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卧室里快樂的親子游戲有哪些
1、疊疊樂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夾衣服用的夾子30個
玩法:媽媽先把夾子各分一半並分配給寶寶;然後媽媽引導寶寶兩人輪流一個一個的疊起來(用三隻手指);
寶寶學會——掌握平衡
2、影子戲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台燈
玩法:晚上的時候,亮起台燈,媽媽面對牆壁站立,雙手交叉做各種動作,讓手的影子投映在牆上。讓寶寶跟著學媽媽所做出的動作。
寶寶學會——靈活運用小手
小貼士:2歲以下的寶寶會比較被動,可讓他躺在床上,看著影子戲。
3、尋寶游戲
適合年齡:2歲半
用具:大床上、棉被、各種小玩具和卧室有的物品
玩法:媽媽在大床上擺放各種各樣的物品,把這些東西藏進被子里,引導寶寶伸手進棉被,尋找媽媽所說的物品。
寶寶學會——認識生活用品
4、搖搖飛毯
適合年齡:0—3歲
用具:1張厚實的毛毯或毛巾
玩法:讓寶寶躺在毛巾上,爸爸媽媽分別抓著毛巾的一端,向前、後、左、右方輕微擺動,可維持1—3分鍾。
寶寶學會——掌握平衡
小貼士:觀察孩子的.反映,調整搖擺的規律及時間。
5、搔身哈哈笑
適合年齡:3個月以上
用具:毛刷、梳子或水彩筆等日常用品
玩法:爸爸媽媽握著寶寶的手掌或腳掌,用水彩筆輕輕描畫;也可用手指代勞,在洗完澡後讓孩子俯伏在床上,並以食指在寶寶的背上寫簡單的數字或英文字,一邊做動作,一邊與他傾談。
寶寶學會——加強觸覺
小貼士:要確保房間溫暖。30秒至1分鍾已足夠,不宜過長。
6、音樂搖床
適合年齡:4個月以上
玩法:播放柔和的音樂,寶寶坐在被單的中心,爸媽各持被單的兩腳,承托孩子的重量,
然後跟著音樂、像搖籃一樣向左、向右兩邊搖晃,音樂一停,動作也要停下來。
寶寶學會——感受音樂節奏和停頓
小貼士:首先確保孩子在搖床里是安全的,同時腰跟著音樂旋律搖動。
7、旋轉棉被
適合年齡:6個月—3歲
用具:1張小棉被
玩法:讓寶寶趴在棉被上,把頭抬起來,媽媽拉起棉被的一角,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圈,跟著有逆時針方向轉一圈。
寶寶學會——進行前庭刺激。
8、照鏡子
適合年齡:6個月以上寶寶
用具:一面鏡子
玩法:讓寶寶坐著或站在大鏡子面前,媽媽問「寶寶在哪裡?」媽媽舉起寶寶的一隻手,然後揮揮手說:「寶寶在這里!」並在鏡子前做出各種誇張的臉部表情,引起寶寶注視。
寶寶學會——視覺追蹤物體
9、身上摘星星
適合年齡:8個月以上
用具:夾衣服用的夾子10個
玩法:媽媽預先把夾子夾在衣服上,然後用語言指令寶寶用手去把夾子摘下來。 寶寶學會——手指精細動作
10、爬高山
適合年齡:10個月以上
用具:大床上、各種枕頭、棉被等
玩法:媽媽先在大床上利用枕頭和棉被等東西設置障礙物;然後鼓勵寶寶在障礙物上爬動。
寶寶學會——爬行
11、響一下、停一下
適合年齡:1歲半
用具:鬧鍾
玩法:媽媽先准備一個鬧鍾;並告訴寶寶當聽到鬧鍾響的時候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
寶寶學會——快速反應
小貼士:媽媽可以多一些示範動作給寶寶作參考。
12、化妝游戲
適合年齡:1歲半以上(適合女孩子)
用具:媽媽的化妝品、鏡子
玩法:媽媽化妝的時候,教寶寶五官的位置;並可以教寶寶簡單的化妝技巧。
寶寶學會——打扮自己
小貼士:最好不要把化妝品塗在寶寶臉上以免過敏。
13、扣紐扣比賽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2件有扣子的衣服
玩法:媽媽先教寶寶扣紐扣的動作,然後與寶寶一同比賽,看看誰最先把紐扣弄完。
寶寶學會——扣紐扣和手眼協調
小貼士:當寶寶學會扣衣服紐扣後,家長可以逐步增加難度,盡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
14、彈彈足球賽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大床、枕頭、沙灘球
玩法:媽媽先把大床上的棉被移走;然後媽媽和寶寶各站床的一端拿一個枕頭,拿著枕頭拍打大床,令沙灘球移動到對方的龍門。
寶寶學會——手眼協調
15、騎馬練平衡力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枕頭兩個
玩法:家長只要將兩個枕頭疊起,放在床上,然後讓小朋友如騎馬般坐在枕頭上,不停搖動身體。
寶寶學會——用腰腹控制平衡
小貼士:注意安全,避免寶寶樂極忘形,從床上跌落地上撞傷頭部。
16、追蹤星光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一個電筒
玩法:用電筒隨意照任何一點,請小朋友追蹤光點拍打。
寶寶學會——快速反應和手眼協調
小貼士:若寶寶熟悉游戲,可加快照射的速度,或拉長照射距離,增加難度。
17、袋鼠跳跳跳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用具:枕頭袋
玩法:媽媽給寶寶准備枕頭袋,並引導寶寶人站進去;媽媽也跟寶寶一起站進枕頭袋;兩人一起跳起來。
寶寶學會——跳躍和控制平衡
小貼士:注意安全,以免失去平衡撞傷寶寶。
⑵ 好玩的床上親子游戲有哪些
這段時間,我都要去隔壁小區的一間錄音棚里錄制課程,步行穿過小區的時候,常看到許多老人家帶著還在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在玩。
老人家們大多坐在凳子上扇扇子,孩子或者在地上蹣跚學步,圍繞小區的基礎設備游戲,或者直接就被放在推車上,左看看右看看,推車上的收音機播放著各種風格的歌曲。
每回經過這些地方的時候,我總是很想上前去給長輩們出主意,其實還有很多游戲是合適各種年齡段的老人家和孩子一起玩的,在小區里散步的一上午,可以搗鼓的游戲當然也可以很豐富。
說實話,我和長輩一起相處的時間並不少,這五年來也和婆婆一起搗鼓了很多和孩子玩的益智游戲。我在和婆婆一起體驗各種游戲的過程中,也常常覺得要進行針對性地改良是很重要的。
我們現在大多都明白,「陪在孩子身邊」不等同「高質量的陪伴」。有時候可能覺得自己已經陪伴了孩子的成長,但從現代兒童發展心理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陪伴。
但有時候理念更新的速度太快,對於老人家來說,接受難度不能過於苛責。太復雜的道理和步驟,到底是否合適長輩的思維和思考方式,當然也需要我們琢磨清楚。
老人陪孩子玩耍,其實也能做到輕松、簡單、質量高。所以,我打算將這幾年我家玩過的祖孫游戲梳理出來,供大家參考。如果你有好的祖孫游戲也希望你在留言區跟大家分享啊。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0-1歲的祖孫游戲玩法和要點。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這些游戲的做法,我給大家做一些簡明扼要的要點示範,也把游戲目的和步驟做了一些針對性的調整。希望全天下的長輩們也能享受寓教於樂的祖孫樂,樂融融。
十個祖孫游戲(藏貓貓游戲算兩個小游戲)就梳理到這里啦,大家喜歡這樣子的介紹方式嗎?
祖孫游戲,是非常需要考慮老人的體力和精力特點的。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也讓老人在與孩子的游戲中享受天倫之樂,其實並不矛盾。我們提供好的創意和提點精華,其實是很好的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感情是需要培養的,我們本身是因為婚姻才凝聚在一個家庭里,這是緣分,這同樣也需要心思。一直覺得,四代同堂一起參與帶孩子,不一定就是「科學育兒」和「傳統養娃」的兩大對抗陣營,我們需要互相體諒,用不同的視角重新學習,彼此其實也可以其樂融融,而各種的心思離不開游戲。游戲,往往是治癒家庭關系最好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