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畢占雲的追憶將軍
提到畢占雲,人們對這個人的名字,或許有些陌生。這位身經百戰、功勛卓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將,早在1955年就已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在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叫他終生難忘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期間,受共產黨和朱德、毛澤東的影響,他毅然率其國民黨的部隊在湖南桂東棄暗投明,起義上山投奔紅軍。在井岡山那艱苦的斗爭中,他和他的部下、他的戰友,經歷了戰爭的嚴峻考驗和血與火的洗禮,爾後又跟隨朱德、毛澤東,南征北戰,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他畢生的貢獻。
在井岡山時,畢占雲投誠起義參加井岡山紅軍的這段經歷,可謂曲折神奇、鮮為人知。當畢占雲還在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兼河南省軍區司令員的時候,特意向我們井岡山的同志講述了這段往事:「我是閻仲儒部下八團的一個營長,下有三個連,其中有兩個連長是武漢政治學校畢業的共產黨員。這兩個連長在士兵中教唱國際歌和少年先鋒隊隊歌,後被上司發現了,進行追究,我就要他們離開部隊,並給了他們點路費。這件事發生後,我營被改編為連,部隊開往禮陵、茶陵、安仁一帶。1928年8月,朱德部與我部在距桂東六十里路的地方相遇,兩軍只距一百多米,進行交鋒,我連沒有下決心打,結果朱德部安全走了。以後又在桂東和酃縣交界處,與紅軍打仗。這時,我就召開會議,決定投奔紅軍,參加革命,在火線上派出人員與紅軍部隊聯系。結果,在遂川大汾附近,陳毅同志來找我們部隊,後來派黨代表陳毅安到我部進行政治工作。10月,我們到達寧岡,後又被編為紅四軍特務營,直屬於紅四軍軍部領導。毛澤東同志常來特務營了解情況,關心幹部和戰士,進行政治教育,給我們很大鼓舞。」
畢占雲將軍,於1903年出生在四川省廣安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早年投身綠林,打著「劫富濟貧」的旗幟。由於他略通軍事,所帶領的這支綠林隊伍頗有些戰鬥力。大革命時期,川軍對畢占雲實行招撫,將畢部收編為閻仲儒師王湘魯團的一個營,畢占雲任營長。
1926年以後,畢占雲目睹了北伐戰爭和大革命運動的風雲變幻,他的心情非常沉重。1928年5月,畢占雲所部在血雨腥風中開進了湖南的平江城。因他不滿蔣介石的統治,便以推牌九、摸麻將來消遣時光。畢部一營人馬分三個連建制,其中有兩個連長是中共黨員。畢占雲為穩住部隊,加上他一直對共產黨也懷著好感,便將國共兩黨人員均納為部下,一視同仁,不分彼此,盡管上司再三催他要在部屬中實行「清黨」,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對上司的命令不予理睬。
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畢部藏有共產黨員的事,在1928年6月的一天,終於被上司發現了,團部命
令畢占雲立即處決這兩個連長。這位心地善良的營長,受命之後,思緒萬千,一時間,心中泛起一種不可名狀的苦惱。經過反復思考之後,他選擇了既不冒犯上司,又不濫殺無辜的辦法,他親自暗中給兩個連長通了信息,要他們火速逃去。就這樣,畢占雲順利地放走了兩個共產黨員。畢占雲放走了共產黨員,上司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不久,畢部受命調防,他隨向成傑部從平江開赴禮陵、安仁一帶來阻擊朱毛紅軍。正值此時,蔣介石為了排斥異己,集中財力,擴充自己的實力,下達了縮編部隊的命令,向成傑部也不例外,畢占雲本來就有「放虎歸山」的嫌疑,自然就在縮編之中,他的一個營被縮編為一個連,畢占雲也就由營長降為連長了。
閻仲儒部剛剛縮編完畢,又受命開赴湘南的桂東,以加快「會剿」朱毛紅軍步伐的名義,要他們充當「剿共」的馬前卒。就在這個當兒,畢占雲受毛澤東、朱德等人的影響,毅然決定:起義上井岡山!
跟隨畢占雲起義上井岡山,參加過井岡山的斗爭,幾十年南征北戰,建國後先後擔任過志願軍師政委、解放軍軍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黃連秋將軍,在1977年畢占雲將軍離開人世後,他竟成了畢占雲起義的唯一見證人了。這位老將軍,1981年在北京向我們深情地回憶了那段走向新生的歷程:「畢占雲原在國民黨湖南唐生智的吳尚新八軍閻仲儒三師王湘魯八團二營當營長。畢占雲部起義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畢占雲部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是收編過來的。1928年,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畢占雲那一個營被整編為一個連三個排,將營長降為連長,所有的連長降為排長。職務的降低,意思是不相信他們了,因而他和他的部下都對國民黨不滿;第二是,部隊中四川人不少,班長以上都是四川人,加上多數當兵的都是從各地抓來的窮苦老百姓,我們平江虹橋的二十多個同鄉,被一起抓來後五花大綁,像賣牲口一樣送進了悶罐車廂里,從長沙運到桂東,關在一個小房子里,飯吃不飽,睡覺只能背靠背地坐著打盹,在一個月內就死了三個,病倒幾個,有好幾個逃跑了,只剩下我與李春生兩人編入華占雲部。我們這些窮苦的百姓,都對國民黨的統治很不滿。這年的秋天,畢占雲帶著我們這個連在桂東沙田一帶、進剿,紅軍,他就帶著我們起義了。」
黃將軍的經歷,正是國民黨整個下級兵士的一個縮影!起義,使畢占雲等人從此獲得了新生;起義,黃連秋和他的戰友們獲得了人生的解放。 畢占雲率部起義,並非偶然的事件,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共產黨初期兵運工作的一次成功嘗試。
畢占雲原系川軍向成傑部,國民黨反動派為阻擋紅軍進攻湘東南,便將畢占雲臨時調歸湖南軍閥唐生智部閻仲儒旅指揮,先後駐平江、禮陵、安仁、桂東等地。畢占雲因深受大革命運動的影響,來到湖南又受湘軍的歧視,他對湘軍早已心懷不滿,對紅軍有一定的認識;尤其是井岡山上的朱德、陳毅都是四川人,他們早在川軍中就很有聲望,井岡山上的「朱毛紅軍」又叫他們望而生畏。畢占雲在這種矛盾中,總想找出路,內心裡也把一定的希望寄託在朱德、陳毅這兩位老鄉身上。
1927年的7月份,朱德、陳毅率主力開赴湘南時,沿途大力宣傳紅軍的宗旨、任務,寫標語,散傳單,出布告,大講紅軍優待俘虜的政策。因此,「國軍」同紅軍打起仗來,只是消極應付。在一次戰斗中,紅軍俘虜了畢占雲的一些下級官兵,當時根據毛澤東提出的釋放俘虜、瓦解敵軍的政策,紅軍對他們不僅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殺害,也不搜腰包,還特地用好酒好肉款待他們,給他們講紅軍的紀律,對他們進行政治教育,三天後就把他們放回去了。
這些俘虜兵回去以後,不僅揭穿了湘軍對紅軍的誣蔑和欺騙宣傳,而且還當了紅軍的義務宣傳員,在軍中大講紅軍的好話。有的俘虜兵還這樣說:「到底老鄉就是老鄉,朱德、陳毅對我們四川老鄉格外好哩!」畢占雲的一些親信甚至還跑到畢占雲那裡去,當面勸他反水,乾脆投奔紅軍。然而,畢占雲身為官長,他雖飽嘗軍閥們那種大魚吃小魚的痛苦,也深感寄人籬下的艱難,但他畢竟風雨幾十年,經歷了世間種種滄桑,要他立即下決心把隊伍拉到紅軍中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瞻前顧後,顧慮重重。就在畢占雲受下級兵士的影響,在選擇人生道路上舉棋不定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1928年9月初,毛澤東、朱德、陳毅正率紅軍主力從湘南回師井岡山的途中,紅軍二十八團行至遂川左安一帶,將在那裡胡作非為、搶劫民財的敵軍一個班全部俘獲。經過審訊了解,這小股敵軍原來就是畢占雲的部下,他們駐扎在桂東的沙田一帶待命進攻紅軍,因給養不足,便四處搶財奪物以維持生計。這時,二十八團的黨代表何長工出面,親自向這些俘虜兵了解畢占雲的布防情況,還從敵班長口中知道,畢占雲這時已由營長降為連長,連以下的官長也同樣均降一級,畢占雲已有投誠之意等等。為了抓住有利時機,盡早爭取畢占雲部起義,何長工立即將這些情況向軍部領導作了匯報,毛澤東、朱德、陳毅一致認為,為爭取畢占雲,應當將這個班連槍帶人全部放回。釋放這批人的時候,朱德、陳毅兩人還聯名,以四川同鄉的身份給畢占雲寫了一封信,叫那班長帶去。朱、陳二位在信中說:在湖南,你們是客軍,湘軍容不得你們;在國民黨軍,你們又是雜牌軍,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一向受蔣介石的歧視。蔣介石歷來的手段就是排斥異己,培植親信,結黨營私,他把你們送到前線來,本意就是要通過紅軍之手來削弱你們,最後把你們消滅,而他則可以從中得利。紅軍和共產黨與你們無冤無仇,你何必如此與之為敵,更何必刀戈相見呢?紅軍是為勞苦大眾、為民族解放的新型軍隊,得到所有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我們主張革命不分先後,希望你盡快棄暗投明,早定大計,上井岡山來和我們一起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盡一份匹夫之責!……畢占雲得信後,心情格外激動,他內心非常感激他在井岡山的老鄉。他知道,老鄉給他畢占雲指出了兩條出路:一條是繼續為蔣介石賣命,與紅軍為敵,與人民為敵,他已開始認識到,這條路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了;一條是盡快棄暗投明,改旗易幟,投奔共產黨,上井岡山參加紅軍。
畢占雲這一夜,成了不眠之夜。他反復揣度,再三思考,他知道這是他人生中的重大選擇。他通過比較、選擇之後,認定只有投奔紅軍,才是唯一的出路。畢占雲最後下了決心:上井岡山!第二天,畢占雲派他的四川籍貼身副官蔡大金專程到江西省的遂川縣,與駐扎在那裡的紅軍聯絡。恰巧,接待這位畢占雲特使的就是陳毅。兩人長談一個多小時,詳細商定了畢占雲部起義的各項事宜。隨後,蔡大金立即返回桂東,將確定的起義計劃向畢占雲如實作了匯報。
畢占雲與井岡山紅軍秘密往來的事,不慎被閻仲儒發現了,閻立即派出小股部隊對他們進行監視。為了保證起義成功,畢占雲果斷決定:立即起義!1928年10月初的一天晚上9點多鍾,畢占雲突然集合隊伍,每人發三塊大洋後,命令出發。畢占雲親自宣布:「行軍時不要說話,不要抽煙,不要打手電筒,發現情況不要亂打槍……」這支渴望新生的隊伍,在畢占雲的帶領下,從桂東出發,趁著淡淡的月色,攀沿著崎嶇艱難的山路,急行軍一晝夜,終於脫離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控制區,從湖南奔向井岡山,從黑暗投向了光明。當他們來到江西遂川縣湯湖鎮時,很快就見到了專程前來迎接他們的中共紅四軍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陳毅以及黃洋界保衛戰的前線指揮陳毅安營長。陳毅緊緊地握住畢占雲的手:「歡迎你呀,畢占雲同志。」畢占雲滿眼淚花,內疚地說:「對不起了,與你們對陣一年多了。」
陳毅安立即將早已准備好的紅帶子交給畢占雲,畢占雲會意,召集部隊,正式向部隊宣布起義,個個把國民黨軍的領章、帽徽撕掉,然後掛上紅帶子,上井岡山去見朱德、毛澤東!
隊列里頓時沸騰起來,弟兄們個個揚眉吐氣。一會兒,一百二十六人的隊伍,掛著一百二十六條紅帶子,當天晚上就從湯湖出發,跟著陳毅朝井岡山開去。第二天,畢占雲、陳毅帶著隊伍登上了井岡山上的茨坪。這時,在紅四軍軍官教導隊的大門口,聚集了一千多紅四軍的官兵,他們是參加歡迎畢占雲起義的紅四軍將士大會的。當畢占雲把這一百二十六人的隊伍帶進會場時,全場掌聲雷動。
歡迎會的主持人陳毅宣布大會開始後,會場鴉雀無聲。這時,一位大高個、滿臉胡須、形似伙頭的人,和藹地笑著,用濃厚而宏亮的四川鄉音說:「同志們,我們紅軍,我們共產黨歡迎你們參加革命,歡迎你們上井岡山和我們並肩戰斗哩。國民黨不是天天喊打倒朱毛嗎?今天我們就先認識一下吧,我就是朱德,他就是毛澤東!」朱德邊說邊用手指了指身旁的那位雙目十分精神的毛澤東。毛澤東微笑著,向大家招招手,示意歡迎。這時,朱德代表中國紅軍第四軍正式宣布:畢占雲部改編為中國紅軍第四軍特務營,為紅四軍的直屬營,畢占雲為營長,陳毅安為黨代表,陶雲清為副營長。
這一百二十六個人,一百二十六顆心都劇烈地跳動著,他們拚命地鼓掌,眼淚奪眶而出。這真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2. 南昌起義後隨朱德上井岡山的將領有那些
元帥:朱德、陳毅、林彪
大將:粟裕、黃克誠
上將:鄧華、朱良才、楊至成、蕭克、楊得志、趙爾陸
中將:王紫峰、趙鎔、肖新槐、歐陽毅、唐天際、曹里懷、譚冠三
少將:劉顯宜、王雲霖、鄭效峰
還有一些沒活到建國的軍事將領,如王爾琢等,以及其他高級文職幹部,如張際春等。
井岡山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我軍建立的第一塊紅軍根據地,它意義重大,是我軍建設的一次偉大里程碑。從1955年到1965年,我軍實行了授銜制度,而從井岡山上走出來的將帥就多達56位。
井岡山根據地將星如雲,在開國將帥中,有五位元帥出自於井岡山,他們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陳毅、羅榮桓。大將之中,有三位出自於井岡山斗爭,他們是譚政、粟裕、黃克誠。
朱德曾經參加南昌起義,後率領起義軍余部上了井岡山。他曾擔任井岡山紅四軍軍長,對外號稱朱毛紅軍。
彭德懷元帥於1928年7月發動平江起義,並創建紅五軍,同年12月,他率領紅五軍主力勝利與朱毛紅軍會師井岡山。
陳毅元帥曾參加南昌起義,後又跟隨朱德一起率領南昌起義余部上了井岡山,並擔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
林彪元帥原為南昌起義部隊11軍24師的某連連長,後也跟隨朱德、陳毅一起上了井岡山。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武裝革命斗爭後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聚集了秋收起義部隊、南昌起義部隊余部、平江起義部隊主力、湘南暴動等工農革命武裝。其參加者都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是中國共產黨首批不屈不僥的戰士、真正無私無畏的革命者。根據地也成為了培養一代將帥的搖搖。
3. 重生到長征時期當紅軍的完結小說
1、《重生之鐵血八路劉華》作者:574981
內容簡介
一名二十一世紀的現役軍官,再一次意外中,重生到了一名在東征戰場上受了重傷的紅軍連長身上。從此,他履行了這個叫做張華連長的職責,從紅四師十團特務連,到115師686團特務連,一直脫離主力部隊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帶著部隊從弱小到強大,自己也從一名連長在經過抗大的學習以後,成為了分區司令員,就連遠在延安的主席,也因為他輝煌的戰績而親自接見.........
2、《抗日之鐵血軍魂》作者:長風
內容簡介
徐文,共和國最強特種部隊,天狼突擊隊第3任隊長,因在非洲營救受困僑民而犧牲,意外魂穿成為一名八路軍戰士。紅旗不倒,沖鋒不止,血不流干,抗戰到底...
3、《重生之紅星傳奇》作者:豫西山人
內容簡介
一寸山河一寸血,歷史都是血寫成!國防大學研究生劉一民,在奧運安保值班時,與恐怖分子同歸於盡,重生於紅軍長征的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戰場。
4、《抗戰之紅色軍神》作者:我是我的國王
內容簡介
他,天之驕子,將門之後;他,連車帶人穿越到了1934年末的閩西,重新點燃紅色火焰;他,受到上天眷顧,金手指開得爽歪歪……於是,老蔣郁悶了,小島國災難降臨了,列強終日惶惶不安……
5、《紅星閃耀中華》作者:二兩酒量
內容簡介
一個小人物穿越到紅軍蘇區時代,和紅軍一起成長。嘿嘿,我腦海里是沒有技術,沒軍事才華,沒關系,但我能升級,打仗得功勛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