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縣融媒體中心這個單位怎麼樣
還行,不溫不火。
縣級融媒體中心是一家事業單位,既不是行政管理單位,也不是像企業那樣的經營單位。從目前已經建成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和已經公布的縣級機構改革方案可知,縣級融媒體中心為縣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歸口縣委宣傳部領導。
一般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既具有事業單位的宣傳和服務屬性,又具有企業單位的服務和經營屬性。如浙江省的長興縣融媒體中心,既是一個事業單位,承擔新聞宣傳工作任務,同時又是一個媒體集團,實行企業化管理,開展媒資經營活動。
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中心」,即是指在一個縣域范圍內,只能有一個,而不能有多個,不能搞多中心。在一個區縣以內,一切與媒體相關的新聞報道和輿論宣傳,原則上只由這個中心去操作和執行,而不是再由第二家媒體單位或媒體中心去單獨操作或執行。
當然,上一級媒體到區縣采訪除外。從多年來的媒體實踐看,上級媒體即便是到區縣采訪,一般情況下,也是需要縣級融媒體中心進行配合的。
一個區縣只有一個媒體中心,其實質就是把一個區縣以內原本分散的媒體集中起來,把原本分散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資源和各種社會資源整合到一起,壯大實力,實行統一策、采、編、發,統一指揮調度,統一宣傳口徑,統一經營活動,統一開展互動和反饋等工作,從而提高媒體資源的利用率和宣傳、經營效果。
❷ 市、縣的融媒體中心做新聞采編工作,前景怎麼樣
中國的媒體結構與行政權力結構呈現出一一對應關系。這樣的格局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就已經形成。
在傳統媒體時代,這樣的格局可以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同時也形成了地方行政權力與中央權威之間的微妙局面。
互聯網時代,這樣的格局成為了傳統媒體向互聯網轉型的起點,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地方傳統媒體很難從融媒體格局中走出來。
第一,行政管理機構目前政策發布功能基本上不依靠傳統媒體和融媒體,他們自有的發布渠道——各種公號就已經完成了這個任務。
傳統地方媒體已經無法依託政策發布依託行政權威來建立公眾權威。這條老路被行政機構的發布平台替代了。
第二,互聯網時代,媒體的地方屬性正在消退,媒體全中文傳播是互聯網媒體必然的特點和本源。地方融媒體的特點在演算法和全網信息快速流動的前提下,無法支持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地方行政機構也越來越無法支持其發展的成本。實際也沒有傳播意義。(解決就業除外)
第三,融媒體未來嫁接進入各種平台,作為公號存在目前有現實意義。但是他的存在理由絕不是純粹的新聞,而是本地整體資源和特色產品的推廣。(多多培養李子柒這樣的網紅)目前發展空間很大。狹義的融媒體概念生存空間未來不大,廣義的融媒體地方資源內容推廣,帶貨/打賞/網紅直播有發展前景。
非常有前途!這是未來官宣的重要方向,融媒體是一個新的時代課題,沒有現存的答案,需要更多的人去參與創造。
市、縣域的融媒體有著豐富的內容資源,有政府的背書,應更貼近生活,更貼近為人民服務。
在內容表現形式和技術傳播手段上,要堅持創新,不拘一格。
1、要堅信,大5G來了,你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要堅持,在信息雜繁、良莠不齊的信息時代,做有深度、有溫度、有底線的正能量內容。
沒前途。
第一,現在手機時代,多媒體時代, 社會 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就會有許多人拍錄,在朋友圈微信群抖音快手等傳開,你再采編己成舊聞,價值意義不大。政策類,需要經相關部門審核發布,不能提前,相對嚴肅,吸引不了人流。
第二,如今媒體多商業化,講究商業運營,就會涉及業務,相關誇核也是個壓力。
第三,待遇問題考慮了嗎?
❸ 南漳縣融媒體中心工資待遇
縣融媒體中心這個單位怎麼樣?
89 人關注1 條評論
寫回答
查看全部 29 個回答
寫回答
匿名用戶
去年上班,今年辭職
累死為止
縣城融媒體
基本工資1000+,近2000。
崗位工資1500左右,加起來3000+(還是因為單位開了一個公司接廣告,接項目掙出來給我們發的)自收自支的融媒體,如果單位掙的錢多點,年終給你發的小錢錢,沒掙錢那就別想太多。
記者,大城市專業對口,小城市找不到對口的,專業五花八門都招進來,是騾子是馬全部上。
低級記者,跑村裡,聯絡各部門。
大佬記者,全程跟領導。
一般大領導天天開會到晚上八九點,要跟完會議,有講話稿能拿最好,有些臨場發揮,要靠你自己錄音,回去邊放邊打字,領導秘書審稿,審完這時候差不多晚上11,12點,馬上發給單位編輯,在單位加班苦等的編輯,馬上製作推文凌晨12點前發各平台,不要管為什麼這么晚發會不會有人看這種問題
編輯,大多設計類專業出身,排版,制圖。
記者發來稿件要是錯別字你沒看出來,那完了,可以等著挨批,可能領導職位調動,記者寫錯,你不知道,可能數據錯誤,你不知道,不管你知不知道你都得和記者一起挨罵。
周末必須有記者值班出去,聯系各單位,伏低做小,有沒有新聞啊,有沒有要拍的素材,絞盡腦汁找新聞出來。
編輯看記者那邊一早上沒新聞出來,大領導一看這不行啊,我們單位一點動靜都沒有,吩咐下來編輯找點假日小提示或者天氣信息整合一下編發,這時候苦逼的編輯吃飯吃不安心,下午了,大部分記者稿件好了,一股腦發群里,文稿和照片刷屏了,恨不得化身八爪魚,點不過來,忙碌極了,一邊催審稿領導看稿子,一邊催記者改稿件,自己還要排版,弄字體,喔,如果沒有別的活還好,有些時候還會有些別的活一起吩咐下來,晚飯點個外賣,周六晚上領導又開會了,要等稿件,孤獨的辦公室,孤獨的一個人,玩手機十分鍾看一下電腦,微信群里有沒有記者發稿件,空了去剪輯一下晚上新聞小視頻一起發送,一看時間快十一二點,公眾號不能拖,趕緊瘋狂call記者,快交出稿子,領導那邊問編輯怎麼今天公眾號還沒出?電腦屏幕的光照在編輯怨氣的臉上,十二點了終於下班了,趕緊回家。第二天周日還要早起值班。
清明了,喔要值班,端午了,喔要值班,國慶了,喔還要值班,,,春節了,年夜飯那天也得有個編輯值班,後面幾天輪流值班,,,領導說我們是新聞單位,要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沒心理承受能力別上,最好身體好經得起熬夜,天天12點那種,早上還能元氣滿滿為工作發光發熱,最好脾氣好,忍得了領導辱罵你寫不出稿子就是垃圾沒用,寫錯別字就是沒責任心,最好技能點滿,別的縣域發的好的新聞我們跟著學,你們必須會,他們怎麼了,我們也要弄個大差不離,剪輯,排版,文案……你都得學會。
❹ 融媒體中心工作怎麼樣
還行,不溫不火。縣級融媒體中心是一家事業單位,既不是行政管理單位,也不是像企業那樣的經營單位
融媒體中心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有沒有前途取決於地方的重視程度。有的地方非常重視這一塊,不僅投訴重資建設新媒體平台、數字化平台,還直接由縣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任融媒體中心主任,在這樣的結構下,融媒體的在編人員容易被領導發現重用,提拔到領導崗位,甚至調入行政機關轉公務員。而如果只是為改革而改革,成立融媒體中心形式大於內容,對其在編人員來說就無所謂前途可言。
縣級融媒體受平台限制,宣傳效果很難顯現,更多要靠上級媒體平台來推動,從業務本身來說,很難有大的發展空間。這是客觀事實,短期內很難改變。如果領導再不重視,那麼,進入融媒體中心可以說是前途和錢途都有限,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完全看個人造化。
長期以來,縣級媒體機構受平台、資源、設備等各方面條件制約,發展不溫不火,加上網路沖擊,無論電視台還是報社亦或是網站幾乎都入不敷出,既承擔不好地方宣傳的重任,又無法實現自負盈虧,物質精神雙拖累成為地方負擔,而地方又不能沒有本地宣傳機構,於是改革勢在必行。很多地方逐步開始試行融媒體中心。將本地的廣播電視台、報社、政府網站、新媒體、手機平台等媒體資源,整合成一個平台成立融媒體中心,作為縣區委宣傳部直接領導下專門機構,設置為公益一類(部分設置為二類),統籌負責管理轄區新聞宣傳,行政級別為正科。縣區報社和廣播電視台等原來都是獨立的科級事業機構,成立融媒體中心相當於將幾個科級單位整合成一個,既達到了整合資源的目的,也實現了機構的精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