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表格製作 » 怎樣調整家庭音響音質
擴展閱讀
物體運動可以同時旋轉 2025-05-16 02:29:18
運動可以排出吵架的情緒 2025-05-16 02:28:33

怎樣調整家庭音響音質

發布時間: 2022-10-16 00:37:19

㈠ 家庭組合音響的聲音大小怎麼調節

操作步驟:
1、在音響上調整「音量」旋鈕到適量位置,再將「低音」和「高音」旋鈕調到中間位置;
2、雙擊電腦右下角的小喇叭圖標,出現「主音量」對話框。
3、把「波形」滑塊往上拉到頂,再把「主音量」滑塊也往上拉一點,完成。
組合音響是集各種音響設備於一體或將多種音響設備組合而成的立體聲放音系統。又稱音樂中心。由音頻信號源、放大器和揚聲器等組成,具有收、錄、放、唱功能。組合音響有台式組合音響、單機式組合音響和落地式組合音響3種形式。

㈡ 家庭音響設備有哪些調試步驟

當消費者選擇好適合自己的音響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對音響進行安裝調試。那麼大家知道家庭音響設備有哪些調試步驟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前方聲道音響的安裝

前方聲道由兩只主音響和一隻中置音響組成,簡稱LCR聲道。這三隻音響需要負責軟體中大部分的聲音。因此,在安裝時顯得十分重要。根據THX的範例,LCR音響最佳的安裝方法是將三隻音響安裝在同一高度,並與收聽者坐下時的耳朵高度齊平,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音場以及正確的人聲對白定位。不過,對於絕大部分消費者的家庭環境來說並不一定具備這樣的條件。

對於沒有使用透聲幕或者使用電視機的消費者來說,就不能按照以上的方法進行安裝了。但是可以嘗試把中置音響安裝在顯示設備的上沿或下沿,然後再對音響的輻射方向進行調整。不過,這種做法有一點必須要注意,就是中置音響的安裝高度與L、只聲道音響之間的夾角不能大幹10度,以免破壞人聲對白的聲像定位以及聲場。

除了上述的安裝方法外,用戶也可以嘗試將LCR聲道的音響同時安裝在顯示設備的上沿或下沿。然後,再對三隻音響的輻射方向做相同的調整,這樣也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方聲場。

環繞音響的安裝

現時市面上銷售的環繞音響有偶極輻射式音響以及傳統的直接輻射式音響。而對於現時7.1聲道AV系統來說,則需要使用4隻環繞音響。一股情況下,可以配置4隻偶極輻射式音響或者4隻直接輻射式音響,又或者側聲道採用偶極式音響,後置聲道則採用直接輻射式音響。這些音響安裝時也有一些特定的要求。例如,直接輻射音響與前方LCR聲道一樣將輻射方向指向聆聽位置,對於偶極式音響則需要將音響的.「零區」指向聆聽位置。

在音響的安裝高度方面,根據THX的範例,安裝的高度大約在1.8m-2.2m之間,那麼這時候消費者就需要利用音響支架將音響固定在牆面上。因此,消費者可以到電器城售賣機架的商鋪買一些合適的音響支架來對音響進行安裝。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支架,可以考慮根據自己的音響來定造一個,只是成本會相對高一些而已。

超低音音響的設置與擺放

超低音音響主要是用來彌補主音響的低頻下限不足而設的,同時,它還可以起到增加低頻能量的作用。所以,消費者在使用之前必須設定好AV放大器的低頻分頻點。而在設定分頻點時,應根據你所選擇的音響進行設定。例如,所選擇的是M&K、亞特蘭大等有THX認證的家庭影院音響時,那麼可將分頻點全部設定在80Hz。至於其它音響,你必須根據每隻音響的低頻響應來設定每個聲道的分頻點。分頻點設置完成後,就可以對超低音音響進行擺位。

那麼超低音音響擺在房間中哪個位置比較適合呢?由於80Hz以下的低頻幾乎是沒有方向性的,因此從理論上說,超低音音響可以隨意放置在房間中任何一個地方。但實際上消費者需要嘗試將超低音音響放在房間中不同的位置來試聽,以找出最好效果的放置點。而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可以將超低音音響放置在前方。

音響系統的總調試

音響系統的整體調試。首先量度出每個音響到人耳之間的距離(一般以高音單元到人耳之間的距離為准),並將測量的距離值輸入到AV放大器中。然後消費者在聆聽位置上利用聲壓計測量出每個聲道的輸出聲壓,並根據讀數對AV放大器裡面各聲道的輸出屯平進行獨立的調整,讓每個聲道的聲壓達到80dB的參考聲壓值。那麼音響設置就基本完成。

當完成上述的兩個步驟後,其實對於大鄗分的普通消費者來說已經算得上是完成了基本的調試。但是對於部分追求更好效果的消費者來說,可以推薦使用均衡器來對房間的頻響曲線作修正。在聽音環境相對不太理想的情況下,使用均衡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使用均衡器之前,首要條件是要了解自己房間的頻響曲線。然後,再根據房間頻響曲線在均衡器上作相應的衰減或增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調整均衡器的時候不能過度凋整。這是因為調整均衡器中相應頻段的增益,實際上就是提高了某個頻率的輸出屯平,如果某個頻率調整了過多的增益,會令放大器因前端給於的電平過大而導致燒壞,所以在調節時要慎重。

總結:

通過以上詳細的分析與指導,相信大家知道了很多關於家庭音響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的知識。希望以後大家在更了解自己所購買的家庭音響的基礎上,對家庭音響進行不斷調整,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㈢ 音響提升音質的方法

音響提高音質的辦法比較多,首選就是均衡器,音響中如果有均衡器或者軟體,都可以提高輸出音質。音響的均衡器是調整音響音質的調諧器,尤其是喜歡聽音樂的朋友,均衡器可以使音域層次更加分明、透明、悅耳動聽。先看看均衡器圖:

如果以上辦法效果還不理想,可以在電路板上的音頻輸入端,對地加一個幾百~幾千微微法的電容器,也可以改變功放機輸出音質,這種辦法必須有一定的電子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比較麻煩。

㈣ 音響音質怎麼調可以好點

1、主機+同軸喇叭的調音方法:將音量開大,測試有沒有提早失真的聲音,高速左右平衡,檢查有沒有180 °的相位差,找一張人聲、樂器單調的卡帶或CD,將主機LOUND OFF BASS鈕及TREMBLE鈕置於中間,然後測試每一支喇叭對人聲表現是不是相同,如有頻譜測試器,則測試一下高低音的比率,如沒有就得靠耳朵來聽。

2、主機+喇叭的調音方法:在分音器與高音喇叭之間串並聯5W水泥電阻。高音的+端要放在正常位置,如分音器有-3dB、0dB則放在0dB的位置,因為-3dB的位置分音器內部已有電阻,對擴大機來講阻抗會改變。

3、主機+擴大機+喇叭:首先設定擴大機的靈敏度,將它關至最小,再將主機音量開到80%,然後加大擴大機的靈敏度直到喇叭出現失真的聲音,然後再減少一些,此點可以得到最佳的信號雜音比。

㈤ 音箱如何調好音質

音響器材不僅要有通常的技術質量檢查使它符合一定技術指標,還必須通過人的聽感進行聲音質量的主觀評價,這就是聽音評價或音質評價

Sound Quality)因為音響器材的重放聲音質量並不能以技術指標、規范要來等定量或定性的考核做出准確的判斷,所以音響器材質量的最後評定,音質評價是極其重要的。

所調聽音評價,是通過對比試聽(AB比較},使聽者從兩個或兩個以上核滿的音響設備中分辨出優劣來,再進行統計分析。聽音評價涉及人的心理聽覺和生理聽覺的系統的最終效果,牽涉諸多技術和藝術領域,而且主觀評價因人而異,與人的文化背景、主觀習慣、偏愛和修養等因素有關,故而一致性較差,極為復雜。例如,產品的名氣、自我暗示等會影響聽感,盲目測試也會影響聽感,訓練有素的朵與心理因素的影響遠超過耳朵天生的敏銳程度。而且若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不高因無法正確判斷器材的表現,也會出現問題。另外聽到的聲音即使相同,但難以用語言文字做確切的理性表達,常因人而異,這也是要考慮的因素。對音響設備通常採用的是相對評價,就是讓評價樣機和參考樣機重放同一組節目源,區別其差異做出評價。影響音質評價的因素有:(1)個人偏好;(2)音樂軟體內容;(3)聽音室聲學特性

對比試聽的方法,即AB比較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盲目的,在做公開AB比較試驗時,由於聆聽者的先入為主的看法和自我暗示,常會造成明顯的音質差異若再採用盲目A/B比較試驗進行再現的話,往往得出該兩器材並無明顯音質差異的結論。可見,不同的試聽方法,會使所得評價結果產生很大出入。盡管日前認為盲目試聽是最嚴謹的一種試聽方法,但卻往往因參加者容易受到心理壓力,仍不能排除判斷的不確定性因素,而不能斷言是最佳方法。不過對聽音評價來說,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的感受如何。

音質評價的節目內容,應包括男、女聲語言,銅琴曲,弦樂曲,管弦樂曲,打擊樂,男、女聲獨唱及合唱,戲曲,自然聲等。聽音評價可以採用反復重放相同的段節目進行,為了保證可靠的聽覺記憶,每段節目內容不宜太長,常是一個樂句不中斷的片斷,在205以內。聽音評價必須在適當的音量下進行,一般可取8090dB的聽音響度,尤其要排除試聽設備和環境的外來干擾影響,以及評價者心理判斷上的干擾因素。避免使用電子音樂及流行音樂錄音作為評價節目,因為用那種節目對音質做出絕對判斷是困難的。

音質評價的試聽時間隨目的的不同而異。對盲目AB比較,由於注

㈥ KTV效果器怎麼調音質更好我家裡有一套家庭影院音響,要唱歌用就加了一台效果器,效果不理想怎麼調呢

ktv功放音響

如果對音色處理不好,不但會使聲音單調無味,而且會使樂器或者演唱產生嚴重的失真,因此,千萬不可忽視音色處理的重要性。對於男聲來說,大多數人的聲音比較低沉,缺少高音,為提高演唱的清晰度,一般可對3000Hz左右的頻率分量進行適當提升;而女聲又多為高音過多而使聲音發「尖」,為使聲音洪亮,不至於太刺耳,一般可對400Hz左右的頻率分量進行適當提升。


ktv功放音響

混響通常決定了餘音的長短,對聲音的色彩和清晰度有直接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男低音演唱時,可將混響時間調得短一些,以提高聲音的清晰度;如果是女高音演唱時可適當延長混響時間,以增加聲音的色彩。對於演唱場所來說,如果房間四周牆壁是由木板材料構成的,那麼,其本身就有一定混響效果,這時混響時間應調小一些,以免聲音模糊不清;反之,如果房間是玻璃結構,或者掛有絨布窗簾等吸聲材料,這樣的房間缺少混響,應將混響時間調大一些,以免聲音發生干澀。還有,現場觀眾的多寡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觀眾的服裝對聲音也有很大的吸收作用。一般說來,調音者可在1-2秒間選擇一個感覺適宜的混響時間。

適當地加大混響聲份量比例,有利於模擬自然混響效果,使聲音豐滿動聽,可增加觀眾與聽眾的現場立體感。如果混響聲太多而直達聲份量太少,則會使聲音嚴重失真,就像在浴室、澡堂里聽到的聲音那樣含混不清,即所謂「浴室效應」。因此,在無特殊要求的情況下,可將混響調節旋鈕調在中間位置,即直達聲份量與混響聲份量比例為1:1。這樣,聲音既不會產生失真,同時亦有一定的混響效果。如果ktv的音效不好的話,就會影響顧客的體驗,所以,做好ktv功放音響的調節工作是非常關鍵的,在調節ktv功放音響的時候,要掌握ktv功放音響的調節要點,這樣才能讓ktv功放音響的音效達到最佳。

㈦ 怎麼調音響才讓音響的音質到最佳

音響音質最佳,這沒有標准,是見人見自智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最佳。何況,聽音環境對音響效果影響不小,所以音響中的功放設有音調調節。還有配置雙十段均衡器。這都是為了滿足個人聽音要求,及根據環境進行修正,所以必須的。
如果有最佳,音調,均衡器就是多餘的了。工程師直接按最佳生產就可以了。
音響調節,要做到高音亮麗,中音明亮,低音有力。能准確分辯人聲。准確的再現聲場定位。例如交響樂隊中第一小提琴的位置,三角鐵亮的聲音位置

㈧ 怎麼調音響才讓音響的音質到最佳

音響的調整功能,是為了改善聲音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或為了滿足對聲音的特別要求。
不同聲音中存在的 缺陷各不相同,調的方式就不會相同。
不同場景(如室內室外),對聲音效果的不同要求(如高音、低音、回響等)各不相同,採取的調整方式也不同。
此外,有的需要還原真實的聲音,有的需要對聲音進行美化處理,調的方式也不一樣
所以,音響的調整,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㈨ 家庭組合音響的聲音大小怎麼調節

方法:1、在音響上調整「音量」旋鈕到適量位置,再將「低音」和「高音」旋鈕調到中間位置;2、雙擊電腦右下角的小喇叭圖標,出現「主音量」對話框,把「波形」滑塊往上拉到頂,再把「主音量」滑塊也往上拉一點,完成。通過以上調整,就可以聽到音樂。
音響廣義上是指一種利用電子迴路設計進行音訊與電子訊號間之互相轉換的設備,但在一般口語上音響通常是指一整套可以還原播放音頻信號的設備。

㈩ 音響調音技巧

音響調音技巧

作為音響調音師,我們要怎樣掌握音響調音的技巧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合的音響調音八個技巧,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要:音質

音質是指聲音的品質,許多人都把它與「音色」混淆了。什麼叫作聲音的品質?當您在說一雙鞋子品質好的時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腳、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時不時髦。同樣的,當您在說一件音響器材音質好、壞的時候,您也不是在說它的層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專指這件器材「耐不耐聽」!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腳一樣。一件音質很好的器材,它表現在外的就是舒服、耐聽。您不必去探討它聽起來舒服、耐聽的原因,那是專家們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斷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強,但是不耐久聽,那可能就是音質的問題。一件好的音響器材,其音質就應該像一副好嗓子,讓人百聽不膩。

或許我這么說您還是認為很抽象。其實不然,我可以再舉實列來說明。當您提到布料時,您會說:這塊料子的質很好。當您在吃牛排時,您會說:這塊牛排的肉質很好。當您在稱贊一個小孩時,會說:這個孩子的資質很好。所以,當您在聽一件音響器材或一件樂器時,您也會說:它的音質很美。從以上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質」就是與生俱來的天性。音質高貴、很好、很美就代表著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讓人聽起來很舒服。我可以說音質是音響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將它擺在第一要。

音響第二要:音色

音色是指聲音的顏色。在英文里,音質(TONE QUALITY)與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中文裡,音質與音色經常被混用、誤用。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的說法,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聲音就像光線一樣,是有顏色的,不過它並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聽到的。通常,音色愈暖聲音愈軟;音色愈冷聲音愈硬。太軟或太硬當然都不是很好。有時,音色也可以用「高貴」、「美」等字眼來形容,基本上它也是天性之一。不過,就像布料一般,布質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卻是指它的顏色,這其間還是有明顯的界線。在音響器材評論里,音色就如同顏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顏色。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黃、有些偏白、有些偏冷、甚至您可說它是帶點憂懋的藍。總之,音響器材就如樂器一般,幾乎脫離不了愈貴音色愈美的事實。一把二百萬美金的小提琴其音色可能美得有著金黃色的光澤;而一把五千台幣的小提琴其音色有可能像褪了色的畫。雖然每個人觀點各異,但是,「美」仍然有著一個大家承認的「共識」,您不能說一個朝天鼻者是「美的化身」;同樣的您不能說一件冷藍音色的器材是美。這就是我們對音色之美的共識。

音響第三要:高、中、低各頻段量感的分布與控制力

這個項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產生文字傳達上的誤解。怎麼說呢?大家都會說:這對喇叭的高音太強、低音太少。這就是高、中、低頻段的量感分布。問題出於如果把從20Hz到20KHz的頻寬只以三段來分的話,那必然會產生「不夠精確」的混淆。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裡呢?多低呢?為了讓形容的文字更精確,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頻寬加以細分。照美國TAS與Stereophile的分法很簡單,他們把高、中、低每段再細分三小段,也就是變成「較低的中頻、中頻、較高的中頻」分法。這種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當規律化。不過用在中國人身上就產生了一些翻譯上的小問題,如「較低的中頻」我們稱作「中低頻」還是「低中頻」?那麼較高的低頻呢?「高低頻」嗎?對於中國人而言,老外這種分法恐怕行不通。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參考樂器的頻寬,以及管弦樂團對聲音的稱呼,將20Hz-20KHz的頻率分為極低頻、低頻、中低頻、中頻、中高頻、高頻、極高頻等七段。這七段的名詞符合一般中國人的習慣稱呼,而且易記,不會混淆。

從20Hz-40Hz這個八度我稱為極低頻。這個頻段內的樂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號、管風琴、鋼琴等樂器能夠達到那麼低的音域。由於這段極低頻並不是樂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們也很少將音符寫得那麼低。除非是流行音樂以電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則極低頻對於音響迷而言實在用處不大。有些人誤認一件事情,說雖然樂器的基音沒有那麼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樂器的'基音就是該音最低的音,音只會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會有往下的音。這就像您將一根弦綳緊,弦的全長振動頻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長的振動就是泛音。基音與泛音的相加就是樂器的音色。換句話說,小提琴與長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低頻

從40Hz-80Hz這段頻率稱為低頻。這個頻段有什麼樂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縮號、低音單簧管、土巴號、法國號等。這個頻段就是構成渾厚低頻基礎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會將這個頻段誤以為是極低頻,因為它聽起來實在已經很低了。如果這個頻段的量感太少,豐潤澎湃的感覺一定沒有;而且會導致中高頻、高頻的突出,使得聲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聽。

中低頻

從80Hz-160Hz之間,我稱為中低頻。這個頻段是台灣音響迷最頭痛的一段,因為它是造成耳朵轟轟然的元兇。為什麼這個頻段特別容易有峰值呢?這與小房間的長、寬、高尺寸有關。大部份的人為了去除這段惱人的峰值,費盡心力吸收這個頻段,使耳朵不致於轟轟然。可惜,當您耳朵聽起來不致轟轟然時,下邊的低頻與上邊的中頻恐怕都已隨著中低頻的吸收而呈凹陷狀態,而使得聲音變瘦,缺乏豐潤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認為這種情形是對的。這就是許多人家裡聲音不夠豐潤的原因之一。這個頻段中的樂器包括了剛才低頻段中所提及的樂器。對了,定音鼓與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中頻

從160Hz-1280Hz橫跨三個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間的頻率我稱為中頻。這個頻段幾乎把所有樂器、人聲都包含進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頻段。讀者們對樂器音域的最大誤解也發生在此處。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這個頻段,但一般人卻誤以為它很高;不要以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頻的上限而已。

從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這段中頻在音響上是多麼重要了。只要這段頻率凹陷,聲音的表現馬上變瘦了。有時,這種瘦很容易被解釋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響迷都處於中頻凹陷的情況而不自知。這個頻段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

音響第四要:解析力

這個名詞最容最懂,玩過相機的人都知道鏡頭解析力好壞的差距;看電視的人也知道自己的電視能把一片黑色的頭發解析得絲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現。好的音響器材,即使再細微、再復雜的東西都能清楚的表達出來,這就是解析力。

其實,細節多與暗部層次清楚也是解析力產生的結果,這就好像空間感也可合並入音場來講一樣。但是解析力並不能代表所有的細節再生與層次感。例如由前往後一排排的層次感就不是全由解析力造成的;再者,如果真的將層次感並入解析力,那就無法對單項的名詞做明確的解釋。因此,我在此都盡可能分開來說,讀者們只要知道「音響二十要」之間彼此都有難以分割的關系就可以了。

一般而言,如果細微的變化(低電平時)都能表現得很清楚,那麼這件器材的解析力當然很好。既然有低電平時的解析力,那麼有沒有高電平時的解析力呢?當然有!在極端爆棚時能將所有東西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電平的解析力。

音響第五要:速度感與暫態反應

其實,速度感就是暫態反應的結果,也是器材上升時間與回轉率的具體表現。老外通常會將這項說成是暫態反應而不說速度感。不過,台灣習慣的用語是速度感。對於老中而言,速度感要比暫態反應更容易了解。基本上,這二個名詞都是指器材各項反應的快慢而言。我想,在此就不必多做解釋了。

音響第六要: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

強弱對比也可以說是老外所說的動態對比,也就是大聲與小聲之間的對比。一般而言,強弱對比也可以分為「對比強大」的強弱對比與「對比極小」的強弱對比。我們常說古典音樂的動態很大就是指它最大聲與最小聲的對比很大;而搖滾樂雖然大聲,但是它大小聲的起伏並不大,所以我們說它雖然大聲,但是動態對比並不大。

什麼是對比極小的動態對比呢?也就是強弱很接近的細微對比。這種細微的強弱對比就像水波盪漾般,遠遠看好像不動,近看才知道它是一直細微的在波動。強弱對比用最淺顯的說法應該是這樣的:極大的強弱對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極小的強弱對比就是清風吹拂下的湖水波動。

音響第七要: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

到底樂器的線條、形體要多大才算對?到底人聲要一縷如鏈?還是要豐潤有肉?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音響迷。理想主義者認為應該按實際樂團大小比例縮小放入家中聆聽室。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當鋼琴與小提琴在演奏奏鳴曲時,鋼琴的形體不知道要超過小提琴多少倍(音量亦然)。如果在錄音時不增加小提琴的音量,小提琴往往被鋼琴掩沒(現場音樂會往往就是如此)。所以在錄音時,錄音師都會刻意平衡一下小提琴的音量。再來說到整個管弦樂團與小提琴做協奏演出時,如果完全按比例縮小,那麼小提琴的音應該要細小得不能再細小,而不是我們在CD上所聽到的那麼清楚、強勁。所以,正確的「樂器與人聲大小比例」不是一味的照章縮小,而是按照合理的音樂要作大小比例。樂器如此,人聲亦然。

其實,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最值得注意的不是比例縮小與否的問題,而是因為頻率響應曲線扭曲所造成的誤解。例如您的房間在100Hz左右有嚴重峰值的話,定音鼓敲起來一定會特別的大、特別有勁;大提琴、低音提琴亦然。這才是真正錯誤的比例。所以,在評寫「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時,應該特別注意頻率響應曲線扭曲所造成的影響。

音響第八要:樂器與人聲的質感、空氣感

「質感」這個名詞相當抽象,我們常說這傢俱的木頭質感很好、這套真皮沙發的質感很好;或這個大理石的質感很好。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了解,所謂「質感」京是指該物體「材質的本性」。不過,我們在此說的並不是音質的那個質感,而是樂器演奏、打擊接觸那一剎那動作所發生的質感。因此,當我們在說:「小提琴的擦弦質感很好」,就意謂著「它錄得很像小提琴」。當我們說:「鈸的敲擊質感很好」,也就是說「它敲起來像真的」。反過來說,當我們認為「小提琴擦弦質感不夠」時說的就是「它不像真的」。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所謂質感也就是指「傳真度」。雷射唱盤剛推出時,大家都覺得小提琴的聲音不像,就是指它的擦弦質感不像。

而「形體感」則更容易了解,當我們聽單簧管吹奏時,我們說它的形體感真好,那也是「傳真度」的一種。總之,質感與形體感皆是「傳真與否」的代名詞。至於「空氣感」又是什麼呢?當我們在形容拉奏、敲擊鍵盤樂器時,我們用的是「某某樂器的質感很好」。可是,當我們在形容管樂器時,我們通常不用「質感」二字,而用「空氣感」,也就是說吹氣的感覺。說得更清楚些,「空氣感」是指聲波振動的感覺,而質感大部分是「接觸」後剎那的感覺。當然,弦樂群除了拉奏時的擦弦質感外,它同時還有弦樂空氣中產生的「空氣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