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主要內容
主要寫的是:黃河一開始是中華人民的搖籃,現在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之後寫的都是黃河是為什麼變化的。
⑵ 四年級下冊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主要內容
介紹了黃河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課文先寫了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黃河含沙量的現狀分析黃河變化的原因;最後寫科學家設計了治理黃河的方案。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數據詳實,字里行間包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保意識
⑶ 課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主要內容
1、黃河變化的原因:一是黃土高原氣候的變化和黃土本身結構鬆散。二是人類對自然的破壞。 2、兩方面原因關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惡性循環。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農作物減產,越是減產,人們越是開墾荒地,荒地越多,水土流失越嚴重。 3、治理方案:①堅持的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式。②保護如森林資源,盡快恢復植被。 ③合理規劃土地。④大量修建水利設施。 本節我們學習了緩和是怎樣變化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因為這里氣候溫暖森林茂密,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但隨著時間的變化,黃河以發生了變化,給兩岸人民造成災,原因更被是人類對自然的保護,人口不斷增長,開墾牧業毀滅森林,草原,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為了治理黃河,科學家設計方案,一定要保護好森林,使失去的植被盡快恢復,通過本課學習,使人人都明白一個道理,破壞森林是自殺的行為。 我們的美麗的校園里樹葉秀、小草美、花兒揚著臉兒朝著我們,明鏡的天空淡如水,白雲飄飄,我們的校園美,激起學習的熱望。我們知道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綠色生命是這個家園的主體,我們是二十一世紀主人,保護好家園、保護好綠色生命責任重大,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這樣我們生活的環境才能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讓自然環境為人類造福。 3、告訴我們還要破壞森林,要保護森林.
⑷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主要介紹了什麼
介紹了黃河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⑸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主要內容
黃河的河口由於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河水向南岸偏轉,南岸受水流侵蝕逐漸往南偏移,北岸由於河水流速慢,泥沙沉積,逐漸向南偏。黃河上游泥沙較少,但是到了黃土高原地區,地表支離破碎,大量泥沙隨降水匯入黃河,使黃河泥沙含量變大,到下游,由於河道變寬,河水流速降低,泥沙沉積,使河床升高,形成地上河。
⑹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一段(第1 自然段)概括地講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苦難。
第二段(第2、3 自然段)主要講黃河為什麼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第三段(第4~6 自然段)這是課文的重點段,主要講黃河變化的原因。
第四段(7 自然段)講的是科學家設計的治理黃河的方案。
⑺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主要內容少一點
1、黃河變化的原因:一是黃土高原氣候的變化和黃土本身結構鬆散。二是人類對自然的破壞。
2、兩方面原因關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惡性循環。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農作物減產,越是減產,人們越是開墾荒地,荒地越多,水土流失越嚴重。
拓展資料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⑻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主要內容簡短一點
人們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可是一查黃河近2000年來的「表現」,卻叫人大吃一驚。黃河在近2000間來竟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人們不禁要問:像這樣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怎麼能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呢?
說來有趣,在數千年到數萬年前,黃土高原乃至黃河流域,自然條件是很好的,可與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時候,黃河流域氣候溫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帶自然條件更好。因此,我們的祖先才選擇這里生息繁衍。
可是,後來黃河變了,它開始變得兇猛暴烈起來,折騰得兩岸百姓叫苦不迭。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當於長江的68倍。黃河每年從中上游帶到下游的泥沙總重量達16億噸,其中12億噸被搬到了大海,4億噸則沉積在下遊河道中。問題就出在這4億噸泥沙上。它使黃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結果有的河段高出兩岸農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黃河成了懸河。每到洪水季節,黃河這些地段的堤壩很容易決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災。
據科學家研究,黃河發生變化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後,黃土高原氣溫轉寒,暴雨集中。加上黃土本身結構鬆散,很容易受侵蝕和崩塌,助長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地開墾放牧,使森林毀滅,草原破壞,綠色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護層,引起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黃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噸寶貴的土壤被侵蝕掉,相當於一年破壞耕地550萬畝!更嚴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顯著下降,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越是減產,人們就越要多開墾荒地;越多墾荒,水土流失就越嚴重。這樣越墾越窮,越窮越墾,黃河中的泥沙也就越來越多,因而黃河決口、改道的次數也就越來越頻繁。
把黃河治理好,關鍵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新中國成立後,科學家已經為治理黃河設計了方案。他們認為黃土高原地區應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一定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使失去的植被盡快恢復。要使人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破壞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要合理規劃利用土地,同時還要大量修築水利工程。這樣數管齊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黃河變好的夢想一定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