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軟體 » 幼兒可以用尺子做什麼游戲
擴展閱讀
安踏的運動褲可以機洗嗎 2025-07-27 13:22:06
網上買的山楂干可以嗎 2025-07-27 13:17:38

幼兒可以用尺子做什麼游戲

發布時間: 2022-02-27 01:00:28

Ⅰ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怎麼寫,有趣的尺子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旋轉 活動名稱:有趣的旋轉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旋轉現象的興趣及探究慾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2、探索使物體旋轉的方法。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准備: 大墊子小坐墊圖標音帶操作材料(硬幣 手絹 帽子 紙杯 紙片 套環 火柴線等)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教室入座 2、謎語引入 「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 3、請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分類講述生活中的轉動(風力電力人力) 「風車是*風里來轉動的,你還發現生活中哪些東西會*風力轉動呢?」「生活中哪些東西會*電力轉動呢?」「生活中哪些東西會*人力轉動呢?」 4、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你能想辦法讓框子里的東西轉起來嗎?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有趣的秘密哦? (引導幼兒操作) 5、幼兒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教師:你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哦? (幼兒可以用嘴吹,有手轉,用手撥,有手搖,還可以藉助輔助材料筷子穿過木條,手撥木條就轉起來了;牙簽穿過紙條,一轉;用嘴用力吹雪花片等等) 6、小結:小朋友真動腦筋,想出來各種各樣的辦法讓框子里的東西轉動起來了,而且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真我驚訝,你們真棒。 7、和幼兒一起做韻律「探索奧秘」(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Ⅱ 和三歲小孩做什麼游戲 比較好玩

3. 寶寶吃小的

目的: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前提:具有一定想像力,情感及社會行為有一定發展。

方法:大人可以利用 3歲孩子愛給大人幹活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幫助分餐具,分水果,做力所能及的事,將好處自覺讓給別人。比如將洗好的蘋果讓孩子分給大家,並事先告訴他:「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應該把最大的給他們。」「爸爸每天上班很辛苦,最大的蘋果應該給爸爸

吃。」假如寶寶堅持將大的留給自己,大人可以說:「你這樣做不是好孩子,我們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大人還可以為孩子編一個故事,讓孩子續編。「從前有個好寶寶,他經常為別人做好事,他會幫助阿姨哄小弟弟,還會給老爺爺講故事。有一天,媽媽給寶寶兩個蘋果,讓寶寶自己吃一個,給奶奶吃一個,你能猜出寶寶是怎樣分蘋果的嗎?大蘋果究竟給誰吃了呢?」讓孩子在講故事、聽故事中受教育。

注意,家長應把分配的蘋果真吃掉,否則將影響教育的效果。


4. 看圖說故事回答問題

目的:發展孩子想像力。

前提:具有初步理解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

(1)找一些幼兒讀物中故事情節簡單,畫面形象生動的圖書,給孩子看。

(2)引導孩子自己看圖講故事。家長可用「這是什麼?」「他們在干什麼?「怎麼樣?」「最後呢?」等話語來引導孩子,讓孩子盡量多說一點,如果孩子說的跟書上寫的不符也沒關系,不要強求一致。

(3)一個故事可以讓孩子講幾遍,從中可以教孩子一些表達詞彙。


5. 時間概念

目的:了解時間。

前提:知道白天、晚上。

方法:每天起床時,告訴孩子天亮了,太陽剛剛出來,公雞在叫,這是早晨。吃完早飯到吃中飯前這段時間是上午,中飯後是中午,該睡午覺了。午覺起來到吃晚飯這段時間是下午,吃完晚飯天還沒有黑,太陽剛下山,這時叫傍晚。天逐漸黑了,寶寶該洗澡睡覺了,就進入了晚上。

每天根據活動時間給孩子講解,讓孩子了解時間的概念。


6. 直線構圖

目的:學用直線構圖。

前提:會畫直線。

方法:大人可給孩子畫豎線讓孩子添一條條橫線變成人行道,梯子,還可用此法畫梳子、門簾、小房子、電視機、鳥籠、窗戶、雨、小草等等。教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構圖方法(圖5-3)。


7. 哪支冰棒先融

目的:了解熱的傳導。

前提:了解融化、熱、冷的意義。

方法:把一支冰棒放在盤子里,另一支用棉花包起來放在同一盤子里,當盤子里的冰棒開始融化時,看看棉花包起來的冰棒融化了沒有?棉花包的冰棒後融化,為什麼?

答案:固為棉花把外界的熱空氣隔開,所以冰棒就融化慢了。

想一想:

(1)冬天為什麼穿棉衣?(把外面的冷空氣隔開)

(2)媽媽沒回家吃飯,你吃完了,怎樣讓媽媽的飯不很快冷下來;(放進蓋好蓋子的裝有飯菜的鍋或盆,並用棉襖或棉被包好)。


3歲6個月

  1. 對應比較

  2. 目的:學習對物體的數量進行比較。

  3. 前提:能數數。

  4. 方法:

  5. (1)重疊比較:拿 4個口杯,拿 5把匙子,先讓孩子數一數,口杯、匙子各多少個,再告訴孩子說「現在,我們來比比誰多,誰少,多幾個?」讓孩子在每個口杯里放把匙子,然後讓孩子說出匙子比口杯多,多 1個。家長說出 5比 4多 1個。

  6. (2)並放比較法:如比較小動物玩具多還是蘋果多,先把小動物玩具排成一行,然後每個小動物玩具下放一個蘋果,一個對一個地上下並放對齊,就容易看出誰多誰少,多幾個。

孩子開始是採用對應的方法去學習比較數的多少的,家長採用上述方法,使孩子直觀看到了兩組物體中,哪組多,哪組少,多多少,有利於孩子對集合的認識,對數目大小的理解,並有助於培養孩子理解對應的概念。


2. 學畫圓

目的:了解圓的基本知識。

前提:認識圓。

方法:

(1)家長讓孩子說一說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2)讓孩子隨意畫出一個圓。

(3)在紙上壓一個盤子和瓶蓋,再用鉛筆沿著周邊畫一圈。

(4)教孩子用圓規畫圓,把圓規帶針的一條腿扎在紙上,移動另一條帶鉛芯的腿畫圓。

(5)告訴孩子圓規畫出的線叫圓周,圓中心的那一點叫圓心。把圓規的腿靠攏一些畫出的圓就小一些,腿撐開一些畫的圓就大一些,圓心到圓周的距離叫半徑。

(6)讓孩子學用圓構圖。


3. 動物愛吃什麼

目的:了解動物的習性和按習性分類。

前提:認識常見的動物。

方法:讓孩子看著一些動物圖問「哪些動物只吃草樹葉等植物?哪些動物只吃肉?哪些動物又吃草又吃肉?」然後告訴孩子:「吃草、樹葉或其它植物的動物叫草食動物,吃肉及其它動物的動物叫肉食動物,既吃動物又吃植物的動物叫雜食動物。」讓孩子再說一說三類動物各還有哪些。


4. 學說地名

目的:發展音語能力和增加地理知識。

前提:能跟說。

方法:看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時,讓孩子跟著主持人說全國各地的地名。

看地圖教孩子說各國、各城市的名稱。

男孩子愛做開車游戲,給他一個圓紙盤或籃子代表方向盤。媽媽說:「我們要到上海去,請開車。」讓孩子當司機。可不斷變換說出各地的名稱。


5. 不同的季節

目的:了解不同季節的特點。

前提:知道夏天、冬天。

方法:讓孩子觀察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什麼特點,讓孩子說出春天天氣逐漸變暖了,小鳥又飛來了,鮮花開放了,小草小樹發芽了;夏天天氣熱,人們都穿上了短袖、背心,喜歡去河裡游泳,大家都愛吃冷飲;秋天天氣逐漸變涼了,人們穿上了較厚的衣服,很多水果都上市了,樹葉開始變黃並從樹上掉落下來;冬天天氣冷了,人們都穿上棉衣,戴上了手套、帽子,天開始下雪,可以滑冰和堆雪人了,有的家裡來了暖氣,有的燒起爐子等等。

通過觀察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使孩子分清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6. 今天我們做了什麼?

目的: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孩子從幼兒園回家時,家長可以問孩子:「你今天做了什麼?老師講了什麼?做了什麼游戲?吃的什麼飯?學了什麼新本領等等?」

吃飯前後,一家人可以相互交流這一天做了什麼,睡覺前,家長可以問孩子家裡別的人一天都做了什麼。以訓練孩子記憶力。


7. 種植物

目的:豐富生活知識,了解黃豆的生長過程,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前提:具有一些自然知識。

方法:春暖花開的季節,准備一個中型花盆,最好是房前屋後有一塊土地,與孩子一起種上一些植物種子,讓孩子定期給它們澆水、施肥,觀察植物成長的變化,在孩子的照料下,植物發芽、長葉、開花、結果,使孩子了解成長的意義和過程。這種成就感有助於培養自信心。同樣,一年四季都可以種些生長期短的植物,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更可陶冶孩子熱愛自然的情操。


8. 奇妙的照像術

目的:進一步加強孩子對定向方位的認知。

前提:對方位有初步的認知。

方法:

(1)先告訴孩子簡單的照像方法,再告訴孩子奇妙的照像術能使你成為一個托起高樓的大力士。把照像機放在離孩子准備「托起」的高樓正面很遠處,讓孩子站在離照像機很近的前方,讓孩子伸出手掌,在照像機的鏡中,高樓的基部正好落在孩子的手掌上,成像後,孩子就成了托起高

樓的大力士。讓孩子自己照一張來試試。

(2)電影里的小矮人是怎麼拍成的;讓扮小矮人的小朋友站在照像機的遠處,孩子伸出手臂,從鏡頭中看小朋友好像站在孩子手上時成像,小矮人就拍出來了(圖6-5)。


3歲7個月

  1. 誰多誰少

  2. 目的:正確判斷物品的數量。

  3. 前提:掌握10以內數字。

  4. 方法:

  5. (1)把同樣數目的、不同大小的物體,在桌上擺成不同形狀,問孩子哪個多?然後讓孩子分別數數,報出總數。如把大小蘋果擺成一定的形狀(圖7),問孩子大蘋果多還是小蘋果多,還是一樣多。

  6. (2)讓孩子數出 6個核桃,在桌上擺成圖形狀,問孩子那堆核桃多?哪堆少,還是一樣多。

  7. 孩子開始學數時往往受物品的大小和定向排列的疏密及形式的影響,不能正確判斷物品的數量,通過上述訓練可使孩子在判斷物品數量時,排除物品大小和空間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出物品的數量。

2. 照顧小弟弟

目的:培養孩子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前提:具有一定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

(1)利用孩子現有的玩具,如娃娃、餐具、醫療器械等,給孩子創造一個小家的環境。

(2)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出一些主意,如:「現在你是這個家的主人,小弟弟(布娃娃)來家裡作客,你怎麼招待他呀?」(分給他食品)或者是「小弟弟今天發燒,不舒服了,你應該怎麼辦呢?」(帶他去)「小弟弟跟你一起玩玩具,你應該怎麼辦呢?」(謙讓)等等,長此以往,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 踩一踩

目的:發展觸覺能力和語言能力。

前提:有正常的觸覺。

方法:讓孩子光青腳在皮革沙發、毛地毯、木地板、水泥塊、沙地、草地。大理石等不同質地的地面走走,讓孩子感受他們有什麼不同;用語言去描述感覺,使用溫的、熱的、冷的、軟、硬、光滑、粗糙、平坦等詞。通過幾次訓練,讓孩子有初步的感覺體驗後,可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地面所踩的物體的材料。


4. 復述故事

目的:培養孩子有意記憶能力。

前提:孩子能講完整的語句。

方法:

(1) 3歲的孩子愛聽故事,家長可用一些較短的故事來讓孩子復述。一個短故事家長講三四遍後,孩子就能記住了,下一次孩子如果再纏著成人要聽故事,家長就可以說:「前幾天媽媽給寶寶講的故事《龜兔賽跑》你還記得嗎?今天你講給媽媽聽聽好嗎?」孩子講故事時家長要注意聽,並且看著孩子,孩子講完故事應及時給予表揚。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講得很好,講故事積極性就高。

(2)平時家長可給孩子以復述的機會,如周末外出購物,家長可以在家裡列購物單,邊列邊告訴孩子要買些什麼東西,到商店時問他購物單的內容。

(3)復述的前提是:聽時集中注意力,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成人的表達方式就顯得較為重要。成人講故事時應語言形象生動,並不時配合動作。


5. 曲線、塞線

目的:了解幾何基本知識。

前提:有一定認知能力。

方法:

(1)家長拿一個繩子,讓孩子抓緊繩子的一頭,把繩子拽緊,然後告訴孩子看一看這就是直線,把繩子拋在地上,繩子彎曲在地上,告訴孩子這就是曲線,站在高處讓孩子把繩子垂直往下放著,告訴孩子這就變成了垂直線(圖7-2)。垂線是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垂直的直線。

(2)讓孩子看一看周圍哪些是垂直線?

(3)如何檢查是不是垂直的。讓孩子在繩子上掛上重物,那麼繩子就會垂直於地面,帶重物的繩子可用來檢測物體是否垂直,讓孩子用帶重物的繩子去檢測一下桌子腿、廚櫃門、房門是不是垂直的。如果桌子腿不是垂直地面的,帶重物的繩子就不會貼著桌子腿。

(4)回答問題。如果建築隊不垂直地砌牆會怎麼樣?(牆易倒塌)


6. 我不怕

目的:幫助孩子克服恐懼,鼓勵他獨立地應付恐懼,用積極的態度抵制恐懼,而不是退縮。

前提:對一些自然現象有初步了解。

方法:

晚上將燈關上,讓孩子處於黑暗之中,在黑夜中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捉迷藏,還可以帶著孩子去散步,仰望北斗星辰,使孩子產生遐想。經過這樣的訓練孩子逐漸就克服了對黑夜的恐懼。

孩子害怕雷雨交加的天氣時,也應向他介紹科學知識,告訴他這沒有什麼可怕的,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象。當然也應告訴他不要站在電線旁、高樓和樹底下。

嚴重的恐懼會使孩子形成膽小、怯儒的性格,也會使感知狹窄。所以家長不要嚇唬孩子,也不要將自己的膽怯感染給孩子。


7. 做動作學認字

目的:培養孩子識字的興趣。

前提:對文字有一定興趣。

方法:3~4歲孩子已經學會了許多動作,家長和孩子可以邊做動作邊學識字。

(1)孩子作出一個動作,家長拿出一個與動作相同的字或詞,如跑步、坐下、拿東西、擁抱、吃飯、張嘴、刷牙等等,讓孩子學習。

(2)當孩子學會了與動作相同的字後,讓家長可作動作,讓孩子找出表示此動作的詞,或者家長出示一個詞讓孩子做動作,做對了表揚,做錯了糾正,有時家長對孩子掌握的字故意做錯動作,讓孩子指出和糾正,增添游戲的興趣。讓孩子在游戲中掌握知識,激發學習興趣。這是本年齡段學習的主要方法(圖7-3)。


2. 按數連圖

目的:培養孩子的注意能力,學認 1~50的數字。

前提:會握筆劃線。

方法:讓孩子按數字順序畫連線,看看畫好的是什麼。家長選用一些輪廓突出筆劃簡潔的畫,把他們的輪廓用點描在另一張白紙上,並按序標上數目,讓孩子按數字順序畫連線,畫好後讓孩子看看它象什麼。


3. 他們是什麼做的?

目的:認識物體質地。

前提:有一定的生活知識。

方法:讓孩子看看日常家庭用具、電器、傢具,然後問孩子:

(1)哪些是玻璃製成的;

(2)哪些是用塑料製成的;

(3)哪些是布做的;

(4)哪些是木製的;

(5)哪些是鋼鐵做的;


4. 哪些動物會游泳?

目的:培養孩子思維能力、動作能力。

前提:熟悉動物習性。

方法:家長說:「河岸上有許多小動物,有的會游泳,是來參加游泳比賽的,有些不會游泳,是來當啦啦隊的。你來看看,哪些是會游泳的動物?」


5. 找相同的樹葉

目的:發展觀察力,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

前提:具備一定的觀察、比較能力。

方法:

(1)讓孩子仔細觀察下列樹葉的形狀,問孩子圖8-6中的樹葉那兩片相同。

(2)帶孩子去野外撿些樹葉,比較不同樹葉的形狀,顏色,大小有什麼不同。


6. 手指游戲

目的:訓練孩子口手一致的協調能力。

前提:孩子先學會說兒歌《十個小朋友》。

方法:

十個小朋友,(伸開十指,一次掌心向里按,一次向外)

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指指面前,再指自己胸口)

十個小朋友,(同第一句)

五個在左,五個在右;(先伸出左手五指,再伸出右手五指)

十個小朋友,(同第一句)

只會做事,不會開口。(舉右拳捶左拳上,左拳捶右拳上,然後搖手)

最好能配上合適的樂曲,讓孩子按節奏做動作。


7. 比較輕重

目的:培養比較輕重能力。

前提:具有一定日常生活經驗,會比較輕重。

方法:

(1)給孩子做一個簡易的秤,用一根木棍,兩邊各系一根繩子掛上兩個小籃作為秤盤,中間系一根繩子為提繩,先根據兩籃的輕重移動拉繩位置,或在輕籃中加些紙使秤平衡,就做成了一個簡易的秤。然後將蘋果、梨等物品分別放在兩籃中,比較誰輕誰重。讓孩子明白重的一頭將往下落,輕的一頭將往上翹,一樣重時兩邊一樣高(圖8-7A)。

(2)家長:「你看,小熊貓、小山羊、小狗正在玩蹺蹺板,你能看看它們誰輕誰重嗎?」讓孩子逐個指出動物的輕重,如果孩子已能准確比較輕重,可以讓其將兩幅圖連起來比較。


3歲9個月

  1. 學習數的形成

  2. 目的:認識5以內數的形成。

  3. 前提:會點數說出總數。

  4. 方法:家長拿一個紅蘋果,一個青蘋果,然後問孩子「一個紅蘋果加一個青蘋果有幾個蘋果?」讓孩子數一數;然後再問「2 個蘋果中有幾個紅蘋果?幾個青蘋果?」讓孩子說出 2個蘋果中有一個紅的蘋果,一個青蘋果,進而家長告訴孩子,

  5. 2中有兩個 1。再加一個黃蘋果就可按上法學習 3的形成。逐漸讓孩子了解 3中有 3個 1,4中有 4個 1,5中有 5個 1。

  6. 此游戲也可換用其它實物進行,讓孩子認識數的形成就能比較出數的大小和給數排序,進而能進行加減法計算了。

2. 認識三角形

目的:了解三角形的特點。

前提:了解角的概念。

方法:

(1)家長用粉筆,在地面上畫一個三角形,然後邊教孩子哼兒歌,邊踩著三角形的三條邊走,兒歌內容是:「走呀走,圍著三角形走一走,拐個角,向前走,拐個角向前走,再拐角,向前走,一直走到大問口。」「三角形,三角形,我有三條邊,我有三個角。」通過上述游戲,讓孩子認識到三角形由三條邊三個角組成。

(2)讓孩子看看周圍哪些物體是由三角形構成的。

(3)讓孩子畫不同的三角形。

(4)讓孩子數一數圖9-1有幾個三角形並塗上不同的顏色。


3. 墨跡作畫

目的: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前提:有一定作畫基礎。

方法:

(1)家長放一張紙,在紙上滴一滴紅墨水,讓孩子用大拇指或拳頭或手心在墨水上按一下,然後根據墨跡讓孩子想像像什麼,說的物種越多,說明想像力越豐富。

(2)在墨跡上,讓孩子添上幾筆,可能畫成什麼,添的筆劃越少,畫的物體越多,說明越有想像力(圖9-2)。


4. 小朋友搶我的玩具怎麼辦?

目的:培養孩子解決沖突的能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家長對孩子說:「今天我給你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朋友搶我的玩具怎麼辦》。小明是個好孩子,幼兒園老師經常表揚他。有一天,小明正在搭一個積木房子,突然,一個小朋友星星跑過來搶走了小明的積木屋頂,小明很生氣也很著急,他該怎麼辦呢?你能幫助小明想想辦法嗎?」

家長先讓孩子想想解決的辦法。然後與孩子一起總結出解決辦法:①咱們一起玩,兩人分享。②我再找一個,這一個給星星。③告訴星星:「不能搶別人玩具,搶玩具的不是好孩子。」

家長可通過例舉類似的事件,讓孩子學會如何解決生活中發生的沖突,提高解決能力(圖9-3)。

如問孩子:

①如有人不小心碰倒你,你怎麼辦?

②如有人有意碰你,你怎麼辦?

③如有人打你,你怎麼辦?


5. 續編故事

目的:培養孩子互相幫助的品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

(1)家長給孩子講故事例如《小雞和小鴨》:小雞和小鴨是好朋友,它們每天一起出去找東西吃,一起玩。有一天,它們走到了一條小河邊小鴨子很高興,對小雞說:「小雞、你在河邊等我,我去給你抓泥鰍和小魚吃。」小雞說:「好吧。」小鴨到河裡去了,小鴨一頭扎進水裡去抓泥鰍。小雞見小鴨鑽進水裡不見了,以為小鴨子淹死了,然後小雞怎麼樣了呢?它做什麼來幫助小鴨呢?

鼓勵孩子把故事編下去,「小雞馬上跳進河裡去救小鴨,但是小雞不會游泳,快要淹死了,這時小鴨鑽出水來發現了小雞,趕緊把小雞救上來。」或者小雞請烏龜或鵝來救小鴨。

(2)家長還可找類似故事讓孩子續編,提高兒童的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


6.有序觀察動物

目的:培養孩子的觀察興趣和學習有序觀察方法。

前提:有可觀察的動物。

方法:讓孩子在較近的距離里觀察,觀察時,家長引導孩子有順序地觀察,一般觀察動物從頭-->頸-->身體-->四肢-->尾巴的順序,家長要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觀察和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家長提問要針對此動物的明顯特徵,並能及時概括其特徵)如讓孩子觀察小兔。

家長提問:

這個漂亮的小動物,它叫什麼?(小兔)

小兔的頭上有什麼?(耳朵)

小兔的耳朵長嗎?(是長耳朵)

小兔的眼睛是什麼樣的?(是紅的眼睛)

小兔的嘴在哪裡?(請孩子指一指)

它的嘴有凡瓣?(三瓣)

家長總結:

小兔有兩只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唇。

家長提問:

小兔的身上長著什麼?(毛)

什麼顏色的、什麼樣?(白色)

孩子模一模白兔的毛怎麼樣?(毛茸茸、又暖、又軟)

白兔的身子後邊長著什麼?(尾巴)

兔子的尾巴短嗎?(短)

兔子的身體下長有什麼?(腿)

有幾條腿?(四條)

前腿和後腿哪個長哪個短?(前腿短後腿長)

兔子是怎麼走路的?(讓孩子學兔蹦蹦跑)

兔子喜歡吃什麼?(青草、蘿卜、青菜)

家長總結:

兔子有短尾巴、四條腿,前腿短,後腿長,喜歡吃青菜、青草、蘿卜。

通過上述方法,經常引導孩子觀察,比較同類物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提高感官感受事物的准確性,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7.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目的:初步認識聲音。

前提:有正常的聽力。

方法:

(1)讓孩子把一把尺子的一端按在桌面上,快速撥動另一端,讓孩子聽聽尺子發出的響聲。

(2)敲鼓讓孩子聽鼓聲。

(3)拿一根繩子用力在空中一揮,讓孩子聽繩子發出叭、叭的聲音。

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告訴孩子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用手去觸發音的尺面可感到尺子的振動。繩子振動產生了聲音。在鼓面上放些砂子,敲鼓時不僅聽見鼓聲,還可看見砂子在鼓而上振動而引起沙子跳動而產生聲音。

試一試:

(1)讓孩子把手放在爸爸喉的部位,當爸爸說話時,就可以感覺到喉的振動。

(2)撥一撥拉直的琴弦,你是否在聽到聲音時,也感覺到琴弦的振動。

3歲10個月

  1. 哪兩樣東西常一起用?

  2. 目的:培養辨別相互關系的能力。

  3. 前提:具有日常生活知識和初步推理能力。

  4. 方法:

  5. (1)家長依次問孩子:「這是什麼東西,它是做什麼用的?」

  6. (2)當孩子找到相關東西時,進一步問:「什麼時候我們同時使用這兩樣東西?」

  7. (3)用筆將相關圖連起來。

  8. (4)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進行此類游戲,家長說一個物品,孩子答一個相關的物品或人,如筆--紙或墨水;衣服--褲子,汽車--司機(輪胎);牙刷--牙膏等等,促進孩子的思考能力,反應能力及語言能力。

2. 比賽

目的:訓練孩子的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

前提:知道物體近大遠小的道理。

方法:家長讓孩子仔細觀察,兩個同樣長的梯子靠放在樹幹上,猴子和小貓在爬高,讓孩子判斷是誰爬得高,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數一數梯子的格數,它們分別爬了幾格。


3. 正方形、菱形

目的:認識正方形和菱形。

前提:認識三角形。

方法:

(1)家長拿4根火柴在桌上擺一個正方形或拿一張手絹,然後告訴孩子這個圖形叫正方形,讓孩子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每條邊是不是一樣長?有幾個角?他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是不是一條邊與另一條邊垂直?

如果孩子不能回答,家長可告訴孩子正方形由四條邊組成,每條邊是一樣長的,四個角一樣大都是直角,讓孩子通過擺正方形了解正方形的特性。

(2)讓孩子用硬紙板,剪四條紙條,固定四個端點做一個正方形,然後讓孩子復述一下正方形的特徵(四條相等邊,四個相等的直角)。

把擺好的正方形兩邊輕輕一擠,然後讓孩子看一看,「它還叫正方形嗎?」告訴孩子它不再叫正方形,它叫菱形,讓孩子想一想菱形有什麼特點?

菱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同樣長的邊,而且相對的兩條是平行的(所以它們又叫四方形)。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菱形兩相對的角相等,四個角都不是直角。

(3)讓孩子畫正方形、菱形。

(4)讓孩子看看和想一想哪些物品是由正方形、菱形組成的。


4. 分份

目的:學分成相等的份。

前提:懂得多和少、大和小。

方法:告訴孩子現在有2個小朋友,你只有一張漂亮的紙,要把它分成同樣大小、的二份,怎麼分?家長可拿出一張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紙讓孩子從不同角度去分,如圖10-4。

當孩子學會後,再讓他學分成相等的 4等份。

Ⅲ 如何利用數學游戲培養學前兒童的發散思維

對於成人來說,對很多事物都已是習以為然了,並不會再去仔細推敲,由此造成了許多思維上的定勢,甚至是「誤勢」。有些時候,誰能克服這種生活的習慣和思維的定勢,誰就是強者。富蘭克林正是冒著生命的危險獲得了雷電的奧秘,伽利略也正是頂著亞里士多德傳統理論的巨大壓力證實了他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物理定論。同樣,在對嬰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如要揚棄傳統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以積極的心態去認識和獲得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就是需要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又稱擴散性思維、輻射性思維、求異思維。它是指從多種角度去思考探索問題,尋找多樣性解決問題的思維。發散性思維的特點是:充分發揮人的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並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尋找更新更多的設想、答案或方法。從小培養寶寶的發散性思維,有利於寶寶長大後更好地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歲以前的寶寶還不具備深層思維的能力,在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孩子的動作協調起來,為今後的思維發展打下基礎。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創設一個輕松、有趣、愉快的游戲環境,讓他萌發思考的興趣,並盡量讓他自己動手操作,使孩子經常處於積極活動的狀態之中,在娛樂中幫助寶寶形成發散性思維的習慣。

1.一物多形的擴散。可以讓寶寶觀察水裝在圓形杯子里和方形杯子里形狀有什麼不同,想想冰塊放到熱水裡會發生什麼狀況?把手放到冒著熱氣的杯子上會有什麼結果,為什麼拿下來後手上有小水珠?

推薦游戲:橫切蘋果平時我們習慣豎著切蘋果,蘋果核被切成兩只小耳朵的形狀。這次就和寶寶一起橫著切蘋果,看看蘋果核的橫切面會是一個什麼形狀呢?實驗之前,問問寶寶這個問題,激發他思考力和好奇心。然後手把手地幫助寶寶把蘋果橫切開(刀子不要太大、太鋒利,千萬注意不要弄傷寶寶),讓寶寶觀察切好的蘋果核是什麼形狀。原來是個五角星呢,是不是很意外呢?你可以和寶寶再切幾只蘋果,看看是不是每次都是五角星呢?

2.一形多物的擴散。請幼兒盡可能地說出同一形狀的物品,如圓形的東西有哪些,正方形的東西有哪些等。這種練習可以結合家裡的器具和擺設進行,你可以先教寶寶認識一些簡單的形狀,比如圓形、三角形等,然後讓寶寶看看家裡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哪些是三角形的。

推薦游戲:這個像什麼?准備1支畫筆和1塊畫板,在畫板上任意畫一些圖形,讓寶寶說說每個圖形像什麼東西。比如畫一個橢圓形,寶寶或許說不出來這是一個橢圓形,但可以和具體的物品聯系起來,比如:雞蛋、梨、芒果……你也可以先讓寶寶信手塗鴉,然後由你根據寶寶「畫」的基本圖形進行加工,添改成為一個比較明顯的圖案,比如小兔、小鴨、帆船等。這樣不僅能讓寶寶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畫畫游戲,可以鍛煉寶寶的發散性思維。

3.一因多果的擴散。帶幼兒玩「如果……將會……」的游戲。比如你可以讓寶寶想想:「如果世界上的花朵都是白色的,將會怎樣?」「如果你會飛,將會發生什麼?」「如果大家都穿一樣的衣服,將是什麼情形?」。比如「小魚在水裡游,還有誰也在水裡游?」「小鳥在天上飛,還有誰在天上飛?」

推薦游戲:它們都和誰有關?准備牙刷、杯子、牙膏、毛巾、香皂;筆、紙、尺子、橡皮;碗、湯匙、筷子、鍋、盤子等有關聯性的事物。你先把牙刷拿出來,然後提問孩子,哪些東西和牙刷有關系。無論寶寶的答案是什麼,你都要問問:「為什麼?」當孩子把能看見的、可能有關聯的事物回答完了以後,你還可以繼續追問:「還有什麼東西和它有關?」鼓勵孩子動腦筋想想其他東西。

4.一物多變的擴散。讓幼兒把東西變換一下,他們會更喜歡去思考,如什麼東西小點更好看、什麼東西跑快點更有意思、什麼東西大些能使人感到愉快等。也可以利用橡皮泥的可塑性和寶寶動手做各種各樣的小東西。因為橡皮泥的還原性,爸爸媽媽盡可以放手讓寶寶自由地發揮、大膽地創造。必要時給寶寶提供一些如牙簽、羽毛等輔助性材料,讓寶寶自己動腦筋:圓圓的泥塊四周插上牙簽就是太陽,插上羽毛就是小雞。寶寶在獲得成功的同時,會更積極地去創造,從而培養他的發散性思維。

推薦游戲:小刺蝟運蘋果准備橡皮泥、竹條或火柴棍若干。讓孩子用橡皮泥揉一個大圓團,把圓團在桌子上輕輕壓一壓,壓出一個平平的底座,用手指在圓團的一側捏出一個尖尖的鼻子,把竹條截短一點,插在圓團上作刺蝟身上的刺。火柴頭可以當成一個個蘋果,也可以讓孩子用橡皮泥揉一些小圓團插在竹條上。好了,讓小刺蝟把蘋果運回家吧!

5.一題多法的擴散。啟發寶寶對一個問題做多種回答,鍛煉他的發散性思維:比如:讓寶寶回答:「手帕有什麼用?」「迷路以後怎麼辦?」「筷子的用途有哪些?」「水可以用來做什麼?」設計一些具有多種解決方法的生活趣題,讓孩子思考。如請他們10秒鍾內想出10種以上使熱湯很快變冷的方法;設想如果在商店裡走丟了,有多少種回家的辦法等。

推薦游戲:給瓶子分類准備顏色、形狀、大小不完全相同的10個左右的瓶子,讓寶寶試著給瓶寶寶分類,想想有多少種分法。比如按顏色不同,紅色的放一起,綠色的放一起;按大小不同,大瓶子歸為一類,小瓶子為一類;按形狀不同,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還可以根據敲擊發出的聲音的不同分類,有的是清脆的「叮叮」聲,有的是沉悶的「砰砰」聲。

Ⅳ 兒童小游戲的典型游戲

喜羊羊畫板系列 喜羊羊畫板,擁有最新的喜羊羊模板,滿足你畫畫的隨心所欲!喜歡什麼就可以在上面畫什麼,當然,每個人的畫畫水平不同,效果就不多說。如果你想作一個小小畫家,那來吧,畫出你最獨特的風格。
目前該游戲有3個版本。 巧虎甜品店 巧虎甜品店,巧虎去一家甜品店學做蛋糕。阿姨耐心的交給了他做蛋糕的方法。不過步驟有些麻煩,巧虎老實記不住,需要你的幫助。按照阿姨教給你做蛋糕的步驟一步一步做出蛋糕,想學習做蛋糕的小朋友,一定要玩一下。 卡通小天使 小游戲說明:可愛的卡通小天使,她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服飾~快來幫她換裝打扮!
操作方法:游戲中使用滑鼠操作,點擊畫面上下方的按鈕給人物打扮。 灰姑娘和王子約會 小游戲說明:漂亮的灰姑娘要和王子約會了,約會前把灰姑娘好好打扮一下吧!
操作方法:游戲中使用滑鼠操作,點擊服飾給人物換裝打扮。 美女與野獸百寶箱 小游戲說明:美女與野獸的寶箱小秘密。用畫面左邊所提供的各種繪圖材料(包括有畫筆、顏料、尺子等等 )創作一幅美女與野獸的主題繪畫。游戲為您提供了美女與野獸的不同參考圖片,幫助您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操作方法:滑鼠點擊左邊所提供的各種繪圖材料。

Ⅳ 貝茨訓練法中有一個「尺子游戲」,我沒有米尺,用其他的東西代替可以嗎

視力240度恢復起來還是比較容易吧?沒尺子的話可以找些繩子,打結來做刻度,進行貝茨視力訓練哦。 建議佩戴貝茨增視儀,效果要好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麻煩採納,謝謝!

Ⅵ 幼兒園大班第一學期可以出現尺子測量嗎

自然可以,尺子測量是很簡單的知識,幼兒園大班的學生完全能夠勝任。 放心去弄好了。

Ⅶ 幼兒在使用尺子的過程中應注意什麼

1、不要在空中亂揮,以免打到其它小朋友 2、不要對正對自己的嘴,眼,以免被其它小朋友碰撞後受傷,或者塞進嘴巴引起疾病或者損傷 3、不要敲桌椅和地板等,以免毀害尺子

Ⅷ 爬尺子游戲

尺子游戲:近視從15厘米的短尺開始,豎放;逐步加長最後達到使用米尺。遠視則相反。將尺子邊緣向上放置在兩眼之間,尺子一邊架在鼻樑上,另一邊抵住額頭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