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料含水量調整措施有哪些
土料在開采過程中,因土層的顆粒含量變化、天氣氣溫變化、開挖深度的變化,土料含水量也隨之變化,為確保土壩填築質量,必須對土料含水量進行調整控制。主要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料場採取立面開采,並經常檢測開挖面天然狀態下的土料含水量,及時把檢測成果反饋到有關技術部門,以便及時拿出處理措施。
2)對土料天然含水量較大的條帶,採取在條帶邊緣開挖截水溝,為降低土料含水量創造條件。
3)當土料天然含水量稍高於施工控制含水量,而不大於2%時,在合適的氣候條件下,可通過挖、運、裝卸過程中降低含水量,對土料不進行處理,可直接運輸上壩。
4)當土料天然含水量超過施工控制含水量上限,且大於2%時,可對該條帶進行晾曬,待其含水量基本滿足要求後,再開采運輸上壩。
5)在極特殊情況下,如開采條帶天然含水量過大時,可在開采條帶近鄰,尋找晾曬場地,或運輸上壩後進行晾曬處理。
6)當土料天然含水量低於施工控制含水量時,在料場採取五鏵犁翻鬆灑水車灑水,待土料含水量達到最優含水量時,再運輸土料上壩的方法解決。
『貳』 路基最佳含水量如何確定
路基含水量從現場施工情況及路基檢測看,影響路基壓實度的因素有壓實功能、碾壓工藝及方法、下承層強度、路基土含水量等。
路基土方含水量與實際用土土橘升好質有關,由具體實驗數具決定,有交通部的公路工程標准。通過路基試驗段確定,在某個含水量和壓實遍數最合理,達到最好的壓實效果。這樣就知道了最佳含水量。
當土料的含水量偏高的時侯,需要採用晾、曬、風乾等方法使土達到最佳含水量,在這種狀笑廳態下才能碾壓,同時也可使碾壓效果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在碾壓期間,施工過程不能中斷,以免被陰雨、高溫等自然氣候影響,防範已經達到要求的土壤中含水量出現幅度較大的變化,影響工圓鉛程質量。
『叄』 如何調整原料的含水量
含水過高或過低的青貯原料,青貯時應處理或調節。對於水分過歷者絕多的飼料,青貯前應稍晾乾凋萎,使其水分含量達到要求後再青貯。如凋萎後還不能達到適宜含水量,應添加乾料肢姿進行混合青貯。也可以將含水量高的原料和低水分原料按適當比例混合青貯,如玉米秸和甘薯藤,甘薯藤和花生秧,玉米秸稈和紫花苜蓿都是比較好嫌歲的組合,但青貯的混合比例以含水量高的原料佔1/3為宜。
『肆』 最大幹密度和最優含水率試驗步驟是什麼
1、首先要按不同的含水率制備土樣(至少5個不同含水率的土樣),悶料一晝夜。
2、然後進行擊實試驗,做完叢扒卜試驗後削平擊實筒頂端的土,稱取擊實筒和筒內土的總質量。
3、計算濕土質量和濕密度,並立即從剛做完擊實試驗已脫模的土樣總取樣做含水率試驗。
4、通過測得的含水率計算土樣的干密度,完全做完5個土樣的擊實試驗後,用得到的5組對應的干密度和含水率做擊實曲線圖,就能得到最大幹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了。
(4)最佳含水量檢驗怎樣調整擴展閱讀:
測定原土的最大幹密度和最優含水率,通常的方法需要進行5組不同含水率的擊實試驗,而快速測定土的最大幹密度和最優含水率只需進行1組含水率的擊實試驗,具有經濟、高效、准確的優點。
要快速測定土的最大幹密度和滲穗最優含水率,既可採用「一點法」擊實試驗方法,也可採用「快速擊實試驗」方法。此帆對於含有超過擊實試驗最大限制粒徑土粒的土樣估算礫石比重,從而對土的最大幹密度、最優含水率進行簡便而快速的校正。
一般情況下,採用輕型擊實標准時,土的最佳含水量對於黏性土約相當於塑限的含水量;對於非黏性土則約相當於液限含水量的0.65倍.詳細范圍值如下:
1、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計)%為:8~12;最大密度(kN/m3)為:1.8~1.88。
2、亞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計)%為:9~15;最大密實度(kN/m3)為:1.85~2.08。
3、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計)%為:16~22;最大密實度(kN/m3)為:1.61~1.8。
4、亞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計)%為:12~20;最大密實度(kN/m3)為:1.67~1.95。
『伍』 公路土工試驗中最大幹密度最佳含水量
土工擊實試驗中最大幹密度與最佳含水量的經驗估算
土工擊實試驗中最大幹密度與最佳含水量的經驗估算
土工擊實試驗中最大幹密度與最佳含水量的經驗估算
楊俊池
[摘要] 結合實踐經驗,簡要介紹一種快捷簡便的最大幹漏數密度與最佳含水量估演算法——暫且命名為「快速估演算法」
或「經驗估演算法」,以供初學者參考。
[關鍵詞] 最大幹密度 最佳含水量 快速估演算法
在公路土工擊實試驗中,對於初學者而言,最大幹密度ρdmax、最佳含水量Wop較難把握,往往因估算不準,事倍功半,工作效率不高。為了給初學者提供參考,筆者結合實踐經驗,簡要介紹一種快捷的ρdmax
、Wop測算方法——「快速估演算法」。該法操作簡單,適用性較強,一般來說可適用於具有一定粘性的各種土類(粘性較差的砂性土或純砂例外)。下文筆者將結合實例加以說明。
l 最佳含水量的估算
通常估計土的最佳含水量可借用工具書提供的參考值或參照同類土的試驗結果進行估算。此法雖簡單,但需藉助一些資料和參考書,不盡方便。這里介紹的方法既簡單又直接。具體方法如下:把土捏成團,在1米高處自由下落,若土團自由散開,則此時含水量(用酒精燃燒法快速測定)即為最佳含水量;若土團不易散開,則說明土的含水量偏大;若土捏不成團,則說明土的含水量偏小。按上述的判斷標准,可隨時估計各類土的最佳含水量(不具粘性的砂類土除外)。此法除適用於土工擊實試驗前最佳含水量的估算外,也適用於路基施工壓實時的最佳含水量控制。經實踐證明,此法不失為一種簡便、快捷的估算方法。
l 土工擊實試驗中最大幹密度的估算(土樣含水量測定之前)
先按上述方法估算某一土樣的最佳含水量,並以此含水量按一定間隔遞增或遞減,估計幾個最佳含水量周圍(即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含水量。一般可先估3―5[qq1]個,然後按這幾個估計含水量按規范配製土樣、燜土,接著由最接近最佳含水量的那個土樣(即估算的最佳含水量)開始擊實並記錄筒加濕土重,同時取樣測含水量。再擊附近另一土樣,記錄筒加濕土重,取樣測含水量。擊實這兩個土樣後,根據估計含水量按ρ=m/ν,
ρd=ρ/1+W初步估計其干密度ρd1、ρd2,並作比較,若ρd1>ρd2,則往ρd1方向再擊一土樣,並按相同方法估算出ρd3,若結果ρd3<ρd1即ρd3<ρd1且ρd1>ρd2此時便可估算出最大幹密度ρdmax≈ρd1或較接近ρd1,為下一步擊實提參考數據。相反若ρd1<ρd2,則往ρd2方向再擊一土樣,其他依此類推。上述估算方法對於指導擊實試驗作用很大,一般只需擊三個土樣,便可初步估算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幹密度。避免走彎路,提高試驗效率,同時也可防止「廢點」和「補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l 舉例說明
例如某一土樣,屬粘性土。按上方法估計得最佳含水量14%,現需估算其最大幹密度。首先按所估最佳含水量初步估計幾個含水量(3~5個)分別為10%、12%、14%、16%、18%,然後按規范把上述這組含水量分別燜土(注意燜土時須用薄膜膠返山首袋將土樣封閉,防止水分蒸發),接著先擊實12%、14%含水量的土樣(擊14%、16%亦可),稱筒加濕土重mw,取樣測含水量,並估算其相應的干密度(ρ=m/唯困ν,
ρd=ρ/1+W估)。假設結果分別為(1.75,12%)、(1.78,14%),由此可知14%土樣干密度較大。按上述方法可再擊16%的土樣,假設結果為(1.76,16%)綜合考慮上述兩個土樣結果,可知點(1.78,14%)大致為曲線上的峰點。由此可知1.78、14%即為我們所要估算的最大幹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這里略作說明,三個點雖基本上能作出一條曲線,但不符合規范要求。若想繼續擊實,完成整個試驗,則只要補多兩個點(10%、18%)即可。
l 結語
上述方法,雖經驗成份較多,但簡便、直觀、快速。經實踐證明,估計結果比較准確,可行性較強,對於經驗欠缺或初學者來說,不失為一種簡捷的估算方法。另外,此法對於路基現場施工壓實度的控制、試驗效率的提高有著一定積極作用。
『陸』 最優含水量的擊實試驗方法:
(1)用干法蔽閉或濕法制備一組不同含水量(相差約2%)的試鎮做樣(不少於5個)。
(2)取制備好的土樣按所選擊實方法分3次或5次倒人擊實筒,每層按規定的擊實次數進行擊實,要求擊完後余土高度不超過試筒頂面5mm。修平稱量後用推土器推出筒內試樣,測定擊實試樣的含水量和測算擊實後土樣的濕密度。其餘土樣按相同方法進行試驗。
(3)計算各試樣干密度,以干密度為縱坐標,含水量為橫坐標繪制曲線,曲線上峰值點的縱、橫坐標分別為最大幹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4)當試樣中有大於25mm(小筒)或大於38mm(大筒)顆宏旅裂粒時,應先取出大於25mm或大於38mm顆粒,求得其百分率(要求不得大於30%),對剩餘試樣進行擊實試驗,再利用修正公式對最大幹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進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