品的接受與理解,另一方面也造就大眾審美趣味的感性化。
這種感性化表現為人們更傾向於對直觀形象的接受,因此讀圖成為當代人特別是青少年最主要的閱讀方式,圖形、圖像成為閱讀的主體內容。大眾文化對形象化的追求使人們更注重對文化的直觀性體驗而將「思」的意義放逐,也使人們的審美情趣呈現感性化特徵。人們審美情趣的感性化還表現為包裝、表演與虛幻,大眾文化往往通過精美的包裝向大眾提供一個虛幻美好的世界。而這種包裝更多是通過強大的視覺沖擊達到吸引大眾的目的。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加速了「讀圖時代」的來臨,閱讀網路新聞是很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現代人習慣了在網上獲取信息並快速閱讀,對這些人來說,圖片比文字更有吸引力,「無圖無真相」這句網路流行語就充分說明了圖片在網路新聞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網路新聞中,圖片更能一下子抓住人們的眼球,文字經常只是作為補充說明,也因此網路新聞中充斥著大量圖片,這些圖片有著一些相同的特性,筆者將在本文從正反兩面來探討網路新聞圖片的特性,探究它們存在的優勢和不足的地方。
網路新聞不同於傳統的新聞形式,網路新聞以網路為載體,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體、互動等特點。網路新聞是突破傳統的新聞傳播概念,在視、聽、感方面給受眾全新的體驗。它將無序化的新聞進行有序的整合,並且大大壓縮了信息的厚度,讓人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有效的新聞信息。不僅如此,未來的網路新聞將不再受傳統新聞發布者的限制,受眾可以發布自己的新聞,並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快的傳播,而且新聞將成為人們互動交流的平台。網路新聞將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向著更深的層次發展,這將完全顛覆網路新聞的傳統概念。
從網路新聞的特性可以看出,圖片比文字更適合網路新聞的特性,相比於文字,圖片更快速,更直觀、更感性、更生動。歸納起來,網路新聞圖片在以下幾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它讓新聞不再成為新聞工作者的專利,人人可以當記者,信息量更豐富
以往的新聞都是由新聞工作者採集發布的,發言權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這一格局。由於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人人可以發布信息、轉發信息、討論信息。普通民眾只要有一架相機、一台電腦,當親歷事件或是目擊現場的時候就能記錄事件,發布信息,扮演記者的角色。網路新聞不像傳統新聞要求那樣嚴格,網路新聞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徵,因此,一張圖片、一行簡短的文字就可以成為一條重要的信息源,人人都有成為記者。「2010年8月8日凌晨,一個名叫Kayne的網友,在微博上發出一條記述舟曲泥石流的19字信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之後的很多天里,每天都有數萬人等待他更新微博,一個人堪比一個通訊社。在過去的10年裡,中國網民的數量從幾百萬迅速膨脹發展到數億,而每一個普通網民,都可能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成為記者」[1]。我們已經走進了一個「全民記者」時代。
在「全民記者」時代,博客、微博、論壇等都可以成為發布新聞的平台,普通民眾只要有相機,會使用相機都可以成為記者,圖片相比於文字更簡單、更直觀,不需要太高的學識和技術。網路新聞圖片降低了普通民眾參與新聞製作的難度,提高了網民參與新聞製作的積極性,參與的人多了,信息量更豐富,新聞話語權不再只掌握在官方和新聞工作者手裡,我們可以聽到更多人的聲音[2]。
③ 看新聞的好處有哪些我們為什麼要看新聞
看新聞的好處:看新聞可以屬增長知識。學到很多東西。看新聞可以增廣見聞。看新聞可以使你在和別人的聊天中有話題可以聊,即使是陌生人。
看新聞可以了解世界動態,在政治學習中會覺得比較輕松。看新聞可以了解黨和國家的意向以及新的法規條令什麼的,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看新聞可以增強自信心。能夠了解國內外大事小事,政治,娛樂,音樂,等等.豐富自己的眼界。
(3)研究新聞圖片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擴展閱讀:
新聞的類型:
1、按事實發生狀態分:突發性新聞、持續性新聞、周期性新聞;
2、按事實發生與報道的時間差距分:事件性新聞與非事件性新聞;
3、按新聞發生的地區與影響范圍分:國際性新聞、國內性新聞、地方性新聞;
4、按新聞事實的材料組合分:典型新聞、綜合新聞、系列新聞;
5、按傳播渠道與信息載體分:文字新聞、圖片新聞、電聲新聞、音像新聞;
6、按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分:政治新聞、經濟新聞、法律新聞、軍事新聞、科技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社會新聞等。
④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新聞學習它有什麼好處其意義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新聞?
你這個問題預設一個前提,即我們要學習新聞
這個預設是個偽命題。我們不是要學習新聞,新聞沒法學習。我們作為社會人是要了解新聞,了解周圍世界發生的新近事實,只有清楚知道周圍環境和社會形勢,才能作出准確判斷,也才能基於這一判斷,作出決策。而決策是我們行為的根本,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面臨各種各樣選擇和決策,必須要在科學判斷形勢基礎上,依據一定規律和經驗,利用自己的固有的思維方式和知識儲備,才能作出有利於自己的正確的決策,保護自己,使個人利益最大化。
可以見得,了解新聞,是我們更好地生活必須的。
我們要學習的是傳播規律和媒介基本常識,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這是每一個人都要做的。了解傳播規律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傳播過程中的一環,只有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比如我們作為受眾,應該如何,我們作為傳播渠道,又如何,我們作為傳播對象,又該如何。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對待。了解媒介常識,也是必須的,你只有知道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的傳播特性才能更充分利用他們為自己服務。
學習新聞是每個傳媒人必須的,從事媒體工作的人學些新聞理論和新聞技能是毋庸置疑,在其位謀其政,如果連新聞理論和業務都一知半解,就愧對記者這個職業,愧對傳媒人這個稱號。
學習新聞的好處?
更准確說,應該是了解新聞的好處吧。
上面我都說過了,最實際的意義是我們作為受眾,從傳媒那裡獲取信息資訊,以此作為決策和行為依據,更科學合理的行為決策,有效保護自己,利用媒體為自己的服務。
說得實在點吧,如果在這個社會你還信息閉塞、兩耳不聞窗外事,那你就不是一個正常人。這個信息化的世界,沒有信息流通,沒有對新聞的認知和關注,你舉步維艱,企業家、政客、文化經營,就連炒股的小市民,上街買菜的阿公阿婆都要依靠新聞。市場經濟下,信息更顯得重要。大而化之講,新聞就是信信息,信息就是消除人們不確定性的東西,你看,你離不開信息,就是離不開新聞。
新聞的意義那就太多太廣太雜了。
最本質的,新聞就是能夠幫助人們消除不確定性。
其次,新聞有利於人們更全面、更科學認識這個時刻變動的世界,掌握充分信息,科學決策和行為。大眾傳媒監測社會環境的功能,是現代公認的。媒體是環境的守望者,是晴雨表和候風儀。
再次,新聞能夠提供給人們娛樂、教育。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受眾可以獲取給類信息,包括娛樂資訊和社科知識,獲得快感和教益。
你看看下面大眾傳播的基本功能,就能基本了解新聞的意義了。因為大眾傳播主要就是指廣播、電視、報紙網路這四種大眾離不開的信息傳播工具,而新聞的發布渠道也是這四大媒介。
大眾傳播的基本功能
1、傳播信息:連續不斷向受眾傳遞大量信息是第一功能,
2、引導輿論:做客觀公正報道,將輿論引導到有利於社會和人民的軌道上
3、教育大眾:傳播知識、科技等,傳承了文化遺產,促進了社會化
4、提供娛樂:此外還有為受眾提供服務、促進社會化、加強社會聯系等功能。不獨立存在,是一個有機整體
⑤ 最近看新聞,你學到了什麼呢
通過最近看新聞,我學到了一種勇往無前的精神,在困難面前我們的醫務工作者依然積極向前,不怕困難,值得我們學習。
⑥ 在大學里新聞學主要學些什麼
新聞學是研究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規律的科學。新聞學是以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現象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的重點是新聞事業和人類社會的關系,探索新聞事業的產生、發展的特殊規律和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門科學。它研究的內容是新聞理論、新聞史和新聞業務。
新聞學包括新聞學方向和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學方向:
新聞學方向
核心課程有:1.《新聞學概論》 2.《中國新聞事業史》3.《外國新聞事業史》 4.《新聞采訪寫作》 5.《新聞評論寫作》 6.《中外新聞作品研究》7.《新聞攝影》8.《公共關系學》9.《報紙編輯》10.《新聞事業管理》11《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12.《廣告學(新聞類)》。
廣播與電視方向
核心課程有:1.《新聞學概論》 2.《中國新聞事業史》3.《外國新聞事業史》 4.《新聞采訪寫作》 5.《廣播電視技術基礎》 6.《節目策劃與編導》7.《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8.《新聞心理學》9.《傳播學概論》10.《文學概論(一)》11.《新聞攝影》12《主持人節目》13.《電視攝象》14.《新聞事業管理》15《電視節目製作》16《新聞心理學》17.《廣告學(二)》18.《播音文體理論》。等
就業
高校教師
因為新聞傳播學既具有理論的成分,又很實務,因此就業的前景也非常廣闊,其屬新興學科正處於迅速發展之中,極缺高校教師,因此研究生畢業後即可進入高校教書,或者科研咨訊機構進行理論研究。
網路編輯
據統計,2013年中國的網路編輯從業人員有近300萬人,而傳統新聞從業人員只有75萬人,網路媒體從業人員已經從規模和數量上超過傳統媒體。2005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示的第三批十種新職業中,「網路編輯」名列其中。在得到國家認可的同時,網路編輯也成為市場上搶手的人才。當互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大部分網路新聞人員不再由技術人員充當,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關專業背景或從業經驗的人員去從事。做一名網路編輯,首先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聞的相關知識,對網路上出現的新聞、信息、趨勢要有足夠的敏感度;還要能熟練使用DreamWeaver、Flash等網頁製作軟體和一些編輯發布軟體等等。
影視節目製作
如果你是一個娛樂「粉絲」,那麼一定聽過「光線傳媒」這個名字,它製作的《娛樂現場》節目總計發行達600個頻道。光線傳媒便是一個典型的影視節目製作公司,其官方網站掛有常年招聘節目撰搞及節目編導的啟事。2013年中國有影視節目製作公司1500餘家。在電視欄目方面,大家熟悉的《幸運52》《娛樂現場》《歡樂總動員》等都是由影視節目製作公司製作的。這些公司對影視節目的編、播、采人才都有廣泛的需求。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和新聞寫作能力,熟悉電視節目製作流程和電視表現手法,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文字功底,這類新聞學專業畢業生前景非常廣泛。
線下刊物編輯
在網路時代,現實中的一切活動幾乎都可以通過網路實現。但網路信息也有到達率不足的問題,於是很多網站在發展壯大後都開始創辦線下刊物。上海壹報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辦的《文化藝術報。城市壹報通》就是一種匯集線上信息的線下刊物,它是一張集眾多分類廣告信息為一體的實用型報紙。該公司招聘采編的要求是具備記者的敏銳、編輯的統籌策劃能力、廣告人的商業嗅覺,最好還要有旅遊、培訓、房產、裝潢建材、餐飲娛樂行業等工作經驗。
因此,不僅熟悉新聞學的相關知識,而且對某行業比較有專攻的畢業生在這方面最有優勢。
刊物編輯記者
出於發展的需要,21世紀很多企業都會辦一些不定期的刊物,這里也是傳媒人才的用武之地。但這需要從業者知識面較廣,因為公司主營業務各有不同,對采編人員專業背景的要求也就不盡相同。比如上海畢馬企業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招聘媒體策劃、采編人員時,要求具備新聞、廣告、醫學、葯學大學本科學歷;而藏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在招聘執行主編時,則要求最好有歷史、文物等相關專業背景。
⑦ 在大學學習新聞專業你學到了什麼
大學學新聞專業,可以給我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我可以客觀的,全面的去理解一件事情,而不是片面的理解一件事情。
⑧ 看新聞大求真能學到什麼
本周周四6點,我們全家一起看了關於蟲類的《新聞大求真》專期,那——實在是太惡心啦!!!
網上有傳言:如果家中發現了一隻蟑螂,就說明你家藏了一萬只蟑螂。貌似聽起來挺嚇人的,不過科學嘛,就是需要大無畏的精神從。求真記者在長沙某小區內找到一套合租房,由於人多雜亂,又臟又潮濕,非常合適蟑螂的生存條件,專業人員在廚及衛生間這樣潮濕溫暖的地方噴滿了殺蟲劑。三天過去,求真記者滿懷激動而緊張的心情,進門一看,大家都嚇了一跳,那還是原來的那個廚房嗎?滿地都是蟑螂的屍體專業人員告訴我們,廚房裡的屍體目測的話大概有1000—1500隻蟑螂,所以,一般的家住環境不可能有一萬只蟑螂。而一隻蟑螂背後最多有2個蟑螂窩,因為如果數量太多,就會對雌性蟑螂的生殖產生約束。
節目最後,專家給我們介紹了一個見到蟑螂正確的消滅方法:首先是用紙巾裹住蟑螂,放在一個與生活環境隔離的地方(可以在一個盒子里裝上土壤,把蟑螂放進去,用熱水澆或者直接用火燒)使其完全摧毀卵巢。不然,如果那是只雌性蟑螂且它體內的卵已經成長到30天了,那就完全可以靠吸收母體殘余養料成為個體生物,也就是說,你家裡極有可能多出50—70隻蟑螂,好怕怕!
以後我們一定要注意衛生,在見到蟑螂時一定要用正確的科學方法應對。
⑨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新聞學習它有什麼好處其意義是什麼
我是學新聞的話 這樣以後可以在手機上發表文章 這些都是有收入的 所以說還是非常好的 可以去試一下意義 當然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當今時代的發
⑩ 新聞學專業都學什麼內容
新聞學主要課程有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中外新聞史、新聞倫理學、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攝影、音視頻節目製作、新媒體導論、新聞媒介經營與管理、現代漢語、基礎寫作、普通話、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等。
新聞學專業培養能夠在各類媒體從事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新聞實務以及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宣傳的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應該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科學的思維方法、厚實的人文科學基礎知識、寬闊的國際視野和精湛的新聞傳播技能。
新聞學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本專業培養能夠在各類媒體從事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新聞實務以及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宣傳的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應該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科學的思維方法、厚實的人文科學基礎知識、寬闊的國際視野和精湛的新聞傳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