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考語文名著導讀:《朝花夕拾》知識梳理
中考語文名著導讀:《朝花夕拾》知識梳理
《朝花夕拾》:掌握作者及全書內容(概括內容、對其評價)、主要作品篇目及其主要內容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及其特點。
1.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並第一次使用魯迅這個筆名;中篇小說《阿Q正傳》、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彷徨》等。
2.全書簡介 :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後改名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對朝花夕拾書名進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來撿,就是成年時回憶往事。《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它既有溫馨的回憶又有理性的批判,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內容分析
一、《狗•貓•鼠》
主要內容:
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
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主要思想:
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噑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二、《阿長與山海經》
主要內容:
長媽媽所說的三哼經指的是《山海經》
主題思想:
懷念長媽媽(質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勞)。
三、《二十四孝圖》
主要內容: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可憐。
主題思想:
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四、《五猖會》
主要內容:
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記敘了迎神賽會的習俗及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主題思想:
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五、《無常》
主要內容:
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一個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的形象,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主題思想:
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諷。整篇文章都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贊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主要內容: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8)記敘了百草園的生活;過渡段(9)從百草園變成了三味書屋,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10~結尾)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記敘百草園的有趣生活過程中,插敘了美女蛇的故事,這段插敘的作用在於映襯百草園具有神話般的色彩。
主題思想:
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七、父親的病
主要內容:
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主題思想:
以兩個名醫的葯引一個比一個獨特,表現了某些中醫的故作高深,通過他們的相繼借故辭去,表明父親的病一步步惡化。通過家庭的變故表達了對庸醫誤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嘆中讓人體會人生的傷悲。同時作者也在其中變現了對封建社會的深惡痛疾,文中最後一段,作者在封建社會的習俗上呼喚自己的父親,反而令父親不能走好。
八、《瑣記》
主要內容:
《瑣記》記敘作者家道衰落後,飽受世人的冷眼而終於走上了與封建主義決絕的道路。《瑣記》記敘魯迅為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後改名為雷電學校)和礦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似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主題思想:
魯迅在這篇文章里回憶了隔壁家的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讓孩子做危險的事,給魯迅看不健康的圖片,教魯迅偷媽媽的首飾,但對自己的孩子十分嚴格。表現出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九、《藤野先生》
主要內容:
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文中記述的作者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 考試風波(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
主題思想: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散文,記敘了作者留學日本時的生活片斷。文章贊揚了日本學者藤野先生正直、熱誠、認真負責,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抒發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真摯、深沉的懷念之情,並表述了作者當年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和要同反動派斗爭到底的決心。本文表達了我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贊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名族偏見的高尚品質,同時展現你我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體現出了我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十、范愛農
主要內容:
范愛農是魯迅在日本求學時的同學。開始魯迅和他有一些小誤會,導致范愛農故意針對他。後來魯迅回到故鄉,謀了一份校長的差事,偶然遇到了范愛農,兩個人解除了誤會並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魯迅的學生寫了一些和反動派斗爭的內容,請求以魯迅的名義發表,魯迅同意了。後來當時的領導(反動派)看到這些文件,命人抓魯迅。魯迅雖不怕這些,但因與其學生,一些斗爭派,意見不合,不得不離開故鄉,去往南京。不久後魯迅得知了范愛農與友人游湖時落水身亡,懷疑他是自殺。有評論說范愛農是魯迅的影子,文章表達了魯迅對范愛農命運的感嘆和對當時社會的批判。
主題思想:
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倍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介紹
阿長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歡切切察察,而且還踩踏死魯迅喜愛的隱鼠,這些都使魯迅對她感到厭煩,但是當她真誠善良的一面表現出來時,如送給魯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經》,魯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長是封建社會下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她粗壯耐勞,真誠善良。
父親出自《五猖會》
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置。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於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留學日本期間極為尊敬的一位良師。他不修邊幅,但治學嚴謹。他正直熱忱,熱心地關注魯迅的學習,與當時日本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鄙視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高尚的品質一直激勵著魯迅勇往直前。
范愛農出自《范愛農》
范愛農是當時社會充滿愛國情懷的一群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代表,他們的命運起伏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經歷了對黑暗的不滿、對革命的期待以及對革命的失望的心路歷程,社會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將他們逼入絕境。
相關練習
一、填空題
1、《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書十篇文章,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我們學過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等。
2、《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請簡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課內學過的除外)的主要內容: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夥伴實在沒有什麼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3、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作者在《瑣記》中提到喜歡看的一本書是(《天演論》)。
5、《五猖會》中,父親讓我背 (《鑒略》),讓我感到痛苦。
6、賽神會中我和許多人喜歡看(活無常)。
7、《五猖會》記述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
8、魯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達了對日本沒有民族偏見的正直熱誠的先生的懷念。
9、在《瑣記》一文中魯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學堂與舊學堂)的區別。
10、魯迅小時候最喜歡在(百草園)玩耍。
11、《藤野先生》記敘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學習生活,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分別的幾個片段,並說明了在仙台醫專時(棄醫從文)這一重要的人生轉折。
12、好。那麼,走罷!而去尋別一類人們去一語出自魯迅的(《瑣記》)篇。
13、魯迅在《瑣記》一文中,用了(烏煙瘴氣)一詞來譏諷洋務派的辦學。
14、《朝花夕拾》中引用《長恨歌》中的詩句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15、《狗•貓•鼠》中作者小時候床頭貼的兩張花紙是(《八戒招贅》)、(《老鼠成親》)。
16、魯迅看見小學生歡天喜地的看(《兒童世界》)而感到中國兒童的可憐。
17、《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六個主要人物,有質朴善良、愚昧麻木又勤勞的保姆(長媽媽),治學嚴謹、平等待人、和藹可親又沒有民族歧視的恩師(藤野先生)、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正直、倔強與懦弱的朋友(范愛農)、嚴厲、慈愛的(周伯宜)和自私、陰險的鄰居(衍太太)及方正、質朴、博學、嚴而不厲作者兒時的私塾老師(壽鏡吾)。
18、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觀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選擇題
1、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D)
A、形象好看
B、活潑詼諧
C、能勾攝惡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2、《藤野先生》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學歧視
B、先生不重視自己
C、要拯救國民的精神
D、學醫太難
3、《朝花夕拾》中,阿長的性格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個不是阿長的性格特點(C)
A、迷信 B、不拘小節
C、馬虎 D、朴實
4、阿蓮河給魯迅的父親看病時所開的葯引是什麼(B)
A、一對螞蟻 B、一對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5、《瑣記》中,衍太太對魯迅說偷珠寶的事件後,她有沒有散布流言(A)
A、有 B、沒有
6、選擇一個正確答案(D)
A、魯迅寫《范》只為了回憶過去,記住以及想念范愛農。
B、范愛農不喜歡甚至討厭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時不主張發電報。
C、魯迅記憶中的范愛農很壞。
D、《范愛農》記敘的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
7、下列文章不屬於《朝花夕拾》的是(A)
A、《風箏》 B、《無常》
C、《父親的病》 D、《藤野先生》
8、《朝花夕拾》中記敘魯迅為了尋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的是(B)
A、《五猖會》 B、《瑣記》
C、《父親的病》 D、《無常》
9、魯迅早年留學學習醫學的是(A)
A、日本 B、美國 C、蘇聯 D、英國
10、范愛農和魯迅初次相識的地點是:(C)
A、東京 B、北平 C、橫濱 D、紹興
11、《朝花夕拾》中,魯迅借眾鬼嘲弄人生,用陰間諷刺陽世,對正人君子們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嘲弄和鞭撻是哪篇文章?(B)
A、《瑣記》 B、《無常》
C、《二十四孝圖》 D、《狗貓鼠》
1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長媽媽的篇目是:(D)
A、狗貓鼠 B、五猖會
C、二十四孝圖D、瑣記
13、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這段文字描寫的是:(B)
A、孔乙己 B、范愛農
C、藤野先生 D、壽鏡吾先生
三、簡答題
1、作者憎恨貓的哪些特性?
答:貓偷魚肉,深夜在樹上大叫。
2、魯迅為什麼會時常回憶起藤野先生?目的是什麼?
答:原因: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目的: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來繼續與正人君子們作斗爭。
3、《無常》中塑造的無常這個形象為什麼會受到民眾的喜愛?
答: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4、概括寫出《二十四孝圖》作品的主要內容。
答:《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2018備戰中考:語文名著必考知識點
語文名著的份量在試卷的比重越來越多,所以讀名著也就成了初中生的閱讀必修課。這里是一些簡要的名著問題,你都能回答上來嗎?
1.他在生活底層長大,後來和戰友們一道策馬揚刀,南征北戰,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與惡劣的自然條件頑強斗爭,表現了極大的智慧和積極性,當他病魔纏身躺在病床上時則克服困難,開始創作,繼續為黨和人民工作。這個著名的文學形象就是__________,作品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__________》。
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情節說的是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_______的故事。
武松
3.古代的歲寒三友指什麼?
松、竹、梅。
4.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經寫過一副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對聯稱贊了一位借寫鬼寫妖來刺貪刺虐的清代名家,請你寫出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
蒲松齡。他的一部著作《聊齋志異》。
5.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一個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形象,這個英雄是關羽。這本書有關這個英雄的傳奇故事還有許多,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其中一個故事的名字:
大意失荊州。
6.我國古典名著《水滸傳》塑造了一大批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農民起義英雄形象,請列舉有關人物(不少於5人)
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黑旋風李逵、青面獸楊志、花和尚魯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
7.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節是?
大鬧天宮。
8.他在一座無人荒島上生活多年後,收得一土人為奴,取名星期五。在島上生活28年後,因幫助一個船長制服叛變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國,他在成為巨富後派人到島上繼續墾荒。
他的名字叫魯賓遜,這部作品叫《魯賓遜漂流記》。
9.《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是指哪三個人?他們各自的性格怎樣?
劉備(忠厚善良、禮賢下士)、關羽(忠肝義膽、一身正氣)、張飛(勇猛粗暴、嫉惡如仇)。
10.《三國演義》中哪兩位人物青梅煮酒論英雄,他們各自的內心是怎樣?
曹操:故意試探劉備,看他是否能成大業,胸懷大志。
劉備: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綻,竭力掩蓋,內心恐慌。
11.《紅樓夢》中最熱鬧的情節是元妃省親,最有趣的情節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最凄慘的情節是黛玉焚稿。
12.《紅樓夢》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釵正冊里都有誰?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王熙鳳、李紈、秦可卿、巧姐、妙玉。
13.《紅樓夢》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環是襲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環是晴雯,性格最剛烈的丫環是鴛鴦。
14.《紅樓夢》中有一個人物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句話是誰說的?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麼?
賈寶玉;不同意。因為男人並不都污濁不堪。這只是賈寶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圍內所說的比較偏激。用於批評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體則不正確了。
15.《水滸傳》中宋江率軍戰勝方臘以後,在回師途中魯智深坐化、林沖、楊志、楊雄、時遷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隱。由李俊帶頭,在太湖小結義。
16.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小說《水滸傳》寫得盪氣回腸轟轟,全書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書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兒窪。
17.《紅樓夢》中兩彎似蹙籠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妖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昭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千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寫的是哪一位?她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林黛玉;多愁善感、多才多藝。
18.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嗇鬼形象出自哪國的哪位作家的什麼作品?吝嗇鬼的姓名各是什麼?
法國巴樂扎克《歐也妮葛朗台》葛朗台;英國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法國莫里哀《吝嗇鬼》阿巴貢;俄國果戈里《死魂靈》潑留希金。
19.《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18世紀著名小家笛福。魯濱遜是小說的主人公,他是世界文學中第一個資產階級正面典形象。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有較豐富的生活閱歷,有一股壓抑不住的冒險進取精神。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富於冒險、充滿野心、百折不回的頑強毅力和一種鬥志。
20.群英會中計是哪部名著中的情節誰中誰的計?兩個人的性格怎樣?
設計者:周瑜;善使謀略、聰明機智。
中計者:蔣干;自作聰明,敗事有餘。
21.七擒孟獲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節?是誰擒了猛獲?為什麼要七擒?
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是諸葛亮擒的孟獲。共七擒七縱,是談諸葛亮聽從馬謖的建議,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長治久安。
22.巧授連環計是哪部名著中的情節?涉及哪兩個人物?為什麼要連環計?
《三國演義》曹操、龐統,龐統獻連環計表面上是為解決曹軍不習水戰暈船的難題,實際上是為周瑜火燒戰船作準備。
23.《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是誰?斬了誰手下的六將?為何要過關斬將?
關羽,斬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將,因為這六人阻擋他尋找大哥劉備的去路。
24.草船借箭是誰向誰借箭?這個借在文中具體指什麼?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借來十萬支箭,完成任務。
25.你怎樣評價《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
表現了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懷大志,不拘小節的寬廣胸懷。
26.《三國演義》中賠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又是誰?
⑵ 朝花夕拾的十個題目怎樣用一句話記住
《朝花夕拾》的十個小短篇是:《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
可以按照首字記憶,調整一下順序,減縮成一句話,如
狗阿二不從父五鎖范騰 (狗阿二五無從父五瑣范藤)
《狗·貓·鼠》——對貓的討厭和仇恨
《阿長與》——懷念長媽媽
《二十四孝圖》——批評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五猖會》——描繪封建家長制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描繪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童年生活的乏味
《父親的病》——揭露庸醫誤人的 實質
《瑣記》——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
《藤野先生》——寫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
《范愛農》——寫一個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的故事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魯迅後來修改的名字,又名《舊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時候,「夕」表示晚年時期。書名的意思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摘掉或撿起,這里指魯迅先生在晩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文集。雖然《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趣盎然,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後記》12部分組成。《朝花夕拾》一書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分享魯迅的「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
⑶ 《朝花夕拾》的思維導圖怎麼做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它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文集,是一本如良師益友的文集。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
歷和體驗的文字。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又說,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
魯迅的這些話,我們可以理解為是魯迅偉大斗爭精神、犧牲精神的寫照。魯迅就是中國脊樑的象徵。魯迅的溫度和光輝,就是中國脊樑的溫度和光輝。
魯迅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人格化代表。魯迅學貫中西,但他的魂魄、他的根脈,都是深扎於中國大地的,是典型的中國氣象、中國風骨、中國意蘊、中國味道。魯迅的溫度和光輝,就是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溫度和光輝。
魯迅之於中國,有如托爾斯泰之於俄羅斯,泰戈爾之於印度,莎士比亞之於英國,歌德之於德意志,但丁之於義大利,是國家的精神象徵和文化符號。
近代以來的中國,魯迅是一座高峰,一個標志。作為一個巨大的思想存在、文化存在,魯迅標志著中華文化所曾達到的新的歷史高度。
⑷ 朝花夕拾的每篇簡介
朝花夕拾的共有十篇。其中包括:《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無常》等,每篇簡介如下:
1.《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4.《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5.《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7.《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10.《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4)怎樣快速熟悉朝花夕拾所有內容擴展閱讀: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
作者魯迅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歷,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⑸ 《朝花夕拾》各個章節的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包含《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共計10篇。
1、《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4、《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5、《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7、《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10、《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5)怎樣快速熟悉朝花夕拾所有內容擴展閱讀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是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對親人和師友的緬懷、眷念,但同時又超越於此而表現了一個特定歷史時代中國社會的面貌,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這是一般的回憶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為這些散文中習見的只是一些純屬個人的所謂家務事、兒女情,純屬個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瀾;主人公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一點也看不到身外涌動的時代風雲和飄散的炮火硝煙。有些散文作品有助於了解某個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心態,卻難以展示他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整體面貌,《朝花夕拾》則與此不同。
由於作者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懷,這就使作品顯示了抒寫個人遭遇與關注民族命運的緊密關聯,不僅展現了作者個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個歷史時代的行跡。
⑹ 朝花夕拾的內容概括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概括:以魯迅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他從農村到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生活經歷,抒發了他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⑺ 朝花夕拾重點內容(詳細)
《朝花夕拾》閱讀要點
一、 基本常識
1.《朝花夕拾》作者是魯迅,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被選入初中教材;小說集《吶喊》、《彷徨》,其中《社戲》《故鄉》《孔乙已》選入初中教材。
2.《朝花夕拾》原題是「舊事重提」,用「朝花夕拾」做題的好處是顯得含蓄,而且富有文采,原來的文題則顯得直白。
3.《朝花夕拾》十篇分別是:對貓的討厭和仇恨《狗·貓·鼠》、懷念長媽媽《阿長與》、批評封建孝道的《二十四孝圖》、描繪封建家長制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無常》、描寫童年生活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寫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寫一個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的故事《范愛農》。
二、內容與主題。
1.《狗•貓•鼠》
①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侯心愛的一隻小隱鼠。
②主題:用「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
①關於長媽媽的幾件事:喜歡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吃福橘、講長毛的故事、給我買《山海經》。
②長媽媽的特點: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
③我的感情:實在不大佩服——特別的敬意——新的敬意。
④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3.《二十四孝圖》
①作者反感的幾個故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哭竹生筍」「卧冰求鯉」。作者對此評價是: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②主題: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
4.《五猖會》
①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
②主旨:批評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作者不是批評父親,而是批評封建教育。
5.《無常》
①無常的特點: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愛,具有人情味。
②作者借無常諷刺現實中所謂的「正人君子」,揭露了現實社會沒有公理。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①百草園中的樂趣:四季美景和快樂生活、美女蛇的故事;
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不得問與教學無關的問題、老師體罰(教育方法落後)、學習內容艱深、只是讀書(教學方式落後)。
②主題:批判了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束縛。
③對私塾先生的評價:方正、質朴,極有學問。文章沒有批評私塾先生之意,作者批判的矛頭是指向封建教育的。
7.《父親的病》
①「名醫」奇特的葯方引子:原配蟋蟀一對、平地木十株;
特別的丸葯:敗鼓皮丸。
②作者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③衍太太叫我們在父親臨死前大聲叫喊,使父親離去也不能平靜,這使作者非常的內疚。
8.《瑣記》
①衍太太的劣行:讓小孩子吃冰、給孩子看淫書、鼓動孩子打旋、唆使我偷母親的首飾賣等。
②到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求學經歷,揭示學校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
③作者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9.《藤野先生》
①藤野先生與我交往的幾件事:訂正我的講義、糾正我的解剖圖、關心我的解剖實習、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況、臨別贈相片等。表現了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②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電影事件、匿名信事件。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思想。
③對比、襯托的寫法。
10.《范愛農》
①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他生性孤傲耿直,愛憎分明,作者懷念這個人,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②本文虛構過多,結構鬆散。
⑻ 朝花夕拾有哪些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內容概述:《朝花夕拾》作為一部回憶散文集,作品內容擷取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各個時期的生活片斷,若把它們綜合起來考察,則作者的情感、思想、志趣可大略地窺見一斑。
因此,《朝花夕拾》既是了解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的重要資料,也展示了《吶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編》之外魯迅思想的另一個側面,是研究魯迅博大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另一把鑰匙。
在《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圖》旨在抨擊、詛咒「反對白話,妨害白話」的封建餘孽和復古的遺老遺少。作者敘述了幼年時看到《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老萊娛親」寫年屆七十的老萊子裝成嬰兒的樣子,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學嬰兒啼哭,還在地上翻滾打跌,以此來討長輩的歡心,展示自己的孝順,「郭巨埋兒」講漢朝郭巨因為家貧,無法贍養老母,打算把兒子活埋,這樣可以省出口糧來供養母親。老萊子的孝順明顯得很虛偽,很做作,也很肉麻;郭巨的示孝方式則是殘忍的、畸形的。無論是老萊子還是郭巨的孝順都透示出封建孝道的腐朽、虛偽和殘酷,透示出對於人性的扭曲和扼殺。以《二十四孝圖》來教育未及涉世的兒童,無疑會毒害、腐蝕他們純凈的心靈。作者藉此控訴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批判了封建教育的陳腐和沒落,並且聯系現實,對仍在反對新文化運動,提倡復古的遺孽們噴出無情的怒火。
在《朝花夕拾》中,《五猖會》也是一篇抨擊封建教育的作品,迎神賽會是小孩們極渴望參加的活動,「我」有幸得一機會,可以前往離家不遠的「東關」看五猖會去。然而,臨乘船出發時,卻被父親喝住,強令「我」先背出王仕雲的《鑒略》方可參加。
我滿腔的興致頓時消失,「如澆了一盆冷水」,後來的遊玩及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沒有什麼大意思了。封建教育扼殺兒童天性的本質由此可見一斑。
在《朝花夕拾》中,《瑣記》里記錄了「我」訣別故鄉紹興城,前往南京求學的生活經歷。現實的教育使「我」看清了紹興城裡人們的丑惡面目。
由於家境困難,「我」只好到南京去上免費的水師學堂,然而學堂里依然充溢著陳腐的封建習氣,於是又改投礦路學堂學習。
在這里,「我」在迂腐的課程之外接觸了《天演論》、《時務報》、《譯學匯編》等宣傳新思潮的報刊書籍,正是這些報刊書籍打開了「我」的眼界,更新了「我」的思想,使「我」決定到日本去留學學習新的知識,尋找救國救民的方案。
《藤野先生》取材於作者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的留學經歷。「大概是物以稀為貴」,「我」一到鮮有留學生的仙台,便受到了禮遇。學校里的老師藤野先生對我關懷備至,為我修改講義;上解剖課時,又細心地安慰「我」,展現了毫無民族歧視、朴實而又熱忱的崇高人格。作者對藤野先生終其一生都懷著尊敬和感激之情,他把他的照片懸掛在自己的書桌前,時時鞭策著自己努力向前。這篇文章還記敘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由來,那是因為有一次在電影里看見一個同胞為日本人槍殺,圍觀的一群中國人反而大聲喝彩,這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使作者明白:即使國民性格如何健全,如果思想愚鈍麻木,也還是一群烏合之眾,無法挽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只有喚醒了他們的靈魂,改造他們的劣根性,才能從根本上拯救他們,文藝恰恰是喚醒靈魂的有效武器。
⑼ 《朝花夕拾》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朝花夕拾》必考知識點如下:
一、人物形象
1、《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四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師、朋友和父親。
2、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朴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3、藤野先生——一位異國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地想像魯迅當時的處境,便很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4、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5、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我們感到魯迅先生強烈的愛。
二、藝術手法
1、把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如描寫百草園的景緻,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2、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如《貓狗鼠》一文既有作者對童年時擁有過的一隻可愛的小隱鼠的深情回憶,又有對祖母講述的民間故事生動的記敘,同時揭示了現實中那些像極了「貓」的正人君子的真實面目。
3、擅長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如在《無常》中,從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實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於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些虛偽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三、重點內容
1、作者在《瑣記》中提到喜歡看的一本書是《天演論》。
2、魯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觸「物竟天擇」,「蘇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礦路學堂,這段經歷在《瑣記》中提及。
3、《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說起兒時生活常常出現對迎神賽會、看戲等情節的回憶,如《無常》,《五猖會》。
4、魯迅借眾鬼嘲弄人生,用陰間諷刺陽世,對「正人君子們」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嘲弄和鞠撻的文章是《無常》
5、《藤野先生》記敘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學醫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幻燈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為弱國國民遭受的屈辱,同時也看到國人的麻木,這使他產生了棄醫從文的想法。棄醫從文是魯迅一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轉折點。
《朝花夕拾》主題思想: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的若干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幅幅世態圖和風俗畫。雖然是回憶性散文,但是有現實的斗爭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蘊含著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現實的執著態度。它的思想內容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對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頑固派的批判意識。
⑽ 朝花夕拾重點內容(詳細)
朝花夕拾每篇內容概括:
⑴《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⑵《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⑷《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⑸《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⑺《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⑻《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⑼《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⑽《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10)怎樣快速熟悉朝花夕拾所有內容擴展閱讀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是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對親人和師友的緬懷、眷念,但同時又超越於此而表現了一個特定歷史時代中國社會的面貌,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這是一般的回憶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為這些散文中習見的只是一些純屬個人的所謂家務事、兒女情,純屬個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瀾;主人公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一點也看不到身外涌動的時代風雲和飄散的炮火硝煙。有些散文作品有助於了解某個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心態,卻難以展示他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整體面貌,《朝花夕拾》則與此不同。
由於作者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懷,這就使作品顯示了抒寫個人遭遇與關注民族命運的緊密關聯,不僅展現了作者個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個歷史時代的行跡。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散文集。這使它與同時期許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顯地區別開來。它具有一種適性任隋、灑脫不羈的風格,想說就說,想罵就罵,心中的種種愛憎悲歡,任其在筆下自然流瀉。
他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這幾種表現方法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筆底波瀾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態勢。他在格式上不斷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構架。
他繼承了中國古代散文的簡約、嚴謹,又借鑒了西方散文的靈動、機趣,可謂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但又不為所囿,而是大膽超越,自成一體。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他作為思想解放的先驅和藝術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為這樣,使《朝花夕拾》成為中國現代回憶散文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