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畫調色怎麼才能調的准
所謂准,有兩種理解:
一種是關系准確,常用在寫生和創作中,通常指傾向明確,與環境搭配和諧,那就要訓練你的眼力和色彩感覺,不單純是手頭技術的事,想訓練色彩感覺,最好集中一段時間大量進行風景寫生,是提高色彩最好的方法。
還有一種是絕對准確,就是與對象固有色一模一樣,一般用在臨摹名作中,要做到一模一樣其實並不難,首先要了解原作畫家所用的顏料范圍,用盡量接近他的顏料來調色是第一位的,然後在調色時要進行近距離比對,把調好的顏料用刮刀挑一點比到靠近畫面該位置處,如果顏色有差異會非常容易檢查出來,這是名畫臨摹最常用的方法,有些人寫生也會用這種方法,把調好的顏色舉到襯布或人體附近去比顏色。
另外,油畫調色還要注意一個技術性問題,就是油畫色幹了以後會微微變暗變灰,所以想捕捉准確的色彩,最好在畫的時候刻意讓顏色亮一點鮮一點,當然要有度,這個度的控制是需要豐富經驗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要多多實踐。
2. 油畫著色調畫方法
油畫著色調畫方法
油畫顏料厚堆的功能和極強的可塑性是其他畫種無法比擬的,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乾燥後,能長期保持光澤。由於油畫的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故而“著色”是油畫技法中的重點組成部分。下面由我為大家分享油畫著色調畫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直接著色法。
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借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颳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
為使一次著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二、多層次著色法。
作畫時先用單色畫出形體大貌,然後用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往往畫得較薄,中間調子和亮部則層層厚塗,或蓋或留,形成色塊對比。由於厚薄不一,顯出色彩的豐富韻意與肌理。透明與不透明兩種畫法沒有嚴格的區別,畫家經常在一幅畫作中綜合運用。表現處在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時,用透明覆色法可以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不透明覆色法則易於塑造處在暗部以外的形體,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
三、透明覆色法。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調色油稀釋的顏料進行多層次描繪。必須在每一層干透後進行下一層上色,由於每層的顏色都較稀薄,下層的顏色能隱約透露出來,與上層的顏色形成變化微妙的色調。例如在深紅的色層上塗罩穩重的藍色,就會產生藍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豐富效果,這往往是調色板上無法調出的色調。這種畫法適於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厚實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到肌膚表皮之下流動著血液。它的缺點是色域較窄,製作過程工細,完成作品的時間長,不易於表達畫家即時的藝術創作情感。
油畫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古典、近代、現代幾個時期,通過油畫的發展,可以看到色層美是不斷開掘與創造的,這裡面,對“著色”技法的探究和改良功不可沒。畫出一幅富有質感和層次感的油畫,除了著色,還需要在其他許多方面下功夫。
油畫色調畫法
油畫色調畫法,是在以單色為主的色調中,逐漸增進其色彩和形體。通常先用棕色或綠色的半透明色,隨意而概括地畫出總體效果,接著用中間色,流暢地畫出許多層次,使油畫色彩豐富具有魅力。作為基礎的主色對所有後加的顏色起作用,使油畫產生了和諧的整體色調,具有了統一的基調。這是由於所有顏色都混入了共同的濕底色的結果。這種底色過去傳統通常是棕色。因此最初的顏色是從屬的、輔助的,僅為了逐漸加強。開始油畫顯得弱而平,通過大膽地加強亮部和濃重地加深暗部來取得油畫畫面的重要效果。豐富的色彩變化以及沒有粗俗令人眼花的色彩,使色調畫法所作的油畫具有非凡的魅力。
萊勃爾的畫和泰伯爾的早期作品顯示了油畫色調畫法多麼適於表達優美的、與眾不同的效果。利用單一顏色的微妙層次或有細微差別的許多變化,即可獲得特別美麗的效果。用最簡單的方法慢慢而逐步地增強色調,增多色彩,並且避免了色彩不調和。在油畫色調畫法中產生繪畫效果的主體是中間色調。它使畫家在作畫開始便有可能從容地向明和暗兩個方向進行工作。畫家不應過早地使用最強烈的顏色,要避免暗部過分明顯,和亮部過分刺眼,這種節制會帶來好處。當油畫畫面已出現滿意的效果,色彩變化非常豐富後便可隨時運用強烈的亮色和深濃的暗色,使油畫具有生動的立即給人深刻印象的力量。
最鮮明的亮色和最深沉的暗色,一定要在繪畫結束時自然地畫上去。如果它們看起來不能令人信服,油畫就會失去魅力。這里還有適用於寫生的技法,即在某種明亮透明的暖棕色(赭色、褐色、金赭色等)的濕顏色上,生動和大膽地畫上固有色,同樣應盡可能鮮艷明亮,不要灰暗。在顯得有必要的地方可用灰色降低色調,也可以將灰色攙入突出的顏色和某種互補的顏色中,以中和其色彩。顯然,往往用很少一點就足以使顏色得到所要求的效果,而不會失去內在的生氣。這里的基本規則就是用最鮮艷的顏色把油畫繪出,然後再用半透明的中性色使油畫的色調降低到所要求的效果。
反過來,也可以先使油畫具有灰色效果,而最後加入幾種較鮮的顏色,這種方法可以使油畫畫面保持協調的灰色底色調,這種底色即使在最鮮艷的顏色之下也不會消失。
;3. 油畫的調色技巧
油畫的調色技巧
油畫是以用快乾性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下面我為大家帶來油畫的調色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一、紅黑背景前的和諧
要特別指出,色彩最怕固定化形成習慣色,如果無論畫春夏秋冬、北方與南方、室內與室外、男人與女人、不同的植物花草等等,都是一種色調一種方法,那麼藝術生命也就停止了。
二、基本調色技術以下各點供參考:
1.真正的調色不能在調色板上,而應在畫布上,只有畫面才能告訴你需要什麼顏色。寫生作畫,眼睛基本不看調色板,而看畫面與對象。即使在調色板上取用幾種顏色也是簡單地調合,在畫面上才是最後的綜合。如果在畫板上調得過分均勻,色感必單調死板。此外,畫面存在未乾的顏色,調色時必須考慮畫面顏色成分,如果在調色板上調「准」了顏色,加上畫面已有的底色又會變得不準。
2.顏色種類不必太多,十多種即可,它們是:白、檸檬黃、中黃、土黃、金土黃、(或生赭)、桔黃、朱紅、西洋紅、深紅(或紫紅)、淡紫紅、土紅、熟褐、粉綠、土綠(或橄欖綠)、翠綠、湖藍、群青、黑。19至21種顏色即可。
3.調色板上放顏色的順序,基本可按前面所提顏色順序排下來,暖色放一邊,冷色放一邊,而每一種顏色又由淺到深排列,如檸檬黃、中黃、土黃、生赭......這樣就有一種素描深淺之概念。假如在畫很深顏色的暗部,需要再亮一點暖一點,就可試調生赭,不夠再用土黃,再不夠可用中黃,以此類推。畫暗部千萬不可亂用白色,一用白色就不透明了,顏色發粉。
4.白、土黃、土紅、熟褐、土綠、翠綠、群青、黑,是油畫的基本常用色,它們也不易變色。
5.熟褐、深紅、翠綠是暗部用色的三個寶。
6.土黃、土紅是亮部的基本常用色。
7.檸檬黃是風景作品中高光、逆光、亮部很可貴的顏色,色感較冷。
8.土綠(或橄欖綠)、中綠,對畫樹而言,起萬能的作用,如樹的暗部——土綠加熟褐,偏冷可加群青,樹的亮部——中綠加土黃、檸檬黃,夕陽或秋葉可再加桔黃。
9.頭像暗部——土紅加象牙黑(北歐學派,較透明),土紅加翠綠(東歐學派)。如果用朱紅加中綠也可產生相當不錯的'暗部色彩。
10.粉綠、淡紫紅是臉部和人體中間過渡面的調合色。
11.畫很白的女人體,白、土黃、土紅、粉綠、中綠是基本用色,有時需要朱紅。
12.室內頭像高光——白加象牙黑,少量土黃。
13.要學會運用象牙黑。暗部、亮部、中間色調都可用,往往同白色一樣重要。
14.顏色粉,往往問題產生在暗部,暗部不透明,畫粉了,整個畫面就會太粉。
15.如何能把寫生對象之色彩畫得更加好看?在同一物體的同一色彩中還會有冷暖的變化,不會絕對均勻,肯定有偏藍紫或偏黃綠等色,如果對色彩敏感,是可以感覺得到的。因此在每一局部色塊中,都應有所選擇,把最美的色彩傾向擴大為整體的色彩。如果每一局部色塊都有所取捨和提高,整體的色彩感就比真實的色彩更加完美。要養成會找好看色彩的傾向。
16.如何形成色調?首先要肯定色調總的傾向,然後在調色上加以處理。例如金黃色的秋天,總傾向是偏黃色的調子——以中黃為基色。就可在暗部、亮部、天、地、樹等一切色塊中,成分不同地調入中黃。
17.要大面積色彩調合,小面積色彩對比。
18.可以適當把冷色加暖,暖色變冷,色彩會更加好看,如冷紅、暖灰。
;4. PS怎麼把照片調成油畫效果
製作鉛筆油彩效果
1、打開圖片;
2、創建新的填充或調整圖層——色相/飽和度(飽和度20);
3、復制背景圖層並移至頂層,濾鏡——模糊——特殊模糊(參數如圖);
4、圖像——調整——反相(或ctrl+I);
復制背景圖層得到「背景副本2」並移至頂層;
5、濾鏡——模糊——特殊模糊(參數如圖);
6、濾鏡——藝術效果——水彩(參數如圖);
7、編輯——漸隱濾鏡(參數如圖)、混合模式設為「點光」不透明度80%;
8、復制背景圖層得到「背景副本3」並移至頂層;
9、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半徑10)、混合模式設為「疊加」、不透明度60%;
10、最後填加文字效果完成。
5. 學習油畫的過程中,怎樣學習調色
如果想學好油畫,一定要學會調色,很多顏色就是用撞色的方法調制出來的,所以在學習油畫的過程中要掌握調色的技巧。
一般專業的書籍上面都有顏色的調和比例,按照相應的比例調色時候非常快,而且顏色也比較對。如果你想要學會調色,在調色的過程中種類不要選擇太多,一般常用的十幾種顏色就可以調出,你想要的感覺,有檸檬黃,還有朱紅,以及夕陽紅和土紅這些顏色調出來的顏色是比較匹配的。一定要將顏色用順序進行排列,這樣在使用的過程中更方便調色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技巧在千萬不要把它們弄混了。如果想要學好油畫,平時就要花時間多去鑽研,因為油畫本身就是有一個難度的,只有自己堅持下去,學會更多的繪畫技巧,也要去鑽研相關的一些專業書籍,是一個需要時間的事情,才能讓自己的畫技得到提升,學會調色也是入門。
6. 畫油畫訣竅和調色要點
畫畫,畫的是畫者對世界的認識與感受,不要執著於技巧!
油畫工具材料的限定導致油畫繪制技法的復雜性。幾個世紀以來,藝術家在實踐中創造了多種油畫技法,使油畫材料發揮出充分的表現效果。油畫主要技有: ①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調色油稀釋的顏料進行多層次描繪。必須在每一層干透後進行下一層上色,由於每層的顏色都較稀薄,下層的顏色能隱約透露出來,與上層的顏色形成變化微妙的色調。例如在深紅的色層上塗罩穩重的藍色,就會產生藍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豐富效果,這往往是調色板上無法調出的色調。這種畫法適於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厚實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到肌膚表皮之下流動著血液。它的缺點是色域較窄,製作過程工細,完成作品的時間長,不易於表達畫家即時的藝術創作情感。 ② 不透明覆色法,也稱多層次著色法。作畫時先用單色畫出形體大貌,然後用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往往畫得較薄,中間調子和亮部則層層厚塗,或蓋或留,形成色塊對比。由於厚薄不一,顯出色彩的豐富韻意與肌理。透明與不透明兩種畫法沒有嚴格的區別,畫家經常在一幅畫作中綜合運用。表現處在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時,用透明覆色法可以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不透明覆色法則易於塑造處在暗部以外的形體,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19世紀以前的畫家大都採用這兩種畫法,製作作品的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畫完一層後經長期放置,待色層完全乾透後再進行描繪。 ③ 不透明一次著色法,也稱為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借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颳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19世紀中葉後的許多畫家較多採用這種畫法。為使一次著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作為一種藝術語言,油畫包括色彩、明暗、線條、肌理、筆觸、質感、光感、空間、構圖等多項造型因素,油畫技法的作用在於將各項造型因素綜合地或側重單項地體現出來,油畫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運用油畫技法的可能。油畫的製作過程就是藝術家自覺地熟練地駕馭油畫材料、選擇並運用可以表達藝術思想、形成藝術形象的技法的創造過程。油畫作品既表達了藝術家賦予的思想內容,又展示了油畫語言獨特的美——繪畫性。 1:准備好所需要的材料!如(顏料油畫筆松節油油畫專用油油畫調色板廢舊報紙油畫刀) 2:油畫框用定做的比較好,一般是木頭框!綳上油畫布(麻布)!(根據自己想畫的大小可以任意做).然後刷三次乳白膠!一定要刷到位!待干後就可以畫了!這些東西在美術用品店有售!大學附近也有售! 一個框子加布如果是半開那樣大的話售價在20元左右!具體還有什麼疑問可以留言在你的問題下面!然後給你解決!有專門的入門書籍,從畫布,顏色的設配開始。你已經學過水粉,應該已以有過素描的基礎,相信應該會很快掌握的。 還有,刷一層白乳膠就行(厚薄自己掌握,效果會不一樣),只要不漏油,我平常練習就經常這樣畫,效果還很不錯。但這樣的畫不利於保存,也不便於展覽,你可以嘗試畫在木板上,同樣刷上膠,畫起來感覺會很好,也便於保存。 油畫和水粉在畫法上相近 如果你有水粉基礎 應該很快就能上手的,只是油畫當然不象水粉乾的這么快 所以在覆蓋的時候要採用點小技巧:可以幹了以後畫(不是要全乾,只要不影響顏色覆蓋即可了) 也就是一層一層畫,先打底,打底時用快乾油,然後快乾油的用量要層層遞減,如果在堆顏色的時候發現需要修改 則要用刮刀颳去.我個人覺得水粉能畫到什麼程度 油畫就能畫到什麼程度了~!那再介紹一下油畫需要用的工具:油畫顏料(馬利,溫沙牛頓比較好 別買美邦的) 油畫筆(圓頭豬鬃為主,扇形筆,刻畫細部用的小尖筆),畫框,調色油,快乾油,刮刀,調色板,塑型膏(一般剛買來的木製調色板都會吸油,所以最好用塑型膏在表面塗一層),報紙撕成小塊擦筆用(油畫筆臟了不象畫水粉水裡一甩就干凈了 它只能用報紙擦),松節油(既可以調色用又可以洗筆,這里的洗筆是指你每天畫完後一段時間內不畫時才用的辦法哦,不洗干凈畫筆的話下次在用時筆就幹了 而且很難洗干凈幾乎就廢了) 差不多這些就可以滿足你的油畫願望了~~ 最後提醒你,油畫是需要很扎實的功底的,這需要長時間刻苦的練習,不是一句話就能解釋的了的,藝術一途沒有捷徑,只有多練多看多想多請教 挫 挫是用油畫筆的根部落筆著色的方法,按下筆後稍作挫動然後提起,如書法的逆鋒行筆,蒼勁結實。筆尖與筆根蘸取顏色的差異、按筆的輕重方向不同能產生多種變化和趣味。 拍 用寬的油畫筆或扇形筆蘸色後在畫面上輕輕拍打的技法稱為拍。拍能產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顯,又不致過於簡單,也可處理原先太強的筆觸或色彩,使其減弱。 揉 揉是指把畫面上兩種或幾種不同的顏色用筆直接操合的方法,顏色操合後產生自然的混合變化,獲得微妙而鮮明的色彩及明暗對比,並可起到過渡銜接的作用。 線 線是指用筆勾畫的線條,油畫勾線一般用軟毫的尖頭緒,但在不同的風格中,圓頭、校形和舊的扁筆也可勾畫出類似書強中鋒般的渾厚線條。東西方繪畫開始時都是用線造型的,在早期油畫中通常都以精確嚴謹的線條輪廓起稿,坦潑拉技法中排線法是形成明暗的主要手段。西方油畫到後來才演變為以明暗和體首為主,但盡管如此,油畫中線的因素也從未消失過。纖細、豪放、工整或隨意不拘以及反復交錯疊壓的各種線條運用,使油畫語言更為豐富,不同形體邊線的處理更是十分重要。東方繪畫的用線也影響了很多西方現代大師的風格,如馬蒂斯、梵谷、畢加索、米羅和克利等都是用線的高手。 油畫 油畫是西洋繪畫中的主要的一個畫種。用快乾油質調和顏料,繪制在經過處理的畫布、板、厚紙或牆面上的繪畫藝術。早期油畫采有「坦潑拉」(Temere)畫法,即用雞蛋黃或蛋清作為調料溶合礦物顏料作畫,再作薄而透明油色罩在畫上。15世紀,尼德蘭畫家凡? 愛克兄弟改用亞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快乾油作為調和劑,使顏色易於調和,被廣泛地運用。特點為運筆自如,並可層層敷設,提高色彩亮度,能較充分地表現物體的真實感和豐富的色彩效果。從此,新材料和新技法很快流傳全歐洲。凡? 愛克兄弟因此被稱作歐洲油畫的創造人。20世紀初我國出現研習油畫者漸多,其中李叔同(1880―1952)最早研習油畫並把這種技法介紹到中國來。這確實是所有漫畫人都在提出的問題:畫漫畫是個苦差事,前途看起來又不那麼光明,我們怎麼辦? 在這環境下,我不會走純漫畫的路線,而傾向在藝術家和漫畫家中間摸索一個比較適合的方向,那就可以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因為純粹只畫漫畫,出路太少了,不要說家人,連自己也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創作是一種行動,自己給自己要求,有時可以少睡兩小時而多畫兩頁漫畫,時間都由自己安排,而不是堅持每晚要睡八小時然後說時間不夠。可是暫時很少見有人這樣努力不懈,不惜一切地畫畫,而是將時間放在別的事情上。慢慢沉澱不用急……因為小朋友不會留意權力和金錢的重要性,所以做藝術的人最好像一個小朋友那樣不理會金錢和權力,也不牽涉進入這些事務,才能做出好作品。這點是可以從以前的藝術家身上得到證明的,我們都要盡量去平衡所有方面的東西吧!
7. 油畫如何調色 油畫怎麼調色
1、油畫調色是畫油畫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正確的油畫調色技法,應是用筆將顏料在調色板上隨意地調和2-3下就可以了,每次摻入的顏色一般不要超過三種。
2、成熟的油畫家不僅可以較好的控制顏色種類,還可以讓自己的畫面色彩顯得更為豐富和有序。
8. 油畫調色技巧都有哪些油畫調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油畫調色技巧都有哪些?油畫調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新手臨摹油畫時,需要先觀察畫面上需要什麼顏色,然後在調色盤上不斷嘗試調整,再把顏色畫在畫布上。初級階段不用擔心調錯,大膽嘗試顏色,直到調制的顏色合適為止。配色沒有特別死板的方法,因人而異,因畫而異。靈活理解色彩的感覺和搭配,方便你創造自己的配色技巧。
油畫的顏色最接近三原色:鎘黃、玫紅、酞菁。當這些顏色混合在一起時,通常會產生干凈的顏色。對於初學者來說,顏色變暗可能是一個挑戰,而自動反應可能是將顏色與黑色混合。以上就是對這個問題的解答。
9. 油畫調色技巧
油畫調色技巧如下:
對於初學者來說,畫油畫,色彩的調配是一個難題。下面是常用調色小技巧,分享給大家。以下僅供參考!
三原色
繪畫色彩中最基本的顏色為三種即紅(品紅)、黃(檸檬黃)、藍(湖藍),稱之為原色。這三種原色顏色純正、鮮明、強烈,而且這三種原色本身是調不出的,但它們可以調配出多種色相的色彩。
顏料中的原色之間按一定比例可以調配出各種不同的色彩,而顏料中其它顏色則無法調配出原色。
間色
三原色中任何的兩種原色作等量混合調出的顏色,叫間色,亦稱第二次色。(紅+藍=紫色、黃+紅=橙色、黃+藍=綠色)如果兩個原色在混合時的分量不等話,又可以產生其他種顏色。如黃和紅混合,黃色成分多則的中絡黃、但珞黃等的黃橙色等顏色。
復色
任何兩種間色(或一個原色與一個間色)混合調出的顏色則稱復色,亦稱再間色或第三次色。(黑色的深灰黑色,所以任何一種顏色與黑色混合得到都是復色。即凡是復色都有紅、黃、藍三原色的成分。)
色相
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顯著的特徵,是不同波長的色彩被感覺的結果。光譜上的紅、橙、黃、綠、青、藍、紫就是七種不同的基本色相。
明度
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的差別,它取決於反射光的強弱。它包括兩個含義:一是指一種顏色本身的明與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間存在著明與暗的差別。
純度
指色彩色素的純凈和渾濁的程度,也稱色彩的飽和度。純正的顏色無黑白或其他顏色顏色混入。純度低顏色,給人灰暗、淡雅或柔和之感。純度高顏色,給人鮮明、突出、有力,但是感覺單調刺眼,而混合太雜則容易感覺臟,色調灰暗。
同類色
同一色相中不同傾向的系列顏色被稱為同類色。如黃色中可分為檸檬黃、中黃、橘黃、土黃等,都稱之為同類色。
對比色
對比色是人的視覺感官所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是視網膜對色彩的平衡作用。指在24色相環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間的兩種顏色,稱為對比色。
互補色
色相環中相隔180度的顏色,被稱為互補色。如: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互為補色。補色相減 ( 如顏料配色時,將兩種補色顏料塗在白紙的同一點上 ) 時,就成為黑色;補色並列時,會引起強烈對比的色覺,會感到紅的更紅、綠的更綠,如將補色的飽和度減弱,即能趨向調和。
接著來學學技巧↓
用好色彩優化調配法
(一)、補色互調法:一般稱為高級灰的常用調法是紅、綠、黃、紫、互調。注意不能等量,不可過分調勻,否則容易變灰變臟
(二)、同類色相調法:既可改變明度,又可豐富色彩,而且不容易臟。
(三)、灰色的調配法
1、直接用現成的灰色加傾向色
基本色的調和
1.紅加黃變橙
2.少黃多紅變深橙
3.少紅多黃變淺黃
4.紅加藍變紫
5.少藍多紅變紫再加多紅變玫瑰紅
6.黃加藍變綠
7.少黃多藍變深藍
8.少藍多黃變淺綠
9.紅加黃加少藍變棕色
10.紅加黃加藍變灰黑色(按分量多少調可調出多種深淺不一的顏色)
10. 油畫怎麼調色
油畫基本調色技術:
1、真正的調色不能在調色板上,而應在畫布上,只有畫面才能告訴你需要什麼顏色。寫生作畫,眼睛基本不看調色板,而看畫面與對象。即使在調色板上取用幾種顏色也是簡單地調合,在畫面上才是最後的綜合。如果在畫板上調得過分均勻,色感必單調死板。
此外,畫面存在未乾的顏色,調色時必須考慮畫面顏色成分,如果在調色板上調准了顏色,加上畫面已有的底色又會變得不準。
2、顏色種類不必太多,十多種即可,它們是:白、檸檬黃、中黃、土黃、金土黃、(或生赭)、桔黃、朱紅、西洋紅、深紅(或紫紅)、淡紫紅、土紅、熟褐、粉綠、土綠(或橄欖綠)、翠綠、湖藍、群青、黑。19至21種顏色即可。
3、調色板上放顏色的順序,基本可按前面所提顏色順序排下來,暖色放一邊,冷色放一邊,而每一種顏色又由淺到深排列,如檸檬黃、中黃、土黃、生赭......這樣就有一種素描深淺之概念。假如在畫很深顏色的暗部,需要再亮一點暖一點,就可試調生赭,不夠再用土黃,再不夠可用中黃,以此類推。畫暗部千萬不可亂用白色,一用白色就不透明了,顏色發粉。
4、白、土黃、土紅、熟褐、土綠、翠綠、群青、黑,是油畫的基本常用色,它們也不易變色。熟褐、深紅、翠綠是暗部用色的三個寶。土黃、土紅是亮部的基本常用色。檸檬黃是風景作品中高光、逆光、亮部很可貴的顏色,色感較冷。
土綠(或橄欖綠)、中綠,對畫樹而言,起萬能的作用,如樹的暗部土綠加熟褐,偏冷可加群青,樹的亮部中綠加土黃、檸檬黃,夕陽或秋葉可再加桔黃。
5、頭像暗部:土紅加象牙黑(北歐學派,較透明),土紅加翠綠(東歐學派)。如果用朱紅加中綠也可產生相當不錯的暗部色彩。粉綠、淡紫紅是臉部和人體中間過渡面的調合色。 畫很白的女人體,白、土黃、土紅、粉綠、中綠是基本用色,有時需要朱紅。
室內頭像高光:白加象牙黑,少量土黃。要學會運用象牙黑。暗部、亮部、中間色調都可用,往往同白色一樣重要。顏色粉,往往問題產生在暗部,暗部不透明,畫粉了,整個畫面就會太粉。
6、在同一物體的同一色彩中還會有冷暖的變化,不會絕對均勻,肯定有偏藍紫或偏黃綠等色,如果對色彩敏感,是可以感覺得到的。
因此在每一局部色塊中,都應有所選擇,把最美的色彩傾向擴大為整體的色彩。如果每一局部色塊都有所取捨和提高,整體的色彩感就比真實的色彩更加完美。要養成會找好看色彩的傾向。
7、如果要形成色調,要肯定色調總的傾向,然後在調色上加以處理。例如金黃色的秋天,總傾向是偏黃色的調子,以中黃為基色。就可在暗部、亮部、天、地、樹等一切色塊中,成分不同地調入中黃。
要大面積色彩調合,小面積色彩對比。可以適當把冷色加暖,暖色變冷,色彩會更加好看,如冷紅、暖灰。
8、透明覆色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調色油稀釋的顏料進行多層次描繪。必須在每一層干透後進行下一層上色,由於每層的顏色都較稀薄,下層的顏色能隱約透露出來,與上層的顏色形成變化微妙的色調。
例如在深紅的色層上塗罩穩重的藍色,就會產生藍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豐富效果,這往往是調色板上無法調出的色調。
這種畫法適於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厚實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到肌膚表皮之下流動著血液。它的缺點是色域較窄,製作過程工細,完成作品的時間長,不易於表達畫家即時的藝術創作情感。
9、不透明覆色
也稱多層次著色法,作畫時先用單色畫出形體大貌,然後用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往往畫得較薄,中間調子和亮部則層層厚塗,或蓋或留,形成色塊對比。由於厚薄不一,顯出色彩的豐富韻意與肌理。透明與不透明兩種畫法沒有嚴格的區別,畫家經常在一幅畫作中綜合運用。
表現處在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時,用透明覆色法可以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不透明覆色法則易於塑造處在暗部以外的形體,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19世紀以前的畫家大都採用這兩種畫法,製作作品的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畫完一層後經長期放置,待色層完全乾透後再進行描繪。
10、不透明著色
也稱為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借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颳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
19世紀中葉後的許多畫家較多採用這種畫法。為使一次著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
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10)怎樣調整油畫畫面擴展閱讀:
油畫顏料調色
先用筆蘸一點油畫色,再蘸一點調色油調勻即可上畫。紫色和綠色相當重要,千萬少用純色,世界上純色的東西實在太少,初學一定少用水。調色公式:
熟 褐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朱紅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紅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紅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褚石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粉藍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綠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灰藍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淺灰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綠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綠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綠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紫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咖啡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藤黃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黃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不管什麼顏色注意 :只能用2-3種顏色調出來,過多的顏色,調出來的非常的不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