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表格製作 » 怎樣寫一篇生動文字
擴展閱讀
那個模塊可以隱藏exe文件 2025-05-17 23:38:20

怎樣寫一篇生動文字

發布時間: 2022-10-18 08:17:29

A. 怎樣使作文寫得具體生動

怎樣使作文寫得具體生動
一、作文要寫具體。
1、「多視角」觀察。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蘇軾一句充滿哲理的名言。這句名言精闢地道出了客觀事物具有多側面多角度的固有特徵。因此我們觀察必須採用與之相應的多角度方式。在觀察事物時必須要全面細致。對靜止的事物構成它的各個部分都要看全,每一部分的各個方面要看細。每一具體事物,總是由幾部分構成的。如果我們在觀察的時候遺漏了某個部分,那麼觀察到的事物就是不完整的。例如,我們觀察一盆茉莉花,我要注意到他是有根、莖、葉、花四部分組成的。特別是可以看得見的莖、葉、花。在觀察時是不能遺漏的。如果遺漏了,我們觀察到的茉莉花就是不完整的,表達出來就不能使人清楚的知道它的整體。如果我們不注意觀察它的莖的質、色和形,就很難搞清它的莖的特點,如果我們不仔細觀察它的花色、形、味,也很難弄清花的特點。反之,如果我們把這幾方面的情況都觀察得很細,那麼對茉莉花的認識就不是籠統的,而是具體的。當然不僅對靜止的事物,對變化的事物整個過程也要看全,每個發展階段也要看細。
2、「多方面」思考
我們在寫作文時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去認識,去思維。記事的作文,離不開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果這一發展變化過程。寫人的作文也離不開具體的事。因此我們在寫這一類的作文時,要注意寫好事情的發展變化。事件是伴隨著實踐的推移和地點的更替而變化的。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都有哪些不同的情況。我們把這些情況有主次的記敘下來,寫出的作文就具體了。同時,記敘一件事總離不開人的活動。因此寫作文時,必須注意對有關的人物進行描寫。通過對人物的神態、動態、語言和心理描寫,使作文充實。例如,《記一次乒乓球賽》為例,想一想:從比賽雙方看,他們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各怎麼樣?從觀戰者的角度看,他們在比賽過程中有什麼議論、舉動?
我們這樣對事物進行思考和分析,就為文章寫具體作了准備。但是要求把文章寫具體,並非是要寫成一篇「流水賬」,寫文章最忌說空話,言之無物最要不得。一些同學認為要把作文寫具體就是字寫得越多越好。常見一些同學時間、地點、人物都交待了,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也都很清楚,可就是平平淡淡,給讀者的印象不深,也不感人。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內容不具體。怎樣才能把內容寫具體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寫的主要人物在事情發展的重要階段的表現,要多想一想他在這件事中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怎樣想的。不能滿足於對事情發展過程的陳述。
二、作文要有條理
文章的條理,是屬於文章的整體的問題,是指文章內部的組織結構。他就像一個人的骨架有力的支撐著文章的整體。文章的條理外部表現就是指文章的順序。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的重點就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描繪景色的美麗。就其組織結構來說,文章的條理內部表現則主要指作者行文的思路、線索。小興安嶺景色美麗、物產豐富,既是大花園, 又是寶庫。這片寫景物的文章,作者寫作時,則是以小興安嶺的樹木和其他景物一年四季的生長順序進行描寫的,這既符合動植物的生長特點, 又符合人們認識景物的規律,更有利於表現文章的中心。
在動筆前,先將作文的材料在腦子里象演電影一樣過一遍,理全所有材料過程。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條理清晰。例如,一位同學寫「西紅柿炒雞蛋」的過程。只寫了買、洗、切、炸,卻丟掉了打雞蛋的過程, 使人讀了感到莫名其妙:什麼時候鍋里出了雞蛋。
作文寫的有條理是同學們寫好作文的重要基本功。文章寫的有條理,可以使文章層次合理化,主題鮮明化。這樣的文章不僅讓人讀懂還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作文要有中心。
寫文章不僅是讓讀者知道了解一個人或一件事,主要是向人們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具體說,就是向人們表明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和意見,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也就是通過字面,使讀者看到作者的所思所想。這就是平時所說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靈魂。
作文有個明確的中心,它對作文的選材、結構、表達都有直接的影響。古人說「意在筆先」是有道理的。所以要寫好一篇作文首先必須確定中心。一篇作文裡面只能有一個中心思想。敘事的作文,不管寫一件事,還是寫幾件事,都應該做到在一篇作文中,一個中心思想貫穿全文,都應該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去寫,不能有幾個中心。深刻的的中心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發和教育,而有些同學在記人敘事時,往往是羅列現象,對所寫的內容沒有動腦去分析、去理解,沒有注意所寫事情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意義,這樣中心就不深刻,沒有新意。例如,有個同學寫螞蟻「鋪路」他們沒有停留在對這件事情的表面認識上,而是從螞蟻鋪路,想到實現四化之路。從螞蟻反映出來的齊心合力不畏艱難,想到我們要早日實現四化也要發揚這種精神。這樣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比就事論事深刻多了。
四、作文要抒真情。
情,即情感,就是用文字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的表達出來。因此,我們必須熱愛生活,積極、熱情、主動地去感受周圍的一切,用自己的心去感觸人、事、物、景。這樣,你就會從平平凡凡的生活中敏感的發現美,感受美,被沸騰的生活感染。激起自己感情的波瀾。產生「不吐不快」的作文慾望。這樣寫出的文章內容才能真實,入情入理,自然就會有真實情感。但是很多同學在觀察寫作時,只注意事件的發生過程,人物的言行心理。如,人物的情感怎樣,自己又有了什麼感情?這些感情有什麼變化?隨著事情的變化,情感又怎樣變化?因此,盡管人物在當時當地、動了情,也受到了感動。但是沒有觀察到,捕捉到,只是記敘內容,而缺乏情感。作家劉白羽說過一句話:「如果作者不把血、感情注入到文章里,文章又怎麼能有燃燒的熱情、有光彩呢?」可見,有了情還要會抓住它,才有可能把這些真實豐富、變化的情感隨著所寫的內容注入到字里行間之中。使文章產生燃燒的熱情和光彩。當然,抓住了情感,還要學會把這些情感真實的寫進文章里,在敘述人、事、物、景的過程中流露出人物的情感變化,滲透進作者的感情。
五、作文必須要語句通順。
我們寫作文都是通過一個一個句子表情達意的。每一句話能不能清楚明白的表達一個意思,是直接影響作文質量的基礎。句子通順,就是要做到句內沒毛病。無論是表達「誰」或「什麼」「干什麼」「是什麼」或「怎麼樣」都能做到用詞准確,詞序排列合理。同學們寫作文時,常常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以下幾種語言表達的毛病。
1、寫病句。說和寫之間有一定距離。有的同學心裡想說的意思,一落到筆頭就走了板,變了樣。可是自己並不覺察,因此經常寫出句子中用詞不當、詞序顛倒、詞語重復、矛盾、指代不明等毛病。我們經常做的修改病句的練習就是為了訓練大家少寫或不寫病句。很多同學在做這方面的練習時正確率很高。可是一寫起作文來,病句卻照常出來。這主要是一些同學對句子通順的要求不夠重視。特別是高年級同學,常在審題、立意選材等方面動腦筋,忽視了作文表達的問題。
2、句間不連貫,句與句之間不連貫是同學們表達最突出,最嚴重的現象。例如,句間順序顛倒、句間關系不當、句間意思跳躍、句子意思重復羅嗦、句子表達缺少變化等。上面幾種表現,都是語句方面的問題。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語句通順呢?我認為除主觀因素外,學生應該學習掌握句間連貫的一些寫作技巧,以克服因此而造成的不同順的毛病。
總之,要寫一篇作文並不難,但是要寫一篇好作文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只有在小學階段打好最重要的作文基本功,才能寫出一篇生動、具體、感人的好文章。

B. 怎樣把作文寫得更生動

讓自己作文生動具體的最好辦法就是反復修改,但修改不是盲目修改,得有一定的方法,讀完這里,也許對你有點啟發!
一、有關文章修改的名言1、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2、善作不如善改3、何其芳:古往今來,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過功夫.4、葉聖陶:寫完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後算數,這是好習慣.5、魯迅: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二、有關文章修改的故事:1、白居易寫的詩通俗易懂,連不識字的老婆婆都能聽得懂.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寫好一的一首詩讀給他的鄰居老婆婆聽,老婆婆先是沒聽懂,白居易回去對詩進行了認真的修改,改好之後又去讀給她聽,可老婆婆還是沒能聽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復地改,直到老婆婆聽懂了,他才滿意2、相傳"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在寫"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一個"綠"字反復推敲,反復修改,先後從「到」、「吹」、"過"、"來"、"駐"……一直改到"綠"字方滿意為止,於是才有了這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3、我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動地方卻達160多處.海明4、據記載,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改過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寫了五年,僅開頭部分就修改了20次.威修改《永別了,武器》的結尾,就是最後一頁,改寫了39次才算滿意. 三、修改作文的幾種常規方法1、認真檢查,一絲不苟:內在美的檢查就需要這樣做.2、虛心求教,聽取意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同學們對自己的作品,總會有些偏愛,不想刪改,總覺不舍.此時,將作品交給同學,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這樣就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3、自吟自誦,不順則改:這是一種比較好的自我檢查方法.在吟誦過程中發現不通暢、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應該修改的.順,則六;不順,則刪. 學生要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好,除了上述方法之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學會煉詞煉句我先談談煉詞煉句吧,寫作文,用詞一定要准確、恰當.在寫作和修改作文時,就要對每一個詞反復推敲,這就叫煉詞.我們來分析一小段例文,看哪些詞需要推敲.練習:一個小學生曾寫了這樣一段話:房間的右邊放著一張小床,左邊放著一個小櫃子,靠窗戶放著一張小寫字台,寫字台旁邊放著一個小書架.這段話沒有什麼錯誤,而且把房內的擺設也寫得清楚了,但仔細一琢磨,一段話里連用四個「放」字,使詞語顯得單調貧乏.如果除第一個「放」字外,將其餘三個「放」字分別改為(「」、「」、「」),那麼文字將會比原來的好得多.由此可知,煉字煉句是必要的.字句這一關過不好,就不能寫出精美的文章來.事實上,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沒有哪一個不在字句的難關面前大戰苦戰的,我國古代有「吟安一個字, 捻斷數根須」,「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等傳說.現代作家老舍說過:「要努力把語言得潛力都挖掘出來,使自己的文字,既能有意思,又有響聲,還有光彩」.這一切告訴我們,要寫好文章,就得在錘煉字句上下一番功夫.二、要學會寫生動生動,主要是指寫得形象,自然,不生硬,不幹巴.把文章寫生動的方法很多,如比喻,擬人,排比等等,還是讓我們分析一段例文,看看怎樣把它改得更生動.例文:大地長出了小草,鮮花在草叢中開了,天空是藍色的,陽光照在人身上挺暖的,鳥兒叫著.白楊樹長出了綠葉,這說明春天來了.修改意見1、「大地長出了小草」改為「大地披上了綠色外套」.2、「鮮花在草叢中開了」改為「鮮花已經在草叢中微笑了」,使用擬人手法,這樣文章更形象.3、「鳥兒叫著」改為「鳥兒快樂地唱著歌」,使鳥的形象栩栩如生.上面例文,加上了擬人手法,讀起來就使人感覺生動、形象多了.同學們,你們可以按照上面的修改方法試一試.練習: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擬人句或比喻句.1我們歡笑著來到郊外,春天的景色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把春天吵醒了.)2.風吹著柳樹的枝條.(風梳理著她哪柔美的披發.)3、一開閘,那水就從地下冒出來,急速地向田野,村莊流去.(一開閘,那水就從地下冒出來,唱著歌,流向田野,流向村莊,流向人們的心坎里.)4、我長大了後決心去探索大海里的奧秘.(我長大了後決心去揭開大海那神秘的面紗!)這里的「吵」、「梳理」、「流進」、「揭開」等動詞,使整個句子甚至全篇文章都熠熠生輝,彷彿給人一種有形可觸,有聲可聞,人物、景物歷歷在目的感受.春天來了,春姑娘也來了.她把綠撒向了大地,她把綠撒向了人間.小草挺直了腰,接受春風的愛撫;小花昂起了頭,接受陽光的洗禮.這一段文字,簡直是小作者唱給我們的一首詩,讀來琅琅上口而又有滋有味,確實給人一定的美感.背誦段落 雪花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天空飄下來,就像千萬只飛舞的白蝴蝶.我們在操場上盡情地玩耍.不大一會兒,大家竟成了一個個小雪人.玩夠了,小雪人們站在雪地上靜靜地聽著,「沙沙沙」這是什麼聲音呀?原來是淘氣的小雪花落在了我的耳邊,「沙沙沙」地好像在跟我說著悄悄話.這些小淘氣一會兒藏進我的頭發,一會兒又親吻著我的臉,一會兒還鑽進了我的脖子里,害得我又癢又涼.最可笑的是這小淘氣竟然想站在我的鼻子尖上,當我用手去抓它,它卻「忽」地變了,變成了讓你沒法抓到的小水滴.練習:把下面的幾段話修改更加生動、形象. 1、一位低年級教師在指導寫《跳大繩》時,提示給了學生一組詞語:有時……有時……有時…蹲、轉,等等.一名學生寫道:小紅跳繩可棒了.她有時單腿跳,像丹頂鶴在翩翩起舞;有時轉圈跳,像一隻可愛的小蜜蜂在跳圓圈舞;有時跳著跳著,又猛地一蹲,像一隻蝴蝶飛進了花叢中.2、一名學生寫《媽媽化妝》:「……接著,媽媽拿出高級洗面奶,抹在手上.先用雙手把洗面奶抹勻,再均勻地抹在臉上,還一會兒抹抹眼角,一會兒擦擦鼻樑,整整花了十分鍾.」這幾句話,具體寫了媽媽用洗面奶洗臉,但用詞過於重復,不準確.經過老師的點撥,這名學生進行了一番修改.請看修改後的內容:「……接著,媽媽拿出高級洗面奶,輕輕地擠出一點,抹在手上.先用雙手慢慢地揉,直到把洗面奶揉勻了,才均勻地塗在臉上,還一會兒蹭蹭眼角,一會兒擦擦鼻樑,整整花費了十分鍾.」這樣一修改,更准確地寫出了媽媽用洗面奶洗臉的動作.3、一名學生寫《滑冰車》:我輕輕用手支了一下,一看滑出好幾米,又使勁猛支了一下,也滑出了好幾米.於是我又一下一下地有節奏地滑了起來,像風呼呼地刮著,又像離弦的箭一樣快速地飛了出去……這幾句話,不通順的地方顯而易見.在教師的指點下,這位學生改正了不通順的地方.請看:我用手輕輕地向後一支冰釺子,冰車竟然向前滑動了.我使勁猛支了兩下,冰車快速地滑出了好幾米!於是我有節奏地支起了冰釺,冰車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了出去,我只覺得耳邊的風呼呼地響著.真快啊!

C. 如何寫生動幽默的語句

第一種方法叫繞彎彎。也就是不直著說,拐著彎來說。比如:她芳齡二十九?差一輪。身高一米八?矮一截。體重五十五公斤?再添兩斤。這種「拐彎抹角」繞彎彎的寫法,語言讀起來是不是更生動有趣呢?

第二種方法是比喻體。也就是不把自己當「人」寫了,而是運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如《我是一匹黑馬》,把自己當作一匹「黑馬」來寫,表達爸爸對「我」的未來充滿信心,展示「我」的實力。

第三種方法叫外傳體。外傳,即人物傳記,一種文學作品形式,以記敘人物的活動、經歷、事跡為主,重在刻畫人物的性格,並通過這種性格的刻畫來反映生活,表達一個深刻的主題。如《武林外傳》,圍繞「七俠鎮」中「同福客棧」里的女掌櫃和她的幾個伙計展開,這群年輕人在同一屋檐下演繹了一幕幕經典的搞笑場面,在歡笑與眼淚中陪伴我們一起漸漸成長。

D. 想寫好作文要怎樣寫才是生動的

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如果你自己在觀察階段能夠成分調動起你的所有感知器官,去聽、去看、去觸摸、去感覺,然後將你所感受的東西以大家都易於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關鍵是要有一些不同於其他人的感想和創新,堅持進行大概五百篇以上的有質量的練筆,你就可以使自己的作文慢慢生動起來了。

E. 怎樣把一段話寫生動

要把一段話寫生動,光靠敘述是不夠的,還要從下列幾方面下功夫。1.學會描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事、景、物進行具體、生動、形象的描繪和刻畫。如下面例段:小姑娘長一副小的瓜子臉,黃黃的,沒有紅潤色,這是標明著缺乏營養的跡象。兩腮和小鼻樑上爬著幾塊硬幣般大的癬,圍著小嘴呈一圈青色,像長了一圈小鬍子。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潑的、有生氣的;又長又濃的眉毛是精神的。耳邊垂著兩根編得歪歪扭扭的小辮兒,零亂的碎發,被風吹得在臉上飄來飄去。她穿著厚實的小皮襖,外面罩著一件紫紅色燈蕊絨外衣,可能是不夠長了,袖口和衣襟下邊都接了一截相同顏色的新布。這個例段是人物外貌的描寫。作者主要抓住小女孩肖像的特徵進行描繪:「瘦小的瓜子臉,黃黃的」;「兩腮和小鼻樑上爬著幾塊硬幣般大小的癬」;「小嘴……呈青色」;「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潑的、有生氣的」;「兩根歪歪扭扭的小辮」,「零亂的碎發被風吹得飄來飄去。」通過上述描寫,一個家庭窮苦,嚴重缺乏營養的農村小女孩兒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下面例段。我家有盞漂亮的台燈。它的燈座是塊黑色的玻璃盤,放在寫字台上,穩穩當當,顯得樸素而又莊重。在玻璃盤上,鑲著一隻精巧的開關。開關旁邊豎立著台燈的身軀——燈柱。燈柱分為三節:上下兩節是六角形的黑色玻璃菱體,烏亮照人;中間一節是個白色的圓球,晶瑩閃亮。從底盤開始,有一根克羅米銀色鐵管。穿過三節玻璃體,直通頂部的燈頭,就像脊椎骨一樣。再上面就是一個圓圓的腦袋——燈泡了。一個用彩色尼龍綢做的美麗的燈罩,像頂大帽子,歪戴在它那光光的腦袋上。這盞台燈陪伴我三年多了,它是我的好夥伴。我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這是描寫台燈的一個段落,作者主要是抓住台燈的形狀、顏色和材料的特點進行描繪的。按照台燈的結構:燈座——燈柱——燈頭——燈罩,有次序地從下寫到上,每一部分都抓住「形狀」寫。如燈座是「玻璃球」,燈柱是「六角形的菱體」,燈炮是「圓圓的腦袋」。除了形狀描繪,還注意了色彩的描繪。如寫玻璃的顏色是「黑」的,「白」的,管子是「銀色」的,燈罩是「彩色」的。形狀描繪的色彩描繪結合起來,把台燈寫得非常形象具體。描寫是一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狀物時,就要抓住物體的特點,寫出物體的形狀、大小、色彩等,給人一種具體、真切、生動的印象。讀一讀,練一練:(1)讀下面的例段,完成後面的練習。春天到了。春風吹拂著大地。這時,泡桐樹上掛滿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蕾。陽春三月,花蕾便爭先恐後地綻開了。那花瓣是淡紫色的,裡面還有許多小黑點,花心正中長出三、四根像蝸牛觸角似的細絲,這是花蕊。近看泡桐花,像一個酒杯,一股濃郁的香氣朴鼻而來,像是使人陶醉的美酒。遠看泡桐樹,好像一個巨人,長著比千手觀音還多的手,拿著數不清的雞毛撣子,彷彿要掃凈空中的灰塵似的。①這一段主要描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按要求在段中找出有關句子分別寫下來。描寫泡桐花形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泡桐花顏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泡桐樹樣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細觀察一種你最喜歡的植物或花草,抓住它的莖、葉、花的特點進行描寫。注意用詞寫句生動形象。2.運用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通過打比方,把抽象的變為具體的,把陌生的變為熟悉的,把深奧的變為淺顯的。恰當地運用比喻,能使語言表達准確生動,形象鮮明。例《第一次跳傘》中的一段飛機起飛了,把我們帶到空中。我從機艙的窗戶向外看,一片片雲朵就像一座座蓋著白雪的小山。掠過雲朵,我看見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莊,房屋像鴿子籠,綠樹像小草,汽車像甲蟲,公路像一條線,一切都變得那麼小。這段話寫的是從飛機的高空往下看自然景物的情況。一切都變小了,小得什麼樣子呢?作者在段中用了四個非常巧妙而貼切的比喻,把「房屋」比作「鴿子籠」,「綠樹」比作「小草」,「汽車」比作「甲蟲」,「公路」比作「一條線」。通過這些比喻,把地面景物變小的樣子寫得生動有趣極了。又如下面例段傍晚,天邊飄來一朵褐色的雲。天還沒有落黑,就淅瀝瀝地下起雨來。熱鬧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漸漸安靜下來。人潮流進了千家萬戶。水淋淋的馬路,像一條閃光的綢帶,在初夏的綠陰中輕輕地飄著。一群剛放學的孩子撐著傘,彷彿是浮動的點點花瓣。來往的汽車,就像穿梭奔忙的小船……這一段是雨中街景的描寫。段中運用了三個比喻:「馬路」比作「綢帶」;「雨傘」比作「花瓣」;「汽車」比作「小船」,把「雨中街景」描繪得真真切切。讀一讀,練一練:(1)讀例段,做練習。我站在梅關上,舉目眺望,山巒重疊,漫山的樹林鬱郁蔥蔥。雄偉的梅嶺像一條銀色的龍在飛舞,氣勢磅礴。在這萬綠叢中,一棵棵火紅的楓樹挺立著,像一把把火炬,像一片朝霞。一陣金風拂過,滿山紅葉像千萬只彩蝶在翩翩起舞。①用「 」標出段中的比喻句。②第一個比喻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第二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第三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③想一想:這些比喻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2)寫一段話,用上至少三個比喻。3.學會擬人。擬人,就是把要描寫的「物」當作「人」來寫。運用擬人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沒有生命的東西「活」起來。增強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感染力。如下面例段:夏天來了。校園操場周圍的小樟樹更顯得可愛了。一片片葉子綠油油、光亮亮,好像豎起無數只機靈的小耳朵,傾聽著教室里小朋友們的琅琅讀書聲和清脆甜美的歌兒。小樟樹陶醉啦,舒展著枝條翩翩地隨風起舞。段中描寫的樟樹,雖然是有生命的植物,但是是不會思想的。作者運用擬人的方法,賦於小樟樹以豐富的思想感情。能像人那樣用「機靈的小耳朵,傾聽教室里小朋友們琅琅的讀書聲」,能「翩翩起舞」,能「陶醉」……。這樣寫,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化到描寫的景物之中,收到借物喻人的效果。特別是我們小朋友採用這種擬人的方法,文章更能充滿兒童情趣,更顯得生動、活潑。讀一讀,練一練:(1)讀一讀,按要求做練習。秋天,花果山的景色迷人。青石鋪的小路,由山腳盤旋迴轉,在樹林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像一條龍在波浪中玩耍。黃、橙、紅、綠各色樹林盡收眼底。那粗大的銀杏樹,這兒一棵,那兒一棵,穿著一身金袍,很神氣地立在山崗上。那高大的楓樹林,紅得像火似的,這兒一片,那兒一叢,在翠綠松林的懷抱里,顯得十分耀眼。這段話中哪些地方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有關的句子找出來寫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橫線上填上擬人的句子,把這段話寫完整。踏進公園大門,上百盆菊花______;那茉莉花______;還有那美人蕉______秋天,公園的花真美!4.運用排比。排比,就是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近,語氣一貫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句連在一起。如同學們記得很牢的一段話: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段話中接連用了五個排比句說明毫無自私自利之心是共產黨人的可貴精神。運用排比,可以全面而充分地表達中心意思,加強語勢,抒發強烈的感情,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又如下面的例段:畫家喜愛鷹。愛鷹的健美——它像歡騰的海水送著夕歸的帆船那麼美麗;愛鷹的聲音——它短促而悠遠的歌唱,嘹亮,清脆,好像在遙遠的天邊吹著哨音,使人忘記憂愁和痛苦;愛鷹的眼神——它那目光像一團火焰,燃燒在畫家心裡,使人產生美麗的幻想;愛鷹的雄姿——它那「一飛沖天」的身影,像黑夜中的流星,閃爍著生命的光輝……這一段寫畫家愛鷹。全段五句話,用了四個排比句,寫鷹的健美、鷹的聲音、鷹的眼神、鷹的雄姿。句子整齊有力,感情波瀾起伏,鷹的形象逼真。表達了畫家愛鷹的真情實感。讀一讀,練一練:(1)讀讀下面的例段,想想運用排比各段有什麼特點。抬頭看那秀美的楊樹,剛剛結滿的楊絮一串串地懸掛著,像綻開的花蕾,像潔白的棉絲,像晶瑩的雪花,是那樣的絢麗多姿。秋天,藍天白雲。陽光像輕柔的薄紗,籠罩了大地。池邊菊花盛開,有的如冰盤托桂,有的如雪裡獅子,有的如紅蓮綉珠,有的如銀針紅旗,儀態萬千,美不勝收。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森林,不論溪流、湖泊,處處有豐富的物產,處處有奇麗的美景,真是說也說不完啊!(2)用排比的方法把下面的段落補充完整。假如我是一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色彩,描繪出這壯麗的山河;假如我是一個詩人,我______;假如我是一個作曲家,______;假如我是一個建築家,______。(3)運用排比的方法寫一段歌頌、學習孔繁森爺爺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發揮想像。想像可以形象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生動活潑,使讀者受到感染。例《荷花》中的一段:看著,看著,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風吹來,我就迎風舞蹈,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這是一段寫「我」看荷花時展開的想像。非常形象、逼真地表達了作者當時迷戀荷花的思想感情。作文時,展開想像當然不是胡思亂想,必須根據所寫內容的需要,為表達中心思想展開合情合理的想像。如下面例段:回家路上,我彷彿看到了在凜冽的寒風中,老大爺用焦急的目光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腳凍麻木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從紅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臨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這時,我覺得老大爺給我的不是五個雞蛋,而是一顆朴實火熱的心。這段話是從一篇題為《賣雞蛋的老大爺》一文中節選出來的。原文講的是一個賣雞蛋的老大爺,由於看錯了秤少給了「我」半斤雞蛋後,連續一個星期的時間找「我」補還雞蛋的事。頌揚老大爺誠實的美德。這一段講的是「我」收了老大爺的雞蛋後在回家路上的心理活動。小作者運用想像的手法,描寫老大爺是怎樣等「我」的情景。這樣「想像」合情合理,既生動地表現了老大爺的品質。又起到了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讀一讀,練一練:根據下面的提示,選一個內容,展開豐富的想像寫一段話。①由種花的園丁想像老師的辛勞。②由一隻孤燕想像失去母愛的孩子。③假如我有一對翅膀……④我乘電梯到月球……6.巧用詞語。寫話用詞准確而富有變化,能使內容形象、生動,表達的思想感情自然、真切。例《花生花》中的一段: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開,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點點鮮黃的嫩苞。清晨,它浴著露水,濕漉漉的;中午,陽光照射著,它亮晶晶的。就在這時,小苞綻開了。一朵兩朵,點綴在萬綠叢中。幾天後,倘若從花生地走過,一眼便可見到那些小小的黃花疏密有致地灑在橢圓形的綠葉中,綠中透黃。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沁人心脾。這一段寫花生開花的時間和開花的情形。寫了花的形狀、顏色、香味。段中運用了不少准確而形象的詞語,如帶點的詞語:「鮮黃的嫩包」,不但寫出了花苞的顏色「黃」,還寫出了花苞的「鮮」和「嫩」;它「浴」著露,「濕漉漉」,照著陽光,「亮晶晶」,這些詞語把花苞在陽光雨露下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又如「那些小小的黃花……灑在綠葉中」的「灑」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花生花開滿田野的景象;「縷縷清香」則突出了花多,香味傳得遠,比用「陣陣清香」更有「沁人心脾」的感染力,表達作者愛花的情感更強烈。又如下面例段:一會兒,只見黃公雞雙翅一展,像只老鷹凌空撲食似的,沖向白公雞,它用腳抓,用嘴啄,迫使白公雞後退幾步。但白公雞也不示弱,它騰空一撲,嘴殼一啄,兇猛異常,把黃公雞的毛啄掉了一撮。這一段是描寫兩只公雞爭斗的情景。是動態描寫。作者巧用「展、沖、抓、啄」等表示黃公雞進攻形態的動詞,用「一撲、一啄」寫白公雞不示弱反撲的動作。用詞准確、得體,把兩只公雞好鬥的樣子寫得栩栩如生。讀一讀,練一練:(1)讀下面例段,按要求完成練習。春回大地,到處是一片綠,綠的草,綠的樹,綠的林,綠的世界……這段話中哪個詞突出了「春回大地」的特徵?用「 」標出來。再看看下面例段是怎樣描寫荷花的顏色的?用了哪些寫顏色的詞語?起了什麼作用?夏天,陣雨過後,一顆顆水珠在荷葉上滴溜溜地打轉,好像晶瑩的珍珠。墨綠的荷葉之間,各種姿態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還只是小花苞,尖兒紅紅的,好像誰在上面抹了一層薄薄的細粉;有的含苞欲放,玉色的花瓣之間可見開放的縫隙了;有的已經開放,正迎著和風舒展著自己潔白如玉的花瓣。荷花裡面是黃色的花蕊,一絲絲的,多得數不清。花蕊的中間長著一個綠色的小蓮蓬。……這一段主要寫荷花。也寫了水珠、荷葉。重點描寫了荷花的顏色。段中寫了六種顏色,使荷花呈現一種五彩繽紛的美。請你把描寫顏色的詞語找出來寫在下面,讀一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怎樣把文章寫生動

一、抽象概念形象化。
一般抽象的概念比如「熱」、「高興」、「愛」等要直接對它們進行刻畫是很難把它寫得具體。象這類抽象概念要把它寫得讓讀者具體可感,只有把抽象的概念藉助於形象可感的東西才能讓讀者對其有具體的認識。如:寫 「母親非常愛我,我也非常愛母親」,這是概括的籠統的敘述,不具體。讀者讀後不清楚母親到底怎樣的愛你,你又是怎樣的愛母親。而中考優秀作文《記一把藍色的雨傘》中用形象的描繪對此則進行了大段的描寫:
後來的一個下雨天,矮小的我抬頭和媽媽說話,卻發現媽媽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陰沉的灰色,風夾雜著雨滴,落入媽媽灰色的天空,媽媽的肩膀濕了,額前的頭發也濕了,而我,依舊置身於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
「媽媽,雨傘歪了,」我提醒道,「沒有,雨傘沒有歪啊。」媽媽輕輕回答,我的視線落在傾斜的傘柄上,「是真的,雨傘歪了。」媽媽固執地說道,「沒有,真的沒有……」
後來我長大了,不再要媽媽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藍色的傘在櫃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為我淡忘了它。
或許是巧合,又是一個雨天,又是那把藍色的傘,傘下是媽媽和我,快和媽媽一樣高的我撐著傘。
我的視線那麼不自覺地落在了傘柄上,那一幕與小時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媽媽籠罩於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濕了,頭發也濕了。
「雨傘歪了,」媽媽提醒我,「沒有,沒有歪啊。」「是真的,雨傘歪了,」媽媽重復道。「媽,真的它沒有歪,沒有。」傘下是許久的沉默,回頭卻瞥見晶瑩的水珠劃過媽媽的臉頰。
「愛」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而作者卻巧妙地借一把藍色的雨傘作為母親對孩子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愛的承載物,生動地表現出了母親對「我」的愛以及「我」對母親的愛。「雨傘」是具體可感的一個物件,作者借母子兩在雨中分別為對方撐起雨傘的故事,就生動的再現了對對方的深愛。這樣就把抽象的概念寫得讓人具體可感了,同時也飽含深情,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人。
二、概括敘述細節化。
學生的習作往往是從整體上對事物進行概括性的敘述。這樣的概括性描述三言兩語就沒話可說了,結果文章就缺乏真情,篇幅也很難寫長,中心也不突出。要知道任何一件事都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一個小小的細節,卻具有穿透靈魂的作用;看似不經意的一個細節描寫卻具有一石二鳥的功效。因此,只有抓住細節,讀者才能對這個事物有一個清晰具體的認識。
如:2005年中考滿分作文《想起那件事,我就驕傲》一文中,小作者寫自己擋住吃零食的習慣時這樣寫道:
第二天中午放學,幾乎每個同學都圍著小賣部買這樣,買那樣。那誘人的食品包裝,那噴鼻而來的食品香味,讓我有些動搖。就在這時,「別想著吃零食,那會影響你的健康……」這句話又在我耳邊不斷地響著。我趕緊捂住鼻子,側過臉,快步向前走去。可喉嚨里,卻忍不住咽了好幾下口水。
這樣堅持了兩天。第三天,我照常向前走,突然,一個同學拉住了我的手:「老同學,這『奇多』可好吃了,你不想嘗嘗嗎?」「哦!我……我……」我的心一緊,不知說什麼好。說我沒錢,萬一他說我是窮光蛋,那可不好。說我有錢,我又拿不出來。我轉了轉眼珠,巧妙地說道;「我不喜歡吃『奇多』。」「哦!那再見!」我向他揮了揮手,繼續向前走。
通過這兩段細節描寫,把自己是怎樣擋住零食的誘惑的心理刻畫得極其逼真,特別是我聞著那食品的香味時我的動作是把我當時的神情簡直是寫神了,讀後給人一種彷彿親身經歷過的一樣。這樣地描寫就能給讀者一個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樣的文章就具體。
三、整體事物事例化。
要對整體事物進行刻畫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可以化大為小,抓住最能體現這個事物特徵的一個例子進行描繪,也能讓讀者對這個事物有個具體的認識。如: 2006年的一篇中考滿分作文《自信照耀我們成才的明燈》中為了突出自信的重要性,就舉了下面的一個具體的事例:
俄國著名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天在排演一出話劇時,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實在找不到人,只好叫她大姐擔任這個角色。他大姐以前只負責管理服裝道具,現在突然演主角,便產生了自卑膽怯的心理,演得極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煩燥和不滿。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練,說:「這場戲是全劇的關鍵,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這樣差勁兒,整個戲就不能再往下排了!」這時,全場寂然,大姐久久沒有說話。突然,她抬起頭來說:「排練!」一掃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謹,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興地說:「我們又擁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藝術家。」

G. 怎麼才能寫出好作文,要有感情的作文,怎麼才能把文字寫的生動

第一,便是要增加對生活的體驗。這必須得做到「六多」,即多看、多聽、多說、多讀、多思、多寫。 到戶外去!到令人心馳神往的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花怎樣在細雨中綻放,看一看麥穗如何在南風中變黃,看一看小草怎樣在秋色中消瘦,看一看魚蝦如何在冰雪下運動…… 多用心靈去諦聽!多聽一聽天籟之音!聽一聽鳥兒的歡唱,聽一聽鳴蟬的長吟,聽一聽野兔的奔跑,聽一聽蟋蟀的彈琴……聽一聽直面現實的《實話實說》,聽一聽《足球之夜》的新聞報道,聽一聽音樂晚會的客串主持,聽一聽相聲大師的幽默調侃…… 讓你的喉嚨發出聲音!讓我們模仿雁陣的豪情!對媽媽說一說生活的煩惱,對老師說一說學習的難處,對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未來,對朋友說一說靈魂的抱負…… 在中外古今的知識海洋中盡情遨遊!讀一讀神奇美麗的《天方夜譚》,讀一讀想像馳騁的《安徒生童話》,讀一讀春秋戰國的諸子、屈原,讀一讀文韻蓋世的唐詩、宋詞;讀一讀泰戈爾的哲思,讀一讀惠特曼的奔放,讀一讀拜倫的孤憤,讀一讀普希金的痴情;讀一讀《水滸傳》的個性分明,讀一讀《三國演義》的壯闊恢弘,讀一讀《西遊記》的浪漫境界,讀一讀《紅樓夢》的不朽意蘊…… 張開你的第三隻眼睛!想一想太陽為什麼總是從東方升起,想一想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想一想山為什麼崩地為什麼裂,想一想潮為什麼漲又為什麼落……想一想人類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想一想大熊貓為什麼會瀕臨滅絕,想一想花兒為什麼會萬紫千紅,想一想為什麼有好人也有壞人…… 快快握緊自己手中那支生花的妙筆!歡樂的時候不要寫,高興的時候寫悲傷;痛苦的時候不要寫,哀愁的時候寫憧憬!幸福的生活靠勞動,精彩的篇章靠筆耕。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第二,還要提高自己心靈的感悟力。也就是說,文章必須得寫出自己的個性來。 作文如做人。生活中有許多的約定俗成,你必須循規蹈矩地去面對;但同時也要有個性,這樣生活才會變得璀璨多姿、搖曳生情。 關於這一點,我不想講得太多。青少年朋友們來日方長,正如毛澤東主席說過的那樣,你們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的身上。願你們的文章越寫越好,願你們的前途光芒萬丈! 最後,想套用魯迅先生《故鄉》里的一句話,告訴你作文的秘密: 其實世上本沒有文章,做的人多了,也便有了文章。 你原本不會寫文章,但是作得多了,也就成了文章。

求採納

H. 作文怎麼寫才生動

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主題,全文要圍繞這個中心來寫。主題要蘊涵在具體的記敘和描寫之中,一般不宜用明顯的話語揭示出來。

1、確定中心,寫出深意。要著於挖掘所寫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反復思考,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於從普通的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發生,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六方面,即常說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這幾方面,才能使讀者對所敘述的事,有個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條理要清楚。根據所述時間選擇合理的順序來安排材料。一般敘事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

4、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體現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這部分要詳寫,次要內容可略寫或不寫,主次分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寫具體。能不能把事情寫具體,那就看是不是善於把事情一層層展開記敘,即把事情分為幾個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寫出事情的發展變化。這樣,文章的內容才會具體、生動。

6、渲染環境,生動感人。任何事情的發生、發展都離不開環境,抓住環境的特點來寫,會很好的渲染氣氛,表達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動感人。



(8)怎樣寫一篇生動文字擴展閱讀

1、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緒,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抒情議論式結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採取這種方式結尾比較自由,好的「抒情議論式」結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充足感。

2、首尾呼應,結尾與開頭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復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理上的美感,產生一種首尾呼應,渾然一體的感覺。

I. 作文怎樣寫生動

作文寫作從來就是語文學習的一大難題。有的人把寫作文簡單化說:「寫作文不過是說話,有條理的說話。」有的人把寫作文復雜化說:「寫作文靠靈感和天賦,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作文寫作是一個由簡入繁的過程,是一個用語言把抽象思維、理性思考形象化、可感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一定是可以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

而語言作為人類思想的載體,不通過訓練一定不會把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思想表達得靈動鮮活,也就是說,語言只有能把符合人物、事物獨特的個性特點表達出來才是真正靈動鮮活的,語言表達即是把自己大腦的思維過程生動形象、可感化的過程。因此作文每一步一定應該是譴詞造句能力的訓練,是把所聽、所見、所思、所感事物用語言靈動鮮活的表達出來的訓練過程。

那麼,靈動鮮活的語言從何而來?

靈動鮮活的語言離不開聯想、想像,離不開修辭的運用。

語言是思想情感的載體,而思想情感則是抽象的,不可感的,要想把思想情感表現的生動、形象、動人,就要藉助語言表達技藝來表現。

訓練第一式:學會聯想,將眼前景和心中情融為一體。

人因有情感有思想才會變得靈動鮮活,而人眼中的萬物也會因個人情感不同而呈現合乎個性情理的狀態。

例如下圖所示的景物:

此圖中第一句寫「海浪」即是海浪,而第二句把海浪比喻成了「調皮的孩子」,富於海浪以生命,一個子把個人的聯想和讀者的想像串通起來,使語言極具可感性。如果聯想再深入一些,我們還可以從聽覺、觸覺、視覺、嗅覺、味覺上加以拓展,把海浪寫活,把自己的情感寫具體、寫細致:

終於來到我期望已久的海邊了,我歡呼著、跳躍著向大海跑去,海浪也像個調皮的孩子一樣從大海深處向我熱情地沖過來,沖到我的腳下,抱著我的腳,舔著我的小腿,弄得我癢癢的,讓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浪花也開心起來,聽那「嘩啦,嘩啦」聲不正是它們的歡笑聲嗎?

學會聯想,想像,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把景物寫活,才能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合在一起,達到「觀山情滿於山,觀水情溢於水」的情景交融的效果,而這種效果正是寫作文中抒情時最常用的高級技法,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