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怎樣辨別書法字體好

怎樣辨別書法字體好

發布時間: 2022-12-30 03:41:48

A. 怎麼看一個毛筆字的好壞

首先你要有眼力---這個就要有些書法藝術的修養了---,有的人會看出寫得好--但不會說出為什麼好---還是缺乏書法藝術修養---讀讀書吧--
1,找書--如 中國書法史 論 評 鑒 集 技 或入門的--中國書法 書法藝術 怎樣學書法
2,關注專業的網站 期刊 展覽
3,看看道釋儒的書
4,還要看你的--天賦 悟性 才情 學養 方法 眼界 ---等等---
這些還是需要多年的積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B. 如何區別字體的書法

1、甲骨文:商朝時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從商朝開始的。
2、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鍾鼎文。金文有粗而寬的筆畫,點畫圓渾,金文比甲骨文更規范。
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體趨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勻稱。
4、小篆:李斯按照秦國的文字標准,對漢字進行整理簡化,在全國推行,這種新字體叫小篆。
5、隸書:篆書筆畫圓轉。符號性顯然大加強。小篆文字規范了,但書寫不方便,民間流行一種更簡單的字體,叫隸書。
6、楷書:漢朝後期,隸書又演變為楷書。字形結沒有什麼變化,書寫更為簡便。
7、草書:草書特徵是筆畫連帶、結體簡約、字形奔放。
8、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比楷書簡便,且比草書易辨認

C. 毛筆字怎麼判斷好壞

我是平時隨便寫一些,所以,根據自己知道的說一下,主要看下筆時是否藏頭,提筆時是否干凈利索,寫字時的力道是否均勻,是否有描字的現象,筆鋒是否處理得當,嗯,具體的還要看是哪個字來說

D. 怎樣判斷一個人字體的好壞

要判斷一個人字體的好壞,不能單單從「好不好看」上去判斷,因為很多字看上去不好看,但其中蘊含了多年的功力。首先,可以看看他的字結構穩不穩,險中有穩,那是比較高的境界了,這種字體可以參照魏碑,中心穩,字體奇險。如果寫得東倒西歪,絲毫沒有邏輯性,那就不能算上是好字了。其次,要看看他的字的精神,這是需要我們自身的功力的,如果自身的鑒賞能力不行,就不能看出他人的字的好壞,當然,如果字體符合大眾品位,端正秀氣,就是不識字的老漢也會說那字好看,這只是表面上的,不知道實質。所以樓主可以看看顏真卿的祭侄稿,那是顏真卿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中寫出來的,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美稱,全文看上去好像是雜亂,但細細一瞧,每個字都不乏力道,一氣呵成,這正是顏真卿功力的體現,你想啊,一個人在悲憤的情況下,能花多少心思去構思這個字怎麼寫好看,那個字要不要寫得大一點,這都是沒辦法考慮的。所以,精神是最重要的。硬筆也是一樣,所以,判斷一個人字體好壞基本方法:1 字形結構 2 精神 3他寫字時有沒有用心,這可以從他眼睛讀出來 4 有沒有力道,有些人摹鋼筆字帖時,生怕把紙劃破,練久了,字形雖然好看,但輕飄飄得,一點都不耐看 5 提高自身素質 希望對樓主有用~

E. 毛筆字寫得好不好怎麼看

*)字的結體,均衡、勻稱、舒展、大方;
*)用筆:穩健、有力、意氣相連。
*)用墨;潤燥得宜、酣暢淋漓
*)篇章:又叫章法,結字律動有序,通篇一氣
以上是基本的判斷標准,具體的作品還有具體的評價原則,書法鑒賞是一門藝術,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地。多看一看真方面的書籍,多欣賞一些名家的作品,你自然就明白了,祝進步
補充:要寫好毛筆字,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要你做到以下幾方面就可以了:
1、鑽和精:對已選的字帖要鑽透,初學者最忌見異思遷,好高騖遠,精煉是必需的,選出在結構、筆法等方面有特點的代表字精練。以少帶多,以點帶面;
2、持之以恆:學書者,最忌一日曝十日寒,而大多數初學者都易犯這個毛病。
3、觸類旁通:要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則事半功倍。再祝早日成才!

F. 書法里的行書怎麼樣才算好字如何評價字的好與不好

這就是好字,書法是講究整體的美感,有時候並不在乎細節,字的好與不好首先憑感觀,然後看字體結構,行書之所以叫行書是因為它像行雲流水一樣順暢;如果寫的字體看著就不舒服試問又有誰會認為它是一個好字;評價字體的好壞要從以下幾點出發:1、有情感;2、有美感;3、有骨感;4、有整體感;5、富有詩意感。

G. 怎麼看毛筆字寫的是好是壞

要想寫好毛筆字必須掌握好筆法和字法。

首先是執筆。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里介紹一般所用的「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直線和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

H. 如何區分字體的好壞

書法的字體大體分為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五種。其各自的特點為:

  1. 篆書: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字體寬扁,左右舒展,平衡對 稱,整齊均勻。

    (8)怎樣辨別書法字體好擴展閱讀

    中國的歷史文明是一個歷時性、線性的過程,中國的書法藝術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展示著自身的發展面貌。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

    甲骨文是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其中已蘊含了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筆法、結體、章法無不備至。筆法有粗細、 輕重、徐疾的變化,結構隨體異形,任其自然,章法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這一切充滿了殷商時代的氣息,具有天地造化之美,中國文化的精神已初露微曦。西周金文書法筆畫厚重,結體謹嚴方整,章法錯落自然,書風渾厚雄健,充滿質朴凝重的氣息,顯示周王朝雄強蓬勃的時代風貌。

    小篆是秦統一六國後確定的標准文字,經李斯等人整理簡化,其筆畫停勻,圓健遒勁,結體平穩,上密下疏,沉著舒展,既體現了秦王朝一統天下的精整、威嚴的總體風貌,又反映了前儒所宣揚的剋制、理性的仁和中庸之道的審美心態。

    隸書的出現是書法發展史的一大關捩,它完全改變了篆書線條的整齊劃一。隸書的波磔運筆意味明顯加強,使人們心裡久久積蘊的情感運動節律得以痛快淋漓地展示出來,滲透了書家的意興,有了更為豐富鮮明的生命意態的內涵之美。於是,作為造型材料的點線,逐漸演變為抽象的抒情符號,成為蘊含民族審美理想和審美習慣的有生命意義的形式。從漢代文化的時空背景看,漢代書法受到時代精神的輻射,反映了漢民族對於雄強豪放氣勢的崇尚,是人的力量對象化的體現。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心理時空中,我們看到了鋪采 文、氣度恢宏的漢賦,霍去病墓前那氣勢古拙、渾穆質朴的獸雕群。

    南北朝時期,南朝社會相對穩定,書壇為「二王」書風籠罩,以繼承「二王」為能事,成就不高。北朝書法主要反映在碑刻上,此時書法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鍾致帥稱之為「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這是北朝書法的一大特點,故總的風貌與南方迥然不同。「杏花春雨江南」的書法代表尺牘表現出的是秀美——陰柔之美; 「鐵馬秋風冀北」的書法代表碑刻表現出的是壯美——陽剛之美。這差異與書法用途及南北方自然、社會環境不同有關。劉熙載在《藝概》中說 「一代之書無有不肖乎一代之人與文者。」 在少數民族與漢民族文化的大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北碑」,其精神氣質無不與北方游牧民族尚武 悍之氣暗通。

    「唐人尚法」。有唐一代, 楷書名家輩出,群星璀璨。尤其是顏真卿的楷書端莊雄偉、渾厚朴茂,凜凜然有大丈夫氣,遂成為中國書法史上陽剛之美的典型代表。顏字豪邁恢宏、法度嚴謹風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盛唐政治理性與活力的寫照。唐代自貞觀、開元之治而達到鼎盛,威名遠揚,到處充滿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唐文化呈現出一種兼容並包、氣度恢宏的景象,進入了史詩般壯麗的隆盛時代,具有一種明朗、高亢、奔放、 熱烈的時代氣質。此時,各個藝術領域都一改初唐含蓄妍媚的時尚,把它們各自所涵蘊的審美追求集中在美學精神這個聚焦點上,唐詩的風采,唐塑的豐滿,唐畫的豐麗、唐書的豐腴,唐樂的豐韻,唐舞的豐艷,都與這個時代的美學思想一脈相承,既充滿著現實主義精神,又彌漫著浪漫主義氣息,表現了唐人那種健康豐滿的文化心態與豪放豐華的藝術情趣。

    「明清尚態」。明代時,由於資本主義因素的萌芽、市民意識的覺醒,導致了明代文化藝術以反映市民生活為主流的創作審美傾向,因此在形式美感上似乎更趨於自由通俗,接近現實,表達人情,真正開拓了文化藝術美學的社會容量,從而也更顯示了藝術反映生活的積極效應。清代的文化藝術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明代的傳統。李澤厚《美的歷程》論道: 「如果說漢代文藝反映了事功、行動,魏晉風度、北朝雕塑表現了精神、思辨, 唐詩宋詞、 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懷意緒, 那末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繪的卻是世俗人情。這是又一個廣闊的對象世界,但已不是漢代藝術中的自然征服,不是那古代蠻勇力量的凱旋,而完全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無奇卻五花八門、多姿多彩的社會風習圖畫。」

    I. 如何區分書法字體

    1、隸書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隸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楷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草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篆書

    J. 怎麼辨別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

    ①書法基本功

    書法中內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兩點決定的:第一,看字體間架結構的基本功怎樣。寫毛筆字,一個字的間架結構寫不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字意,從而影響到書法的審美價值。一個字的間架搭好,這個字的字體也就確定了。「真、草、隸、篆」,不同字體有不同的間架結構。

    我們賞析一幅書法的好壞一定要從每一筆的起筆、行筆、收筆去看,看起筆是否有力,行筆用力是否均勻流暢,在寫點、橫、折、豎、勾、撇、捺、提等筆劃時,是否符合這種字體的行筆法則,這些行筆法則都是前輩大書法家千錘百煉出來的。每個大書法家在行筆都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其寫的每一筆劃都有功力,都有審美價值。

    ②內涵的語言

    第一,書法中是否有文學的內涵。好的書法作品不但每個字都體現著該字的字意,而且通篇都反映出文章的含意。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通篇文字不但映射出字體的美,而且還反映著文章的美,把文字的美和文章的美都內涵在書法作品中。蘇東坡的書法作品《赤壁賦》也是這樣。這些書法作品被稱為「文人字」。我們看一件書法作品時常評說:「這是文人字」、「這是書家字」、「這是匠人字」。

    這是由於寫字人的文學水平不一樣,反映在字上,字中表現出的內涵不一樣、所產生的感受也不一樣。讀好的書法作品給人的思想以馳騁的餘地,讓人欣賞書法就像是在欣賞詩詞,因為書法本身就是思想的寫照。讀文徵明的書法作品就像讀田園詩,會勾起對田園的聯想。讀毛澤東、郭沬若的書法作品也都會給人以詩詞的聯想。

    第二,書法作品中是否內涵音樂的韻律。好的書法作品中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和字與字之間的結構都有音樂的韻律,你讀毛澤東的書法作品《沁園春·雪》就彷彿感到世界上最雄壯的交響樂在奏鳴。

    第三,書法中是否內涵著畫的意境。「字畫本一體」,字乃抽象的畫,好的書法作品充分展示著畫的意境。

    第四,書法中內涵的勢態。書法中內涵的勢態包括大氣還是小氣,是瀟灑、飄逸還是拘謹,是格調高雅還是低俗,是厚重還是輕浮等。這些統統和書法家的品格有關,俗話說「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毛澤東書法大氣磅礴,這是由大政治家的氣魄所決定的。王羲之的字瀟灑飄逸,顏真卿的字厚重,文徵明的字格調高雅。總之,書法作品所涵蓋的豐富語言,從某一角度來說,應是書法家人格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