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書法包括那幾種類型硬筆書法都有哪幾種字體形式
書法也叫書法藝術,有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不論是軟筆還是硬筆都有五種筆體: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
正書:也叫「楷書」、「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盂附)等。
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未,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大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有隸、楷之間的過渡。
行書: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象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始於漢未。
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是漢字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不過,作為書法藝術,都保存下來了,並各自形成眾多的流派,出現了不少獨擅名家,擁有豐富多彩的藝術珍品。
2. 硬筆書法字體有哪些種類
硬筆書法字體有五種: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
其實不論哪一種字體,練好了都好看,不僅僅是我們常見的楷書,硬筆寫個篆書、隸書也很好看。
如果只是想寫好看一點,那就選一本自己喜歡的帖練就行了。想深入練習,那就講究點,從楷書入手,看看歐、顏、柳、趙哪種字體最適合自己,逐步深入學習。
實楷書與行書的寫法有相通之處,卻也有很大的不同。楷書有楷書的書寫規范,行書有行書的書寫規范,兩者是不能混同的。不能認為把楷書寫快了就是行書,把行書再寫快了就成草書了。
著重強調練字要練基本功,一是控筆的能力,二是對各種書體的認識和筆畫特點的把握能力。在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已經掌握了的情況下,本著實用書寫的目的,是可以直接練行書的。因為在練行書的時候,也能訓練控筆的能力。
由於楷書的規范與行書的並不一樣,所以大家經常看到有這樣一些人,一筆一畫的字,寫得很工整,但是一寫行書,又亂套了,再寫快點就成「鬼畫符」,這就是因為沒有掌握規則的原因。
作為硬筆書法,你完全可以對哪種書體感興趣就練哪種書體,因為硬筆沒有軟筆那麼難於控制。但是作為實用的練字,還是從練楷書入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