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表格製作 » 望遠鏡是怎樣調整把東西放大
擴展閱讀
哪些軟體可以免費追劇 2025-05-19 23:32:58
什麼車可以擼車圖片 2025-05-19 23:30:45

望遠鏡是怎樣調整把東西放大

發布時間: 2023-02-14 09:07:15

① 望遠鏡能夠調整、放大倍數,這和什麼有關

平時大家其實也會接觸到望遠鏡,而且大多數的人應該能知道望遠鏡可以幫助大家看到很遠的東西,平時大家也會使用望遠鏡來看星星。望遠鏡能夠調整,並且放大倍數,這和什麼是有關系的呢?

三、結語

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確使用望遠鏡,而且要提前去查詢一下望遠鏡的相關特點。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節望遠鏡的倍數,一般來說,望遠鏡的倍數越大,大家觀察到的區域就越小。

② 望遠鏡是怎麼把遠處小物體放大的

一) 放大鏡的成像原理
表面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製成的光學透鏡可以使物體放大成像,光路圖如圖1所示。位於物方焦點F以內的物AB,其大小為y,它被放大鏡成一大小為y'的虛像A'B'。
放大鏡的放大率
Γ=250/f'
式中250--明視距離,單位為mm
f'--放大鏡焦距,單位為mm
該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離內用放大鏡觀察到的物體像的視角同沒有放大鏡觀察到的物體視角的比值。
(二) 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顯微鏡和放大鏡起著同樣的作用,就是把近處的微小物體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觀察。只是顯微鏡比放大鏡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
圖2是物體被顯微鏡成像的原理圖。圖中為方便計,把物鏡L1和目鏡L2均以單塊透鏡表示。物體AB位於物鏡前方,離開物鏡的距離大於物鏡的焦距,但小於兩倍物鏡焦距。所以,它經物鏡以後,必然形成一個倒立的放大的實像A'B'。 A'B'位於目鏡的物方焦點F2上,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經目鏡放大為虛像A''B''後供眼睛觀察。虛像A''B''的位置取決於F2和A'B'之間的距離,可以在無限遠處(當A'B'位於F2上時),也可以在觀察者的明視距離處(當A'B'在圖中焦點F2之右邊時)。目鏡的作用與放大鏡一樣。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過目鏡所看到的不是物體本身,而是物體被物鏡所成的已經放大了一次的像

③ 望遠鏡是怎麼把遠處的小物體放大

兩個凸透鏡 第一個前面的凸透鏡把遠處的物體成像 到 望遠鏡的鏡筒里
第二個挨著眼睛的凸透鏡把成的像放大,就到了眼睛裡了
基礎原理 當然做起來要復雜的多

④ 望遠鏡的調節

望遠鏡的調節

(一)使望遠鏡能接收平行光。

由於望遠鏡是用來接收平行光的,因此,實驗時只有在目鏡中能同時清楚地看到叉絲和平行光所成的像(如平行光管中狹縫的象),才能進行觀察和測量,這就要求叉絲(分劃板)必須處於目鏡的焦平面上又處於物鏡的焦平面上。具體的調節步驟如下:

1)目鏡的調節

旋動目鏡筒,以改變目鏡的前後位置,直至清晰的看到分劃板上的刻線(叉線)為止。此時叉絲處於目鏡的焦平面上。以後就不要再動目鏡,以保持分劃板至目鏡的距離不變,(調節時,若室內較暗,叉絲看不清楚,可拿一張白紙置於望遠鏡的前面,利用室內的漫反射光照明,以可用放大鏡上的小燈照明。

2)物鏡的調節

所謂目鏡的調節,就是松開螺釘3,前後移動筒2,使叉絲平面(分劃板)恰好與物鏡的焦平面合,這樣平行入射的光線就將成象在叉絲平面,這時在目鏡中就能清晰地看到它。怎樣才能調節到叉絲平面正好與物鏡的焦平面重合呢?方法如圖所示,置一反射平面鏡於望遠鏡前,並使其垂置於望遠鏡的軸線;前後移動筒2,使反射回來的叉絲的象為最清晰。

具體的做法是:將一小平面鏡,如下圖所示垂直置於載物台上,並使鏡面處於兩螺釘a,b的中垂線上。先用眼睛從旁觀察,把載物台和望遠鏡大致調成水平;鏡面大致正對望遠鏡。微微左右轉動載物台(松開螺釘11,轉動游標盤來帶載物台轉動),從物鏡中就可看到反射回來的光線--一個模糊的光團隨著載物台的轉動,在目鏡的視場中左右迅速晃動。微動望遠鏡或載物台使光團處於目鏡視場中,松開螺釘3,前後移動筒2以調節叉絲與物鏡的距離,使反射回來的亮十字叉絲由模糊到清晰。並左右(或上下)移動眼睛,看看黑叉絲(分劃板)和亮叉絲(反射回來的象)之間有無相對移動(有無視差),若無,則說明叉絲平面與物鏡焦平面重合。否則,仍需繼續調節,直至確無視差為止。然後擰緊螺釘3。這樣,外來的平行光將成像於分劃板上,並在目鏡中清晰看到它。這稱之為望遠鏡能接受平行光。

(二)使望遠鏡的光軸與儀器轉軸相垂直(即調節觀測平面與儀器轉軸相垂直)。

當我們在望遠鏡中能清晰地看到一個亮的十字叉絲時,望遠鏡的光軸並不與鏡面垂直。若要使它們相互垂直,必須使這個亮叉絲與分劃板上方的黑叉絲重合。其理由是:如圖1所示。分劃板上透光的十字叉絲H與上方的黑叉絲K是以中間的水平線為對稱線的(即OK=OH),很明顯,見圖2,當透光的十字叉絲反射所成的像H'與上方的黑叉絲K重合時,入射角將等於反射角,而法線正好是望遠鏡的光軸,因此它與反射面相互垂直。

具體的調節步驟如下:

1)若反射的亮叉絲H'的像與叉絲K不重合,如圖1(a)可微動望遠鏡使H'的豎線與K的豎線重合,如圖1(b)。這時可先調節望遠鏡的水平傾斜度(旋動螺釘4),使H'的水平線向K的水平線靠近到它們的原來距離的一半(即1/2KH'),在調節載物台下的螺釘a(或b)使它們完全重合。

2)轉動游標盤以帶動載物台旋動180°,使平面鏡的另一面正對望遠鏡,重復上述步驟使K,H'重合。

3) 將步驟1)、2)反復多次,一直調節到兩鏡面反射的亮叉絲H'與黑叉絲K完全重合為止。這使望遠鏡的光軸將與儀器的轉軸相垂直,則望遠鏡繞儀器轉軸旋轉所形成的觀測平面亦將與儀器轉軸相垂直。

⑤ 望遠鏡怎麼調節

問題一:望遠鏡調得怎樣才最清楚 先調整左(右)眼的焦距,這時應該閉上右(左)眼,因為有的望遠鏡設計不同,一隻眼睛看清楚後,再調整主焦距(中間)的哪一個螺旋,直到清晰為止。

問題二:單筒望遠鏡左右怎麼調 前端調節鏡頭的焦距,後端的調節的放大倍數,你先調後面的,模糊看不清的時候在調前面的進行聚焦

問題三:望遠鏡上的「+」「-」是什麼意思 調節屈光度的。
如果眼睛有遠視,就往加號一側轉一些,如果有近視,就往減號一側轉一些。每個小格表示100度,如果有500度近視,就從0位開始,向負號方向轉動5個小格。
關於調節屈光度的問題,要看望遠鏡是如何調焦的。
現在大多數望遠鏡採用的是中央調焦、右眼微調的方式。
步驟1:確定一個相對固定的觀測目標。
步驟2:擋住右側目鏡,觀測這個固定目標,調節中央的大調焦輪,直到左眼看清晰為止。
步驟3:擋住左側目鏡,觀測這個固定目標,調節右側目鏡筒上的小調焦環,直到右眼看清晰位為止。
好了,現在雙眼的視力差別已經得到了補償。不要再輕攻改動望遠鏡的屈光度了,以後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觀測遠近不同的目標,你只要調節中央的大調焦輪就可以了。
很多軍用望遠鏡採用的是左右調焦的方式,也就是說,左側目鏡和右側目鏡的屈光度是分別調節的,互不影響。
步驟1:看看哪支鏡筒是有密位分劃的,先調這個鏡筒。德式望遠鏡大多數都把分劃板裝在右鏡筒里;美式望遠鏡大多把分劃板裝在左鏡筒里。
步驟2:確定一個相對固定的目標。
步驟3:擋住一側鏡筒的目鏡,用另一支鏡筒觀測目標,調節目鏡上的小調焦環,直到看清晰為止。
步驟4:擋住另一側鏡筒的目鏡,用剛才被擋住的鏡筒觀測目標,調節目鏡上的小調焦環,直到看清晰為止。
好了,屈光度已經調節好了。雙調鏡子的景深普遍很大,你調好了屈光度,以後就不用再調他了,肉眼會自動適應不同遠近的目標。

問題四:怎樣調整望遠鏡? 這個是調雙目鏡的了

問題五:望遠鏡右目鏡視差如何調節 如果說的是雙筒望遠鏡, 那麼先閉上右眼,調節中間的調焦輪,然後睜開右眼調節右目鏡的偏差輪,調到舒服的地方就行了。如果散光或者雙眼視力差距過大建議戴上眼鏡。

問題六:望遠鏡高底怎麼調試 望遠鏡是有三腳架的,可以用手柄調節的,你的是牛頓反射式望遠鏡還是開普勒折射式望遠鏡?反射和折射望遠鏡都是有優點的。

問題七:望遠鏡買回來後度數怎麼調? 1、大多手持望遠鏡,操作都是類似的,也就是中間調焦+右側微調,基本上佔90%吧。
這種常見的調節方式,你搜「大眾光學 雙筒望遠鏡的基本操作」。
2、還有極少數情況,是分別擰兩個目鏡,這個太簡單,就不介紹了。
除了這個不同,其它細節都是通用的,都可以參照1中的介紹操作。

問題八:breaker望遠鏡怎麼調節 先調整左(右)眼的焦距,這時應該閉上右(左)眼,一隻眼睛看清楚後再調整主焦距(中間)的那一個螺旋,直到清晰為止。

問題九:怎麼用望遠鏡,怎麼什麼有沒有啊,第一次怎麼調 兩端的鏡頭蓋都摘下來了沒?

問題十:這個望遠鏡怎麼調節目鏡距離? 調右邊目鏡上的灰白色齒輪狀的那圈

⑥ 望遠鏡如何調整呢

測角θ時,望遠鏡由α1=330°00′經0°轉到α2=30°15′。

在轉動望遠鏡測角度的時候,分光計的游標盤,平行光管,和載物台都必須固定不動。

游標盤決定了測量角度的零點,平行光管決定了入射光的入射方向,載物台位置決定了反射光的反射角度,所以都不能移動。

轉動望遠鏡注意事項

轉動望遠鏡觀察從平面反射鏡反射回來的叉絲象相對望遠鏡分化板中心有無位移,一般情況下兩者之間是位移的,並且在望遠鏡轉過180°角時產生一個大的位移量。

這說明平面鏡相對轉軸還在傾斜,為了消除這種傾斜,還要調節平面處的螺絲和望遠鏡的螺絲使物移量各減少一半,(量大位移的)並且又保持叉絲及其象的清晰且無視差。以上調節反復進行幾次,調好後就把望遠鏡固定不動,這時望遠鏡部分的調節就算完成。

⑦ 八年級物理:望遠鏡怎樣把物體放大啊

普通的雙孔望遠鏡是由一面凸透鏡和一面凹透鏡組成的。其名叫伽利略望遠鏡。
光線先通過物鏡(凸透鏡)進行聚光,然後偷過目鏡(凹透鏡)進行成像。
成像原理見圖: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D9%A4%C0%FB%C2%D4%CD%FB%D4%B6%BE%B5+%B3%C9%CF%F1%D4%AD%C0%ED&in=25211&cl=2&lm=-1&pn=0&rn=1&di=39271941600&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39271941600&objURLhttp%3A%2F%2Fwenwen.soso.com%2Fp%2F20101018%2F20101018210912-1938997171.jpg&fromURLhttp%3A%2F%2Fwenwen.soso.com%2Fz%2Fq229363029.htm%3Fsp%3D1163&W500&H375

使用雙凸透鏡的也有,開普勒望遠鏡就是用的雙凸透鏡。但其成像是倒立的。
具體的成像原理見圖: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AA%C6%D5%C0%D5%CD%FB%D4%B6%BE%B5&in=23044&cl=2&lm=-1&pn=0&rn=1&di=35214280185&ln=904&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0&-1&di35214280185&objURLhttp%3A%2F%2Fwenwen.soso.com%2Fp%2F20101106%2F20101106192927-1700792747.jpg&fromURLhttp%3A%2F%2Fwenwen.soso.com%2Fz%2Fq88665143.htm%3Fsp%3D2001&W300&H247

另外還有反射望遠鏡,一般天文觀測等使用,用的是凹透鏡,但也分為兩種,分別為牛頓望遠鏡和卡塞格林望遠鏡。相關詞條:http://ke..com/view/245800.html

如果你是八年級的話重點了解一下伽利略望遠鏡成像原理,其他的都只要了解就行。

⑧ 望遠鏡目太小怎麼放大目鏡

按下放大鏡的按鈕即可完成放大操作。
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都由凸透鏡組成,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成一個縮小的實像,在目鏡焦距內形成放大的虛像,物鏡越大,可使遠處物體看上去更明亮,物鏡與目鏡距離應不大於兩倍凸透鏡焦距之和,望遠鏡中的物鏡相當於照相機,成倒立,縮小實像,目鏡相當於放大鏡,成正立放大虛像。
望遠鏡是一種利用透鏡或反射鏡以及其他光學器件觀測遙遠物體的光學儀器。其利用通過透鏡的光線折射或光線被凹鏡反射使之進入小孔並會聚成像,再經過一個放大目鏡而被看到,又稱千里鏡。

⑨ 一些望遠鏡怎麼可以把一個目標放大(變倍望遠鏡)

變倍望遠鏡?如果是雙筒變倍望遠鏡的話,它有一個控制變倍的可以旋轉的「按鈕」(不同望遠鏡設計不同),這樣按照說明書上的旋轉一定角度,就會相應的放大或縮小一定的倍數,當然變倍以後還要調焦。

再就是單筒了,這類望遠鏡只要更換目鏡,就可以達到變倍的效果,同樣也要調節焦距。一般情況下先用低倍數看,固定好了以後在慢慢換上高倍目鏡。

⑩ 望遠鏡怎麼放大啊

望遠鏡是一種用於觀察遠距離物體的目視光學儀器,能把遠物很小的張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間具有較大的張角,使本來無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體變清晰可辨。所以,望遠鏡是天文和地面觀測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種通過物鏡和目鏡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學系統。根據 望遠鏡原理一般分為三種。
一、折射望遠鏡,是用透鏡作物鏡的望遠鏡。分為兩種類型:由凹透鏡作目鏡的稱伽利略望遠鏡;由凸透鏡作目鏡的稱開普勒望遠鏡。因單透鏡物鏡色差和球差都相當嚴重,現代的折射望遠鏡常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透鏡組作物鏡。其中以雙透鏡物鏡應用最普遍。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塊冕牌玻璃製成的凸透鏡和一塊火石玻璃製成的凹透鏡組成,對兩個特定的波長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對其餘波長的位置色差也可相應減弱
在滿足一定設計條件時,還可消去球差和彗差。由於剩餘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響,雙透鏡物鏡的相對口徑較小,一般為1/15-1/20,很少大於1/7,可用視場也不大。口徑小於8厘米的雙透鏡物鏡可將兩塊透鏡膠合在一起,稱雙膠合物鏡 ,留有一定間隙未膠合的稱雙分離物鏡 。為了增大相對口徑和視場,可採用多透鏡物鏡組。對於伽利略望遠鏡來說,結構非常簡單,光能損失少。鏡筒短,很輕便。而且成正像,但倍數小視野窄,一般用於觀劇鏡和玩具望遠鏡。對於開普勒望遠鏡來說,需要在物鏡後面添加棱鏡組或透鏡組來轉像,使眼睛觀察到的是正像。一般的折射望遠鏡都是採用開普勒結構。由於折射望遠鏡的成像質量比反射望遠鏡好,視場大,使用方便,易於維護,中小型天文望遠鏡及許多專用儀器多採用折射系統,但大型折射望遠鏡製造起來比反射望遠鏡困難得多,因為冶煉大口徑的優質透鏡非常困難,且存在玻璃對光線的吸收問題,所以大口徑望遠鏡都採用反射式
二、反射望遠鏡,是用凹面反射鏡作物鏡的望遠鏡。可分為牛頓望遠鏡
卡塞格林望遠鏡
等幾種類型。反射望遠鏡的主要優點是不存在色差,當物鏡採用拋物面時,還可消去球差。但為了減小其它像差的影響,可用視場較小。對製造反射鏡的材料只要求膨脹系數較小、應力小和便於磨製。磨好的反射鏡一般在表面鍍一層鋁膜,鋁膜在2000-9000埃波段范圍的反射率都大於80%,因而除光學波段外,反射望遠鏡還適於對近紅外和近紫外波段進行研究。反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可以做得較大,主焦點式反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約為1/5-1/2.5,甚至更大,而且除牛頓望遠鏡外,鏡筒的長度比系統的焦距要短得多,加上主鏡只有一個表面需要加工,這就大大降低了造價和製造的困難,因此目前口徑大於1.34米的光學望遠鏡全部是反射望遠鏡。一架較大口徑的反射望遠鏡,通過變換不同的副鏡,可獲得主焦點系統(或牛頓系統)、卡塞格林系統和折軸系統。這樣,一架望遠鏡便可獲得幾種不同的相對口徑和視場。反射望遠鏡主要用於天體物理方面的工作。
三、折反射望遠鏡,是在球面反射鏡的基礎上,再加入用於校正像差的折射元件,可以避免困難的大型非球面加工,又能獲得良好的像質量。比較著名的有施密特望遠鏡
它在球面反射鏡的球心位置處放置一施密特校正板。它是一個面是平面,另一個面是輕度變形的非球面,使光束的中心部分略有會聚,而外圍部分略有發散,正好矯正球差和彗差。還有一種馬克蘇托夫望遠鏡
在球面反射鏡前面加一個彎月型透鏡,選擇合適的彎月透鏡的參數和位置,可以同時校正球差和彗差。及這兩種望遠鏡的衍生型,如超施密特望遠鏡,貝克―努恩照相機等。在折反射望遠鏡中,由反射鏡成像,折射鏡用於校正像差。它的特點是相對口徑很大(甚至可大於1),光力強,視場廣闊,像質優良。適於巡天攝影和觀測星雲、彗星、流星等天體。小型目視望遠鏡若採用折反射卡塞格林系統,鏡筒可非常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