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pp都能實現什麼功能
做軟體這么多年,老是有人腔數問app都能實現哪些功能,聽到這個問題有時候我就笑了,可以這么說,只要你不讓我實現類似五彩斑斕的黑,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功能技術都能實現,只要費用到位。為什麼這么說,因為一款app可以做很多事,比如獲取你的麥克風許可權,攝像頭許可權,定位許可權等等,其實你的大部分信息其實都可以拿到
近日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通過互聯網監測發現 15款移動App及1款SDK(軟體開發工具包)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路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相關規定,涉嫌超范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
1.隱私政策中未對個人信息處理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描述,涉嫌隱私不合規。 涉及1款SDK如下:
《Agora Video Call》(版本6.2.8)。
2.未向用戶明示申請的全部隱私許可權,涉嫌隱私不合規。 涉及13款App如下:
《Cutie》(版本1.6.2,360手機助手)、《方元 健康 》(版本1.8,360手機助手)、《美團管家青春版》(版本3.21.400,360手機助手)、《愛卡 汽車 》(版本10.6.9,樂商店)、《甜芝士Sweech》(版本1.9.62,樂商店)、《咸冰考研》(版本4.0.1,樂商店)、《小米電視助手》(版本2.7.1,樂商店)、《營創書院》(版本2.7.6,樂商店)、《重啟世界》(版本2.3.17,樂商店)、《 時尚 志》(版本3.9.55,豌豆莢)、《領主世界》(版本4.1.9,小米應用商店)、《Healer》(版本2.5.0,應用寶)、《樂玩星球》(版本1.7.5,應用寶)。
3.未逐一列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圍等,且向第三方提供個人信息未做匿名化處理,涉嫌隱私不合規。 涉及1款App和1款SDK如下:
《營創書院》(版本2.7.6,樂商店)、《Agora Video Call》(版本6.2.8)。
4.App在徵得用戶同意前就開始收集個人信息,涉嫌隱私不合規。 涉及5款App如下:
《Cutie》(版本1.6.2,360手機助手)、《伍大首咸冰考研》(版本4.0.1,樂商店)、《重啟世界》(版本2.3.17,樂商店)、《我的綠洲》(版本0.24.0,綠色資源網)、《 時尚 志》(版本3.9.55,豌豆莢)。
5.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刪除個人信息及注銷用戶賬號功能,或注銷用戶賬號設置不合理條件,涉嫌隱私不合規。 涉及5款App如下:
《方元 健康 》(版本1.8,360手機助手)、《企鵝電競直播助手》(版本2.30.0.326,360手機助手)、《咸冰考研》(版本4.0.1,樂商店)、《重啟世界》(版本2.3.17,樂商店)、《樂玩星球》(版本1.7.5,應用寶)。
6.未建立並公布個人信息安全投訴、舉報渠道,或超過承諾處理回復時限,涉嫌隱私不合規。 涉及3款App和1款SDK如下:
《Cutie》(版本1.6.2,360手機助手)、《方元 健康 》(版本1.8,360手機助手)、《甜芝士Sweech》(版本1.9.62,樂商店)、《Agora Video Call》(版本6.2.8)。
針對上述情況,國家仿基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提醒廣大手機用戶謹慎下載使用以上違法、違規移動App及SDK,同時要注意認真閱讀其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說明,不隨意開放和同意不必要的隱私許可權,不隨意輸入個人隱私信息,定期維護和清理相關數據,避免個人隱私信息被泄露。
❷ app導航設計方式有哪些
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迷路的經驗,但你是不是從來沒思考過迷路的定義是什麼?
迷路的定義其實有兩個核心:
1.想要到達一個目的地;
2.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應該往哪走。
和生活中的迷路一樣,我們在使用APP過程中也可能會「迷路」。因為我們使用APP時同樣需要到達一個頁面,如果沒有合適引導,我們很難知道他需要怎麼跳轉才能到達自己想要的頁面。在APP中,導航設計起到的正是這種關鍵作用:讓我們了解自己此時在哪個世孫碰頁面,自己想要到達某個頁面應該怎麼跳轉。
下面我們通過實例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三個方面來介紹一下目前APP設計中最常用的幾種導航。
一、底部標簽導航
1.簡介
底部標簽導航是APP中最常見的導航。
為什麼它會是最常見的?就像超市把利潤最高(最想賣給顧客)的商品擺在顧客觸手可及的地方一樣,APP最核心的功能通常也應該放在用戶觸手可及的地方。在我們握持手機時,屏幕底部區域恰好是大拇指最方便觸及的區域。因此大多數APP產品才會選擇底部標簽導航的形式來呈現產品核心功能。
更多模版信息可參考舊文:再也不用四處找原型模版了 墨刀模版庫全面升級!
❸ iPad主屏幕最底下那一欄(就是圈住的哪個)不夠用怎麼辦最多隻能裝5個app,太少了。我的iPa
系統默認只能飢陪在快捷功能欄里放5個沒有辦法改變的。
iPad是由蘋果公司於2010年開始發布的平板電腦系列,定位介於蘋果的智能手機iPhone和筆記本電腦產品之間,(屏幕中銷亂有4個虛擬程序固定欄)與iPhone布局一樣,提供瀏覽網站、收發電子郵件、觀看電子書、播放音頻或視頻、虧肢檔玩游戲等功能。
❹ APP常用8種導航形式
雖說一款應用的生死不是由導航決定,但毋庸置疑,導航模式的選擇在產品用戶體驗上佔有很大的比重。就導航本身來說,沒有優劣之分,端看你的應用適合哪種。下面是我羅列的一些常見的移動導航模式,接下來會對其一一舉例說明(註:重要模式會重點分析,其餘簡略,篇幅略長,不喜可跳過)
1、標簽式
標簽式導航是iOS平台上公認的最經典的導航模式,看市場上幾乎有80%的應用都在使用就能知道。標簽式導航關注的是平行空間的展示,它的優點是適用於多個內容體系,且重要程度相似(平級關系),能頻繁在不同頁面間切換,切換慶磨成本底,只需一次點擊;缺點是佔用一定高度空間,且標簽數量有限,最多5個標簽。
淘寶,是標簽式導航的標准使用形式,每個標簽作為一個導航分類放在標簽欄中(注意都是名詞)。可以算是標准形式的變形(還有其他變形形式,後面再講),雖然也是有5個標簽,但處於中間位置的標簽不是作為導航使用,而是一個行為召喚按鈕。行為召喚按鈕主要強調某項重要功能的快捷使用,該功能需要是應用最核心且最常用的功能,優先順序很高。比如instagram,它的目標是以一種快速、美妙和有趣的方式將你隨時抓拍下的圖片分享出來,它關注的是能隨時隨地抓拍。因此,作為行為召喚按鈕的「拍照」放在標簽欄上就很有必要。
但是,有些應用對於行為召喚按鈕的放置並不合理。如下圖的圖3-,雖然文章的撰寫是的核心功能,將其作為標簽欄中的一個按鈕,即能在視覺上凸現出來,又能減少操作負荷,似乎很棒。但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從使用環境來說,文章或者文檔的撰寫是需要在安靜且能集中注意力的環境下,但移動app天然具有干擾多且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且在手機上輸入上百字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對於這款產品的手機用戶來說,可能用戶對內容的消費比對執行動作更重要。
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標簽式導航的變種,即傳統的標簽式+點聚式。這里先專門講一下點聚式,最為我們世凳所熟知的點聚式就是曾經經典的path結構,即抽屜導航+點聚式,如下圖所示—改版前圖示,它的目的是將用戶最頻繁使用的多個核心功能點匯聚在主界面中顯示,方便用戶隨時呼出使用。只是,如今單獨使用點聚式的應用越來越少,就連path也對這種傳統的點聚式進行了調整,變成了依附於標簽的點聚式結構,如下圖中的path改版後。還有下圖中的樣式1和樣式2,也是這種形式的不同展現。他們的共同點是,使用同一個導航入口,進行多個同級功能的不同操作,大部分都是2-5個不同的操作選項,當然也會有更多,比如下圖中的新浪微博,點擊「加號」入口,出現了更多的功能選項,且這些功能的優先順序相若。
其實,在Android 5.0中,這種點聚式更常用的表現形式是懸浮響應按鈕,它代表的是這個app中最主要的操作。只是就目前來講使用場景有限,實際應用並不理想。
二、抽屜式
抽屜式導航的目的是帶給用戶更為沉浸的體驗。它的特點是,「閱讀」為王,點擊切換少,專注於主體信息本身。從表現形態來看譽返斗,抽屜導航很符合產品的二八法則,即產品中只有20%的功能常用,所以要突顯,剩下的80%不常用,因此隱藏。它不像標簽導航一樣強調平級關系的切換,而是突出重要且核心的功能。抽屜導航的另一些優點是,側邊導航收納的導航標簽可以是5個以上,節省屏幕空間。缺點是無法快速完成導航切換,操作成本高。
關於抽屜導航,在Android和ios平台的使用也有區別,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關於Android和IOS交互上那些事》,此處就不做贅述。抽屜導航在Android平台上比ios更常使用。由於在ios上,抽屜導航沒有專門的設計規范,所以使用上較為隨意,表現形式也不受拘泥。
如果以抽屜導航和主頁在空間位置為評判依據,其在風格上主要有3種表現,第一種是浮層,即導航抽屜處於主頁上層,通過滑動或點擊的手勢打開抽屜,抽屜部分遮擋或覆蓋原來頁面的內容,如下圖中圖4,這種風格多數會在Android上出現。第二種是疊加式,即導航抽屜位於主頁的底部,打開抽屜,原來的主頁會向屏幕右側滑動,顯出主頁下方的導航抽屜,如下圖中圖5,這種風格在ios上很普遍。第三種是嵌入層,即導航抽屜和主頁處於同一層,通過輕滑、平移或點擊打開抽屜,把原先的頁面內容部分推出屏幕外,如下圖中圖6(注意導航和主頁銜接處無陰影)。而第三種風格經常會有如下圖圖7的變形,就是說在打開側邊抽屜的時候,嵌入式抽屜不僅把上一級頁面向右推開,還採用3D效果將其推到後面。了解不同風格可在設計時斟酌使用。
三、選項卡式
對於選項卡導航,不同平台有不同的設計規則,關於Android平台我就不多說了,請移步至《關於Android和IOS交互上那些事》有詳細說明。今天主要說說ios上選項卡的表現,選項卡的本質即是,實現容器內不同視圖或內容的切換。雖然對於選項卡本身,ios沒有專門的規范約束,但這並不妨礙廣大設計者們自由發揮。目前市場上主要有3種形式的選項卡:分段選項卡、固定選項卡和滑動選項卡。
分段選項卡: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寬度相同的分段組成,正常情況下不超過4個,視覺上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描邊按鈕。分段選項卡經常會作為二級導航,對主導航內容再次分類,可以在頂部導航欄的下方,也可以直接放在導航欄上,如下圖所示。標簽之間互相關聯,只能點擊切換,操作效率較低。
另外,就是固定選項卡和滑動選項卡,兩者都可以直接點擊或左右滑動切換選項,且一級和二級導航都能使用。區別就是滑動選項卡可以有更多選項,且能直接通過手指滑動導航找分類,適用於相關類別多的應用,如下圖的電子商務網站。
四、下拉菜單式
現如今,下拉菜單式導航並不常用。下拉菜單和導航抽屜一樣,是以突出內容為主的導航模式,一般位於產品頂部,通過點擊呼出導航菜單。由於導航菜單位於屏幕頂部,不適合結合手勢,操作負荷大,因此不適合需要頻繁切換功能,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屏幕空間。一般情況下,下拉菜單很容易被滑動選項卡取代,且滑動選項卡可以結合手勢操作,使用效率更高,這也是現在下拉菜單很少被使用的原因,除非你的下拉菜單選項中有很明顯的優先順序區分。比如下圖所示,圖8的新浪微博首頁作為默認選中項,顯示和用戶相關的所有微博,常態下用戶只需要一直瀏覽下去即可,很少需要主動點擊切換,除非想要篩選某些特定的微博內容,此處的內容優先順序很容易區分。同理,圖9也是如此,用戶關注更多且更感興趣的是以項目為維度的內容分組,因此用下拉菜單來表現。另外,多數菜單是以點擊後彈框的形式出現,也有一些是從底部滑出一個新的頁面調出菜單,如下圖中的圖10。
五、宮格式
宮格式導航,是一種類似於手機桌面各個應用入口的導航方式。每個入口往往是比較獨立的信息內容,用戶進入一個入口後,只處理與此入口相關的內容,如果要跳轉至其他入口,必須要先回到入口總界面。這種導航經常用於工具類app中,它的優點是功能拓展性強,可增加多個入口。缺點是單頁承載信息能力弱,層級深,不適合頻繁任務切換。如下圖的美顏相機就是標準的宮格式結構,每個功能類似於獨立的app,且作為一級導航使用,這種表現形式現在越來越少。而剩下的其他三張圖示,屬於宮格式的一種變形,我稱之為數據入口,這種只作為各種大數據入口的導航模式現在更多作為二級導航使用,特別是平台類產品。
六、列表式
列表式導航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導航模式,純粹的列表導航很少見,一般都是搭配著別的導航模式一起使用,大多作為二級導航。列表中可以放置圖片、標題或者詳情文字等來展示信息,列表本身是一個傳達信息效率很高的載體,因此使用列表的時候要注意,每個列表所佔的屏幕空間,以及每屏能顯示多少條列表等。如下圖所示的圖1-1採用了列表的分組模式,圖2-2中列表中的每項信息可能都會影響用戶的點擊轉化,所以如這種形式的列表,細節信息很重要。圖1-3和圖1-4為二級列表,點擊列表右側的小符號,可以展開或者隱藏信息,這方便用戶查找信息並快速定位,多數情況下,點擊右側小符號可能會出現快捷編輯模式或者部分詳情信息,便於用戶直接編輯或者瀏覽。而點擊整個列表,通常會進入新一級的詳情頁面。因此,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要注意。
七、圖示式
圖示式是一種更加可視化的導航,它能根據頁面內容的變化及時更新圖片,適合以圖片為主的內容,像新聞、美食、旅行、視頻圖片等經常使用,常作為二級導航。由於圖片可能需要經常更新,因此需要配置固定的欄目或標題,防止不斷更新的圖片讓用戶找不到入口。這種形式的導航常常會採用網格布局,如下圖所示,每行基本上會有1-3個圖示單位,不同的網格布局決定了每屏容納的圖示個數,因此用戶瀏覽效率及點擊轉化率也會有所不同。
八、幻燈片式
幻燈片的導航方式,適用於圖片或整塊內容的並列展示,用戶通過手指左右滑動來切換當前內容。正常情況下,幻燈片的數量不宜太多,最好控制在7-8個以內,避免用戶操作疲勞。如下圖所示,使用幻燈片設計最好在設計上提供視覺暗示,讓用戶清楚的知道所處的位置以及幻燈片數量,例如添加分頁標識碼,或者隱喻還有下一張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