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易中天原何如此成功
分類: 社會民生
解析:
大學教授本不是公眾人物,講課也從來不是吸引全社會眼球的活動;一名教授的走紅程度居然堪比歌星,更是聞所未聞。易中天為什麼這么火?易中天現象反映了什麼?探討性文章在網路和報刊上俯拾即是,而我以為:易中天就是一個成功地實現了祥襲從大學教授向中學教師轉型的能人信宴手
大學教授,是大學教師的最高職稱,是知識和智慧的化身。大學教授最基本也是最突出的要求是「有學問」,必須學富五車洞見獨具;而授課,雖是其日常業務,講課的水平卻被放在次要位置,這是因為教授、博士生導師面對的是大學層次以上的學生,他們心智成熟,接受力較強,知識基礎也普遍較好,教授可以不在「怎樣教」上殫精竭慮,只要有滿腹經綸,即便教學方法粗糙,也能較好地完成教學。在一些回憶文章中可以看出,俞平伯、葉公超這樣的著名教授,講課往往枯燥乏味或莫名其妙,因為所教學生具有一定基礎和求知自覺,從沒人說他們誤人子弟過
中學教師的工作與大學教授不同。中學教師面對的是心智幼嫩、接受能力有限、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自覺性往往渙散的孩子們,教學方法是第一位的要求:你要激發他們的興趣,要照顧他們的認知能力,要把課程內容用一個他們易於接受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而在自身知識學問上,雖然「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也沒有大學教授那樣高的要求。很顯然,大學教授和中學教師從事的是兩種不同的勞動,一個滑嫌是做學問的,一個是教書的;做學問的要研究學術,教書的要探索教學方法。這是兩個行業,有工作著力點之別而無高下之分
易中天就既能當好教授又能當好中學教師。《百家講壇》欄目經幾年慘淡經營,調整了觀眾定位,放棄權威學術性而走向大眾性,其製片人萬衛說:「我們的觀眾定位在15歲以上具有初中文化的人群,也就是做普通人都能接受的節目。」這就是說,主講人現在要面對的,再不是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人,而是中學生——不僅是指中學里的學生,離開自身業務接觸別的領域,絕大多數人都是中學生乃至小學生。於是,易中天大顯身手了
易中天講三國,以膾炙人口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為依託,使每一個觀眾都對所講內容不陌生;以史書《三國志》為比較,再參照其他資料,在互相參照中為觀眾還原史實。這一方法相當高明,但遭到責難:有人指責他這是以史學來要求文學,得到的結論總是《三國演義》的情節「子虛烏有」或「捕風捉影」,客觀上不公正地貶抑了文學。可是,不以廣為人知的《三國演義》為引子和線索,直接搬上大段生僻古奧的史料,怎能吸引「具有初中文化的人群」?易中天又以現代大白話講史,比如稱諸葛亮和周瑜為「帥哥」,稱曹操、袁紹為「高乾子弟」,把空城計形容為「一個人在城樓上唱卡拉OK」,把劉備的戰略妥協借電影片名評價為「修女也瘋狂,英雄也投降」等等,這讓聽講者如坐春風、心花怒放。一些人批評這是「消解了歷史的莊重感」、「完全喪失了歷史氛圍」;可是,「具有初中文化的」的五行八作的觀眾能理解歷史文獻和史學術語嗎?「莊重感」和「歷史氛圍」一彌漫,觀眾就會跑光,就象課堂上老師不多講幾個笑話,中學生聽課就會走神一樣。對易中天的指責,大多忽略了他的勞動對象——怎麼可以嫌中學生聽的課講得淺呢!記住,「百家講壇」是中學課堂,不是博士論文答辯會的會場
如前所說,大學教授和中學教師工作要求不同,並非「有學問」的人就肯定「會教書」,因此從大學教授向中學教師轉型也並不容易。易中天的出色就在這里:他輕松地跨了兩個行業。這肯定受益於他早年的中學教師經歷,教過中學使他熟悉了「初中文化」的人的興趣口味和接受心理。「百家講壇」的其他幾位特別受歡迎的主講人,如劉心武、王立群,也當過中學教師,而紀連海本身就是北師大二附中的歷史教師。以「初中生」為觀眾定位的百家講壇,果然中學老師玩得最轉
最後要著重提出:優秀的中學教師多如星斗,何以獨獨剛「轉型」過來的易中天那麼有名?除了他個人妙「嘴」生花以外,當然是電視傳媒的功勞。很多人都認為,易中天的成功首先是電視的成功,沒有電視的強大傳播力,就沒有「易中天熱」。「說什麼」很重要,「怎樣說」更重要,「在哪裡說」在今天似乎已是最重要。在中國第一媒體中央電視台這個平台上講課,才會造就聞名全國的「優秀中學教師」易中天。而這,已經是傳播學的話題了
⑵ 怎樣給意林投稿
一、郵件標題:只寫所投文章的題目。
1、有目的性的投稿請註明「原創」「專題」「拇指」等。
二、郵件內文格式
1、規范:宋體五號字單倍行距,不要把正文加粗。
2、文章題目——作者——正文——推薦者 摘自《》第幾期/日期——推薦者聯系方式。
三、有固定的郵箱和郵箱名。
1、最好有固定的郵豎坦箱和郵箱名檔纖芹哦。
四、一封郵件只發一篇文章
1、一封郵件只能發一篇文章,以防稿費算漏。
2、不能一稿投多欄目或者多本意林旗下刊物。
3、如果您的稿子適合什麼欄目的話,編輯會幫行畢您調整過去。
五、不要用附件,直接將內容放在郵件正文。
1、請看完說明再投搞。
2、不需要寫「謝謝評閱」「採用的話請及時通知我,謝謝」等客套話。
3、因為稿件數量巨大,編輯部設置了自動回復,以示收到。
4、由於編輯部人力所限,無法做到投稿一一回復。如果稿件被錄用,會有相關的編輯通知您,但如果超出一個月還是木有收到回復或通知,視為不採用,您可以另投他刊。
六、投稿郵箱
意林原創版:[email protected]
意林少年版: [email protected]
意林小文學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意林小淑女-小小姐:[email protected]
意林12+繪閱讀:[email protected]
意林繪英語:[email protected]
意林作文素材:[email protected]
意林兒童繪本:[email protected]
意林環球兒童文學:[email protected]
插畫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輕小說:[email protected] 或 [email protected]
七、稿酬方面(常規)
1、轉載原創是千字100,推薦是100/篇 。
2、原創是千字300。
3、薦稿是100/篇,轉載稿就是有薦稿人推薦的是千字100。
(2)怎樣添加洞見欄目擴展閱讀:
《意林》(原創、首譯作品)稿酬標准:
A.紀實稿:千字千元,3500字左右。
B.小故事、小品文:
a.字數500字以內,稿酬原創千字千元,首譯千字800元。
b.500字以上,2000字以內,原創作品千字800元,首譯作品千字500元。
C.其他稿酬: 首譯幽默每則50元。轉載千字100元,推薦每篇文章(200字以上)100元,幽默、測試、智力題、花邊、詩歌30元/則;
意林小語、魔鬼定義10元/條;漫畫20元/幅。
稿費發放周期:轉載,推薦稿費於雜志上市1個月左右寄奉,首發稿順延一個月。
⑶ 《典籍里的中國》是一檔什麼類型的節目
《典籍里的中國》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與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推出的文化類節目 ,包含《典籍里的中國第一季》和《典籍里的中國第二季》,由撒貝南擔任當代讀書人,王嘉寧擔任節目主持人,田沁鑫擔任藝術總監 。
節目聚焦優秀中華文化典籍,通過時空對話的創新形式,以「戲劇+影視化」的表現方法,講述典籍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源起、流轉及書中的閃亮故事。
鏈接:https://pan..com/s/1EJ5CgxQqBtjtPnwiHjnw0g
《典籍里的中國》聚焦享譽中外、流傳千古的典籍,講述從典籍出發的中華文明史。節目衫慎依託典籍的文化IP,另闢蹊徑捕捉搭斗典籍中的亮點,把「珍珠」串聯成文化之鏈,構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見的文化傳播、交流的歷史圖譜,對中華文明脈絡進知塌磨行梳理。節目設立「歷史空間」、「現實空間」兩大舞台創新節目形態,在歷史空間中採用影視化拍攝手法,對典籍的故事進行可視化呈現 。節目邀請知名導演擔當影視指導,口碑佳實力派的影視嘉賓進行故事演繹,結合環幕投屏、AR、實時跟蹤等舞台技術,展現千年歷史中經典書籍的誕生源起和流轉傳承。節目針對新媒體平台進行深度開發,設計網路衍生綜藝、短視頻、新媒體互動產品等多種內容產品,實現大小屏聯動的「疊加刷屏」。
⑷ 快手講財經加入什麼話題
11月25日,由快手財經科技舉辦的「2022快手財經科技年度峰會」召開。此次峰會以「2023財是機會——新機遇與新朋友」為主題,快手全面回顧了平台財經科技內容商業生態在過去兩年的蓬勃發展,同時攜手財經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內容創作者及媒體機構等,共同深入探討財經科技短視頻與直播的新風向、新視角、新角色。
內外部雙向加持,財經科技創作者迎來發展新機遇
近年來,在快手不斷探索創新內容模式的過程中,具有包容性和長久生命力的泛知識類內容逐漸顯現出新的增長空間。2021年,快手泛知識內容播放量同比增長58.11%。而「快手新知」作為快手重磅打造的泛知識品牌,目前已覆蓋教育、人文、藝術、情感、法律等10餘個領域,財經、科技更是成為快手知識內容中的代表領域。
快手泛知識與課堂業務副總裁周曉晗指出,依託外部+內部的雙重利好機會,財經科技領域的內容創作者和機構在快手迎來發展「新機遇」。
快手泛知識與課堂業務副總裁周曉困察跡晗
在外部機遇方面,從整體上看,當前「泛知識」被看好,這背後是龐大的短視頻用戶規模,以及用戶對於「有用的」內容需求正處於突破口和增長點的利好時期,知識內容的內容沒羨價值重要性凸顯;從行業上看,財經內容市場規模不斷提升,知識付費成為財經作者的重要變現方式,同時科技品類的3C數碼消費市場達到萬億規模,內容平台成為終端品牌宣發及營銷的重要陣地。
而在外部強大需求的推動下,快手內部也催生了財經科技內容的更多機會。在周曉晗看來,快手內部的機會主要體現在興趣用戶規模、消費需求和變現三個緯度。
一是用戶規模上,快手財經科技興趣用戶在2022年持續增長,且在快手月活用戶中佔比較高。今年9月,快手財經興趣用戶規模達到4.1億,同比增長19.5%;快手科技興趣用戶規模達到4.8億,同比增長16.5%。龐大的用戶群為創作者在快手做財經科技內容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機會。
二是消費需求上,快手用戶對於財經科技內容的消費需求非常旺盛,且不同細分領域偏好明顯,具體體現在高頻次的搜索和高增長的播放量等方面。2021年10月-2022年9月,快手財經科技內容相關搜索量高達35億次。2022年1月-9月,快手財經類和科技類視頻累計播放量分別同比增長28.3%和85.4%。
三是變現上,財經科技創作者在快手依託直播打賞、直播帶貨、付費課程、商業化收入四大變現模式,獲得了可觀的收入,展現出極強的變現能力。僅2022年9月,快手財經科技創作者就收入過億,同比增長26.9%。同時兩類作者存在變現模式的差異性,財經作者的付費課程變現更好,同比增長87.9%;科技作者直播帶貨變現更好,收入同比增長125%。
新朋友層出不窮,創作者+內容生態繁榮發展
基於平台用戶對於泛知識內容的旺盛需求,快手近兩年先後推出「快手新知播」、「清華大學慕課快手金秋班」等知識活動IP,數據顯示,2021年,快手泛知識直播開播數量超過3300萬場,平均每3位快手用戶中,就有1位觀看過快手新知播的內容。
2022年,快手財經科技也迎來了大量「新朋友」,財經和科技的創作者數量增長顯著,分別同比增長39.5%、11.8%,這些新朋友包括經濟學家、行業媒體、媒體人、投資人、投資機構、小本致富作者以及金融機構、數碼品牌等。
而在泛知識IP「新朋友」方面,快手聯合李稻葵等8位著名經濟學家打造《開聊吧!經濟學家》;聯合《財經》雜志、36氪、鈦媒體等媒體打造《你財知道》;聯合國內頭部數碼媒體中關村在線打造大型測評類直播IP《真相吧》;自製多人對話汪並類直播活動《新市井職人》;聯合投中網出品創投訪談系列直播《超級投資家》,匯集蘇世民、沈南鵬、張磊、李開復等國內外頂級投資大佬。
在內容方向探索方面,快手圍繞「小本致富」,打造《財富密碼在人間》欄目,相關話題作品累計5.7萬個,播放量79.6億。
此外,快手財經科技也和眾多金融機構、數碼品牌共創了一系列知識類短視頻話題合作。例如,快手聯合東方財富發起「投資理財」內容徵集活動,聯合平安銀行發起「防金融詐騙」內容徵集活動,聯合OPPO發起「新年數碼評測」內容徵集活動等。
視頻化運營方法論,解碼爆款內容、百萬變現秘籍
在快手財經科技內容和創作者生態蓬勃發展的態勢下,財經科技機構又該如何抓住這波視頻化轉型新機遇?快手科技副總裁余敬中認為,短視頻、直播對各行各業的滲透、包容和結合,給內容人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用戶戰場和商業戰場,要在這里做好融合運營,一是要深度理解內容、運營和流量之間的關系。二是要藉助自身優勢與資源深入產業,整合上下游多維度資源,以專業的內容帶動轉化,挖掘新的營收增長點。
峰會上,多位快手財經科技創作者也結合自身經驗,分享了在快手實現快速漲粉和變現的方法論。
其中,國內頭部數碼媒體中關村在線總經理兼總編、快手創作者「鵬哥二選一」,作為傳統數碼機構在短視頻浪潮里成功轉型的代表,分享了媒體進行短視頻IP孵化的方法論。他認為,一是前期不宜做深度內容,而是先做大眾化內容;二是短視頻更新頻率要高,可以增加曝光、擴大目標用戶人群;三是緊追熱點和爆點,學會打情緒共鳴點;四是多和快手平台運營交流溝通,多思考對方提供的數據和建議;五是加強粉絲維護,多做強互動內容,獲得更多強黏性粉絲。據悉,2021年7月入駐快手至今,「鵬哥二選一」粉絲已達190萬,共發布600多條視頻,累計播放量2.5億,總點贊703.9萬,總評論109.6萬。
作為快手財經付費課程變現代表作者,前CCTV證券頻道主持人趙凈通過個人快手賬號「財凈說」,2021年在快手變現規模達百萬。她分享了年入百萬的方法論,一方面要打造多元化課程,激發鐵粉復購,保證收入的可持續性,最終實現45%的復購率。另一方面以直播作為重心,通過快手粉條投放等方式提升人氣,通過保人氣、巧營銷、借用戶、做專場,提高直播間轉化。基於此,2022年下半年,財凈說場均GMV達到8000+,相較2021年的4000+,實現了翻倍式增長,切實提升了變現效率。
構建內容生產消費閉環,攜手全生態參與者實現共贏
快手泛知識達人和內容的加速繁榮,不僅為創作者帶來變現機會,也為品牌營銷帶來增長機會。據快手磁力引擎副總裁毛海峰介紹,目前已有保險類、投顧類、傳統金融、小額貸款類、3C數碼類等多個領域的近百家財經及科技客戶,選擇與快手平台泛知識垂類達人及內容開展商業合作。
在從快手視角洞見財經科技內容和商業新機遇的同時,峰會現場,多位行業專家、學者也從數字經濟、宏觀經濟、媒體轉型等多元視角,一一展望2023年的行業發展新趨勢和新風向。
場景方法論提出者、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表示,數字商業進程中,產品驅動增長越來越表現為「場景驅動增長」的本質,今天品牌正在迎來一個「高度確定性時代」。2023年,數字商業的場景趨勢表現為:品牌人格、數字美學門戶、復原力商業、國潮智能、獨處APP。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
著名經濟學家、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院長向松祚表示,以前高增長的行業均進入低增長或沒有增長的時代,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是新型行業,核心是高精尖製造、新型科技行業和新型消費行業。
此外,第一財經副總編輯張志清強調,技術重構推動內容與商業價值再造,新形勢下媒體應具備六大新能力,包括內容生產能力、議題策劃能力、打通上下產業的整合能力、傳播運營能力、技術營銷能力以及數字化能力,只有這樣,媒體才能應對挑戰、抓住趨勢。
在全民科普時代,短視頻成為知識普惠的最優平台。快手泛知識內容目前還處於供小於求的狀態,用戶需求仍在快速增長,既為已經入駐或計劃入駐快手的財經科技知識創作者、機構提供了高增長性的曝光及變現機會,也為品牌營銷帶來無限商機。未來,隨著平台泛知識內容生產消費閉環的不斷完善,快手將攜手全生態參與者一起實現商業爆發和聚力共贏。
1
25個金幣已到賬
金幣可兌換現金
立即提現
邵陽家長必看,初高中物理競賽訓練營
⑸ 《洞見》出自哪裡,是什麼雜志周刊的欄目,怎麼訂閱。或者有沒有書
2012年6月中旬開始,國際商學院副院長牛華勇在《中國經濟周刊》雜志《洞見》欄目開設專欄。專欄文章涉及低碳經濟發展、歐洲經濟結構、非洲經濟現狀、實用主義與理想社會等多個瞎汪主題。文章從細節落筆,梳理低碳產業、各國經濟發展的脈絡和規寬頃律,兼顧我國國情現狀,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比,思考我國經濟實踐中的成就與問題,文筆清新優慎神陸美,既有思想性又具可讀性,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
⑹ 如何巧妙的運營自媒體
附上我寫的文章:草根自媒體運營指南。
自媒體這個詞兒,是相對於傳統媒體來說的。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里,人們單一的接受報紙,電視,雜志等媒體上的信息。
就像一個家長安排孩子應該干什麼事情,實際上孩子心裡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就給了人們一個可以發出自己聲音的機會。
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麥克風,只要你有絕活,就能吸引成千上萬的粉絲。粉絲意味著什麼?名氣,利益,以及被人追捧的滿足感。
那些比較牛叉的自媒體,比如鬼腳七,冬吳相對論,羅輯思維,我等屌絲只能是意淫有一天也能超過他們了。
回到現實中來,我還是說一說草根運營自媒體的幾個方面。
第一,做什麼樣的自媒體?
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我們只能選擇一條可以走的長遠的走下去。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得不到。這個世界屬於專注的人。
互聯網非常豐富多彩,它呈現給人們的卻只有三種:文字,圖片,視頻(包括音頻)。
對應的自媒體也有三類:1,文章2,照片圖片3,視頻音頻。
作為一個草根,身邊可供利用的資源比較少,那麼最應該做的就是先仔細分析一下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
以我為例,曾經是是個文藝小屌絲,所以選擇了寫這種形式,分享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吐槽自己的心路歷程。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自媒體,能吸引粉絲就是王道。如果本人有副好歌喉,就選擇以唱歌吸引粉絲了。
第二,運營戰略,指導思想。
兵法上講: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站而後求勝,也就是說做事情要提前規劃好方向,然後奔著成功去拼搏。做自媒體也是這樣。
我的指導思想是:多面開花,一點聚焦。
我把主陣地選在了qq空間,其他多個自媒體平台為輔助。空間里的文章藉助其他平台無限擴散。
為什麼選空間呢?1,空間用戶粘稠度很高,有一鍵轉載和分享功能,能很好的與用戶展開互動。
2,空間是個高流量平台,滋生力很強,文章被轉載或分享的次數越多,傳播越廣,這是其他平台沒法比擬的。每個人的電腦上手機上都裝了qq軟體,一上網,就習慣性的看看好友動態。
我在其他自媒體平台留下版權信息,以方便對我文章感興趣的加我qq交流。
假如把空間看做一個水庫的話,其他平台就是送水的管道。管道越多,水庫里的水就越多。
推薦幾個輔助自媒體平台: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網易雲閱讀,搜狐自媒體等。
第三,寫什麼樣的內容受歡迎?
關於寫內容,有兩個思路。(一)只復制,不創新。
賺錢,創業,育兒,情感,每一個類型網上都有最火的文章,我們要做的是搜集整理。想吸引什麼人群,就發布希么文章。
復制是最省力的方法,不必像原創一樣絞盡腦汁,要學會利用網路資源。
如果復制有些煩了的話,可以進行微創新,也就是偽原創。
(二)高價值的原創文章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互聯網更為浮躁。一篇好的原創文章就像一個婀娜多姿的處女,值得讓人為她停留。畢竟人都是趨利的,判斷一件東西一篇文章首要的標準是有沒有用?
自媒體的核心是以價值吸引人,為什麼那麼多人看鬼腳七的文章?因為他是淘寶搜索負責任人,寫了很多電商干貨理念。不然,誰聽他扯淡啊!
寫原創文章最需要解決的是知識儲備與素材搜集問題。
我的知識來源於日常讀書學習,並且有不懂的東西,我會第一時間網路一下,並且隨時記錄腦海的念頭和想法。
素材來源於生活的方方面面,處處留心,就能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第四,自媒體怎麼賺錢
主要有5種形式:
1,培訓
2,付費圈子
3,廣告收入
4,賣書,產品
5,粉絲打賞稿酬
第五,哪些人適合做自媒體
1,社會資源豐富的人,比如明星,企業家,做自媒體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2,有特長,有恆心的屌絲。有特長,屌絲可以立足。有恆心,屌絲自媒體才可以做起來。沒有十年磨一劍的意識,別做自媒體,屌絲切記。
第六,自媒體能走多久
雷軍說,大風來了,在風口,豬也能飛?自媒體無疑也是一個不可錯過的風口。
屌絲運營自媒體應當順勢而為,借力圈子裡的牛人,飛得更高。在沒有自媒體這個詞以前,自媒體就已經存在。只是這兩年更火爆一些而已。
網路存在多久,自媒體就能走多久!
這就是草根運營自媒體的基本指南,在以後的文章會把說的幾個方面,細致的進行延伸。
⑺ 活著的欄目簡介
《活著》 以「專業品質、人本情懷,洞見中國」為欄目目標,以「用首侍團專業影像關注普羅大談攔眾,反映社會現實,不迴避真實存在的苦難」為欄目宗旨。用影像沖擊心靈,不煽情、不冷漠,在苦難之中發現者橘人性之美,給人以生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