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琴怎麼調音
鋼琴怎麼調音
導語:一般的樂器都需要調音,保證音色,鋼琴也需要校調音準。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鋼琴是怎麼調音的吧!
1.鋼琴的律制
鋼琴是按十二平均律調音的,在鋼琴的整個音域中,每一個八度都分成十二個均等的半音,每個半音之間的振動數比值都相等,所以十二平均律也叫「等比律」。如 果用音分說明的話,每個八度為]200音分,每個半音為100音分,所有的八度及半音都是相同的。調鋼琴的音時,不僅應該把八度都調准,而且必須把半音的 間隔都調整到符合12平均律。
2.音準的聽辨
調鋼琴的音律,主要依靠聽覺,聽什麼呢?概括地來說,就是聽拍音和音程。
拍音是兩個振幅大體相同、頻率相近的音波合成後,其合成音波的振幅會發生周期性的強弱變化,這種現象就叫做拍,它所發出的`聲音就叫拍音。比如:兩根琴 弦中,有一根弦每秒鍾振動440次,另一根弦每秒鍾振動436次,這兩根弦同時發音時,每秒鍾就會出現4個拍音(即440-436=4)。 ·
鋼琴調律常用的音程是同度、八度、四度和五度。我們不但應該從理論上懂得這幾種音程的特徵,而且還應從聽覺上掌握其音響特點。也就是說,我們調音用的耳朵 不是音樂的耳朵,而是物理的耳朵,調音是靠聽拍音來判斷音程是否准確。一般來講,聽同度、八度比較容易,而聽四度和五度就比較難了。
在上述這些音程關系中拍音是怎樣表現的呢?
同度: 同度完全調准時沒有拍音,因為同音組的兩根或三根弦的頻率完全相等。但是如果同音弦組中某根弦振動的頻率與其它弦振動的頻率不一致時,就會出現拍音。調同度時,必須完全消除拍音。
八度: 八度是同度的轉位,八度中低的一個音的第二諧音與高一個音的第一諧音(基音)音高相同,所以八度調准了也沒有拍音。
五度: 根據十二平均律的特點,凡是純五度都應調得窄一點。根據律學原理,五度相生率和純率的純五度的頻率比為2:3。例如:a的頻率為220次/秒,它的 上方五度音e』頻率就是220x3/2=330次/秒,而十二平均律的e:頻率卻是329.63次/秒,就是說平均律的純五度音程比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的純 五度稍窄一點。
在立式鋼琴的調律手法上,要盡量注意扳子使用的位置和角度。調律扳子最好呈放在弦軸上方45。的范圍內,並嚴禁卡、壓、砸弦軸。有些調律專家倡導用左手調律就是為了減少對弦軸板的損害和過早地出現弦軸松動,使鋼琴的音準和使用壽命得以延長。
㈡ 如何使鋼琴彈奏出好聽的音色
怎樣在鋼琴上彈出好聽的聲音呢?這對教與學的雙方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在教學中往往容易陷於就事論事地去應付面臨的各種視譜、節奏、速度、熟練、背譜等問題的解決之中,而無暇去顧及聲音的質量,這恰恰是誤區之所在。
本文的重點即在於技術訓練中如何結合對聲音質量的提高和完善作一些方面的研討。在此引用俄羅斯著名鋼琴家捏高茲的一段話:「任何鋼琴演奏總是以發出的聲音、『製造出』聲音為其目的,那麼無論你彈的是練習曲還是;藝術作品,彈鋼琴必然就是在聲音上下功夫,說得更確切些,就是練習聲音。」
聲音的問題既是如此重要,作為一個對學生負責的教師,必須把聲音的訓練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從長遠來看,要使學生成材,必須訓練出好的技術,好的聲音。作為一個鋼琴演奏者,聲音的好壞與質量是決定其水平和檔次的一個重要標准。
以下提出一些本人在實踐中認識和體會到的部分概念,擇要而寫之。
一、 從連第一個音開始就要學會「聽」:
鋼琴的入門方法很多。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從段奏入門是被廣泛接受和採用的。段奏的開始雖以單音作為元素,一個個音的練習「落下去à 手指站住à 提起來」。但是問題在於大家同樣都在練段奏,練法卻有很大的不同。我認為需特別強調的是,練習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聲音來檢驗。學生從練第一個單音段奏開始就要去聽,當手指觸鍵,琴槌擊弦時,聽聲音是否充分地發出來了;是否有良好的震動與共鳴;當手指保持在琴鍵上站立時,耳朵要傾聽聲音的持續和延長,並要學會辨別好聽的聲音和不好聽的聲音。在此基礎上,讓學會理解到不好聽的聲音是由於錯誤的彈法直接造成的。譬如說:敲砸的聲音是由於過高過猛地向鍵盤沖去而造成的;悶暗的聲音是因為下鍵的速度造成的;而擠壓的聲音是由於在鋼琴發聲後,手還繼續對鍵盤施加壓力而造成的。那麼,正確的彈奏應該是手臂放鬆自然,離鍵不要太遠,用物體自然下落的速度觸鍵,一旦聲音發出,手絕對不要在對鍵施加壓力。就是說,這個音應是一觸即發的,並且要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多餘的動作。通過這樣的要求,彈出好聽的聲音應是明亮、寬厚、具有共鳴的。教師應要求學生在一開始就要學會把正確的動作與正確的聲音結合起來,懂得聽什麼和怎麼聽,這樣的開端對以後的鋼琴學習會受益無窮。
當學生學會聽一個一個的單音後、第二步就應從短小的樂曲里去聽音與音之間的聯系和傾向,聽每組音的聲音是否均勻,平衡。第三部在開始學習兩個音的小連線時,要聽兩音之間是否聲音連起來了,聽小連線的第二個音結合重量下落是否在語氣上達到了強調。第二個音作為尾音結合重量提起,聲音是否比較柔和和委婉並在減弱。第四步,在學習幾個音的連線和樂句連線後,則要結合句頭、句尾、句中的語氣、高矮、強弱等去聽樂句的進行。
總之,要學會聽,要懂得如何去鑒別聲音的好壞優劣,這是教師和學生的首要任務。這個概念必須在一開始學鋼琴時就建立起來!
二、自然重量的運用與調節是良好聲音的基礎和保證
所謂自然重量,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進而是指對身體部分對重量的補充和結合。在彈奏中如不會使用重量,聲音必然就會單薄、浮淺和缺乏表現力。
對重量的運用與訓練應有一個過程,首先是要學會能把手臂的重量全部放下去,彈出豐滿、淳厚的聲音。一般在教學中常常提到的「一灘到底」即是指把重量「放入」鍵盤,不要把重量淤塞在手臂、手腕的某個部位。
而重量的調節必須建立在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的基礎上,根據音樂所需要聲音的強弱、厚薄給予鍵盤重量的變化/如果聲音要強,可結合補充身體的力量;如果聲音很輕弱,則可把重量控制到最小。譬如說,僅一個手指的重量,也是可以的。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為了聲音的通透,不論重量通過指尖「送」到鍵盤里去。唯有這樣才能使最輕的聲音清清楚楚地傳到音樂廳最後一排觀眾的耳朵里去。
綜上所述,我在此提出的重量概念是包括全部的重量棗全部臂重並可加上身體所能補充給手臂的總和;也包括經過調節和控制的,哪怕是最微小的重量。由這樣大大小小的重量,經過靈活自然的變化應用,給我們的聲音變化提供了極大的可能。
三、指尖的觸鍵必須「彈到點」
我提出「彈到點」這個說話,是一個觸鍵的概念,我認為這是保證良好音質的必需。
從鋼琴的發音特點來講,每個音不論強弱、厚薄都應該有一個最佳的發音點。這個點在觸鍵時應多深多淺,力量應用得多大多小,下鍵速度應多快多慢都應根據聲音的需要來衡定。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何種聲音都需由槌敲擊琴弦才能發出該聲音所需要的震動;這種震動一是壓不出來,二是聲音一旦發出來之後再用力也改變不了。哪怕是再深厚持續的聲音也必須在發音的瞬間積聚好力量,使聲音盡可能深沉有利地發出來,使其有最好的震動和延續。而在聲音延續過程中我們保持情緒,保持手的穩定,保持自然重量繼續在琴鍵上。我們在鋼琴上「保持著」,這種感覺是絕對必須的。可是唯獨有一點我們不能做到,那就是企圖在發音完成後,我們在施加力量去改變這個已發出來的聲音!在鋼琴上我們只可能在一瞬間把我們所希望和追求的那個聲音發好,其後聲音延長得是好是差,在發音時就已決定了。所以我認為無論聲音強弱,每個音的發音點都應在觸鍵時感覺好。深厚的聲音自然應該把琴鍵彈「深」;果斷的聲音觸鍵時必須直截了當;歌唱的聲音要讓琴弦發出最好的共鳴和延長;輕巧的聲音則要在觸鍵的過程中找到它合適的位置,千萬不要壓。
總之,我認為彈琴必須「彈到點」,這是符合鋼琴這件樂器的特點的。在觸鍵上找到每個音的.最佳發音點,能提高手指的控制能力,加強手指觸鍵的精密程度,增加演奏的把握性。而最主要是改善了聲音的質量,發出真正符合鋼琴特點的「鋼琴化」的聲音。
四、發揮鋼琴之所長
鋼琴是鍵盤樂器,是通過琴槌擊弦發出的聲音的,因此小槌子式的顆粒性聲音是鋼琴的特色。彈跳音,彈非連奏就特別能顯示出鋼琴的優勢。所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就可引用為充分展現鋼琴效果的精妙寫照。
要展現鋼琴之所長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和不懈努力,關鍵是對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進行規范的訓練。而手指的活動能力,關鍵在於對掌關節進行訓練。我認為在慢練時每個手指應該獨立不倚地進行「快下放鬆」的練習,這主要是一個訓練的概念。所謂「快下」,就是手指上下,特別是觸鍵動作要快,要敏捷,這樣能使聲音明亮。所謂「放鬆」是指聲音一旦發出,手就不能在追加壓力,在彈長時間的音時,手可以在發音後自然保持在琴鍵上。「放鬆」絕不是指鬆懈不成形,而是針對不要緊張和不要壓鍵而言。動作越快放鬆越快,說明聲音也就具有更好的彈性。在慢練時如每個音都能做到「快下放鬆」,手指動作的靈敏度就可和快速彈奏的需要統一起來。
在訓練中最常見的忽視手指主動性的毛病是:彈每一個音時都由手腕加壓力,表現在手腕隨著每個音的彈奏而上下顛動。從暫時的功利看似乎彈得很「扎實」,實際上聲音很重濁。更致命的是,這種彈法只能在較慢彈奏時造成假象,稍快一點便會使聲音變得斷續、跳動和不連貫。用這種彈法的學生,到不了車爾尼849程度,就在也無法前進。就算換老師也非常難改,不少學生深受其害。
在此需特別提出的是:發揮大指左右活動的功能也非常重要。由於我們每隻手有5個手指,但靠大指的轉換位置和連接,我們可彈好音階和琶音,把手變得彷彿有幾十個手指一樣。因此把大指訓練得主動靈活,克服其易僵直和重濁的弱點,對彈奏的流暢均勻有極重要的作用。
總之,要訓練好手指,使其獨立、主動、靈活;使聲音清晰,流暢、均勻,這對展現出鋼琴的所長四關鍵性的步驟。
五、變缺憾為優勢
當我們聽好的歌唱家演唱或優秀的小提琴家演奏時,他(她)們的聲音連貫和氣息悠長,這是鋼琴很難比擬的。的確,鋼琴作為鍵盤樂器,要彈出好的連奏或歌唱性是太不利了。但是好的鋼琴家們在鋼琴上也能彈出非常動人的歌唱性樂曲,他們演奏出來的「鋼琴化」的歌唱可以是如此的迷人。那麼訣竅何在呢?在於他們掌握了鋼琴這門樂器,充分發揮了鋼琴的長處,並巧妙地掩蓋了鋼琴的弱點。
鋼琴的弱點在於其聲音一旦發出,就只能靠其餘震延續,聲音很快地減弱。所以就某一個音來說,是不能作出漸強的。同時鋼琴的聲音只要發出,就不可再修正或改變,這一點也是大大地比人聲和管弦樂器要不利。但鋼琴也有它的發音特點。 我們可以盡量發揮右踏板的延音功能來增加聲音的共鳴並幫助聲音的連接。在彈奏上應掌握並運用重量的傳遞和貫穿。同時要結合音樂中的漸強,漸弱、輕重緩急的處理,安排好句頭、句尾、樂句中的高點,體會好樂句中的強調音、非強調音和語氣,掌握好樂句中節奏的伸縮和變化,設計好種種音色的變化與層次。另外,還可用伴奏部分或其它聲部進行烘托與陪襯,以這些方法來製造鋼琴所獨有的連奏 和歌唱性,也正是高明的演奏者們所擅長的,其魅力也非管弦樂器和人可比的。
再回到訓練上來說,要讓學生首先掌握連奏的彈法,學會用一隻手臂的力量貫穿一條連線或一串音流。不要把一個個音都散了或彈得停滯不前,而要彈得向前流動,一氣呵成。這需要手上的感覺,也需要內心的感覺。同時,要掌握好樂句的彈奏,對每個樂句的語氣、起伏、句頭、高點、句尾等等都要安排處理好。進而要分析、感受並做出樂句與樂句之間的關系變化和發展,調整好旋律、低音、伴奏幾者之間的層次,逐步提高彈奏歌唱性的技巧,使其由淺入深,由底到高。我認為,只要用心去聽,去想,去感受,就必然會取得成果。
六、掌、腕、臂、身諸部位與聲音的關系擇要
(1) 手掌的架子作為力量的支撐點,是保證聲音質量的關鍵部位。彈強烈的聲音時,手掌架必須牢固,這是較易取得共識的。彈輕聲時,更需強調手掌架的牢固,對這個概念還需加強理解和認識。彈輕聲時,如手掌架懈軟塌陷,聲音必將無法清晰集中而變得模糊浮淺。哪怕是彈印象派最需要朦朧聲音的作品,手掌架依然不能懈怠,而要保持有把握的控制。如不注意這點,也許聲音就根本無法彈勻彈輕,使聲音變成了混濁一片。在訓練中常見的毛病是手掌塌陷,因軟而無法支撐起來。由於手掌無法充當力量的支點,手腕只能拱起來代替掌部作為支點。隨之而來可能引起端肩和手臂緊張。我們可以發現凡是手掌軟蹋的彈奏,聲音是無法深厚和集中的。因此手掌架的訓練應在入門時就開始,在慢練時要盡量強調手型,在較快的彈奏或正式演奏時則不必刻意強調外型,而是憑內在的功夫和力量了。此時也許外表看來掌關節較平,但手掌不是軟蹋的而是內部具有一定的支撐力。至於手腕拱起的毛病,單純想從手腕去解決是不可能的。手掌架去解決才是可行的。手掌架立起來了,起到了支點作用,手腕自然就能放下來了。
(2)腕臂的訓練與聲音的關系,手腕是手指與手臂之間承上啟下的樞紐。手腕有許多上下,左右的動作方式,其中有些是手腕獨立完成的,有些是和手臂結合起來協調完成的。在此我們不是去一一介紹這些動作的要領,而是要提出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手腕的左右靈活調節,在教學中常被忽視,但是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以手腕為主導的左右調節,是同時結合手臂左右調節的腕臂綜合動作,指在對手指不斷變化著的位置進行微調,並使得不論何種位置時,手臂的重量(或大或小)都能通過手指而全部送入琴鍵。此時的關鍵是要特別注意在用4、5指彈奏時,一定要把手調節到最佳位置,把力量「送進」琴鍵,使最高音(或最低音)的聲音突出和通暢。這種調節使腕臂對手指充分起到了後方支援前方的作用,使得每個聲音能自然。
還需特別指出的是,腕臂的每種不同的動作都是為它特定的聲音效果服務的。不論哪一種非常有用的動作,也不能不加分析,不分場合地處處濫用。以「落滾」式的手腕動作為例,手腕柔軟提起和下落的動作,用來學習兩個音的小連線是很好的。同時,作為優美、柔和的觸鍵方式,用來做分句,呼吸等等都有十分良好的效果。但如在所有地方手腕都這么軟,聲音該挺立的地方都被軟化了,那時禍害無窮的。在需肯定、果斷、有力的地方,需生動、活躍、彈性的聲音,尤是跳音類觸鍵時,手腕應固定,手臂平行成一個整體,才能防止聲音軟化。
(3)身體協調與聲音。在彈琴時,從身體接觸琴凳開始到手指接觸鍵盤,應該是一個可以靈活調節的整體。當我們的身體處於自然積極狀態時,聲音必然會豐潤寬厚,使人聽起來順暢,舒展。身體協調的關鍵在與腰骶部的力量能否調動出來。在彈最響亮、最豐滿的聲音時,只要身體挺立,用上腰骶的力量,不需多大的動作和力氣,聲音可以很自然和方便地彈出來。在此要防止的毛病是:要該掉彎腰的習慣,懶洋洋消極地把重心往後往下塌陷,重心的後傾下榻是協調用力的最大障礙。
關於鋼琴的聲音是一個極為廣泛和復雜的課題。本文僅就聲音和技術的一些片面擇要簡述。要把鋼琴彈的好聽,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探討,譬如,聲音與節奏;與音樂表現;與不同風格;與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與不同演奏家的不同個性都有密切的聯系和豐富的研究內容。由於鋼琴藝術的學問是如此廣博,我們所需進行的努力是永無止境的。
㈢ 艾茉森數碼鋼琴音色調法
檢查所有的操縱部分如按鍵、拉桿、旋鈕等,看是否有異常現象。
2、把音量開到最大點,靠近放音部分傾聽,檢查否有較大的交流雜訊。
3、打開琴音色,將音量開到略大於一般演奏的音量,然後進行演奏。先彈一個音,後再彈兩個音或三個音的和弦。檢查是否有琴的共振雜訊,如共振噪音明顯,說明有些部件松動或組裝的不理想需再次調音。
㈣ 鋼琴怎麼調音調
鋼琴調音方法:先定出標准A=440Hz(一般用音叉),然後再五度三度地來插入調律(要比較注意的是不能用是否「純正」來判斷音,因為就聽覺本身而言純正的五度調律、插入三度調律會變成五度相生率和純律,而非鋼琴通用的十二平均律)
就鋼琴的構造而言,分高音區、中音區、低音區三個區域,這三個區域區分在弦的多少,高音區一個音對應有三根琴弦、中音區兩根、低音區一根。
一般調音師會把中高音區的同一個音的一根弦先調准,然後再調這個音的其餘弦,中高音區的同一個音不同弦音不一致,超過了人耳可以承受的范圍,就會產生聲音的纏繞(不純正,一個鍵下去產生好幾個音出來),很容易辨別。
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下手不要太重(例如盡量避免一次把琴弦綳得太緊),每次調律其實都會對鋼琴產生某種程度的損害。
(4)怎樣調整鋼琴的音色擴展閱讀:
1、音階:音階24個大小調是比較重要且有用的。很多大型奏鳴曲、樂曲、協奏曲都有很多地方有音階,因此需要將音階掌握好。
彈音階要注意的是讓所有音發出來的聲音都要一樣,不能有輕有重,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如果彈音階的時候還是有的重有的輕,控制不好力度,可能演奏不出令你滿意的音色和旋律。
2、琶音:琶音包括24個大小調琶音跟屬7減7琶音。這個是建立在音階之上的東西,主要練習手指之間的擴張和伸縮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練習。
鋼琴曲中琶音部分佔很大一部分,各式各樣的琶音都會出現,但都是24個大小調屬7、減7和弦的琶音變形模式,所以彈好基本琶音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3、八度:8度的演奏技巧有兩種,第1個只用手腕技巧,第2個用手臂和手腕一起來完成。
㈤ 鋼琴演奏中,有哪些用力的方法來改變鋼琴音色的方法
音色是鋼琴描繪意境、渲染情緒、揭示韻味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徑;也是彈奏者理解表達能力優劣、色彩感覺濃淡、藝術造詣深淺的顯著標志。鋼琴演奏中的觸鍵與音樂是緊密相連的。不同的觸鍵部位以及方向會產生不同的音色,用指尖、指面、不同的角度來與琴鍵接觸,可以發出千變萬化的音色來。本文從觸鍵的各個方面來說明與音色的關系,使之在今後的鋼琴演奏中能夠更好的對音樂進行詮釋和理解。
每台鋼琴在出廠後就已經確定了它該有的音色,是柔和圓潤、還是明亮清澈都是之後很難改變的,但是由於鋼琴音域之廣闊,演奏者可以使用不同的技巧使鋼琴彈奏曲目時,增添不一樣的情緒。決定鋼琴音色的要素有五個:1 觸鍵方向;2 觸鍵高度;3觸鍵力量;4 觸鍵速度;5 觸鍵深度。
1.不同的觸鍵部位以及不同的觸鍵方向會產生不同的音色
①用手指指尖的部位,在手指二關節以下與鍵盤基本成直角狀的觸鍵,指尖保持明確的觸感。這種垂直擊鍵,觸感靈敏,琴鍵起落迅速,其音色清脆,純凈透明。用以表現晶瑩剔透的音色,均勻清晰的音粒,生動活躍的節奏,流暢悠揚的氣息。
②用手指指面多肉的部位,自第二關節以下與鍵盤基本成銳角的觸鍵。可以使聲音十分柔和細膩,沒有明顯的「音頭」。
2.鋼琴演奏的三種基本彈奏法對音色的影響
(1)非連奏,即:「顆粒性彈奏法」。觸鍵時,要求下鍵、起鍵速度要快,觸鍵的瞬間具有一定的爆發力,使手指的揮動有較快的速度。再加上牢固的指尖,就會發出結實,明亮集中而富有顆粒性的聲音。
(2)連奏,即鋼琴演奏中的歌唱性奏法。主要用於抒情性的歌唱旋律、圓滑連貫的音型,流暢的旋律性經過句,琶音和分解和弦等。緩慢的觸鍵是創造柔和歌唱性演奏聲音的關鍵因素。這種以水平方向的用力方式,可以使琴鍵以一種緩沖的方式受力,從而使發出的音色柔和連貫,圓潤歌唱。
(3)跳音奏法,一方面不同的時值的跳音,根據音樂特性的需要而具有不同的音響特質;另一方面,手的不同動作部位演奏的跳音也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在王建中的《猜調》中有大量的單音旋律需要跳音奏法。作品要求聲音短促集中,輕快透明,力度較弱但速度較快。在手指積極主動地彈奏跳音時手腕與手指的配合協調,與之融為一體,使聲音靈巧集中,富有彈性。
㈥ 怎樣訓練鋼琴的音色
囧,你是說訓練你的音色還是鋼琴的音色
說的是練耳吧= =,那個是需要系統訓練的,僅僅是彈琴是沒有很大作用的,你可以訓練自己,先請人彈一小段樂句,然後寫下來,或者聽完一段樂句,我是說在鋼琴上,然後用唱譜的方式唱出來,具體你可以去咨詢你的老師= =
如果你是指的觸鍵方面的東西就郁悶了,我表示這個真的不是說的清楚的,即便是老師手把手的教回去也主要是靠你自己去體會,鋼琴的音色么由於下鍵角度力度速度的不同以及觸鍵的點不同都會有差別,這些只有根據你自己的薄弱環節來訓練啊,觸鍵的最基本的幾種方式,可以多練那幾種跳音,對指尖的力度和靈敏度很有幫助,還有貼鍵啊,半觸鍵啊這些都是基本嘛,彈的時候你注意聽咯,自己下鍵是不是好其實應該很容易聽出來,用耳朵檢查效果。哈農么不是用來死彈的,應該用很多方式去練,有它的好處。當然如果你已經到了中高階段就沒有必要老是彈哈農了,但是音階是一定要練的。。。總之細膩的觸鍵方式要求有堅實的基礎做後盾,不然都是白的。
如果你並不是指的這些,我就不知道你說的是啥了= =。
㈦ 庫樂隊鋼琴音色怎麼變
1、首先打開軟體庫樂隊。
2、其次打開軟體中的設置。
3、最後在設置中找到鋼琴在裡面就可以調音色了。庫樂隊是蘋果手機上【製作電子音樂】的軟體,包含了【各種樂器】,可以體驗不同的樂器演奏,同時還能錄音、製作手機鈴聲等等。
㈧ 鋼琴怎麼調音
一、鋼琴怎麼調音
1、確定標准音高
用小字一組的a音叉定音,校準小字組的a。但是要調准這個音並非一件簡單的事,除了聽得准以外,手法准同樣重要
這需要著重練習微調的能力,靈敏地感覺弦軸的轉動,並准確地聽出拍音。
二、鋼琴調音技巧
倘若我們有專業的音樂知識學習和訓練,我們可以藉助我們耳朵,就是聽力去聽琴的音色去調,每次調的時候以6為准
按照其次的順序去調解。每次調解的時候必要要認真去聽音色的高低。
除了靠耳朵聽音,還需要知道鋼琴的構造,分高音區,中音區,低音區三個區域,這三個區城區分在弦的多少,高音區一
個音對應有三根琴弦,中音區兩根,低音區一根。一般調音師會把中高音區的同一個音的一根弦先調,注意用耳朵去聽音的高
低和音色。
若沒有這方面的技巧,我們可以找專業人士進行調解,切不可自己去胡亂調解琴的音色,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購買調節器
去代替自己的耳朵來聽琴的音色,來進行調解,但是小編建議還是專業人十比較話合,因為鋼琴調音畢意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說
歷。
三、鋼琴調律知識
1、鋼琴調律需要的工具有很多,一般包括兒音工鼻(包括止音呢契,上音皮契,讓音呢帶,高音小音夾,高音|音棒,
金屬柄高音止音皮契和鏈條式上音皮契等器具)、校音工具(主要包括音叉、電子音叉和音準儀等器材)、調音工具(調音扳
手)和輔助工具(套筒裝卸扳、螺絲刀、倒退制止器調整扳)。
2、在立式鋼琴的調律手法上,要尺是注意板子使用的位置和角度,調律扳子最好呈放在弦軸上方45°的范圍內,並嚴禁
卡壓,砸弦軸,有些調律專家提但用左手調律就是為了減少對弦軸板的損害和過早地出現弦軸松動,使鋼琴的音準和使用壽
命得以延長。
3、新購買的鋼琴不宜急干調音。因為新琴在新環境下往往會有較大變化,而目變化需要時間。急干調音後,音準不易保
持,枉花調音費用。一般最好放置半個月到三個月再調。
㈨ 鋼琴如何調音
給鋼琴調音時可以藉助我們的耳朵去聽琴的音色來調,這需要我們知道鋼琴的構造,一般調音師會把中高音區的同一個音的一根弦先調,這需要我們仔細注意音的高低和音色,也可以購買調節器代替自己的耳朵來聽琴的音色。但如果我們沒有這方面的技巧,還是應該找專業人士進行調音,切不可自己胡亂調節鋼琴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