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利用ps的堆棧功能編輯大光比的照片
如何利用ps的堆棧功能編輯大光比的照片
在我們的日常拍攝活動中經常遇到光比較大的場景,大家在拍攝中不是高光拍得過曝了,就是暗部拍得死爆了。對付這樣大光比的場景,前期拍攝過程中主要採取的辦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
1. 採取包圍曝光拍攝不同曝光量的N個源文件(多數單反相機可以拍攝3-9個),後期通過PS的HDR功能進行合成,這樣就能做出一個高動態范圍的作品,但是給人很假的感覺。
2. 採取補光措施進行拍攝。補光的主要手段是閃光燈、中灰漸變濾鏡、發光板等。玩的比較專業的朋友或許有這樣的東西,一般的玩家就勉為其難了。
3. 拍攝一個高光信息曝光優先RAW源文件,後期通過PS的堆棧功能進行合成。尼康相機可以採用 「亮部重點測光」模式測光,佳能相機就點測光算了。拍攝的要點是:按場景的次高光曝光,曝光補償根據光比大小加1-3檔,盡量採用較低的ISO,做到曝光高光不曝死,暗部不死曝的前提下盡量向右曝光。這樣就會生成一個比較合格的RAW格式源文件。
下面我就如何利用堆棧功能合成作品做一下示例:
1.在PS的ACR中打開源文件,通過拖動基本調整面板中的「曝光」滑塊,將文件分解為亮部曝光正確、中間調曝光正確、暗部曝光正確的三個文件,並存儲為TIFF(或JPEG)格式的文件。
(1) 亮部曝光正確文件製作過程:
參照直方圖,提高曝光值,做到高光不曝(高光修剪不溢出),亮部細節顯現就行了。
然後存儲,按照上面的參數進行,主要是保留大的色彩空間,盡量不壓縮文件的信息。
(2) 中間調文件製作,步驟同上。不要在乎高光的溢出,只要中間調曝光正確就行了。直方圖的信息基本集中在中間。
(3) 暗部曝光正確文件製作,步驟同上。
2.堆棧操作
路徑:文件-腳本-將文件載入堆棧
下面的兩個選項打上勾,第一個也可以不打,這樣微機可以運行的快點。
就點上煙,泡壺茶靜等智能對象的生成吧。這是個鬧心的過程,假如你的微機配置很低,在生成那三個文件的過程中就存儲為小格式的JPG文件吧。
智能對象生成了,進行堆棧操作吧
路徑:圖層-智能對象-堆棧-平均值(或中間值),兩者的效果差不多,平均值的噪點小點,中間值的文件亮點,各有優缺點吧。
下面是中間值的文件
下面是平均值的文件
柵格化智能對象進行常規照片的編輯就行了,這樣一張曝光正確、沒有噪點的合格作品就生成了。
常規編輯後的文件
⑵ 堆棧攝影拍攝技巧
堆棧攝影拍攝技巧分四個步驟:1、景深合成
應用場景風光攝影師偏好大景深,雖然現代鏡頭的設計最佳光圈越來越大,但風景攝影師們恨不能用上F20甚至F30的超小光圈;或是在夕陽的黃金光線拍海景,受光圈和ISO限制,要麼只能拍清楚雲要麼只能拍清楚浪——這個時候,可以試試景深合成。
2、攝影後期技巧
photoshop堆棧處理。後期方法在photoshop里,從菜單依次選擇:文件 → 腳本 → 將文件載入堆棧,勾選「嘗試自動對其源對象」。然後在從菜單依次選擇:編輯 → 自動混合圖層 ,應用「堆疊圖像」
3、手持拍夜景
一般拍夜景時,為了獲取理想畫質一般要上架子,比如下面這張是低ISO(320)加長曝(25秒)拍的。
4、先找個地方盡量讓機位穩定,比如窗戶邊上,連拍個七八張。這里我為了體現對比效果,故意用了畫質很差的高IS(6400),快門是1/6秒,靠在窗框上拍清楚沒問題。
⑶ 求助ps中的堆棧怎麼用的
1、Photoshop打開任意一張照片,鍵盤按下CTRL加j,復制三個相同的圖層。
⑷ 尼康850相機能堆棧么
你是指拍攝多張照片,然後堆棧合成?這個D850是沒有的。
⑸ 手機相機堆棧式什麼意思
手機相機堆棧式就是手機採用了堆棧式感測器。
一、堆棧式感測器解釋
堆棧式感測器是由索尼最新推出的一款手機攝像頭感測器,英文名稱叫做「Stacked CMOS」,採用了「堆棧式結構」(stacked structure)。其實背照式和堆棧式感測器都是由索尼推出的,前者的品牌名稱叫「Exmor R 」,而後者就是「Exmor RS」,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堆棧式感測器是背照式的一個全新升級版本。
新升級的堆棧式感測器是將原來感測器里的信號處理電路放到了原來的基板上,在感測器晶元上重疊形成背照式感測器的像素部分,因此能夠實現在較小的感測器晶元尺寸上形成大量像素點,可以把騰出來的空間放置更多的像素。另外,感測器里的像素點和電路是分開獨立的,所以像素點部分可以進行更高的畫質優化,電路部分亦可進行高性能優化。
二、堆棧式感測器和背照式感測器區別
國內外眾多手機生產廠商的旗艦智能手機的攝像頭都紛紛採用了堆棧式的感測器,相比起背照式感測器的攝像頭,堆棧式感測器是由背照式所發展而成的。背照式感測器是將感光層的光電二極體的位置換了一下,而堆棧式感測器則是把信號迴路位置互換。而且,堆棧式感測器比背照式的的體積更加小,畫質方面也是作了更加好的優化。
除此之外,堆棧式感測器相比起背照式的還擁有兩項技術來提升畫質的。
1、堆棧式感測器加入了RGBW的編碼技術,就是是由原來的R(紅),G(綠),B(藍)三原色像素點中再加入W(白)像素點來提升畫質,提高感測器的感光能力的,使攝像頭在暗光環境下也能夠拍攝出質量更高的照片。
2、堆棧式感測器更加是支持硬體HDR功能,硬體HDR英文名稱叫做「In-camera HDR」,它實現的原理是能夠精確地單獨控制每一行像素的曝光時間,從而在感測器層面上就實現原生的高動態范圍渲染,有別於之前的軟體HDR技術一樣需要軟體,照相機綜合演算法來合成,所以照片生成的速度更快,而且可以實現HDR錄像。
堆棧式感測器是從背照式感測器進化提升而來的產品,也是由背照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堆棧式感測器吸取了背照式的優勢地方,再彌補了其劣勢的地方,進行了更加全面的優化升級。除此之外,堆棧式感測器還可以兼顧背照式結構的設計,使到攝像頭的拍攝畫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⑹ 單反原文件可以堆棧處理嗎
先用LR最新版導出為16位tiff,色彩空間設置為ProphotoRGB,再用PS堆棧,之後可以再改成8位jpg和sRGB。不過我不清楚LR能否打開CR2,我用的是尼康的NEF
⑺ 如何用堆棧法拍攝出慢門效果
1、前期准備
設備:穩定的三腳架、定時快門線、電腦裝有cs6版本的PS。
2、拍攝參數
按正常曝光去拍,一般要拍20張以上,每張間隔在1-10秒之間選擇,選擇的依據是根據雲或水的流動速度;間隔時間短可以讓雲的運動軌跡看上去細膩,間隔時間長就會使雲在移動時拉出距離或空間,而形成一個階梯變化的畫面視覺。
因為每個場景的雲、水流速不同,間隔時間和拍攝張數,要大家在上述的區間值里選擇操作。建議初次拍攝可以嘗試一下:間隔5秒,拍攝20張。
關於圖片格式:如果電腦配置比較高,就拍RAW格式,否則就JPEG格式。
3、後期處理
PS合成方法:
①打開文件-腳本-將文件載入堆棧(記得勾上「載入圖層後創建智能對象」)-瀏覽-選擇您要載入的圖片;
另:堆棧法拍慢門的優點:
①省去濾鏡,尤其是超廣角濾鏡價格高還不方便;
②避免了濾鏡產生的偏色,後期對於那種偏色真的很無奈;
③避免了由於濾鏡長曝產生的噪點;
④最重要一點是不受時間限制。尤其是參加團隊活動時,某個拍攝點時間很短或者時間不定,使用這種方法能拍幾張是幾張,回來合成一下也是張慢門圖片。
⑻ 星軌照片堆棧後怎麼處理
星軌照片堆棧後處理方法:
進入PS,將文件載入堆棧,選取我們拍到這些照片。將所有照片轉化為智能對象。選擇圖層,再選智能對象下的堆棧模式的最大值,最後會得到星軌的圖片。
星軌照片的拍攝方法:先要准備好你的拍攝器材:相機、廣角鏡頭、三腳架、快門線。常用參數供大家參考:ISO3200、F2、8、16MM、20S,ISO3200、F4、16MM、20S。就是高ISO,最大光圈,曝光20秒到30秒之間。
堆棧手法合成星軌,要求你「機位不變,持續不斷的拍攝多張照片」,至少拍攝10分鍾才能看到效果,最好拍攝一小時以上,所以三腳架一定要穩定,拍攝期間一定不要碰三腳架。記得關閉「高ISO降噪」和「長時間曝光降噪」這兩個功能,如果你開啟了,最後合成出來的星軌可能就是斷裂的。
如何才能做到持續不斷的拍攝多張照片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使用快門線,相機調到高速連拍模式,卡上快門線,這樣相機就會一直進行拍攝。有些高級的快門線,可以設置連拍,你可以進行設置。另外,一些高端的單反不需要快門線也可以進行連拍。
⑼ 單反的原文件是什麼意思
一般指raw文件或者其他名字的相機拍出來的,相機自己也沒有處理和裁切的文件,機內降噪那個應該也算。最明顯的是拍視頻時,拍出來的原片特別灰,保留了大量細節,一處理就很好看。
⑽ 利用單反相機按一定的間隔拍多張照片,然後用ps軟體堆棧在一起,可以模擬延時拍攝嗎
如果把這一大堆照片堆疊在一起,形成一張照片,可以得到類似慢門拍攝的效果。
如果把這一大堆照片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動畫,就是延時攝影的效果了。
做延時攝影,用美圖秀秀的「閃圖」功能很方便……唯一缺點是一次只能編輯50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