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折紙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關 於 折 紙 活 動 的 幾 點 思 考 開發區中心幼兒園錢多在日常的折紙活動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以下這種現象:師:(教師出示已折好的大象)今天我們來折大象,你們喜歡嗎?幼:喜歡。 師:請小朋友每人取一張正方形的紙跟老師學折大象。(每個孩子都按老師的要 求拿了相同的紙)師:跟老師一起將正方形對折,你們折好了嗎?幼:折好了(教師巡視一下幼兒折紙情況,又繼續。)。 師:再把正方形的邊向中線對折,折好了嗎…A幼兒很快跟著老師折好了大象,開始東張西望,無所事事。老師走過來對A幼兒說:你真棒!折得真不錯!之後就去指導其他幼兒。B幼兒跟著老師折到大象鼻子時,試了幾次也未成功,便請求老師:我不會折大象鼻子。老師走近他說:你再試試。幼兒無可奈何又去試了幾次, 結果仍未成功, 索性請另一幼兒幫折。C幼兒拿著原封不動的紙大聲說:老師,我不會折,你幫我折。老師邊講邊幫他折了一隻大象。 從以上折紙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的教育目標似乎得到了落實,也似乎讓幼兒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和本領,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越來越依賴於教師而懶於自己思索,學習的主動性降低,思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教師只是重知識技能的灌輸訓練,而輕視幼兒的主體意識,學習興趣,及幼兒自我學習能力和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的提高和培養。 幼兒園的折紙教育是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折紙興趣,探究慾望,並不是要教會幼兒多少數量的作品。因此我認為幼兒學習折紙的過程應該是主動探索的過程,尤其是大班幼兒,教師應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嘗試,探索,並發現問題,且通過互動來解決問題,享受活勸和成功的樂趣。 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我們越來越關注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是否越來越熱愛學習,越來越提高自我學習能力,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是否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體驗到自尊自信和相互尊重。折紙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活動,那怎樣才能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折紙活動,並得到有效的發展呢? 一、相信孩子,讓幼兒獨立嘗試 大班幼兒已具有看圖譜折紙的能力,每次上折紙課,當老師剛出示圖譜時,幼兒便躍躍欲試,而此時此刻,按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還沒有進行自己的教學程序,怎麼會放心讓幼兒自己嘗試呢?教學才剛開始,孩子們和老師的想法就不能達成一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歐教育理念中的兒童與教師》一文中寫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自己成長的主人。 」「兒童不僅有學習的需要,而且有學習的能力。 」「要相信孩子,讓他們獨立嘗試。」我在《可愛的小兔》一課中,因為考慮到已折過同系列的作品《燈籠》,一開始我就採用了自然習得的方法。我對孩子們說:「勇敢的試一試,看誰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們很能接受這種方式,因為我看見大部分孩子已經在邊看邊試了,對於他們來說,我想這是一種挑戰,不管成功與否,他們很喜歡老師這么相信他們。此時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們之中,雖然我只講了一句話,但他們接納了我,他們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紙過程中,幼兒一改以前的"我不會,我不行--"的懶惰思想,認真的嘗試起來。 兒童對學習有著天然的興趣,有著內在的求知慾望,兒童的興趣必須得到承認和支持。這種內在動力更能夠促進兒童的學習。由此我想:我們教師要善於研究兒童的思想,在觀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兒童的需要,知道他們是怎樣學習的。那麼,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讓幼兒獨立嘗試,不僅能使孩子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其主動探索的慾望,而且也有利於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從而想要解決問題。 二、促進互動,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瑞吉歐教育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認知沖突,合作活動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在折紙活動中,幼兒肯定會出現不同的困難,你會的也許就是他不會的,他會的也許你不會,老師就是要促進互動,包括師幼,幼幼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有時是互相幫助,有時也會是各持己見,相互爭論,教師應充分利用這種不一致的意見,幫助孩子展開討論,實際進行比較,最終發現誰的方法最好,並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我在《燈籠》這一活動中,在發現有幼兒遇到困難時,我鼓勵他:「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你想找誰幫你呢?」過一會兒,我會問:「你在折哪一步遇到了困難,後來是怎麼解決的?」在評價過程中,我沒有武斷的評誰的作品好,誰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勵他們:「你覺的今天誰的作品比較好?」進一步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交流。 幼兒在嘗試中發現了問題,在互動中解決了問題,這一切都蘊涵著老師的精心設計。 三、善於等待,允許幼兒再來幾次 幼兒對折紙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行的,特別對於那些能力較弱,動手較少的幼兒來說,一次根本不夠,我總是發現:活動評價後幼兒總還想問老師要材料,希望再折一個。如果利用孩子們的這種興趣,老師能做到善於等待,允許幼兒再來一次或幾次,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成功經驗,亭受成功的樂趣,一定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魚》活動評價後,我特意為幼兒准備了各種顏色的彩紙,還配備了磁鐵釣竿,和回形針,並對孩子們說:「桌上還有非常有趣的材料,有興趣的小朋友還可以再來一次,並可以嘗試釣魚游戲……」孩子們誰都不願意就此停止,都興致盎然的繼續折了,連平時最不愛動手的琪琪也問這問那的,興趣很高。有些聰明的孩子很快嘗試了釣魚游戲,樂得在一旁哈哈大笑。善於等待,讓孩子們再來一次,進一步理解和記憶折紙的技能並能在老師提供的材料的刺激下主動的進行探索活動,充分體驗了折紙活動中的樂趣,並促進了幼兒創造性的發揮。 以上幾個方面是我學習了國內外先進理論以及自己在折紙教育活動中的幾點想法和嘗試。在改革創新的今天,誰才是活動的主人?在組織折紙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考慮自己的目標意識,任務意識,更多的應該進入兒童的內心世界,去觀察,去傾聽,去了解他們關注什麼、他們需要什麼,他們願意先接受什麼,徹底地改變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以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教育技巧贏得孩子們的喜愛。 我覺得,幼兒通過折紙活動不僅是要獲得淺顯的折紙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自主活動學習中去探索,去嘗試,培養他們認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增強興趣,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和今後適應時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