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設計
擴展閱讀
網吧可以玩steam哪些游戲 2025-07-18 22:17:06
表格前一頁怎樣刪除 2025-07-18 22:12:01

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3-09-12 17:02:04

❶ 概括主要內容方法

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根據不同的文體,我戚游友們可以採用不同的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一、段意綜合法
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一篇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概括出它的主要意思,把各個部分的意思綜合組織,就能歸納出主要內容了.一般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認真通讀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寫什麼.
(2)細讀文章,弄懂每個自然段、每個詞句的意思.
(3)給文章劃分段落,並歸納段意.
(4)把各段的段意綜合起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例如:例如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共有五個結構段,第一段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情況.第二段講五壯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第三段講五磨正壯士准備轉移,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第四段講五壯士把敵人引上頂峰,英勇殺敵.第五段講五壯士英勇跳下懸崖.這樣全文主要內容就可簡要連接為: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把敵人引上了絕路,英勇殲敵,最後壯烈犧牲了.
本方法注意事項:
1、能夠正確地給文章分段和概括段意.
2、綜合組織各段的意思,不等於各段意思簡單相加.要適當使用過渡句或關高槐聯詞語,使相加的句子通順.刪去重復或次要的內容,做到詳略得當,突出重點.
找段內主句六條規律
(1)總分關系的,一般總的一句是主句.先概括後具體寫的,一般用概括的一句做段意.如《貓》的第一段有總起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可以作為這段的段意.段中有總結句的也是如此.
(2)有過渡句的,一般也是段意.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啟下句為下一段的段意.如《偉大的友誼》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熱忱地幫助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他們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合作.」這一過渡句中,第一分句是上級段意,第二分句可作下一段段意.
(3)因果關系的,一般「果」是段意.如《一個粗瓷大碗》:「有一回,一場激烈的戰斗剛結束.小通訊員給趙一曼送來了一個鼓鼓的掛包,打開一看,是一個粗瓷大碗.趙一曼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給一個新戰士了.通訊員一直想給她另找一個碗,……就連忙給她送來.」這一段先記敘「果」——小通訊員給趙一曼送來了一個粗瓷大碗.即該段意.
(4)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也是段意.如《一夜的工作》中,第二段中心句為:「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麼勞苦,多麼簡朴.」稍加整理,便可作段意.
(5)寫事情的起因、結果的,一般要抓住結果歸納段意.如《李時珍》的第三段,起因:李時珍准備編寫一本葯書.經過:李時珍為編葯書而積極准備.結果:李時珍編寫成了《本草綱目》.故第三段段意為結果——李時珍編寫成了《本草綱目》.
(6)問答形式的段落可抓住問題的答案歸納段意.偏正關系的一般根據正的內容歸納段意.轉折關系的抓住轉折部分的內容.遞進關系的抓遞進部分的內容.
標志法
這是通過關聯詞來分析語意及其關系的方法.單層句群分析起來較為簡便.如:
「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魯迅《拿來主義》
這是個句群,由兩個句子組成,只有一層關系.其中「然而」這一關聯詞就揭示了語意及其關系,起「標志」的作用.但是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這種句群作為章法中「段」的現象出現,是十分少見的.這里不想對此作進一步探討.而較為復雜的句群是最為值得探討的.
(1)在什麼樣的社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理想,什麼樣的階級,更確切地說,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戴有什麼樣的理想.
(2)在封建社會,金榜提名、衣錦還鄉,往往是那些地主階級或者是那些嚮往地主階級生活的人的理想;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的理想是希望錢越賺越多,而且希望這個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是永恆的.
(3)而無產階級卻要打破這個「永恆」把這個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推翻.
(4)在社會主義社會,為人民服務,實現共產主義,就成為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
(5)所以,我們說,理想是受一定的社會和階級的限制的.
(6)比如,古時候,就像屈原…….
——陶鑄《崇高的理想》
這里各句之間有二個明顯的關聯詞,「而、所以」,其中「所以」無疑是一個最重要的語意及其關系的標志.它揭示了(1)(2)(3)(4)表達的是原因,而(5)句表達的是結果.(6)句的「比如」不過是對(5)句的舉例說明而已.所以可以通過這個標志判定這個句群的中心句是(5)句,而本段的中心意思也應該是由(5)句所揭示的.
「標志法」十分注重語言的外在形式——關聯詞,但是,實際上,這種分析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句群中畢竟有許多句子是不帶關聯詞的;另外,如果是帶了許多個關聯詞呢,又難以判斷那個關聯詞揭示第一層意義.所以,它必須通過對句群語意的分析來予以驗證.
串聯法
有的段落沒有可作段意的句子,但可以找表示本段意思的關鍵語句,把這些語句連串起來可作為段意.如《桂林山水》第二段幾個句子分別講了灕江水有靜、清、綠的特點.橫向連串起來,可用「灕江的水靜、清、綠」,作為段意.
4.並聯法
有些段法,可採用把同類概念歸並為高一級概念的方法來歸納段意.如《少年閏土》第四段,閏土講了「雪天捕鳥」、「海邊撿貝」、「看瓜刺猹」、「潮訊看魚」等等,這些事在「我」看來,都是未曾聽說的新鮮事.因此,這段的段意可以概括為:閏土給我講了許多新鮮事.
5.疏理法
這是由分析語意構成的疏密程度最終來理出句群中心句的方法.分析疏密,原則上分析句群中結合由密而疏的順序.一直擴而大之,找出句群的中心句,然後揭示段意.怎麼疏理呢?可按以下步驟進行.以「標志法」第二例為例:
(1)按句子寫出句子序號,本段有六個句子.
(2)把意思結合得較為緊密的(1)(2)(3)(4)與(5)(6)擺在一起.因為(1)到(4)句是講什麼樣社會,什麼相理想,結合得最緊密.
(3)再理出(1)(2)(3)(4)四句和(5)(6)兩句之間的關系,因(5)句有「所以」,因此,明顯的,(1)(2)(3)(4)各句表示原因,而(5)(6)表示結果.
通過以上分析所以得出結論,這個句群中心句是(5)句.從邏輯上說,用(1)(2)(3)(4)來推論(5)句,而(6)即是對(5)的進一步解釋說明.
這個分析結果與「標志法」分析的結果相吻合.
6.抓住中心內容法
(1)要分清主次.不要把一般的內容事無巨細,都寫進去,更不要把次要內容當主要內容.如《我的戰友邱少雲》第三段,寫了「我」的內心活動,也寫了邱少雲的外表.從全文看,寫「我」的內心是為了烘托邱少雲的內心世界、危險處境.生人公應是邱少雲,而不是講「我」怎樣.
(2)要恰如其分.既不能添加本段中沒有的內容,也不要遺漏重要內容.《小音樂家楊科》第五段若概括為:「第二天,楊科死了.」漏了「又一次遭毒打」這一重要內容,就不完整.
(3)內容要具體.段意一般從內容角度概括,不宜從思想角度概括,應該指出這一段寫了什麼,而不應該是說明什麼.如把《草原》第三段說成:「蒙古族人民熱情接待客人.」就缺乏具體內容,也難於跟下面兩段相區別.若概括成:「主客見面,熱烈握手.」就較具體.
(4)句子要完整.段意應該是完整的句子.不能用詞或片語,而且最好是陳述句,如《一幅壯錦》中的第六段就不能說成「小兒子是怎樣找到壯錦的」,而應該概括成「小兒子歷盡艱辛,找到了壯錦」.
(5)要簡潔明白,段落大意的文字不宜太長.
7.歸納法
有一些句子,其中並沒有中心句,其意思需要經過分析才能概括,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歸納法」來分析.
它是一種由句群的關鍵句入手分析,最後歸納句群中心意思的方法.其方法,原則上是對句群作「由疏而密」的順序.
如:
①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
②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
③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④任何一種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運用也許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
⑤例如,他曾密切地注意電學……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怎麼歸納這個段意呢?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把這個句群標出序號.共五個句子.
(2)理出句子中語義結合較為鬆散的句子.通過對其語境的分析理解,①②兩句正是這個句群中承上啟下類型的過渡句,所以它的關鍵句無疑是②句.由此,②與③④⑤語義結合緊密,而與①的結合即較為鬆散.
(3)通過分析,可歸納③是說馬克思對科學的實際運用觀點,④是寫馬克思對科學實際應用的態度和感受,⑤即是寫馬克思對科學實際應用的關心的事例.很明顯,③④⑤三句闡述了馬克思身上遠為主要的內容,那就是馬克思的實踐精神——他作為一個革命家的最優秀的品質.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②句是關鍵句,③④⑤三句是闡述②句的主要內容.其段意的概括應是③④⑤的歸納概括.
8.累加法
由一個句群組成的段落意理應是中心句表達的意思或是關鍵句所揭示的意思.但是如果由二個以上的句群組合成的段落,其意義又將如何概括呢?如:
①理想到底指的是什麼呢?②這個問題是比較復雜的.③因為一個時代與一個時代不同,同一個時代,一個人與一人又不同.④比如,…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一點兒理想也沒有的人有沒有呢?⒄一般地說,是沒有的.⒅…⒆…⒇…(21)…(22)…(23)…(24)但是究其實,他們仍舊是有理想的,這眼前的光景正是他們的「理想」,或者說,他們正躺在自己的「理想」上睡覺哩.
——摘自陶鑄《崇高的理想》
這個段落是較為復雜的,分析這種段落的段意,非認真琢磨推敲不可.必須要首先揭示其層次結構.考察這個結構可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這個段落中有幾個中心意思相對獨立的而又清晰的句群?劃分出句群,需要強烈的語感導引,分析時必須抓住中心句或關鍵句.本段文字行文中兩個設問句①與⒃兩句無疑是關鍵句.由此可推論具有兩個相對獨立的中心意思表達.這也正表明其由兩個句群組成.
(2)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分別用疏理或歸納的方法分析各個句群.
第一個句群的中心句應是①②③三句;①②句表結果;③是原因.如果把三句話的意思綜合起來,那麼就可以歸納為:理想是比較復雜的,因人因時而異.
第二個句群的中心句應是⒃⒄兩句,⒅至(24)各句無非是為了解說和證明⒃⒄兩句的.因這個句群的意思可概括為:沒有理想的人是沒有的.
(3)最後把二個句群的中心意思疊加在一起,此段文字的大意就可概括為:理想是每個人都有的,它因人因時而異.
綜上所述,句群分析對段落意的概括有重要的意義.且句群分析與段落意概括是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因此句群不僅僅具有語法意義,而且還有章法意義——指導我們閱讀語段乃至文章.
二、摘句歸納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得准,需要反復比較分析,分清內容的主次,准確地抓住主要內容,抓住了這些關鍵詞句和重點段落,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容易歸納了.
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全段話都是圍繞某一句話的意思寫的,那麼這句話就是重點(中心)句.如果全文都是圍繞文中某段話的意思寫的,那麼這段話就是重點(中心)段.文章中的重點句、重點段就是全文主要內容的提示,我們一定要留心.
有的文章只有一個重點句或重點段,而有的文章則有好幾個.在第二種情況下,我們概括主要內容時,要把幾個重點句或重點段的意思加以綜合整理,概括出主要內容.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就有兩個重點句,一句在文章前面:「小興安嶺的樹海,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誘人的.」另一句在文章結尾:「小興安嶺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我們在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時,需要把這兩句話綜合起來:「小興安嶺不僅一年四季都美麗誘人,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三、文題擴展法
有許多文章的題目就已經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這就可以根據課題擴展,使它的內容更加具體、明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就自然而然地概括出來了.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我們可以遵循以下的步驟:
(1)通讀全文.
(2)以題目為中心,在文章中尋找相關的內容.
(3)將相關的內容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
(4)將概括後的意思組織串聯起來,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舉例:《飛奪瀘定橋》,我們可以先根據題目提出這樣一些問題:「誰飛奪?」,「在什麼情況下飛奪?」,「怎樣飛奪?」、「結果怎樣?」,然後在文中找出相應的答案,把這些問題的答案用簡潔的語言串聯起來就是: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與敵人搶時間,勝利地奪下了天險瀘定橋,繼續北上抗日.
本方法注意事項:
1、文題擴展法適用於某些特定的文章.例如,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因為這樣的文章,題目本身往往就是主要內容的核心部分,我們抓住題目的補充說明,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2、在文章中尋找需要補充的相關內容時,要緊扣題目.以人名命名的文章,主要尋找「做了什麼事」;以物命名的文章,主要看「怎麼樣」;以地點或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主要找「發生了什麼事」.
四、串聯要素法
凡是寫人、記事類的記敘文,都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閱讀文章時,只要弄清這幾個要素,就不難將文章的主要內容串聯出來了.
例如:《草地夜行》,我們分析這篇文章的記敘要素具體是:時間(夜);地點(草地);人物(老紅軍戰士和小紅軍戰士);事件(老紅軍幫助小紅軍走出草地);結果(老紅軍陷進泥潭犧牲了).抓住這些記敘要素,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可概括為:文章記敘了紅軍長征過草地的一天夜裡,一位老紅軍為幫助一個小紅軍趕上隊伍而陷進泥潭,最後壯烈犧牲的故事.
本方法注意事項:
1、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都寫得很詳細,只需平實地、簡練地說出「什麼事」就可以了.
2、串聯要素並不是把這幾個要素簡單相加,而是進行綜合整理.即先找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按順序連接起來,再加上一些結構性的詞語,最後讀一讀是否通順.
我認為,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不僅可以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而且是對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一項重要訓練.正所謂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不可能在短暫的復習階段簡單速成.而是需要老師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地訓練,不斷地鞏固.因此,我們在復習階段必須要做的是,藉助各類文體的相互比較,幫助學生比較清晰地認識和歸納出概括主要內容的各種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提高.

❷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段意合並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各段大意之間,有的要加上一些過渡詞語,以便讀起來通順貫。要區分重點段落和非重點段落,做到有詳有略,有的甚至可以捨去。

2、要素串連法。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飛奪瀘定橋》就可以這樣來概括主要內容。

3、問題概括法。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4、標題追溯法。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叫"標題追溯法"。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抓住標題便可追溯到主要內容。

5、內容藉助法。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如《養花》一課,結尾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2)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要閱讀全文,確定本文是寫人,記事,寫景還是狀物。

1、寫人:本文通過什麼事,體現了某人什麼樣的品質,表達了作者對這個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記事:本文主要寫誰在什麼時候做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對某個人的影響,或某人從這件事明白了什麼道理?

3、寫景:本文通過寫某個地方的景物具有什麼樣的特徵,表達了作者對某個地方的喜愛或贊美之情。

4、狀物:本文通過寫某個物具有怎樣的特徵,表達了作者對某物的什麼感情?

此外,在認真閱讀文章的基礎上,給文章劃分段落並概括各段段落大意,再把各段的段落大意按一定的順序合並在一起,就是全文的主要內容。運用這種方法可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可以使學生懂得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系。

❸ 文章的主要內容怎麼概括

(1)課題填充法:不少文章的題目就是內容的高度概括。首先,讀懂題目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據文章內容把題目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接著在此基礎上逐步進行修整,使表達更加全面,最後檢查。

(2)段意合並法:先清理文章脈絡,再寫出每段段意,接著根據文章內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並起來;如果有主有次,就取主要的,舍次要的。注意,合並時要對各段大意作修整——刪重復的內容,綜合相同的內容,最後檢查。

(3)重點突出法:有些文章重點部分十分突出,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只要抓住重點部分的段意,再加上必要的補充、交代,就成了。(最後要檢查)

(4)語句摘錄法:有些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內容上有中心句。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稍加改動,就成了。注意:摘錄中心句後,還需要串聯或精簡,最後檢查。

(5)重點羅列法:以敘事的文章為多,我們概括主要內容時可以先分解再綜合,抓住「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要注意把它們整理成表達通順的話,最後檢查。

(3)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1、要素串連法。

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飛奪瀘定橋》就可以這樣來概括主要內容。

2、問題概括法。

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如《窮人》一文,讀後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她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想的?為什麼她會這樣想?丈夫回來以後,她又是怎麼想的?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3、標題追溯法。

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叫"標題追溯法"。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我們抓住標題便可追溯到主要內容。

4、內容藉助法。

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如《養花》一課,結尾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❹ 怎樣指導小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何幫助學生准確、簡潔、快速地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課題擴充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課文信息。不少課文的題目。就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藉助課題。首先要讀懂字面上表達的意思,再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在此基礎上逐步進行豐富。使表達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讀課文後,請學生把課題四個字擴展成一句話: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來了十萬支箭。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補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後的態度,然後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周瑜妒忌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內改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來了十萬支箭。周瑜自嘆不如。學會從課題人手,也就悟到了「概括」與「具體」之間的關系了。 再如《飛奪瀘定橋》一文,在讀文後,讓學生把課題擴充成一句完整的話:紅軍飛奪瀘定橋。在具體一些,加上時間地點就成了,紅軍在長征中飛奪瀘定橋。在突出那個「飛」字,就成了紅軍在長征中搶時間奪下瀘定橋。這樣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概括出來了。
二、段意合並法
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我們可以用合並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先理清文章脈絡,寫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據文章內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並起來;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則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並時。要對各段的大意做適當的修改。刪除重復的內容,綜合相同的內容。如《落花生》一課,第一段講的是我們種的花生居然收獲了,第二段寫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花生,第三段寫的是一家人議論花生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把這三段的意思串聯起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了即:我們種的花生收獲了在吃花生的過程中我們談論花生的用處讓我們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再如概括《祖國,我終於回來了》的主要內容,在做這一練習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第一大段主要寫了:錢學森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決心早日回國;第二大段主要寫了:美國當局用種種手段迫害錢學森,阻撓他回國;第三大段主要寫了:在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下,在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關懷下,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三個大段的內容合並起來。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錢學森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決心早日回到祖國,但美國當局用種種手段迫害他,阻撓他回國。最後,在中國人民、世界人民的關心支持下,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
三、六要素串連法。一篇寫人、寫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等六大基本因素。因此,概括這些文章的主要內容時,我們就只要把這幾個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該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毽子里的銅錢》這篇文章就是就可以這樣來概括它:我十歲左右的一天,烤山薯的老人送給我兩塊烤山薯,「我」想給他毽子里的銅錢,他不要。還有《飛奪瀘定橋》這篇文章同樣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概括主要內容。
四、抓重點句法。
我們所學的課文經常採用總分的結構方式,這樣的結構,課文中總是有總起句或者是總結句。概括主要內容時,只需要找到總起句或是總結句,它們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了。如《冰城》一文就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概括主要內容時只要抓住開頭的總起句和末尾的總結句,適當縮減,就概括出「我國著名城市哈爾濱是一座盡人皆知的美麗城市,景色美麗,被人們譽為天鵝項上的一顆明珠。香港有迷人的沙灘,著名的海洋公園和繁華的街市,被譽為「東方之珠」這一主要內容了。
有的文章雖然不是總分結構,但仔細閱讀的話,會發現文章的結尾總有一句話能夠總結全文。如《九寨溝》最後一節,「雪峰插雲,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啊!」也總結了重點段的意思。找到這句話,改感嘆句為陳述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中心句藉助法。這種方法,就是藉助文章中的中心句來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中國結》一課,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句話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指出中國結特別受寵。最後一段,從中國人說到外國人,呼應開頭,再一次說明中國結受寵也點明了中國結受寵的原因。把這些重點的句子綜合起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還有的課文中間部分常有過渡句,過渡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上啟下,因此對於串連文意的作用自不待說,同時過渡句也是上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了上文,也統領了下文。因此,概括的時候絕對不能忽視。過渡句也有助於我們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因為過渡句一般是對上文的總結和對下文的總領,而這樣的總結和總領,正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總之,不管運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先認真閱讀文章,分析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正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各種方法並不是孤立的互相結合運用,效果會更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會更容易更准確。

❺ 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有抓住關鍵句、抓住段意、抓住要素、抓住課題、抓住問題等。

作者為了表達中心意思往往會使用一些關鍵句,能突出表現文章的內涵。這些關鍵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發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們就可以抓住這些關鍵詞句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很多文章它是沒有典型段落,也沒有關鍵語句,這時我們就要教會學生先提取關鍵詞,再歸納出段落大意,最後合並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我們最為常用的「段意合並法」。

寫人、寫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等六大基本因素,抓住這些要素就已經提取了一些關鍵詞。因此,概括這些文章的主要內容時,我們就只要把這幾個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就是「要素串聯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課文信息,而且不少課文的題目就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學會分析課題。如果我們抓住這些主要問題,再以簡潔的語言逐一做出回答,最後把答案整理概括起來,也游態戚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就是「問題整理法」。

概括主要內容的注意事項

1、概括角度要一致

對於一份材料,概括的角度有很多,如時間角度、空間角度、人稱角度,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概括,但無論怎樣選擇角度,一旦角度確定,就應該前後一致,而不能神陵彼此沖突。

這樣整個概括才能連貫、暢通。其實也就是說,你的申論文章中要有一條線,而且這條線是固定的。這樣整個文章才不會散,也才更有表現力。

2、概括內容要全面

申論材料,涵蓋很多內容,這就要求閱讀時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而概括中心內容時也要從全文出發,縱觀全文,從而對內容進行全面的概括,而不是僅概括一部分或一段內容,或問題的一個方面。這個就要在充分掌握和了解材料的主題基礎上才能做閉襪到,要把材料吃透,把材料分析清楚。

3、概括用語要貼切

語言是最重要的信息傳遞工具,用語貼切,才能正確地表達思想,才能把自己對材料的理解概括得精當。如果選詞不當,造成辭不達意,就會前功盡棄。所以概括內容時一定要用詞恰當、得體。

❻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是我們經常都需要閱讀的,而且文章的內容是很長的,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概括一下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相關資料。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1

1、段意合並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各段大意之間,有的要加上一些過渡詞語,以便讀起來通順貫。要區分重點段落和非重點段落,做到有詳有略,有的甚至可以捨去。

2、要素串連法。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飛奪瀘定橋》就可以這樣來概括主要內容。

3、問題概括法。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4、標題追溯法。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叫"標題追溯法"。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抓住標題便可追溯到主要內容。

5、內容藉助法。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如《養花》一課,結尾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6)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要閱讀全文,確定本文是寫人,記事,寫景還是狀物。

1、寫人:本文通過什麼事,體現了某人什麼樣的品質,表達了作者對這個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記事:本文主要寫誰在什麼時候做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對某個人的影響,或某人從這件事明白了什麼道理?

3、寫景:本文通過寫某個地方的景物具有什麼樣的特徵,表達了作者對某個地方的喜愛或贊美之情。

4、狀物:本文通過寫某個物具有怎樣的特徵,表達了作者對某物的什麼感情?

此外,在認真閱讀文章的基礎上,給文章劃分段落並概括各段段落大意,再把各段的段落大意按一定的順序合並在一起,就是全文的主要內容。運用這種方法可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可以使學生懂得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系。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2

一、 段意歸並法。

把每段的段意連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先把全文讀一遍,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認真的讀,讀懂每個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個段落大意合理地連接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題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題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從審題入手,弄懂題目的含義,然後對它稍加擴展充實,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綜合歸納法,如寫事的文章。

記敘文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並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內容。

四、抓重點詞句(中心句、中心段或過渡段)。

有些文章結構上的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或內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內容。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點歸納法。

有時一篇文章,其重點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這個重點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內容就歸納出來了。

(6)怎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對於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個要素組成,而事件又是由起因、經過、結果構成,所以如果把文章中的要素串聯起來,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注意,「串聯」不是「拼湊」,不是簡單地把這些元素放到一起即可,而是根據總結出的元素,進行二次概括,即刪掉與重點無關的語句、刪掉句意重復的語句,從中提取最重要、最簡潔的要素形成文章的主要內容。

有的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或內容上有中心句,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全文大意。運用句子摘錄法,有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抄」。

如老舍筆下的《貓》,既寫了大貓,又寫了滿月的小貓。我們在概括課文大意時,必須把文中兩個中心句串聯起來,貓的性格很古怪,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還有的時候,中心句表達比較煩瑣,我們還需要「縮」,精簡一些修飾性的詞語,使課文大意表達得更精煉。

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我們可以用合並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先理清文章脈絡,寫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據文章內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並起來;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則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並時,要對各段的大意做適當的修改,刪除重復的內容,綜合相同的內容。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3

1、綜合六要素法。記敘文的六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可以表達為:主要人物在什麼時間做(或說)什麼事(或話),結果怎樣;在答題時,根據具體情況,尤其是根據作者的表達重點,對有的要素進行取捨。

2、擴充題目法。某些文章的題目,就是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另外,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往往能夠捕捉到文章的很多信息。我們在讀懂題目字面意思的基礎上,再根據內容把文題擴充為一句能夠全面概括內容的話。

3、合並段意法。可以分別概括每自然段或每個部分的內容,再加以合並。

4、關鍵詞句提煉法。在讀某篇文章的時候,你會經常發現一些高頻出現的詞語,這些詞語就是關鍵詞語。文章中的一些在特殊位置的句子需要格外留意,如文章或段落的開頭句、結尾句,承上啟下的句子等,往往可以剪裁使用。

注意事項

1、角度合理。一篇文章,可能有幾個人物,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概括的語言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根據題目,在理解文意和把握中心的基礎上,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分清作者表達情感和主旨的側重點。

2、簡潔准確。既然是概括,就力求字數較少。許多題目有字數要求,更不能啰嗦。這就要去粗求精,簡明扼要。那些揭示因果關系和條件關系的語句要重點保留,不必要的修飾和限制性詞語,可以根據情況刪去。