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怎樣看寫書法字體好壞
擴展閱讀
什麼app可以在線模式 2025-05-21 12:45:03
怎樣驗證奶粉真假 2025-05-21 12:42:38

怎樣看寫書法字體好壞

發布時間: 2022-12-18 14:26:04

A. 如何評價一幅書法的好壞

評價一副書法作品需要從多方面去考慮,下面我為您介紹如何評價一幅書法的好壞吧!

一、書法的審美標准

一般地說,「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

(一)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1、力量感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種比喻,指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專門的研究,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於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並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並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大篆、小篆均須藏鋒)。書法中往往根據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欣賞時,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應,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輕薄。

2、節奏感

節奏本指音樂中音符有規律的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書法由於在創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的有規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生了節奏。漢字的筆畫長短、大小不等,更加強了書法中點畫線條的節奏感。一般而言,靜態的書體(如篆書、隸書、楷書)節奏感較弱,動態的書體(行書、草書)節奏感較強,變化也較為豐富。

3、立體感

立體感是中鋒用筆的結果。中鋒寫出的筆畫,「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這樣,點畫線條才能飽滿圓實,渾厚圓潤。因而,中鋒用筆歷來很受重視。但是,我們不能發現,在書法創作中側鋒用筆也隨處可見。除小篆以外,其他書體都離不開側鋒。尤其是在行草書中,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更是隨處可見。

(二)書法的空間結構

書法的點畫線條在遵循漢字的形體和筆順原則的前提下交叉組合,分割空間,形成書法的空間結構。空間結構包括單字的結體、整行的行氣和整體的布局三部分。

1、單字的結體

單字的結體要求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這樣,才能在乎正的基礎上注意正欹朽生,錯綜變化,形象自然,於平正中見險絕,險絕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氣

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上下(或前後)相連,形成「連綴」,要求上下承接,呼應連貫。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雖然字字獨立,但筆斷而意連。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可字字連貫,游絲牽引。此外,整行的行氣還應注意大小變化、欹正呼應、虛實對比,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節奏感。這樣,才能使行氣自然連貫,血脈暢通。

3、整體的布局

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並由此構咸了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其中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變化錯綜,起伏跌宕。

(三)書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說明神采高於「形質」(點畫線條及其結構布局的形態和外觀),形質是神采賴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書法藝術神採的實質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追求神采,抒寫性靈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書法中神採的獲得,一方面依賴於創作技巧的精熟,這是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只有創作心態恬淡自如,創作中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才能寫出真情至性,融進自己的知識修養和審美趣味。

二、書法欣賞的方法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由於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局,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局部欣賞完畢後,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局,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

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

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後(語言、時間)順序,想像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徵,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如欣賞顏真卿楷書,可將其書法形象與「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想,從而可以得出: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於英雄本色——端嚴不可侵犯的特徵,由此聯想到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4、了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淀,,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創作目的等等,對於正確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雲:「《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復《祭侄》奇崛之氣。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可見,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抑或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的影。向。加之書法作品受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更使書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氣息。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更使書法欣賞妙趣橫生。

總之,書法欣賞過程中受個性心理的影響,使欣賞的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僅是書法欣賞的一種方法,欣賞過程中可以將幾種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賞過程中還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書法技能、技巧和書法理論知識,極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審美評價能力,盡力按作者的創作意圖體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賞中有評、評中有賞,並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對作品作出正確的欣賞和公正、客觀的評價。當然,掌握了正確的欣賞方法以後,多進行欣賞,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揚雄謂,「能觀千劍,而後能劍;能讀千賦,而後能賦」,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評審書法的好壞,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評論者的主觀因素往往起決定作用。首先愛好不同,酸甜苦辣各有所好。有的人喜歡纖細秀美,有的人喜歡厚重粗狂;有的人偏愛端正靜氣的楷書,有的人偏愛生動流暢的行草。其次,文藝修養有深淺,審美趣味有高低。有的人追求寫實,有的人追求寫意;有的人推崇傳統,有的人推崇創新。

B. 怎樣判斷書法作品的好壞

這個問題,其實是書法藝術的大問題之一。

書法說到底,如果不談傳承只要看書寫的人對筆的控制力就夠了,控制力越強,功力就越高。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稱為書法中的神品,即使不懂書法的人循著筆畫去看他的字,都會覺得,哇,真實神人,用筆能用到如此嫻熟的地步。你去揣摩他是如何運筆的,就知道要達到那樣的程度有多難。

第三階段,我認為書法的最高水平應在上述二階段基礎上,書人喜讀詩書,手不釋卷的文化人。他們在創作上,忘記技巧,全身心投入意境中,與物象對話,與天地同歌。他們的書風是簡單自然,不為技巧篤伴,清遠無為而幼拙,篆籀而不失靈秀,書卷而內涵充盈,這才是書法的最高水平。

C. 怎麼辨別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

①書法基本功

書法中內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兩點決定的:第一,看字體間架結構的基本功怎樣。寫毛筆字,一個字的間架結構寫不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字意,從而影響到書法的審美價值。一個字的間架搭好,這個字的字體也就確定了。「真、草、隸、篆」,不同字體有不同的間架結構。

我們賞析一幅書法的好壞一定要從每一筆的起筆、行筆、收筆去看,看起筆是否有力,行筆用力是否均勻流暢,在寫點、橫、折、豎、勾、撇、捺、提等筆劃時,是否符合這種字體的行筆法則,這些行筆法則都是前輩大書法家千錘百煉出來的。每個大書法家在行筆都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其寫的每一筆劃都有功力,都有審美價值。

②內涵的語言

第一,書法中是否有文學的內涵。好的書法作品不但每個字都體現著該字的字意,而且通篇都反映出文章的含意。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通篇文字不但映射出字體的美,而且還反映著文章的美,把文字的美和文章的美都內涵在書法作品中。蘇東坡的書法作品《赤壁賦》也是這樣。這些書法作品被稱為「文人字」。我們看一件書法作品時常評說:「這是文人字」、「這是書家字」、「這是匠人字」。

這是由於寫字人的文學水平不一樣,反映在字上,字中表現出的內涵不一樣、所產生的感受也不一樣。讀好的書法作品給人的思想以馳騁的餘地,讓人欣賞書法就像是在欣賞詩詞,因為書法本身就是思想的寫照。讀文徵明的書法作品就像讀田園詩,會勾起對田園的聯想。讀毛澤東、郭沬若的書法作品也都會給人以詩詞的聯想。

第二,書法作品中是否內涵音樂的韻律。好的書法作品中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和字與字之間的結構都有音樂的韻律,你讀毛澤東的書法作品《沁園春·雪》就彷彿感到世界上最雄壯的交響樂在奏鳴。

第三,書法中是否內涵著畫的意境。「字畫本一體」,字乃抽象的畫,好的書法作品充分展示著畫的意境。

第四,書法中內涵的勢態。書法中內涵的勢態包括大氣還是小氣,是瀟灑、飄逸還是拘謹,是格調高雅還是低俗,是厚重還是輕浮等。這些統統和書法家的品格有關,俗話說「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毛澤東書法大氣磅礴,這是由大政治家的氣魄所決定的。王羲之的字瀟灑飄逸,顏真卿的字厚重,文徵明的字格調高雅。總之,書法作品所涵蓋的豐富語言,從某一角度來說,應是書法家人格的寫照。

D. 如何辨別書法作品的好壞

判斷一件書法作品的好壞,一般從這幾個方面去看。

首先,當然是作品的章法,好的作品,章法既要合乎規矩,又要新穎獨特,能吸引人,給人第一印象就舒服。

其次是看字法,按照「書法要追古人」的要求,所寫的字要有源頭,來源於古人,又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不全是古人的東西。字的結構不單一,要豐富,有大小,疏密的變化。

再次就是墨法,作品的用墨講究濃淡、枯濕,不能一個墨色。

還有就是筆法,筆畫有變化,不雷同,線條要有力量和質感。

個人拙見,班門弄斧,貽笑大方!

E. 書法欣賞是一件難事,怎樣看一幅字的好壞

一幅書法作品擺在你面前,怎樣去衡量它到底好不好呢?好,到底怎麼好呢?又好到什麼程度呢?這確實考量你的眼光和品味,同時也考驗你的境界和水平,你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很好,但就是說不出來到底怎麼好。那麼,有沒有具體什麼標准去衡量呢?其實,衡量一幅書法具體達到什麼水平,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掌握了這幾個衡量標准,以後再有書法作品擺在你面前時,你也能夠煞有介事地說出個一二三了,不至於干張嘴說不出來啥了。沒准兒哪天家裡祖墳冒清氣,你再混個書法大賽評委乾乾,到那時候---嘿!你就可以背著手、搖頭晃腦地對著一堆字侃侃而談了。

衡量標准第三條:技術的難度系數

一個字的好壞取決於線條的質感,像啟功的字,很多人都去模仿,甚至很多人都去造假,但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尤其是他的細線條,任何人都沒辦法模仿得一模一樣,因為寫起來非常有難度。一個字是否精彩要看有沒有「字眼」,每一個字都會有字眼,就像詩歌有詩眼一樣。「眼」就在於那一點點的變化。

1、寬可走馬,密不容針。如「將」字將「寸」放大,把「水」處理成左密右疏就是這樣。

2、外部空間的打開。字型舒展、開闊,字要放開,不是鬆散,是緊湊中的一種開闊。

3、綺側的變化。在綺側與連帶方面做得好。

4、單字與字組的變化。很多時候左右搖擺的東西沒有,就會很簡單。

5、形式與色彩很重要。形式和色彩就像一個人穿衣服,衣服穿得好就能彌補身材的缺陷。身材的缺陷可能十年八年沒辦法改變,但可挑選一件適合自己的衣服彌補。

F. 怎樣判斷一個人字體的好壞

要判斷一個人字體的好壞,不能單單從「好不好看」上去判斷,因為很多字看上去不好看,但其中蘊含了多年的功力。

首先,可以看看他的字結構穩不穩,險中有穩,那是比較高的境界了,這種字體可以參照魏碑,中心穩,字體奇險。如果寫得東倒西歪,絲毫沒有邏輯性,那就不能算上是好字了。

其次,要看看他的字的精神,這是需要我們自身的功力的,如果自身的鑒賞能力不行,就不能看出他人的字的好壞,當然,如果字體符合大眾品位,端正秀氣,就是不識字的老漢也會說那字好看,這只是表面上的,不知道實質。所以樓主可以看看顏真卿的祭侄稿,那是顏真卿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中寫出來的,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美稱,全文看上去好像是雜亂,但細細一瞧,每個字都不乏力道,一氣呵成,這正是顏真卿功力的體現,你想啊,一個人在悲憤的情況下,能花多少心思去構思這個字怎麼寫好看,那個字要不要寫得大一點,這都是沒辦法考慮的。所以,精神是最重要的。

硬筆也是一樣,所以,判斷一個人字體好壞基本方法:1
字形結構
2
精神
3他寫字時有沒有用心,這可以從他眼睛讀出來
4
有沒有力道,有些人摹鋼筆字帖時,生怕把紙劃破,練久了,字形雖然好看,但輕飄飄得,一點都不耐看
5
提高自身素質

希望對樓主有用~

G. 該怎樣判別一幅書法作品的好與壞

第一個判別標准:作品的年代。

一般文字之類的,越是年代久遠,就體現的價值更高,在書法作品上都會標注該作品的年代時間。我在之前在我姐夫家就看過一個年代比較久遠的,出自民國之前,具體的時間不明,可找專業的人士研究下。

第二個判別標准:書法作品的紙張,即顏色的不同。

我們都知道,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多東西都可以偽造,比如你的作品本身的年代,在一定的程度上進行串改歷史,很多非專業的人們是發現不了的。

但是很多書法作品的本身,即紙張的歲月是不可以偽造的,以為很多紙張在經過時間的侵蝕,會表現的很破。

而且你在觀察的時候會發現,其實紙張的顏色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凡是年代久遠的,都比較是黃色類型的。

這個除了在專業的檢驗,很容易知道這個是真是假,只要是偽造的,也就是參照了現代的工藝,就會顯露出來。

其次,書法本身的紙張材料是一個重要依據,以前的時代,他們的紙張和我們現代的是有區別的,現在的是很精緻的,但是以前的大部分是比較粗糙的。保存的時間越久,可能侵蝕的程度越高。

第三個判別標准:書法作品的作者。

一個作品的好處,就是一個作者的知名度,每個人都會寫自己的作品,但是由於作者的不同,它們所表現的價值就不一樣,像那些非常著名的人寫的書法,其價值是很高的,越是少,越是很多人想收藏。

還有作品展示的地點,假如是在很嚴格的展示廳,那麼肯定是比較珍貴的,是幾乎沒有假的作品,有一些是國家收藏的,其價值是價值連城的。綜上所述就是作品本身的價值,有些可能會因其的地理位置,價值也變化。

H. 怎樣欣賞書法作品的好壞呢

我參觀過書法作品展覽,欣賞過書法作品如下:

1、國家一級書法師李文志三尺豎幅書法《精氣神》。

2、於國光行書書法《天行健》。

3、石開新品書法《清平樂·六盤山》。

4、於國光新品行書《誡子書》。

5、田英章親傳弟子孔德文楷書書法《家和萬事興》。

6、國賓禮書法家觀山書法《惠風和暢》。

欣賞書法的基本方法

一幅書法作品可以從三個角度去鑒賞:筆法、字形、章法等,書法學習好似爬山,從山腳到山頂路有千萬條。

看筆法:筆法,也就是這幅書法作品,在筆畫上面,所體現出來的線條質感、流暢性以及筆力大小。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應該是中鋒為主,兼用偏鋒。

看字形:結構,就是書法家在寫書法作品的時候,對於一個字間架結構的搭配處理。不管是行書作品,還是草書作品,都應該疏密有致,大小錯落合乎書體規范。

看章法:章法是一個書法作品整體給人的印象,是對一個漢字在整幅書法最品種的布局安排。章法包括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疏密大小的布局。

I. 書法怎麼鑒賞寫得好壞

中國書法之美是他國文字所不及的,而欣賞書法,也是一門學問!
首先,要較深入的欣賞書法,得有兩把刷子——「歷史的刷子」與「書法的刷子」。歷史的刷子包含了書法史及中國歷史(書法家的創作背景);書法的刷子則包含了文字學知識、書寫技巧、鑒別碑帖的能力及藝術涵養。它們都是密不可分的。
知曉古今之書法演變——書法史:
想想,書法演變是有前因後果的。從殷商的甲骨文到現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的歲月展露無疑。欣賞時如果不清書法史,而將隸書與草書、楷書相比——比哪一種好看——就有如一部歷史電影中張飛與岳飛同時出現在一個場景中,大煞風景!
知曉古今之書法家背景——歷史:
你可曾知道,王羲之那鼎鼎大名的「蘭亭序」是在略有酒意時寫下的,事後多次嘗試也寫不出更好的作品?如果不知道,那也就無法深入的欣賞「蘭亭序」,因為你無法搞清楚它的前因後果,筆意也無法捉摸。
有文字學知識:
書法家最愛在文字上做文章了,有時為了變化,將多種字體(如隸書、草書)合為一種字體,有時學倉頡造字,為文字增減筆劃。如果這時,一個對中文只略知一二的外國人,誤把「山」、「宗」當為一字,念為「崇」,書法中所注重的「整體感」便消失殆盡,沒有了字距、大小之美。相同的,一個不知哪種是隸書,哪種是狂草,而將其混為一談,後果可想而知……
有鑒別碑帖之能力:
欣賞書法必具備鑒別碑帖之能力,避免欣賞到偽帖而不自知,完全吸收,將不堪設想。
書寫技巧,非有不可:
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不懂書寫技巧則無法真正體會書法之美。用筆用墨之妙乃為書法欣賞的重點,不知書寫方法,不親身體驗,如何體會筆墨之妙?這也就是大部分名鑒賞家也為不錯的書法家之因。
有藝術涵養:
其實欣賞任何一種藝術,都要有如「置身其中」一般投入,用心去看,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骨力」、「姿態」、「神韻」、「氣魄」,欣賞書法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