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調氣門間隙怎麼調
調整氣門間隙之前首先要確認各缸的進、排氣門,然後找到一缸壓縮上止點位置。調整一般數量氣門間隙,然後轉動曲軸一周,再調整其餘的。調整時,先松開氣門間隙調整螺釘的鎖緊螺母,用螺絲刀擰進或擰出調整螺釘,與此同時,用另一隻手來回抽動厚薄規,直到氣門間隙調到合適為止。然後用螺絲刀頂住調整螺釘,用扳手擰緊鎖緊螺母。氣門間隙調好後,再用塞尺復查一遍,直至合適。一般進氣門的間隙為0.35mm,排氣門的間隙為0.30~0.40mm。希望能幫到你!
『貳』 怎樣調整發動機氣門間隙
常見氣門間隙檢查和調整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逐缸調整法,即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二是採用兩次調整法,即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如EQ6100型發動機),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後排列順序);然後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於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後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
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於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兩次法調整氣門間隙比較省時省力,但對於不同車型需記憶不同的可調氣門順序號,車型復雜,對維修人員記憶就有些難度。
『叄』 柴油機氣門間隙怎樣調整
逐缸調整法,即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不同型號的氣門間隙不同。一般進氣門在0.25mm到0.35mm之間,排氣門在0.30 mm到0.45mm之間,一些高強化、高熱效率的發動機排氣門間隙可以達到1.0mm。
主要危害:
氣門間隙過大,會使氣門傳動部件之間、氣門與氣門座之間產生沖擊噪音,加速磨損,氣門開啟持續時間縮短,氣缸充氣系數降低,排氣不完全;如果氣門間隙過小,發動機在熱態下不會緊緊關閉氣門,導致漏氣,導致功率降低,甚至燒壞氣門。
氣門間隙因配氣機構傳動鏈磨損而變化,因此需要定期調整氣門。不同的發動機氣門間隙調整方法是不同的。一般有調節螺絲和調節墊片兩種方法。氣門調整的順序也與發動機的工作順序有關。現在的汽車發動機大多採用液壓挺桿,其長度可以自動變化,自動消除氣門間隙。
『肆』 氣門間隙調整方法
逐缸調整法: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採用兩次調整法: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後排列順序);然後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於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後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
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於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兩次法調整氣門間隙比較省時省力,但對於不同車型需記憶不同的可調氣門順序號,車型復雜,對維修人員記憶就有些難度。
『伍』 發動機的氣門間隙如何調整
逐缸調整法
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採用兩次調整法
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後排列順序);然後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於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後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
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於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兩次法調整氣門間隙比較省時省力,但對於不同車型需記憶不同的可調氣門順序號,車型復雜,對維修人員記憶就有些難度
『陸』 什麼是氣門間隙如何檢查調整
發動機在使用過程中,因零件的磨損會使氣門間隙發生變化,如凸輪、挺柱、推桿和搖臂軸的磨損,會使氣門間隙變大,氣門座與氣門密封錐面磨損,會使氣門間隙變小。
氣門間隙過大或過小均應進行調整,使其恢復正常間隙。氣門間隙的調整一般是在冷車時進行,其調整方法如下。
(1)拆下氣門室蓋
如圖3-17所示。
圖3-17 拆下氣門室蓋
(2)轉動飛輪或搖轉曲軸,找活塞壓縮上止點
如圖3-18所示。轉動飛輪有壓縮感時,把減壓手柄扳至減壓位置再繼續轉動飛輪,使飛輪上的「上止點」刻線對准水箱上的紅刻線,此時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位置(進、排氣門均處於完全關閉狀態)。判斷汽缸壓縮上止點,還可以用觀察氣門搖臂運動的方法進行。觀察氣門搖臂向關的方向運動時,再把飛輪轉至上止點刻線與水箱刻線對正,此時即為壓縮上止點。
圖3-20 調整氣門間隙
一般進氣門的間隙為0.35mm,排氣門的間隙為0.30~0.40mm。
『柒』 氣門間隙怎麼調整
具體數據說明書上有
1.拆掉缸蓋罩殼
2.擰松搖臂上的定位螺栓
3.按照說明書上的氣門間隙數據,使用相應厚度的塞規插進搖臂和氣門頭之間
4.同時調整定位螺栓並擰緊
5.取出塞規,裝上缸蓋罩殼
『捌』 氣門間隙怎麼調
調整氣門間隙之前首先要確認各缸的進、排氣門,然後找到一缸壓縮上止點位置。調整一般數量氣門間隙,然後轉動曲軸一周,再調整其餘的。調整時,先松開氣門間隙調整螺釘的鎖緊螺母,用螺絲刀擰進或擰出調整螺釘,與此同時,用另一隻手來回抽動厚薄規,直到氣門間隙調到合適為止。然後用螺絲刀頂住調整螺釘,用扳手擰緊鎖緊螺母。氣門間隙調好後,再用塞尺復查一遍,直至合適。一般進氣門的間隙為0.35mm,排氣門的間隙為0.30~0.40mm。希望能幫到您,望採納,謝謝!
『玖』 如何調整氣門間隙
逐缸調整知法: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採用兩次調整法: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後排列順序);然後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於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道,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後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
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於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兩次法調整氣門間隙比較省時省力,但對於不同車型需記憶不同的可調氣門順序號,車型復雜,對維修人員記憶就有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