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表格製作 » 二級響應怎樣調整
擴展閱讀
可以免費看影視的軟體 2025-09-19 06:51:32

二級響應怎樣調整

發布時間: 2022-12-31 08:47:27

『壹』 防颱二級響應處置措施

法律分析:防颱風二級應急響應指政府推出的針對台風災害而設立的應急方案,通過該方案使損失減到最小。應急響應機制強度由一級至四級依次減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七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第七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與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制定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相銜接,並定期組織演練。

『貳』 二級響應是什麼標准

一、二級響應是什麼標准

1、二級響應的標准如下:

(1)死亡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2)緊急轉移安置80萬人以上、100萬人以下;

(3)倒塌房屋15萬間以上、20萬間以下。

2、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二條

國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制度。

可以預警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級別,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

預警級別的劃分標准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制定。

第四十五條

發布一級、二級警報,宣布進入預警期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除採取本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措施外,還應當針對即將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措施:

(一)責令應急救援隊伍、負有特定職責的人員進入待命狀態,並動員後備人員做好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的准備;

(二)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工具,准備應急設施和避難場所,並確保其處於良好狀態、隨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強對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衛,維護社會治安秩序;

(四)採取必要措施,確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的安全和正常運行;

(五)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採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危害的建議、勸告;

(六)轉移、疏散或者撤離易受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並予以妥善安置,轉移重要財產;

(七)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發事件危害的場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導致危害擴大的公共場所的活動;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的防範性、保護性措施。

二、二級響應有哪些措施

二級響應的措施如下:

1、嚴格社區封閉式管理和健康監測;

2、嚴格公共交通體溫檢測和公共場所測溫驗碼等措施;

3、嚴格進出京管控,境外入京人員全部集中觀察和核酸檢測,中高風險街鄉、新發地市場相關人員禁止離京;

4、嚴格發熱就診人員等高風險人員管控。

『叄』 什麼是二級響應

突發重大級別公共衛生事件。
二級響應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失蹤,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發生中毒,或者造成經濟損失達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重大事件。二級響應一般是跨市區事件,由所屬省政府作出決策部署,地市級制定具體的應對措施。
二級響應沒有一個具體時間,只是從級別上來說,應該使用二級響應的手段,具體持續時間,要根據當前形式來做研判,沒有固定的時間。
建造師考試章節知識點歸納,祝你輕松取證。
移動端題庫:http://m.hqwx.com/tiku/jzs/?utm_campaign=hehuoren
PC端題庫:http://hqwx.com/tiku/jzs/?utm_campaign=hehuoren

『肆』 磚瓦窯二級響應標准

二級響應的標準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將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類,本次疫情屬於公共衛生事件。按照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將突發事件等級分為一級(特別重大)、二級(重大)、三級(較大)和四級(一般)四個級別。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級響應,是指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
第 1 頁
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1、二級響應的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市、自治區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級響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標准》的相關法律條款和規定,由省、市、自治區級人民政府宣布和實施。
第 2 頁
一般來說,一級響應由國務院組織實施,各省級人民政府在國務院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組織協調省內應急處置工作。下調應急響應級別,表明疫情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有所降低,應對疫情的組織實施部門也隨之下調。調整為二級響應,由省級人民政府領導和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置工作;調整為三級響應,由市級人民政府領導和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置工作;調整為四級響應,由縣級人民政府領導和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置工作。上一級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下級人民政府指導和支持。
2、二級響應的標准
第 3 頁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其有關成員單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級):
第 4 頁
(1)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6天)發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關聯的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縣(市)。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圍波及2個以上市(地)。
(4)霍亂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流行,1周內發病30例以上,或波及2個以上市(地),有擴散趨勢。
第 5 頁
(5)乙類、丙類傳染病波及2個以上縣(市),1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尚未造成擴散。
(7)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縣(市)以外的地區。
(8)發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9)預防接種或群體性預防性服葯出現人員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並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
第 6 頁
(11)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內人員感染或死亡的。
(13)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伍』 二級響應有哪些措施

這要看二級應急響應突發的公共事件是哪一類了。二級應急響應是依據2006年1月8日國務院公開發布實施《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對突發公共事件分類分級所採取的相對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各類事件的應急響應都是有所區別的,比如是 社會 安全事件的話,首先就是由部隊接管交通,然後各部門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如果是最近的新管病毒疫情,如果是這類公共衛生事件的二級應急響應的話,就是首先所有資源向醫療機構傾斜,確保醫療機構能夠高效運轉以應對疫情,並成立專門的專家醫療隊伍,對疫情進行分析研究;其次就是實行交通管制,當然,各類防疫車輛、應急車輛及物資是可以通行的,防止疫情擴散,各省州市該封城的封城,排查和隔離傳播者、感染者及以其接觸者,對其進行隔離治療,各個地區設有防疫檢測卡點,限制民眾出行等等。

一級響應是校長統一管理,二級響應是班主任自己部署,三級響應是班長組織管理,四級響應是組長負責檢查督促!新疆現在進入二級響應但是我們坐標博州精河縣托托鄉並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是足不出戶,送米送菜!只能說班主任和校長一樣認真負責!

明政部門的規定具體如下:死亡100人以上、200人以下;緊急轉移安置80萬人以上、100萬人以下;倒塌房屋15萬間以上、20萬間以下。符合上述情境之一的,由民政部部長決定進入二級響應狀態。

我們現在的疫情沒有以上界定的情況發生,但它對人們生命的傷害不次於這些突發事件。

在當前情況下,疫情只是得到了有效控制,並非消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我防護,還是要盡量做到不出門,出門呢口罩是必備防護品。盡量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地區。為了配合逐漸復工的要求,城市交通也開始適度恢復,高速公路也允許通行啦!但沒有完全正常。

總之,切記:出門做好自我防護!

二級預防的主要措施有:①定期開展 健康 檢查、疾病普查或篩查以及高危人群重點項目檢查;②做好 健康 教育工作,向社區人群傳播 健康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社會 公眾身心 健康 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 健康 的事件。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

(一)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二)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三)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四)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五)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六)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並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七)國務院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I級)

(一)在一個市(縣)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6天)發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關聯的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市(縣)。

(二)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三)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圍波及2個以上市(地)

(四)霍亂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流行,1周內發病30例以上,或波及2個以上市(地),有擴散趨勢。

(五)乙類、丙類傳染病波及2個以上市(縣),1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六)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尚未造成擴散。

(七)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縣(區)以外的地區。

(八)發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九)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葯出現人員死亡。

(十)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內人員感染或死亡的。

(十一)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II級)

(一)發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5例,流行范圍在一個市(縣)行政區域以內。

(二)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市(縣)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連續發病10例以上,或波及2個以上市(縣)。

(三)霍亂在一個市(縣)行政區域內發生,1周內發病10—30例,或波及2個以上市(縣),或市(地)級以上城市的市區首次發生。

(四)一周內在一個市(縣)行政區域內,乙、丙類傳染病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1倍以上。

(五)在一個市(縣)行政區域內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六)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葯出現群體心因性反應或不良反應。

(七)市(地)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V級)

(一)腺鼠疫在一個市(縣)行政區域內發生,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10例。

(二)霍亂在一個市(縣)行政區域內發生,1周內發病10例以下。

(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若調整為二級響應,應急處置工作則不再由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改為省指揮部統一部署;三級響應,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四級響應,縣級人民政府統籌管理。

一級響應下,將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會、影劇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等;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和設備。

而下調應急響應等級則意味著該地疫情已得到控制,形勢好轉。省級政府可實行對本行政區的更多事項的決定權。該地區開始逐步進行復工復產

死亡100人以上、200人以下;緊急轉移安置80萬人以上、100萬人以下;倒塌房屋15萬間以上、20萬間以下。符合上述情境之一的,由民政部部長決定進入二級響應狀態。災情發生24小時內,以民政部名義向災區發慰問電。民政部協調有關部門向災區派出由民政部部級領導帶隊的抗災救災工作組,慰問災民,核查災情,指導抗災救災工作。根據災區省級政府或民政廳(局)與財政廳(局)申請,24小時內制定中央救災應急救助資金補助方案並商財政部,按照撥款程序及時下撥到災區。

二級應急響應是依據2006年1月8日國務院公開發布實施《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對突發公共事件分類分級所採取的相對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 健康 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會 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和涉外突發事件等。[1]

分級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運行機制

運行機制

預測與預警

各地區、各部門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建立預測預警系統,開展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預警級別和發布

根據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公共事件進行預警。預警級別依據突發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一般劃分為四級: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Ⅲ級(較重)和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

預警信息包括突發公共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通信、信息網路、警報器、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應急處置

信息報告

特別重大或者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各地區、各部門要立即報告,最遲不得超過4小時,同時通報有關地區和部門。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先期處置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事發地的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報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時,要根據職責和規定的許可權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

在境外發生涉及中國公民和機構的突發事件,我駐外使領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要採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應急響應

對於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特別重大突發公

二級應急響應是依據2006年1月8日國務院公開發布實施《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對突發公共事件分類分級所採取的相對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中文名

二級應急響應

外文名

Two level emergency response

級別

二級

實施時間

2006年1月8日

批准者

國務院

分類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2、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3、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 健康 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 社會 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和涉外突發事件等。[1]

分級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運行機制

3運行機制

3.1預測與預警

各地區、各部門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建立預測預警系統,開展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3.1.1預警級別和發布

根據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公共事件進行預警。預警級別依據突發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一般劃分為四級: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Ⅲ級(較重)和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

預警信息包括突發公共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通信、信息網路、警報器、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3.2應急處置

3.2.1信息報告

特別重大或者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各地區、各部門要立即報告,最遲不得超過4小時,同時通報有關地區和部門。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3.2.2先期處置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事發地的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報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時,要根據職責和規定的許可權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

在境外發生涉及中國公民和機構的突發事件,我駐外使領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要採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3.2.3應急響應

對於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要及時啟動相關預案,由國務院相關應急指揮機構或國務院工作組統一指揮或指導有關地區、部門開展處置工作。

現場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現場的應急處置工作。

需要多個國務院相關部門共同參與處置的突發公共事件,由該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業務主管部門牽頭,其他部門予以協助。

3.2.4應急結束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後,現場應急指揮機構予以撤銷。

3.3恢復與重建

3.3.1善後處置

要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後處置工作。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徵用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並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關部門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險監管機構督促有關保險機構及時做好有關單位和個人損失的理賠工作。

3.3.2調查與評估

要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

3.3.3恢復重建

根據受災地區恢復重建計劃組織實施恢復重建工作。

3.4信息發布

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准確、客觀、全面。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要向 社會 發布簡要信息,隨後發布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範措施等,並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後續發布工作。

『陸』 二級響應是什麼措施 措施內容介紹

1、二級響應(Ⅱ級):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2、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其有關成員單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